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改进的单片再生剂量法测定多矿物细粒黄土的等效剂量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淑娥 黄春长 庞奖励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69-173,共5页
应用单片再生剂量法对陕西关中的全新世黄土进行细颗粒蓝光释光、红外释光和红外之后的蓝光释光的等效剂量De测定,在实验中用一固定的实验剂量(Dt≈(10%~20%)De)的释光信号来校正灵敏度的变化。在这3种释光信号中,红外之后的蓝光释光... 应用单片再生剂量法对陕西关中的全新世黄土进行细颗粒蓝光释光、红外释光和红外之后的蓝光释光的等效剂量De测定,在实验中用一固定的实验剂量(Dt≈(10%~20%)De)的释光信号来校正灵敏度的变化。在这3种释光信号中,红外之后的蓝光释光信号较为稳定,其De值较接近预测值。说明预先红外暴露去除了低能量的陷阱电子,剩下了稳定的高能量陷阱电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定 矿物 单片再生剂量法 细黄土颗粒 等效剂量 灵敏度 全新世黄土 蓝光释光 地质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片再生剂量法测定全新世黄土等效剂量预热条件的研究
2
作者 贾耀锋 黄春长 +2 位作者 庞奖励 卢新卫 张旭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99-904,共6页
本文通过对双程序单片再生剂量法(Double-SAR)即同时测红外释光(IRSL)和红外之后的蓝光释光(Post-IR OSL)中普遍采用的几种预热温度和cut-heat温度进行了不同组合,然后测定了全新世黄土样品的等效剂量。测定结果表明:等效剂量对预热温... 本文通过对双程序单片再生剂量法(Double-SAR)即同时测红外释光(IRSL)和红外之后的蓝光释光(Post-IR OSL)中普遍采用的几种预热温度和cut-heat温度进行了不同组合,然后测定了全新世黄土样品的等效剂量。测定结果表明:等效剂量对预热温度有一定程度的依赖性,而对cut-heat温度的依赖性显得更加明显,一般随cut-heat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同时在200—300℃的预热温度范围内,200—240℃的cut-heat温度下测定的等效剂量出现了一个显著坪区,且红外释光和红外之后的蓝光释光测得的结果最为接近。红外释光和红外之后的蓝光释光在以上预热温度和cut-heat温度条件下光释光信号的感量变化方向一致、变幅较小可能是测得的等效剂量较为一致的主要原因。这说明在200—300℃的预热温度范围内,200—240℃的cut-heat温度对于测定年轻的全新世黄土样品是较为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黄土 单片再生剂量法 等效剂量 预热温度 Cut-heat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片再生剂量法测定全新世黄土等效剂量预热条件研究
3
作者 贾耀锋 黄春长 +2 位作者 庞奖励 卢新卫 张旭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31-636,676,共7页
释光测年在等效剂量测定过程中都会对测年样品进行热处理,其中预热是最为主要的热处理过程,但由于随之产生的热迁移和热激活等问题,使得预热处理及其条件的设置是应用释光准确测年的关键之一。本文主要是将目前常规测年中应用的双程序... 释光测年在等效剂量测定过程中都会对测年样品进行热处理,其中预热是最为主要的热处理过程,但由于随之产生的热迁移和热激活等问题,使得预热处理及其条件的设置是应用释光准确测年的关键之一。本文主要是将目前常规测年中应用的双程序单片再生释光法的红外释光(IRSL)和红外之后的蓝光释光(Post-IR OSL)中的几种预热温度和实验剂量后的cut-heat温度进行不同组合,然后进行了若干黄土样品等效剂量的测定。测定结果表明:等效剂量表现了对预热温度一定程度的依赖性,尤其是对实验剂量后cut-heat温度的依赖性更加明显,一般随cut-heat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200-300℃预热温度范围内,200-240℃的cut-heat温度下测定的等效剂量出现了一个坪区,且红外释光和红外之后的蓝光释光测得的结果最为接近。二者在以上预热温度范围内在200-240℃的cut-heat温度条件下释光信号的感量变化方向一致、变幅较小可能是两种释光条件下测定的等效剂量较为一致的主要原因,而这种感量变化在整个测定过程中没有被完全校正又导致了等效剂量随cut-heat温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片再生剂量法 等效剂量 预热温度 cut-heat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释光方法测试冰川沉积物等效剂量的尝试 被引量:3
4
作者 欧先交 赖忠平 曾兰华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6-41,共6页
在青藏高原东部硬普沟采集6个冰川沉积光释光测年样品(2个现代样、3个新冰期和1个末次冰期样品),运用SAR结合SGC技术,采用石英大测片、小测片BSL以及多矿物IRSL等3种方法进行了等效剂量(De)的测试,SAR和SGC技术测得的De值相近。3种方法... 在青藏高原东部硬普沟采集6个冰川沉积光释光测年样品(2个现代样、3个新冰期和1个末次冰期样品),运用SAR结合SGC技术,采用石英大测片、小测片BSL以及多矿物IRSL等3种方法进行了等效剂量(De)的测试,SAR和SGC技术测得的De值相近。3种方法的测试结果表明,De值IRSL>大测片BSL>小测片BSL。多矿物IRSL测得的De值比石英BSL偏高,表明长石比石英较难晒退,不适于该地冰川沉积测年。石英大测片适于晒退较好的样品。该地石英的释光敏感性较低,小测片的测试情况不理想,且不能完全区分不同晒退程度的颗粒。对于年代较老的、较明亮的冰川沉积样品,石英小测片甚至单颗粒技术可能是可行的。今后需要更多研究如何应对释光敏感性低的样品的测试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释光 等效剂量 单片再生剂量法 标准生长曲线 小测 冰川沉积物
原文传递
光释光测年中石英颗粒全球标准曲线法(gSGC)与单片再生法(SAR)等效剂量(D_e)的比对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宏宇 赵晖 +1 位作者 王兴繁 耿建伟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11-1118,共8页
全球标准曲线法(gSGC)的提出为高效快速地测定释光样品的等效剂量(De)值提供了可能。但是由于各个实验室的放射源剂量率、操作流程、仪器误差以及选取的再归一化剂量值等不同,每个实验室得出的gSGC会有参数的不同。通过建立实验室的gSG... 全球标准曲线法(gSGC)的提出为高效快速地测定释光样品的等效剂量(De)值提供了可能。但是由于各个实验室的放射源剂量率、操作流程、仪器误差以及选取的再归一化剂量值等不同,每个实验室得出的gSGC会有参数的不同。通过建立实验室的gSGC曲线和测试流程,并比较gSGC法和SAR法获取的De值的一致性,发现在低剂量范围内(0~100 Gy),使用gSGC法估计的De和SAR法估计的De非常接近,表明在低剂量范围内用gSGC法估计De是可靠的。这将很大程度地提高本实验室的释光测年速度,同时也为其他实验室gSGC的建立提供借鉴。在较高剂量范围(>100 Gy)与SAR方法结果比对时出现较大差别,这可能是由于研究中用于拟合gSGC的样品数量不够多,尤其是年龄较老的样品还不够多,还需在今后工作中逐步积累更多样品,完善gSGC参数,使其也能胜任较老年龄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释光测年 全球标准生长曲线(gSGC) 石英颗粒 单片再生剂量法(SAR) 等效剂量(De)
原文传递
汉江下游罗汉寺和岳家湾旧石器旷野遗址的年代学研究
6
作者 严文轩 陆成秋 +3 位作者 郭小奇 秦真渝 曹雅堃 孙雪峰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4年第2期235-248,共14页
近年来,秦岭地区发现了大量旧石器遗址,并开展了年代学研究。但是,秦岭南麓汉江下游地区的旧石器遗址研究相对较少。2018年夏天对汉江下游地区的野外考察中,在钟祥盆地和江汉平原发现了罗汉寺和岳家湾两处旧石器旷野遗址。两处遗址的剖... 近年来,秦岭地区发现了大量旧石器遗址,并开展了年代学研究。但是,秦岭南麓汉江下游地区的旧石器遗址研究相对较少。2018年夏天对汉江下游地区的野外考察中,在钟祥盆地和江汉平原发现了罗汉寺和岳家湾两处旧石器旷野遗址。两处遗址的剖面出土了较多原地埋藏的石制品,包括石片、石核,以及砍砸器、尖状器、刮削器、手稿、手斧等少量工具。利用石英单片再生剂量法(SAR-OSL)和热转移光释光(TT-OSL)技术,测得罗汉寺两个遗址点对应的文化层年代分别为53—30 ka和187 ka,岳家湾遗址旧石器文化层的年代为172—138 ka。这些年代有效填补了汉江下游地区部分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年代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 旧石器 罗汉寺 岳家湾 单片再生剂量法 热转移光释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乌素沙漠东南缘全新世剖面光释光年代及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46
7
作者 马冀 岳乐平 +2 位作者 杨利荣 孙蕗 徐永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0-129,共10页
在毛乌素沙漠东南缘锦界地区发现的具有3层深棕色至黑色古土壤的全新世剖面,记录了至少3次大型沙地固定与活化的交替演化。在锦界剖面厚约5m的全新世地层中采集了10个光释光样品,利用石英光释光测年单片再生法(SAR),建立了锦界剖面全新... 在毛乌素沙漠东南缘锦界地区发现的具有3层深棕色至黑色古土壤的全新世剖面,记录了至少3次大型沙地固定与活化的交替演化。在锦界剖面厚约5m的全新世地层中采集了10个光释光样品,利用石英光释光测年单片再生法(SAR),建立了锦界剖面全新世(>7.5~0.2ka)年代格架。结合粒度、磁化率气候变化代用指标和光释光年龄序列,得到毛乌素沙漠全新世时期沙漠演化和气候变化记录:7.5ka之前,地表植被稀疏,为气候干旱时期;7.5~3.9ka时段毛乌素经历了一个湿润成壤期,地表植被发育厚层黑色古土壤;约3.9~2.9ka为沙丘活跃期;2.9~1.7ka时段为较弱成壤期,发育深棕色古土壤;1.7ka以来,气候波动频繁,气候环境整体较之前干旱,1.0~0.5ka经历短暂温暖期,200年左右气候再次趋于干旱,但近1.0ka气候记录可能受到了人类活动干扰。随着冬夏季风的相互对峙、占主导时期不同,毛乌素沙漠响应气候的变化也随之扩张收缩变迁。同时,锦界剖面记录的毛乌素沙漠气候变化与全球变化的干旱、寒冷事件以及温暖事件可以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片再生剂量法 全新世 气候记录 锦界剖面 毛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断山地区末次冰期冰碛物石英光释光测年的适应性 被引量:11
8
作者 欧先交 曾兰华 +3 位作者 隆浩 许刘兵 周尚哲 赖忠平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0-117,共8页
为了探讨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冰碛物光释光测年的可行性,在横断山脉北部竹庆盆地硬普沟3列侧碛垄上采集了7个样品,提取出38~63μm的石英,用单片再生剂量法(SAR)测量等效剂量(De),并对样品光释光信号的有关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A... 为了探讨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冰碛物光释光测年的可行性,在横断山脉北部竹庆盆地硬普沟3列侧碛垄上采集了7个样品,提取出38~63μm的石英,用单片再生剂量法(SAR)测量等效剂量(De),并对样品光释光信号的有关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AR程序的循环比在可接受范围之内,热转移信号的贡献<4.2%,不会对研究样品的等效剂量测定产生明显影响.剂量恢复实验表明SAR程序能恢复实验室的已知剂量,说明SAR程序适于所研究样品的等效剂量测定.每个样品的等效剂量都大致呈对称分布,表明样品在埋藏前晒退良好.光释光年代结果(15~60ka BP)显示了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并且与地貌关系相符,整体上也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碛物 光释光测年 石英 单片再生剂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湖岸堤沉积物石英光释光测年研究:以中国东北兴凯湖为例
9
作者 高磊 隆浩 +2 位作者 沈吉 汪勇 王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51-660,共10页
古湖岸堤是湖面波动的地貌证据,可以用来重建古湖泊演化.古湖岸堤沉积物的准确测年是应用此地貌学证据重建湖泊演化的关键.以我国兴凯湖最低一级湖岸堤——大湖岗为研究对象,采用石英小片技术,应用单片再生剂量法(SAR)对大湖岗2个不同... 古湖岸堤是湖面波动的地貌证据,可以用来重建古湖泊演化.古湖岸堤沉积物的准确测年是应用此地貌学证据重建湖泊演化的关键.以我国兴凯湖最低一级湖岸堤——大湖岗为研究对象,采用石英小片技术,应用单片再生剂量法(SAR)对大湖岗2个不同位置的剖面风成砂质沉积物(共13个样品)进行了光释光(OSL)测年.样品石英组分的光释光衰减曲线特征表明,样品的释光信号以快组分为主,预热坪和实验室剂量恢复实验结果表明,SAR法可以用来测量兴凯湖古湖岸堤样品的等效剂量.通过分析样品等效剂量分布情况和比较3种年龄模型(平均值模型、中值模型和最小值模型),认为大湖岗湖滨砂质沉积物在沉积埋藏前石英光释光信号晒退完全,获得的OSL年龄是可信的.年代结果表明,大湖岗采自不同位置的2个剖面的年代范围一致,且各个剖面中所有年代均随地层顺序变化;另外,2个样品的OSL年龄与同层位的炭屑样品的14C年代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进一步表明OSL测年技术可以获得可靠的兴凯湖岸堤沉积物的年龄.尽管与前人使用热释光(TL)测年方法研究大湖岗形成年代有较大差别,本文认为兴凯湖最低一级古湖岸堤——大湖岗形成于距今约1.24—0.50 k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凯湖 大湖岗 光释光 单片再生剂量法 等效剂量年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北麓黄土剖面的光释光测年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葛本伟 刘安娜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69-876,共8页
利用单片再生剂量法(SAR),测量了天山北麓大佛寺(DFS)、牛圈子(NJZ)2个风成黄土剖面的OSL信号特征与年龄。结果表明:天山北麓黄土的初始OSL信号强度低于黄土高原地区,并且4~11μm混合矿物颗粒的IRSL、post-IR信号及40~63μm石英颗粒的B... 利用单片再生剂量法(SAR),测量了天山北麓大佛寺(DFS)、牛圈子(NJZ)2个风成黄土剖面的OSL信号特征与年龄。结果表明:天山北麓黄土的初始OSL信号强度低于黄土高原地区,并且4~11μm混合矿物颗粒的IRSL、post-IR信号及40~63μm石英颗粒的BLSL信号对人工剂量响应的灵敏度较低,其中细颗粒混合矿物的post-IR信号,甚至难以拟合出满意的生长曲线和等效剂量。依据40~63μm石英颗粒BLSL信号计算出的年龄与地层深度则对应良好。DFS剖面底部年龄为(6.85±0.56)ka,表明其黄土物质沉积始于全新世大暖期。NJZ剖面出露黄土的最老年龄为(23.83±2.36)ka,整个剖面包括了晚更新世马兰黄土上部及全新世早期黄土,而全新世大暖期以来的黄土物质则可能因流水侵蚀而缺失。通过计算可以确定DFS、NJZ 2个剖面的平均黄土沉积速率介于0.25~0.26 m·k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释光测年 单片再生剂量法 黄土剖面 天山北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