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9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黏度骨水泥单侧PVP治疗>70岁老年单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效 何飞宇 钟志勇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8年第7期634-638,共5页
目的分析高黏度骨水泥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70岁老年单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收集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70岁的老年单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病人6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 目的分析高黏度骨水泥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70岁老年单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收集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70岁的老年单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病人6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术式分为2组,对照组32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联合低黏度骨水泥治疗,观察组33例行单侧PVP联合高黏度骨水泥治疗。比较2组病人的手术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变化及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以及骨水泥注入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12个月,2组病人ODI指数、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2组病人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水泥渗漏率为9.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PVP联合高黏度骨水泥与PKP联合低黏度骨水泥均是治疗>70岁老年单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案,前者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且明显减少了骨水泥渗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老年人 高黏度骨水泥 侧经皮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舒单抗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再发骨折的防治
2
作者 向守裕 唐程 +3 位作者 凌龙 刘炜 白兵文 曹燕明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地舒单抗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再发骨折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 目的探讨地舒单抗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再发骨折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舒单抗,两组均进行1年随访,比较1年内两组的再骨折率及骨密度(BMD)、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Beck值、矢状面Cobb角和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的水平。结果两组术前BMD、VAS评分、ODI、Beck值、矢状面Cobb角和PINP及β-CTX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BMD大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ODI及PINP和β-CTX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BMD和Beck值大于对照组(P<0.05),再骨折率、VAS评分、ODI、矢状面Cobb角及PINP和β-CTX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舒单抗治疗可以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的疼痛,促进骨折愈合,增加椎体骨密度,降低椎体再骨折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舒 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方开口与前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董伟鑫 储振涛 +3 位作者 胡勇 赖欧杰 袁振山 孙肖阳 《中国骨伤》 2025年第2期128-133,共6页
目的:比较侧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和前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 目的:比较侧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和前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62例行双侧PKP治疗胸腰段(T11-L2)单节段OVCFs的患者资料。按术中使用骨水泥注射器不同,将患者分为侧方开口组29例和前方开口组33例,其中侧方开口组男6例,女23例,年龄(73.32±9.11)岁;前方开口组男7例,女26例,年龄(71.29±10.39)岁。观察比较患者的性别、年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折节段(T11-L2)、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分布类型(分叶型、弥散型)、骨水泥渗漏情况及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椎体压缩率。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15.37±3.03)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D、骨折节段、术前椎体压缩程度和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椎体内骨水泥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方开口组和前方开口组在术后3 d、6个月VAS均较术前改善(P<0.05),但是两组在术后3 d、6个月时V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11-L2单节段OVCF患者行双侧PKP手术时,采用侧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能达到与前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治疗同样的临床疗效,并且对骨水泥分布和渗漏问题的改善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 经皮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注射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单侧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伴轻度侧凸的跳跃型双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4
作者 马树伟 吴继功 +6 位作者 陈志明 高博 郝永玉 王加旭 刘明立 张书丰 李海侠 《骨科》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同步单侧椎弓根入路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伴轻度退行性侧凸的跳跃型双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我中心接受治疗的36例跳跃型双节段OVCF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人... 目的探讨同步单侧椎弓根入路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伴轻度退行性侧凸的跳跃型双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我中心接受治疗的36例跳跃型双节段OVCF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人均在“G”型臂X线机引导下行同步单侧椎弓根入路PKP治疗。根据伴或不伴退行性侧凸分为侧凸组和非侧凸组,侧凸组16例,男2例,女14例;年龄64~76岁,平均69.94岁;非侧凸组20例,男3例,女17例;年龄60~77岁,平均68.42岁。比较两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伤椎骨水泥注入量、手术前后伤椎后凸角、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侧凸组术前、术后侧凸Cobb角。结果侧凸组的手术时间长于非侧凸组[(56.55±5.99)min vs.(40.35±4.59)min],透视次数多于非侧凸组[(26.18±5.31)次vs.(21.62±3.4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ODI自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2个月逐步下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头、尾侧椎体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同一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凸组术后即刻的侧凸Cobb角为9.94°±2.05°,术后3个月为9.87°±1.56°,术后12个月为9.31°±1.30°,均较术前(13.19°±1.33°)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单侧椎弓根入路PKP治疗伴退行性侧凸的跳跃型双节段胸腰椎OVCF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与相同术式治疗不伴侧凸的该类病人相比,手术时间略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脊柱侧凸 侧穿刺 经皮后凸成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保守治疗邻近椎体骨折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庆庆 张军 +1 位作者 竺军高 茹选良 《中国骨伤》 2025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目的:研究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保守治疗发生邻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老年女性患者98例,年龄(73.05±7.38)岁。根据患者受伤后2年的复诊结果,将患者... 目的:研究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保守治疗发生邻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老年女性患者98例,年龄(73.05±7.38)岁。根据患者受伤后2年的复诊结果,将患者分为邻近椎体骨折组24例和无邻近椎体骨折组74例。分析比较患者年龄、初诊骨密度、复诊骨密度、骨密度变化、初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骨折压缩程度、是否存在陈旧性骨折、是否使用唑来膦酸盐、是否使用甲状旁腺素类似物、是否出现并发症以及是否出现患椎进一步压缩等相关因素。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保守治疗中,骨折压缩程度、复诊骨密度、骨密度变化、是否使用唑来膦酸盐类药物、是否使用甲状旁腺素类似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包括:骨折压缩程度95%CI(0.040,0.571),P=0.005,OR=0.151;骨密度变化95%CI(1.264,1360.732),P=0.036,OR=41.477;是否使用甲状旁腺素类似物95%CI(1.638,31.625),P=0.009,OR=7.196。结论:骨折压缩程度、骨密度变化以及使用甲状旁腺素类似物是影响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因素。对于一些骨折压缩程度Ⅰ度的患者,可以通过加强抗骨质疏松治疗和使用甲状旁腺素类似物进行保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压缩骨折 邻近骨折 保守治疗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脊柱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后骨水泥外漏原因及治疗策略
6
作者 陈小光 刘福全 张德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311-3317,共7页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骨质疏松性脊柱椎体压缩骨折作为其中的一种常见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不便。经皮椎体成形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骨水泥外漏作为...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骨质疏松性脊柱椎体压缩骨折作为其中的一种常见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不便。经皮椎体成形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骨水泥外漏作为该手术的一个潜在风险,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后骨水泥外漏的原因及处理策略。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21年2月于北京市平谷区医院骨科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2个月随访结果分为骨水泥外漏组(n=27)和无骨水泥外漏组(n=73)。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筛选术后骨水泥外漏的影响因素,用以构建术后骨水泥外漏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行骨水泥外漏治疗后,观察术前、术后3 d、术后12个月时,27例患者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与结论:①27例骨水泥外漏患者中,24例均为椎间盘终板内渗漏,无明显症状及不适,无需特殊处理;1例发生肺栓塞,请呼吸科协助处理得以好转;2例有症状,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骨水泥取出术;②CT值、骨折严重程度、骨水泥黏度、皮质断裂、骨水泥注入量是术后发生骨水泥外漏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③列线图模型的校准度、区分度均较好,且具有很好的临床实用性;④对于27例术后骨水泥外漏患者,术后3 d、术后12个月时,目测类比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的Oswesry功能障碍指数显著低于术后3 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⑤结果表明,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黏度、皮质断裂、CT值、骨折严重程度是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发生骨水泥外漏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 经皮成形术 骨水泥外漏 原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Kambin三角穿刺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7
作者 江泽华 杜文君 +2 位作者 任志帅 崔皓竣 朱如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3期7181-7188,共8页
背景:目前腰椎压缩骨折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症状、减少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在最大限度内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手术暴露时间。目的:探讨经Kambin三角穿刺椎体成形治疗老年性脊柱畸形合并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背景:目前腰椎压缩骨折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症状、减少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在最大限度内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手术暴露时间。目的:探讨经Kambin三角穿刺椎体成形治疗老年性脊柱畸形合并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脊柱畸形合并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31例,其中男21例,女10例;年龄60-84(70.0±10.3)岁;病程1-6(3.5±1.7)周;共有35个病变的节段椎体。压缩骨折椎体范围:L_(1)骨折10例、L_(2)骨折12例、L_(1)+L_(2)骨折2例、L_(3)骨折5例、L_(1)+L_(3)骨折2例。根据入路方式分为2组:A组(经Kambin三角入路行椎体成形)15例,B组(经传统椎弓根穿刺行椎体成形)16例,两组患者均行单侧入路椎体成形术。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射线暴露次数,明确有无骨水泥渗漏,是否出现神经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CT观察骨水泥弥散及硬化的情况。结果与结论:①A组手术时间21-30 min/椎,平均(25.0±5.7)min;B组手术时间25-43 min/椎,平均(33.0±7.2)min;单个椎体穿刺时间B组要长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A组每个椎体术中平均射线暴露次数(6.2±1.6)次,B组每个椎体术中平均射线暴露次数为(9.3±1.8)次,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A组未发现骨水泥渗漏,B组出现2例骨水泥渗漏,其中1例椎管内少量渗漏,未出现明显神经症状,渗漏率为13%;两组均出现1例皮下血肿;④术后CT观察骨水泥在椎体中的分布情况,A、B组骨水泥能在椎体中均匀扩散的分布率分别为71%和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⑤提示经Kambin三角入路穿刺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的手术时间短,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分布填充好,并发症的风险发生率低,辐射暴露量少,单侧穿刺就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Kambin三角 成形术 临床疗效 并发症 骨科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O”点穿刺与传统单侧入路治疗L_(5)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8
作者 徐雨果 黄家虎 +2 位作者 王清 徐双 王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165-3170,共6页
背景:单侧穿刺入路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优于双侧穿刺入路,由于L_(5)特殊解剖形态和位置特殊,传统单侧穿刺入路治疗L_(5)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适用性差,因此提出“O”点穿刺入路来解决该问题... 背景:单侧穿刺入路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优于双侧穿刺入路,由于L_(5)特殊解剖形态和位置特殊,传统单侧穿刺入路治疗L_(5)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适用性差,因此提出“O”点穿刺入路来解决该问题。目的:比较经横突基底部-椎弓根后上部-关节突外侧交点(“O”点)入路与传统单侧入路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L_(5)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54例L_(5)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行经“O”点入路或传统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O”点入路组(A组)29例,传统入路组(B组)25例。术前在X射线正位片测量A组“O”点与髂棘位置及穿刺角度;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第2天、末次随访的局部Cobb角、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及骨水泥分布情况;术前、术后第2天及末次随访采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患者疼痛缓解情况与日常生活能力,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与结论:①A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均少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及骨水泥注射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两组患者术后第2天及末次随访疼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且A组降低比B组更明显(P<0.05);③“O”点位于双侧髂棘最高点连线之下平均距离1.23 cm;“O”点到髂棘平均横向距离2.89 cm;④两组患者末次随访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术后骨水泥分布,A组分布良好占97%(28/29),B组分布良好占88%(22/25),A组明显优于B组(P<0.05);⑥提示经“O”点穿刺入路与传统入路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L_(5)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疗效满意,但“O”点穿刺入路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水泥分布更满意,还可避免高髂棘对L_(5)椎体穿刺入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经皮穿刺后凸成形 “O”点 L_(5) 骨水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腰痛不缓解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9
作者 李东晨 张晓军 +2 位作者 毕乃贵 李鸿波 刘秉仁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5年第3期34-37,共4页
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腰痛不缓解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本院行PVP治疗的152例OVCF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术后腰痛症状能否缓解将其分为疼痛组与无痛组。采集患者的一般资... 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腰痛不缓解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本院行PVP治疗的152例OVCF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术后腰痛症状能否缓解将其分为疼痛组与无痛组。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分析PVP术后腰痛不缓解的影响因素。结果 15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121例(79.61%)疼痛缓解,31例(20.39%)疼痛不缓解。疼痛组与无痛组的骨水泥充盈程度、腰背筋膜损伤、骨密度、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率及Cobb角矫正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水泥充盈程度、骨密度、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率及Cobb角矫正度为PVP术后腰痛不缓解的保护因素,腰背筋膜损伤为危险因素(P<0.05)。结论 骨水泥充盈程度、腰背筋膜损伤、骨密度、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率及Cobb角矫正度是PVP术后腰痛不缓解的影响因素,临床可据此采取相关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胸腰压缩骨折 腰痛 经皮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MRI征象变化及与手术疗效的关系分析
10
作者 张滔 李兰 +3 位作者 李旭雪 李东明 吴海燕 陶一帆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07-111,共5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MRI征象变化及与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154例OVCF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术前MRI检查结果分为三组:完全骨髓水肿组(51例)、部分骨髓水肿组(52例)以及无骨髓水肿组(51例)。三组均接受经皮椎...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MRI征象变化及与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154例OVCF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术前MRI检查结果分为三组:完全骨髓水肿组(51例)、部分骨髓水肿组(52例)以及无骨髓水肿组(51例)。三组均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术后随访一年。比较三组手术前后临床症状、伤椎椎体高度及Cobb角度,统计三组术后骨折复发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天,三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Osweat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较术前低,且完全骨髓水肿组较部分骨髓水肿组和无骨髓水肿组低,部分骨髓水肿组较无骨髓水肿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三组伤椎椎体高度均较术前高,Cobb角度较术前小,且完全骨髓水肿组伤椎椎体高度较部分骨髓水肿组和无骨髓水肿组高,Cobb角度较部分骨髓水肿组和无骨髓水肿组低,部分骨髓水肿组伤椎椎体高度较无骨髓水肿组高,Cobb角度较无骨髓水肿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内三组骨折再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OVCF患者MRI显示其骨髓水肿程度与其术后VAS评分、ODI评分、伤椎椎体高度及Cobb角度改善效果成正相关(P<0.05)。结论OVCF患者骨髓水肿程度越严重,其PKP治疗效果相对越好,越有利于缓解术后疼痛,改善患者椎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期再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疼痛不缓解
11
作者 李东 李卓凡 +4 位作者 曹晨皓 王董 常志泳 周陈西 李开华 《临床骨科杂志》 2025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同期再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疼痛不缓解的疗效。方法采用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因骨水泥弥散不佳而疼痛未缓解后同期再行PVP治疗。记录骨水泥注入量... 目的探讨同期再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疼痛不缓解的疗效。方法采用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因骨水泥弥散不佳而疼痛未缓解后同期再行PVP治疗。记录骨水泥注入量、疼痛VAS评分、ODI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随访1周。疼痛VAS评分:术前6~8(7.13±0.83)分,PKP或PVP后5~8(6.38±0.92)分,同期再行PVP后1~2(1.63±0.52)分,术后1周0~2(1.13±0.64)分。ODI:术前62%~78%(70.38%±5.50%),术后1周11%~18%(14.88%±2.17%)。PKP或PVP中骨水泥注入量5~8(6.13±0.99)ml/椎,同期再行PVP中骨水泥注入量2~3(2.25±0.46)ml/椎。术后骨水泥均弥散均匀,1例骨水泥椎旁渗漏,1例骨水泥椎间隙渗漏,均未发生神经损伤症状,无骨水泥椎管内渗漏。结论对于行PVP或PKP治疗后因骨水泥弥散不佳而疼痛不缓解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同期再行PVP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治疗效果,骨水泥有效弥散亦能预防椎体再塌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经皮成形术 经皮后凸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与双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观察
12
作者 李堂五 张禹 王丰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5年第3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单侧与双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11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侧组与双侧组,每组59例。...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单侧与双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11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侧组与双侧组,每组59例。单侧组行单侧穿刺PVP治疗,双侧组行双侧穿刺PVP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影像学指标、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椎功能[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短于双侧组,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均少于双侧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椎体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程度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术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与双侧穿刺PVP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和安全性相当,但单侧椎弓根穿刺可减少骨水泥注入量与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经皮成形术 侧穿刺 功能 双侧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次灌注与温度梯度灌注在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疗效对比
13
作者 杨寒石 陆小庆 曹汉岐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目的 对比单次灌注技术和温度梯度灌注技术在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行PKP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16例,按照骨水泥灌注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单次灌注组(n=57)... 目的 对比单次灌注技术和温度梯度灌注技术在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行PKP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16例,按照骨水泥灌注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单次灌注组(n=57)和温度梯度灌注组(n=59)。对比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影像学指标和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结果 温度梯度灌注组患者的骨水泥注入量少于单次灌注组(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温度梯度灌注组患者术后1周的VAS、ODI评分均低于单次灌注组(P<0.05)。2组患者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均较术前增加(P<0.05),Cobb角均较术前减小(P<0.05)。温度梯度灌注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单次灌注组(P<0.05)。结论 温度梯度灌注技术应用于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获得与单次灌注技术相当的手术治疗效果,同时温度梯度灌注技术可减少骨水泥注入量,降低骨水泥渗漏率,减轻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梯度灌注 球囊扩张经皮后凸成形术 次灌注 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外侧入路单侧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14
作者 郭志宏 李翀 +3 位作者 尹毅 陆轲 陈是煌 陈伟 《临床骨科杂志》 2025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单侧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将220例OVCF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后外侧入路单侧椎弓根穿刺PKP治疗,94例)和对照组(采用后入路双侧椎弓根穿刺PK...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单侧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将220例OVCF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后外侧入路单侧椎弓根穿刺PKP治疗,94例)和对照组(采用后入路双侧椎弓根穿刺PKP治疗,126例)。记录手术情况及疼痛VAS评分,测量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观察组均短(少)于对照组(P<0.05)。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两组均优于术前(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外侧入路单侧椎弓根穿刺PKP治疗OVCF可达到与后入路双侧椎弓根穿刺相同的效果,且具有手术时间较短、术中透视次数及术中出血量较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后外侧入路弓根穿刺 经皮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女性椎旁肌退变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Genant分级的相关性
15
作者 张立博 宋萌晨 +8 位作者 贾杰 宋辉 冷子宽 尚国伟 陈松峰 寇红伟 唐海 毛克亚 刘宏建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7,共7页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患者椎旁肌特征和相关参数,探究椎旁肌退变与OVCFs的Genant分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女...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患者椎旁肌特征和相关参数,探究椎旁肌退变与OVCFs的Genant分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女性OVCFs患者82例,依据患者Genant分级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轻度骨折组(GenantⅠ级)26例,中度骨折组(GenantⅡ级)29例,重度骨折组(GenantⅢ级)27例。收集患者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等资料,在横断面MRI图像上测量所有患者的椎旁肌横截面积和脂肪浸润面积,计算椎旁肌脂肪浸润率。比较3组一般资料和椎旁肌相关参数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将有统计学意义且不存在共线性的因素纳入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分析其与Genant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相较于轻度骨折组,重度骨折组年龄更大(P<0.05)。3组L3椎体平面的多裂肌脂肪浸润率(multifidus muscle fat infiltration ratio,MFIR)和L4椎体平面的MFIR、竖脊肌脂肪浸润率(erector spinae muscle fat infiltration ratio,EFIR)、椎旁肌总脂肪浸润率(total fat infiltration ratio,tFI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共线性分析结果,排除相关性强的影响因素后,将年龄、BMD、L3椎体平面的MFIR、L4椎体平面的EFIR等4个因素纳入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大和L3椎体平面MFIR增加是发生重度OVC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椎旁肌的脂肪浸润对OVCFs的Genant分级有显著影响。年龄增大和L3椎体平面MFIR增加是重度OVCFs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旁肌 骨质疏松 压缩骨折 脂肪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微创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16
作者 张雪轩 鄢毅 +5 位作者 邹欢 陈子明 尹青华 钟凯 曾琳钰 张学学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8-213,221,共7页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临床上较为常见,当保守治疗难以缓解病人症状时,可以选择手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临床上较为常见,当保守治疗难以缓解病人症状时,可以选择手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作为临床上两种经典术式,疗效确切,广泛应用于OVCF的治疗,但是这两种手术一直存在骨水泥渗漏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射频镇痛技术的发展,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联合神经阻滞(radiofrequency ablation combined with nerve block,RFNB)应用于OVCF的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而对某些特殊形态OVCF,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对传统开放手术优势明显。对于临床医师而言,应该注重OVCF病人个体差异,从而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加强OVCF病人术后康复及护理,并对现有技术不断改进,为OVCF病人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本文就这4种微创手术治疗OVCF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加以综述,从而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微创手术 经皮成形术 经皮后凸成形术 射频消融联合神经阻滞 经皮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合并椎旁肌退变患者在椎体强化术后的临床疗效分析
17
作者 苟于炜 谢贤松 +4 位作者 陈骞 文永杰 王琦琳 贾雨豪 张映波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313-316,共4页
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伴椎旁肌退变(PMD)患者在椎体强化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至2024年4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经皮椎体球囊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85例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PMD... 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伴椎旁肌退变(PMD)患者在椎体强化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至2024年4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经皮椎体球囊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85例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PMD将其分为PMD组(合并PMD,n=45)和NPMD组(未合并PMD,n=40)。两组均采用PKP治疗,比较两组年龄、性别、住院时间、骨密度等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椎节段(T10~L2、L3~L5)、单侧或双侧穿刺、骨水泥注射量等术中指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两组腰背部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伤椎节段占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单或双侧穿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 d两组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MD组术后1、3个月ODI评分及术后3个月VAS评分均高于NPMD组(P<0.05)。结论 PMD患者经PKP治疗,可有效改善腰背疼痛和腰椎功能。PMD可作为OVCF合并PMD患者在椎体强化术后临床疗效的观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旁肌 脊柱微创 强化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血清IGF-1、IGFBP-3水平与PVP术后再发骨折的关系研究
18
作者 桂凯红 程中华 +1 位作者 黄林 阮远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2期193-197,共5页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与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再发骨折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行PVP治疗的96例OVCF患者作为O...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与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再发骨折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行PVP治疗的96例OVCF患者作为OVCF组,根据术后随访2年期间是否再次发生骨折,将OVCF患者分为再发骨折组和无再发骨折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62例为对照组。检测OVCF患者术前、健康志愿者体检当日血清IGF-1、IGFBP-3水平以及腰椎(L_(2~4))骨密度(BMD);分析OVCF患者血清IGF-1、IGFBP-3水平与BMD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VCF患者PVP术后再发骨折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GF-1、IGFBP-3、BMD对OVCF患者PVP术后再发骨折的预测价值。结果OVCF组血清IGF-1、IGFBP-3水平及BMD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再发骨折组血清IGF-1、IGFBP-3水平及BMD高于再发骨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OVCF患者血清IGF-1、IGFBP-3水平与BMD呈正相关(r=0.424、0.34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GF-1、IGFBP-3水平及BMD均是OVCF患者PVP术后再发骨折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GF-1、IGFBP-3、BMD单项及3项联合预测OVCF患者PVP术后再发骨折的AUC分别为0.837(95%CI:0.748~0.905)、0.713(95%CI:0.612~0.801)、0.711(95%CI:0.610~0.799)和0.921(95%CI:0.848~0.966),3项联合预测的AUC大于IGF-1、IGFBP-3、BMD单独预测(Z=2.603、4.097、4.078,P<0.05)。结论血清IGF-1、IGFBP-3和BMD联合对OVCF患者PVP术后再发骨折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对改善OVCF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经皮成形术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龟鹿强骨汤联合西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临床研究
19
作者 宋莎丽 荣红亮 孟利锋 《新中医》 2025年第5期83-87,共5页
目的:观察龟鹿强骨汤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及碳酸钙D3片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OLVCF)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2—12月在安阳市中医院治疗的90例OVCF行PKP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 目的:观察龟鹿强骨汤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及碳酸钙D3片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OLVCF)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2—12月在安阳市中医院治疗的90例OVCF行PKP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碳酸钙D3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龟鹿强骨汤治疗,2组均治疗6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清骨钙素(BGP)、骨密度(BMD)、骨保护素(OPG)、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42/45),高于对照组77.78%(35/45)(P<0.05)。2组OPG、BGP、BMD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OPG、BGP、BM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O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龟鹿强骨汤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及碳酸钙D3片治疗OLVCF行PKP术后能改善骨质疏松,改善患者腰椎功能与中医证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骨质疏松 压缩骨折 经皮后凸成形术 龟鹿强骨汤 骨保护素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原文传递
PVP和PKP在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对比
20
作者 韩琳 司花慧 +2 位作者 郑秀清 王景英 赵燕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目的 探究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 探究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PVP治疗,观察组接受PK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椎体高度、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3天、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中部高度、椎间隙高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00%(2/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0%(9/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通过PKP治疗效果更显著,疼痛减轻的时间更快速,椎体功能以及高度恢复的效果更满意,且术后并发症更少,是可行且安全的疗法,比PVP更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P PKP 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老年患者 疼痛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