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板蓝根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作用 被引量:51
1
作者 方建国 汤杰 +3 位作者 杨占秋 胡娅 刘云海 王文清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2-244,共3页
目的探讨板蓝根5个化学部位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型(HSV-Ⅰ)的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Hep-2细胞体外培养系统,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测定板蓝根不同化学部位抑制HSV-Ⅰ对Hep-2细胞感染的作用;以治... 目的探讨板蓝根5个化学部位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型(HSV-Ⅰ)的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Hep-2细胞体外培养系统,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测定板蓝根不同化学部位抑制HSV-Ⅰ对Hep-2细胞感染的作用;以治疗指数(TI)为评价指标,比较各部位抗病毒活性强弱。结果板蓝根各部位均有抑制HSV-Ⅰ生物合成作用,其中部位活性最强,TI为8.2;部位对HSV-Ⅰ有直接灭活作用;各部位均不能阻止HSV-Ⅰ侵入细胞。结论板蓝根在体外主要通过抑制生物合成而发挥抗HSV-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蓝根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 病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金藤素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初探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新建 王一飞 +2 位作者 张美英 李贵生 岑颖洲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 :体外测定千金藤素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作用 ,为筛选新型抗病毒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不同稀释度的千金藤素抑制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对Vero细胞的感染作用 ,4 8h后观察细胞病变 (CPE)效应。结果 :千金藤素能明显抑制HSV 1对Ver... 目的 :体外测定千金藤素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作用 ,为筛选新型抗病毒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不同稀释度的千金藤素抑制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对Vero细胞的感染作用 ,4 8h后观察细胞病变 (CPE)效应。结果 :千金藤素能明显抑制HSV 1对Vero细胞的致病变作用 ,使细胞存活率升高。结论 :千金藤素有较显著的抗HSV 1的作用 ,且抗病毒作用是多方面的 ,是一种具有潜在开发前景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金藤素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 HSV-1 生物碱 病毒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青叶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活性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方建国 胡娅 +2 位作者 汤杰 王文清 杨占秋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1343-1346,共4页
目的:评价大青叶不同化学部位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活性.方法:利用Hep-2细胞体外培养系统,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和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以治疗指数(TI)为评价指标,评价大青叶不同化学部位体外抑制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对Hep-2细... 目的:评价大青叶不同化学部位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活性.方法:利用Hep-2细胞体外培养系统,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和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以治疗指数(TI)为评价指标,评价大青叶不同化学部位体外抑制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对Hep-2细胞的感染作用;并通过改变加药方式,初步探讨抗病毒机制.选择体外抗病毒活性较强的部位,观察其对HSV-Ⅰ脑炎小鼠的保护作用,以综合评价其抗病毒活性.结果:大青叶Ⅱ~Ⅴ部位对HSV-Ⅰ有直接灭活作用,各部位均不能阻止HSV-Ⅰ侵入细胞,除Ⅲ,Ⅴ部位外,其余部位均有抑制HSV-Ⅰ生物合成作用;Ⅳ部位能显著降低HSV-Ⅰ脑炎小鼠死亡率.结论:大青叶Ⅳ部位具有较强的体内外抗HSV-Ⅰ病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青叶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 病毒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昔洛韦治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脑炎小鼠血清一氧化氮、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变化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张玲 唐久来 +3 位作者 吴德 许晓燕 盛晓蓉 杨世炳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47-448,469,共3页
目的探讨阿昔洛韦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小鼠血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变化及病理学改变。方法建立单纯疱疹病毒-1(HSV-1)感染的小鼠病毒性脑炎模型,将模型分为未治疗和阿昔洛韦治疗组,同时设正常对照组,比较... 目的探讨阿昔洛韦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小鼠血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变化及病理学改变。方法建立单纯疱疹病毒-1(HSV-1)感染的小鼠病毒性脑炎模型,将模型分为未治疗和阿昔洛韦治疗组,同时设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小鼠病死率、血清NO、IL-1β水平变化和电镜下小鼠神经细胞形态结构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脑组织HSV-1DNA均为阳性,正常对照组为阴性;电镜下模型组神经细胞内可见HSV-1病毒颗粒;阿昔洛韦治疗组小鼠死亡率、血清NO及IL-1β水平均比未治疗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a<0.01);电镜下阿昔洛韦治疗组小鼠神经细胞,髓鞘病变均较轻。结论阿昔洛韦可能通过降低单纯疱珍病毒Ⅰ型脑炎小鼠血清NO、IL-Iβ水平,减轻神经细胞的炎症反应及细胞因子引起的神经毒性作用,达到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昔洛韦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 脑炎 病毒 白细胞介素-1Β 一氧化氮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真菌PH0016胞外多糖对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裴华 林英姿 +3 位作者 饶朗毓 王永霞 牛莉娜 王华民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7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真菌菌株PH0016的胞外多糖(EPS)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的活性及机制。方法对分离自海南红树林的一株真菌菌株行菌株鉴定和ITS序列分析;对其产生的EPS行体外、体内细胞毒性实验和抗HSV-1作用观察。结果菌株初步鉴定为淡紫色... 目的探讨真菌菌株PH0016的胞外多糖(EPS)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的活性及机制。方法对分离自海南红树林的一株真菌菌株行菌株鉴定和ITS序列分析;对其产生的EPS行体外、体内细胞毒性实验和抗HSV-1作用观察。结果菌株初步鉴定为淡紫色拟青霉菌。EPS可抑制HSV-1病毒活性,其对HSV-1感染细胞病变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195μg/mL,SI为11.45。EPS可明显提高小鼠HSV-1感染小鼠的存活率及存活时间。结论自海南红树林中分离一株真菌菌株PH0016,属淡紫色拟青霉菌;其产生的胞外多糖具有抗HSV-1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红树林 胞外多糖 淡紫色拟青霉菌 病毒作用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入伍人群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血清抗体检测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俞苏蒙 叶晓波 +2 位作者 邢云卿 高彦军 冯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5-226,共2页
目的了解入伍新兵人群中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感染IgG抗体的流行分布,为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本区近4年来自8个省市的360名入伍新兵血清进行HSV-ⅠIgG抗体检测。结果2002,2004,2006,2008年各年入伍... 目的了解入伍新兵人群中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感染IgG抗体的流行分布,为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本区近4年来自8个省市的360名入伍新兵血清进行HSV-ⅠIgG抗体检测。结果2002,2004,2006,2008年各年入伍新兵血清HSV-ⅠIgG抗体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分别为90.00%,86.67%,85.55%,84.44%,平均86.67%;地区间差别明显,广西(96.00%)和江苏(92.98%)较高,甘肃(74.42%)和湖北(78.13%)较低;入伍前工作与否者的抗体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入伍新兵人群中HSV-Ⅰ感染水平较高,呈逐年降低趋势并有非常显著性地区差异;新兵入伍期间,应采取健康教育等有效预防措施,降低人群HSV-Ⅰ感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 抗体水平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昔洛韦对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和Ⅱ型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严银芳 夏洪铃 +3 位作者 徐华 陈晓 梁风 严晓红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0-82,共3页
目的 评估喷昔洛韦钠盐在体内外对HSV Ⅰ和HSV Ⅱ感染的抑制作用。方法 在组织培养中用CPE抑制实验测定喷昔洛韦钠盐对HSV Ⅰ和HSV Ⅱ所致vero细胞病变的抑制作用 ;在BALB/c小鼠中测定其对HSV Ⅰ感染BALB/c小鼠所致耳部皮损的治疗作... 目的 评估喷昔洛韦钠盐在体内外对HSV Ⅰ和HSV Ⅱ感染的抑制作用。方法 在组织培养中用CPE抑制实验测定喷昔洛韦钠盐对HSV Ⅰ和HSV Ⅱ所致vero细胞病变的抑制作用 ;在BALB/c小鼠中测定其对HSV Ⅰ感染BALB/c小鼠所致耳部皮损的治疗作用。结果 喷昔洛韦钠盐能有效抑制 10 0TCID50 HSV Ⅰ (sm44株 )和HSV Ⅱ (3 3 3株 )感染vero细胞所产生的细胞病变作用 ,半数有效剂量 (IC50 )分别为 1.95 μg/ml和 3 .90 μg/ml ;使HSV Ⅰ病毒感染性滴度下降 99%的药物浓度 (IC99)为 2 .40 μg/ml。在HSV Ⅰ (sm44)感染BALB/c小鼠中 ,喷昔洛韦钠盐大剂量组 (2 5 0mg/kg·d)、中剂量组 (10 0mg/kg·d)、小剂量组 (5 0mg/kg·d)均能明显降低HSV Ⅰ感染BALB/c小鼠所致耳部皮损作用。 结论 喷昔洛韦钠盐在体内外具有抗HSV Ⅰ和HSV Ⅱ感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昔洛韦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 单纯疱疹病毒 抑制作用 药物治疗 病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砂七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赵勤 冯宝平 +2 位作者 朱萱萱 王海丹 卫昊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2年第26期2870-2872,2891,共4页
目的研究朱砂七粗提物和总蒽醌体外对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的抑制作用。方法运用HSV-Ⅰ,以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作为宿主细胞,通过三种给药方式观察感染病毒后的细胞变性反应(CPE),MTI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朱砂七粗提物和总蒽醌对HSV... 目的研究朱砂七粗提物和总蒽醌体外对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的抑制作用。方法运用HSV-Ⅰ,以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作为宿主细胞,通过三种给药方式观察感染病毒后的细胞变性反应(CPE),MTI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朱砂七粗提物和总蒽醌对HSV-Ⅰ的直接杀灭、预防和阻止复制作用。结果朱砂七粗提物和总蒽醌能抑制HSV-Ⅰ病毒的复制,但无预防和直接杀灭作用,朱砂七粗提物抑制HSV-Ⅰ病毒复制IC50为0.031 5g/L,治疗指数(TI)为19.84;总蒽醌抑制HSV-Ⅰ病毒复制IC50为0.004 7 g/L,治疗指数(TI)为16.62。结论朱砂七粗提物和总蒽醌在体外具有明显的保护宿主细胞抵抗HSV-Ⅰ病毒复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砂七 朱砂七总蒽醌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 病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免疫逃避机制——ICP47抑制抗原加工相关转运蛋白 被引量:4
9
作者 洪敏 李卫中 李琦涵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2-75,共4页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 抗原加工相关转运蛋白 ICP4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母宁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体外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蒋杰 向继洲 《中国药师》 CAS 2004年第9期666-670,共5页
目的 :对知母宁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知母宁对Vero细胞的毒性作用。采用中性红染色法 ,以阿昔洛韦为阳性对照药物 ,考察不同给药方式与不同药物处理时间下知母宁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 (HSV ... 目的 :对知母宁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知母宁对Vero细胞的毒性作用。采用中性红染色法 ,以阿昔洛韦为阳性对照药物 ,考察不同给药方式与不同药物处理时间下知母宁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 (HSV ⅠSm4 4 )的活性。结果 :MTT法测得Vero细胞对知母宁的最大耐受浓度与半数中毒浓度 (TC50 )分别为0 .2 9与 3.6 6mg·ml-1。不同加药方式下 ,知母宁与阿昔洛韦均对HSV ⅠSm4 4表现出综合抑制作用并能抑制病毒吸附后的复制增殖过程 ,这些作用总体上随药物浓度升高而增强 ,其中知母宁抗病毒有效率 (ER % )最高达 76 .4 2 %。知母宁预防HSV Ⅰ病毒吸附的作用较弱 ,但其在高浓度 (2 .0 8mg·ml-1以上 )对HSV Ⅰ具强的直接杀伤作用 ,最高ER %值为 98.86 %。随药物处理时间延长 ,低浓度知母宁抗HSV Ⅰ的ER %值递减 ,2 .0 8mg·ml-1以上知母宁的ER %值变化小。在不同药物处理时间下 ,知母宁及阿昔洛韦组病毒的感染性均较平行设置的病毒对照组减弱 ,且知母宁组的感染力较阳性药物组更弱。知母宁组病毒感染力下降值△lgTCID50 随处理时间增加而增加。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母宁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 体外抗病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花紫珠不同提取部位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芹芹 侯林 +1 位作者 田景振 姚庆强 《山东中医杂志》 2017年第4期329-330,352,共3页
目的:研究裸花紫珠不同提取部位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的活性,为进一步分离纯化寻找抗HSV-1的活性组分做准备。方法:系统分离法分别制备裸花紫珠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以及相应的敲除部位,采用HSV-1感染的Hep-2细胞体外... 目的:研究裸花紫珠不同提取部位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的活性,为进一步分离纯化寻找抗HSV-1的活性组分做准备。方法:系统分离法分别制备裸花紫珠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以及相应的敲除部位,采用HSV-1感染的Hep-2细胞体外模型,进行体外抗HSV-1活性评价的评价,将制备的各部位抗病毒活性与全成分进行比较,确定裸花紫珠体外抗HSV-1的活性部位。结果:裸花紫珠乙酸乙酯部位的治疗指数TI与全成分组相当,正丁醇部位和敲出石油醚部位的TI略低于全成分组,其他组无效。结论:乙酸乙酯部位为裸花紫珠抗HSV-1的主要药效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花紫珠 有效部位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抗生素S632A对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石立莹 李电东 李晓眠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88-391,419,共5页
目的研究新型抗生素S632A对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小鼠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模型,观察给药后小鼠存活率和平均存活时间,并检测给药后不同时间小鼠脑组织病毒滴度,以及HE染色观察给药组小鼠脑组织病变程度。... 目的研究新型抗生素S632A对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小鼠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模型,观察给药后小鼠存活率和平均存活时间,并检测给药后不同时间小鼠脑组织病毒滴度,以及HE染色观察给药组小鼠脑组织病变程度。结果实验结果显示28m g/kg治疗剂量的S632A能够明显降低小鼠死亡率,延长其平均存活时间,降低脑组织病毒滴度,减轻脑组织病变程度,且与阳性对照药物阿昔洛韦(ACV)治疗效果类似,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结论一定剂量的S632A在小鼠体内具有类似于ACV的治疗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S632A 阿昔洛韦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 昆明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中性粒细胞多肽HNP_(1,3)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娟 孙永涛 +3 位作者 王少扬 史孟元 庄严 翟嵩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5年第4期366-369,共4页
体外观察人中性粒细胞多肽1,3(Humanneutrophilpeptide,HNP1,3)及阿昔洛韦(Acyclovir,ACV)对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erpessimplexvirus1,HSV-1)的抑制作用。以Vero细胞为靶细胞,用各种浓度HNP1,3与游离病毒颗粒(直接失活组)及感染病毒后的... 体外观察人中性粒细胞多肽1,3(Humanneutrophilpeptide,HNP1,3)及阿昔洛韦(Acyclovir,ACV)对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erpessimplexvirus1,HSV-1)的抑制作用。以Vero细胞为靶细胞,用各种浓度HNP1,3与游离病毒颗粒(直接失活组)及感染病毒后的靶细胞(复制抑制组)进行相互作用,镜下观察各药物对HSV-1致细胞病变效应的抑制作用,并采用ELISA法测定感染48h后药物对HSV-1囊膜糖蛋白分泌的抑制作用。MTT法检测各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显示直接失活组中,HNP1,3可使HSV-1的致细胞病变效应减轻,对HSV-1直接失活的50%有效浓度(EC50)为8.1μg/mL、10.03μg/mL;复制抑制组中,ACV使HSV-1的致细胞病变效应减轻,EC50为0.68μg/mL。MTT检测结果表明HNP1,3在治疗浓度范围内无明显细胞毒性。以上结果表明HNP1,3除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和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1,HIV-1)活性外,还能失活HSV-1病毒颗粒,从而逆转病毒及其蛋白的病毒效应(致细胞病变)和抑制病毒蛋白质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多肽1 3(HNP1 3) 阿昔洛韦(ACV)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在兔脑神经细胞中的形态与形态发生 被引量:3
14
作者 宋艳艳 王桂亭 +1 位作者 王志玉 许洪芝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2001年第2期173-175,共3页
目的 :研究单纯疱疹病毒Ⅰ (HSV Ⅰ )在兔脑神经细胞 (RNC)中的形态与形态发生。方法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超薄切片 ,并拍照记录。结果 :RNC感染HSV Ⅰ 6h后 ,细胞核中即可见散在核衣壳 ,12h后细胞核和细胞质内均可见到 ,但以核内多见 ,2... 目的 :研究单纯疱疹病毒Ⅰ (HSV Ⅰ )在兔脑神经细胞 (RNC)中的形态与形态发生。方法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超薄切片 ,并拍照记录。结果 :RNC感染HSV Ⅰ 6h后 ,细胞核中即可见散在核衣壳 ,12h后细胞核和细胞质内均可见到 ,但以核内多见 ,2 4h后病毒量达高峰。胶质细胞内的核衣壳多于神经元 ,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细胞质内和胞外可见少量有包膜的完整病毒。病毒颗粒为圆形或椭圆形 ,核心直径 38~54nm ,核衣壳 77~ 10 0nm ,成熟病毒 115~ 12 9nm。结论 :RNC对HSV Ⅰ高度敏感 ,HSV Ⅰ在兔脑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中的形态发生有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 形态学 脑神经细胞 显微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幼儿中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小清 严银芳 +2 位作者 吴少华 方东芬 陈晓 《湖北预防医学杂志》 2001年第6期20-20,共1页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 血清流行病学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致严重肝损害1例
16
作者 解从君 曹治宸 王淑云 《肝脏》 2010年第2期152-152,共1页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 严重肝损害 胃部不适 2009年 口腔溃疡 吃辣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慢性痛基因治疗的载体
17
作者 张红 李伟彦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9期984-988,共5页
慢性顽固性疼痛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传统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单纯疱疹病毒I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I,HSV-I)载体具有天然嗜神经性,适合神经系统转基因治疗。皮下接种HSV-I载体,能有效传递疼痛调节基因至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 慢性顽固性疼痛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传统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单纯疱疹病毒I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I,HSV-I)载体具有天然嗜神经性,适合神经系统转基因治疗。皮下接种HSV-I载体,能有效传递疼痛调节基因至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的感觉神经元,编码抑制性神经递质或抗炎递质,减轻了炎性和神经病理性疼痛。这种全新的止痛方法,没有全身用药的不良反应,能与标准的止痛治疗措施联合应用,显示了巨大的潜力。现就HSV-I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 基因治疗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骨髓中持续携带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初步研究
18
作者 王芳 谌志筠 李晓眠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0年第3期416-419,共4页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1)感染后在宿主骨髓是否形成潜伏感染。方法:尾静脉注射HSV-1感染小鼠,分别于病毒接种后5、15、30 d处死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取股骨分离培养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并对其进行成骨细胞诱导和树突状...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1)感染后在宿主骨髓是否形成潜伏感染。方法:尾静脉注射HSV-1感染小鼠,分别于病毒接种后5、15、30 d处死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取股骨分离培养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并对其进行成骨细胞诱导和树突状细胞诱导的鉴定,PCR法检测骨髓及BMSCs中HSV-1特异条带。结果:BMSCs成骨诱导碱性磷酸酶和钙结节染色均呈阳性,培养出形态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各实验组骨髓及其对应的BMSCs的第1、2代均检测到HSV-1的特异DNA片段。结论:骨髓是HSV-1形成潜伏感染的靶器官之一,且能随细胞增殖而持续携带HSV-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原代培养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在正常人眼视网膜潜伏的初步研究
19
作者 陈康 谢汉平 曾玉晓 《中国新医药》 2004年第9期15-17,共3页
目的研究正常人视网膜是否有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潜伏。方法采用正常健康志愿者捐献的新鲜眼球15个。1/3眼球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排除HSV-1急性感染。取出剩余的视网膜,每个眼球1/3视网膜组织进行离心,取上清液与Vero细胞共培养,另... 目的研究正常人视网膜是否有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潜伏。方法采用正常健康志愿者捐献的新鲜眼球15个。1/3眼球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排除HSV-1急性感染。取出剩余的视网膜,每个眼球1/3视网膜组织进行离心,取上清液与Vero细胞共培养,另外2/3视网膜组织提取DNA作PCR和凝胶电泳检测HSV-1的DNA和LAT。结果15个标本免疫组化染色皆阴性,Vero细胞与视网膜组织上清液共培养结果为阴性,未观察到细胞病理学改变,PCR检测15个标本中10、11号标本的HSV-1DNA阳性,HSV-1LAT阴性,其他13个标本PCR枪测HSV-1DNA阴性.HSV-1LAT阴性.结论正常人视网膜存左HSV-1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 视网膜 HSV-1 DNA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心肌炎与心肌细胞凋亡和c-Myc蛋白表达的关系
20
作者 唐省三 刘红云 《孝感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7-19,共3页
为了探讨小鼠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心肌炎与心肌细胞凋亡和cMyc蛋白的表达的关系,给BALB/C小鼠腹腔接种单纯疱疹病毒Ⅰ型以诱发其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MC),感染病毒3~35天后,VMC检出率为91.67%。应用电镜、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及免疫组化... 为了探讨小鼠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心肌炎与心肌细胞凋亡和cMyc蛋白的表达的关系,给BALB/C小鼠腹腔接种单纯疱疹病毒Ⅰ型以诱发其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MC),感染病毒3~35天后,VMC检出率为91.67%。应用电镜、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发现,感染鼠心肌中有细胞凋亡和cMyc蛋白的表达,二者阳性率分别为78.33%和81.67%,凋亡细胞阳性指数(AI)范围在34.14±11.56~26.41±10.2之间。细胞凋亡和cMyc蛋白可能参与VMC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 心肌炎 细胞凋亡 C-MY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