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内涝防治的半干旱城市绿-灰-蓝设施空间分布研究
1
作者 阳烨 王琦 孙晨 《建筑与文化》 2025年第2期245-249,共5页
基于城市雨洪管理,剖析半干旱城市的降雨特征与内涝问题,科学分析绿-灰-蓝设施在半干旱城市的作用与意义,梳理蓝绿空间载体与城市排水系统的衔接对应关系,探索流域尺度雨洪安全格局、城市尺度绿-灰-蓝网络布局、社区尺度绿-灰-蓝设施组... 基于城市雨洪管理,剖析半干旱城市的降雨特征与内涝问题,科学分析绿-灰-蓝设施在半干旱城市的作用与意义,梳理蓝绿空间载体与城市排水系统的衔接对应关系,探索流域尺度雨洪安全格局、城市尺度绿-灰-蓝网络布局、社区尺度绿-灰-蓝设施组合的空间模式,以期为半干旱城市安全韧性提升提供思路,为绿-灰-蓝融合的雨洪管理理念的广泛应用推广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半干旱城市 绿-灰-蓝设施融合 空间模式 内涝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半干旱城市绿地近自然人工植物群落构建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阳 王晶懋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74-280,共7页
兰州和银川同处于西北半干旱城市绿化区,但南北相距较远,本研究采取标准样地调查方法,对兰州地区和银川地区的近自然人工植物群落共24个典型样地进行了调查,归纳了群落的物种组成,阐述了其层次结构及季相变化特征,分析了群落结构、空间... 兰州和银川同处于西北半干旱城市绿化区,但南北相距较远,本研究采取标准样地调查方法,对兰州地区和银川地区的近自然人工植物群落共24个典型样地进行了调查,归纳了群落的物种组成,阐述了其层次结构及季相变化特征,分析了群落结构、空间布局及观赏特性,总结出西北半干旱城市绿地近自然人工植物群落的营造特征,并提出了改进建议,为我国西北地区城市绿地的近自然人工植物群落的研究与营建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半干旱城市 近自然 人工植物群落 植物多样性 植物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述海绵城市在半干旱城市生态中的应用
3
作者 张琪 《科学技术创新》 2020年第9期128-129,共2页
2013年12月,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第五批国家领导人,引入国际发达国家海绵工程案例实施规划,对部分雨水充足城市进行海绵化改造,提出了人类环境提高自然环境的科学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改造之后出版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2016... 2013年12月,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第五批国家领导人,引入国际发达国家海绵工程案例实施规划,对部分雨水充足城市进行海绵化改造,提出了人类环境提高自然环境的科学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改造之后出版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2016年4月,西宁市成功申报为海绵城市建设第二批试点城市,成为西北干旱、半干旱、水资源缺乏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典型先驱之一,并且出版了《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试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半干旱城市 生态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半干旱河谷型城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方法研究——以青海省西宁市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阳烨 何俊超 +1 位作者 朱江 白伟岚 《风景园林》 2021年第3期56-61,共6页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是海绵城市实施建设的重要依据,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发挥着统筹引领作用。通过剖析以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为指针的海绵专规编制存在的局限性,从问题识别、目标确定、规划措施3个层面对西北半干旱河谷型城市的...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是海绵城市实施建设的重要依据,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发挥着统筹引领作用。通过剖析以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为指针的海绵专规编制存在的局限性,从问题识别、目标确定、规划措施3个层面对西北半干旱河谷型城市的海绵专规编制提出优化建议,纳入"山–水–城"系统分析方法,增补细化水土流失治理比例等目标指标,整合优化对应的规划措施,提出一套适合中国西北地区以"治山、理水、润城"为核心框架的海绵专规编制思路,并结合西宁海绵专规编制实践展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专项规划 西北半干旱河谷型城市 规划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园林绿化的探索与思考
5
作者 李瑞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16年第10期240-240,共1页
要使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必须实施大规模的园林绿化。该地区园林绿化最大的问题是水,实现该地区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园林绿化发挥的作用,针对干旱、半干旱... 要使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必须实施大规模的园林绿化。该地区园林绿化最大的问题是水,实现该地区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园林绿化发挥的作用,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园林绿化中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半干旱地区 城市园林绿化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头市半干旱型森林公园土壤细菌多样性与功能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旋 杜薇 +1 位作者 徐颖 王永龙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89-200,共12页
土壤微生物是城市公园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主要驱动者,但目前对于半干旱型城市公园森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研究较少。本研究以包头市为例,选取奥林匹克公园(AL)、劳动公园(LD)和阿尔丁植物园(ZW) 3个典型的森林公园,利用Illumina... 土壤微生物是城市公园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主要驱动者,但目前对于半干旱型城市公园森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研究较少。本研究以包头市为例,选取奥林匹克公园(AL)、劳动公园(LD)和阿尔丁植物园(ZW) 3个典型的森林公园,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细菌16S rRNA V4-V5片段进行测序,分析城市森林公园土壤细菌的多样性、群落构成以及背后的生态学构建机制,并使用Tax4Fun对细菌群落代谢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细菌丰富度指数为LD (2,443.00±9.37)> ZW (2,392.90±8.23)> AL (2,305.57±17.48);细菌群落以放线菌门、变形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和芽单胞菌门为优势门。细菌群落组成在三个公园间存在显著差异,同时线性判别分析效应大小(LEfSe)结果表明,所有公园都具有多度显著差异的细菌可操作分类单元(OTUs);中性群落模型(NCM)、标准化随机率(NST)和基于系统发育结合的零模型推断群落组装机制(i CAMP)分析显示,城市森林土壤细菌群落的构建是由随机性过程和确定性过程共同驱动,其中漂变和同质化选择占主导作用。Tax4Fun功能预测结果表明涉及膜运输、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和信号转导的代谢是该城市公园林下土壤微生物的主要代谢功能,进一步分析表明微生物群落的代谢功能在不同公园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本研究初步探究了半干旱型城市公园细菌的多样性、群落构建机制及其功能,为城市公园绿地建设以及生态改善等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城市 公园林下土壤 细菌群落 构建机制 功能预测
原文传递
The vulnerability evolution and simulation of social-ecological systems in a semi-arid area: A case study of Yulin City, China 被引量:6
7
作者 陈佳 杨新军 +3 位作者 尹莎 吴孔森 邓梦麒 温馨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8年第2期152-174,共23页
Taking the semi-arid area of Yulin City as an example, this study improves the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methods and techniques at the county scale using the VSD(Vulnerability Scoping Diagram) assessment framework, int... Taking the semi-arid area of Yulin City as an example, this study improves the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methods and techniques at the county scale using the VSD(Vulnerability Scoping Diagram) assessment framework, integrates the VSD framework and the SERV(Spatially Explicit Resilience-Vulnerability) model, and decomposes the system vulnerability into three dimensions, i.e., exposure, sensitivity and adaptive capacity. Firstly, with the full understanding of the background and exposure risk source of the research area, the vulnerability indexes were screened by the SERV model, and the index system was constructed to asse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cal eco-environment. Secondly, with the aid of RS and GIS, this study measured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social-ecological systems in Yulin City during 2000–2015 and explored intrinsic reasons for the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of vulnerability.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1) The spatial pattern of Yulin City's SESs vulnerability is "high in northwest and southeast and low along the Great Wall". Although the degree of system vulnerability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and the system development trend improved, there is a sharp spati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ystem vulnerability and exposure risk.(2) The evolution of system vulnerability is influenced by the risk factors of exposure, and the regional vulnerability and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exposure risk are affected by the social sensitivity, economic adaptive capacity and other factors.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uncertainty of decision makers, the future scenarios of regional vulnerability are simulated under different decision risks by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OWA multi-criteria algorithm, and the vulnerability of the regional system under different development directions was predicted based on the decision makers' rational risk interv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ial-ecological systems (SESs) VSD assessment framework VULNERABILITY Yulin Ci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