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侧游离缺失不同修复方法的咬合力学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温颖 张良琼 谭包生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8年第3期148-151,共4页
目的分析单侧游离缺失不同修复方法咬合力分布情况与特点及与天然牙列咬合力分布的差异。方法采用T-Scan咬合分析仪进行体内咬合力分布及咬合时间的测定。实验组为单侧游离缺失患者,按照修复方法不同分为种植组(种植固定义齿修复患者,15... 目的分析单侧游离缺失不同修复方法咬合力分布情况与特点及与天然牙列咬合力分布的差异。方法采用T-Scan咬合分析仪进行体内咬合力分布及咬合时间的测定。实验组为单侧游离缺失患者,按照修复方法不同分为种植组(种植固定义齿修复患者,15名)和支架组(铸造支架活动义齿修复患者,13名)。对照组为正常牙列(15名)。比较种植组、支架组与正常组咬合力分布的差异。结果从出现牙尖交错位到最大咬合力的时间:正常组、种植组和支架组的均值分别为:0·39s、0·42s和0·62s,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组与种植组、支架组左右向位移均无显著性差异;正常组与支架组有显著性差异。正常组、种植组和支架组3组之间前后向位移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种植义齿和活动义齿修复区域均出现咬合力偏低趋势,但种植义齿达到牙弓的左右向咬合平衡,与对侧天然磨牙咬合力较接近,较接近天然牙列的咬合力分布。而活动义齿在牙弓的左右向和前后向都未能达到天然牙列的咬合力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力中心 咬合力分布 单侧游离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结构的用于下颌单侧游离缺失精密附着体义齿摘戴过程中的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
2
作者 夏勇 于丹 邹波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7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两种精密附着体摘戴过程的应力特征,为临床选用附着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牙槽骨吸收C876缺失成年男性为研究对象,建立快套式和太极扣式附着体义齿修复C876缺失三维有限元模型,对两者的应力特征进行比较性研究。结果太极扣戴... 目的探讨两种精密附着体摘戴过程的应力特征,为临床选用附着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牙槽骨吸收C876缺失成年男性为研究对象,建立快套式和太极扣式附着体义齿修复C876缺失三维有限元模型,对两者的应力特征进行比较性研究。结果太极扣戴入后对第一磨牙基牙、牙周膜的Von Mises等效应力值为16.528 Mpa、3.086 Mpa,对第二磨牙基牙、牙周膜的Von Mises等效应力值为24.026 Mpa、3.713 Mpa,再次戴入对牙槽骨的Von Mises等效应力值3.048 Mpa,上述应力值摘戴前后变化幅度均小于快套式。结论太极扣式附着体义齿修复下颌单侧游离缺失的应力特征优于快套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单侧游离缺失 精密附着体义齿 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杆卡式附着体义齿与RPI卡环组联合卡环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单侧游离缺失对支持组织的应力分布 被引量:4
3
作者 赵异 闫大奇 郭寅 《河北医学》 CAS 2016年第8期1322-1324,共3页
目的:探讨单侧游离端缺失采用不同固位形式可摘局部义齿和改良杆卡式附着体义齿修复对支持组织应力分布情况。方法:分别以联合卡环组、改良杆卡式附着体、RPI卡环组修复下颌游离单侧缺失,义齿加载后用三维光弹应力冻结片测试对缺牙区和... 目的:探讨单侧游离端缺失采用不同固位形式可摘局部义齿和改良杆卡式附着体义齿修复对支持组织应力分布情况。方法:分别以联合卡环组、改良杆卡式附着体、RPI卡环组修复下颌游离单侧缺失,义齿加载后用三维光弹应力冻结片测试对缺牙区和基牙牙槽骨的应力分布。结果:杆卡式附着体义齿对基牙牙槽骨的应力较RPI卡环组稍高,但明显高于联合卡环组(P<0.05);联合卡环组对远中的应力较近中明显要大(P<0.05),RPI卡环组义齿无合支托处的应力明显低于有合支托处的应力(P<0.05),改良杆卡式附着义齿的近、远中应力基本相等(P>0.05);联合卡环组对缺牙区牙槽骨应力明显高于其他两种义齿(P<0.05),而附着体与RPI卡环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RPI与杆卡式附着体从近中到远中对缺牙区的4个切片应力基本一致(P>0.05),联合卡换组从近中到远中逐渐增(P<0.05)。结论:改良杆卡式附着体义齿各点应力分布均匀,在修复单侧游离缺失时,与RPI义齿功能效果相近,比较适用于对舒适和美观要求要高者,而联合卡环义齿对缺牙区损伤较大,不建议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卡环组 RPI卡环组 单侧游离缺失 改良杆卡式附着体 支持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K1附着体在老年患者单侧远中游离缺失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袁亚娣 苗松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2年第3期167-170,共4页
目的:评价MK1附着体修复老年患者单侧远中游离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MK1附着体为23例单侧后牙游离缺失的老年患者进行修复治疗,经过8-44个月的随访,从主观感受、临床及X线检查评价修复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对MK1附着体义齿的美观舒... 目的:评价MK1附着体修复老年患者单侧远中游离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MK1附着体为23例单侧后牙游离缺失的老年患者进行修复治疗,经过8-44个月的随访,从主观感受、临床及X线检查评价修复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对MK1附着体义齿的美观舒适性、固位力、咀嚼效能均感到满意;21例患者认为其摘戴方便。经配对t检验,MK1附着体义齿与原可摘义齿相比在美观舒适性、固位力、咀嚼效能方面均有明显优势(P<0.05);而在摘戴方面基本没有差别(P>0.05)。2例患者出现了牙龈炎症,牙周治疗后炎症消失。3例患者进行了义齿可摘部分的重衬,其余患者基牙及缺牙区牙槽嵴无异常。结论:MK1附着体义齿稳定及固位性能良好,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老年患者单侧后牙游离缺失的修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K1附着体 单侧远中游离缺失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极扣弹性附着体在单侧游离端缺失修复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韦彦峰 杨振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5期717-719,共3页
目的:比较研究新的修复单侧游离端缺失方法-太极扣弹性附着体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太极扣弹性附着体修复25例单侧游离端缺失患者,随访3~24个月,分别从患者主观感觉、临床检查和X射线观察分析其修复效果,并与传统的可摘修复方法进行了... 目的:比较研究新的修复单侧游离端缺失方法-太极扣弹性附着体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太极扣弹性附着体修复25例单侧游离端缺失患者,随访3~24个月,分别从患者主观感觉、临床检查和X射线观察分析其修复效果,并与传统的可摘修复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25件太极扣弹性附着体在美观性、适应性、稳定性以及咀嚼效率都比传统的修复体有明显的提高。结论:太极扣弹性附着体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修复单侧游离端缺失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游离缺失 活动义齿 太极扣弹性附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极扣附着体修复单侧磨牙游离缺失效果观察
6
作者 刘斌 王红宇 段明倩 《人民军医》 2008年第5期289-290,共2页
目的:观察太极扣弹性附着体修复单侧磨牙游离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太极扣弹性附着体修复单侧磨牙游离缺失15例,随访3~12个月,分别从患者主观感觉、临床检查和X线摄片检查观察分析其修复效果,并与传统的可摘修复方法进行比较... 目的:观察太极扣弹性附着体修复单侧磨牙游离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太极扣弹性附着体修复单侧磨牙游离缺失15例,随访3~12个月,分别从患者主观感觉、临床检查和X线摄片检查观察分析其修复效果,并与传统的可摘修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太极扣弹性附着体在美观性、适应性和稳定性方面,均比传统的修复体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太极扣弹性附着体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修复单侧磨牙游离缺失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磨牙游离缺失 活动义齿 太极扣附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游离端附着体义齿三维光弹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7
作者 陈启林 冷卫东 +3 位作者 陈吉华 张红旗 毛敏 刘彩云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6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建立三维光弹模型,为研究游离端附着体义齿和其它义齿对支持组织的应力分布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以硅橡胶为模具用环氧树脂作为模型主材料,软衬材料制作牙周膜,硫化硅橡胶替代牙槽嵴黏膜,树脂塑料形成基牙外形。义齿完成就位后先测二... 目的建立三维光弹模型,为研究游离端附着体义齿和其它义齿对支持组织的应力分布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以硅橡胶为模具用环氧树脂作为模型主材料,软衬材料制作牙周膜,硫化硅橡胶替代牙槽嵴黏膜,树脂塑料形成基牙外形。义齿完成就位后先测二维光弹应力应后加载升温冻结切片,完成三维光弹应力测试。结果建立的下颌单侧游离缺失光弹模型无初应力,透光性好;具有良好冻结性能,为应力测试提供了清晰的图像。结论三维光弹模型是研究功能状态下口腔修复体应力大小和分布的一种有效实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游离缺失 附着体义齿 三维光弹模型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固定结构义齿在下颌单侧游离端缺失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宋珧瑶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6期1040-1041,共2页
目的对比不同固定结构义齿在下颌单侧游离端缺失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济源市中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80例下颌单侧游离端缺失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3组,其中种植义齿组28例,附着体义齿组27例,可摘局部义齿组25例,对比3... 目的对比不同固定结构义齿在下颌单侧游离端缺失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济源市中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80例下颌单侧游离端缺失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3组,其中种植义齿组28例,附着体义齿组27例,可摘局部义齿组25例,对比3组咀嚼效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修复后,3组咀嚼效率吸光度值均较修复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种植义齿组咀嚼效率吸光度值高于附着体义齿组、可摘局部义齿组,且附着体义齿组高于可摘局部义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间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义齿组与附着体义齿组满意度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8,P=0.342);种植义齿组与附着体义齿组满意度评分较可摘局部义齿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63,P1<0.001;t2=5.872,P2<0.001)。结论种植义齿及附着体义齿在下颌单侧游离端缺失修复中可有效改善患者咀嚼效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单侧游离缺失修复 种植义齿 附着体义齿 可摘局部义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K1附着体在老年患者单侧远中游离缺失修复中的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光耀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3年第31期3486-3488,共3页
目的探讨MK1附着体在老年患者单侧远中游离缺失修复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单侧远中游离缺失的老年患者47例,共计49颗义齿需要修复。根据治疗方法将修复义齿分为2组,23颗义齿采用四角圈簧根帽附着体修复为对照组,26颗义齿采用MK1附着体... 目的探讨MK1附着体在老年患者单侧远中游离缺失修复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单侧远中游离缺失的老年患者47例,共计49颗义齿需要修复。根据治疗方法将修复义齿分为2组,23颗义齿采用四角圈簧根帽附着体修复为对照组,26颗义齿采用MK1附着体修复为观察组,治疗后随访1 a,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的主观感受、修复义齿的临床特性、X线检测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美观性评分、舒适性评分、固位稳定性评分、咀嚼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修复义齿固位情况、咬情况、咀嚼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修复义齿牙槽骨吸收发生率、游离缺牙区牙槽嵴高度降低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MK1附着体在老年患者单侧远中游离缺失修复中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主观感受,改善修复义齿的临床特性,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K1附着体 四角圈簧根帽附着体 老年人 单侧远中游离缺失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按扣式精密附着体修复单侧远中游离缺失的临床效果观察
10
作者 吴芳蓉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27期5831-5832,共2页
目的:观察按扣式精密附着体修复单侧远中游离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例单侧远中游离缺失的患者采用按扣式精密附着体进行修复,并随访6~24个月评价修复后的功能和外观、固位和稳定、咀嚼效率及对基牙的影响。结果:8例患者对修复后咀... 目的:观察按扣式精密附着体修复单侧远中游离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例单侧远中游离缺失的患者采用按扣式精密附着体进行修复,并随访6~24个月评价修复后的功能和外观、固位和稳定、咀嚼效率及对基牙的影响。结果:8例患者对修复后咀嚼效率的结果都很满意;对固位和稳定满意5例,基本满意3例;功能和美观满意6例,基本满意2例;松动基牙5例均满意。结论:按扣式精密附着体修复单侧远中游离缺失的临床效果良好,是极具前景的口腔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扣式精密附着体 单侧远中游离缺失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固定结构义齿在下颌单侧游离端缺失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1
作者 牛海燕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4期93-94,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固定结构义齿在下颌单侧游离端缺失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下颌单侧游离端缺失患者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活动义齿修复治疗,观察组采取种植义齿修复... 目的比较不同固定结构义齿在下颌单侧游离端缺失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下颌单侧游离端缺失患者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活动义齿修复治疗,观察组采取种植义齿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修复成功率、稳固率、咀嚼效率以及自我感觉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修复成功率、稳固率分别为100.00%、96.67%,均高于对照组的80.00%、73.33%(P<0.05)。修复后,两组患者咀嚼效率、自我感觉评分均较修复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种植义齿技术修复下颌单侧游离端缺失效果显著,可显著提高修复成功率、稳固率以及咀嚼效率,患者自我感觉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单侧游离缺失 活动义齿 种植义齿 稳固率 咀嚼效率 自我感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固定结构义齿在下颌单侧游离端缺失修复中应用比较
12
作者 赵艳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9期1536-1537,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固定结构义齿在下颌单侧游离端缺失修复中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8年7月在本院接受下颌单侧游离端缺失修复的3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固定结构义齿将其分为可摘除局部义齿组、种植义齿组及附着体义齿组... 目的:比较不同固定结构义齿在下颌单侧游离端缺失修复中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8年7月在本院接受下颌单侧游离端缺失修复的3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固定结构义齿将其分为可摘除局部义齿组、种植义齿组及附着体义齿组,观察三组咀嚼率及义齿修复满意度。结果:修复后种植义齿组的咀嚼吸光度>附着体义齿组>可摘除局部义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义齿组、附着体义齿组的咀嚼效果、舒适度、美观满意度均高于可摘除局部义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下颌单侧游离端缺失患者首选治疗方案为种植义齿及附着体义齿,但应用中可根据患者自身经济状况、身体条件及对美观的要求不同而选择适宜的固定结构义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单侧游离缺失 固定结构义齿 咀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游离端附着体义齿的应力中断设计及其力学传导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谭力芯 熊宇 +5 位作者 张从纪 杜甫 王超 霍相茹 王少君 周继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2507-2511,共5页
目的设计具有应力中断结构的单侧游离端附着体义齿,研究其在功能载荷下的应力传导方式。方法选择1例个别正常牙合的志愿者,制取其石膏模型并模拟右侧下颌游离端缺失,完成应力中断式附着体义齿的设计和制作。对同一志愿者进行下颌骨牙科... 目的设计具有应力中断结构的单侧游离端附着体义齿,研究其在功能载荷下的应力传导方式。方法选择1例个别正常牙合的志愿者,制取其石膏模型并模拟右侧下颌游离端缺失,完成应力中断式附着体义齿的设计和制作。对同一志愿者进行下颌骨牙科锥形束CT扫描,应力中断式附着体义齿进行激光扫描,在计算机中构建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咬合状态,分析应力中断式附着体义齿的应力传导方式。结果设计并制作了具有应力中断结构的单侧游离端附着体义齿,构建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垂直和侧向载荷下,义齿基托区应力由近中连接体传递至基牙后,沿基牙长轴方向传导,基牙应力分布均匀。结论本研究设计的应力中断式附着体义齿在修复单侧游离端缺失时可以有效改变义齿基托传递至基牙的应力方向,实现应力中断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着体义齿 应力中断 单侧游离缺失 三维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canⅢ系统对不同义齿修复KennedyⅡ类牙列缺损的咬合力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黄鹤 法永红 +2 位作者 杨永进 蔡兴伟 李广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1年第5期265-269,共5页
目的:观察KennedyⅡ类(肯氏Ⅱ类)牙列缺损运用不同修复方法后咬合力大小和分布情况及与天然牙列咬合力分布的差异。方法:选择实验组为肯氏Ⅱ类牙列缺损患者,按不同修复方法分为支架组12例、种植组12例和精密附着体组12例,对照组为正常... 目的:观察KennedyⅡ类(肯氏Ⅱ类)牙列缺损运用不同修复方法后咬合力大小和分布情况及与天然牙列咬合力分布的差异。方法:选择实验组为肯氏Ⅱ类牙列缺损患者,按不同修复方法分为支架组12例、种植组12例和精密附着体组12例,对照组为正常牙列者12例。应用T-ScanⅢ咬合力分析仪测定患者修复后当日、半年和1年的咬合力大小及分布情况并比较其差异。结果:3个时间段中,在总咬合力和左右向位移方面,正常组分别是1082.83±63.23N和4.20±0.96mm,种植组分别是1070.17±61.85N和4.25±1.20mm,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而正常组与支架组的612.33±70.89N和-9.19±1.4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修复后1年时正常组与附着体组的895.42±71.45N和5.41±1.5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前后向位移方面,正常组的36.44±1.72mm与种植组的30.35±2.93mm和支架组的22.44±2.96mm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附着体组在修复后半年的36.10±2.37mm和1年时的35.99±2.16mm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种植义齿在恢复牙列咬合力和控制义齿左右向中心方面优于附着体和活动义齿,较接近天然牙列咬合力分布。而附着体义齿能较好地协调义齿的前后向位移,使咬合力中心在前后向达到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力 咬合力中心 单侧游离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按扣式附着体在口腔义齿修复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海云 《浙江预防医学》 2009年第7期86-86,88,共2页
关键词 义齿修复 口腔修复 按扣式附着体 单侧游离缺失 第二前磨牙 第一前磨牙 精密附着体 局部义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义齿修复KennedyⅡ类牙列缺损的咬合力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晓玲 王立军 +2 位作者 朱晓英 王俭 刘克礼 《武警医学》 CAS 2016年第9期891-894,共4页
目的对KennedyⅡ类牙列缺损种植义齿修复后不同时期的咬合数据进行动态分析,为临床精准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KennedyⅡ类牙列缺损种植术后待修复患者26例,CAD/CAM联袂Tosoh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应用TeeTester测定患者修复当日,修复... 目的对KennedyⅡ类牙列缺损种植义齿修复后不同时期的咬合数据进行动态分析,为临床精准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KennedyⅡ类牙列缺损种植术后待修复患者26例,CAD/CAM联袂Tosoh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应用TeeTester测定患者修复当日,修复后1、3、6、12个月的最大咬合力、力中心点(COF)及左右侧力百分比差值并比较其差异。结果种植义齿修复后的最大咬合力和左右侧力百分比差值和修复前[(76.73±17.67)kg,(22.72±4.2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修复后6个月[(120.38±29.66)kg,(2.60±1.76)%]、12个月[(125.27±28.13)kg,(2.00±1.16)%]和修复当日[(98.40±25.63)kg,(4.56±2.49)%]、修复后1个月[(100.09±26.66)kg,(4.60±2.38)%]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修复后12个月的最大咬合力和左右侧力百分比差值和修复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3个月的左右侧力百分比差值低于修复当日和修复后1个月(P<0.05)。种植义齿修复前COF偏向未缺牙的一侧,修复后位于中心灰色椭圆区内。结论 KennedyⅡ类牙列缺损种植义齿修复后通过渐进性的骨受载,6个月后达到稳定。Teetester的咬合力分析数据能够客观、准确地显示咬合接触状态,精确指导临床调,为保证种植修复体的长期稳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游离缺失 种植义齿 咬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ennedy第二类牙列缺损应用MK1精密附着体修复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宇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6期84-85,共2页
目的临床评价Kennedy第二类牙列缺损应用MK1精密附着体的效果,同时与普通卡环义齿美观满意度、舒适度、咀嚼效率,对基牙的水平扭力,对基牙的损伤(龋坏、松动、牙槽骨的吸收),对口腔发音影响的比较。方法 24例经济条件良好,不想应用种植... 目的临床评价Kennedy第二类牙列缺损应用MK1精密附着体的效果,同时与普通卡环义齿美观满意度、舒适度、咀嚼效率,对基牙的水平扭力,对基牙的损伤(龋坏、松动、牙槽骨的吸收),对口腔发音影响的比较。方法 24例经济条件良好,不想应用种植义齿或者口腔条件或者身体条件不适合应用种植义齿应用的,对美观要求高,口腔颌龈距>6.5 mm的患者,并且曾应用卡环不满意的患者。结果 20个月的随访,100%的患者对义齿美观满意,舒适满意。咀嚼效率恢复80%以上。对基牙的水平扭力小,远远低于普通卡环义齿,患者普遍反映,没有不适酸痛的感觉。X线显示:义齿初戴与20个月后的比较,牙槽骨无明显改变。临床检查,基牙无明显松动,基牙无龋坏,对口腔发音基本无影响,远远优于普通卡环义齿。结论 MK1精密附着体在Kennedy第二类牙列缺损应用效果令人满意,远远优于普通卡环义齿,是患者除了采用种植义齿之外的口腔修复的不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K1精密附着体 单侧游离缺失 卡环义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摘局部义齿
18
《中国医学文摘(口腔医学)》 2006年第5期181-182,共2页
应用精密附着体修复单侧游离缺失的临床观察;可摘局部义齿重做情况问卷调查;弹性镶钳技术在后牙游离端缺失修复中的应用;预防磁性附着体义齿折裂的金属支架的设计与应用;
关键词 可摘局部义齿 单侧游离缺失 精密附着体 游离缺失 磁性附着体 临床并发症 磁性固位体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