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三峡枯水期出现区域性强降水的环流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林锦瑞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8-21,共4页
该文以长江三峡地区6个站1961—1994年10月—1月的逐日降水量来确定该地区发生区域性强降水的雨日,用同期的历史天气图分析产生区域性强降水的原因、影响系统和环流形势特征,归纳出长江三峡地区产生区域性强降水的6类环... 该文以长江三峡地区6个站1961—1994年10月—1月的逐日降水量来确定该地区发生区域性强降水的雨日,用同期的历史天气图分析产生区域性强降水的原因、影响系统和环流形势特征,归纳出长江三峡地区产生区域性强降水的6类环流型,并进行逐日反查,概括出两类环流型产生区域性强降水的预报指标。用1995年历史天气图和降水资料进行检验,并在1996年10、11两月进行试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强降水 环流型 枯水期 降水 长江 三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区域性强降水过程评估方法初探 被引量:4
2
作者 龙俐 段莹 +2 位作者 牟佳 张东海 徐丹丹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19年第3期41-45,共5页
采用贵州省84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61—2017年逐日降水量,根据拟定的强降水过程判断条件,对区域性强降水过程进行识别,选取气候标准期内每次过程的持续天数、总雨量、总站次、暴雨量、暴雨站次5个指标,进行正态化和标准化处理。采用主... 采用贵州省84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61—2017年逐日降水量,根据拟定的强降水过程判断条件,对区域性强降水过程进行识别,选取气候标准期内每次过程的持续天数、总雨量、总站次、暴雨量、暴雨站次5个指标,进行正态化和标准化处理。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得到贵州省区域性强降水过程的综合强度评估模型,并进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综合强度评估值与历史强降水事件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为强降水定量评估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强降水 主成分分析 综合强度评估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阳市汛期区域性强降水短期数值预报产品释用预报业务系统
3
作者 王安俊 王爱玲 +2 位作者 郭文彦 葛相英 张春云 《河南气象》 1998年第4期15-16,共2页
利用HLAFS资料对安阳市1996、1997年6~8月区域性强降水进行物理量诊断分析,并给出动力诊断预报模型及其预报指标。同时,利用相似预报方法,建立预报方程,得出较准确的预报结果。
关键词 区域性强降水 降水预报 短期数值预报 预报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模式对华北区域性强降水中期预报能力检验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博 赵滨 +1 位作者 牛若芸 李勇 《暴雨灾害》 2017年第2期118-124,共7页
选取2010—2016年夏季华北70个典型强降水个例,根据环流形势场,将其分为低涡型、西来槽型和切变线型。然后,利用降水空间检验法(MODE方法),通过对比质心距离、轴角以及纵横比等要素,讨论了几种常规业务模式对华北地区夏季强降水的中期... 选取2010—2016年夏季华北70个典型强降水个例,根据环流形势场,将其分为低涡型、西来槽型和切变线型。然后,利用降水空间检验法(MODE方法),通过对比质心距离、轴角以及纵横比等要素,讨论了几种常规业务模式对华北地区夏季强降水的中期预报能力。结果表明:ECMWF模式和T639模式对低涡型强降水预报能力较差;当实况强降水落区范围较大时,ECMWF模式和T639模式中期预报的雨带为狭长型并呈东北—西南向,预报与实况较为一致,但两种模式预报的降水落区均较实况偏西、偏南;这两种模式对较小面积降水,其预报的降水范围较实况偏大,而对较大面积降水,预报较实况明显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强降水 中期预报 MODE方法 数值模式 华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东南州一次区域性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5
作者 白慧 池再香 《贵州气象》 2003年第6期12-15,共4页
从天气学原理出发 ,应用常规天气图和T2 1 3数值预报产品资料 ,从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和物理量场等方面对 2 0 0 3年 4月 1 8日 2 0时~ 1 9日 0 8时黔东南地区出现的一次区域性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高空槽、中低层低涡切... 从天气学原理出发 ,应用常规天气图和T2 1 3数值预报产品资料 ,从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和物理量场等方面对 2 0 0 3年 4月 1 8日 2 0时~ 1 9日 0 8时黔东南地区出现的一次区域性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高空槽、中低层低涡切变、低空SW风急流和地面冷锋配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强降水 影响系统 物理量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夏季持续强降水发生的主要环流模态和水汽输送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小玲 丁一汇 张庆云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1-230,共10页
利用1957~2011年我国502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定义区域平均降水量连续5 d超过1个标准差为1次区域性持续强降水,分析了我国东部(105°E以东)长江流域、华北和东北地区夏季(6~8月)的强降水,共得到74个个例,并探讨了造成长江流域和华北... 利用1957~2011年我国502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定义区域平均降水量连续5 d超过1个标准差为1次区域性持续强降水,分析了我国东部(105°E以东)长江流域、华北和东北地区夏季(6~8月)的强降水,共得到74个个例,并探讨了造成长江流域和华北地区持续性强降水的主要环流与水汽输送模态。结果表明,中高纬出现阻塞形势是造成我国东部夏季区域性持续强降水的主要环流型,占比86%。其中影响长江流域强降水的主要阻塞形势为中阻型(贝加尔湖为高压脊)和双阻型(乌拉尔山和鄂霍次克海同时出现高压脊);影响华北地区强降水的主要阻塞形势为中阻型。同时,必须建立一条自热带海洋至降雨区的水汽通道,长江流域强降水的水汽通道为印度洋—孟加拉湾—南海;对于华北地区,除此水汽通道外,西北太平洋水汽输送也是一个重要水汽来源。长江流域强降水的异常水汽输送在菲律宾北部出现反气旋中心,导致从南海有异常水汽输送并在长江流域辐合,这一反气旋中心对应500 h Pa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加强;华北地区强降水的异常水汽输送在渤海—朝鲜半岛出现反气旋中心,异常水汽来自南海和西北太平洋。渤海—朝鲜半岛在500 h Pa出现正高度异常对维持华北地区持续降水有重要作用。深厚的上升运动或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是华北与长江流域持续强降水发生的共同特点。中阻型和双阻型的长江流域强降水在水汽输送上没有明显差异,而是动力上升条件的分布差异决定了雨带主要位置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区域性持续强降水 环流模态 水汽输送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7月山西省中南部一次强降水过程诊断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琳 常泽堃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32期174-180,共7页
为了研究山西省中南部的强降水天气形成过程,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Micaps系统提供的资料,使用天气学诊断方法,对2012年7月8—10日发生在中南部的强降水的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发生强降水的影响系统和高低空流型配置,以及产生较强降水的... 为了研究山西省中南部的强降水天气形成过程,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Micaps系统提供的资料,使用天气学诊断方法,对2012年7月8—10日发生在中南部的强降水的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发生强降水的影响系统和高低空流型配置,以及产生较强降水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较强降水发生在700 h Pa与850 h Pa"人"字型切变线的暖式切变线之间;低层幅合大值中心,对应降水较强;低层水汽幅合,中高层水汽幅散的长时间维持,保证了水汽上升运动的较长时间维持;高能舌走向与700 h Pa切变线走向一致,与干线走向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中南部 区域性强降水 流型配置 物理量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2019年浙江暖季短时强降水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沈晓玲 黄海迅 章丽娜 《气象科技》 2022年第1期103-113,共11页
利用2010—2019年浙江省暖季(5—9月)1426个国家站和区域站小时雨量数据和NCEP 1°×1°逐日4次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浙江省暖季短时强降水、极端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区域性短时强降水事件,结果表明:(1)近10年暖季短时强... 利用2010—2019年浙江省暖季(5—9月)1426个国家站和区域站小时雨量数据和NCEP 1°×1°逐日4次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浙江省暖季短时强降水、极端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区域性短时强降水事件,结果表明:(1)近10年暖季短时强降水频次呈增多趋势,降水强度变化平稳;8月(上旬)降水频次最多,9月(中旬)强度最强;16:00—19:00降水频次最多,16:00、20:00强度最强;降水频次、降水强度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密切相关,易产生在沿海地区的山脉分布处。(2)近10年暖季极端短时强降水频次年际变化大,但变化趋势平稳;8月(下旬)降水频次最多,9月(中旬、下旬)降水强度最强;16:00降水频次最多,12:00降水强度最强;极端短时强降水频次空间分布也与地形相关,沿海多于内陆。(3)区域性短时强降水事件可分为冷切型、暖切型、热带气旋型、高空槽型、副高控制型5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极端短时强降水 区域性短时强降水事件 暖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降水特征与西太副高关系的若干统计 被引量:32
9
作者 王秀荣 王维国 +1 位作者 刘还珠 王宏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22-829,共8页
利用北京地区20个测站1975-2004年降水资料,以及国家气候中心定义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下称西太副高)各指数资料,对北京地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与西太副高的统计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北京地区降水分布不均匀,降... 利用北京地区20个测站1975-2004年降水资料,以及国家气候中心定义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下称西太副高)各指数资料,对北京地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与西太副高的统计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北京地区降水分布不均匀,降水量大值区主要位于怀柔、平谷等中部山区,呈现东部和南部降水多,西部和北部降水少的分布形势。其夏季降水占年降水量的72.5%,其中,北京东部和南部的降水季节性特征比西部和北部更显著。(2)北京地区各站每年平均大雨以上的降水日数在3~8天之内;北京区域平均年降水量与中雨以上的各量级降水日数都为显著正相关关系,尤其是大雨日数降水的贡献,其次是暴雨日数。(3)北京地区年降水有连枯、连丰、枯丰交替的年际变化特征;其夏季降水有弱的准2年的周期振荡。(4)近30年来,随着年代演变,西太副高对北京地区夏季降水的作用有增强趋势。(5)北京区域性强降水日主要出现在7、8月份,约占总区域强降水日数的72%。其中有45.5%的区域强降水日与西太副高影响有关,特别是西太副高与西风槽共同作用的形势约占94.8%。(6)当西太副高平均脊线位于31.6°N,120°E处,西伸脊点位于110.6°E处,副高5880gpm等高线北界位于37.1°N,120°E处,以及西风槽中点位于108.8°E,40°N,槽线北端位于46.6°N,槽底位于34.8°N时,最有利于北京出现区域强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地区 降水时空特征 区域性强降水 各西太副高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羊河流域调水任务提前超额完成 蔡旗断面过水量已达3亿m^3
10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18年第9期57-57,共1页
据甘肃省水文局蔡旗水文站监测,截至2018年9月19日,民勤蔡旗断面过站总径流已达3亿m^3,提前103天达到并超额完成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确定的2.9亿m^3的约束性年度过水目标。2018年上半年,武威市遭遇了多年不遇的严重干早,调水形势严竣... 据甘肃省水文局蔡旗水文站监测,截至2018年9月19日,民勤蔡旗断面过站总径流已达3亿m^3,提前103天达到并超额完成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确定的2.9亿m^3的约束性年度过水目标。2018年上半年,武威市遭遇了多年不遇的严重干早,调水形势严竣。7月下旬以来,连续出现区域性强降水、河流来水大幅增加,市、县区水务部门紧紧抓住有利时机,强化水资源调度,西营河专用输水渠满负荷向民勤调水,协调景电二期加大调水力度,天然河道集中下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流域 调水 断面 水量 区域性强降水 水资源调度 水文站 水文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