1
|
从民生新闻到公共新闻——以《1860新闻眼》、《南京零距离》和《都市现场》为例 |
项国雄
黄璜
|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7
|
|
2
|
全球化风格、地方化视角:多频道时代地方电视新闻的竞争策略——兼议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的构成策略 |
陆晔
陈立斌
李蕾
|
《新闻记者》
CSSCI
|
2004 |
7
|
|
3
|
打造中国电视新闻新模式——关于《南京零距离》的谈话 |
李幸
景志刚
|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22
|
|
4
|
反思传统 回归本质——《南京零距离》成功的启示 |
叶子
|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2
|
|
5
|
电视新闻的社会关怀——略说《南京零距离》的理论意义 |
朱寿桐
|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9
|
|
6
|
我们改变了什么?——《南京零距离》及其民生新闻 |
景志刚
|
《视听界》
|
2004 |
31
|
|
7
|
《南京零距离》的五点启示 |
胡智锋
郑世明
|
《视听界》
|
2004 |
2
|
|
8
|
“不要理解观众就是口味那么低”——江苏城市频道总监、《南京零距离》总制片人张建赓谈民生新闻的品质 |
单文婷
金珠
|
《视听界》
|
2008 |
2
|
|
9
|
力求四个“零距离” 提升新闻竞争力——浅谈《南京零距离》等栏目对电视新闻改革的启示 |
吴辉
|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10
|
民生新闻:从栏目品牌到频道品牌——与《南京零距离》总制片人、江苏城市频道总监李响对话 |
王晓明
李响
|
《视听界》
|
2006 |
3
|
|
11
|
民生新闻升级改版的问题与对策——以《南京零距离》改版为例 |
张清华
商建辉
|
《现代视听》
|
2010 |
2
|
|
12
|
《南京零距离》升级:民生新闻新突破 |
张建赓
|
《视听界》
|
2009 |
1
|
|
13
|
从“愤青”到“奋青”?——析《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民生新闻评论特色的转变 |
屠晶靓
|
《视听界》
|
2005 |
1
|
|
14
|
民生新闻微信公众号的人文关怀——以“南京零距离”为例 |
郭明杰
|
《视听》
|
2017 |
1
|
|
15
|
城市电视新闻“卖点”设计与维系——《南京零距离》 |
孔昭巍
许政
|
《视听界》
|
2002 |
0 |
|
16
|
《南京零距离》升级后SNG连线的拓展 |
曹伟峰
|
《视听界》
|
2009 |
0 |
|
17
|
《南京零距离》成功的奥秘 |
铁翠香
徐啸寒
|
《新闻传播》
|
2004 |
0 |
|
18
|
实现《南京零距离》的可持续发展 |
张建赓
|
《视听界》
|
2002 |
0 |
|
19
|
城市电视新闻的新探索——《南京零距离》开播成功的思考 |
左顺荣
|
《视听界》
|
2002 |
0 |
|
20
|
《南京零距离》的品牌效应 |
杨会飞
|
《视听界》
|
200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