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学植入物相关感染诊断、预防和治疗新技术 被引量:1
1
作者 徐胜勇 于学忠 《医学综述》 2015年第2期265-268,共4页
医学植入物的应用随着医学的发展而发展,植入物相关感染的发生也在院内获得性感染中占据重要地位。细菌黏附在植入物表面形成生物膜,生物膜下的细菌即为生物膜细菌。生物膜细菌有着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具有极强的抗生素抵抗性,是医学植入... 医学植入物的应用随着医学的发展而发展,植入物相关感染的发生也在院内获得性感染中占据重要地位。细菌黏附在植入物表面形成生物膜,生物膜下的细菌即为生物膜细菌。生物膜细菌有着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具有极强的抗生素抵抗性,是医学植入物感染最重要的致病机制。预防生物膜的形成、加速生物膜的降解、杀灭生物膜细菌是预防和治疗植入物感染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植入物 诊断 预防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I收录的医学植入物类期刊介绍:本刊国际部
2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3-593,共1页
关键词 期刊 报刊 医学植入物 SCI 国际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TER杂志“数字化医学”及“医学植入物”栏目组稿重点
3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2期10339-10339,共1页
1本刊“数字化医学”栏目:欢迎反映医学图像处理方面的稿件 本刊“数字化医学”栏目重点关注医学图像处理技术的相关研究,内容如下:
关键词 数字化医学 医学植入物 栏目 组稿 杂志 医学图像处理 图像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医学植入物学术会议信息:本刊学术部
4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2352-2352,共1页
关键词 会议 医学植入物 学术部 20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医学植入物相关新闻回顾
5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4055-4055,共1页
关键词 医学植入物 截瘫 麻痹 新闻 清华大学 实用型 微处理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植入物近期相关新闻回顾:本刊学术部
6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2380-2380,共1页
关键词 脊柱侧凸 脊柱畸形 骨畸形 三维矫形 医学植入物 骨折内固定 学术部 新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医学植入物组稿重点
7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4063-4063,共1页
关键词 脊柱畸形 骨畸形 医学植入物 组稿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医学植入物的学术争鸣:本刊学术部
8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2420-2420,共1页
关键词 固定平台型假体 假体植入 髌骨 下肢骨 医学植入物 学术争鸣 学术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医学植入物的学术争鸣
9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3192-3192,共1页
文题哪种肩关节假体更易产生松动:骨水泥型假体与非骨水泥假体?内容至今骨水泥假体仍是使用最多、获得经验最丰富的假体,临床疗效满意。紧密匹配型(非骨水泥)
关键词 骨水泥型假体 医学植入物 人工关节 假体 假体松动 非骨水泥 学术争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医学植入物的学术争鸣
10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4089-4089,共1页
关键词 手术导航系统 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 医学植入物 学术争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11
作者 吕婷 刘桂铃 +1 位作者 杜海洲 刘鹏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3期8099-8103,共5页
背景:虚拟现实也称灵境技术或人工环境,是一种由计算机技术辅助生成的高技术模拟系统,综合集成了计算机图形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人工智能、传感技术、显示技术、网络并行处理等技术。目的:简要介绍虚拟人体、虚拟手术、虚拟实验室以... 背景:虚拟现实也称灵境技术或人工环境,是一种由计算机技术辅助生成的高技术模拟系统,综合集成了计算机图形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人工智能、传感技术、显示技术、网络并行处理等技术。目的:简要介绍虚拟人体、虚拟手术、虚拟实验室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在神经心理学与核医学方面的应用。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2003/2010CBM和CNKI数据库中有关文献,以及利用Google搜索引擎检索相关网络信息资源。中文检索词为"虚拟现实、虚拟人、数字人、虚拟手术。"英文检索词为"Virtual Reality,Virtual Human,digital human,virtual surgery。"结果与结论: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如:城市规划、能源勘测、工业仿真、古迹复原、建筑虚拟、交通桥梁、港口物流、旅游仿真、虚拟课堂、园林应用、军事仿真等。在生物医学领域,虚拟人、虚拟手术等方面的研究也十分活跃,表现出了很好的效果,并且,虚拟现实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也展现出了极好的前景,在核医学与辐射防护领域,虚拟现实系统可用来进行核电站换料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剂量计算,以及培训在核电站工作的人员,并且虚拟现实暴露疗法对特定恐怖症和其他焦虑障碍有较好的疗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可以预期,在未来几年虚拟现实技术将会成为数字医学最主要的应用工具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医学 数字人 虚拟手术 医学植入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性肱骨干骨折患者小夹板外固定与植入物内固定治疗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杨拯 袁梦郎 +1 位作者 邱有波 张晓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6487-6490,共4页
背景:目前常用的肱骨干骨折治疗方法有小夹板、石膏、功能性支架等外固定方法与钢板螺钉、髓内针等内固定治疗,每种方法达到骨愈合的生物学机制均不相同,因而各有其独特的临床适应证。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在较大样本量的前提下,比较... 背景:目前常用的肱骨干骨折治疗方法有小夹板、石膏、功能性支架等外固定方法与钢板螺钉、髓内针等内固定治疗,每种方法达到骨愈合的生物学机制均不相同,因而各有其独特的临床适应证。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在较大样本量的前提下,比较国内应用小夹板外固定与钢板螺钉、髓内针或双克氏针等置入内固定治疗闭合性肱骨干骨折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相关文章。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其中实验组行小夹板外固定,对照组行钢板螺钉、髓内针、双克氏针等置入内固定。疗效及差异评价指标以优势比,加权均数差和95%CI表示。结果与结论:有7个临床对照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纳入患者1390例,其中行小夹板外固定的实验组患者1007例,钢板螺钉、髓内针、双克氏针等置入内固定的对照组患者383例。Meta分析显示:①实验组骨折复位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未愈合率、低于对照组[OR=0.20,95%CI(0.03,1.20),P=0.08;OR=-33.69,95%CI(-44.67,-22.72),P<0.00001;OR=0.31,95%CI(0.16,0.60),P=0.0005]。②实验组骨折正常愈合率、肩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OR=3.04,95%CI(1.95,4.75),P<0.00001;OR=8.02,95%CI(2.68,24.04),P=0.0002]。提示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闭合性肱骨干骨折是安全有效的,较植入物内固定在治疗闭合性肱骨干骨折中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干骨折 小夹板 外固定 内固定 医学植入物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形状钛网植入后植骨界面的生物力学性能 被引量:5
13
作者 蔡力 贺仕雄 +3 位作者 姚国荣 韩毅 吴大鹏 田宏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8期8980-8983,共4页
背景: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手术中,钛质外科网结合自体椎体碎骨植入以其较高的融合率,良好的即刻稳定性、维持椎间高度、维持颈椎曲度、避免供区并发症而被广泛应用。但是关于钛质外科网术中的修剪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或者没有达... 背景: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手术中,钛质外科网结合自体椎体碎骨植入以其较高的融合率,良好的即刻稳定性、维持椎间高度、维持颈椎曲度、避免供区并发症而被广泛应用。但是关于钛质外科网术中的修剪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或者没有达到一个共识。目的:通过观察个体化设计钛网对颈椎曲度恢复的影响,测试个体化设计钛网植入后植骨界面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将骨密度无差异的16具人颈椎标本以两侧颈长肌内侧缘为标志,行C5单椎体次全切,随机选择8具作为直形钛网组,将钛网常规剪成直形植入开口槽中;另8具作为梯形钛网组,将钛网修剪成一定斜度,模拟正常椎间隙前高后低的形状植入开口槽中。将术前拍摄的颈椎侧位X射线片作为空白对照组。测量各组颈椎弧度、椎间角度、椎间高度、手术间隙缩窄1mm的最大载荷及刚度。结果与结论:梯形钛网组、直形钛网组颈椎前凸角度、手术节段椎间角度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P<0.01),梯形钛网组效果更加明显;梯形钛网组与普通钛网组手术节段椎间高度较空白对照组分别增加了3.71mm和3.25mm(P均<0.01),梯形钛网组与普通钛网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梯形钛网组手术间隙缩窄1mm的最大载荷及刚度均高于普通钛网组(P均<0.05)。说明个体化设计的钛网可以模拟正常椎间盘前高后低的形状,在一定的椎间撑开的情况下,可以有效恢复颈椎生理弧度和手术节段椎间角度,不但更适配椎间隙前高后低的形态特征,还具备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设计 钛网 颈椎 医学植入物 力学 植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植入微电子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冯正权 吴宝明 +3 位作者 卓豫 黄华 闫庆广 朱新建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7年第6期30-32,56,共4页
针对发展迅猛的生物医学植入微电子系统,综述了当前主要热点医学植入微电子系统的研究进展概况,并经过对比总结出了医学植入微电子系统共同结构特点,最后对医学植入微电子系统未来研究的主要趋势做了展望。
关键词 医学植入物 微电子系统 功能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不同金属植入物治疗的比较(英文)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寿 孔长庚 +1 位作者 陈文远 丁晓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4176-4180,共5页
背景: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年轻股骨颈骨折患者效果较好,但有关金属植入物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较少见报道。目的:比较采用不同金属植入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1998-01/2008-12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 背景: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年轻股骨颈骨折患者效果较好,但有关金属植入物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较少见报道。目的:比较采用不同金属植入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1998-01/2008-12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237例,年龄60~96岁。采用空心加压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32例,解剖钢板置入内固定23例,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41例,双极股骨头置换111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30例。比较各组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空心加压螺钉、解剖钢板、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并发症发生率均高明显于双极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换治疗(P<0.01);空心螺钉组、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优良率明显低于双极股骨头置换及全髋关节置换治疗(P<0.001,P<0.01)。结果提示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应首选人工关节置换(双极股骨头置换或全髋置换),对GardenⅠ型可选用空心螺钉固定,转子间骨折Jensen-EvansⅠ~Ⅱ型可选用动力髋螺钉及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置入内固定;Jensen-EvansⅡ~Ⅲ型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关节置换是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骨质疏松 髋部骨折 金属置入 医学植入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CT重建基础上经皮插入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24例随访 被引量:3
16
作者 梁英杰 张光明 +1 位作者 王建炜 戈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5666-5669,共4页
背景:膝关节周围骨折早期多采用传统的股骨或胫骨髁钢板、外固定支架及交锁髓内钉固定等治疗,但存在广泛剥离骨折周围软组织,骨折断端局部血运破坏严重,感染机会增大,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等缺点。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置入治疗膝... 背景:膝关节周围骨折早期多采用传统的股骨或胫骨髁钢板、外固定支架及交锁髓内钉固定等治疗,但存在广泛剥离骨折周围软组织,骨折断端局部血运破坏严重,感染机会增大,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等缺点。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置入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手术指征、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胫骨及股骨骨折患者24例,男17例,女7例;年龄42(18~60)岁。在CT三维重建基础上,经皮插入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手术过程均按照Liss内固定系统的标准操作程序完成。置入后4周内每周随访1次,以后每月随访1次。采用国际上通用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法评估效果。结果与结论:24例患者获6~24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HSS评分显示,优18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2%。结果说明使用Liss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对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小,对骨折端局部微环境干扰小,可最大限度保护骨折端局部血运,感染风险低,内固定可靠,允许患者早期主动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折 外科手术 微创 金属植入 医学植入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及脊椎滑脱与植入物置入后的力学关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侯斌 姜丽春 臧洪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2期10349-10352,共4页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及脊椎滑脱手术治疗的目的不单是减压植骨固定,更重要的是保持瞬时旋转中心的正常应力点范围,以减少脊椎前滑力,维持脊椎近期和远期的力学稳定。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脊椎滑脱植入物置入治疗及其植入物生物力学等问...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及脊椎滑脱手术治疗的目的不单是减压植骨固定,更重要的是保持瞬时旋转中心的正常应力点范围,以减少脊椎前滑力,维持脊椎近期和远期的力学稳定。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脊椎滑脱植入物置入治疗及其植入物生物力学等问题进行阐述,并对2005-01/05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体滑脱行治疗的68例患者进行总结分析。方法: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脊椎滑脱患者均有腰痛或同时伴有坐骨神经痛,全部采用后路行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探查减压、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置入复位内固定。结果与结论:68例患者均完成1.5年随访,按Stamffer疗效标准,良好63例,可5例,良好率达92.6%。由于脊椎瞬时旋转中心应力点的异常,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脊椎滑脱在病理上是互为因果的,植入物置入后保持了瞬时旋转中心的正常应力范围,减少了脊椎前滑力,维持了脊柱各方向近期和远期的力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椎滑脱 手术 力学 医学植入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棘突间非融合植入物的特点及生物力学特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许刚 陈广栋 +2 位作者 陈建常 张洋 刘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7期3201-3204,共4页
背景:非融合技术可以避免椎间盘髓核摘除和脊柱融合固定治疗椎退行性病变导致的椎间盘丧失原有的生物力学功能或加剧蜕变。目的:总结各种腰椎棘突间非融合植入物特点、疗效及置入后生物力学的变化。方法:作者检索1990/2012 PubMed数据... 背景:非融合技术可以避免椎间盘髓核摘除和脊柱融合固定治疗椎退行性病变导致的椎间盘丧失原有的生物力学功能或加剧蜕变。目的:总结各种腰椎棘突间非融合植入物特点、疗效及置入后生物力学的变化。方法:作者检索1990/2012 PubMed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与腰椎棘突间非融合植入物治疗脊柱退行性病变的相关研究。结果与结论:共纳入31条文献。棘突间非融合植入物能撑开病变节段棘突间隙,防止过度后伸,从而增加相应水平椎管横截面积和椎间孔高度,降低椎间盘负荷和小关节负荷,控制异常活动,保持运动功能来预防邻近节段退变,使失稳的腰椎达到正常状态的活动特性,实现动态重建腰椎序列。腰椎棘突间植入物可根据其特性及作用特点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类,分别以X-STOP和Coflex为代表。由于不同的腰椎棘突间非融合植入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因而适应症状有所不同,应通过鉴别患者的不同发病原因,选择最合适的棘突间非融合器械进行个体化治疗,使其植入后更加符合生理情况应力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棘突间非融合植入 腰椎退行性病变 力学 医学植入物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路钢板置入内固定加椎间植骨治疗Ⅱ型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阳亮 刘少喻 +3 位作者 赵卫东 李浩淼 魏富鑫 陈克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9期7251-7253,共3页
背景:C2/3椎间盘切除,钢板置入内固定加椎间植骨是治疗Hangman骨折的常用术式。该术式在临床应用广泛,但目前尚缺乏相关实验评价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研究。目的:评价钢板置入内固定+椎间植骨治疗Ⅱ型Hangman骨... 背景:C2/3椎间盘切除,钢板置入内固定加椎间植骨是治疗Hangman骨折的常用术式。该术式在临床应用广泛,但目前尚缺乏相关实验评价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研究。目的:评价钢板置入内固定+椎间植骨治疗Ⅱ型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6具正常成人新鲜冷冻颈椎,每一标本依次制作成以下3种状态组:即正常对照组、Ⅱ型Hangman骨折模型组、椎间植骨+钢板内固定组。按以上顺序应用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和三维激光扫描仪测试每一状态C2/3节段的三维运动范围。结果与结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Ⅱ型Hangman骨折模型组C2/3节段前屈、后伸、旋转及侧弯关节活动度均显著增大(P<0.05),钢板内固定+椎间植骨组旋转方向关节活动度显著增大(P<0.05);与Ⅱ型Hangman骨折模型组相比,钢板内固定+椎间植骨组C2/3节段前屈、后伸及侧弯关节活动度均显著减小(P<0.05)。结果提示钢板置入内固定能够在前屈、后伸及侧弯方向恢复Ⅱ型Hangman骨折的稳定性,然而在旋转方向缺乏稳定作用,术后需辅以外固定以确保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HANGMAN骨折 力学 内固定 融合 医学植入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Cage及自体棘突、椎板颗粒骨填充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63例:远期随访 被引量:5
20
作者 邢文华 贾连顺 +1 位作者 霍洪军 杨学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6632-6635,共4页
背景:临床多见应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Cage行椎间融合时采用自体髂骨颗粒填充Cage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椎间融合率的报道,很少有整个融合过程中不同时间段的融合情况以及自体椎板颗粒骨椎间植骨融合率的远期随访报道。目的:随访观察自... 背景:临床多见应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Cage行椎间融合时采用自体髂骨颗粒填充Cage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椎间融合率的报道,很少有整个融合过程中不同时间段的融合情况以及自体椎板颗粒骨椎间植骨融合率的远期随访报道。目的:随访观察自体椎板、棘突作为骨源联合Cage植入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的影像学随访结果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63例,均为单一椎间隙病变,男24例,女39例;年龄46(35~72)岁,将全椎板减压后的自体椎板、棘突碎骨粒庆大霉素浸泡后充填于Cage内,应用髓核钳沿备好的Cage通道将部分绞碎自体骨植入Cage前间隙内,然后再沿备好的Cage通道植入Cage。随访53(37~62)个月;术后1周,3,6,12个月及远期行腰椎正侧位X射线片检查,观察患者不同时期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与结论:63例患者中,51例患者成功融合(81%),融合部位均位于Cage内及其前方,融合时间为术后6~12个月。所有患者腰腿痛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椎间融合好,椎间隙高度无明显减少。结果说明自体椎板、棘突作为骨源联合椎间Cage植入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后可获得满意的融合结果。应用减压后的椎板骨颗粒填塞Cage及椎间植骨,可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取骨区的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椎间植骨融合 椎间融合器 自体骨移植 影像学 医学植入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