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浅议辽代司法中“南北面官”制度对高丽的影响
被引量:2
- 1
-
-
作者
马天
-
机构
新疆财经大学法学院
-
出处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0期13-15,共3页
-
文摘
10-12世纪,辽国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地方性政权。其主体民族契丹族一方面承袭了唐朝的旧有制度,一方面则通过武力使得辽国的文物体例传播于周边邦国。其司法体系中的"南北面官"制是契丹族于政治领域的创新,对于多民族国家的治理具有时代性意义。辽的邻国高丽,基于三次"契丹高丽战争"的缘故,深受该项制度的影响,并在短时间内迅速渗透至其军事与政治层面。从而成为了古朝鲜法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关键词
辽代
高丽
契丹
“南北面官”
“双轨制”
分治
-
Keywords
Liao dynasty
Koryo
Khitay
“ South-North direction officer”
Institute of Double Orbits
Divide to Govern
-
分类号
K246.1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辽史》“属国军”条与“北面属国官”条编纂述论
- 2
-
-
作者
张宏利
刘璐
-
机构
吉林大学文学院
旅顺博物馆书画文献研究部
-
出处
《绥化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13-116,共4页
-
文摘
辽人耶律俨《皇朝实录》不设属国专条,但帝纪传记载述大量属国来辽朝贡及辽朝讨伐诸国诸部之事,金人、元人修撰《辽史》时,皆认为属国在辽朝占有重要地位。因而金元史臣基于其对辽朝属国的认识,从耶律俨《皇朝实录》、陈大任《辽史》及其它史籍摘抄属国名字分别撰成"属国军"条、"北面属国官"条。由于金元史官失于详尽考证,致使两项条目存有不同的问题。
-
关键词
《辽史》
属国军
北面属国官
-
Keywords
LIAOSHI
vassal state army
northern vassal state official
-
分类号
K246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辽代北宰相府的设立及职官设置探论
被引量:8
- 3
-
-
作者
何天明
-
机构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90-95,159,共7页
-
文摘
辽代北宰相府的设立及职官设置探论何天明在中国古代官制史中,宰相制可谓渊远流长。各朝各代,互有继承,但又有各自的特点,不能一概而论。契丹族建立辽朝,官分北南,宰相制亦在对封建制度进行继承、改造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表现出时代特色。北面官系统的北宰相府和南宰...
-
关键词
契丹族
《辽史》
辽代
北面官
阿保机
职官制度
宰相制度
辽朝
政权机构
汉人枢密院
-
分类号
K246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辽代契丹北枢密院的设立、职官设置及其特色
被引量:9
- 4
-
-
作者
何天明
-
机构
内蒙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98-102,共5页
-
文摘
契丹族为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之一。辽朝建立以前,具有其本民族特色的官制系统已初见轮廓。但《辽史·百官志一》“北面朝官”条下所载的“契丹北枢密院”,在辽世宗以前却无迹可寻。如今,关于辽代契丹北枢密院问题的研究,国内外已有若干论著。然而,由于史料零散、缺漏严重,加之各家对史料看法不同,因此在观点上也难归于一。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契丹北枢密院的设立、职官设置以及由此而反映出来的契丹北枢密院的特色予以深入探讨。
-
关键词
契丹南枢密院
枢密使
中丞司
契丹族
汉人枢密院
辽代
《辽史》
北面官
辽朝
南面官
-
分类号
K246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辽代斡鲁朵官制考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孙大坤
-
机构
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
-
出处
《宋史研究论丛》
2021年第1期370-385,共16页
-
文摘
斡鲁朵官分为北面宫官和南面宫官两个系统,最高长官分别是契丹行宫都部署和汉人行宫都部署,二者之下各设副贰官与僚佐官,分别管辖契丹与汉人事务。各个斡鲁朵由某宫契丹都部署和汉人渤海都部署共同执掌。斡鲁朵内游牧人口的管理体系与部族基本相同,为斡鲁朵-石烈-抹里三级。斡鲁朵对农业人口通过各级提辖司进行管理。辽代斡鲁朵官属于职,其品秩高下是由任职者所带官来确定的。大体而言,契丹行宫都部署和汉人行宫都部署带尚书左仆射衔,某宫契丹都部署与某宫汉人都部署在品级上与节度使相当但地位略高。斡鲁朵官制遵循辽朝南北面官分立的原则,是辽朝政治体制的一个缩影。而斡鲁朵官制中弥合农耕区和游牧区的努力,也证明了斡鲁朵乃是辽朝将草原区与农耕区维系在同一政权之内的重要纽带。
-
关键词
斡鲁朵
官制
结衔
南北面官
-
分类号
K246.1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古代官制中的民族歧视问题
- 6
-
-
作者
朱玉宝
-
出处
《临沂师专学报》
1999年第5期75-76,共2页
-
文摘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除元、清两朝为全国统一政权外,其余则是割据性政权。这些少数民族政权为维护本民族的特权,大多实行了民族统治,在官制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下面仅就辽、元、清三个朝代官制中的民族歧视问题作一简述。一、实行“一国两制”的?..
-
关键词
古代官制
民族歧视
蒙古人
南面官
“一国两制”
北面官
不平等性
地方官
汉人
少数民族
-
分类号
D691.7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辽代汉人枢密院探论
被引量:5
- 7
-
-
作者
何天明
-
机构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08-113,共6页
-
-
关键词
汉人枢密院
契丹南枢密院
枢密使
南面官
《辽史》
辽政权
辽代
北面官
契丹族
耶律德光
-
分类号
D69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论辽代“一国两制”双轨行政制度
被引量:2
- 8
-
-
作者
尹德蓉
-
机构
湖北教育学院
-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42-44,共3页
-
-
关键词
“一国两制”
阿保机
契丹人
《辽史》
双轨制度
汉文化
契丹社会
畜牧业
北面官
辽代
-
分类号
K246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剑桥中国史》(第6卷)辽史的基本观点评述
- 9
-
-
作者
李锡厚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
出处
《宋史研究论丛》
2005年第1期537-549,共13页
-
文摘
1994年出版的《剑桥中国史》(第6卷),已由史卫民等译成中文,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中文版书名为《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本书汇集了当代西方研究中国辽、西夏、金、元历史的重要结论,特别是该书的"导言",阐述的基本观点,在当代西方学术界具有广泛影响。本文仅对书中关于辽史的基本观点试作评述,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
关键词
中国史
契丹人
辽朝
韩匡嗣
《辽史》
拉铁摩尔
淳钦皇后
头下军州
南枢密院
南北面官
-
分类号
K246.1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彭晓燕《欧亚历史中的哈刺契丹》述评
- 10
-
-
作者
邱轶皓
-
机构
复旦大学历史系
-
出处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
2011年第1期161-167,共7页
-
文摘
哈刺契丹(按汉语文献习惯,则称西辽)所留下的史料之零碎,和它在内亚腹地历史中曾起到的重要历史影响相比,呈现出一种极端的不平衡。因此关于哈刺契丹史的研究著作,除了少数几部研究专著外,多为中亚(内亚)通史著作中关于此课题的章节。
-
关键词
彭晓
研究著作
蒙古帝国
西辽
历史影响
钦察草原
南北面官
河中地区
不平衡
子模
-
分类号
K28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辽朝宣徽使初探
被引量:8
- 11
-
-
作者
关树东
-
机构
中央民院研究生部
-
出处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13-17,共5页
-
文摘
辽朝宣徽使的职责本自五代,宋,主要执掌朝廷礼仪、宴享百官、供帐、领殿前、内诸司之籍,并负有谏议、督修宫掖之责,同时往往奉命外出执行某种特殊使命。其地位相当尊崇。宣徽南院实即汉人宣徽院,北、南两院立徽使分掌北、南两面官系统的事务。两院与南京宣徽院一动一静,构成了辽朝完整的宣徽机构。
-
关键词
辽史
北院宣徽使
南院宣徽使
南北面官
-
分类号
K246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契丹的社会构造和两种支配体制的确立
- 12
-
-
作者
罗永男
-
机构
韩国外国语大学
-
出处
《宋史研究论丛》
CSSCI
2014年第1期577-594,共18页
-
文摘
契丹同时拥有草原地区和农耕社会,对于征服王朝的契丹来讲统治组织的双重性是不可避免的。他们把农耕和游牧依靠两种法律性的典范实施因俗而治的原则,实行南北面官制度,其牧民复合体制是从新演变过来的统合体。但是契丹统治者依照政治经济为目的,对于他们实施差别对待,最终结果是使各民族社会地位不平衡而导致辽政权的削弱。总而言之,以因俗而治为基础的契丹的两种支配体制在少数主体民族统治多数的民族下成为了一个里程碑。
-
关键词
契丹
因俗而治
南北面官制度
民族差别
两种支配体制
-
分类号
K246.1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略论耶律阿保机和耶律德光统治时期的辽王朝
- 13
-
-
作者
陈金花
-
机构
兴安盟教育学院
-
出处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9年第1期70-72,共3页
-
文摘
耶律阿保机和耶律德光统治时期的辽王朝,是契丹族奴隶制社会的繁荣阶段,也是辽王朝的统治最为关键的时期。在这个阶段,辽王朝的经济和文化获得空前巨大的发展。首先,契丹族在漫长的岁月中,吸收了汉族的某些文明成果;其次,辽王朝为了巩固其统治,实行了“因俗而治”的统治政策,建立了北南面官制;最后。
-
关键词
契丹族
文明成果
北面官
南面官
-
分类号
K246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赤峰地区辽史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 14
-
-
作者
项春松
-
出处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25-28,共4页
-
文摘
辽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历史时期,它对开发塞北边陲、加强北方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加速民族融合、促进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巩固,都起过很大的作用,有过不朽的历史功勋.公元907年契丹在古临潢——今赤峰地区建立大契丹国(也称大辽或大蕃),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南北朝局面,揭开了契丹民族发展史上壮丽的一幕.在立国后的二百余年间,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对北方民族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关键词
辽朝
赤峰地区
临潢
北方民族
大蕃
民族发展史
历史时期
多民族国家
南北面官
大辽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辽史》与辽史研究
被引量:3
- 15
-
-
作者
李锡厚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
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1995年第5期63-73,共11页
-
文摘
本文对辽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辽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及辽史研究的过去与现状,进行了论述和探讨。作者指出,要把辽史研究继续推向前进,就必须批驳某些日本学者为配合日本军国主义以灭亡中国为目的而在辽史研究领域中所散布的种种谬论,同时还应重视考古新发现。
-
关键词
《辽史》
辽朝
契丹人
耶律羽之
民族关系
南北面官制度
南北朝
游牧民族
韩德让
日本学者
-
分类号
K246.1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