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实施集雨节灌农业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邓振镛 张毅 郝志毅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3年第4期16-18,22,共4页
在研究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集雨节灌农业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提出一整套集雨节灌农业技术体系,并对集雨节灌农业的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估。在年降水量为300~800mm的地域推广集雨节灌农业技术具有普遍意义,尤其在年降水量400~700mm的地域其... 在研究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集雨节灌农业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提出一整套集雨节灌农业技术体系,并对集雨节灌农业的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估。在年降水量为300~800mm的地域推广集雨节灌农业技术具有普遍意义,尤其在年降水量400~700mm的地域其有效性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 集雨灌溉 节水农业 农业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北方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防旱减灾技术述评 被引量:9
2
作者 徐金芳 邓振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9期14229-14231,14359,共4页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目前我国北方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防旱减灾采用的几项关键适用技术,为进一步防旱减灾、保证粮食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国北方 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 防旱减灾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湿润气候区土壤水分对冬小麦叶绿素值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春玲 申双和 +1 位作者 王润元 赵鸿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7-141,共5页
利用天水地区2007~2010年的冬小麦叶绿素含量(SPAD值)和土壤含水量实际观测资料,分析了土壤水分含量和SPAD值在冬小麦生育期内的动态变化过程,研究了冬小麦叶片SPAD值与不同深度土层土壤水分含量的关系,以及SPAD值与冬小麦生长量、产... 利用天水地区2007~2010年的冬小麦叶绿素含量(SPAD值)和土壤含水量实际观测资料,分析了土壤水分含量和SPAD值在冬小麦生育期内的动态变化过程,研究了冬小麦叶片SPAD值与不同深度土层土壤水分含量的关系,以及SPAD值与冬小麦生长量、产量构成要素和地段实产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冬小麦生育期内土壤含水量呈现减小趋势,叶片SPAD值则经历了一个先升高后降低的过程,浅层土壤含水量更易受降水的影响而升高;(2)土壤水分含量对冬小麦叶片SPAD值的影响主要集中开花期至乳熟期,土壤水分含量高的年份叶片SPAD值较高,反之则较低;(3)中浅层土壤水分含量与10d后冬小麦叶片SPAD值有显著的正相关性;(4)冬小麦叶片SPAD值与部分生长量和产量构成要素存在相关关系,但是与地段实际产量关系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湿润气候区 土壤水分 冬小麦 SPAD值
原文传递
半湿润地区毛细阻滞覆盖层长期防渗性能评价与渗漏气象机制分析
4
作者 焦卫国 林长松 +3 位作者 庹斌 贺明卫 刘振男 张玥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8-126,共9页
为评价毛细阻滞覆盖层在我国西北半湿润地区的长期防渗性能,揭示该地易渗气候段及其渗漏引发气象机制;收集分析西北半湿润地区(西安)50年的气候特征,基于数值模拟耦合地区气候条件开展土质覆盖层长期防渗性能分析。结果表明:(1)西北半... 为评价毛细阻滞覆盖层在我国西北半湿润地区的长期防渗性能,揭示该地易渗气候段及其渗漏引发气象机制;收集分析西北半湿润地区(西安)50年的气候特征,基于数值模拟耦合地区气候条件开展土质覆盖层长期防渗性能分析。结果表明:(1)西北半湿润地区(西安)4-11月降雨多气温高,12月-次年4月降雨少气温低;雨热同期有利于土质覆盖层水分腾发释放。(2)降雨量在7、9月达峰值,蒸散量在6月达峰值。7-11月降雨量大、气温逐渐降低,植被逐渐凋零腾发作用减弱,水分释放强度缓慢,导致覆盖层含水量增加易引发渗漏。11月-次年3月降水稀少,防渗效果好。(3)在该地土质覆盖层防渗设计中,11月-次年3月为非控制性气候段。7-11月为易渗气候段,建议在防渗设计和既有填埋场运-管-维期水位控制、边坡稳定监测工作中作重点校核与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埋场 毛细阻滞覆盖层 半湿润气候区 防渗设计 易渗气候 渗漏气象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陇山林区常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及防治技术 被引量:10
5
作者 胡晓霞 《甘肃林业》 2020年第5期28-30,共3页
一、小陇山林区概况甘肃省小陇山林区位于我国秦岭山脉西端,地处我国南北气候交汇处,属亚热带北缘暖温带山地半湿润气候区。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是兼有我国南北方特点的典型天然次生林区,也是全国天然林保护工程重点实施区。总经营... 一、小陇山林区概况甘肃省小陇山林区位于我国秦岭山脉西端,地处我国南北气候交汇处,属亚热带北缘暖温带山地半湿润气候区。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是兼有我国南北方特点的典型天然次生林区,也是全国天然林保护工程重点实施区。总经营面积1243.05万亩,其中林业用地1118.76万亩,非林业用地124.29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345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立木总蓄积量 小陇山林区 林业用地 亚热带北缘 天然林保护工程 秦岭山脉 半湿润气候区 林业有害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旱地桃树长枝修剪的改进技术 被引量:2
6
作者 安六世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19年第11期19-21,共3页
秦安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属陇中黄土高原西部梁峁沟壑半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四季分明,土层深厚,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所产桃果体硕形端、色艳肉嫩、汁多味美,远近闻名。秦安县现有桃树面积10.25万亩,产量10.66万吨,... 秦安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属陇中黄土高原西部梁峁沟壑半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四季分明,土层深厚,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所产桃果体硕形端、色艳肉嫩、汁多味美,远近闻名。秦安县现有桃树面积10.25万亩,产量10.66万吨,产值3.95亿元,为西北最大的旱地鲜食桃生产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中黄土高原 桃果 半湿润气候区 甘肃省东南部 桃树 长枝修剪 山区旱地 秦安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沸腾李引种初报
7
作者 张志成 李龙山 《西北园艺(果树)》 2004年第1期26-26,共1页
沸腾李1996年从美国引进,先后在地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半湿润气候区的陕西关中杨凌、凤翔、岐山、眉县、户县等地多点试种。引种观察结果如下:
关键词 多点试种 半湿润气候区 陕西关中 暖温带 季风型 皮孔 成枝力 疏花疏果 生长结果习性 引种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北麓华山松大小蠹发生规律与防控措施 被引量:1
8
作者 司根随 葛苏会 《西北园艺(综合)》 2021年第6期37-38,共2页
华山松是我国特有树种,也是秦岭林区乡土树种和主要树种。近年来,秦岭林区华山松遭受华山松大小蠹危害日趋严重,造成林分大面积枯萎死亡。我们针对秦岭北麓中部田峪河金牛坪、木子坪营林区华山松大小蠹发生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提出了针... 华山松是我国特有树种,也是秦岭林区乡土树种和主要树种。近年来,秦岭林区华山松遭受华山松大小蠹危害日趋严重,造成林分大面积枯萎死亡。我们针对秦岭北麓中部田峪河金牛坪、木子坪营林区华山松大小蠹发生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提出了针对性防控措施。1林区概况调查林区海拔1 500~2 200 m,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题调查 防控措施 半湿润气候区 营林区 特有树种 华山松 秦岭北麓 乡土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夏市农业“十三五”规划的思考与建议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玉萍 《现代农业》 2016年第4期82-83,共2页
一、农业农村基本情况临夏市位于甘肃省中部西南面,地处黄河上游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全市农村有枹罕、南龙、折桥、城关四个乡镇,农业人口9.02万,农户数2万户,耕地3.48万亩,人均耕地0.33亩,人多地少,属典型的城郊型农业。
关键词 城郊型农业 半湿润气候区 太阳总辐射 南龙 日照时数 折桥 甘肃省中部 农户数 临夏市 现代农业示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温床开创了扶贫新路子
10
《干旱气象》 1990年第2期43-,23,共2页
临夏市海拔1900多米,最冷月平均气温-7.4℃,属温凉半湿润气候区,作物生长期热量仅保证一年一熟。人口密集,人均土地全省最低。由于冬季漫长,天气寒冷,造成土地、劳力闲置。市郊普通温室保温性能有限,仅能种植韭菜、芹菜、菠菜等耐寒蔬菜... 临夏市海拔1900多米,最冷月平均气温-7.4℃,属温凉半湿润气候区,作物生长期热量仅保证一年一熟。人口密集,人均土地全省最低。由于冬季漫长,天气寒冷,造成土地、劳力闲置。市郊普通温室保温性能有限,仅能种植韭菜、芹菜、菠菜等耐寒蔬菜,遇强降温天气仍遭受冻害甚至致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湿润气候区 降温天气 温室保温 耐寒蔬菜 作物生长期 人均土地 试验推广 月平均温度 临夏市 折桥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郊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浅议
11
作者 金茂霞 曾金星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1985年第7期31-34,共4页
一、福州郊区农村经济的特点福州郊区与其他市郊一样,具有优于一般农村的有利条件,还具有自身的特点:①在地理位置上背山临海沿江,区内有山地7万亩,滩涂3万亩,近海5万亩,处于闽江下游,有40公里的江岸,冲积平原和水面各20万亩。山、海、... 一、福州郊区农村经济的特点福州郊区与其他市郊一样,具有优于一般农村的有利条件,还具有自身的特点:①在地理位置上背山临海沿江,区内有山地7万亩,滩涂3万亩,近海5万亩,处于闽江下游,有40公里的江岸,冲积平原和水面各20万亩。山、海、平原资源兼而有之。②地处亚热带季风半湿润气候区,温热适当,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有利于温热作物和林木生长。③有悠久的对外经济交往历史,是我国最早的对外通商口岸之一,区内有6万多名华侨,有沿海港口直通国外,国际市场信息反馈灵敏。④是省会所在地,为全省政治、经济,科学技术中心,郊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农业有一定基础,既有全省先进的科学技术可引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通商口岸 经济发展水平 郊区农村 对外经济交往 沿海港口 半湿润气候区 城市经济 热带季风 闽江下游 国际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鸡核桃产业面临的困境及应对建议
12
作者 张文超 赵保平 +2 位作者 毋万来 石晓昀 郭晓晨 《西北园艺(果树)》 2021年第4期7-8,共2页
陕西宝鸡地区是我国核桃适生区,核桃栽培历史悠久,栽培地区分布广泛。结合生产经验和实地调研,我们分析总结了宝鸡核桃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困境,并提出了应对建议。1产业概况宝鸡地处陕西关中西部,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性半湿润气候区,四... 陕西宝鸡地区是我国核桃适生区,核桃栽培历史悠久,栽培地区分布广泛。结合生产经验和实地调研,我们分析总结了宝鸡核桃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困境,并提出了应对建议。1产业概况宝鸡地处陕西关中西部,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性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降雨量600~1 000 m,土层深厚,是我国西部核桃主要适生区,核桃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所辖各县区均有栽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栽培 适生区 核桃产业 应对建议 半湿润气候区 栽培地区 暖温带 产业概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山县水稻绿色防控技术
13
作者 陈星 《河南农业》 2017年第1期29-29,共1页
光山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北临淮河,南依大别山,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全国油料产量百强县,同时也是国家产粮大县之一。水稻是光山县主要栽培作物,常年种植面积5.33万hm2。光山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半湿润气候区,其显著特点是:夏季湿热... 光山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北临淮河,南依大别山,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全国油料产量百强县,同时也是国家产粮大县之一。水稻是光山县主要栽培作物,常年种植面积5.33万hm2。光山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半湿润气候区,其显著特点是:夏季湿热,冬季干冷,春秋凉爽,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自然水源丰富。由于这种特有的过渡气候成为大区域流行性病害和迁飞性害虫过渡地带,造成水稻病虫害严重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南部 半湿润气候区 防控技术 商品粮基地县 产粮大县 迁飞性害虫 油料产量 百强 种植面积 流行性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兰屯市马铃薯覆膜栽培技术
14
作者 刘恩泽 刘丽萍 +3 位作者 杨宝雯 李民 赵维国 张杰 《现代农业》 2016年第7期40-40,共1页
一、前言 扎兰屯市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呼伦贝尔市南端的大兴安岭东麓。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2.4℃,年均降水量480.3毫米,无霜期年均123... 一、前言 扎兰屯市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呼伦贝尔市南端的大兴安岭东麓。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2.4℃,年均降水量480.3毫米,无霜期年均123天。背倚大兴安岭原始森林,无大型工业污染源,是一片天然绿色净土。这里土层深厚,土质良好,耕层有机质含量3%~5%,具有种植马铃薯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兰屯市 覆膜栽培技术 耕层有机质 半湿润气候区 自治区东部 工业污染源 年平均气温 中温带 天然绿色 高产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凤县核桃病虫害可持续治理的思考
15
作者 陈志辉 《北方果树》 2016年第4期45-47,共3页
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地处秦岭东段南麓,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性半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3.8℃,≥10℃积温4 336℃,降水量687.4 mm,无霜期218 d,日照时数2 056 h。冬无严寒,夏无暑热,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栽培... 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地处秦岭东段南麓,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性半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3.8℃,≥10℃积温4 336℃,降水量687.4 mm,无霜期218 d,日照时数2 056 h。冬无严寒,夏无暑热,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栽培核桃的条件得天独厚。丹凤县是核桃老产区,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品质优良,以其果大、皮薄、仁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湿润气候区 秦岭东段 日照时数 年平均气温 可持续治理 北亚热带 陕西省商洛市 暖温带 芳香木蠹蛾 重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面说明
16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222-3222,共1页
封面照片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李威同学拍摄于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境内的木王山国家森林公园双头马景区。木王山国家森林公园(33°21’22″-33°28’22″N,108°34’50″-108°42’25... 封面照片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李威同学拍摄于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境内的木王山国家森林公园双头马景区。木王山国家森林公园(33°21’22″-33°28’22″N,108°34’50″-108°42’25″E)位于秦岭南坡中段,汉江支流旬河上游,海拔2601.6 m,总面积3616hm^(2)。该地属北亚热带季风性半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2℃,年均降雨量840 mm,无霜期190~235d,年日照时数1947.7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森林公园 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士研究生 封面照片 陕西省商洛市 半湿润气候区 封面说明 北亚热带
原文传递
Soil moisture drought detection and multi-temporal variability across China 被引量:16
17
作者 LI MingXing MA ZhuGuo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1798-1813,共16页
Soil moisture droughts can trigger abnormal changes of material and energy cycles in the soil-vegetation-atmosphere system,leading to important effects on local ecosystem,weather,and climate.Drought detection and unde... Soil moisture droughts can trigger abnormal changes of material and energy cycles in the soil-vegetation-atmosphere system,leading to important effects on local ecosystem,weather,and climate.Drought detection and understanding benefit disaster alleviation,as well as weather and climate predictions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the land-atmosphere interactions.We thus simulated soil moisture using land surface model CLM3.5 driven with observed climate in China,and corrected wet bias in soil moisture simulations via introducing soil porosity parameter into soil water parameterization scheme.Then we defined soil moisture drought to quantify spatiotemporal variability of droughts.Over the period from 1951 to 2008,40%of months(to the sum of 12×58)underwent droughts,with the average area of 54.6%of total land area of China's Mainland.The annual monthly drought numbers presente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arid regions,but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semi-arid and semi-humid regions,a decrease in humid regions but not significant.The Mainland as a whole experienced an increasing drought trend,with77.3%of areal ratio of decrease to increase.The monthly droughts in winter were the strongest but the weakest in summer,impacting 54.3%and 8.4%total area of the Mainland,respectively.The drought lasting three months or more occurred mainly in the semi-arid and semi-humid regions,with probability>51.7%,even>77.6%,whereas those lasting 6 and 12 months or more impacted mainly across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moisture droughts soil moisture CLM3.5 land surface process model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