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肾化浊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105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淑花 赵丽 +4 位作者 高俊杰 邢文广 唐淑芬 刘杨 裘松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731-1733,共3页
目的观察制剂补肾化浊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8例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控制饮食、控制血糖、控制血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本院口服制剂补肾化浊胶囊,连用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 目的观察制剂补肾化浊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8例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控制饮食、控制血糖、控制血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本院口服制剂补肾化浊胶囊,连用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尿蛋白的变化情况,并判断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尿清蛋白排泄率、24h尿蛋白定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尿清蛋白排泄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尿清蛋白排泄率〔(0.8±0.7)g,(163±76)μg/min〕与对照组〔(1.1±0.8)g,(187±80)μg/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5.2±0.9)分〕与对照组〔(10.3±2.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显效41例,有效35例,无效29例;对照组显效29例,有效9例,无效65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化浊胶囊可改善DN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尿蛋白,具有滋阴补肾、益气健脾之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补肾化浊胶囊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化浊胶囊治疗湿热瘀滞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宋春生 郭小舟 郭军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0-263,共4页
目的观察前列化浊胶囊对湿热瘀滞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湿热瘀滞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前列化浊胶囊(治疗组)和前列解毒胶囊(对照组)治疗,疗程为1个月,在治疗前及治疗的第4周末进行慢性前列腺炎NIH-C... 目的观察前列化浊胶囊对湿热瘀滞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湿热瘀滞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前列化浊胶囊(治疗组)和前列解毒胶囊(对照组)治疗,疗程为1个月,在治疗前及治疗的第4周末进行慢性前列腺炎NIH-CPSI评分,并行SF-12量表评定。结果治疗组32例,治愈2例,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1.2%;对照组33例,治愈2例,显效5例,有效13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0.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CPSI生活质量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SF-12体能组成量表(躯体不适感)总得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SF-12智能组成量表(精神方面)总得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列化浊胶囊治疗湿热瘀滞型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化浊胶囊 慢性前列腺炎 湿热瘀滞型 NIH-CPSI评分 SF-12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桂化浊胶囊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红淼 李艳玲 +1 位作者 杨继章 姜少灏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5-328,共4页
目的研究香桂化浊胶囊药效学。方法采用体外抗真菌实验观察香桂化浊胶囊抗真菌作用,采用蓖麻油致小鼠腹泻及小肠炭末模型观察香桂化浊胶囊止泻作用;采用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大鼠棉球肉芽肿模型观察香桂化浊胶囊抗炎作用;采用干酵... 目的研究香桂化浊胶囊药效学。方法采用体外抗真菌实验观察香桂化浊胶囊抗真菌作用,采用蓖麻油致小鼠腹泻及小肠炭末模型观察香桂化浊胶囊止泻作用;采用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大鼠棉球肉芽肿模型观察香桂化浊胶囊抗炎作用;采用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观察香桂化浊胶囊解热作用。结果香桂化浊胶囊能明显抑制临床株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和标准株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烟曲霉菌、黄曲霉菌等的生长,可显著减少蓖麻油所致小鼠腹泻稀便滩数和排稀便动物数(P<0.01),对小鼠小肠推进率延缓作用显著(P<0.01),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急性炎症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P<0.01),对大鼠棉球肉芽肿增生无显著影响;可显著降低酵母所致大鼠体温升高(P<0.05,P<0.01)。结论香桂化浊胶囊体外对临床株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以及标准株烟曲霉菌及黄曲霉菌均有很强的抗菌作用,且具有较好的的止泻、抗炎、解热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桂化浊胶囊 抗真菌 止泻 抗炎 解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桂化浊胶囊毒理学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红淼 李艳玲 +1 位作者 杨继章 姜少灏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目的研究香桂化浊胶囊急性毒性及长期毒性。方法应用最大耐受量(MTD)测定法,对香桂化浊胶囊进行小鼠急性毒性实验;大鼠长期毒性实验采用连续12周灌胃给药,处死2/3动物,其余动物停药进行恢复期观察2周,观察大鼠饮食、活动、体质量、大小... 目的研究香桂化浊胶囊急性毒性及长期毒性。方法应用最大耐受量(MTD)测定法,对香桂化浊胶囊进行小鼠急性毒性实验;大鼠长期毒性实验采用连续12周灌胃给药,处死2/3动物,其余动物停药进行恢复期观察2周,观察大鼠饮食、活动、体质量、大小便、进食量、外观体征等情况,并进行血液、生化、病理学等检查。结果急性毒性实验未见明显毒性反应,MTD为48 g.kg-1,相当于推荐临床用药量(折合0.1 g.kg-1)的480倍;长期毒性实验结果显示,香桂化浊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动物未出现严重中毒表现,各脏器无病理性变化。结论香桂化浊胶囊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实验未见明显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桂化浊胶囊 毒性 急性 毒性 长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桂化浊胶囊的HPLC-PDA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辰辰 杨继章 +1 位作者 吴丹 刘红淼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建立香桂化浊胶囊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PDA)指纹图谱的分析方法,完善香桂化浊胶囊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为基础,采用DiamonsilTM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1%冰... 目的建立香桂化浊胶囊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PDA)指纹图谱的分析方法,完善香桂化浊胶囊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为基础,采用DiamonsilTM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1%冰醋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80 nm。结果相同色谱条件下,8批香桂化浊胶囊的相似度均>0.9,药物组成一致性较好。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作为香桂化浊胶囊的鉴别和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桂化浊胶囊 指纹图谱 桂皮醛 广藿香酮 大黄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香桂化浊胶囊中桂皮醛的含量 被引量:2
6
作者 吴丹 张辰辰 +1 位作者 杨继章 刘红淼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3期376-378,共3页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香桂化浊胶囊中桂皮醛含量。方法采用HP-5弹性石英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载气:氦气,流速:1.0 m L·min^-1,分流比:50∶1,程序升温,进样量1.0μL。结果香桂化浊胶囊中桂皮醛和...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香桂化浊胶囊中桂皮醛含量。方法采用HP-5弹性石英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载气:氦气,流速:1.0 m L·min^-1,分流比:50∶1,程序升温,进样量1.0μL。结果香桂化浊胶囊中桂皮醛和其他成分的分离度良好,在0.02-4.00 mg·m 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4。桂皮醛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2%,RSD〈2.1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定量准确,适用于香桂化浊胶囊中桂皮醛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桂化浊胶囊 桂皮醛 气相色谱-质谱法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化浊胶囊制剂治疗糖尿病肾病9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淑花 赵丽 +3 位作者 邢文广 唐淑芬 裘松雅 韩文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8-440,共3页
目的观察补肾化浊胶囊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6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控制饮食、控制血糖、控制血压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洛汀新口服,治疗组给予补肾化浊胶囊口服制剂,连用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 目的观察补肾化浊胶囊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6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控制饮食、控制血糖、控制血压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洛汀新口服,治疗组给予补肾化浊胶囊口服制剂,连用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尿蛋白、血脂、血清一氧化氮(NO)、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尿白蛋白排泄率、24h尿蛋白定量均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CRP水平降低,NO水平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TC、TG、CRP、NO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化浊胶囊可改善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降低尿蛋白、抑制肾脏内炎症反应、升高血清NO、改善脂代谢异常实现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补肾化浊胶囊 C-反应蛋白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香桂化浊胶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8
作者 张辰辰 吴丹 +1 位作者 杨继章 王建欣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期256-258,共3页
目的研究香桂化浊胶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桂化浊胶囊挥发油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以毛细管色谱柱进行分析,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出37个峰,并... 目的研究香桂化浊胶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桂化浊胶囊挥发油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以毛细管色谱柱进行分析,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出37个峰,并鉴定出29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数的90.07%。相对含量超过5%成分有反式肉桂醛(相对含量20.77%)、环己烯(相对含量5.49%)、萘(相对含量5.34%)、甘菊蓝(相对含量6.26%)、邻甲氧基肉桂醛(相对含量8.26%)、百秋李醇(相对含量10.43%)和长叶醛(相对含量10.33%)。结论香桂化浊胶囊挥发油成分主要为反式肉桂醛、百秋李醇、长叶醛、甘菊蓝、邻甲氧基肉桂醛、环己烯和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桂化浊胶囊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法 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化浊胶囊制剂治疗糖尿病肾病98例临床观察
9
作者 王淑花 赵丽 +3 位作者 邢文广 唐淑芬 裘松雅 韩文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年第02X期66-68,共3页
目的观察补肾化浊胶囊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6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控制饮食、控制血糖、控制血压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洛汀新口服,治疗组给予补肾化浊胶囊口服制剂,连用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 目的观察补肾化浊胶囊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6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控制饮食、控制血糖、控制血压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洛汀新口服,治疗组给予补肾化浊胶囊口服制剂,连用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尿蛋白、血脂、血清一氧化氮(NO)、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尿白蛋白排泄率、24h尿蛋白定量均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CRP水平降低,NO水平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TC、TG、CRP、NO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化浊胶囊可改善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降低尿蛋白、抑制肾脏内炎症反应、升高血清NO、改善脂代谢异常实现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补肾化浊胶囊 C-反应蛋白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化浊胶囊对庆大霉素诱发大鼠急性肾损害作用的实验观察
10
作者 王淑花 尹雪艳 裘松雅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12期1539-1540,共2页
目的探讨补肾化浊胶囊对庆大霉素(GM)致大鼠肾脏损伤时肾功能变化以及血、尿中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给药2ld后,采用大剂量注射GM致大鼠急性肾损伤模型,同时给予补肾化浊胶囊高、低剂量混悬液灌胃。治疗7d,观察4组血肌酐(Cr),尿素氮(BUN... 目的探讨补肾化浊胶囊对庆大霉素(GM)致大鼠肾脏损伤时肾功能变化以及血、尿中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给药2ld后,采用大剂量注射GM致大鼠急性肾损伤模型,同时给予补肾化浊胶囊高、低剂量混悬液灌胃。治疗7d,观察4组血肌酐(Cr),尿素氮(BUN、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的变化;另观察4组尿蛋白、葡萄糖、酮体的变化及肾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补肾化浊胶囊高、低剂量组血清中Cr、BUN、TP和ALB含量较模型组同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中尿蛋白、葡萄糖、酮体含量较模型组同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肾化浊胶囊高、低剂量组的相同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化浊胶囊对GM诱发大鼠急性肾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化浊胶囊 庆大霉素类 急性肾损伤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化浊胶囊对青海地区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11
作者 曹昌霞 张红武 +4 位作者 杨如意 徐海珍 孙兆 刘永萍 郭占芳 《四川中医》 2013年第10期58-60,共3页
目的:研究活血化浊胶囊对青海地区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青海西宁地区高脂血症患者80例和玉树地区高脂血症患者60例,分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活血化浊胶囊治疗,对照组口服血脂康胶囊治疗,进行对... 目的:研究活血化浊胶囊对青海地区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青海西宁地区高脂血症患者80例和玉树地区高脂血症患者60例,分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活血化浊胶囊治疗,对照组口服血脂康胶囊治疗,进行对照观察。结果:血脂结果显示:西宁治疗组治疗前后:TC、TG、HDL、LD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TC、TG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HDL、LDL无差异。两组治疗后比较:TC、TG、HDL、LD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玉树地区:治疗组治疗前后:TC、TG、HDL、LD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TC有显著性差异(P<0.01),TG、HDL、LDL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TC、TG、HDL、LD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血液流变学检查:治疗组治疗前后:全血高切、低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粘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全血、血浆粘度有差异性(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全血高切、低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粘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中药活血化浊胶囊有明显调节脂质代谢及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粘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浊胶囊 高脂血症 血液流变学
原文传递
活血化浊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健 张红武 杨如意 《西部中医药》 2012年第8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活血化浊胶囊对大鼠高脂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并设立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血脂康组)、活血化浊胶囊大、中、小剂量组,4周后观察活血化浊胶囊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及体... 目的:探讨活血化浊胶囊对大鼠高脂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并设立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血脂康组)、活血化浊胶囊大、中、小剂量组,4周后观察活血化浊胶囊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及体质量、肝指数的变化。结果:活血化浊胶囊能降低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B(APOB)的水平(P<0.05),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APOAI)的水平(P<0.05),并明显降低肝脏的脂质沉积(鼠体质量及肝指数)(P<0.05)。结论:活血化浊胶囊具有治疗大鼠高脂血症、调节其血脂代谢异常的作用,对高脂血症有明确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活血化浊胶囊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浊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观察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韩胜南 康学东 《光明中医》 2013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观察化浊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9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两组病例均严格控制饮食、适当运动等辅助治疗,对照组服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化... 目的观察化浊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9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两组病例均严格控制饮食、适当运动等辅助治疗,对照组服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化浊胶囊。3个月为1个疗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8%,对照组总有效率60.0%(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浊胶囊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AT/HDAC平衡调控PPARγ/PI3K/Akt通路活化探讨黄连化浊胶囊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苑铭 朱瑾 +3 位作者 杨维杰 易希善 肖国庆 康学东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2-79,共8页
目的 探讨基于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组蛋白脱乙酰酶(HDAC)平衡调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PI3K/Akt通路活化探讨黄连化浊胶囊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 40只载脂蛋白E(ApoE)基因剔除小鼠均建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目的 探讨基于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组蛋白脱乙酰酶(HDAC)平衡调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PI3K/Akt通路活化探讨黄连化浊胶囊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 40只载脂蛋白E(ApoE)基因剔除小鼠均建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黄连化浊胶囊组、阿托伐他汀+黄连化浊胶囊组,每组10只。10只野生型C57小鼠为空白组。阿托伐他汀组小鼠灌胃阿托伐他汀10 mg/kg,黄连化浊胶囊组小鼠灌胃黄连化浊胶囊0.675 g/kg,阿托伐他汀+黄连化浊胶囊组小鼠灌胃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kg+黄连化浊胶囊0.675 g/kg,空白组及模型组小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8周。培养小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分为空白组、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组、ox-LDL+PPARγ沉默组、ox-LDL+PPARγ过表达组,除空白组采用等体积空白血清培养外,其他3组细胞均加入100μg/mL ox-LDL处理并采用含200μg/mL黄连化浊胶囊的血清共培养,ox-LDL+PPARγ沉默组进行PPARγ siRNA转染,ox-LDL+PPARγ过表达组转染PPARγ质粒。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糖及血脂水平,H-E染色观察小鼠胸主动脉病理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平滑肌细胞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法和qPCR分别检测细胞中HAT1、HDAC1、PPARγ、PI3K、Akt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黄连化浊胶囊组及阿托伐他汀+黄连化浊胶囊组小鼠餐后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黄连化浊胶囊组小鼠主动脉血管内壁层次紊乱改善,可见少量的泡沫细胞,阿托伐他汀+黄连化浊胶囊组小鼠胸主动脉血管内壁层次紊乱改善优于阿托伐他汀组及黄连化浊胶囊组。ox-LDL+PPARγ沉默组平滑肌细胞凋亡率低于ox-LDL组和ox-LDL+PPARγ过表达组(P均<0.05);与ox-LDL组相比,ox-LDL+PPARγ沉默组平滑肌细胞中HAT1蛋白和mRNA表达均升高,而HDAC1、PPARγ、PI3K、Akt蛋白和mRNA表达均降低(P均<0.05);与ox-LDL+PPARγ沉默组相比,ox-LDL+PPARγ过表达组平滑肌细胞中HAT1蛋白和mRNA表达均降低,HDAC1、PPARγ、PI3K、Akt蛋白和mRNA表达均升高(P均<0.05)。结论 黄连化浊胶囊可能通过抑制HAT表达促进HDAC1表达和PPARγ/PI3K/Akt通路活化,抑制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小鼠代谢紊乱,增加平滑肌细胞凋亡,减少动脉斑块形成,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大血管病 黄连化浊胶囊 组蛋白乙酰转移酶 组蛋白脱乙酰酶 过氧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rf2/HO-1信号通路研究黄连化浊胶囊对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及MCP1、IRE1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瑾 王苑铭 +2 位作者 安小平 周春楠 张小娟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85-1289,共5页
目的:基于Nrf2/HO-1信号通路研究黄连化浊胶囊对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及MCP1、IRE1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5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Nrf2激动剂EGCG(5 mg/kg)组、黄连化浊胶囊(2.025 g/kg)组、黄连化浊胶囊+E... 目的:基于Nrf2/HO-1信号通路研究黄连化浊胶囊对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及MCP1、IRE1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5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Nrf2激动剂EGCG(5 mg/kg)组、黄连化浊胶囊(2.025 g/kg)组、黄连化浊胶囊+EGCG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给药组灌胃相应药物,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灌胃相应体积生理盐水。HE染色检测胰腺组织病理学;醛品红-橙黄G染色观察胰岛β细胞;TUNEL法检测胰岛β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血清MCP1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胰腺组织IRE1α及Nrf2/HO-1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胰腺结构遭到破坏,细胞出现空泡变性,胰岛体积明显变小,且边界不规则、模糊不清,胰岛出现萎缩且形状不规则,胰岛β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胰腺组织病理评分、胰岛β细胞凋亡率及血清MCP1含量和胰岛组织IRE1α蛋白表达显著升高,胰岛组织Nrf2、HO-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胰腺组织病理形态明显改善,胰岛明显增大,胰岛β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胰腺组织病理评分、胰岛β细胞凋亡率及血清MCP1含量和胰岛组织IRE1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胰岛组织Nrf2、HO-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黄连化浊胶囊组各指标与EGC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连化浊胶囊+EGCG组各指标改善显著优于黄连化浊胶囊组和EGCG组(P<0.05)。结论:黄连化浊胶囊可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损伤,并可抑制MCP1及IRE1α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HO-1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rf2/HO-1信号通路 黄连化浊胶囊 糖尿病 胰岛Β细胞 MCP1 IRE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化浊胶囊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16
作者 王瑞苗 张红武 《青海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199-202,共4页
目的探讨活血化浊胶囊对醋氨酚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病理生理学研究方法开展相关研究,并结合中医理论做相关探讨。结果活血化浊胶囊能降低小鼠血清ALT的含量,减少醋氨酚对肝组织中GSH的耗竭,可能是减轻肝组织病理改... 目的探讨活血化浊胶囊对醋氨酚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病理生理学研究方法开展相关研究,并结合中医理论做相关探讨。结果活血化浊胶囊能降低小鼠血清ALT的含量,减少醋氨酚对肝组织中GSH的耗竭,可能是减轻肝组织病理改变的主要因素。结论活血化浊胶囊对醋氨酚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原理可能是益气降浊、活血化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浊胶囊 小鼠 急性肝损伤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浊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以预防2型糖尿病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康学东 李芳芳 秦双红 《中医研究》 2019年第3期19-21,共3页
目的:观察化浊胶囊干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于预防2型糖尿病的作用。方法:将6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0例。3组患者均进行问卷调查,填写调查表,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其他病... 目的:观察化浊胶囊干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于预防2型糖尿病的作用。方法:将6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0例。3组患者均进行问卷调查,填写调查表,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其他病史、身高、体质量及身体质量指数等。C组未行任何干预治疗;B组给予健康教育和饮食、运动治疗; A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化浊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3组均治疗6个月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后,A组无脂肪肝13例,轻度5例,中度2例,重度0例;B组无脂肪肝7例,轻度7例,中度4例,重度2例;C组无脂肪肝0例,轻度9例,中度7例,重度4例。A组和B组、C组分别对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改善身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浆葡萄糖水平方面均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采用化浊胶囊干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减轻或消退脂肪肝,对于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作用优于单纯健康教育联合饮食运动治疗,充分体现了中医学治未病的理念,为临床早期预防2型糖尿病提供了客观依据;同时证实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若不及时治疗,会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甚至发展为糖尿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药疗法 2型糖尿病/中医药疗法 化浊胶囊/治疗应用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浊胶囊对肥胖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18
作者 康学东 李芳芳 +3 位作者 余臣祖 杨维杰 张小娟 安小平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0年第6期869-873,共5页
目的:观察化浊胶囊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种群结构的影响及血脂、炎症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正常对照组(KB)及造模组,高脂饲料造模,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高脂模型组(MX)、二甲双胍组(EJ)、化浊胶... 目的:观察化浊胶囊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种群结构的影响及血脂、炎症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正常对照组(KB)及造模组,高脂饲料造模,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高脂模型组(MX)、二甲双胍组(EJ)、化浊胶囊高剂量组(HG)和化浊胶囊低剂量组(HD),各组饲料不变,在药物干预0、14、28 d时分别收集大鼠粪便,检测粪便细菌DNA并扩增其16S rRNA V1-V3区,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结构变化。并于实验结束后检测血脂4项、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1)与KB组比较,MX组厚壁菌门丰度上升,拟杆菌门丰度下降;与MX组相比,EJ、HG、HD组厚壁菌门丰度下降;拟杆菌门丰度上升,其中以HG组较明显。与KB组比较,MX组中拟杆菌属、毛螺菌属、乳酸杆菌属、罗斯拜瑞氏菌属、瘤胃球菌属丰度有下降,拟普雷沃菌属丰度有上升,螺杆菌、大肠杆菌丰度增加;与MX组相比,EJ、HG、HD组中拟杆菌属、毛螺菌属、乳酸杆菌属、罗斯拜瑞氏菌属、瘤胃球菌属丰度上升,HG组丁酸弧菌属、Akkermansia丰度上升,拟普雷沃菌属在HG组下降。(2)与MX组比较,HG组TG、TC、LDL-C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J组TG、LDL-C、HDL-C效果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差异(P<0.05)。(3)与MX组比较,HG组TNF-α、IL-6、CRP有所降低,但略高于K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EJ组TNF-α、IL-6、CRP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1)化浊胶囊可改善肥胖大鼠肠道菌群,表现为厚壁菌门丰度下降,拟杆菌门丰度上升,其中以HG组较明显;拟杆菌属、毛螺菌属、乳酸杆菌属、罗斯拜瑞氏菌属、瘤胃球菌属、丁酸弧菌属、Akkermansia等有益微生物丰度上升,条件致病菌拟普雷沃菌属丰度下降。(2)化浊胶囊调节血脂、减轻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肥胖大鼠肠道菌群的结构及多样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肠道菌群 化浊胶囊 高通量测序 血脂 炎性因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探讨化浊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岳映东 杨维杰 +2 位作者 康学东 吴佳懿 任伯达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2年第2期1-5,I0001-I0003,共8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探讨化浊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以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CMSP、Uniprot数据库筛选出化浊胶囊的活性成分及靶点基因,利用GeneCards数据库...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探讨化浊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以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CMSP、Uniprot数据库筛选出化浊胶囊的活性成分及靶点基因,利用GeneCards数据库、CTD数据库及OMIM数据库获取NAFLD的相关基因,并与药物靶点相互映射得到共同的靶点,使用String网站及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运用R语言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然后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靶点-通路”网络并进网络拓扑分析,最后利用Autodock Tools工具进行模拟分子对接验证。结果预测得到化浊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有效成分31个及共作靶点43个。GO富集分析涉及影响类固醇结合、核受体活性、DNA转录因子活性和类固醇激素受体活性等生物过程;KEGG富集主要涉及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NF-KB信号通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胰岛素抵抗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4个有效成分与4个靶蛋白对接良好。结论化浊胶囊中的可通过PPAR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通路发挥治疗NAFLD以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化浊胶囊 非酒精性脂肪肝 胰岛素抵抗 分子对接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化浊胶囊对分泌及Ras相关GTP酶1A敲除诱导的外被蛋白Ⅱ功能障碍胰岛β细胞内质网应激的干预效果
20
作者 周春楠 王苑铭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73-1080,共8页
目的考察黄连化浊胶囊对分泌及Ras相关GTP酶1A(sar-1A)敲除诱导的外被蛋白Ⅱ(COP-Ⅱ)功能障碍胰岛β细胞内质网应激的干预效果。方法将小鼠胰岛β细胞Min6分为空白组(Min6细胞无任何干预)、阴性对照(NC)组(Min6细胞转染sar-1A-NC-siRNA)... 目的考察黄连化浊胶囊对分泌及Ras相关GTP酶1A(sar-1A)敲除诱导的外被蛋白Ⅱ(COP-Ⅱ)功能障碍胰岛β细胞内质网应激的干预效果。方法将小鼠胰岛β细胞Min6分为空白组(Min6细胞无任何干预)、阴性对照(NC)组(Min6细胞转染sar-1A-NC-siRNA)及sar-1A siRNA组(Min6细胞转染sar-1A siRNA)。收集sar-1A siRNA转染的Min6细胞,分为空白血清组(用含10%大鼠空白血清的培养基培养),5%、10%、20%黄连化浊胶囊组(分别用含5%、10%、20%黄连化浊胶囊含药血清的培养基培养),以及罗格列酮组(用含10%罗格列酮含药血清的培养基培养)。采用qPCR检测Min6细胞中sar-1A miRNA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sec31蛋白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胰岛素原、磷酸化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p-eIF2α)、C/EBP同源蛋白(CHOP)、X盒结合蛋白1(XBP1)、肌醇需求酶1(IRE1)、X盒(X-box)蛋白的表达。结果空白组与NC组Min6细胞中sar-1A mRNA、sec31蛋白及胰岛素原、p-eIF2α、CHOP、XBP1、IRE1、X-box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NC组相比,sar-1A siRNA组Min6细胞中sar-1A mRNA、sec31蛋白及胰岛素原和X-box蛋白表达均降低(P均<0.05),p-eIF2α、CHOP、XBP1、IRE1蛋白表达均升高(P均<0.05)。与空白血清组相比,5%、10%、20%黄连化浊胶囊组及罗格列酮组Min6细胞中sar-1A mRNA表达均升高(P均<0.05),5%、10%、20%黄连化浊胶囊组Min6细胞中sar-1A mRNA表达逐渐升高,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空白血清组与5%黄连化浊胶囊组Min6细胞中sec31蛋白及胰岛素原、p-eIF2α、CHOP、XBP1、IRE1、X-box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5%黄连化浊胶囊组相比,10%、20%黄连化浊胶囊组及罗格列酮组Min6细胞中sec31蛋白和胰岛素原表达均增加(P均<0.05),p-eIF2α、CHOP、XBP1、IRE1、X-box蛋白表达均降低(P均<0.05)。结论sar-1A敲除后胰岛β细胞存在COP-Ⅱ功能障碍,黄连化浊胶囊能够降低sar-1A敲除后胰岛β细胞的内质网应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Β细胞 黄连化浊胶囊 内质网应激 分泌及Ras相关GTP酶1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