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高校研究产出的区域非均衡性分析——从ESI角度进行的比较 被引量:6
1
作者 于洁 佟贺丰 +1 位作者 黄慕萱 陈达仁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54-60,65,共8页
以ESI数据库为基础,按照中国入选高校的地理分布,采用科学计量学指标对中国各区域高校的研究产出进行了评价。从不分学科的研究产出来看,中国存在东部强、中部次之、西部弱的区域发展非平衡现象;从分学科的研究产出来看,中国的重点学科... 以ESI数据库为基础,按照中国入选高校的地理分布,采用科学计量学指标对中国各区域高校的研究产出进行了评价。从不分学科的研究产出来看,中国存在东部强、中部次之、西部弱的区域发展非平衡现象;从分学科的研究产出来看,中国的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的数量分布表现出东部多、中西部少,大多数学科的活跃程度和影响力程度是东部强、中西部弱。中国有必要加强高校研究资源的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计量学 研究产出 区域非均衡性 ESI数据库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产业体系构建中的区域非均衡性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雷 陶冶 《浙江经济》 2008年第22期62-63,共2页
在区域联动机制的作用下,局部文化经济单位在空间上的相互竞争与合作。
关键词 文化产业 区域非均衡性 体系构建 竞争与合作 经济单位 文化经济 联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证券业发展的区域非均衡性与区域“马太效应”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晓辉 王长江 《经济前沿》 2002年第10期49-52,共4页
1978年以来,我国实施了非均衡的经济发展战略,强调总体经济效率与率先挥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优势.
关键词 证券业 发展 中国 区域非均衡性 “马太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区域非均衡性机制研究
4
作者 陈培安 李玉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7-9,共3页
本文在定性分析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区域因子系统和动力系统的基础上 ,对我国省级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进行了分类定量计算和探讨 ,评价了各因子作用强度。
关键词 区域非均衡性 机制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时空特征与区域非均衡性 被引量:52
5
作者 安晓宁 辛岭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801-1815,共15页
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区域间不平衡对于中国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极为不利。因此,研究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时空特征与区域非均衡性问题,对于中国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从农业生产现代化、农业经营管理现代化、农业质量效益现代... 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区域间不平衡对于中国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极为不利。因此,研究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时空特征与区域非均衡性问题,对于中国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从农业生产现代化、农业经营管理现代化、农业质量效益现代化、农村社会经济现代化、农业生态环境现代化5个维度构建农业现代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权重,对中国2004—2017年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评价,分析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时空特征与制约因素。研究表明:①2004—2017年,全国以及各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但是发展水平与提升速度差异明显。②各个子系统在不同阶段对不同区域农业现代化总体发展贡献率及带动作用差异显著,导致各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呈非均衡;③2004—2017年总体来看,各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为:东部地区农业生产现代化子系统发展水平较低,中部地区农业生态环境现代化子系统发展水平较低,西部地区农业质量效益现代化子系统发展水平较低,东北地区农村社会经济现代化子系统发展水平较低。可以看出,从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时空特征来看:2004—2017年,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但是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明显,导致各区域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也各不相同。文章最后提出实现农业现代化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时空特征 区域非均衡性 变异系数 系统协调度指数 相对发展率
原文传递
中国农村能源消费碳排放区域非均衡性及驱动因素动态识别 被引量:37
6
作者 张恒硕 李绍萍 彭民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2-134,共23页
本文基于2000-2018年全国八大地区30个省份农村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测算数据,运用两权重配比变异系数及Dagum基尼系数分析农村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贡献来源,通过核密度估计法分析农村能源消费碳排放区域非均衡的时空演化特征,利用... 本文基于2000-2018年全国八大地区30个省份农村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测算数据,运用两权重配比变异系数及Dagum基尼系数分析农村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贡献来源,通过核密度估计法分析农村能源消费碳排放区域非均衡的时空演化特征,利用自适应Lasso模型选取农村能源消费碳排放驱动因素并结合逐步回归与普通最小二乘法的参数估计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发现:2000-2018年中国农村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呈现先缩小后扩大的态势,动态演进过程中农村能源消费碳排放的空间非均衡发展程度不断加深,八大地区农村能源消费碳排放的主导类型存在差异性;全国视角下农村生产生活要素投入、农村人口发展规模、农村生活质量水平及能源消费水平等因素对农村能源消费碳排放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地区视角下各类驱动因素对农村能源消费碳排放的驱动效果及影响作用具有时间及空间差异性。对此,农村地区碳排放管治过程中应明确“全国统筹、区域协调、地区专治”的管理思路,秉承“分地区、分时段、分类型”的分类管理方式,以地区碳排放水平划分减排的重点管理区域,以驱动因素的作用机制作为减排的管理导向,从而实现农村地区“生态承载—环境保护—经济增长”的绿色协调、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碳排放 区域非均衡性 能源消费 驱动因素 自适应Lasso模型
原文传递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区域非均衡动态预测与分析———以山东省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李玉江 程道平 包玉香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4-46,共3页
本文以山东省为例,利用非线性回归、LOGISTIC、AHP方法,对未来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区域非均衡性进行了定量预测。
关键词 农业 剩余劳动力 区域非均衡性 预测 山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储蓄变量的农村金融发展非均衡性问题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郭亚锋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162-164,共3页
文章通过把储蓄变量嵌入内生增长模型来研究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非均衡问题,用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和农村金融空间分布三个指标衡量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通过计量回归认为农村金融发展效率是推动农村经济增长的非常重要的... 文章通过把储蓄变量嵌入内生增长模型来研究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非均衡问题,用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和农村金融空间分布三个指标衡量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通过计量回归认为农村金融发展效率是推动农村经济增长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我国东部地区农村金融起步较早发展较快,西部地区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推动下发展速度超过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相对滞后,农村金融区域不均衡现象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发展 区域非均衡性 储蓄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淼 马成林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5-67,共3页
我国乡镇企业发展中的区域非均衡性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乡镇企业的发展,由于其基础条件不同、经济环境不同、改革开放程度不同等,形成了较大的区域差异。乡镇企业在今后的发... 我国乡镇企业发展中的区域非均衡性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乡镇企业的发展,由于其基础条件不同、经济环境不同、改革开放程度不同等,形成了较大的区域差异。乡镇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更加重视东、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优势互补,搞好东西合作,逐步缩小区域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企业 区域非均衡性 东西合作 区域差异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管理学科发展初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关凤峻 齐亚彬 贺冰清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4年第9期4-8,共5页
文章通过对资源科学学科发展现状和研究进展分析 ,提出管理问题是资源问题中最大的科学问题 ,要突出重视资源管理科学研究 ,从而推动资源科学的整体发展 ,提高资源管理能力和资源决策支持能力。文章就资源管理学科发展、学科建设、学科... 文章通过对资源科学学科发展现状和研究进展分析 ,提出管理问题是资源问题中最大的科学问题 ,要突出重视资源管理科学研究 ,从而推动资源科学的整体发展 ,提高资源管理能力和资源决策支持能力。文章就资源管理学科发展、学科建设、学科分类及各类资源管理学科的任务和研究方向提出了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管理学科 学科体系 区域非均衡性 环境 中国 资源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区制关联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邓创 曹子雯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5-115,共11页
基于面板马尔可夫区制转移模型和空间马尔可夫区制转移模型分析了金融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时空演变特征,并结合中国经济运行现实对两者之间的区制关联展开了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金融结构和产业结构均存在显著的区域非均衡性,这种... 基于面板马尔可夫区制转移模型和空间马尔可夫区制转移模型分析了金融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时空演变特征,并结合中国经济运行现实对两者之间的区制关联展开了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金融结构和产业结构均存在显著的区域非均衡性,这种非均衡性尽管具有较强的惰性,但可以借助区域间的相互作用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2)金融结构在区制内变动以及跨区制变迁均会带动产业结构发生相似的变化,但当二者均处于低区制时,金融结构市场化难以通过区制关联效应推动产业结构升级;(3)各地区金融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动均存在显著的正外部性,本地区相对较高的金融结构或产业结构可以有效带动周边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结构 产业结构 区域非均衡性 区制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