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肥有机肥配施对黑土团聚体稳定性及其富里酸结构的影响
1
作者 张敏 韩晓增 +4 位作者 陆欣春 陈旭 严君 冯浩亮 邹文秀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116,共10页
为探讨化肥有机肥配施对黑土团聚体稳定性及其富里酸结构的影响,依托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试验站2001年设置的长期定位试验,分析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化肥+15000 kg·hm-2有机肥(NPKM1)及化肥+22500 kg·hm-2有机肥(NP... 为探讨化肥有机肥配施对黑土团聚体稳定性及其富里酸结构的影响,依托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试验站2001年设置的长期定位试验,分析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化肥+15000 kg·hm-2有机肥(NPKM1)及化肥+22500 kg·hm-2有机肥(NPKM2)处理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团聚体富里酸结构及光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化肥有机肥配施显著提高了0~40 cm土层>0.25 mm团聚体分布比例,增强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CK相比,NPKM1和NPKM2处理的0~20 cm土层>0.25 mm团聚体分布比例分别增加6.2%~26.3%和8.4%~50.2%。(2)土壤各粒径团聚体富里酸包含类富里酸、类胡敏酸和类蛋白质共3种荧光组分,化肥有机肥配施提高了类富里酸、类胡敏酸组分荧光强度及百分比和类蛋白质组分荧光强度,降低了类蛋白质组分荧光强度百分比;与CK相比,NPKM1和NPKM2处理>0.25 mm团聚体富里酸的类富里酸和类胡敏酸组分荧光强度分别提高7.0%~30.5%和12.8%~45.4%。同时土壤各粒径团聚体富里酸均受自生源和外生源共同作用的影响(FI(荧光指数)>1.4,0.8<BIX(自生源系数)<1.0),呈现强腐殖化和新近自生源特征(3.0<HIX(腐殖化指数)<6.0)。(3)土壤各粒径团聚体富里酸的SUVA 254、SUVA 280和E 4/E 6值随有机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芳香性增强,分子结构变简单。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团聚体富里酸荧光组分、芳香性(SUVA 254)、腐殖化程度(HIX、E 4/E 6)是影响团聚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化肥有机肥配施通过增加团聚体富里酸荧光组分强度,提高团聚体芳香性和腐殖化程度,进而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有机肥配施 黑土 团聚体稳定性 三维荧光光谱 富里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有机肥配施对土壤性质、樱桃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岳宗伟 李嘉骁 +5 位作者 孙向阳 刘国梁 李素艳 王晨晨 查贵超 魏宁娴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192-2201,共10页
为明确化肥、有机肥配施比例对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以及樱桃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在北京市通州区开展田间试验,设置CK(不施肥),以及等氮量条件下配施不同比例有机肥的5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间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和果实品质指标... 为明确化肥、有机肥配施比例对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以及樱桃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在北京市通州区开展田间试验,设置CK(不施肥),以及等氮量条件下配施不同比例有机肥的5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间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和果实品质指标、产量的差异。结果显示,与CK和纯施化肥的处理相比,50%(以氮计)化肥+50%有机肥的处理可以显著(P<0.05)提升土壤全氮、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和脲酶、蛋白酶、碱性磷酸酶、脱氢酶活性,在产量未显著下降的前提下,显著提高果实的维生素C含量和糖酸比,果实品质最好。在当地的樱桃生产中,50%化肥+50%有机肥是推荐的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有机肥配施 化肥减量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比例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植烟土壤有机碳固存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熊于斌 余顺平 +3 位作者 杨娅 黄琳 俞海冰 汤利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2-272,共11页
为探究不同比例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影响植烟土壤有机碳固存的长期效应,基于连续9年的田间定位试验,设置不施肥(CK)、100%化肥(CF-1,当地常规推荐施肥)、80%化肥(CF-2)、80%化肥配施有机肥(OF-1)、60%化肥配施有机肥(OF-2)、70%化肥配施... 为探究不同比例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影响植烟土壤有机碳固存的长期效应,基于连续9年的田间定位试验,设置不施肥(CK)、100%化肥(CF-1,当地常规推荐施肥)、80%化肥(CF-2)、80%化肥配施有机肥(OF-1)、60%化肥配施有机肥(OF-2)、70%化肥配施有机肥+生物有机肥(BOF)处理,对植烟土壤有机碳储量盈亏、固碳速率、有机碳组分含量、有机碳敏感指数、土壤碳库活度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进行对比,探讨不同比例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植烟土壤有机碳固存的长期效应。与CF-1处理相比,连续不施肥(CK)处理植烟土壤有机碳组分、储量和土壤碳固存速率显著下降。不同比例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的OF-1、OF-2和BOF处理,植烟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9.6%、20.9%和13.9%,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43.4%、68.0%和41.7%,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14.8%、19.1%和25.4%,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分别增加22.8%、37.2%和36.4%,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增加15.3%、30.2%和31.2%,年平均固碳速率分别提高191.3%、382.6%和391.3%,碳库管理指数分别提高100.8%、159.8%和79.6%。不同比例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显著提升土壤活性有机碳敏感指数。与CF-1相比,OF-1、OF-2和BOF处理的烟叶产量分别提高10.3%、33.5%和35.3%,中上等烟叶比例分别提高14.6%、22.0%和18.0%。连续9年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显著提高植烟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和土壤有机碳固存速率,促进烟叶产质量提升,是烟叶绿色优质生产、农田土壤固碳增效的有效途径,以OF-2和BOF效应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组分 有机碳固存速率 土壤有机碳储量 碳库管理指数 碳组分敏感指数 化肥减量有机肥 烤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凤林 马祥爱 +2 位作者 郝秀海 刘振钰 郭转霞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9期49-56,共8页
【目的】探讨山西旱地玉米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的可行性与适宜化肥减量比例。【方法】于2021—2023年进行田间定位试验,研究CK(不施任何肥)、NPK(全化肥)、化肥减量(40%、30%、20%)生物炭有机肥替代(SWC40、SWC30、SWC20)和精致有机肥替... 【目的】探讨山西旱地玉米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的可行性与适宜化肥减量比例。【方法】于2021—2023年进行田间定位试验,研究CK(不施任何肥)、NPK(全化肥)、化肥减量(40%、30%、20%)生物炭有机肥替代(SWC40、SWC30、SWC20)和精致有机肥替代(JZ40、JZ30、JZ20)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适当比例下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能显著增加玉米籽粒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提高养分累积吸收量及氮素利用效率。与NPK处理相比,2021、2022、2023年,SWC40处理籽粒产量分别显著提高14.69%、9.88%、25.62%,JZ30处理籽粒产量与NPK处理无显著差异。2023年,SWC40处理籽粒氮、磷、钾素累积吸收量分别为145.64、38.30、38.07kg/hm^(2),与NPK处理相比,SWC40处理玉米籽粒氮、磷、钾素累积吸收量显著增加38.36%、56.14%、46.59%;SWC40处理地上部氮、磷、钾素累积吸收量分别为311.79、69.49、204.22 kg/hm^(2),较NPK处理显著增加了64.08%、84.32%、84.43%。SWC40处理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贡献率和氮肥表观利用率为6.80kg/kg、15.64kg/kg、43.53%、31.01%,较NPK处理显著提高了49.78%、16.80%、29.48%、165.49%。【结论】化肥减量配施生物炭有机肥相较精致有机肥效果更佳,化肥减量40%配施生物炭有机肥为最优处理,化肥减量30%配施精致有机肥化肥次之,可作为玉米增产、氮肥增效的合理施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减量有机肥 生物炭 玉米 养分 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配施有机肥对茶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类群的影响
5
作者 颜明娟 陈玉真 +3 位作者 林诚 吴一群 郑向丽 王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959-2973,共15页
为评估有机肥配施化肥对茶园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于田间试验条件下选取了连续6年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单施化肥+清园处理(CFC)、有机肥配施化肥(OF)和有机肥配施化肥+种植绿肥(OFM)5个处理,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 为评估有机肥配施化肥对茶园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于田间试验条件下选取了连续6年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单施化肥+清园处理(CFC)、有机肥配施化肥(OF)和有机肥配施化肥+种植绿肥(OFM)5个处理,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施肥措施对酸性茶园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群落结构、功能类群及共现性网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CF处理降低了土壤pH,但显著增加了土壤碱解氮和全磷含量,而OF和OFM处理在提高土壤pH的同时增加了土壤速效养分和有机质含量。CF和CFC处理降低土壤细菌群落Alpha多样性指数,OFM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细菌Sobs、Ace、Chao1和Shannon指数(P<0.05)。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分析)及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施肥措施显著改变了茶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R^(2)=0.4421,P=0.001),OF处理富集了有益于土壤碳氮循环和抑制病原菌的物种。FAPROTAX细菌功能预测表明,茶园土壤细菌生态功能类群以化能异养、有氧化能异养、固氮作用、纤维素分解和硝酸盐还原作用功能类群为主,OF处理提高了捕食性或外寄生作用、光异养作用、光养作用、光合自养硫氧化、光能自养功能及氮循环功能细菌种群丰度。施肥措施均增加了细菌共现性网络边数、平均连通度和平均路径长度,细菌网络的规模增大,细菌群落间互相作用更复杂。细菌网络均以正相关为主(比例为58.03%~77.78%),施肥后物种间竞争作用进一步加强。施肥处理下细菌分子网络平均路径距离较长,平均聚类系数降低、细菌群落作用的响应速度变慢、群落结构稳定性提高,其中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细菌群落结构稳定性要优于CF处理。冗余分析和Mantel test分析结果表明,速效磷和pH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子。总体而言,有机肥配施化肥改变了茶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促进了土壤细菌碳氮循环功能,提高了细菌网络规模和群落互作,有机肥替代使细菌群落网络结构更加稳定,有利于构建一个健康稳定的土壤细菌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土壤 有机肥化肥 细菌多样性 细菌群落结构 细菌功能类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有机肥配施对河套灌区土壤盐分及玉米水肥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作为 李宏宇 +2 位作者 付强 史海滨 刘德平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70-1182,共13页
为探明化肥有机肥配施(有机肥氮分别替代0、25%、50%、75%及100%的化肥氮)对河套灌区耕层土壤(0~40cm)盐分迁移及玉米水肥利用的影响,于2017~2020年在河套灌区典型中度盐碱地进行了为期3a的田间定位施肥试验,旨在为制定盐渍化灌区可持... 为探明化肥有机肥配施(有机肥氮分别替代0、25%、50%、75%及100%的化肥氮)对河套灌区耕层土壤(0~40cm)盐分迁移及玉米水肥利用的影响,于2017~2020年在河套灌区典型中度盐碱地进行了为期3a的田间定位施肥试验,旨在为制定盐渍化灌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性施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化肥有机肥连续配施3a后明显促进了耕层土壤脱盐,抑制了土壤返盐,显著降低了土壤中的SO_(4)^(2-)含量.随着有机肥替代比例提高,Na^(+)与Cl^(-)含量逐渐增加,SO_(4)^(2-)含量逐渐降低,控盐效果不断提升;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控盐效果持续下降.有机肥施用比例越大稳产性越优,而玉米产量及水肥利用能力则随有机肥替代比例上升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抛物线规律.综合考虑,25%的有机肥替代率最佳,配施3a可以减少4.73%的耕层土壤含盐量,增加15.38%的产量,提升14.03%的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5.52%的肥料偏生产力;50%有机肥替代率次之,配施3a可以减少6.31%耕层土壤含盐量,增加11.71%的产量,提升9.35%的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1.64%的肥料偏生产力.而过高的有机肥配施比例(≥75%)虽能进一步提高土壤的控盐效果及产量稳定性,但会显著降低玉米产量,且不利于玉米对水肥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有机肥配施 土壤含盐量 盐分迁移规律 土壤盐分组成 水分利用效率 肥料偏生产力
原文传递
江西茶园有机肥化肥配施对茶叶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30
7
作者 张昆 孙永明 +5 位作者 万雅静 李小飞 武琳 林育炯 王永刚 叶川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57-61,共5页
试验研究了100%、70%、50%、30%和0%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对江西茶园春季茶叶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有机肥处理(CK)在第一批春茶采摘时产量最高,100%有机肥处理的产量最低,且差异显著;第二批春茶采摘时以70%有机肥处理... 试验研究了100%、70%、50%、30%和0%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对江西茶园春季茶叶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有机肥处理(CK)在第一批春茶采摘时产量最高,100%有机肥处理的产量最低,且差异显著;第二批春茶采摘时以70%有机肥处理的产量最高,达161.7 kg/hm^2;两批样品的芽头密度均以50%有机肥处理的最大,百芽重则均以70%有机肥处理的最重。水浸出物、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随着有机肥配施比例的提高而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均在70%有机肥处理时达到最大值,分别比CK提高7.83%、11.98和18.69%,达显著差异水平;随着有机肥配施比例的提高,土壤pH值、有机质和碱解氮均有提高,以100%有机肥处理的最高,但同50%~70%有机肥处理差异不显著。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随着有机肥配施比例的提高呈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微生物量碳以70%有机肥处理的最高,达89.85μg/g;微生物量氮则以30%有机肥处理的最高,达49.3μg/g。综合不同有机肥配施比例对茶叶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初步认为配施70%有机肥是江西绿色茶园建设和生产上最佳的有机肥化肥配施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茶园 有机肥化肥 产量 品质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化肥配施对红壤丘陵区稻田土壤氮淋失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0
8
作者 焦军霞 杨文 +4 位作者 李裕元 彭福元 鲁耀雄 崔新卫 吴金水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59-1166,共8页
化肥过量施用导致土壤养分累积引起的氮(N)磷(P)淋失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形式。基于有效提高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率和保护地下水水质等目的,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有机肥(M)与化肥(F)不同配施比例对100 cm深度稻田土壤N... 化肥过量施用导致土壤养分累积引起的氮(N)磷(P)淋失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形式。基于有效提高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率和保护地下水水质等目的,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有机肥(M)与化肥(F)不同配施比例对100 cm深度稻田土壤N淋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晚稻生长期内,渗漏水中不同形态溶解态N浓度的动态变化不尽一致,其中总氮(TN)和铵态氮(NH+4-N)的浓度在每次施肥之后1~3 d出现淋失高峰,最大分别达到1.985、1.165 mg N·L-1,而硝态氮(NO-3-N)浓度的变化比较平缓,无明显峰值。就组成成分而言,NH+4-N为淋失TN的主要成分,平均占54.2%;其次是有机态氮(ON),占45.1%;NO-3-N浓度很低(〈0.2 mg N·L-1),仅占0.7%。随着有机肥比例的增高,晚稻产量表现为显著(P〈0.05)的先增后降变化趋势,与TN及NH+4-N淋失量和淋失率的变化趋势相似,但N的峰值比产量略有滞后。综合考虑施肥的增产作用与土壤N的淋失风险,研究区稻田化肥与有机肥的配比采用7:3较为适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 稻田土壤 有机肥化肥 氮素淋失 面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茶叶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60
9
作者 李萍萍 林永锋 胡永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4-69,共6页
设置醋糟有机肥和化肥不同配比的5个处理:100%有机肥、70%有机肥+30%化肥、50%有机肥+50%化肥、30%有机肥+70%化肥以及100%化肥,并以不施肥为对照(CK),研究不同肥料配比对春茶生长、产量、品质及茶园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 设置醋糟有机肥和化肥不同配比的5个处理:100%有机肥、70%有机肥+30%化肥、50%有机肥+50%化肥、30%有机肥+70%化肥以及100%化肥,并以不施肥为对照(CK),研究不同肥料配比对春茶生长、产量、品质及茶园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都有促进春茶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含量的作用,但处理之间差异较大。增产作用以70%有机肥+30%化肥的处理最显著,比对照平均增产276.91%,30%有机肥+70%化肥的处理次之,50%有机肥+50%化肥的处理居中;茶叶的新梢长、叶面积、芽密度、百芽质量等生长指标,以及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等品质指标都以70%有机肥+30%化肥的处理为最高。茶园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随有机肥在肥料中所占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即以100%有机肥的处理最高,70%有机肥+30%化肥的处理次之,但两者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表明,70%有机肥+30%化肥的配施是值得在茶园推广应用的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有机肥化肥 产量 品质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化肥配施不同有机肥对土壤和玉米中重金属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19
10
作者 吴荣 刘善江 +2 位作者 孙昊 杜颖 马良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010-2019,共10页
【目的】明确长期化肥配施有机肥对重金属元素在土壤和农作物籽粒、秸秆中积累的影响及其环境效应,为安全高效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新型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站进行了为期10年的田间试验,其种植模式为冬小麦–夏玉... 【目的】明确长期化肥配施有机肥对重金属元素在土壤和农作物籽粒、秸秆中积累的影响及其环境效应,为安全高效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新型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站进行了为期10年的田间试验,其种植模式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试验处理为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氮磷钾+鸡粪堆肥的有机肥料(NPKJF)、氮磷钾+污泥堆肥的有机肥料(NPKWN)、氮磷钾+垃圾堆肥的有机肥料(NPKLJ)和氮磷钾+秸秆粉碎还田(NPKJG)共6个处理,施肥处理依据等氮量施肥原则,每季作物施N 180 kg/hm^2、P2O590.0 kg/hm^2、K2O 90.0 kg/hm^2。在玉米收获后测定了玉米秸秆、籽粒和0—20 cm耕层土壤中重金属全量。【结果】添加污泥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中Cd、Hg、As、Cu、Zn的含量,单因子污染指数分别比对照提高了45.10%、150.00%、104.00%、44.60%、65.80%。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中全量Cd、Cr、Hg、Cu、Zn存在一定的富集效果。各处理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在0.02~0.46,远小于1,综合污染指数为0.23~0.36,均小于0.7,试验区土壤重金属均为无污染等级。施用有机废弃物堆肥的处理玉米籽粒Cd、Cu、Zn含量比对照显著增加,各处理间Hg、As、Cr、Pb、Ni含量差异不显著,连续10年定位施肥后试验站土壤以及玉米籽粒中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同一作物不同部位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不同,玉米秸秆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大于籽粒。玉米籽粒中Pb、Cu、Zn含量与土壤Pb、Cu、Zn含量存在正相关性,玉米秸秆中Cd、Hg、Cr、Ni含量与土壤中Cd、Hg、Cr、Ni含量呈正相关或者显著负相关。【结论】在施氮总量不变的前提下,连续施用供试有机堆肥10年后,土壤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土壤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在0.02~0.46,综合污染指数为0.23~0.36,无污染风险。只有污泥堆肥需要加强土壤Cd的监测。玉米秸秆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大于籽粒。玉米籽粒中Pb、Cu、Zn含量与土壤相应重金属含量存在正相关性,秸秆中Cd、Pb、Hg、Zn与Cr、Ni含量与土壤中相应重金属含量呈正相关,而秸秆中Cr、Ni含量与土壤中相应重金属含量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化肥有机肥 重金属 土壤 玉米籽粒 玉米秸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对黑土有机氮形态组成及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43
11
作者 张俊清 朱平 张夫道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5-249,共5页
研究了长期定位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对黑土中有机氮各组分含量及其在土壤各层次中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耕层土壤中,常量氮磷钾和倍量有机肥配施,有机氮中铵态氮、氨基酸态氮和氨基糖态氮含量最高,各组分含量在不同肥料处理中的顺序是酸... 研究了长期定位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对黑土中有机氮各组分含量及其在土壤各层次中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耕层土壤中,常量氮磷钾和倍量有机肥配施,有机氮中铵态氮、氨基酸态氮和氨基糖态氮含量最高,各组分含量在不同肥料处理中的顺序是酸不溶氮>氨基酸态氮>铵态氮>酸解未知氮>氨基糖态氮。不同施肥处理有机氮各组分含量随着土层的加深而下降,与有机质的变化规律一致;不同土层的C/N比值在9 03~12 49之间变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长期 有机肥化肥 有机氮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广藿香生长、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22
12
作者 卢丽兰 杨新全 +1 位作者 赵世翔 王旭东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4-191,共8页
设置有机肥与化肥不同配比的8个处理:100%有机肥、75%有机肥+25%化肥、60%有机肥+40%化肥、50%有机肥+50%化肥、40%有机肥+60%化肥、25%有机肥+75%化肥与100%化肥,并以不施肥为对照(CK),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广藿香生长、产量、油量、品... 设置有机肥与化肥不同配比的8个处理:100%有机肥、75%有机肥+25%化肥、60%有机肥+40%化肥、50%有机肥+50%化肥、40%有机肥+60%化肥、25%有机肥+75%化肥与100%化肥,并以不施肥为对照(CK),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广藿香生长、产量、油量、品质及广藿香基地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都促进广藿香产量、油量、品质及土壤养分含量的提高,但处理之间差异明显。产量及油量以75%有机肥+25%化肥处理最高,分别比对照平均增产31.58%和168.10%,60%有机肥+40%化肥处理次之,50%有机肥+50%化肥处理居中;广藿香株高、茎粗、分蘖数、叶面积指数等生长指标以及12种主要化学成分(β-广藿香烯、α-愈创木烯、刺蕊草烯、α-广藿香烯、δ-愈创木烯、苦橙油醇、β-榄香烯、异石竹烯、β-愈创木烯、反式-丁香烯、广藿香酮、广藿香醇)、水溶性和醇溶性浸出物等品质指标都以75%有机肥+25%化肥处理最高。广藿香基地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以100%有机肥、75%有机肥+25%化肥、60%有机肥+40%化肥、50%有机肥+50%化肥处理含量较高,其中100%有机肥处理最高,4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结论得出,75%有机肥+25%化肥配施是适合广藿香施肥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有机肥化肥 产量 品质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化肥配施的双季晚稻群体冠层光谱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华斌 陈灿 +1 位作者 傅志强 黄璜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13,共8页
以不同施肥模式为基础,分析了晚稻群体冠层光谱反射率、一阶微分光谱和归一化光谱特征,并对叶片氮含量、氮积累量、产量、叶面积指数和叶干物质积累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构建了以高光谱特征参数为自变量的水稻氮素营养诊断模型。结果表明,... 以不同施肥模式为基础,分析了晚稻群体冠层光谱反射率、一阶微分光谱和归一化光谱特征,并对叶片氮含量、氮积累量、产量、叶面积指数和叶干物质积累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构建了以高光谱特征参数为自变量的水稻氮素营养诊断模型。结果表明,叶片氮素含量与665 nm处冠层光谱反射率呈极显著相关性(p<0.001),与554 nm和672 nm处的一阶微分光谱也呈极显著相关性(p<0.001);以λr构建的指数函数y=684.91e0.028x,决定系数(R2)为0.90、(SDr-SDb)/(SDr+SDb)构建的指数函数y=0.66e0.11x,决定系数(R2)为0.88,均能很好地诊断在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模式下的水稻氮素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有机肥化肥 氮素营养 冠层反射光谱 高光谱参数 诊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有机肥和化肥配施试验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在环 于晶 +4 位作者 于慧玲 贾振宇 高德全 郑军虎 邱义图 《农业与技术》 2018年第16期12-12,227,共2页
为了进一步探讨施用有机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以及有机肥料的利用效率等问题。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3414"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有代表性的有机肥品种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采用当地最佳施肥量的同时要增施有机肥。
关键词 玉米 有机肥化肥 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配施不同有机肥对土壤养分释放及烤烟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21
15
作者 李波 顾明华 +6 位作者 沈方科 卢燕回 唐新莲 区惠平 梁和平 黄芩芬 廖曼玲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5-60,共6页
为了解化肥配施不同有机肥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对植烟土壤养分释放及烤烟养分吸收的影响,于2008年在广西靖西县和南丹县烟区进行了化肥配施花生麸、猪厩肥、糖厂滤泥堆肥和稻草堆肥等有机肥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纯化肥或当地推荐施肥相... 为了解化肥配施不同有机肥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对植烟土壤养分释放及烤烟养分吸收的影响,于2008年在广西靖西县和南丹县烟区进行了化肥配施花生麸、猪厩肥、糖厂滤泥堆肥和稻草堆肥等有机肥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纯化肥或当地推荐施肥相比,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的烤烟产量和上等烟比例在靖西县分别提高4.6%~15.5%和92.3%~106.7%,南丹县提高0.06%~32.4%和65.7%~97.8%;两县烤烟上、中部叶片的全钾、总氮、总糖、还原糖含量提高,烟碱下降,氮/碱比更接近0.8~0.9,糖碱比更接近10。不同的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间,烤烟产量及优质烟比例差异不显著;化肥配施有机肥在烤烟移栽后65 d内氮素释放较慢,但肥效较长,显著提高烤烟生长期土壤速效磷、钾供应能力,烟株养分吸收能力增强,后期烤烟叶片的全氮和全磷含量提高8.6%~61.5%和2.9%~34.3%。各处理中以化肥配施40%花生麸处理的烤烟产量、质量最佳,土壤养分指标与烤烟叶片养分指标含量最高,是烟田土壤较优的有机肥配施模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速效养分与烟叶养分、烤烟大部分化学品质呈正相关,与烟碱呈负相关,表明化肥配施有机肥对土壤养分、烤烟养分吸收及烤烟品质的影响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有机肥 养分释放 烤烟 品质 花生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对设施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全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瑞 王鸿飞 +5 位作者 吴怡慧 党秀丽 张玉玲 虞娜 邹洪涛 张玉龙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共9页
为探究设施栽培条件下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对0~2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全氮含量的影响。以设施栽培连续7年定位施肥田间试验为依托,选择4个施用化肥处理(N0PK、N1PK、N2PK和N3PK)和4个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N0PKM、N1PKM、N... 为探究设施栽培条件下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对0~2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全氮含量的影响。以设施栽培连续7年定位施肥田间试验为依托,选择4个施用化肥处理(N0PK、N1PK、N2PK和N3PK)和4个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N0PKM、N1PKM、N2PKM和N3PKM),其中,N0、N1、N2和N3氮用量分别为0、187.5、375.0和562.5 kg·hm-2,磷(P2O5)和钾(K2O)用量分别为225.0和450.0 kg·hm-2,有机肥(M)为75000kg·hm-2,研究单施化肥及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全氮含量。结果显示,与单施化肥相比,化肥与有机肥配施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P<0.05),提高幅度分别为93.21%~119.13%和106.69%~139.42%,均以N2PKM处理提高幅度最大,但单施化肥和化肥与有机肥配施的有机碳、全氮含量受施用化学氮量的影响均不显著。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可使土壤大团聚体(>0.25 mm)的比例上升,微团聚体(<0.25 mm)的比例下降,提高了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及其稳定性,其中N1PKM、N2PKM、N3PKM处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提高显著(P<0.05)。化肥与有机肥配施提高了大和微团聚体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其含量的增幅以>2 mm团聚体为最大(285.30%和470.83%),其次为0.25~2 mm团聚体(235.32%和267.25%)和0.053~0.25 mm团聚体(113.69%和130.54%),<0.053 mm团聚体为最小(35.13%和34.10%);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与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含量关系密切(P<0.05),但0.25~2和0.053~0.25 mm团聚体是赋存有机碳(全氮)的主要粒级,也是土壤有机碳(全氮)提升的关键。设施栽培田间试验条件下,连续7年化肥与有机肥配施促进了土壤大、微团聚体的形成,提高了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同时也显著增加了大团聚体(>0.25 mm)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提高了土壤有机碳(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有机肥 水稳性团聚体 有机 全氮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对再生稻稻田土壤容重、pH和碳氮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姜硕琛 张海维 +5 位作者 杨迪 胡丰琴 邹宇傲 杜斌 吴启侠 朱建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53-1066,共14页
再生稻模式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研究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对再生稻稻田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可为土壤肥力维持和再生稻高效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大田试验于2020—2021年进行,各试验处理磷(P2O5)、钾(K2O)养分施用量分别为75 kg∙hm^(... 再生稻模式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研究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对再生稻稻田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可为土壤肥力维持和再生稻高效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大田试验于2020—2021年进行,各试验处理磷(P2O5)、钾(K2O)养分施用量分别为75 kg∙hm^(-2)和150 kg∙hm^(-2),氮(N)施用量200 kg∙hm^(-2)(不包括不施氮处理N0)。按化肥与有机肥施用情况分为5种基肥处理:不施氮肥(N0);基肥氮(N 75 kg∙hm^(-2))全部来自常规尿素(CK);两种物料配施时,基肥氮由2种物料各提供一半,两种物料配施包括缓释尿素与常规尿素(T1)、生物炭与常规尿素(T2)、畜牧粪便与常规尿素(T3)。T2处理区在2021年不再施入生物炭,施肥与CK处理相同。结果表明:T2和T3处理均可降低土壤容重,以T2处理效果更佳;T2处理第1年,土壤pH、有机碳和总氮显著提高;在第1年头季稻分蘖期、抽穗期和再生稻抽穗期,土壤无机氮含量分别以CK、T1和T3处理最高;T3和T2处理可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含量,其中在头季稻拔节期前T2处理的效果较好,拔节期后以T3处理的效果较好。此外,在T3处理下,β-葡萄糖苷酶和脲酶活性较高。比较而言,T3处理在降低土壤容重、提高有机碳和总氮的效果上次于T2处理,在提高无机氮、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上效果优于T2处理,因此,建议基肥采用畜牧粪便与化肥配施,由畜牧粪便取代其中50%的化肥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料 化肥有机肥 土壤容重 碳氮代谢 再生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配施有机肥对花生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及共存网络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桂龙 李朋发 +1 位作者 吴萌 李忠佩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98-507,共10页
为评估化肥配施有机肥对花生根际细菌群落的影响,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施肥(CK)、施化学氮磷钾肥(NPK)和化学氮磷钾肥+有机肥配施(NPKM)对花生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结构和共存网络的影响。结果表明:NPKM处理下花生根际土养分状况明显... 为评估化肥配施有机肥对花生根际细菌群落的影响,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施肥(CK)、施化学氮磷钾肥(NPK)和化学氮磷钾肥+有机肥配施(NPKM)对花生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结构和共存网络的影响。结果表明:NPKM处理下花生根际土养分状况明显改善,特别是有效磷的含量,较CK和NPK处理分别提高了5.31倍~12.16倍和3.24倍~6.50倍;而NPK处理下花生根际土养分状况并没有明显提升;SourceTracker分析显示,NPKM处理下根际细菌群落中只有2.1%~5.5%的物种来源于有机肥自身,但其花生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在生育期前期要明显高于CK和NPK处理,而CK和NPK处理下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差异不大;限制性主成分分析(CAP)显示,施肥措施和生育期均对根际细菌群落结构产生了显著影响,NPKM处理下花生根际土中富集了属于根瘤菌目(Rhizobiales)、梭菌目(Clostridiales)和芽孢杆菌目(Bacillales)这一类根际促生菌,根际细菌共存网络结构更加复杂,且网络中重要连接点的比例要也明显高于CK和NPK处理网络。可见,化肥配施有机肥有助于构建一个健康稳定的根际细菌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有机肥 根际微生物 细菌共存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配施比例对植烟土壤供氮能力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彭玉龙 万军 +2 位作者 芶剑渝 王慎强 李青山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4-385,共12页
【目的】探究化肥配施有机肥及不同配施比例对植烟土壤的供氮能力及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为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及调整和优化烤烟施肥措施提供科学指导。【方法】以菜籽饼(RC)、猪粪(PM)、炭基有机肥(BOF)和花生秸秆(PS)等氮替代30%和50... 【目的】探究化肥配施有机肥及不同配施比例对植烟土壤的供氮能力及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为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及调整和优化烤烟施肥措施提供科学指导。【方法】以菜籽饼(RC)、猪粪(PM)、炭基有机肥(BOF)和花生秸秆(PS)等氮替代30%和50%化肥;通过盆栽试验,比较各施肥处理间烤烟农艺性状、生物量、土壤矿质氮含量、土壤有机碳含量、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施用化肥(对照)处理相比,除配施炭基有机肥(BOF)处理外,其他配施有机肥处理土壤矿质氮含量均降低,降幅团棵期为22.9%~57.8%、旺长期为4.97%~66.04%、现蕾期为25.59%~83.82%、成熟期为33.58%~68.90%;除配施花生秸秆(PS)处理外,各有机肥配施处理烤烟根、茎、叶生物量无显著变化;CO_(2)排放量仅配施猪粪(PM)和花生秸秆(MS)处理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23.74%~33.40%和61.75%~87.54%;各有机肥配施比例为50%的N_(2)O排放量均显著增加,为7.73~21.89倍;各有机肥配施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和有机碳含量均增加,增幅分别为1.56%~20.68%和2.77%~16.63%;土壤C/N比配施菜籽饼(RC)处理显著降低、花生秸秆(PS)显著增加、猪粪(PM)和炭基有机肥(BOF)无显著影响。【结论】从植烟土壤供氮能力、烟株生物量、N_(2)O排放量方面考虑,烤烟种植有机肥宜选用炭基有机肥,配施比例30%左右,不宜高于50%;为维持植烟土壤碳氮平衡,低C/N比菜籽饼(RC)和高C/N比花生秸秆(PS)不宜单独及连续配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化肥有机肥配施 矿质氮 碳氮比 温室气体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伟峰 彭涛 +2 位作者 高燕 于金林 成东梅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4期8-10,共3页
化肥配施有机肥可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改良环境质量等。为了探讨小麦生产上有机肥替代化肥的使用效果,为化肥减量增效提供参考,本文以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小麦品种郑麦7698为试验材料,设置化肥与有机肥的不同配比处理,研究其对小麦产量... 化肥配施有机肥可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改良环境质量等。为了探讨小麦生产上有机肥替代化肥的使用效果,为化肥减量增效提供参考,本文以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小麦品种郑麦7698为试验材料,设置化肥与有机肥的不同配比处理,研究其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减量25%并配施25%有机肥的处理小麦产量为9114.0 kg/hm^(2),小麦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分别为816 g/L、14.4 g/100 g、32.9%、7.9 min,各种效应均达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化肥有机肥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