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三辙”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1
作者 郭东旭 宋永强 《当代音乐》 2024年第3期72-74,共3页
在民族声乐教学中要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十三辙”作为我国民族声乐知识之一,有着引入教育领域的积极意义。文章针对“十三辙”在民族声乐教学中运用的现状与路径加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教师需把“十三辙”融入声乐课程,注重传播传统音... 在民族声乐教学中要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十三辙”作为我国民族声乐知识之一,有着引入教育领域的积极意义。文章针对“十三辙”在民族声乐教学中运用的现状与路径加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教师需把“十三辙”融入声乐课程,注重传播传统音乐文化,鼓励学生创新,指引学生探析唱法,提升民族声乐作品赏析水平,并注重专项研究,继而提升民族声乐教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辙 民族声乐 传统音乐文化 教学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女英雄传》与十三辙 被引量:8
2
作者 冯蒸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3-101,共9页
"十三辙"是指明清以来中国传统戏曲、曲艺等通俗文学押韵用的十三个韵部。关于十三辙的直接来源,目前有如下三说:1.出自明代徐孝的《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提出此说的是赵荫棠。2.源自清代马自援的《等音》和林本裕的《声... "十三辙"是指明清以来中国传统戏曲、曲艺等通俗文学押韵用的十三个韵部。关于十三辙的直接来源,目前有如下三说:1.出自明代徐孝的《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提出此说的是赵荫棠。2.源自清代马自援的《等音》和林本裕的《声位》,其中前者更早一些。持此说的是罗常培。3.来源于明末鼓词作家贾凫西和清代《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持此说的是白云生。以上三说都根据不足。笔者最近发现《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八回有关于十三辙的一段完整资料,非常可贵,迄今为止音韵学界很少注意到。在本文中,笔者把该书的相关段落全部披露并加以分析,希望能够为音韵学史研究和戏曲学史研究提供一份难得的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辙 赵荫棠 罗常培 白云生 《儿女英雄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十三辙” 被引量:6
3
作者 杨丽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7年第3期146-153,共8页
"十三辙"是我国传统歌唱理论中非常重要却容易被忽视的一个分支,是汉字的字腹或字腹与字尾拼合的一个分类,是对我国纷繁复杂的汉字咬字发音所作出的高度凝练。"十三辙"是我国民族声乐得以与西洋声乐区分的重要歌唱... "十三辙"是我国传统歌唱理论中非常重要却容易被忽视的一个分支,是汉字的字腹或字腹与字尾拼合的一个分类,是对我国纷繁复杂的汉字咬字发音所作出的高度凝练。"十三辙"是我国民族声乐得以与西洋声乐区分的重要歌唱技术之一,掌握"十三辙"理论,有益于我们更好地掌握歌词的押韵规律,并结合相应的演唱技巧,更好地诠释民族声乐作品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辙 民族声乐演唱 韵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三辙吐字方法与民族声乐教学 被引量:2
4
作者 薛强华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433-435,437,共4页
本文通过对"十三辙"及吐字方法的具体介绍,挖掘其对民族声乐教学中韵母吐字发声的可借鉴价值。从增加发声练习元音字母的种类、规范歌唱者韵母吐字标准到提高歌唱者韵母吐字意识三个方面,昭示十三辙吐字方法对于民族声乐教学... 本文通过对"十三辙"及吐字方法的具体介绍,挖掘其对民族声乐教学中韵母吐字发声的可借鉴价值。从增加发声练习元音字母的种类、规范歌唱者韵母吐字标准到提高歌唱者韵母吐字意识三个方面,昭示十三辙吐字方法对于民族声乐教学改革及学生学习传统民族声乐文化和声音训练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教育 十三辙 民族声乐教学 韵母意识 声乐文化 声音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十三辙运用在演唱中国艺术歌曲中的体会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凯华 《电影评介》 2009年第5期89-90,共2页
在表演和教学中,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难点在于对句尾音的处理,即对"辙"的处理,将句尾音以"十三辙"分类,分析字的"归韵",并以口腔状态的实际保持和变化为切入点,以意大利语五个元音为基础,处理好中国歌曲... 在表演和教学中,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难点在于对句尾音的处理,即对"辙"的处理,将句尾音以"十三辙"分类,分析字的"归韵",并以口腔状态的实际保持和变化为切入点,以意大利语五个元音为基础,处理好中国歌曲中出现的十三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辙 归韵 发音过程 收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华新韵》改造“十三辙”的历史成就与现实意义——以其二分梭坡辙、歌甲通波、歌乙通皆为例
6
作者 黎新第 《中国韵文学刊》 2021年第4期101-106,共6页
《中华新韵》在传统“十三辙”的基础上,根据同韵身即同韵的原则,将“十三辙”精细地拆分为十八韵。同时又将严格分韵与宽严相济融为一体,改变了“十三辙”各辙互不相通的惯例,设立了韵近相通的体例。即如歌甲通波、歌乙通皆,无论是众... 《中华新韵》在传统“十三辙”的基础上,根据同韵身即同韵的原则,将“十三辙”精细地拆分为十八韵。同时又将严格分韵与宽严相济融为一体,改变了“十三辙”各辙互不相通的惯例,设立了韵近相通的体例。即如歌甲通波、歌乙通皆,无论是众多用现代汉语北方话创作的韵文作品,还是学者的声学实验结果,都能表明其既符合押韵实际,又符合音理,具有明显的合理性。有鉴于此,《中华新韵》对“十三辙”的改造虽已属于历史,但对于当代韵书的编著,对于指导韵文写作或欣赏韵文用韵,都仍将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新韵》 十三辙 十八韵 歌甲通波 歌乙通皆 历史成就与现实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乐语言艺术之“归韵收声十三辙”
7
作者 彭维熹 《科技资讯》 2013年第35期225-225,共1页
声乐作为音乐性的歌唱艺术和时间性的听觉艺术,它要求演唱者在演唱瞬间使听众能准确的听清所唱的每一个字、词,乃至整首歌曲。因此,在声乐学习和表演中,注重声乐语言高度准确性的把握尤为重要。其中,归韵收声是声乐语言准确性把握的重... 声乐作为音乐性的歌唱艺术和时间性的听觉艺术,它要求演唱者在演唱瞬间使听众能准确的听清所唱的每一个字、词,乃至整首歌曲。因此,在声乐学习和表演中,注重声乐语言高度准确性的把握尤为重要。其中,归韵收声是声乐语言准确性把握的重中之重,它影响字音的清楚、准确与声音的连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乐语言艺术 归韵收声 十三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小河淌水》为例浅谈十三辙
8
作者 路璐 《北方音乐》 2020年第12期34-35,共2页
《小河淌水》是一首来自东方的小夜曲.本文通过对《小河淌水》这一作品演唱方式的分析及对十三辙运用的分析,总结、概况了十三辙这一方法在歌曲演唱中运用的重要性.
关键词 小河淌水 歌曲演唱 十三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三辙在歌唱技巧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杜青云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77-80,共4页
十三辙是北方语音的辙韵规范,与声乐和歌唱技巧的关系很密切。对十三辙与歌唱技巧的关系、十三辙的辙数、十三辙的发声及共鸣部位等问题进行研究,以便掌握十三辙在声乐及歌唱应用中的技巧。
关键词 十三辙 歌唱技巧 声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三辙”在歌唱发声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英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91-92,共2页
合辙押韵是诗歌、戏曲等诸种艺术形式不可缺少的构成因素之一。合辙押韵的歌词不但有利于充分表达作品的情感,同时会产生抑扬顿挫的旋律,富有歌唱的韵味,琅琅上口,因而容易记忆和迅速传唱。“十三辙”在歌唱发声中起着重要作用,“十三... 合辙押韵是诗歌、戏曲等诸种艺术形式不可缺少的构成因素之一。合辙押韵的歌词不但有利于充分表达作品的情感,同时会产生抑扬顿挫的旋律,富有歌唱的韵味,琅琅上口,因而容易记忆和迅速传唱。“十三辙”在歌唱发声中起着重要作用,“十三辙”能帮助我们在歌唱发声时找到字音的归韵和收音。“十三辙”同歌唱发声的共鸣、咬字、呼吸以及纠正错误声音等等都有着密切关系,本文试从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唱发声 十三辙 换声区 构成因素 声乐教学 抑扬顿挫 训练 字音 声音 重要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O六韵、平水韵、中原音韵、十三辙和中华新韵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甘国芳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0期22-24,45,共4页
本文对《广韵》二O六韵、平水韵一O六韵、中原音韵十九韵部、十三辙中十三韵部和中华新韵十八韵部进行梳理,旨在弄清语音发展流变的过程,进而更好的掌握语音史。
关键词 中原音韵 平水韵 十三辙 中华 《广韵》 发展流变 语音史 韵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清代北京儿歌用韵看十三辙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玉来 郭成栋 柳丽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90-93,共4页
本世纪四十年代罗常培先生归纳北京俗曲押韵的辙口,写成《北京俗曲百种摘韵》,探求了十三辙的源流。本文则以罗文的方法归纳清代北京74首儿歌的辙口,结果跟罗先生基本一致。可是也有一些差异:一、这些韵字里没有罗先生列举的东洪... 本世纪四十年代罗常培先生归纳北京俗曲押韵的辙口,写成《北京俗曲百种摘韵》,探求了十三辙的源流。本文则以罗文的方法归纳清代北京74首儿歌的辙口,结果跟罗先生基本一致。可是也有一些差异:一、这些韵字里没有罗先生列举的东洪与人辰混押的现象,也没有怀来跟灰堆混押的现象。这种差异说明在艺术语言里押韵尚有人为的色彩,而儿歌则纯出天然,故韵母相异的字在一起押韵的现象就少得多。罗先生没有归纳出儿化韵,只是讨论到这个问题,而儿歌里儿化韵较为丰富,可以单押儿化韵,也可跟其他辙口相押,可归纳为“小人辰辙、小言前辙”等。另外,“得”读tei,“熟”读u,“的”读tei,“哟”读yo、y,“落”读lau,“着”读tau也是比较特别的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北京 儿化韵 十三辙 儿歌 艺术语言 “的” “得” 罗常培 “着” 汉语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十三辙看豫剧《朝阳沟》的用韵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威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7年第8期32-34,共3页
本文以十三辙为视角来探究《朝阳沟》的用韵问题,主要阐述了戏词韵脚字韵部归属、押韵特点、声情关系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十三辙 朝阳沟 用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曲十三辙的形成及其实用价值 被引量:5
14
作者 马志凯 《大舞台》 2009年第1期96-96,85,共2页
所谓“辙”,本来是说古代双木轮大车过后。车轮在路上轧出的痕迹.留下的车轮凹印,用在戏曲上就是大家经常所说的“辙口”。它是指在创作演唱活动中遵循的音轨韵律.是戏曲、曲艺押韵时对“韵”的通俗叫法。押韵等嗣于“合辙”.合辙... 所谓“辙”,本来是说古代双木轮大车过后。车轮在路上轧出的痕迹.留下的车轮凹印,用在戏曲上就是大家经常所说的“辙口”。它是指在创作演唱活动中遵循的音轨韵律.是戏曲、曲艺押韵时对“韵”的通俗叫法。押韵等嗣于“合辙”.合辙也等同于“押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用价值 戏曲 十三辙 演唱活动 “韵” 押韵 车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十三辙”在美声艺术歌曲中的运用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江河 《北方音乐》 2019年第23期71-71,77,共2页
我国美声艺术歌曲的曲调讲究押韵。为了使声调统一、协调和突出语言的音乐美,我国汉语音韵学根据字的类别,从传统戏曲、诗词的合辙押韵中,总结汉语语音的音韵规律,将汉字归纳为十三个类别,称为“十三辙”。美声艺术歌曲的归韵收声以“... 我国美声艺术歌曲的曲调讲究押韵。为了使声调统一、协调和突出语言的音乐美,我国汉语音韵学根据字的类别,从传统戏曲、诗词的合辙押韵中,总结汉语语音的音韵规律,将汉字归纳为十三个类别,称为“十三辙”。美声艺术歌曲的归韵收声以“十三辙”来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辙 美声 艺术歌曲 运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三辙在声乐学习中的作用探究——以《怀念曲》为例
16
作者 李庆杨 匡传英 《艺术科技》 2023年第1期70-72,共3页
语言是歌唱艺术的基础,是作品内容和情感的依托,因此歌唱语言的准确性极为重要。汉字的发音是复杂且具有美感和韵律的,在演绎中国声乐作品时,除了具有较为突出的民族风格的作品运用方言外,一般以普通话的发声规范为字音标准,这就要求演... 语言是歌唱艺术的基础,是作品内容和情感的依托,因此歌唱语言的准确性极为重要。汉字的发音是复杂且具有美感和韵律的,在演绎中国声乐作品时,除了具有较为突出的民族风格的作品运用方言外,一般以普通话的发声规范为字音标准,这就要求演唱者必须正确认识汉字的语音结构,分析其辙韵规律,在此基础上更加规范清晰地演唱歌曲。文章以声乐作品《怀念曲》为例,从十三辙的角度了解并分析其歌词语言的韵辙特点,并结合自身学习感悟,以期为声乐学习者提供一些有效的声乐演唱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辙 咬字 《怀念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音系十三辙:制定普通话新诗韵的基础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峰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3-22,40,共11页
普通话新诗韵的研究和制定是当前诗韵改革的热门话题。普通话新诗韵的制定,既要秉承历史上我国韵书发展的传统,又要结合现今普通话的语音变化和诗歌用韵实际。北京音系十三辙渊源有继,影响深远,是制定普通话新诗韵的基础。在北京音系十... 普通话新诗韵的研究和制定是当前诗韵改革的热门话题。普通话新诗韵的制定,既要秉承历史上我国韵书发展的传统,又要结合现今普通话的语音变化和诗歌用韵实际。北京音系十三辙渊源有继,影响深远,是制定普通话新诗韵的基础。在北京音系十三辙基础上制定新诗韵,可以将十三辙中的“梭坡”和“乜斜”二辙合并(形成新的“梭乜”辙),并将“er儿”系字从“一七”辙中分离出来,并入新的“梭乜”辙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韵 北京音系十三辙 《中原音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三辙”在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训练与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娜君 《艺海》 2018年第8期32-33,共2页
语言是歌唱的基础,而咬字吐字又是歌唱中准确表达语言不可忽视的一环。"十三辙"是从我国古典诗词中总结出来的合辙押韵规律,利用"十三辙"可以帮助歌唱者准确地掌握歌唱发声技巧。
关键词 十三辙 归韵 咬字 吐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十三辙在中国合唱作品中的运用
19
作者 董桀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0年第31期0196-0196,共1页
语言,无论是在声乐独唱中,还是在合唱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优美动听的声乐是准确的音高和吐字清晰、富有情感的歌词相结合的产物。在马革顺老师、杨鸿年老师和钱大维老师编著的合唱训练相关书籍中“,咬字吐字”这一部分都被单独提出来... 语言,无论是在声乐独唱中,还是在合唱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优美动听的声乐是准确的音高和吐字清晰、富有情感的歌词相结合的产物。在马革顺老师、杨鸿年老师和钱大维老师编著的合唱训练相关书籍中“,咬字吐字”这一部分都被单独提出来,并且用了较大的篇幅来叙述。本篇论文主要研究中国合唱作品的咬字吐字,而汉语又是中国合唱作品中的主流语言。因此,我以汉语的“十三辙”作为切入点,结合发声练习、谱例分析以及实践经验进行相关研究,以此来解决合唱中常常遇到的咬字不统一、词不达意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辙 咬字吐字 合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传统十三辙,探讨以字行腔在声乐艺术指导教学中的运用
20
作者 刘子昱 《黄河之声》 2019年第4期65-66,共2页
正确定义什么是声乐艺术指导,浅谈声乐艺术指导在声乐演唱以及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以中国歌曲为例,结合传统十三辙的分类探讨以字行腔方法在汉语歌曲中的应用及其代表曲目。
关键词 十三辙 声乐艺术指导 声乐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