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磁流变阻尼半主动控制系统整体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梅真 张海龙 +2 位作者 高毅超 陈业伟 李海锋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3-153,共11页
为解决磁流变阻尼半主动控制系统中控制算法参数、阻尼器参数与布置位置优化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自适应小生境遗传算法.该遗传算法在选择策略、交叉和变异操作、交叉概率和变异概率的自适应调整等方面作了改进,并同时采用预选择机制和... 为解决磁流变阻尼半主动控制系统中控制算法参数、阻尼器参数与布置位置优化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自适应小生境遗传算法.该遗传算法在选择策略、交叉和变异操作、交叉概率和变异概率的自适应调整等方面作了改进,并同时采用预选择机制和共享机制这两种小生境技术.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自适应小生境遗传算法和改进的基本遗传算法优化结果总体一致,表明前者分析结果是正确的;前者首次得到最优解耗费的机时比后者平均少32.7%,可见前者比后者收敛速度更快;30次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前者比后者稳定性更强;经前者优化的磁流变阻尼半主动控制系统取得良好减振效果,El Centro波、集集波、人工波输入时,半主动控制结构层间位移角和绝对加速度的最大值较无控时分别平均减小64.1%、54.7%、55.9%.算例表明了改进的自适应小生境遗传算法的有效性,实现了对磁流变阻尼半主动控制系统的整体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阻尼器 半主动控制系统 整体优化 自适应小生境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建筑磁流变阻尼器风振半主动控制系统的优化 被引量:9
2
作者 周云 吴志远 邓雪松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共5页
风振控制是高层建筑结构抗风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对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控制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 ,首先对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半主动控制算法进行了讨论 ,通过模拟分析 ,比较了分别基于经典线性最优控制算法和瞬时最优控制算法下控制... 风振控制是高层建筑结构抗风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对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控制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 ,首先对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半主动控制算法进行了讨论 ,通过模拟分析 ,比较了分别基于经典线性最优控制算法和瞬时最优控制算法下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 ;其次对控制律的选取进行了研究 ,通过算例分析 ,对分别采用“开 -关”型控制律和改进型控制律时 ,系统的控制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选择合适的控制算法和控制律 ,使控制系统达到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控制算法 优化设计 结构振动控制 磁流变阻尼器 风振 半主动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流变智能半主动控制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永山 付伟庆 魏陆顺 《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1年第8期1-6,共6页
针对电磁流变智能半主动控制系统具有性能稳定、反应迅速、能耗小、控制效果良好等特点,及其在结构控制方面的应用前景,介绍电磁流变智能半主动控制系统及其有关的电磁流变液、控制器及技制算法、驱动器、传感器、电磁流变阻尼器等部... 针对电磁流变智能半主动控制系统具有性能稳定、反应迅速、能耗小、控制效果良好等特点,及其在结构控制方面的应用前景,介绍电磁流变智能半主动控制系统及其有关的电磁流变液、控制器及技制算法、驱动器、传感器、电磁流变阻尼器等部分的功能、应用和发展状况,指出其在结构振动控制中进一步应用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流变液 控制算法 结构控制 电磁流变智能半主动控制系统 控制 驱动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或半主动控制系统的时滞与补偿
4
作者 张猛 段刚 +2 位作者 薛学涛 赵林 张哲 《河南科学》 2006年第4期488-492,共5页
首先分析了主动和半主动控制系统中时滞产生的原因,接着研究了控制系统时滞的测量和识别方法,然后研究了时滞对控制系统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结构振动控制系统时滞补偿的两种策略,即移相法和状态预测补偿策略.通过计算机仿真分析,结果表明... 首先分析了主动和半主动控制系统中时滞产生的原因,接着研究了控制系统时滞的测量和识别方法,然后研究了时滞对控制系统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结构振动控制系统时滞补偿的两种策略,即移相法和状态预测补偿策略.通过计算机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时滞补偿方法都是有效的、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控制系统 半主动控制系统 时滞 补偿方法 测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振动半主动控制系统的时滞与补偿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明晓 张春丽 《中原工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75-78,共4页
探讨了时滞对结构振动半主动控制系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半主动控制系统时滞补偿的两种策略,即移相法和状态预测补偿策略.计算机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时滞补偿方法有效、可行.
关键词 半主动控制系统 时滞 补偿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拉索磁流变液阻尼器半主动振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金海 关新春 +1 位作者 刘敏 欧进萍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27-830,共4页
桥梁斜拉索是一种小阻尼、大柔度结构,在各种环境荷载作用下极易发生剧烈振动,因此迫切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提高斜拉索的耐久性和安全性。本文针对山东滨州黄河公路大桥的减振需要,研究了基于磁流变液阻尼器的半主动振动控制系统的设... 桥梁斜拉索是一种小阻尼、大柔度结构,在各种环境荷载作用下极易发生剧烈振动,因此迫切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提高斜拉索的耐久性和安全性。本文针对山东滨州黄河公路大桥的减振需要,研究了基于磁流变液阻尼器的半主动振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材料与器件的性能实验以及现场振动控制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索 磁流变液 磁流变液阻尼器 半主动振动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履带车辆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7
作者 闫慧兰 侯朝桢 +1 位作者 顾亮 管继富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CSCD 2004年第4期361-363,共3页
研究了履带式车辆单轮悬挂模型的车体加速度均方根值特性,提出了一种最优阻尼的控制策略,同时给出了按此控制策略研制的履带式车辆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及其典型特点。经过实际的试验,进一步证实了半主动悬挂系统能有效地减小... 研究了履带式车辆单轮悬挂模型的车体加速度均方根值特性,提出了一种最优阻尼的控制策略,同时给出了按此控制策略研制的履带式车辆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及其典型特点。经过实际的试验,进一步证实了半主动悬挂系统能有效地减小车体的加速度均方根值,从而提高了车辆平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履带车辆 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 硬件设计 控制策略 减振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车辆悬架半主动控制研究——建模与直接自适应控制 被引量:33
8
作者 郭大蕾 胡海岩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14,共5页
利用磁流变液体的特点 ,采用磁流变阻尼器实现车辆悬架减振系统的半主动控制。由于磁流变液体的滞回特性及其在固液态之间的转换引起半主动悬架系统强烈的非线性特性 ,为此 ,设计了神经网络直接自适应控制。仿真表明 ,由磁流变阻尼器和... 利用磁流变液体的特点 ,采用磁流变阻尼器实现车辆悬架减振系统的半主动控制。由于磁流变液体的滞回特性及其在固液态之间的转换引起半主动悬架系统强烈的非线性特性 ,为此 ,设计了神经网络直接自适应控制。仿真表明 ,由磁流变阻尼器和神经网络相结合实现的车辆悬架半主动控制系统能够较好地提高车辆的行驶平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控制 自适应控制 磁流变阻尼器 神经网络 车辆悬架 半主动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刚度半主动结构振动控制 被引量:20
9
作者 刘季 李敏霞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1999年第2期166-172,共7页
变刚度半主动控制是通过改变结构的刚度来减小结构的振动反应。本文提出了变刚度半主动控制系统及其理论,并研制了该系统,成功地实现了变刚度半主动控制振动台试验。试验与分析表明,所提出和研制的半主动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减小结构... 变刚度半主动控制是通过改变结构的刚度来减小结构的振动反应。本文提出了变刚度半主动控制系统及其理论,并研制了该系统,成功地实现了变刚度半主动控制振动台试验。试验与分析表明,所提出和研制的半主动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减小结构的振动反应。该系统可实现全部硬件化、构造简单、造价低、健壮性好、鲁棒性好,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振动 振动控制 变刚度 半主动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预测控制的结构振动半主动控制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徐建功 王肇民 何玉敖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3年第2期126-131,共6页
建立了半主动控制系统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半主动控制机理,并结合现代控制理论,将预测控制应用于结构半主动控制中,提出了在线预测控制算法,建立了预测模型,并成功的解决了时滞问题,最后作了计算机仿真分析,证明该系统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建立了半主动控制系统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半主动控制机理,并结合现代控制理论,将预测控制应用于结构半主动控制中,提出了在线预测控制算法,建立了预测模型,并成功的解决了时滞问题,最后作了计算机仿真分析,证明该系统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将预测控制思想应用于结构半主动控制中,为结构控制注入了新的思路,通过研究及仿真分析也说明了这种思想是可行的并且具有很大的发展前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主动控制系统 结构振动 线预测控制算法 计算机 仿真分析 时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阻尼器的半主动控制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任晓崧 凌海梅 《力学季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71-476,共6页
MR阻尼器能提供可以调节的阻尼力,适合用作减少结构地震响应的半主动控制器。本文对MR阻尼器的半主动控制进行研究,提出了状态跳跃控制算法,根据结构响应的大小实现MR阻尼器的状态切换,使结构响应得到有效的控制。这种控制策略简便,不... MR阻尼器能提供可以调节的阻尼力,适合用作减少结构地震响应的半主动控制器。本文对MR阻尼器的半主动控制进行研究,提出了状态跳跃控制算法,根据结构响应的大小实现MR阻尼器的状态切换,使结构响应得到有效的控制。这种控制策略简便,不需要在线计算,便于实施。由于速度响应直接影响MR阻尼器的阻尼力,建议用速度响应作为MR阻尼器进行状态切换的变量。文中给出了两个算例,进行了计算分析和比较,说明了状态跳跃控制算法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阻尼器 阻尼力 状态跳跃控制算法 结构响应 状态切换 速度响应 结构控制 半主动控制系统 MR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振动半主动控制的实用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林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5年第2期32-39,共8页
介绍了结构振动半主动控制的发展动态及其应用现状。探讨了结构振动半主动控制工程应用所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即:结构振动半主动控制工程应用的综合效益问题、控制装置的产业化问题、控制装置的优化设计问题、半主动控制系统商业软件的... 介绍了结构振动半主动控制的发展动态及其应用现状。探讨了结构振动半主动控制工程应用所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即:结构振动半主动控制工程应用的综合效益问题、控制装置的产业化问题、控制装置的优化设计问题、半主动控制系统商业软件的开发问题,以及智能材料的应用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指出了半主动控制工程应用中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及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振动 实用性 半主动控制系统 工程应用 控制装置 应用现状 发展动态 综合效益 设计问题 商业软件 应用问题 智能材料 发展方向 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逻辑推理的风机塔筒半主动控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明亮 王鹏 +1 位作者 渠晓刚 李哲人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8-125,共8页
采用基于模糊逻辑推理的半主动控制技术对风机塔筒进行风致振动控制,通过对塔筒结构实时的动力响应进行模糊逻辑推理,利用半主动控制算法调节调频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的阻尼系数,输出不同的阻尼力,对塔筒结构进行振动控... 采用基于模糊逻辑推理的半主动控制技术对风机塔筒进行风致振动控制,通过对塔筒结构实时的动力响应进行模糊逻辑推理,利用半主动控制算法调节调频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的阻尼系数,输出不同的阻尼力,对塔筒结构进行振动控制。通过Simulink软件进行半主动模糊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模糊逻辑推理的半主动控制比传统被动控制的控制效果更好,可以大幅降低塔筒结构顶端的位移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主动控制算法 模糊逻辑推理 风致振动控制 半主动模糊控制系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电子控制悬架系统
14
作者 孟冰忱 冯传荣 宋新华 《山东交通科技》 2002年第4期54-56,共3页
介绍了汽车的电子控制半主动悬架系统和电子控制主动悬架系统的工作原理。
关键词 汽车 电子控制半主动悬架系统 电子控制主动悬架系统 工作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F-04K阻尼器的结构减震控制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忠献 徐龙河 +1 位作者 姜南 周云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8-153,共6页
本文应用最近研制的MRF-04K阻尼器对一三层钢框架模型结构进行了结构减震控制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分别验证了在不同加速度幅值的三种典型的地震动激励下两种被动控制系统和三种半主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被动控... 本文应用最近研制的MRF-04K阻尼器对一三层钢框架模型结构进行了结构减震控制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分别验证了在不同加速度幅值的三种典型的地震动激励下两种被动控制系统和三种半主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被动控制系统还是半主动控制系统都能够使模型结构的地震反应得到显著的降低。其中顶层相对位移反应和绝对加速度反应的峰值减小了50%左右。且其均方根值减小了70%左右。同时,半主动控制系统能够充分利用MR阻尼器的性能,能够以较小的控制力实现理想的减震控制效果,从而展现了基于MRF-04K阻尼器的半主动控制系统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器 结构减震控制 钢框架 半主动控制系统 被动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可变阻尼控制悬架控制系统及其故障诊断
16
作者 汤多顺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14年第2期79-82,共4页
连续可变阻尼控制悬架控制系统又称CDC(Continuous Damping Control)悬架控制系统,属于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其按照路面情况和行驶条件,利用电磁阀连续调节减振器的阻尼,以确保最佳的操控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该悬架控制系统在奇瑞瑞... 连续可变阻尼控制悬架控制系统又称CDC(Continuous Damping Control)悬架控制系统,属于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其按照路面情况和行驶条件,利用电磁阀连续调节减振器的阻尼,以确保最佳的操控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该悬架控制系统在奇瑞瑞麒G6轿车及别克2009款君越轿车上有所应用。1 CDC悬架控制系统的组成如图1所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 变阻尼控制 故障诊断 乘坐舒适性 CDC 行驶条件 路面情况 连续调节
原文传递
STMD对高层建筑地震响应的控制
17
作者 孙炳楠 吕朝坤 毛国栋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9-42,共4页
为了控制高层建筑的地震响应,消除控制机构驱动时产生的“时滞”现象,提出了由MR阻尼器构成的半主动控制系统STMD。根据MR流体剪切屈服强度与磁场强度同向变化的磁流变效应,通过外加磁场的变化来改变MR阻尼器的阻尼力,以实现对ITMD控制... 为了控制高层建筑的地震响应,消除控制机构驱动时产生的“时滞”现象,提出了由MR阻尼器构成的半主动控制系统STMD。根据MR流体剪切屈服强度与磁场强度同向变化的磁流变效应,通过外加磁场的变化来改变MR阻尼器的阻尼力,以实现对ITMD控制力的调节。根据瞬时最优控制的原则,采用了基于Hrovat控制律和“开关”控制律的改进的半主动控制策略,对MR阻尼器的参数进行调节。对一栋8层框架结构进行仿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STMD能够有效地减小高层建筑的地震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MD MR阻尼器 高层建筑 控制 小高层建筑 地震响应 控制机构 半主动控制系统 瞬时最优控制 磁流变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MI ACTIVE VIBRATION CONTROL BASED ON A VIBRATION ABSORBER WITH ADJUSTABLE CLEARANCE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海岩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1996年第2期18+12-17,共7页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s a semi active vibration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the vibration absorber with adjustable clearance in elastic component. The control law of the clearance for alleviating the vibration of pr...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s a semi active vibration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the vibration absorber with adjustable clearance in elastic component. The control law of the clearance for alleviating the vibration of primary system is derived by means of harmonic balancing technique so that the working frequency of the vibration absorber can trace the frequency variation of the harmonic excitation. The efficacy of the strategy is demonstrat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s for attenuating the steady state vibration of a SDOF system and a 2 DOF system, which are under the harmonic excitation with slowly varied frequency in a wide r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bration attenuation nonlinear vibration vibration absorber piecewise linear system semi active vibration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mi-active control for vibration attenuation of vehicle suspension with symmetric MR damper
19
作者 王恩荣 马晓青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3年第3期264-269,共6页
A semi-active force tracking PI controller is formulated and analyzed for a magnetorheological (MR) fluid-based damper in conjunction with a quarter-vehicle model. Two different models of the MR-damper are integrated ... A semi-active force tracking PI controller is formulated and analyzed for a magnetorheological (MR) fluid-based damper in conjunction with a quarter-vehicle model. Two different models of the MR-damper are integrated into the closed-loop system model, which includes: a model based upon the mean force-velocity (f-v) behaviour; and a model synthesis comprising inherent nonsmooth hysteretic force and the force limiting properties of the MR damper. The vehicle models are analyzed to study the vibration attenu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MR-damper using the semi-active force tracking PI control algorithm.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also presented to demonstr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damper nonlinearity, specifically the hysteresis, on the suspension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control strategy can yield superior vibration attenu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vehicle suspension actuated by the controllable MR-damper not only in the sprung mass resonance and the ride zones, but also in the vicinity of the wheel-hop. The results further show that the presence of damper hystersis deteriorates the suspension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 vehicle suspension hysteresis model semi-active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ew semi-active suspension control strategy through mixed H_2/H_∞ robust technique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玲 李以农 陈兵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2期332-339,共8页
A new semi-active suspension control strategy through mixed H2/H∞ robust technique was developed due to its flexibility and robustness to model uncertainties.A full car model with seven degrees of freedom was establi... A new semi-active suspension control strategy through mixed H2/H∞ robust technique was developed due to its flexibility and robustness to model uncertainties.A full car model with seven degrees of freedom was established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new control approach.Magneto-rheological(MR) dampers were designed,manufactured and characterized as available semi-active actuators in the developed semi-active suspension system.The four independent mixed H2/H∞ controllers were devised in order to perform a distributed semi-active control system in the vehicle by which the response velocity and reliability can be improved significantly.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new approach was investigated in time and frequency domains.A good balance between vehicle's comfort and road holding was achieved.An effective and practical control strategy for semi-active suspension system was thus obtained.This new approach exhibits some advantages in implementation,performance flexibility and robustness compared to existing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xed H2/H∞ control semi-active suspension magneto-rheological (MR) damper linear matrix inequality (LM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