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区域地质学课程的思政元素设计与实践
1
作者 王盟 李佐臣 +4 位作者 武永江 裴先治 黄喜峰 李瑞保 裴磊 《高教学刊》 2024年第S01期192-196,共5页
专业课程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是思政教育的薄弱环节。如何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是大学专业课教师的重要任务和职责。该文以长安大学中国区域地质学课程为例,就当前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取科学思维、... 专业课程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是思政教育的薄弱环节。如何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是大学专业课教师的重要任务和职责。该文以长安大学中国区域地质学课程为例,就当前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取科学思维、家国情怀、能力自信、专业素养四个方面的育人元素,并对如何有效开展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行初步探讨,以期达到润物无声,但又拨弦有力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思政元素设计 教学实践 中国区域地质学 育人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区域地质学、大地构造学的权威大师——纪念李春昱院士逝世30周年(一) 被引量:1
2
作者 潘云唐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99-1002,共4页
2018年是我国区域地质学及大地构造学大师李春昱先生逝世三十周年,为纪念这位为中国地球科学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的地质学大师,本刊将从本期起在《科学人生》栏目分3期刊发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史专家潘云唐教授撰写的特约稿,以志纪念。... 2018年是我国区域地质学及大地构造学大师李春昱先生逝世三十周年,为纪念这位为中国地球科学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的地质学大师,本刊将从本期起在《科学人生》栏目分3期刊发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史专家潘云唐教授撰写的特约稿,以志纪念。正是李春昱先生,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年仅34岁的他挑起了四川省地质研究所所长的重担,并作出优异成绩;也正是李春昱先生,在中国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作为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团结带领全体员工,抗迁护所,将一个完整的地质调查所连同全体人员、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统统交回到人民政府手中,成为新中国地质事业腾飞的重要基地;还是李春昱先生,在遭受反右冤屈和“文革”冲击之际,先后主持编制了首张“亚洲地质图”和“亚洲大地构造图”,使我国进入国际地质图件编制行列;“文革”后,已进入耄耋之年的李春昱先生,成为中国地学界最早宣传引进板块构造说的学者之一,并身体力行成立相应组织,结合中国地质实际开展研究,在去世前的十年间发表了50余篇板块构造研究论文。“历经坎坷志未改,我以我心荐轩辕”,这就是李春昱先生留给后人的精神和科学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地球科学事业 中国历史 地质调查所 板块构造说 院士 权威
原文传递
我国区域地质学、大地构造学的权威大师——纪念李春昱院士逝世30周年(三)
3
作者 潘云唐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5-197,共3页
2018年是我国区域地质学及大地构造学大师李眷昱先生逝世三十周年,为纪念这位为中国地球科学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的地质学大师,本刊从2018年第5期起在《科学人生》栏目分3期刊发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史专家潘云唐教授撰写的特约稿,以志... 2018年是我国区域地质学及大地构造学大师李眷昱先生逝世三十周年,为纪念这位为中国地球科学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的地质学大师,本刊从2018年第5期起在《科学人生》栏目分3期刊发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史专家潘云唐教授撰写的特约稿,以志纪念。正是李春昱先生,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年仅34岁的他挑起了四川省地质研究所所长的重担,并作出优异成绩;也正是李春昱先生,在中国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作为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团结带领全体员工,抗迁护所,将一个完整的地质调查所连同全体人员、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统统交回到人民政府手中,成为新中国地质事业腾飞的重要基地;还是李春昱先生,在遭受反右冤屈和“文革”冲击之际,先后主持编制了首张“亚洲地质图”和“亚洲大地构造图”,使我国进入国际地质图件编制行列;“文革”后,已进入耄耋之年的李春昱先生,成为中国地学界最早宣传引进板块构造说的学者之一,并身体力行成立相应组织,结合中国地质实际开展研究,在去世前的十年间发表了50余篇板块构造研究论文。“历经坎坷志未改,我以我心荐轩辕”,这就是李春昱先生留给后人的精神和科学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地球科学事业 中国历史 地质调查所 板块构造说 院士 权威
原文传递
我国区域地质学、大地构造学的权威大师——纪念李春昱院士逝世30周年(二)
4
作者 潘云唐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05-1208,共4页
2018年是我国区域地质学及大地构造学大师李春昱先生逝世三十周年,为纪念这位为中国地球科学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的地质学大师,本刊从2018年第5期起在《科学人生》栏目分3期刊发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史专家潘云唐教授撰写的特约稿,以志... 2018年是我国区域地质学及大地构造学大师李春昱先生逝世三十周年,为纪念这位为中国地球科学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的地质学大师,本刊从2018年第5期起在《科学人生》栏目分3期刊发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史专家潘云唐教授撰写的特约稿,以志纪念。正是李春昱先生,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年仅34岁的他挑起了四川省地质研究所所长的重担,并作出优异成绩;也正是李春昱先生,在中国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作为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团结带领全体员工,抗迁护所,将一个完整的地质调查所连同全体人员、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统统交回到人民政府手中,成为新中国地质事业腾飞的重要基地;还是李春昱先生,在遭受反右冤屈和“文革”冲击之际,先后主持编制了首张“亚洲地质图”和“亚洲大地构造图”,使我国进入国际地质图件编制行列;“文革”后,已进入耄耋之年的李春昱先生,成为中国地学界最早宣传引进板块构造说的学者之一,并身体力行成立相应组织,结合中国地质实际开展研究,在去世前的十年间发表了50余篇板块构造研究论文。“历经坎坷志未改,我以我心荐轩辕”,这就是李春昱先生留给后人的精神和科学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地球科学事业 中国历史 地质调查所 板块构造说 院士 权威
原文传递
“区域水文地质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5
作者 曹国亮 《科教文汇》 2024年第18期105-109,共5页
在研究生专业课中融合思政教育,明确“区域水文地质学”蕴含的思政内涵,从课程思政内容挖掘、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效果评估等环节入手,以教学内容为载体,以科学思维和职业道德为课程思政双主线,通过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解决专业课教学在... 在研究生专业课中融合思政教育,明确“区域水文地质学”蕴含的思政内涵,从课程思政内容挖掘、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效果评估等环节入手,以教学内容为载体,以科学思维和职业道德为课程思政双主线,通过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解决专业课教学在科学研究与实际工程和管理实践等环节脱钩的问题,实现研究生专业认知、社会需求与人才成长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水文地质学 课程思政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寻岩石圈地质的秘密——记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教授,区域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家何国琦
6
作者 王丽 《中国科技成果》 2009年第22期58-59,共2页
茫茫宇宙无垠无际;星移斗转深邃神秘。地球这颗孕育着万千生灵的自然天体蕴藏着巨大的资源财富,它的形成、它的变化、它的历史,这一切都引起了人类的不懈探索。从远古的早期人类,到今天拥有先进科学技术手段的智人,从来没有停止过... 茫茫宇宙无垠无际;星移斗转深邃神秘。地球这颗孕育着万千生灵的自然天体蕴藏着巨大的资源财富,它的形成、它的变化、它的历史,这一切都引起了人类的不懈探索。从远古的早期人类,到今天拥有先进科学技术手段的智人,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地球的疑惑、思考和探索,何国琦便是探索地球秘密的科学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北京大学 岩石圈 早期人类 科学技术 地球 科学家
原文传递
论区域环境地质调查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广润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1年第6期1-3,共3页
环境地质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环境地质调查工作也才起步,其理论方法,众说纷纭。由国土资源部组织开展的环境地质调查工作,具有很强的示范、向导作用,应在较为正确的理论指导下进行,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有关的理论方法,在完成各项调查任务中... 环境地质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环境地质调查工作也才起步,其理论方法,众说纷纭。由国土资源部组织开展的环境地质调查工作,具有很强的示范、向导作用,应在较为正确的理论指导下进行,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有关的理论方法,在完成各项调查任务中,同时推动环境地质学这一学科的发展。本文就环境地质学科的一些基本概念开展环境地质调查工作的一些基本思路作了系统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环境地质 国土资源 环境保护 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 区域环境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水文地质学的新学科体系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梦熊 《中国地质教育》 1999年第3期29-32,共4页
一、水文地质学的历史演变 水文地质学主要研究地下水在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影响下,数量和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与演变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应用这一规律,有效地利用和调节控制地下水,以兴利防害。水文地质学在地质科学领域内。
关键词 环境水文地质学 新学科 应用地质学 分支学科 现代水文地质 区域水文地质学 岩溶水文地质学 同位素水文地质 现代应用数学 医学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质科学院李廷栋院士荣获2014年度何梁何利奖
9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30,共1页
何梁何利基金2014年度颁奖大会暨何梁何利基金成立20周年庆典10月29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52位国内科技界杰出人才获得今年的何梁何利奖,其中,"科学与技术成就奖"2名、"科学与技术进步奖"36名、"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4名。... 何梁何利基金2014年度颁奖大会暨何梁何利基金成立20周年庆典10月29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52位国内科技界杰出人才获得今年的何梁何利奖,其中,"科学与技术成就奖"2名、"科学与技术进步奖"36名、"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4名。中国地质科学院区域地质学家、地质编图专家、大地构造专家、地质科技管理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研究员荣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李廷栋院士长期从事区域地质研究和地质编图工作。他领导的团队所编地质图件内容丰实、编绘精细、富有创新,把我国地质编图工作提高到国际先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廷栋 何梁何利基金 中国地质科学院 区域地质学 何利 编图 技术进步奖 地质图件 大地构造 地球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于沧海“震旦”间——北京地质变迁白描之一
10
作者 远涉 《科技潮》 2002年第1期45-46,共2页
元古·震旦·北京 贸然地把"元古"、"震旦"这两个相当冷辟的地质年代名词,与"北京"这个纯粹的地理名词联系在一起做为文章的题目,着实有些荒谬.但北京与上述两个地质年代确实存在着某种必然的历... 元古·震旦·北京 贸然地把"元古"、"震旦"这两个相当冷辟的地质年代名词,与"北京"这个纯粹的地理名词联系在一起做为文章的题目,着实有些荒谬.但北京与上述两个地质年代确实存在着某种必然的历史联系,也只有了解这种联系,才能使读者更好地把握北京的今天,去创造明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元古界 震旦纪 地质变迁 区域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A优化BP神经网络的边坡稳定性预测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森 杜皓 +2 位作者 樊玉敬 孙倩 蒲昌瑜 《交通科技》 2024年第4期6-10,共5页
为解决岩土工程中边坡稳定性预测采用BP神经网络求取概率积分法预计参数出现的局部最优解、收敛速度慢等问题,文中结合麻雀搜索算法(SSA算法)建立SSA-BP神经网络模型对边坡进行预测。选取容重、边坡坡脚、边坡高度、孔隙压力比、黏聚力... 为解决岩土工程中边坡稳定性预测采用BP神经网络求取概率积分法预计参数出现的局部最优解、收敛速度慢等问题,文中结合麻雀搜索算法(SSA算法)建立SSA-BP神经网络模型对边坡进行预测。选取容重、边坡坡脚、边坡高度、孔隙压力比、黏聚力,以及内摩擦角等6个影响因子作为网络模型结构的输入变量;利用麻雀搜索算法SSA对BP神经网络优化,得到最优的权重值和偏置项;最后对比分析SSA-BP神经网络和BP神经网络对边坡稳定性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SSA-BP算法的预测误差要小于BP算法,优化后的网络模型预测值更接近于实际值,麻雀搜索算法SSA对BP神经网络的优化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质学 麻雀搜索算法SSA BP神经网络 边坡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漓江流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被引量:43
12
作者 蔡德所 马祖陆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0-112,共3页
根据历年漓江流域的调查和研究成果,分析了漓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将漓江流域划分为两个生态分区,即上游非岩溶森林生态分区和中下游岩溶生态分区。阐述了两大生态分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提出应针对... 根据历年漓江流域的调查和研究成果,分析了漓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将漓江流域划分为两个生态分区,即上游非岩溶森林生态分区和中下游岩溶生态分区。阐述了两大生态分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提出应针对两者生态结构、特点和功能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生态修复技术与措施,促进流域生态恢复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质学 漓江流域 生态分区 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龙首山新元古代烧火筒群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文渊 杨鹏飞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2-147,共6页
华北地块西南缘龙首山隆起广布一套前寒武纪碳酸盐质为主要成分组成的碎屑流沉积 ,近年来发现在邻区北山、祁连山地区亦有分布。岩石状貌特殊 ,砾石大小混杂 ,呈无磨圆的棱角、半棱角状 ,为杂基支撑结构。区域上岩层连续性好 ,但厚薄不... 华北地块西南缘龙首山隆起广布一套前寒武纪碳酸盐质为主要成分组成的碎屑流沉积 ,近年来发现在邻区北山、祁连山地区亦有分布。岩石状貌特殊 ,砾石大小混杂 ,呈无磨圆的棱角、半棱角状 ,为杂基支撑结构。区域上岩层连续性好 ,但厚薄不一 ,厚几米至几十米 ,局部与火山岩相变。根据其上覆、下伏岩层同位素年龄和微古植物化石定年资料 ,分析判断为新元古代中晚期的产物 ,讨论其成因为大陆裂谷沉积构造环境下 ,地壳急剧动荡 ,崩塌原稳定台地相的沉积 ,大量崩塌堆积物在大陆裂谷斜坡形成碎屑流移动而成。其为大陆裂谷的典型沉积 ,具有重要的指相意义。龙首山及邻区新元古代中晚期大面积碎屑流沉积分布 ,表证当时大规模大陆裂谷作用的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塌堆积物 构造指相 区域地质学 碎屑流沉积 新元古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收录较齐全的地质文摘
14
作者 刘英林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1979年第3期34-,共1页
目前全世界出版的地质期刊与相关期刊已超过了两千余种,每年发表的地质文献达3—4万件,而收录地质文献的工具期刊,据估计也不下二百种,其中苏联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科学院所属全苏科技情报所编录的《文摘杂志—地质类》是世界各国编制... 目前全世界出版的地质期刊与相关期刊已超过了两千余种,每年发表的地质文献达3—4万件,而收录地质文献的工具期刊,据估计也不下二百种,其中苏联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科学院所属全苏科技情报所编录的《文摘杂志—地质类》是世界各国编制的地质文摘中较为齐全的一套文摘。 该文摘创刊于1956年,每年出12版期,用俄文发表,国外文献除俄译名外附有原文题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摘杂志 科技情报所 文题名 矿场地球物理 作者索引 非金属矿产 地球化学方法 区域地质学 主题索引 矿产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岩质边坡稳定性预测 被引量:10
15
作者 黎玺克 《河北工业科技》 CAS 2020年第3期164-169,共6页
为了解决边坡工程中非线性变化给稳定性预测造成的困难,建立了GA-BP神经网络计算模型预测岩质边坡稳定性。采用定性评价和相互作用矩阵复核的方式,选取边坡坡度、边坡高度、斜坡结构类型、岩体强度、控滑结构面倾角、岩体结构特征、地... 为了解决边坡工程中非线性变化给稳定性预测造成的困难,建立了GA-BP神经网络计算模型预测岩质边坡稳定性。采用定性评价和相互作用矩阵复核的方式,选取边坡坡度、边坡高度、斜坡结构类型、岩体强度、控滑结构面倾角、岩体结构特征、地表变形强度、人类活动强度8个评价因子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利用遗传算法对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进行优化后训练岩质边坡稳定性预测模型;对比分析GA-BP神经网络和BP神经网络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预测结果误差绝对值小于0.15的占85%,未优化的传统神经网络仅占45%,优化后的预测结果更加接近真实值,表明遗传算法对传统BP神经网络的优化是有效的。研究结果对建立岩质边坡稳定性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质学 遗传算法 BP神经神经网络 岩质边坡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Mediterranean region--a geological primer 被引量:3
16
作者 WilliamCavazza ForeseCarloWezel 《Episodes》 SCIE 2003年第3期160-168,共9页
The last twenty-five years of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Mediterranean region have disproved the traditional notion that the Alpine-Himalayan mountain ranges originated from the closure of a single, albeit comple... The last twenty-five years of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Mediterranean region have disproved the traditional notion that the Alpine-Himalayan mountain ranges originated from the closure of a single, albeit complex,oceanic domain-the Tethys. Instead, the present-day geological configuration of the Mediterranean region is the result of the creation and ensuing consumption of two major oceanic basins-the Paleotethys and the Neotethys-and of additional smaller oceanic basins within an overall regime of prolonged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Eurasian and the African-Arabian plates.In greater detail, there is still some debate about exactly what Tethys existed at what time. A consensus exists as to the presence of (i) a mainly Paleozoic paleotethyan ocean north of the Cimmerian continent(s); (ii) a younger late Paleozoic-Mesozoic neotethyan ocean located south of this continent, and finally ; ( iii ) a middle Jurassic ocean, the Alpine Tethys-Valais, an extension of the central Atlantic ocean in the western Tethyan domain. Additional late Paleozoic to Mesozoic back-arc marginal basins along the active Eurasian margin com-plicated somewhat this simple picture. The closure of these heterogeneous oceanic domains produced a sys-tem of connected yet discrete orogenic belts which vary in terms of timing, tectonic setting and internal archi-tecture, and cannot be interpreted as the end product of a single "Alpine" orogenic cycle.In Neogene time. following prolonged indentation along the Alpine front, a number of small continental microterranes (Kabylies, Balearic Islands, Sardinia-Cor-sica, Calabria) rifted off the Eurooean-lberian continan-tal margin and drifted toward south or southeast, leaving in their wake areas of thinned continental crust (e.g.Valencia Trough) or small oceanic basins (Algerian,Provencal and Tyrrhenian basins). The E Mediterranean is similarly characterized by widespread Neogene exten-sional tectonism, as indicated by thinning of continental crust along low-angle detachment faults in the Aegean Sea and the periaegean regions. Overall, Neogene exten-sion in the Mediterranean can be explained as the result of roll-back of the N-dipping subducting slab along the lonian-E Mediterranean subduction zones. The complex Neogene geologic scenario of the Mediterranean is com-plicated further by the deposition of widespread evapor-ites during Messinian (late Miocene)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 区域地质学 地质调查 地质特征 晚第三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act of regional geology, land use and flow path on stream water chemistry in a small watershed
17
作者 Jae Gon Kim Jin-Soo Lee +6 位作者 Kyung Seok Ko Tack Hyun Kim Chul-Min Chon Gyoo Ho Lee Tong Kwon Kim Yongje Kim Sung Won Park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6年第B08期140-140,共1页
关键词 基岩 碱度 阳离子 硝酸盐 区域地质学 土地利用率 水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国云教授
18
作者 木玉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3期F002-F002,共1页
杜国云,男,1962年10月生,山东招远人。烟台师范学院教授。1983年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于地质系任教。1986年调入烟台师范学院,在地理系任教,并参与了地理系的筹建工作。1995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学硕士学位... 杜国云,男,1962年10月生,山东招远人。烟台师范学院教授。1983年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于地质系任教。1986年调入烟台师范学院,在地理系任教,并参与了地理系的筹建工作。1995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学硕士学位。1999年至2000年,在北京大学做访问学者。2002年聘为教授,2003年取得硕士生导师资格。现为中国地质学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研究会会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国云 烟台师范学院 构造地质学 区域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课程教学改革 科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selenium and evaluation of Serich land resources in the central area of Guiyang City,China 被引量:9
19
作者 Ziping Pan Shaolin He +3 位作者 Chaojin Li Wei Men Chengzhi Yan Fang Wang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17年第2期240-249,共10页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multipurpose regional geochemical surveys of the Guizhou Provinc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Se and Se-rich land resources in the central area of Guiyang City were studied and evaluat...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multipurpose regional geochemical surveys of the Guizhou Provinc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Se and Se-rich land resources in the central area of Guiyang City were studied and evaluated.Major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1) the Se content in surface soil of the central area of Guiyang City was 0.17–2.89 mg kg^(-1), and the average was 0.78 mg kg^(-1), which were respectively 2.6 and 3.9 times of the national background value of soil and the world background value of soil.The Se content in deep soil was 0.11–1.48 mg kg^(-1), and the average was 0.44 mg kg^(-1), which were respectively 1.5 and2.2 times of the national background value of soil and the world background value of soil. The soil Se content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soil depth on the vertical profile, and the surface soil had a higher Se content.(2)Distribution of Se content was mainly affected by parent materia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and other components, soil type, and land use type. Parent material played a key role, as the soil Se content was mainly originated from parent rock and increased with the background value of Se in parent rock,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and other components had certain influences upon the Se content. Se was shown to have a significant linear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S and organic carbon but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p H value. Se content varied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soil as follows: skeleton soil > yellow soil > paddy soil > limestone soil > purple soil. Land use type also hadcertain influences upon the soil Se content as follows: dry land > construction land > garden plot > grassland =garden plot > forest land.(3) Taking 0.4 mg kg^(-1)B x(Se) <3.0 mg kg^(-1) as the standard for Se-rich soil, Se-rich soil of the study area covered an area of 2224 km^2 and 92.5% of the total area; the remaining is general soil. The study area had no Se-excess soil. Therefore, the central area of Guiyang City has a high proportion of Se-rich land, a large area of Serich land resources, and a moderate selenium enrichment strength, which have been rarely seen anywhere and provide advantageous resour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e-rich featured agri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al area of Guiyang SOILS SELENIUM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Evaluation of Se-rich landresour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lection of Superior Breeding Infraspecies Gaharu of Gyrinops versteegii (Gilg) Domke
20
作者 Tri Mulyaningsih Djoko Marsono +1 位作者 Sumardi Isamu Yamad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B)》 2014年第6期485-492,共8页
Research on selection of superior breeding infraspecies Gyrinops versteegii (Gilg) Domke aims to select an infraspecies of G. versteegii having interna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production aro... Research on selection of superior breeding infraspecies Gyrinops versteegii (Gilg) Domke aims to select an infraspecies of G. versteegii having interna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production aromatic resin or agarwood. The internal factors are variations in wood anatomy, phytochemicals and agarwood of infraspecies G. versteegii. Of five local populations taken from West Lombok Island in Indonesia, the research areas are geographically located at coordinates: 8°15′-8°40′ South Latitude and 116°00′-116°20′East Longitud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agarwood production is influenced by internal factors of eaglewood trees, such as high starch production and the size of the cells making up the larger wood tissue. Infraspecies G. versteegii that have quality and quantity production of aromatic resin (the best agarwood) is Beringin group and the highest quantity of agarwood production (agarwood formation on the whole organ) is Soyun gro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haru AGARWOOD Gyrinops versteegii Lombok Island Indones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