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信平台联合优化脑卒中急救流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陈鹏 马立明 +1 位作者 吴利国 柴华 《宁夏医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117-1119,共3页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联合优化脑卒中急救流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20急救分站接诊的9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患者采用微信平台联合优化脑卒中急救流程模式救治,对照组患者...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联合优化脑卒中急救流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20急救分站接诊的9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患者采用微信平台联合优化脑卒中急救流程模式救治,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院前模式救治。对2组患者存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因素、院前急救相关时间、院前脑卒中筛查时间、院前转运时间、出诊到行头颅CT检查时间、从急诊大门到行头颅CT检查时间、卒中医生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确诊时间、院前出诊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开始溶栓时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从急诊大门到接受溶栓时间进行对比。结果2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前急救患者相关风险因素(吸烟、饮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前急救患者在既往病史中心房颤动病史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院前派车时间、院前急救响应时间、脑卒中筛查时间、转运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IS患者从出诊到头颅CT检查时间、临床确诊时间、出诊到接受溶栓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微信平台联合优化脑卒中急救流程模式可显著提高AIS患者的院前急救效率,缩短出诊到行影像CT检查时间、临床确诊时间、出诊到接受溶栓治疗时间,让急救更高效,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争取更多有效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 优化脑卒中急救流程 微信平台 院前急救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医疗介入脑卒中急救系统设计研究
2
作者 诸臣 张乐乐 《设计》 2024年第10期143-147,共5页
通过智慧医疗对脑卒中病人进行远程监测、主动报警、主动上门溶栓救治,实现脑卒中救治黄金期的目标。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提升救助质量。通过梳理现有脑卒中救治流程中的痛点,将智慧医疗与脑卒中院内急救纳入院前急救环节结合,提出了运... 通过智慧医疗对脑卒中病人进行远程监测、主动报警、主动上门溶栓救治,实现脑卒中救治黄金期的目标。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提升救助质量。通过梳理现有脑卒中救治流程中的痛点,将智慧医疗与脑卒中院内急救纳入院前急救环节结合,提出了运用搭载智慧医疗技术的主动式脑卒中急救车进行施救的路径。本系统整合了智慧医疗技术、系统集成、工业设计与服务设计等领域,建立了从主动发现到上门诊断,再到远程救治的脑卒中救助服务系统。该系统借助智慧医疗大数据分析及远程监测与协同操作等优势,依托脑卒中急救车院前施救,压缩不必要的等待期难点,保证救治时间窗口。实现了越早发现、越早报警、越早检查、越早诊断、越早治疗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医疗 院前急救 卒中急救系统 卒中急救 智能手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状、挑战和展望:中国卒中急救地图 被引量:1
3
作者 曹黎明 廖雨琦 +1 位作者 池枫 任力杰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4-480,共7页
卒中是中国居民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给社会带来了极重的负担。面对这一严峻的卒中救治形势,卒中急救地图应运而生。卒中急救地图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整合医疗资源,构建了涵盖急救、转运、治疗到康复全流程的卒中救治网... 卒中是中国居民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给社会带来了极重的负担。面对这一严峻的卒中救治形势,卒中急救地图应运而生。卒中急救地图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整合医疗资源,构建了涵盖急救、转运、治疗到康复全流程的卒中救治网络,可较为显著地提升卒中的急救效率并改善患者预后。作为创新技术平台,卒中急救地图在提升卒中急救效率和治疗效果方面至关重要。目前,中国卒中急救地图取得初步成效,且发展态势良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面临一些重要挑战。为了更好地发挥地图的作用,未来的研究应着眼于如何完善这一平台,加强推广,提升应用效果,才能更好地应对我国严峻的卒中救治形势,减轻卒中为社会带来的沉重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急救 地图 地理信息系统 现状 挑战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急救地图信息化时间追踪对急诊内科卒中患者救治效果与近期预后的影响分析
4
作者 徐庆玉 李元和 +1 位作者 陈智伟 张红兵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分析卒中急救地图信息化时间追踪对急诊内科卒中患者救治效果与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内科2021年1月~2023年9月诊治的80例卒中患者资料,依据是否采用卒中急救地图信息化时间追踪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 目的:分析卒中急救地图信息化时间追踪对急诊内科卒中患者救治效果与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内科2021年1月~2023年9月诊治的80例卒中患者资料,依据是否采用卒中急救地图信息化时间追踪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救治流程,观察组采用卒中急救地图信息化时间追踪。统计两组的救治时间相关指标(入院至CT检查时间、CT检查至诊断时间、诊断至决策静脉溶栓治疗时间、决策至签字时间、签字至静脉溶栓时间、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住院期间死亡率、并发症总发生率、近期预后指标(残疾总发生率、Barthel指数、生存质量评分)后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救治时间相关指标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死亡率、并发症总发生率、残疾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救治前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生存质量评分无差异(P>0.05),救治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救治前(P<0.05),随访结束时的Barthel指数、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卒中急救地图信息化时间追踪能够提升急诊内科卒中患者救治效果、近期预后更佳,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内科 卒中急救地图 信息化时间追踪 救治效果 近期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卒中急救流程对脑卒中治疗及预后的影响
5
作者 沈亚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57-0060,共4页
探讨脑卒中患者在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效果的改善中使用优化卒中急救流程的实际效果。方法 选择80例脑卒中病例进行数据研究,其中40例在2022年1-12月,未启用优化卒中急救流程(对照组),而另外40例在2023年1-12月,启用优化卒中急救流程(研究... 探讨脑卒中患者在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效果的改善中使用优化卒中急救流程的实际效果。方法 选择80例脑卒中病例进行数据研究,其中40例在2022年1-12月,未启用优化卒中急救流程(对照组),而另外40例在2023年1-12月,启用优化卒中急救流程(研究组),对比组间差异。结果 比较对照组,研究组出院时GCS评分、GOS评分均明显提升,NIHSS评分明显更低,各项时间均明显更少,治疗情况更优,并发症明显更少,抢救效果理想,P<0.05;对比两组入院时GCS评分、GOS评分、NIHSS评分得出P>0.05。结论 脑卒中治疗及预后中使用优化卒中急救流程的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预后 优化卒中急救流程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急救护士岗位的设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施蓉芳 朱亚芳 +6 位作者 孙永蓉 龚雯洁 秦艳 张霞 尤寿江 曹勇军 蒋银芬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56-960,共5页
目的:分析卒中急救护士岗位的设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7月26日经急诊绿色通道收治入院的107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模式;2018年7月27日至2019年1月31日经急诊... 目的:分析卒中急救护士岗位的设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7月26日经急诊绿色通道收治入院的107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模式;2018年7月27日至2019年1月31日经急诊绿色通道收治的87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实验组,采用卒中急救护士参与的卒中急救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效率和关键质量指标差异。结果:实验组进门到用药时间(Door-to-Needle-Time,DNT)中位数由52 min缩短至35.5 min(Z=-4.819,P<0.001);进门至股动脉穿刺时间(Door-to-Puncture-Time,DPT)中位数由87 min缩短至68.5 min(Z=-4.406,P<0.001);影像学检查至用药时间(Imaging-to-Needle-Time,INT)中位数由33min缩短至14 min(Z=-6.922,P<0.001);影像学检查至股动脉穿刺时间(Imaging-to-Puncture-Time,IPT)中位数由73 min缩短至55 min(Z=-4.586,P<0.001)。实验组和对照组DNT达标率分别为95.2%和84.7%(χ~2=8.993,P=0.003),DPT达标率分别为95.8%和65.7%(χ~2=7.518,P=0.006)。实验组在出院和发病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急救护士的参与能提高缺血性卒中患者救治效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急救模式 卒中急救护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卒中急救地图”区块链模式管控卒中急救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徐养平 鲁静 +6 位作者 王佐圣 许万鹏 雒明旺 王婕 彭可东 刘志繁 田景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8-320,共3页
目的观察“卒中急救地图”区块链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急救的管控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白银市6家二级以上医院急诊收治的1744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以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通过常规急救绿色通道流程救治的402例(其中静脉溶栓188例... 目的观察“卒中急救地图”区块链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急救的管控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白银市6家二级以上医院急诊收治的1744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以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通过常规急救绿色通道流程救治的402例(其中静脉溶栓18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使用“卒中急救地图”区块链模式管控急救绿色通道流程救治的1342例(其中静脉溶栓59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创建档案完整率、120救护车接诊率、静脉溶栓率和不同管控模式下两组静脉溶栓患者急诊首诊检查时间和静脉溶栓门针时间(DNT)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创建档案完整率、120接诊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创建档案完整率:70.42%(945/1342)比64.43%(259/402),120接诊率:16.02%(215/1342)比11.69%(47/402),均P<0.05〕;但两组静脉溶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56%(598/1342)比46.77%(188/402),P>0.05〕。观察组实施静脉溶栓者急诊首诊检查时间、DNT均较对照组实施静脉溶栓者明显缩短〔急诊首诊检查时间(min):29.56±4.83比32.71±6.63,DNT(min):44.52±14.28比47.31±19.03,均P<0.05〕。结论“卒中急救地图”区块链模式管控对AIS急救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急救地图”区块链模式 管理和质控 卒中急救影响因素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病例为导向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卒中急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美 于龙娟 +7 位作者 李冬梅 陆小英 张玲娟 胡敏 甘丽芬 杨鹏飞 张永巍 刘建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0-116,共7页
目的探讨以病例为导向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在卒中急救护士培训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选择我院符合卒中急救护士岗位要求的71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以病例为基础、以脑卒中急救过程为主线、以卒中急救... 目的探讨以病例为导向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在卒中急救护士培训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选择我院符合卒中急救护士岗位要求的71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以病例为基础、以脑卒中急救过程为主线、以卒中急救护士急诊室岗位能力要求为本位的OSCE对卒中急救护士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绿色通道能力进行考核,考核共设6个站点,考核内容分别为预检初判评估、护理技术操作、患者从急诊预检台至CT室的转运、CT和多模态CT检查前后护士与影像科技师的配合、静脉溶栓药物的使用情况、静脉溶栓过程中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与宣教。考试结束后计算各站点得分率和考试的难度系数、区分度系数,并通过调查问卷了解考生对本次考核的反馈。结果 71名卒中急救护士的考试成绩为78.6~95.8分,平均考试成绩为(82.9±3.2)分。考试的难度系数为0.17,区分度系数为0.36。6个站点的平均得分率为86.1%,其中第2站点的得分率最高(92.2%),第5站点的得分率最低(74.3%)。大部分考生认为这种考试模式符合临床实际(97.2%,69/71),能够反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救思维能力(95.8%,68/71)和综合急救护理能力(95.8%,68/71),且应进行临床推广(98.6%,70/71)。结论以病例为导向的OSCE模式能客观地反映卒中急救护士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综合急救能力,并得到了考生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 卒中急救护士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培训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急救护士参与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流程优化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圆 黄华 +1 位作者 周丽娟 刘晓蓉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第19期3213-3216,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卒中急救护士参与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流程优化及效果。方法对比本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27例有卒中护士参与的急诊静脉溶栓流程各时间节点:接诊至CT扫描时间(DTI)、CT扫描至溶栓治疗时间(ITN)、接诊至... 目的探讨分析卒中急救护士参与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流程优化及效果。方法对比本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27例有卒中护士参与的急诊静脉溶栓流程各时间节点:接诊至CT扫描时间(DTI)、CT扫描至溶栓治疗时间(ITN)、接诊至溶栓治疗时间(DNT)、接诊到进入卒中单元时间(T2)和NINDS标准时间差距。结果卒中护士参与的AIS静脉溶栓率达到100%,SPSS相关分析显示,急诊溶栓各环节时间:DTI、ITN、DNT、T2,均明显比NINDS标准时间短(均P<0.05)。结论急诊安排卒中护士作为第一反应者参与并贯穿整个AIS溶栓治疗绿色通道的救护模式,可明显减少AIS患者溶栓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急救护士 缺血性脑 RT-PA 流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卒中急救网络动态可达性评价——以合肥市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倪建华 陈杰 +2 位作者 袁哲沛 陈子豪 王杰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359-2368,共10页
以合肥市为研究区,以交通、急救车、小区、卒中中心等多源动态数据为数据源,构建“居民小区―急救中心―急救车―卒中中心”服务一体化的卒中急救动态网络,通过百度地图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Interface)估算1天中6个重要时刻的动... 以合肥市为研究区,以交通、急救车、小区、卒中中心等多源动态数据为数据源,构建“居民小区―急救中心―急救车―卒中中心”服务一体化的卒中急救动态网络,通过百度地图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Interface)估算1天中6个重要时刻的动态交通成本,并引入洛伦兹曲线与可达性基尼系数,系统分析和评价合肥市各小区卒中急救网络可达性动态变化规律和布局公平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合肥市全域可达性总体达到黄金“1h”服务标准,通行时间<30min以上的小区占小区总数的75%以上。但仍存在市中心急救资源过于聚集,与人口需求空间发展不均衡等问题。2)受时间变化影响,急救网络可达性呈较大波动,尤其是早晚高峰时刻的可达性受交通流影响显著。同时,合肥市急救车资源在白班与夜班的动态调整并未对全局网络可达性造成巨大影响。3)合肥市卒中急救网络布局公平性总体较差,其中T08:00和24:00分别为研究区内6个时刻中空间布局最不公平和最公平的2个时刻。因此,针对城市卒中急救可达性研究,既要考虑交通流、开放时间等动态因素的影响,又要统筹由多类设施构成的服务系统的整体可达问题,以提升城市设施可达性估算结果的精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急救网络 动态可达性 布局公平性 合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脑卒中急救场景的移动智能核查清单系统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庞剑飞 徐海峰 +3 位作者 南山 徐术博 李梅 赵东升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0年第2期169-178,共10页
目的相比住院、ICU等医疗场景,脑卒中急救场景中面临的患者安全问题更加突出。智能核查清单是一种信息辅助工具,能够在疾病诊疗的关键环节动态生成患者个体化的核查内容。现有的智能核查清单系统大都需要医护人员在固定的工作站进行核查... 目的相比住院、ICU等医疗场景,脑卒中急救场景中面临的患者安全问题更加突出。智能核查清单是一种信息辅助工具,能够在疾病诊疗的关键环节动态生成患者个体化的核查内容。现有的智能核查清单系统大都需要医护人员在固定的工作站进行核查,这种核查方式难以适应脑卒中急救场景具有的时间紧迫、人员位置频繁移动、工作压力大和负荷重等特点。因此,有必要针对脑卒中急救场景中面临的患者安全问题及其特殊性设计一种智能核查清单系统。方法通过调研、讨论确定在脑卒中急救场景下智能核查清单系统的需求;基于Drools开源规则引擎,设计了一种将临床规则与应用程序分离的系统架构;采用基于模板的方法动态生成清单内容,实现系统的灵活配置、快速部署。结果针对脑卒中急救场景,实现了一种医疗人员能够在移动终端进行安全核查的智能核查清单系统;与临床专家合作,设计了静脉溶栓核查清单并进行初步测试,验证了系统的可用性。结论移动智能核查清单系统可动态生成患者个体化的核查内容,为解决脑卒中急救场景中的患者安全问题提供了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安全 智能核查清单 卒中急救 移动化 静脉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急救护士参与的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流程再造的效果 被引量:25
12
作者 陈明 刘静 +3 位作者 翁艳秋 于龙娟 李冬梅 张玲娟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7-61,共5页
目的探讨卒中急救护士参与的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流程再造的效果。方法 2016年3月至7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就诊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69例为对照组,实施"并联无缝链接"救护模式;同法选择2016年8月至... 目的探讨卒中急救护士参与的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流程再造的效果。方法 2016年3月至7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就诊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69例为对照组,实施"并联无缝链接"救护模式;同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的57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观察组,实施卒中急救护士参与的静脉溶栓新流程。比较两组患者就诊至静脉溶栓环节时间和救治效果。救治效果以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表示。结果流程再造后就诊至静脉溶栓时间由优化前41.0min缩短至27.5min,观察组治疗后24h和治疗后1周MR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卒中急救护士参与的静脉溶栓流程能够缩短就诊至静脉溶栓各环节时间,改善患者救治后病情,具有可复制性和推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急救护士 急性缺血性 流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急救地图及持续流程优化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影响 被引量:18
13
作者 唐宇 罗华 +1 位作者 何金跃 王晓东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2年第5期285-288,共4页
目的:研究卒中急救地图信息化时间追踪及持续流程优化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过程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通过卒中绿色通道救治并进行溶栓的患者260例,根据救治流程分为传统流程组123例、急救地图时间追踪组77例、持续... 目的:研究卒中急救地图信息化时间追踪及持续流程优化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过程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通过卒中绿色通道救治并进行溶栓的患者260例,根据救治流程分为传统流程组123例、急救地图时间追踪组77例、持续流程优化组60例,比较3组患者的就诊到溶栓治疗时间(DNT)、就诊至影像学检查时间(DIT)及影像学检查至静脉溶栓时间(INT)、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率、溶栓后不良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未溶栓患者的比例。结果:传统流程组、急救地图时间追踪组和持续流程优化组的DNT、DIT、INT有显著性差异(P<0.001),持续流程优化组的DNT、DIT、INT最短,急救地图时间追踪组次之,传统流程组最长。3组溶栓24 h及7 d后NIHSS评分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持续流程优化组NIHSS评分变化更大。相比于传统流程组,其它2组的溶栓率提高(P<0.05),未溶栓患者中有相对禁忌证的比例增加(P<0.05)。结论:卒中急救地图信息化流程管理模式可以缩短DNT、减轻溶栓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并提高溶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静脉溶栓 卒中急救地图 流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使用脑卒中急救标准流程进行急诊救治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蒋华龙 李蓓蓓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4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为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使用脑卒中急救标准流程进行急诊救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资阳市安岳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8例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该院从2017年1月设立脑卒中中心,将... 目的:探讨为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使用脑卒中急救标准流程进行急诊救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资阳市安岳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8例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该院从2017年1月设立脑卒中中心,将设立脑卒中中心以前收治的34例患者作为参照组,将设立脑卒中中心以后收治的3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为参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脑卒中急救流程进行急诊救治,为研究组患者使用脑卒中急救标准流程进行急诊救治。然后,比较两组患者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的评分和ADL(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的评分。结果:在治疗后的第10 d和第30 d,与参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NIHSS的评分均更低,P<0.05。在治疗后的第10 d、第30 d和第90 d,与参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ADL的评分均更高,P<0.05。结论:为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使用脑卒中急救标准流程进行急诊救治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对其进行救治的效率,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缺血性脑患者 卒中急救标准流程 神经功能缺损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急性期治疗延误及卒中急救地图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周彦呈 朱润秀 +1 位作者 袁军 姚远 《医药前沿》 2023年第3期51-53,共3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是占比最高的卒中类型,目前已成为我国成人死亡和致残的首要病因。研究证实,时间窗(病发的最佳治疗时期)对于AIS治疗十分重要,卒中急救地图可改善治疗延误,缩短时间窗。本文就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急性期治疗、治疗延误... 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是占比最高的卒中类型,目前已成为我国成人死亡和致残的首要病因。研究证实,时间窗(病发的最佳治疗时期)对于AIS治疗十分重要,卒中急救地图可改善治疗延误,缩短时间窗。本文就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急性期治疗、治疗延误及卒中急救地图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进一步为卒中急救地图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院前急救 治疗延误 卒中急救地图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效果观察
16
作者 解兰弟 《益寿宝典》 2022年第20期80-82,共3页
探究在脑卒中的急救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的实际应用价值。 方法:抽取 2020 年 1 月~2021年 12 月本院 78 例脑卒中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平均分组,均为 39 例,即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施以常规急救护理,同期观察组应用脑卒中急救护... 探究在脑卒中的急救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的实际应用价值。 方法:抽取 2020 年 1 月~2021年 12 月本院 78 例脑卒中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平均分组,均为 39 例,即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施以常规急救护理,同期观察组应用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就两组患者的急救护理时效性指标、残疾率、死亡率和患者家属的急救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 结果:接诊-确诊、确诊-专科治疗、护理措施完成等各项时间均为观察组更短,P<0.05;残疾率以及死亡率均为观察组更低,P<0.05;家属急救护理满意度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97.44% 、87.18% ,P<0.05。 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在其抢救中采用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可有效提升抢救效果,有利于缩短患者的各项诊疗时间、提升其抢救成功率、降低残疾率和死亡率,并可提升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 抢救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卒中急救流程对卒中患者近期预后影响分析
17
作者 伍堪清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14期152-153,共2页
目的:探讨优化卒中急救流程对卒中患者近期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7月于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急救流程的不同分为对照组(73例)和观察组(77例),对照组采用普通卒中急救流程,观察组采用优化卒... 目的:探讨优化卒中急救流程对卒中患者近期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7月于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急救流程的不同分为对照组(73例)和观察组(77例),对照组采用普通卒中急救流程,观察组采用优化卒中急救流程,观察2组患者院外到进入专科救治的时间以及患者的预后。结果:观察组在进入专科治疗前的总时间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预后良好、致残、植物状态及死亡的例数和比例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优化卒中急救流程可以显著缩短发病到救治的时间,提高了救治率,降低了致残率和死亡率,明显提高了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卒中急救流程 患者 预后
原文传递
绿色通道联合院内一体化急救管理模式在急性脑卒中急救中的应用
18
作者 戴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5-8,共4页
探求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中的应用绿色通道联合院内一体化急救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研究期限设置为2021-10至2023-03期间,将2021-10至2022-03期间本院急诊救治中心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将2022-03至2023-03... 探求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中的应用绿色通道联合院内一体化急救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研究期限设置为2021-10至2023-03期间,将2021-10至2022-03期间本院急诊救治中心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将2022-03至2023-03期间我院急诊救治中心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一体化组。对照组:将急性脑卒中患者送至我院急诊救护中心,按照常规急性脑卒中急诊科诊治流程,快速进行急诊接诊、分诊、急救措施的实施;一体化组:4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在院内急救过程中的应用绿色通道联合院内一体化急救管理模式。统计和比较两组急性脑卒中患者在15min内获得专科医生诊治的人数、在45min获得实验室检查结果及CT等影像学结果的人数,在急诊急救诊疗中心停留时间低于60min的人数;同时比较两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一次抢救成功率和急诊科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 一体化组急性脑卒中患者在15min内获得专科医生诊治的人数、在45min获得实验室检查结果及CT等影像学结果的人数,在急诊急救诊疗中心停留时间低于60min的人数分别优于对照组,且一体化组急性脑卒中患者一次性救治成功率和护理质量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秉承急诊科“先救命再治病”的理念,急诊科全体医护团队根据急性脑卒中病程进展快,病情瞬息加重的特点,开辟针对急性脑卒中的绿色通道,同时与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科等组建一体化脑卒中中心,为延缓脑卒中患者的神经细胞死亡争分夺秒,可有效提升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内救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通道 院内一体化急救管理模式 急性脑卒中急救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在急诊脑卒中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19
作者 侯丽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9期163-163,165,共2页
探讨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在急诊脑卒中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方法:于2020年6月在我院急诊科实施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抽查实施前后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00名脑卒中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入院至接受CT检查的时间、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和入院... 探讨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在急诊脑卒中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方法:于2020年6月在我院急诊科实施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抽查实施前后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00名脑卒中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入院至接受CT检查的时间、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和入院至股动脉穿刺时间。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及其家属对急诊科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后,急诊脑卒中患者入院至接受CT检查的时间、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和入院至股动脉穿刺时间均显著短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后患者及其家属对急诊科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通过培训一批经验丰富、操作熟练的急诊科护士,在脑卒中患者的急诊救治中发挥协调决策作用,有效缩短脑卒中患者从入院到治疗的耗时,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急诊科的护理满意度,为急诊脑卒中患者获得有效治疗赢得了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 急诊脑 护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救地图对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时效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雪平 沈敏芳 +1 位作者 田晓芳 朱琳娜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91-193,共3页
目的 研究急救地图对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时效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江阴市中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研究组给... 目的 研究急救地图对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时效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江阴市中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研究组给予构建的卒中急救地图开展急救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急救效果、并发症、急救效率及护理服务质量。结果 研究组在预检分诊、首次心电图时间、静脉通道开放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PCI治疗时间、再灌注时间等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颅内出血、呼吸道阻塞、脑疝、神经系统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可靠性、反应性、保证性、有形性、移情性等急救护理服务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应用卒中急救地图的急救护理下,可缩短各急救流程消耗时间,降低并发症,增强护理人员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 溶栓时间窗 卒中急救地图 急救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