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圣张仲景的成才因素
1
作者 武秋凯 吴洪智 滕满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3期297-298,共2页
张仲景,名机,汉末南郡湮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约生于公元150—219年,被后人称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是“在郡有治绩”的长沙太守,伟大的中医学家,辩证论治法则与临证医学相结合的奠基者,六经辩证及方剂配伍等方法的... 张仲景,名机,汉末南郡湮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约生于公元150—219年,被后人称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是“在郡有治绩”的长沙太守,伟大的中医学家,辩证论治法则与临证医学相结合的奠基者,六经辩证及方剂配伍等方法的创始人。因此,研究张仲景的成才因素,对于新形势下中医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乃至制定最佳对策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圣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辩证论治 方剂配伍 中医学家 最佳对策 南阳县 伤寒论序 中医人才 博采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纸经方传承千载--医圣张仲景和他的《伤寒杂病论》 被引量:2
2
作者 西门杏庵 《南腔北调》 2021年第7期57-74,共18页
"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之语。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国家文化符号之一,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 "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之语。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国家文化符号之一,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软实力 中医文化 医圣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繁荣兴盛 中医药 文化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习读医圣张仲景处方用药之体会
3
作者 孙国岗 张凤茹 《内蒙古中医药》 2014年第23期119-121,共3页
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后股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一书,是人类医药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的医学典籍,他第一次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流行病和各种内科杂症的病因、病理以及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并为后世临床各... 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后股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一书,是人类医药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的医学典籍,他第一次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流行病和各种内科杂症的病因、病理以及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并为后世临床各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伤寒论》中一百一十三方,《金匮要略》中二百零五方,有方缺药以及单方之外共二百二十八方,组方严密,用药精当,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学习。其用药最突出的大致有以下几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圣张仲景 处方用药 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听读者意见 提高刊物质量 办出自身特色本刊在医圣张仲景故里召开读者评刊会
4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3年第4期42-42,共1页
四月的医圣张仲景故里——河南省南阳市,百花争艳,翠色迷人。为倾听读者意见、提高刊物质量、办出自身特色,《中医函授通讯》编辑部委托全国中医学校中医古籍学会副会长,张仲景国医大学、南阳中医药学校副教授、高级讲师,本刊通讯员沙... 四月的医圣张仲景故里——河南省南阳市,百花争艳,翠色迷人。为倾听读者意见、提高刊物质量、办出自身特色,《中医函授通讯》编辑部委托全国中医学校中医古籍学会副会长,张仲景国医大学、南阳中医药学校副教授、高级讲师,本刊通讯员沙涛在这里召开了读者评刊会。张仲景国医大学、南阳中医药学校、南阳地区中医院、张仲景医院及渐川、镇平、桐柏、新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者评刊 读者意见 刊物质量 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国医大学 中医药学校 中医函授通讯 中医学校 南阳地区 河南省南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圣张仲景的仁心和耐心——评河南卫视中医药文化题材电视剧《医圣》
5
作者 西门杏庵 《南腔北调》 2022年第7期25-34,共10页
今年开春,无论是央视春晚的《只此青绿》、河南卫视的《国色天香》,还是河南卫视晚间黄金时间播出的中医药文化题材的电视剧《医圣》,无不让观众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再一次刷新国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电视剧《医圣》通过回顾中医... 今年开春,无论是央视春晚的《只此青绿》、河南卫视的《国色天香》,还是河南卫视晚间黄金时间播出的中医药文化题材的电视剧《医圣》,无不让观众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再一次刷新国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电视剧《医圣》通过回顾中医药奠基人张仲景的生平,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中和之美。中国哲人认为天地万物都在“中和”的状态下找到自己的位置以繁衍发育。这种审美理想建筑在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卫视 医圣张仲景 中医药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中和之美 天地万物 电视剧 中庸之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纸经方传承千载——医圣张仲景和他的《伤寒杂病论》(二)
6
作者 西门杏庵 《南腔北调》 2021年第8期56-73,共18页
3.中医药文化根在河南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国家文化符号之一,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作为中... 3.中医药文化根在河南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国家文化符号之一,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思维方式,是体现综合国力、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掷地有声之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软实力 医圣张仲景 中医药文化 中医文化 河南中医 《伤寒杂病论》 繁荣兴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纸经方传承千载——医圣张仲景和他的《伤寒杂病论》(三)
7
作者 西门杏庵 《南腔北调》 2021年第9期48-59,共12页
“神农尝百草,药性自此明。”中医药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独特药方。千百年来,她穿越悠远的历史时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契合,越来越具有人文关怀、文化属性和多元价值。寻常中草药,也可以做成‘康养+文旅’的大产业。省文化和旅游厅... “神农尝百草,药性自此明。”中医药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独特药方。千百年来,她穿越悠远的历史时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契合,越来越具有人文关怀、文化属性和多元价值。寻常中草药,也可以做成‘康养+文旅’的大产业。省文化和旅游厅产业发展处处长刘春晓说,这几天虽然一直在外地出差,却通过手机时刻关注着习近平总书记这次来南阳视察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圣张仲景 神农尝百草 《伤寒杂病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医药 历史时空 多元价值 人文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圣张仲景赋
8
作者 屈维英 《中华辞赋》 2020年第9期46-47,共2页
医之圣者,奎耀环宇,仁心仁术,至精至诚。创“六经辨证”之体系,立中医临床之典经。理法方药,博大宏精。除沉寒痼疾而显效,祛温病时疫而屡灵。与扁鹊华佗同列,与“西医之父”齐名。祖国医学之宝典,世界医史之殊荣。
关键词 医圣张仲景 六经辨证 理法方药 医史 中医临床 沉寒 华佗 扁鹊
原文传递
医圣张仲景
9
作者 郭文峰 《少年月刊》 2022年第7期42-43,共2页
东汉末年,张仲景出生于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的一个官僚家庭。张仲景从小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但那时,曾经强大的汉朝,正在走向末路,朝政混乱,战乱不断,瘟疫流行,人民饱受摧残。这一切,令张仲景对官场充满了厌恶,他立志学好医术... 东汉末年,张仲景出生于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的一个官僚家庭。张仲景从小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但那时,曾经强大的汉朝,正在走向末路,朝政混乱,战乱不断,瘟疫流行,人民饱受摧残。这一切,令张仲景对官场充满了厌恶,他立志学好医术,像神医扁鹊一样,治病救人。张仲景10岁时,拜当时的名医张伯祖为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圣张仲景 瘟疫流行 河南省邓州市 张伯祖 官僚家庭 扁鹊 治病救人
原文传递
医圣张仲景
10
作者 徐良玉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1994年第Z2期32-32,共1页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今河南省邓县人。约生于公元160年,卒于公元218年,终年58岁。仲景少年从文,曾于14岁时求教名儒何贤颙,颙谓之曰:“君用思精密,而韵不能高,将为良医。”[见《太平御览》(何颙别传)]机弃文从医,拜南郡名医张伯祖为师,...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今河南省邓县人。约生于公元160年,卒于公元218年,终年58岁。仲景少年从文,曾于14岁时求教名儒何贤颙,颙谓之曰:“君用思精密,而韵不能高,将为良医。”[见《太平御览》(何颙别传)]机弃文从医,拜南郡名医张伯祖为师,刻苦钻研,尽得真传。以后,张仲景又勤求古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圣张仲景 张伯祖 《太平御览》 何贤 何颙 勤求 王仲宣 五石汤 君用 伤寒杂病论
原文传递
医圣张仲景
11
作者 刘铁舟 《宝藏》 2015年第6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医圣张仲景 泰山石 刘铁
原文传递
仲景宛西制药:传承医圣精神 弘扬中医文化
12
《中国药店》 2024年第5期I0017-I0017,共1页
仲景宛西制药追求全面传承弘扬医圣张仲景中医药文化的步履不停,结合当代人的健康需求创新发展仲景文化事业。2022年《医圣》电视剧在河南卫视首播,广受好评,相关话题#医圣张仲景到底有多牛##张仲景你是我的神#冲上热搜,后又在湖北、重... 仲景宛西制药追求全面传承弘扬医圣张仲景中医药文化的步履不停,结合当代人的健康需求创新发展仲景文化事业。2022年《医圣》电视剧在河南卫视首播,广受好评,相关话题#医圣张仲景到底有多牛##张仲景你是我的神#冲上热搜,后又在湖北、重庆、辽宁卫视陆续播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圣张仲景 中医文化 宛西制药 中医药文化 河南卫视 传承弘扬 辽宁卫视 需求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选择和使用漱口液
13
作者 李刚 胡德瑜 《口腔护理用品工业》 2025年第1期27-30,共4页
1 为什么一定要饭后漱口?饭后漱口对保持口腔清洁和牙齿健康有益,饭后漱口是良好的卫生习惯。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说:“食毕当漱口数过,令牙齿不败口香。”清楚地说明了饭后要注意口腔卫生,经常做到食后漱口。古人的饭后漱口原则... 1 为什么一定要饭后漱口?饭后漱口对保持口腔清洁和牙齿健康有益,饭后漱口是良好的卫生习惯。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说:“食毕当漱口数过,令牙齿不败口香。”清楚地说明了饭后要注意口腔卫生,经常做到食后漱口。古人的饭后漱口原则,也被现代科学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口腔保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清洁 口腔卫生 口腔保健 医圣张仲景 现代科学 牙齿健康 《金匮要略》 漱口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IP打造到诞辰祭拜--传承医圣精神,弘扬中医文化
14
《中国药店》 2022年第12期I0016-I0016,共1页
《医圣》电视剧之外,仲景宛西制药追求全面传承弘扬医圣张仲景中医药文化,结合当代人的健康需求创新发展仲景文化事业。为此,在医圣故里投资建造医圣苑,仲景文化广场,仲景百草园,仲景文化浮雕墙等文化基础实施,举办张仲景诞辰祭拜典礼... 《医圣》电视剧之外,仲景宛西制药追求全面传承弘扬医圣张仲景中医药文化,结合当代人的健康需求创新发展仲景文化事业。为此,在医圣故里投资建造医圣苑,仲景文化广场,仲景百草园,仲景文化浮雕墙等文化基础实施,举办张仲景诞辰祭拜典礼、仲景健康节、仲景文化体验之旅等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圣张仲景 中医文化 百草园 宛西制药 中医药文化 传承弘扬 需求创新 仲景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出了个张仲景——兼谈我国四大名著的作者为何都是中医高手
15
作者 陈清华 《南腔北调》 2016年第8期12-33,共22页
张仲景的成就,位列我国古代十大名医之首。中国古代有16位圣人,但真正放之世界人文领域,唯有文圣孔子和医圣张仲景。这篇文章,我不打算讨论中医和西医的优劣,也不打算讨论'中医药现代化'乃至诺贝尔奖殊荣,甚至不打算介入专业性... 张仲景的成就,位列我国古代十大名医之首。中国古代有16位圣人,但真正放之世界人文领域,唯有文圣孔子和医圣张仲景。这篇文章,我不打算讨论中医和西医的优劣,也不打算讨论'中医药现代化'乃至诺贝尔奖殊荣,甚至不打算介入专业性的知识,我只是想从文学和哲学角度谈谈医圣,弘扬我们的国粹。最近不是提倡'工匠精神'么?工匠精神就是一种'笨',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工匠精神既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精神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仲景 医圣张仲景 伤寒论 中医学专业 伤寒杂病论 四大名著 宝钗 中医药现代化 黛玉 黄帝内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阳不足的调理
16
作者 田少飞 范青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24年第6期47-48,共2页
炎炎夏日,烧烤、冰镇啤酒成为各地的“顶流”。可是有一部分人却无法享受这一美食,否则就要体验“食”过境迁,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不断往返于卧室和卫生间之间。其实,这种情况符合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中记载的:“太阴之为病,... 炎炎夏日,烧烤、冰镇啤酒成为各地的“顶流”。可是有一部分人却无法享受这一美食,否则就要体验“食”过境迁,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不断往返于卧室和卫生间之间。其实,这种情况符合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中记载的:“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意思是说如果出现腹满、呕吐、吃不下饭、拉肚子、肚子疼的话,即是太阴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圣张仲景 食不下 太阴病 腹满 《伤寒论》 冰镇啤酒 呕吐 卫生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圣”张仲景是杜撰出来的人物吗
17
作者 灜洲海客 《各界》 2024年第4期63-64,共2页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存的一些中医“老字号”,总喜欢以“堂”为名,如北京的“同仁堂”、河南的“四知堂”。中医药店为何总是以“堂”为名?有一个最常见的说法,认为“堂”源自医圣张仲景的“坐堂”。据《长沙市志》记载:“建安十三...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存的一些中医“老字号”,总喜欢以“堂”为名,如北京的“同仁堂”、河南的“四知堂”。中医药店为何总是以“堂”为名?有一个最常见的说法,认为“堂”源自医圣张仲景的“坐堂”。据《长沙市志》记载:“建安十三年,是年长沙瘟疫流行,太守张仲景精医术,坐公堂为庶民义诊,活人甚众。”按《三国志》,建安十三年(208),荆州一带确有大疫发生,有人认为曹操赤壁败北,也或多或少受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圣张仲景 瘟疫流行 《三国志》 四知堂 中医药 老字号 同仁堂 十三年
原文传递
《伤寒论》中的“伤寒”与“温病”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文军 冯全生(指导) 《中医健康养生》 2020年第9期67-69,共3页
时至今日,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一直是后世学习的经典之一,其中的理论与方药仍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但其所提出的“伤寒”与“温病”的概念,却让很多人迷惑。书中的“伤寒”与现代医学的“伤寒”有何区别、“温病”与后世温病... 时至今日,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一直是后世学习的经典之一,其中的理论与方药仍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但其所提出的“伤寒”与“温病”的概念,却让很多人迷惑。书中的“伤寒”与现代医学的“伤寒”有何区别、“温病”与后世温病学概念是否相同?为何《伤寒论》又是一本关于传染病的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圣张仲景 《伤寒论》 温病学 现代医学 伤寒 传染病 方药 现实指导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曹泽伟临床应用经方验案举隅 被引量:1
19
作者 侯晓 曹泽伟 《湖南中医杂志》 2015年第12期100-101,共2页
医圣张仲景之方,后世谓之"经方",博大精深,笔者观历代名家应用经方之医案,常觉辨证之精准,治法之巧妙,用方或出奇制胜挽危救殆,或于平常之中见丘壑,令人击节赞叹。曹泽伟,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 医圣张仲景之方,后世谓之"经方",博大精深,笔者观历代名家应用经方之医案,常觉辨证之精准,治法之巧妙,用方或出奇制胜挽危救殆,或于平常之中见丘壑,令人击节赞叹。曹泽伟,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胃肠道动力障碍性疾病。曹师对经方的运用有许多个人的独特见解和心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泽伟 验案举隅 消化系统疾病 医圣张仲景 硕士研究生 动力障碍性疾病 用方 小青龙汤 黄芪建中汤 奔豚汤
原文传递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Bio-bentall术后发热1例体会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赟虎 《基层医学论坛》 2020年第16期2337-2338,共2页
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于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第147条,为众多经方之一。原文记载到"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可见... 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于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第147条,为众多经方之一。原文记载到"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可见张仲景最初以该方治疗外感伤寒误用汗、下之法后出现了病机转化,以致邪气内传,邪犯少阳,出现了半表半里的少阳证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圣张仲景 柴胡桂枝干姜汤 往来寒热 小便不利 半表半里 少阳证 术后发热 《伤寒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