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史》后《艺术传》的变动
1
作者 李倍雷 《艺术学研究》 2024年第5期98-111,共14页
“二十六史”《艺术传》的撰述存在一个概念上的变动及内容的变化。《魏书》为《术艺传》,《晋书》至《北史》皆为《艺术传》,到了“新、旧唐书”及以后,概念发生变动,均为“方技(方伎)”,是为《方技传》或《方伎传》,直至《清史稿》才... “二十六史”《艺术传》的撰述存在一个概念上的变动及内容的变化。《魏书》为《术艺传》,《晋书》至《北史》皆为《艺术传》,到了“新、旧唐书”及以后,概念发生变动,均为“方技(方伎)”,是为《方技传》或《方伎传》,直至《清史稿》才恢复《艺术传》。看似《艺术传》出现了“断层”,但从各“列传”的“小序”和入传者的事项与内容分析,“二十六史”《艺术传》在历代的正史里延续的是祖述,《北史·艺术传》以后《方技传》或《方伎传》的内容,大致还是医术、方经、占卜、阴阳,兼有相术、巧思、画塑等类型,延续了《魏书·术艺传》《北史·艺术传》以来的类型谱系与脉络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传》 北史 艺术 《方技传》 《方伎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史》民族列传与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历史研究述论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书豪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3-102,共10页
《北史》作为记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历史活动的重要史著,其成书过程、删削增补已在学界得到充分探讨,但对该书民族列传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尚未见到。对《北史》民族列传所记载的南北朝时期各民族发展情况以及各民族与北朝政权的关... 《北史》作为记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历史活动的重要史著,其成书过程、删削增补已在学界得到充分探讨,但对该书民族列传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尚未见到。对《北史》民族列传所记载的南北朝时期各民族发展情况以及各民族与北朝政权的关系进行研究,不仅可明确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意涵,而且可从《北史》通代的民族史叙述中凸显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应有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史 民族列传 朝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书》《北史》卷一衔接系统对比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丽 邓奇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18-122,共5页
语篇衔接手段主要有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大类。本文从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以衔接系统理论为框架,对《魏书》、《北史》二书的卷一从照应、连接、重复和搭配等方面进行初步的对比试析,得出如下结论:《魏书》更多依赖词汇手段... 语篇衔接手段主要有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大类。本文从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以衔接系统理论为框架,对《魏书》、《北史》二书的卷一从照应、连接、重复和搭配等方面进行初步的对比试析,得出如下结论:《魏书》更多依赖词汇手段达到衔接,而《北史》则更多利用语法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篇衔接 语法衔接 词汇衔接 照应 连接 重复 搭配 魏书 北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李延寿《南、北史》的规律性删削失当 被引量:7
4
作者 高敏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5-49,共5页
李延寿《南、北史》虽有对原“八书”删烦就简之功 ,但其删削不当之处也不可忽视。由于删削失当 ,影响到《南、北史》的史料价值。李延寿《南、北史》
关键词 李延寿 《南、北史 少数民族 魏政权 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拓跋鲜卑基本史料比较研究——《魏书》与《北史》《通典》《文献通考》关系辨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梁云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3-48,共6页
自两晋至明清,不同历史时期的史学家对早期拓跋鲜卑有详略不同的记载。《魏书·序纪》最早系统地记述了拓跋鲜卑早期历史,是研究拓跋鲜卑早期历史的基本史料。《北史》《通典》《文献通考》关于拓跋鲜卑的内容是以《魏书·序纪... 自两晋至明清,不同历史时期的史学家对早期拓跋鲜卑有详略不同的记载。《魏书·序纪》最早系统地记述了拓跋鲜卑早期历史,是研究拓跋鲜卑早期历史的基本史料。《北史》《通典》《文献通考》关于拓跋鲜卑的内容是以《魏书·序纪》为蓝本的后代史家记述,没有补充新史料,只能作为二手资料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拓跋鲜卑 《魏书》 北史 《通典》 《文献通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史》、《北史》倾向统一的历史观及其得失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冬冬 郑振捷 《社科纵横》 2006年第5期113-114,117,共3页
李延寿《南史》、《北史》是二十四史中重要的两部史书,其倾向统一的历史观曾获得广泛好评。本文试图对李延寿倾向统一的历史观以及它与二书修撰得失之间的关系作出新的探讨。
关键词 李延寿 <南> <北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书》《北史》相同史实部分用语比较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丽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9-94,共6页
《魏书》《北史》相同史实部分用语的不同表现在两书虽然采用了相同的音节形式,但语素却呈现出繁复的局面。本文通过《魏书》《北史》相同史实部分用语的比较,得到如下结论:《北史》使用了唐代常用的语词和发展成熟的句式来改写《魏书... 《魏书》《北史》相同史实部分用语的不同表现在两书虽然采用了相同的音节形式,但语素却呈现出繁复的局面。本文通过《魏书》《北史》相同史实部分用语的比较,得到如下结论:《北史》使用了唐代常用的语词和发展成熟的句式来改写《魏书》的相关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书》 北史 词汇 句式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史·沮渠蒙逊传》勘误一则 被引量:1
8
作者 魏军刚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7-37,共1页
《北史》卷九三《沮渠蒙逊传》:"吕光自王于凉土,使蒙逊自领营人,配箱直。又以蒙逊叔父罗仇为西平太守。后遣其子[吕]慕率罗仇伐乞伏乾归于枹罕,为乾归所败,杀之。"(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3082页)按:"吕慕"当系"吕纂"讹误。检... 《北史》卷九三《沮渠蒙逊传》:"吕光自王于凉土,使蒙逊自领营人,配箱直。又以蒙逊叔父罗仇为西平太守。后遣其子[吕]慕率罗仇伐乞伏乾归于枹罕,为乾归所败,杀之。"(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3082页)按:"吕慕"当系"吕纂"讹误。检阅诸史,吕光诸子并无"吕慕"此人,而有"吕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误 1975年 北史 中华书局 讹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史》纠误一则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丽珍 李建栋 《长沙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160-160,共1页
关键词 北史 《陈元康传》 “山胡刘蠡升” “山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南史》与《北史》的史传文学成就 被引量:1
10
作者 邓武蓉 《船山学刊》 CSSCI 2009年第4期174-176,共3页
《南史》、《北史》不仅在我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而且还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其文学性虽已不能与"四史"相比,但将其部分篇章立于"史传文学"之列,亦当之无愧。《南·北史》的文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 《南史》、《北史》不仅在我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而且还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其文学性虽已不能与"四史"相比,但将其部分篇章立于"史传文学"之列,亦当之无愧。《南·北史》的文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简捷扼要的叙事风格;直书其事的叙事态度;怪异奇雅的小说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 北史 传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书·本纪》《北史·魏本纪》校记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云鹤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2年第4期33-35,共3页
近期潜心研读《魏书》、《北史》本纪部分,发现诸多时间记载差误,本文利用二书进行互校,或利用一书前后对校,或援引它书校勘,以备未来重刊《魏书》、《北史》时借鉴.不足之处,祈请教正(《魏书》、《北史》、《资治通鉴》等均用中华书局... 近期潜心研读《魏书》、《北史》本纪部分,发现诸多时间记载差误,本文利用二书进行互校,或利用一书前后对校,或援引它书校勘,以备未来重刊《魏书》、《北史》时借鉴.不足之处,祈请教正(《魏书》、《北史》、《资治通鉴》等均用中华书局标点本).1.《魏书·太祖纪》P42:“(天赐三年)夏四月庚申,复幸(?)山宫.……甲午,车驾还宫.”《北史·魏本纪》第一,P23:“(天赐三年)夏四月庚申,复幸豺山宫.……甲戌,车驾还宫.”按:天赐三年四月丙午朔,本月无甲午日,甲戌为二十九日,可见《魏书》误,应从《北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纪 《魏书》 北史 太和 校记 武定 闰月 庚申 行幸 通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史》与北朝四史比勘札记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丽红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22-25,共4页
《北史》是李延寿在魏、齐、周、隋四书的基础上删改而成的,将二者进行比对,发现存在不少抵牾之处,故参考其他相关典籍及出土文献,对《北史》中存在的一些讹误进行勘正。
关键词 北史 朝四 比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书》《北史》对读札记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丽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5-6,共2页
拓跋魏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现存的《魏书》《北史》对北魏王朝的历史记录大体相同。虽然二书记录史实的用语存在不同,但仍然可以通过二书的对读进行校勘工作。如《魏书》"贱"讹为"贼","地&qu... 拓跋魏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现存的《魏书》《北史》对北魏王朝的历史记录大体相同。虽然二书记录史实的用语存在不同,但仍然可以通过二书的对读进行校勘工作。如《魏书》"贱"讹为"贼","地"讹为"池","须"俗写为"湏",《北史》"决"讹为"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书》 北史 对读 文字 校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史》纠误一则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建栋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35-35,共1页
《北史》卷五五《陈元康传》谓陈元康为高欢作军书以讨伐“山胡刘蠡升”,误。当时被讨伐者为“山胡”,而非“山胡刘蠡升”。 《北史》卷五五《陈元康传》云:“初,司马子如、高季式与孙搴剧饮,搴醉死,神武(高欢)命求好替,子如... 《北史》卷五五《陈元康传》谓陈元康为高欢作军书以讨伐“山胡刘蠡升”,误。当时被讨伐者为“山胡”,而非“山胡刘蠡升”。 《北史》卷五五《陈元康传》云:“初,司马子如、高季式与孙搴剧饮,搴醉死,神武(高欢)命求好替,子如举魏收。他日,神武谓季式日:‘卿饮杀我孙主簿,魏收作文书,都不称我意。司徒尝道一人谨密,是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史 语言文学 错误 错误纠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所见《北史》版本述略
15
作者 李凭 梁丽红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62-368,共7页
广州自古以来就是积极与中原联系的城市,所以主要反映北朝六家政权历史的《北史》一直受到这个位居中华大地南端的重镇的关注。作为二十四史之一的《北史》,版本存留状况比较复杂,但值得庆幸的是,在广州的教育与研究机构中保存了较多且... 广州自古以来就是积极与中原联系的城市,所以主要反映北朝六家政权历史的《北史》一直受到这个位居中华大地南端的重镇的关注。作为二十四史之一的《北史》,版本存留状况比较复杂,但值得庆幸的是,在广州的教育与研究机构中保存了较多且较好的《北史》版本,由此也可以豹窥一斑地看到历来广州对于北朝历史的重视。本文在普查的基础上论述了位于广州市的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以及科研单位图书馆所藏《北史》版本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 北史 版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信州路儒学刊本《北史》版本项详考
16
作者 管正平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3-116,共4页
作为正史之一的《北史》,现存的信州路儒学大德刻本有重要价值。然而其版本项尚存一些需要澄清的问题。经过对史料的分析比较,可知:该书的刊刻时间当为大德九至十年之间;刊刻地是信州路儒学、下属县学,以及辖区内的书院;主持者当为时任... 作为正史之一的《北史》,现存的信州路儒学大德刻本有重要价值。然而其版本项尚存一些需要澄清的问题。经过对史料的分析比较,可知:该书的刊刻时间当为大德九至十年之间;刊刻地是信州路儒学、下属县学,以及辖区内的书院;主持者当为时任信州路儒学教授的戴表元。刻版由元入明,入南监,递有修补。现存印本已残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史 版本 考证 信州路 大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史》版本及源流考
17
作者 梁玲华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5-160,共6页
《北史》在宋、元、明、清和民国以及新中国成立后都有整理和校勘本。根据史料记载,可以确定宋监本是所有版本的鼻祖。在此基础上,有三条发展线索:一是元大德十年,在宋监本的基础上刊刻的信州路儒学刊本;明万历年间,南京国子监在信州路... 《北史》在宋、元、明、清和民国以及新中国成立后都有整理和校勘本。根据史料记载,可以确定宋监本是所有版本的鼻祖。在此基础上,有三条发展线索:一是元大德十年,在宋监本的基础上刊刻的信州路儒学刊本;明万历年间,南京国子监在信州路学本的基础上校刻的南监本;北京国子监又以万历南监本为底本,刊刻了万历北监本;清乾隆十年,在万历北监本的基础上完成了武英殿本。二是明崇祯十二年,毛晋以宋本为底本,仿刻完成的汲古阁本;清同治十一年,金陵书局又仿汲古阁本刻成金陵书局本。三是"民国"张元济以元大德本为底本,完成了高质量的百衲本;1975年,中华书局又以百衲本为工作本,完成了点校本。点校本是目前学界公认的质量最好的版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史 版本 源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北史·魏本纪》札记
18
作者 黄云鹤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3年第1期42-44,共3页
近读《北史·魏本纪》,发现几例人名、职官及删减方面的错误,随手摘录,并加以校勘。兹举例如下,以备参考。(本文所用《北史》、《魏书》、《资治通鉴》均以中华书局标点本为准。) 一、人名错误 1.《北史·魏本纪》第二(P54... 近读《北史·魏本纪》,发现几例人名、职官及删减方面的错误,随手摘录,并加以校勘。兹举例如下,以备参考。(本文所用《北史》、《魏书》、《资治通鉴》均以中华书局标点本为准。) 一、人名错误 1.《北史·魏本纪》第二(P54):“(太平真君二年三月)辛亥,封蠕蠕郁久闾乞归为朔方王。” 按:“郁久闾乞归”应为“郁久闾乞列归”。见《魏书·世祖纪》(P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纪 魏书 札记 尚书 北史 朔方 怀州 太和 定襄县 通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史》刻本讳“喜”为“嘉”问题蠡测
19
作者 黄楼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6-8,共3页
《北史》为二十四史之一,现存传世刻本以元大德本最为完整,但大德本及以后诸刻本人名、地名、年号多有"喜""熹"刻成"嘉""善"等字的现象。此并非前人所认为的形近讹字,而可能为早期刻本避辽天... 《北史》为二十四史之一,现存传世刻本以元大德本最为完整,但大德本及以后诸刻本人名、地名、年号多有"喜""熹"刻成"嘉""善"等字的现象。此并非前人所认为的形近讹字,而可能为早期刻本避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之讳,金、元时回改未尽所致。这一推测如能成立,证明辽、金等曾有《北史》刻本存在。今人追溯《北史》源流,往往忽略辽、金本的影响,这未必符合历史的真实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史 避讳 辽天祚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书》《北史》本纪部分衔接系统对比研究
20
作者 李丽 邓奇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60-64,共5页
语篇衔接手段主要有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大类。以Halliday的衔接系统理论为框架,对《魏书》、《北史》两书的本纪部分从照应、省略、连接、重复、搭配、同义词和反义词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尽管所叙述的史实相同,但《魏书》语篇更... 语篇衔接手段主要有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大类。以Halliday的衔接系统理论为框架,对《魏书》、《北史》两书的本纪部分从照应、省略、连接、重复、搭配、同义词和反义词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尽管所叙述的史实相同,但《魏书》语篇更多依赖词汇手段达到衔接,而《北史》则更多利用语法手段达到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篇衔接 语法衔接 词汇衔接 魏书 北史 本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