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菜千粒质量性状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安琪 姚艳梅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40,共6页
作为油菜的产量三因素之一,千粒质量对油菜产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千粒质量的遗传效应、影响因素、QTL定位、基因克隆、调控机理、反向遗传学等6个方面对千粒质量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目前的研究认为油菜千粒质量性状主... 作为油菜的产量三因素之一,千粒质量对油菜产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千粒质量的遗传效应、影响因素、QTL定位、基因克隆、调控机理、反向遗传学等6个方面对千粒质量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目前的研究认为油菜千粒质量性状主要由加性效应控制,且受环境及收播期影响;甘蓝型油菜中千粒质量QTL在其十几条染色体上均有分布,其中A09染色体上检测到的位点最多,芥菜型油菜千粒质量性状QTL主要分布在A01、A03、A06、A07、A09、A10、B03、B05等染色体上,白菜型油菜千粒质量QTL的定位目前还未见报道;油菜中千粒质量基因目前仅仅克隆了ARF18、BnaA9.CYP78A9和BnaUPL3.C03等3个基因;油菜千粒质量调控机制主要通过调控种子中的胚乳功能来控制种子的大小以及通过调节角果皮、种皮以及母体细胞的生长发育,直接或间接地控制种子生长,进而影响粒质量的大小;利用反向遗传学在拟南芥中找到AtDWF4、AtSHB1、AtDA1 R358K这3个基因对油菜千粒质量产生的影响。因此本文可以为油菜品种的改良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粒质量 遗传效应 QTL定位 基因克隆 反向遗传学 调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谷千粒质量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的波长选择方法 被引量:6
2
作者 於海明 李石 +3 位作者 吴威 叶长文 康睿 陈彩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75-279,共5页
为研究波长选择方法对稻谷千粒质量近红外光谱分析(MRS)模型预测能力的影响,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在600~1100nm的波长区间,建立稻谷千粒质量的全光谱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得到模型的内部交叉验证系数为0.714,外部验证决定系数... 为研究波长选择方法对稻谷千粒质量近红外光谱分析(MRS)模型预测能力的影响,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在600~1100nm的波长区间,建立稻谷千粒质量的全光谱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得到模型的内部交叉验证系数为0.714,外部验证决定系数为0.659,内部交叉验证误差和预测误差分别为1.809和1.756。采用相关系数法、互信息法、逐步回归法、无信息变量消除方法、遗传算法和间隔偏最小二乘法对建模波长区间进行选择和优化,再以同样的方法建立稻谷千粒质量NIRS预测模型。结果显示,通过波长选择和优化后,不仅参与建模的波长显著减少,而且所建模型的内部交叉验证和外部验证决定系数均有所增大,交叉验证误差和预测误差均有所减小。其中,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波长选择后,所建模型的内部交叉验证和外部验证决定系数最大,分别为0.729和0.710,交叉验证误差和预测误差则分别降低了9.50%和5.72%,是6种方法中最优的。表明经过波长选择后,可以提高稻谷千粒质量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千粒质量 近红外光谱 波长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谷千粒质量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坤杰 龙金星 +1 位作者 宋亮 李克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1-115,97,共6页
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技术对稻谷千粒质量进行了测定和研究。通过对70个不同品种的稻谷样本进行近红外光谱扫描,将获得的光谱进行10种不同方法的预处理,然后应用PLS方法建立稻谷干粒质量预测的定标模型,根据交互验证决定系数(R... 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技术对稻谷千粒质量进行了测定和研究。通过对70个不同品种的稻谷样本进行近红外光谱扫描,将获得的光谱进行10种不同方法的预处理,然后应用PLS方法建立稻谷干粒质量预测的定标模型,根据交互验证决定系数(R0)和交互验证标准差(RMSECV)进行最佳定标模型选择,最后依据稻谷干粒质量预测值与真实值间的相关系数(r)和预测标准误差(SEP)进行模型预测能力评价。结果显示,在光谱区间11998.9~7497.9+6101.7~5449.8+4601.3~4246.5cm^-1、采用最小-最大归一化预处理方法建立的定标模型具有最大的交叉验证决定系数0.773和最小的均方根误差1.67g;以最佳定标模型预测的稻谷干粒质量与真实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45,预测标准误差为0.76g,表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以用来进行稻谷干粒质量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 千粒质量 近红外光谱 偏最小二乘法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单穗质量和千粒质量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小荣 陈志彬 +5 位作者 贺浩华 朱昌兰 彭小松 贺晓鹏 傅军如 欧阳林娟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0,共6页
选择单穗质量和千粒质量较小的亲本CB1和CB7与较大的亲本CB4配制CB1×CB4和CB7×CB4组合,建立了相应的P1、F1、P2、B1、B2、F2群体,将其分为中、晚2个生产季节种植,考察了穗质量与粒质量性状.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理论... 选择单穗质量和千粒质量较小的亲本CB1和CB7与较大的亲本CB4配制CB1×CB4和CB7×CB4组合,建立了相应的P1、F1、P2、B1、B2、F2群体,将其分为中、晚2个生产季节种植,考察了穗质量与粒质量性状.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理论的Akaike信息准则(AIC)在B1、B2、F2代中鉴定影响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存在与否,主基因存在时通过分离分析估计主基因和微效基因的遗传效应及所占总变异的分量.结果表明:单穗质量在所有B1、B2、F2中均符合1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模式;主基因遗传率为58.06%~75.60%,多基因遗传率为5.03%~25.46%,总基因型遗传率为68.07%~96.68%;同一遗传群体不同种植季节下主基因遗传率无明显差异,但同一季节下CB7/CB4组合群体主基因遗传率均比CB1/CB4组合群体大,表明单穗质量遗传分析时应考虑到构建遗传群体的亲本选择问题;千粒质量在所有B1、B2、F2中均符合1对加性主基因+加-显性多基因模型模式,其中CB1/CB4组合群体中季主基因遗传率最高,为60.06%~69.38%;CB1/CB4组合群体中季多基因遗传率最小,为10.73%~23.21%;CB1/CB4组合群体中季总基因遗传率为71.48%~83.55%;CB1/CB4组合群体中季一阶参数d值最小,说明粒质量遗传研究时需要考虑构建遗传群体的亲本及种植季节的选择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单穗质量 千粒质量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遗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图像处理法快速测定小麦千粒质量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颖君 高慧敏 +3 位作者 胡梦芸 孙丽静 刘茜 李辉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0-73,共4页
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千粒质量是小麦产量3要素之一.传统的千粒质量调查采用人工数粒、称质量的方法,既费时又容易出错.利用扫描仪成像和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小麦千粒质量.以200dpi分辨率对小麦样品扫描成像,用Image-Pro ... 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千粒质量是小麦产量3要素之一.传统的千粒质量调查采用人工数粒、称质量的方法,既费时又容易出错.利用扫描仪成像和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小麦千粒质量.以200dpi分辨率对小麦样品扫描成像,用Image-Pro Plus软件进行图像处理获得样品粒数,称质量后即可计算得到样品的千粒质量数值.通过录制‘宏’,还可以实现样品的批量快速处理.本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度高、误差小,可以大大缩短千粒质量调查所需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千粒质量 图像处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肥条件对冬小麦千粒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申慧勇 赵建武 王玉斌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9期1577-1580,共4页
冬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千粒质量是检验冬小麦种子质量和小麦育种中重要的考察指标。在不同水肥条件下测定冬小麦的千粒质量积累的变化,对于冬小麦科研育种工作以及农业生产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试验以冬小麦品种农大189为材... 冬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千粒质量是检验冬小麦种子质量和小麦育种中重要的考察指标。在不同水肥条件下测定冬小麦的千粒质量积累的变化,对于冬小麦科研育种工作以及农业生产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试验以冬小麦品种农大189为材料,在4个水分处理下分别设置3个施肥条件,在开花后不同时期测定其千粒质量。结果表明,不同水肥条件下,冬小麦千粒质量变化和积累趋势一致,均呈“S”型曲线变化;高水肥条件会将冬小麦千粒质量积累的快速增长期提前。水肥条件超过一定界限会对冬小麦千粒质量的积累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千粒质量 水肥 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千粒质量对小麦后代农艺性状的影响
7
作者 任文斌 谢三刚 +7 位作者 吴翠翠 李素娟 宋昱 高明 谢飒英 赵智勇 柴永峰 李秀绒 《山西农业科学》 2013年第11期1157-1161,共5页
以晋麦84号、烟农19、舜麦1718为试验材料,每个品种千粒质量分为大、中、小3个处理,并进行两极选择,研究不同品种不同处理不同年份间6种农艺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分蘖数、成穗数中,重穗型品种晋麦84号大粒与小粒处理达显著水平,不同... 以晋麦84号、烟农19、舜麦1718为试验材料,每个品种千粒质量分为大、中、小3个处理,并进行两极选择,研究不同品种不同处理不同年份间6种农艺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分蘖数、成穗数中,重穗型品种晋麦84号大粒与小粒处理达显著水平,不同年份间大粒与小粒处理也达到显著水平。在两极选择后,各农艺性状处理间相比,增幅有扩大趋势,除穗粒数外,成苗数、分蘖数、成穗数、千粒质量、产量性状从小粒到大粒处理的后代数值均有递增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千粒质量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RAP和SSR标记的小麦粒长和千粒质量QTL定位及效应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郭利建 王竹林 +2 位作者 汪世娟 刘香利 赵惠贤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65-1172,共8页
为探究小麦粒长和千粒质量性状的QTL,以千粒质量差异较大的小麦品种‘西农981’和‘陕麦159’杂交构建的169株F_2群体和F_(2:3)家系为研究材料,利用SRAP标记和SSR标记进行遗传图谱的构建,通过统计分析杨凌及三原2个环境下的F_(2:3)家系... 为探究小麦粒长和千粒质量性状的QTL,以千粒质量差异较大的小麦品种‘西农981’和‘陕麦159’杂交构建的169株F_2群体和F_(2:3)家系为研究材料,利用SRAP标记和SSR标记进行遗传图谱的构建,通过统计分析杨凌及三原2个环境下的F_(2:3)家系的表型数据,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对粒长和千粒质量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2个环境条件下,亲本‘西农981’和‘陕麦159’在粒长和千粒质量上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F_(2:3)家系表现出明显的超亲分离现象。QTL定位共检测到31个粒长和千粒质量相关的QTL,其中粒长相关QTL检测到7个,分布于5A、6A、7A、2B、3B、4B染色体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4.36%~14.80%,在3B染色体上检测到1个能在2个环境点稳定表达的粒长QTL;千粒质量相关QTL检测到24个,分布于2A、3A、5A、6A、7A、2B、3B、4B、5B、7B染色体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0.25%~8.23%。另外,在2B染色体上检测到5个控制千粒质量的QTL,表明2B染色体与千粒质量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千粒质量 SRAP 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千粒质量测量仪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7
9
作者 胡正方 向阳 +2 位作者 熊瑛 林洁雯 李亚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6-481,共6页
针对目前作物千粒质量测定中数粒耗时长、精度低、自动化程度低、不适应多品种计数等问题,基于机器视觉技术,设计了一种集称重和数粒为一体的千粒质量测量仪。测量仪主要由机架、摄像头、载物盘、称重传感器、控制器等部件组成。工作时... 针对目前作物千粒质量测定中数粒耗时长、精度低、自动化程度低、不适应多品种计数等问题,基于机器视觉技术,设计了一种集称重和数粒为一体的千粒质量测量仪。测量仪主要由机架、摄像头、载物盘、称重传感器、控制器等部件组成。工作时,通过称重传感器获取种子质量,同时通过摄像头采集种子图像并上传到上位机进行图像分析处理,获取种子数量,最后通过自动计算获取种子千粒质量并将结果显示到软件界面,以便及时获取测量结果。为了实现种子图像中粘连种子的分割,获取精准的种子数量,首先通过去边框处理提取种子区域,再采用中值滤波、最大类间方差法和形态学运算对种子区域进行预处理,采用基于距离变换的分水岭算法分割图像,通过统计连通区域的数量获得种子数量。对油菜、玉米、水稻和黄豆种子分别进行100组数粒、称重和千粒质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作物种子数粒误差均不大于1粒;称重准确率分别为99.86%、99.92%、99.86%、99.96%;千粒质量测定的准确率分别为99.93%、99.63%、99.61%、99.97%;测量1次作物千粒质量仅耗时约2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千粒质量测量仪 分水岭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粒型水稻材料千粒质量的QTL检测 被引量:2
10
作者 汪欲鹏 武志峰 +5 位作者 欧阳鸿飞 王智权 谭雪明 石庆华 潘晓华 吴自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46-49,共4页
为挖掘控制水稻千粒质量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同时为水稻超高产育种提供重要的育种材料,利用大粒型水稻材料lg1与常规籼稻品种9311构建的F2代遗传分离群体,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以LOD值2.5为阀值,对水稻千粒质量QTLs进行检测、分... 为挖掘控制水稻千粒质量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同时为水稻超高产育种提供重要的育种材料,利用大粒型水稻材料lg1与常规籼稻品种9311构建的F2代遗传分离群体,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以LOD值2.5为阀值,对水稻千粒质量QTLs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F2代群体中千粒质量性状呈连续变异的单峰分布,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共检测到千粒质量QTLs 5个,分布于第2、5、9号染色体上,LOD值介于2.65~11.77之间,表型贡献率变异范围为4.62%~52.78%,其中表型贡献率大于10%的主效QTLs共有3个;除q TGW-2-1等位基因来源于9311外,其余4个QTLs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大粒材料lg1。定位的QTLs所在区间均有相关QTLs或基因被报道,是否为等位基因则需进一步试验验证。研究结果为大粒材料lg1千粒质量QTLs的精细定位及其在水稻超高产育种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千粒质量 数量性状位点(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抗旱基因对小麦千粒质量的影响
11
作者 杨锴 程小虎 +8 位作者 赵杰 黄冀楠 于翠红 张丽 胡梦芸 孙丽静 李辉 王清涛 张颖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9-76,共8页
为了阐明不同抗旱基因对小麦粒质量的影响,以352份黄淮麦区主栽品种(或品系)为试验材料,设置正常灌溉和干旱2个试验处理,从2019—2021年连续3 a进行小麦粒质量数据调查。分别利用1-fehw3、TaDreb-B1和Cwi-4A 3个抗旱基因的KASP标记对试... 为了阐明不同抗旱基因对小麦粒质量的影响,以352份黄淮麦区主栽品种(或品系)为试验材料,设置正常灌溉和干旱2个试验处理,从2019—2021年连续3 a进行小麦粒质量数据调查。分别利用1-fehw3、TaDreb-B1和Cwi-4A 3个抗旱基因的KASP标记对试验材料进行检测,研究不同抗旱基因对小麦粒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3个基因的KASP标记可以对试验材料进行很好的基因分型,1-fehw3和Cwi-4A基因的KASP标记分型效果比TaDreb-B1基因标记更优。1-fehw3、TaDreb-B1和Cwi-4A 3个基因的优势等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36.9%,41.1%,35.1%。利用1-fehw3、TaDreb-B1和Cwi-4A 3个基因进行单独检测时,在不同年份和不同条件下,抗旱基因型与不抗旱基因型品种间千粒质量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当以2个基因进行联合检测时,1-fehw3+TaDreb-B1在2019年正常灌溉和2020年干旱2个环境下抗旱基因型较不抗旱基因型千粒质量达到显著水平;1-fehw3+Cwi-4A在2019干旱和2020干旱2个环境下千粒质量达到显著水平;TaDreb-B1+Cwi-4A在2020年干旱环境下千粒质量达到显著水平。当以1-fehw3、TaDreb-B1和Cwi-4A 3个基因进行联合检测时,除2020年正常灌溉条件之外其余5个环境下抗旱基因型千粒质量均显著高于不抗旱基因型。结果表明,由于抗旱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性状,单个抗旱基因对小麦抗旱性的贡献率较小,但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手段进行多个基因聚合育种,可以显著提高小麦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旱基因 千粒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不同收获期千粒质量的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薛长录 扆勤学 张长生 《山西农业科学》 2014年第7期667-668,682,共3页
对山西省冬麦区当前使用的5个小麦品种不同收获时期千粒质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在不同收获期千粒质量差异显著;小麦千粒质量在完熟期比蜡熟期下降约2.33 g;小麦千粒质量最高时的植株农艺性状及籽粒特征为:穗及穗... 对山西省冬麦区当前使用的5个小麦品种不同收获时期千粒质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在不同收获期千粒质量差异显著;小麦千粒质量在完熟期比蜡熟期下降约2.33 g;小麦千粒质量最高时的植株农艺性状及籽粒特征为:穗及穗脖黄白、茎节淡绿,籽粒极易被指甲切割等。研究结果将为确定冬小麦的最佳收获期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从而实现小麦的丰产丰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成熟期 收获期 千粒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芥菜型油菜千粒质量QTL上位性互作和环境互作分析
13
作者 王安琪 姚艳梅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38-1146,共9页
【目的】研究芥菜型油菜千粒质量的遗传机理及QTL效应,为提高芥菜型油菜的产量、改良其品质及品种适应性而发展旱地农业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千粒质量存在显著差异的芥菜型油菜品系X396和X568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 【目的】研究芥菜型油菜千粒质量的遗传机理及QTL效应,为提高芥菜型油菜的产量、改良其品质及品种适应性而发展旱地农业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千粒质量存在显著差异的芥菜型油菜品系X396和X568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在5个环境条件下考察其千粒质量表现,并对千粒质量的遗传力及QTL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千粒质量的广义遗传力为54.82%,狭义遗传力为11.50%,表明芥菜型油菜的千粒质量性状受环境的影响较大。对千粒质量性状进行QTL分析,结果共获得4个千粒质量加性QTL qTGW2-83、qTGW5-43、qTGW6-44和qTGW12-8,其加性效应为-0.0719~0.1481,且4个加性QTL中有3个QTL qTGW2-83、qTGW6-44、qTGW12-8的加性效应远大于环境互作效应,受环境影响较小,这3个QTL为育种家的目标QTL,分别分布在A02、A06、B02染色体上;对千粒质量性状进行上位性分析,共获得3对千粒质量上位性QTL,其上位效应为-0.0794~0.1164,其中3对上位性QTL中有2对QTL是基本不受环境影响。【结论】千粒质量性状受环境影响比较大,但是千粒质量QTL受环境影响较小。加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都对千粒质量性状产生影响,所以在之后的育种工作中,既要重视加性效应,也要重视上位性效应,才能使千粒质量性状稳定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 千粒质量 加性效应 上位性 环境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优质油菜籽粒含油量和千粒质量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梁成强 程辉 +3 位作者 罗祥生 冉忠萍 程应霞 朱德焰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07年第4期20-22,共3页
检测了2004—2005年国家油菜区域试验8个区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系)的籽粒含油量与千粒质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区(1,2组)、长江中游区(A,B,R组)、黄淮区和长江下游区(C,D组)共计8个区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系)的籽粒含油量与... 检测了2004—2005年国家油菜区域试验8个区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系)的籽粒含油量与千粒质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区(1,2组)、长江中游区(A,B,R组)、黄淮区和长江下游区(C,D组)共计8个区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系)的籽粒含油量与千粒质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11 3,0.357 9,-0.268 4,0.194 6,0.150 0,0.523 0,-0.326 6和0.205 3,即除了黄淮区的油菜籽粒含油量与千粒质量呈中度相关外,其它7个区都呈弱度相关或基本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含油量 千粒质量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肥条件对冬小麦千粒质量影响的研究
15
作者 谢建池 《种子科技》 2020年第12期24-25,共2页
冬小麦主要是指长城以南地区所种植的小麦,衡量冬小麦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为千粒质量,为此需要有效改善种植条件,满足冬小麦生长的水肥需求,进而有效开展小麦科研育种工作以及农业生产。以良星99为研究对象,对其提供不同的水分处理条件... 冬小麦主要是指长城以南地区所种植的小麦,衡量冬小麦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为千粒质量,为此需要有效改善种植条件,满足冬小麦生长的水肥需求,进而有效开展小麦科研育种工作以及农业生产。以良星99为研究对象,对其提供不同的水分处理条件和施肥条件,在开花后期的不同阶段测定千粒质量,最终证实良好的水肥条件会促进冬小麦千粒质量的积累,希望为冬小麦种植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水肥条件 千粒质量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特大粒材料lg1和lg2粒形基因的功能变异位点分析
16
作者 汪欲鹏 杜一帆 +4 位作者 陈慧珍 王智权 李昕雨 邓梓阳 吴自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水稻的粒长、粒宽和千粒质量是重要的品质与产量性状,特殊粒形材料的研究可为水稻品种粒形的遗传改良提供重要的基因资源。【方法】以常规粳稻品种日本晴和籼稻品种黄华占为参考,对2个水稻特大粒材料lg1和lg2基因组中9个粒形主... 【目的】水稻的粒长、粒宽和千粒质量是重要的品质与产量性状,特殊粒形材料的研究可为水稻品种粒形的遗传改良提供重要的基因资源。【方法】以常规粳稻品种日本晴和籼稻品种黄华占为参考,对2个水稻特大粒材料lg1和lg2基因组中9个粒形主效基因(qGL3、GS3、qLGY3、GS9、GW2、GW5、GW8、TGW3、TGW6)的功能变异位点进行了分析。【结果】与日本晴相比,lg1和lg2中粒长基因GS3和粒宽基因GW2分别在编码区第165位和第382位发生单碱基替换,其中突变分别导致了GS3翻译提前终止和GW2功能减弱,而GW8在5'非翻译区存在10 bp的插入,导致其功能减弱;此外,lg2中qLGY3发生了31 bp的缺失,导致其编码区发生了移码,其他粒形基因没有检测到功能发生明显变化的变异。与黄华占相比,在lg1和lg2中除检测到GW2和qLGY3的功能变异位点外,还在2个材料的GW5编码区上游检测到了950 bp的片段缺失。【结论】lg1基因组聚合了GS3、GW2、GW5、GW8的功能缺失或减弱的变异位点,lg2基因组中聚合了GS3、GW2、GW5、GW8、qLGY3的功能缺失或减弱的变异位点,研究结果为粒形基因的遗传互作及特大粒材料lg1和lg2粒形形成的机制解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千粒质量 材料 形基因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地水稻回缩、穗小和千粒质量低原因与技术措施
17
作者 张同超 刘海涛 《北京农业(下旬刊)》 2014年第10期61-62,共2页
对盐碱地水稻的回缩、穗小和千粒质量低的原因作简要阐述,提出解决盐碱地水稻回缩、穗小和千粒质量低的技术措施,为促进盐碱地水稻的增产增收,提高农民收入提供参考。
关键词 盐碱地 水稻回缩 穗小 千粒质量 技术措施
原文传递
水稻冠层反射光谱监测褐飞虱种群密度及水稻穗粒质量的可能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磊 谭晔 刘向东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54-959,共6页
[目的]本文旨在阐明褐飞虱迁入后不同时期种群的密度、水稻冠层光谱反射率和穗粒质量三者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为建立监测褐飞虱发展动态及危害损失的高光谱遥感方法提供指导。[方法]对笼罩内处于孕穗期的水稻,每桶水稻接入0、2、4、6、8... [目的]本文旨在阐明褐飞虱迁入后不同时期种群的密度、水稻冠层光谱反射率和穗粒质量三者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为建立监测褐飞虱发展动态及危害损失的高光谱遥感方法提供指导。[方法]对笼罩内处于孕穗期的水稻,每桶水稻接入0、2、4、6、8、10和12对的褐飞虱雌、雄成虫,形成不同的危害程度。在接虫后5、11、20、26、36、41和48 d测定水稻冠层光谱反射率和调查褐飞虱种群密度。水稻黄熟后,测定水稻的穗数、穗质量和千粒质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获得不同时期褐飞虱虫量、水稻光谱反射率和水稻穗质量、千粒质量间的关系。[结果]接虫后26 d,笼罩内褐飞虱种群数量达到高峰;接虫后36 d内的种群数量均与起始接虫量显著相关,但41 d后的虫量与起始接虫量相关不显著。接虫后5~20 d的水稻冠层光谱反射率与褐飞虱种群数量均无显著的相关性,但26 d及以后的反射率在近红外光(700~925 nm)和绿光(550nm左右)处与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接虫后41 d内的褐飞虱种群数量与穗质量、千粒质量呈显著的负相关,且相关系数在接虫后26 d时最大。接虫后20~48 d内的水稻反射率在近红外波段均与水稻穗质量和千粒质量显著正相关。[结论]连续测定水稻冠层反射光谱不仅可表征褐飞虱种群的密度大小,而且具有提前预测水稻产量的能力。水稻在绿光区和近红外光区的光谱反射率有望用于反演褐飞虱种群的密度和受害后水稻的穗粒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种群大小 反射率 水稻穗质量 千粒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后直播杂交稻粒质量对播期反应的基因型差异 被引量:3
19
作者 姜磊 陶诗顺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51-56,共6页
选用30个水稻基因型,研究油后直播6个不同播期粒质量的变化规律,探讨粒质量对播期反应的基因型差异及其类型。结果表明:(1)供试30种水稻在6种不同播期下水稻粒质量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基因型差异。(2)同一基因型在6种不同播期下千粒质量的... 选用30个水稻基因型,研究油后直播6个不同播期粒质量的变化规律,探讨粒质量对播期反应的基因型差异及其类型。结果表明:(1)供试30种水稻在6种不同播期下水稻粒质量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基因型差异。(2)同一基因型在6种不同播期下千粒质量的极差最大为6.33g,最小为2.17g;变异系数最大为5.27%,最小为2.00%。(3)千粒质量随播期变化趋势可分为开口向下抛物线型、开口向上抛物线型和跳跃型3种。根据千粒质量在不同播期下的极差和变异系数,可将水稻千粒质量对播期的反应分为钝感型、中间型和敏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千粒质量 播期 基因型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粒质量和粒形QTL定位及粒长位点qGL3.2的鉴定 被引量:5
20
作者 游佳 谷晗 +10 位作者 朱泽 肖世卓 王致远 刘子文 胡曼曼 刘世家 陈亮明 刘喜 田云录 江玲 刘玲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12-621,共10页
[目的]通过水稻粒质量和粒形相关基因的QTL分析,挖掘普通野生稻(OryzarufipogonGriff.)中优异基因,为高产水稻资源的鉴定与品种改良提供研究基础和创新材料。[方法]以籼稻品种‘9311’为受体亲本,普通野生稻为供体亲本构建的染色体片段... [目的]通过水稻粒质量和粒形相关基因的QTL分析,挖掘普通野生稻(OryzarufipogonGriff.)中优异基因,为高产水稻资源的鉴定与品种改良提供研究基础和创新材料。[方法]以籼稻品种‘9311’为受体亲本,普通野生稻为供体亲本构建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为研究材料,考察2015、2016和2017年水稻种子千粒质量、粒长、粒宽和长宽比等性状,利用QTLIciMapping4.1软件对控制籽粒大小的QTL进行定位分析。并利用‘9311’与小粒家系Q8衍生的次级F2群体验证第3染色体1个效应明显的QTL(qGL3.2)。[结果]3年共定位到16个QTL,分布于第2、3、6、8和11染色体上,解释遗传变异的4.52%~13.08%。‘9311’与Q8家系衍生的次级F2群体验证了标记Indel3-17和RM3646之间qGL3.2位点的真实性,其对千粒质量、粒宽和长宽比的贡献率分别为33.18%、8.76%和59.92%;对粒长的效应尤为明显,LOD值高达39.29,可解释表型变异的贡献率达61.43%。精细定位和测序分析表明qGL3.2在基因Os03g0407400编码区发生1个C-A的替换,导致蛋白翻译提前终止。对130份种质资源等位变异类型和籽粒长度的分析表明C-A等位变异与粒长高度相关。[结论]qGL3.2位点Os03g0407400基因C-A突变对水稻粒质量和粒形有重要影响,这为该基因的进一步育种利用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QTL 千粒质量 长宽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