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7篇文章
< 1 2 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对围手术期肺癌患者心肺功能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赵峥 杨晓光 +3 位作者 苏春勇 马小刚 聂晓进 任利兵 《中国医学装备》 2017年第10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围手术期肺癌患者心肺功能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3例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按照手术情况将其分为肺叶切除组(42l例)和全肺切除组(21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前采用肺功能分析...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围手术期肺癌患者心肺功能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3例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按照手术情况将其分为肺叶切除组(42l例)和全肺切除组(21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前采用肺功能分析仪行常规肺功能检查,获得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于手术前后10 d对所有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测、SPECT心肌灌注显像和SPECT肺部灌注显像检查;比较手术前后患者3种检查方法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末容积(LVEDV)、收缩末容积(LVESV)和FEV1等指标。结果:手术前心肌灌注显像正常患者50例(占79.37%),手术后心肌灌注显像正常患者34例(占53.97%),手术前后心肌灌注显像正常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43,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手术前有明显的降低,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248,t=4.178;P<0.05);SPECT心肌灌注显像与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肺灌注显像FEV1预测值与肺功能分析仪实测值无差异,两者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6843,P<0.05)。结论:SPECT灌注显像检查对围手术期肺癌患者心肺功能的预测较为准确、客观,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SPECT) 肺癌 围手术期 心肺功能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对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心脏功能评价的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峥 杨晓光 +3 位作者 苏春勇 马小刚 聂晓进 任利兵 《疑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44-47,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围手术期肺癌患者心脏功能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邯郸市中心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63例,其中肺叶切除组42例,全肺切除组21例,于术前及术后10 d...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围手术期肺癌患者心脏功能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邯郸市中心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63例,其中肺叶切除组42例,全肺切除组21例,于术前及术后10 d行SPECT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检测,比较手术前后不同检查方法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等指标差异。结果手术前心肌灌注显像正常者50例(79.37%),手术后心肌灌注显像正常者34例(53.97%),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43,P=0.002);手术后的心肌灌注显像评分低于手术前(Z=10.286,P=0.036);手术后,肺叶切除组和全肺切除组LVEDV、LVESV均呈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EF较手术前有明显降低(t=3.248,P=0.002;t=4.178,P=0.000),且全肺切除组低于肺叶切除组(t=2.247,P=0.028);SPECT心肌灌注显像与超声心动图检测的IVEDV、LVESV、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ECT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对围手术期肺癌患者心脏功能的评估较为准确、客观,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 肺癌 围手术期 心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及计算机扫描在甲状舌管囊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宋星仪 何震宇 徐丽伟 《临床医学工程》 2025年第2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及计算机扫描(SPECT/CT)在甲状舌管囊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接诊的112例疑似甲状舌管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异位甲状腺,均接受SPECT/CT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及计算机扫描(SPECT/CT)在甲状舌管囊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接诊的112例疑似甲状舌管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异位甲状腺,均接受SPECT/CT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SPECT/CT对甲状舌管囊肿的诊断结果,对比甲状舌管囊肿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SPECT/CT影像学特征,并分析SPECT/CT对甲状舌管囊肿的诊断效能。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甲状舌管囊肿阳性有71例、阴性41例;SPECT/CT检出阳性70例、阴性42例。甲状舌管囊肿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肿块形态、囊内容物密度、增强扫描强化表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CT/CT诊断甲状舌管囊肿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5.77%(68/71)、95.12%(39/41)、95.54%(107/112),均较高;而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4.23%(3/71)、4.88%(2/41),均较低。结论SPECT/CT用于诊断甲状舌管囊肿价值较高,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 计算机断层扫描 甲状舌管囊肿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局部断层融合显像对胰腺癌125 I粒子植入术后诊断价值
4
作者 李祥周 李彦鹏 +2 位作者 练延帮 韩星敏 程兵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4年第1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局部断层融合显像对胰腺癌125 I粒子植入术后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125 I粒子植入术胰腺癌患者6例,患者术后48 h内行SPECT...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局部断层融合显像对胰腺癌125 I粒子植入术后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125 I粒子植入术胰腺癌患者6例,患者术后48 h内行SPECT-CT上腹部局部断层融合显像。患者术前、术后均行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计划及验证。结果6例胰腺癌患者SPECT-CT局部断层融合显像显示,胰腺癌肿块内125 I粒子分布均匀,其粒子及周边区域放射性分布均匀,肿块周边正常组织内放射性明显减低,肿块内未见明显放射性分布稀疏区、缺损区,放射性分布与术前TPS计划及术后TPS验证基本一致。其中1例患者腹腔肠道内游离粒子1颗。结论SPECT-CT局部断层融合显像对胰腺癌125 I粒子植入术后肿块内粒子及放射性分布提供良好的影像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125 I粒子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数字化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质量控制研究
5
作者 谭展 刘辉 +1 位作者 马睿 谭光享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10期6-9,共4页
目的:研究心脏数字化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设备质量控制方法,为制定数字化SPECT设备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参考。方法:依据美国电器制造商协会《伽玛照相机性能测试》(NEMA NU1-2018)和心脏数字化SPECT设备相关厂家执行的... 目的:研究心脏数字化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设备质量控制方法,为制定数字化SPECT设备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参考。方法:依据美国电器制造商协会《伽玛照相机性能测试》(NEMA NU1-2018)和心脏数字化SPECT设备相关厂家执行的设备日常质量保证的测试方法,采用一种通用质量控制方法,适用于使用半导体碲锌镉(CZT)材料且扫描时探头多角度转动的心脏数字化SPECT设备的质量控制。检测内容包括设备系统能量分辨率、系统均匀性、系统扫描灵敏度、带散射的断层空间分辨力和系统最大计数率5个检测项目。结果:检测结果与厂家要求相比较,系统能量分辨率、系统均匀性、系统扫描灵敏度、带散射的断层空间分辨力和系统最大计数率等5个项目的第1次检测结果分别为5.8%、8%、67811计数/(min·MBq)、4.91 mm和1.8×10^(6)s^(-1),第2次检测结果分别为5.6%、6%、68297计数/(min·MBq)、4.96mm和1.8×10^(6)s^(-1),均符合厂家指标的要求。结论:采用的质量控制方法能够科学并客观评价此类设备的运行状态,可为制定数字化SPECT设备质量控制标准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锌镉 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 质量控制 心脏 系统能量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对腰椎融合术后早期腰背部残余疼痛原因的诊断价值
6
作者 孙新峰 卢坤 郝晓飞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1155-1158,1164,共5页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腰椎融合术后早期腰背部残余疼痛原因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黄河三门峡医院收治的106例腰椎融合术后腰背部残余疼痛而未得到解剖影像学明确诊断的患...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腰椎融合术后早期腰背部残余疼痛原因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黄河三门峡医院收治的106例腰椎融合术后腰背部残余疼痛而未得到解剖影像学明确诊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PECT/CT显像检查患者疼痛原因,记录SPECT/CT显像检查结果,并以X线检查为金标准分析SPECT/CT对腰椎融合术后早期腰背部残余疼痛原因的诊断价值。结果SPECT/CT显像结果显示,106例患者中共85例(80.19%)显像阳性,其中椎间融合器无菌性炎症反应19例(17.93%),螺钉松动40例(37.73%),撞击综合征26例(24.53%);其余21例(19.81%)显像阴性。106例患者经X线检查证实阳性91例,其余15例为阴性。SPECT/CT显像诊断腰椎融合术后早期腰背部残余疼痛原因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41%(85/91)、100.00%(15/15)、94.34%(100/106)、100.00%(85/85)、71.43%(15/21),kappa为0.800。结论具有解剖与功能影像的SPECT/CT显像对腰椎融合术后早期腰背部残余疼痛原因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 腰背疼痛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计算机断层扫描 骨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预测肺癌患者围手术期残余肺功能的研究
7
作者 赵峥 杨晓光 +3 位作者 苏春勇 马小刚 聂晓进 任利兵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0年第35期66-68,共3页
目的 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SPECT)肺通气、肺灌注显像预测肺癌术后残余肺功能,观察其与术后实测值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取37例行肺切除术的肺癌患者,利用SPECT肺通气、肺灌注显像及肺组织解剖分段法分别计算出术后第1秒用力呼... 目的 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SPECT)肺通气、肺灌注显像预测肺癌术后残余肺功能,观察其与术后实测值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取37例行肺切除术的肺癌患者,利用SPECT肺通气、肺灌注显像及肺组织解剖分段法分别计算出术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预测值,与术后1个月常规肺功能检测FEV1进行比较.结果 利用SPECT肺通气、肺灌注显像及肺组织解剖分段法分别计算出FEV1预测值[分别为(1.73±0.64)、(1.81±0.63)、(1.71±0.64)L]与术后1个月FEV1实测值[(1.92±0.64)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值分别为0.917、0.924和0.833,均呈正相关.结论 应用SPECT肺通气、肺灌注显像在围手术期进行术后残余肺功能预测,与术后1个月实测值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并且较肺组织解剖分段法计算更为准确,能够更为客观、准确地对手术或残余肺功能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切除术 体层摄影术 发射计算机 单光子
原文传递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局部淋巴显像在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中的应用与护理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越 曾巧玲 +2 位作者 刘羊 张毓莹 林芝 《现代临床护理》 2023年第8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局部淋巴显像在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中的应用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2019年7月—2022年7月本院核...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局部淋巴显像在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中的应用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2019年7月—2022年7月本院核医学科给予29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实施SPECT/CT局部淋巴显像,在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后给予做好针对性护理工作。结果29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局部淋巴显像过程顺利,图像清晰,其中术后患肢淋巴管完全性梗阻9例(31.0%),淋巴管不完全性梗阻17例(58.7%),淋巴管通畅或无明显异常3例(10.3%)。检查过程患者表示注射点轻度疼痛,而且正常上肢疼痛感强于患肢,注射部位渗血4例(13.8%),经对症护理后恢复。结论做好SPECT/CT局部淋巴显像乳腺癌术后患者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后护理工作,可确保患者顺利完成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摄影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局部淋巴显像 乳腺癌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心肌应变率成像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的临床对照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勇 武维恒 +1 位作者 李莉 宋小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3063-3065,共3页
目的比较心肌应变率成像(SRI)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SPECT)检测冠心病的优缺点。方法冠心病患者30例,1d内完成冠状动脉造影(CAG)、SRI和SPECT检查,以CAG结果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0%为标准,判断SRI和SPECT检出心肌缺血的敏感性、特... 目的比较心肌应变率成像(SRI)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SPECT)检测冠心病的优缺点。方法冠心病患者30例,1d内完成冠状动脉造影(CAG)、SRI和SPECT检查,以CAG结果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0%为标准,判断SRI和SPECT检出心肌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CAG发现阳性血管共45支,阴性血管共45支。以CAG结果为金指标,SR检出冠心病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3.21%、82.25%、82.77%;SPECT检出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33%、82.22%、87.77%。结论 SRI定量评价局部心肌节段运动,SPECT评价心肌局部血流灌注量;SRI与SPECT检出冠状动脉狭窄准确度较高。这两种方法检测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度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应变率成像 体层摄影术 发射计算机 单光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观察家兔“风门”穴皮下、皮内及静脉注射核素钼锝的走行通路 被引量:8
10
作者 雷玲 章云海 +9 位作者 宋长祥 卢文 李玉 曾因明 李静 孙波 徐志强 耿祝生 张兆剑 刘克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126-128,F0003,共4页
目的: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观察家兔通过皮下、皮内、静脉3种不同途径注射核素钼锝“风门”穴的皮部腧穴通路,分析腧穴与皮肤感受器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5-10/11在徐州医学院附属连云港医院肿瘤生物实验室完成。将6只家兔分... 目的: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观察家兔通过皮下、皮内、静脉3种不同途径注射核素钼锝“风门”穴的皮部腧穴通路,分析腧穴与皮肤感受器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5-10/11在徐州医学院附属连云港医院肿瘤生物实验室完成。将6只家兔分为皮下注射组,皮内注射组和静脉注射组3组,每组2只,皮下注射组在已确定的家兔胃伤害性刺激的皮肤牵涉区,取双侧“风门”穴,左侧皮内、右侧皮下注射核素钼锝(99TcmO4-,99Tcm)为示踪剂,皮内注射组取双侧″风门″穴,双侧皮内注射99Tcm,静脉注射组经静脉注射99Tcm。各组均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分别从兔冠状面和矢状面收集示踪剂图像,示踪剂选择绿色成像,示踪剂集中区呈白色。每次连续收集图象16幅,成像时间为7min,开始每隔15min连续收集图像1次,1h后每隔30min连续收集图像1次,3h后每隔60min连续收集图像1次,6h后每隔120min连续收集图像1次,观察至注射核素后12~14h。结果:①实验家兔6只均成功按设计方案进行了示踪剂的注射,3组实验共获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1280幅。②皮下、皮内、静脉3种不同途径注射核素钼锝通过SPECT观察不同的形态学变化:“风门”穴皮内注射的99Tcm沿纵向行走,延长约2~5倍,注射12~14h后仍清晰可见;“风门”穴皮下注射的99Tcm逐渐缩小,8~10h消失;静脉注射的99Tcm,8~10h大部分经肾脏排泄。结论:①家兔皮内注药有两条吸收途径,即血液和神经末梢感受器吸收途径。②皮下注射主要通过血液吸收。③腧穴部位皮内示踪剂沿纵向行走,有可能与皮内神经末梢感受器的逆行吸收有关,与交感感受器关系有可能更密切,皮部腧穴有可能是皮内感受器的密集点或片,皮部经络有可能是皮内感受器密集点的有序排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发射计算机 单光子 有机锝化合物 放射性药物 注射 皮内 经脉 输(五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迫症患者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的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幼辉 李峥 +2 位作者 郭慧荣 曹素霞 宋学勤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22-1424,共3页
目的观察强迫症患者局部脑血流灌注的特点,探讨脑灌注与临床严重程度、强迫思维、强迫行为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技术,对首发且未经治疗的40例强迫症患者和40... 目的观察强迫症患者局部脑血流灌注的特点,探讨脑灌注与临床严重程度、强迫思维、强迫行为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技术,对首发且未经治疗的40例强迫症患者和40例正常人于静息状态下行脑血流显像。以小脑皮质的放射性计数值为参考,计算各脑区放射性计数比值(RAR)。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对强迫症患者进行临床特点评定。结果强迫症组的双侧前额叶、前颞叶的RAR值分别为(94.4±6.4,99.8±6.6,91.6±6.1,92.6±6.6),高于正常对照组(88.1±7.3,86.9±8.9,84.0±7.2,83.4±7.2),差异有显著性(t=6.78,11.93,7.15,9.40;均P<0.05)。强迫总分平均为(29.32±8.75)分,强迫思维分平均为(21.28±4.90)分,强迫行为分平均为(8.03±5.34)分。双侧前额叶、右侧前颞叶的RAR与强迫思维成正相关(r=0.617,0.309,0.358;均P<0.05);未显示脑灌注与强迫行为相关。结论强迫症患者双侧前额叶、前颞叶脑血流灌注存在明显增高现象,且双侧前额叶、右侧前颞叶高灌注与强迫思维程度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局部脑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锝-双半胱乙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脑血流灌注显像对药物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勇 谢建平 +3 位作者 张微 魏熠鑫 杨斌斌 魏龙晓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408-410,共3页
目的评估^99m锝-双半胱乙酯(^99mTc—ECD)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对药物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疗效评价。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5年12月经内科治疗的59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发作频率、日常生活能力... 目的评估^99m锝-双半胱乙酯(^99mTc—ECD)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对药物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疗效评价。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5年12月经内科治疗的59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发作频率、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视频脑电图(V—EEG)、CT、MRI、发作间期及发作期核素脑血流灌注图像,观察致痫灶血流量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其与临床发作次数变化的相关性。结果4h内V—EEG检查阳性率(76.3%,Х^2=8.316,P=0.004)、CT检查阳性率(21.4%,Х^2=57.760,P〈0.001)及MRI检查阳性率(36.8%,Х^2=43.811,P〈0.001)均明显低于SPECT发作间期(94.9%)。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致痫灶血流量变化值与发作频率变化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837,P〈0.001)。ADL评分变化值与发作频率变化值之间呈正相关(r=0.574,P〈0.001)。结论难治性癫痫致痫灶血流量的变化与临床发作频率的变化呈高度负相关,可用于药物治疗难治性癫痫疗效的评价。核素脑血流灌注显像对难治性癫痫致痫灶的检出率优于4h内V—EEG、CT及MRI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癫痫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脑血流灌注显像 ^99m锝-双半胱乙酯 疗效评价
原文传递
帕金森病患者脑多巴胺D_2受体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功能显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苏敬敬 谢惠君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87-289,共3页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受体 多巴胺D2 体层摄影术 发射计算机 单光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对淋巴瘤分期及监测残留病变的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兰 张燕燕 +5 位作者 王晶 赵伟 景红梅 王继军 李欣欣 克晓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9期3006-3008,共3页
目的:了解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ECT)对淋巴瘤患者协助分期、指导治疗、治疗结束时检测残留病变及监测复发的作用。方法:利用F-FDG为显像剂的带CT的双探头符合线路ECT进行显像,回顾性分析18了我科2002-2006年54例患者72例次ECT检... 目的:了解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ECT)对淋巴瘤患者协助分期、指导治疗、治疗结束时检测残留病变及监测复发的作用。方法:利用F-FDG为显像剂的带CT的双探头符合线路ECT进行显像,回顾性分析18了我科2002-2006年54例患者72例次ECT检查的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初次治疗前查ECT34例,阳性23例,剔除阴性病例中4例结外单器官病变、手术切除病灶的患者,ECT检查总阳性率达76.7%。阳性病例中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与惰性NHL的ECT阳性率未见显著不同,而临床分期显著影响ECT结果,Ⅰ、Ⅱ期10例,阳性率55.6%,Ⅲ、Ⅳ期13例,阳性率81.3%。22例患者于化疗中、16例患者于化疗结束前行ECT检查,阴性患者多数可获得长期完全缓解,阳性病例或需延长治疗周期,或出现复发。结论:ECT检查对初治NHL患者的临床分期、决定治疗方案有较强的参考价值,特别对手术已切除原发病灶的患者,ECT检查可以帮助决定化疗周期。初治前ECT检查的阳性率与分期密切相关;化疗中及化疗结束前ECT检查可协助评价病人对治疗的反应性,检测微小残存病变,并对复发有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肿瘤分期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脑血流灌注显像在脑性瘫痪患儿运动障碍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唐亮 王子才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452-1453,1469,共3页
目的了解脑性瘫痪(CP)患儿是否存在局部脑血流异常,以及这种异常与病变部位和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对30例痉挛型四肢瘫或偏瘫CP患儿进行头颅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研究其头颅SPECT的脑... 目的了解脑性瘫痪(CP)患儿是否存在局部脑血流异常,以及这种异常与病变部位和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对30例痉挛型四肢瘫或偏瘫CP患儿进行头颅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研究其头颅SPECT的脑血流灌注异常与脑损伤病变部位和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30例CP患儿中头颅SPECT异常者28例。其中双侧大脑弥散性放射性减低6例,大脑局限性放射性减低22例。四肢瘫患儿头颅SPECT典型表现为双侧大脑顶叶放射性减低,以下依次为额叶、基底核、颞叶和枕叶。偏瘫患儿头颅SPECT典型表现为患肢对侧大脑顶叶放射性减低,以下依次为患肢对侧额叶、颞叶和基底核;四肢瘫患儿左右两侧病变部位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左偏瘫患儿左右两侧顶叶病变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肢瘫、偏瘫的顶叶与额叶比较病变概率增加(Pa<0.05)。结论CP患儿存在相应部位脑供血方面异常,头颅SPECT的脑血流灌注异常与脑损伤病变部位和临床表现之间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局部脑血流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脑功能显像在脑卒中患者治疗和预后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跃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期138-139,共2页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脑功能显像能测定局部脑血流量(regioncerebralbloodflow,rCBF),反映局部脑功能变化和代谢状态,在脑卒中的诊断、治疗方法选择及预后评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临床意义。SPECT对急性脑卒中诊断阳性率达...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脑功能显像能测定局部脑血流量(regioncerebralbloodflow,rCBF),反映局部脑功能变化和代谢状态,在脑卒中的诊断、治疗方法选择及预后评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临床意义。SPECT对急性脑卒中诊断阳性率达95%~100%;能正确反映颈动脉阻塞引起脑低灌注的程度;能区分脑半暗带组织与梗死组织。脑SPECT灌注功能显像能预测脑卒中出血发生,指导选择治疗最佳时机和治疗方法,明显提高患者康复效果。CBF值越大应给予积极治疗,CBF值越小为溶栓治疗的禁忌证。急性脑卒中发作早期脑SPECT灌注功能显像能对近、远期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SPECT 脑功能显像 脑卒中 治疗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联合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袁彬 孙浩杰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联合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54例患者于TIA末次发作后3 d内同日行头颈部CTA和SPECT检查,对CTA和SPECT检查进行分析。结果54例TIA患者中32例(59.26%)CTA检查...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联合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54例患者于TIA末次发作后3 d内同日行头颈部CTA和SPECT检查,对CTA和SPECT检查进行分析。结果54例TIA患者中32例(59.26%)CTA检查显示相应供血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6例(11.11%)。54例TIA患者的脑SPECT灌注显像中43例(79.63%)发现与发作期临床表现一致的低灌注区,其中包括13例CTA图像正常的患者。结论CTA联合SPECT对TIA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案的确定以及预后估计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CT血管造影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迫症患者脑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珏 肖泽萍 +6 位作者 李培勇 张明岛 徐勇 邹政 严和駸 王振 江旭峰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4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局部脑血流量(rCBF)特点。方法:对13例强迫症患者、19名正常对照者进行脑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体(SPECT)检查,并比较检查结果。结果:强迫症患者左颞枕叶SPECT放射性计数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轻、...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局部脑血流量(rCBF)特点。方法:对13例强迫症患者、19名正常对照者进行脑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体(SPECT)检查,并比较检查结果。结果:强迫症患者左颞枕叶SPECT放射性计数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轻、重度强迫症患者左右两侧尾状核SPECT放射性计数比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强迫症患者大脑皮层前额叶、额颞叶、颞前叶、颞枕叶、枕前叶等部位,左侧脑血流灌注低于右侧(P<0.01或P<0.05)。结论:强迫症患者可能存在颞叶、尾状核功能障碍,大脑皮层脑血流灌注明显不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诊断 局部脑血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全身骨显像对不明原因骨痛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代克波 喻荣华 +4 位作者 钱凯 刘松 杨培庆 蒋茂燕 王攀 《实用医技杂志》 2017年第9期960-961,共2页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全身骨显像对不明原因骨痛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6例不明原因骨痛患者行常规SPECT全身骨显像检查,对其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86例患者中,有75例骨显像阳性,阳性率占87%。其中多发病灶59...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全身骨显像对不明原因骨痛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6例不明原因骨痛患者行常规SPECT全身骨显像检查,对其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86例患者中,有75例骨显像阳性,阳性率占87%。其中多发病灶59例,单发病灶16例。根据病灶特征进一步分析,在59例多发病灶中,良性病变18例占30%,恶性病变41例占70%。在16例单发病灶中,良性病灶13例占81%(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例,腰椎间盘突出2例,骨质增生3例,骨质疏松症2例,炎性改变及退行性改变3例),恶性病灶3例占19%。结论 SPECT全身骨显像应该作为不明原因骨痛的常规检查手段,特别是对良、恶性的鉴别和恶性肿瘤多发性骨转移提供较好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骨显像 骨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多巴胺系统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过燕萍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6-157,共2页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多巴胺系统 帕金森病 病理生理机制 DA神经元 显像 纹状体区 神经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