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单电极激励模式的颅脑电阻抗图像重建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萌 郑硕 +1 位作者 施艳艳 廖娟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95,F0002,共8页
作为一种新兴的可视化技术,电阻抗层析成像(EIT)能够根据人体组织病理变化对其电导率分布进行图像重建,为疾病检测提供了一种选择.在基于EIT的脑部疾病检测中,为了改善被测区域的灵敏度分布并解决电阻抗成像中典型的不适定问题,在单电... 作为一种新兴的可视化技术,电阻抗层析成像(EIT)能够根据人体组织病理变化对其电导率分布进行图像重建,为疾病检测提供了一种选择.在基于EIT的脑部疾病检测中,为了改善被测区域的灵敏度分布并解决电阻抗成像中典型的不适定问题,在单电极激励数据采集模式下,提出了k阶有限差分L1正则化目标函数,并采用增广拉格朗日和交替方向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求解,实现电导率分布的重构.研究了单电极激励模式下,外接电阻对敏感场的影响;针对脑出血和脑缺血两种病情,对比了Landweber方法、Newton-Raphson方法、Tikhonov方法、广义总变分方法(TGV)和本文方法的图像重建性能.结果表明,在脑出血和脑缺血的图像重建中,采用单电极激励模式的ALAD-LR方法可有效提高图像重建质量,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抗成像 图像重建 单电极激励 正则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电极尖端放电等离子体NO_x还原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余刚 余奇 +2 位作者 叶丹 顾璠 徐益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2-326,共5页
利用新型低能耗N2—NO系统单电极尖端放电等离子体NOx还原试验系统,得到了对实际多电极放电等离子体NOx脱除有指导意义的还原特性.在建立N2—NO系统单电极尖端放电等离子体NO还原试验系统的基础上,以电极极间电压表征电场物理特性,尖端... 利用新型低能耗N2—NO系统单电极尖端放电等离子体NOx还原试验系统,得到了对实际多电极放电等离子体NOx脱除有指导意义的还原特性.在建立N2—NO系统单电极尖端放电等离子体NO还原试验系统的基础上,以电极极间电压表征电场物理特性,尖端距离表征电极几何特性,得到了电场物理特性及电极几何特性对活性N原子产生及脱硝率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脱硝率随尖端距离的增大而先增后减,随极间电压和气体停留时间的增大而增大,尖端距离是决定电极之间的电场强度和气流停留时间的关键几何变量.利用活性N原子的产生条件解释了放电外轮廓直径及电场强度随尖端距离变化的消长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单电极尖端放电 极间电压 尖端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膜反射镜的单电极控制静电成形 被引量:3
3
作者 安源 金光 +3 位作者 齐迎春 孙小伟 蒋宁 艾晨光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964-1970,共7页
考虑薄膜反射镜具有质量轻、柔韧性好、可折叠等优点,研究了由静电拉伸法制备薄膜反射镜的新技术。介绍了薄膜反射镜的静电成形机理,计算了单电极模式下薄膜所受力场,设计了单电极式薄膜反射镜的控制实验。给出了控制成型所需的主要参数... 考虑薄膜反射镜具有质量轻、柔韧性好、可折叠等优点,研究了由静电拉伸法制备薄膜反射镜的新技术。介绍了薄膜反射镜的静电成形机理,计算了单电极模式下薄膜所受力场,设计了单电极式薄膜反射镜的控制实验。给出了控制成型所需的主要参数,设计了薄膜反射镜的夹持结构和控制电路,并利用刀口仪测量了形成的反射面的焦距。实验结果显示,未通电时薄膜反射镜面形的PV值达到11.14λ,RMS值为1.86λ,在10000V的高压下可以形成焦距约为2.1m的反射镜面。通过Zernike拟合验证了数据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通过改善夹持结构精度和选取性能优良的薄膜材料,反射镜面形精度可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反射镜 单电极控制 静电拉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电极双通道毛细管电泳法测定盐酸多巴胺 被引量:7
4
作者 黄宝美 姚程炜 +1 位作者 翟海云 莫金垣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62-964,共3页
Using self-constructed dual-channel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system(ampere detection and conductive detection),dopamine was detected by HPCE.Several parameters affecting the determination were studied,including eff... Using self-constructed dual-channel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system(ampere detection and conductive detection),dopamine was detected by HPCE.Several parameters affecting the determination were studied,including effect of potential of working electrode,concentration of running buffer,acidity and operation voltage and injection time on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Pt elcectrode as working electrode and at the detection potential of +0.65V(vs.SCE),dopamine was detected by using KH2PO4-Na2HPO4 as buffer,under a positive voltage of 15kV and injection time at 10s.A linearity with conductive detection exists between peak area(Y) and mass concentration of dopamine(X) in the range of 5~140mg/L with regression equation y=2.14+18.39C,4=0.995,detection limit is 1.0mg/L.A linearity with ampere detection exists between peak area(Y) and mass concentration of dopamine(X) in the range of 1~150mg/L with regression equation y=8.57+17.32C,r=0.999,detection limit is 0.2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单电极双通道 盐酸多巴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单电极Mn^(3+)/Mn^(2+)的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4
5
作者 米常焕 夏熙 张校刚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4,7,共4页
采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恒流充放电技术,对作为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正极的电对Mn3+/Mn2+在未处理石墨、热浓硫酸加超声清洗处理石墨以及光谱纯石墨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电对在光谱纯石墨电极上的电化学可逆性、... 采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恒流充放电技术,对作为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正极的电对Mn3+/Mn2+在未处理石墨、热浓硫酸加超声清洗处理石墨以及光谱纯石墨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电对在光谱纯石墨电极上的电化学可逆性、充放电效率最优,在处理石墨上次之,而在未处理石墨上的表现不理想。分析其原因认为:一方面与光谱纯石墨电极的制备条件有关;另一方面,与未处理石墨电极相比,处理石墨表面含氧官能团—OH、—COOH明显增多,而且超声清洗又使其表面杂质含量减少。提出解释Mn3+/Mn2+在三种石墨电极上阻抗谱不同的反应机理,说明光谱纯石墨和处理石墨均可以作为Mn3+/Mn2+正极电对的惰性工作电极,从而为选择合适的惰性工作电极材料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单电极 Mn^3+ MN^2+ 电化学行为 循环伏安 恒流充放电 石墨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电极直流矿热炉冶炼硅铁的实践 被引量:1
6
作者 武文斌 郑天河 +1 位作者 王永健 袁宇新 《铁合金》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共4页
文中介绍了直流矿热炉的特性及其开炉与正常操作的特点。与交流电炉冶炼硅铁相比.直流炉具有热效率高、升温速度快.炉况恢复快.经济技术指标好等优点。
关键词 硅铁 矿热炉 单电极 直流矿热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电极与不同间距双电极射频消融——猪心室肌的对比实验研究
7
作者 王扬淦 陆再英 +1 位作者 宋玉娥 李仁立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1995年第4期179-181,共3页
本研究用单电极和不同极间距的双电极(5mm,10mm)分别消融离体猪心室内膜,各种方法所用射频能量均分为8组(≤100焦耳,101~200焦耳,201~300焦耳,301~400焦耳,401~500焦耳,501~600焦耳,601~1000焦耳,≥1000焦耳),结果发现,双极消融... 本研究用单电极和不同极间距的双电极(5mm,10mm)分别消融离体猪心室内膜,各种方法所用射频能量均分为8组(≤100焦耳,101~200焦耳,201~300焦耳,301~400焦耳,401~500焦耳,501~600焦耳,601~1000焦耳,≥1000焦耳),结果发现,双极消融所造成的组织损伤分布于两电极与组织的交界面处以及两电极之间.各相同能量组三种方法所消融心室肌肉膜深度无统计学差异,而在各能量组中5mm及10mm极间距双极消融面积均大于单极消融面积(P<0.05).在能量≤500焦耳时,5mm极间距双极消融面积大于10mm极间距双极消融面积(P<0.05).当能量大于500焦耳时.二者消融面积无统计学差异.提示双极消融与目前普遍采用的单极消融相比可明显扩大消融面积而不增加消融深度.推测双极消融法应用于临床可能比单极消融更有效而不增加心脏穿孔的危险性.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单次有效射频能量多不超过500焦耳,本实验提示,在小于500焦耳能量下,5mm间距双极消融效果优于10mm间距双极消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 单电极 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电极介质阻挡放电离子源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宁录胜 徐明 +3 位作者 郭成安 赵鹏 闻路红 张新荣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2-257,共6页
介质阻挡放电离子源是一种常压敞开式离子源,由于免试剂、适用范围广、易于小型化等特点而备受关注。该类离子源多采用表面双电极或针-环电极设计方式。表面双电极的接地电极会减弱氦气在强电场中电离形成的流注崩头能量,缩短等离子束... 介质阻挡放电离子源是一种常压敞开式离子源,由于免试剂、适用范围广、易于小型化等特点而备受关注。该类离子源多采用表面双电极或针-环电极设计方式。表面双电极的接地电极会减弱氦气在强电场中电离形成的流注崩头能量,缩短等离子束喷射距离。针-环电极的电场主要集中在针电极尖端,流注崩头能量小,等离子束喷射距离比表面双电极还短。本研究对放电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改变电极形状和增加绝缘介质部件进行电场调整,使强电场区域集中于电极一侧,解决了单电极回流放电问题,从而获得稳定、高效的等离子束,其最大长度可达8 cm以上。基于电场调整技术,研制出单电极介质阻挡放电离子源,它主要由惰性载气、高压电极、绝缘介质管、气控以及温控部分组成。使用新型离子源对咖啡因液态样品和扑热息痛固体药片进行了质谱分析,前者的定量曲线R^2值为99.66%,100μg/L的信噪比为23;后者的主要成分对乙酰氨基酚可在质谱中快速检出,响应强度为1.26×(10)~6。上述结果表明,新型离子源可以实现样品的定量和快速原位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电极 介质阻挡放电 离子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电极双模态数字化系统设计 被引量:4
9
作者 刘亚 王化祥 高振涛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36-940,共5页
由于电阻层析成像(ERT)和电容层析成像(ECT)具有不同的应用范围,为了拓宽测量范围,通常采用ECT和ERT阵列电极组合形成双模态结构。作者在传统ECT传感器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单电极双模态传感器结构,并有效消除了两模态的相互影响... 由于电阻层析成像(ERT)和电容层析成像(ECT)具有不同的应用范围,为了拓宽测量范围,通常采用ECT和ERT阵列电极组合形成双模态结构。作者在传统ECT传感器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单电极双模态传感器结构,并有效消除了两模态的相互影响,实现单模态或双模态运行。本文设计的数字化系统,充分利用FPGA和DSP,实现了全数字正交序列解调,系统的速度和精度都得到了提高。对系统中单电极双模态传感器、激励信号发生模块、电阻/电容转换电路及相敏解调单元等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该系统工作稳定、使用灵活,明显拓展测量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电极双模态 电阻/电容转换 数字解调 重建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电极激励的ART迭代算法电阻层析成像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武艳芳 潘晋孝 孔慧华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7-119,共3页
电阻层析成像(ERT)图像重建技术是一个不适定的逆问题求解过程,其中单电极激励是目前ERT测量中获得数据比较多的一种测量方式。论文在此测量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灵敏系数原理与ART迭代算法相结合的图像重建算法,推导出了求解ERT反问题的... 电阻层析成像(ERT)图像重建技术是一个不适定的逆问题求解过程,其中单电极激励是目前ERT测量中获得数据比较多的一种测量方式。论文在此测量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灵敏系数原理与ART迭代算法相结合的图像重建算法,推导出了求解ERT反问题的计算步骤。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标出物体的位置,与FPB算法相比较,对于简单的流型,该算法有成像质量高的优点,为ERT中单电极激励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电极激励 电阻层析成像 ART迭代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电极直流矿热炉的偏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和平 郑天河 杨志忠 《铁合金》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13,共5页
针对 6 3MVA直流矿热炉在冶炼硅铁时电弧偏移的现象 ,通过对三维磁场的计算 ,指出电弧偏移是由于炉外短网铜排中流过的强大直流电流所产生的磁场对电弧施加力的作用而造成的 ,讨论了炉外短网铜排对称布线方式对电弧偏移大小的影响及其... 针对 6 3MVA直流矿热炉在冶炼硅铁时电弧偏移的现象 ,通过对三维磁场的计算 ,指出电弧偏移是由于炉外短网铜排中流过的强大直流电流所产生的磁场对电弧施加力的作用而造成的 ,讨论了炉外短网铜排对称布线方式对电弧偏移大小的影响及其抑制偏弧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矿热炉 偏弧 磁场 硅铁 铁合金 单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射光谱单电极载体蒸馏法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的银硼锡 被引量:3
12
作者 寇德凯 邱宏喜 +1 位作者 冯俊 龙志武 《黄金》 CAS 2014年第6期80-84,共5页
建立了以K2S2O7、NaF、Al2O3和碳粉为光谱缓冲剂,Ce作内标,以实验确定的最佳电弧光源条件,以单电极载体蒸馏、激发的发射光谱法,快速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的Ag、B、Sn。该方法检出限为Ag0.006μg/g、B0.34μg/g、Sn0.15μg/g;精密... 建立了以K2S2O7、NaF、Al2O3和碳粉为光谱缓冲剂,Ce作内标,以实验确定的最佳电弧光源条件,以单电极载体蒸馏、激发的发射光谱法,快速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的Ag、B、Sn。该方法检出限为Ag0.006μg/g、B0.34μg/g、Sn0.15μg/g;精密度RSD为5.87%~10.4%,准确度|Δlogw|为0~0.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射光谱法 单电极 载体蒸馏 地球化学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电极直流电弧炉电热特性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文修 童华中 +2 位作者 彭辉 洪素禧 刘非轼 《中南矿冶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5期540-545,共6页
运用电磁理论与流体静压力原理,导出了电弧自身的电磁向心压缩力以及电弧对熔池冲力的解析式。又运用辐射传热原理,导出了单电极电弧对熔池与炉衬辐射传热的解析式。解析式揭示出电弧自身电磁向心压缩力、电弧对熔池冲力,单电极电弧对... 运用电磁理论与流体静压力原理,导出了电弧自身的电磁向心压缩力以及电弧对熔池冲力的解析式。又运用辐射传热原理,导出了单电极电弧对熔池与炉衬辐射传热的解析式。解析式揭示出电弧自身电磁向心压缩力、电弧对熔池冲力,单电极电弧对熔池以及对炉衬辐射传热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炉 单电极 直流电弧炉 电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电极中潜伏期反应的听觉注意特征提取与识别
14
作者 徐梦圆 邹采荣 +2 位作者 梁瑞宇 王力 王青云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32-437,共6页
通过提取单电极中潜伏期反应(MLR)的特征差异,研究并实现了正常个体听觉注意与非注意2种状态的识别.首先,对MLR信号进行小波滤波、阈值去伪迹、相干平均等预处理;然后,分析了MLR在2种状态下的成分波差异,并将Na,Pa,Nb波的幅值与能量、... 通过提取单电极中潜伏期反应(MLR)的特征差异,研究并实现了正常个体听觉注意与非注意2种状态的识别.首先,对MLR信号进行小波滤波、阈值去伪迹、相干平均等预处理;然后,分析了MLR在2种状态下的成分波差异,并将Na,Pa,Nb波的幅值与能量、面积、C0复杂度、AR模型系数等传统特征组合成为新的特征向量;最后,采用支持向量机(SVM)和人工神经网络(ANN)在传统特征向量和新特征向量下进行目标识别.8位被试的实验结果显示,在2种不同状态下,被试的Na,Pa,Nb波幅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潜伏期并无差异.ANN作为分类器时,新特征向量的平均识别正确率可达85.7%.由此可见,利用单电极中潜伏期反应区分听觉注意与非注意状态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注意 中潜伏期反应 单电极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电极介质阻挡放电离子源的消电子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舜迪 刘其强 +4 位作者 赵鹏 洪欢欢 史振志 周镇宇 闻路红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17-1024,共8页
基于电场绝缘屏蔽技术的单电极介质阻挡放电离子源(DBDI),具有放电均匀、稳定、离子化能量高等优点,可实现对更大极性范围样品的快速检测。较高的离子化能量也增大了质谱图的背景噪声水平,对部分弱极性、低沸点样品的检测信噪比不高。... 基于电场绝缘屏蔽技术的单电极介质阻挡放电离子源(DBDI),具有放电均匀、稳定、离子化能量高等优点,可实现对更大极性范围样品的快速检测。较高的离子化能量也增大了质谱图的背景噪声水平,对部分弱极性、低沸点样品的检测信噪比不高。本研究发展了基于单电极DBDI体系的外置电极消电子技术,探讨了外置针电极和外置金属网的消电子机理及其检测效果。结果表明,外置金属网消电子技术显著提高了部分弱极性样品的检测信噪比,异丙威、全氟辛酸、苏丹红Ⅲ的信噪比提升了5~6倍。基于该技术测定辣椒粉中苏丹红Ⅲ,回收率为83.7%~94.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6%~9.0%,检出限为23 mg/kg,满足辣椒粉中苏丹红Ⅲ添加剂检测分析的要求。外置金属网消电子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单电极DBDI对弱极性、低沸点、复杂样品的检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电极介质阻挡放电离子源 消电子 外置金属网 信噪比 弱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火花单电极加工螺纹孔 被引量:2
16
作者 尹作成 《电加工》 1989年第4期8-12,共5页
使用数控电火花加工机床,单电极旋转平动法,加工了较高质量的螺纹孔。
关键词 电火花加工 螺纹 螺孔 单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电极直流电弧炉工作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新宁 吴国玺 《辽宁冶金》 1994年第3期33-39,10,共8页
关键词 单电极 直流电弧炉 工作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电极直流埋弧电炉的特性及冶炼硅铁操作
18
作者 蒋伯群 廖世明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27-32,共6页
本文分析了单电极直流埋弧电炉的基本特性,说明了单电极直流埋弧电炉冶炼75硅铁的操作情况。操作结果表明,单电极直流埋弧电炉具有电弧稳定、坩埚区温度较高、并对原料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等优点。
关键词 埋弧电炉 单电极 直流电弧 电弧功率 电炉冶炼 试验所用原料 自焙电极 石墨电极 电极位置 阳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渣炉单电极供电改双电极供电
19
作者 黄春明 《工业加热》 CAS 1993年第3期46-48,共3页
文中介绍了电渣炉双电极串联供电原理及特点,以及将原有电渣炉的交流双臂单电极供电改造为双电极供电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电渣炉 单电极供电 电极供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颖的单电极触摸式开关电路
20
作者 光军 《电子世界》 1999年第4期47-47,共1页
本文介绍一种新颖的触摸式开关电路,它采用了仅有一个触摸电极的控制方式,每触摸一次电极,电路将控制开关(开或关)动作一次,如同普通的机械式开关一样,使用非常方便。该电路具有结构简单、制作容易、使用方便和通用性强等优点。 工作原... 本文介绍一种新颖的触摸式开关电路,它采用了仅有一个触摸电极的控制方式,每触摸一次电极,电路将控制开关(开或关)动作一次,如同普通的机械式开关一样,使用非常方便。该电路具有结构简单、制作容易、使用方便和通用性强等优点。 工作原理 单电极触摸开关电路如图1所示。该电路全部采用分立元件构成,其中,用VT1、VT2接成了一个“计数式双稳触发器”电路,其翻转与否受VT4集电极输出 C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电极触摸式 开关电路 结构 电子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