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6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纤维素的酸化工艺及其结晶性能与微观形貌研究
1
作者 刘兴辉 赵乐 +4 位作者 张永涛 贾彦君 符少波 赵振宇 杨忠林 《合成纤维工业》 2025年第1期36-40,共5页
以木浆粉、草酸为原材料,采用酸水解法与高压均质法相结合的方法制备纳米纤维素,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酸化时间、酸化温度、酸化压力对纳米纤维素结晶性能、微观形貌及尺度的影响,并利用透射电镜、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对其微观结... 以木浆粉、草酸为原材料,采用酸水解法与高压均质法相结合的方法制备纳米纤维素,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酸化时间、酸化温度、酸化压力对纳米纤维素结晶性能、微观形貌及尺度的影响,并利用透射电镜、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对其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较佳的酸化工艺为酸化时间5 h、酸化温度105℃、酸化压力0.18 MPa,该工艺下制备的纳米纤维素的结晶度为93.13%,平均直径为28.4 nm,平均长度为387.3 nm;纳米纤维素属于纤维素Ⅰ型结晶结构,呈现出明显的纤维状结构,并且相互搭接成三维网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素 酸水解法 化工艺 结晶性能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糯高粱蒸煮糊化工艺优化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平 王贵军 +5 位作者 王庆宇 倪靖岳 张福艳 陈家好 张翔 席锦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3-228,共6页
该研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探究泡粮水温、泡粮时间、蒸煮时间对粳、糯高粱蒸煮糊化的影响,确定最佳蒸煮糊化工艺,并将其应用于酱香型白酒下沙轮次生产中。结果表明,粳高粱的最佳蒸煮糊化工艺为泡粮水温55℃、泡粮时间18 h、蒸煮时间15... 该研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探究泡粮水温、泡粮时间、蒸煮时间对粳、糯高粱蒸煮糊化的影响,确定最佳蒸煮糊化工艺,并将其应用于酱香型白酒下沙轮次生产中。结果表明,粳高粱的最佳蒸煮糊化工艺为泡粮水温55℃、泡粮时间18 h、蒸煮时间150 min;糯高粱的最佳蒸煮糊化工艺为泡粮水温55℃、泡粮时间2.5 h、蒸煮时间80 min。将最佳蒸煮糊化工艺应用于酿酒大生产后,粳、糯高粱蒸煮黏度适中,内无生芯,含水率分别为(44.49±0.60)%、(42.62±0.37)%,糊化率分别为(30.51±0.73)%、(20.57±0.55)%,符合酱香型白酒下沙轮次生产高粱的标准蒸煮状态;进行堆积发酵和窖内发酵时升温正常,粳高粱堆积发酵最高温度达57.4℃、窖内发酵最高温度达42.5℃;糯高粱堆积发酵最高温度达59.3℃、窖内发酵最高温度达4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高粱 蒸煮糊化工艺 正交试验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污泥性能及新型干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吕静 《化工管理》 2019年第19期37-38,共2页
污泥作为水资源净化和污水处理的副产物,其利用空间较大。现阶段相关部门对污泥处理提出'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等要求,为污泥干化领域带来重大挑战。文章针对三种新型污泥干化工艺,通过相关实验室研究成果及现实工业现状,分... 污泥作为水资源净化和污水处理的副产物,其利用空间较大。现阶段相关部门对污泥处理提出'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等要求,为污泥干化领域带来重大挑战。文章针对三种新型污泥干化工艺,通过相关实验室研究成果及现实工业现状,分析了具体干化工艺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太阳能干化工艺 污泥油炸干化工艺 污泥电磁波干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礁滩相碳酸盐岩储层酸化工艺优化
4
作者 王海波 张琴 +1 位作者 李沁 刘旭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19期244-250,共7页
川东北地区的礁滩相碳酸盐岩气藏孔隙度和渗透率差异性大,非均质性强,储层酸化工艺设计方案针对性不强。利用酸液有效作用距离和酸蚀裂缝导流能力计算模型,建立一套酸化效果预测图版和工艺参数优选方法。结合川东北礁滩相碳酸盐岩储层特... 川东北地区的礁滩相碳酸盐岩气藏孔隙度和渗透率差异性大,非均质性强,储层酸化工艺设计方案针对性不强。利用酸液有效作用距离和酸蚀裂缝导流能力计算模型,建立一套酸化效果预测图版和工艺参数优选方法。结合川东北礁滩相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开展不同类型储层的酸化工艺参数优化设计,并进行现场实例验证。研究工作不仅对川东北礁滩相碳酸盐岩的高效开发具有指导意义,也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碳酸盐岩储层酸化工艺优化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北 礁滩相 碳酸盐岩 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PAN/CNCs锂离子电池隔膜复合材料的碳化工艺探究
5
作者 史东 苏蕊颖 +2 位作者 毕淑敏 范业萌 贾清秀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33-40,共8页
隔膜是锂离子电池结构中的关键组件,开发以生物基原料为主的电池隔膜对电池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纤维素纳米晶(CNCs)和聚丙烯腈(PAN)为主要材料,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AN/CNCs复合纤维膜,并对所得纤维膜进行预氧化及... 隔膜是锂离子电池结构中的关键组件,开发以生物基原料为主的电池隔膜对电池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纤维素纳米晶(CNCs)和聚丙烯腈(PAN)为主要材料,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AN/CNCs复合纤维膜,并对所得纤维膜进行预氧化及碳化处理,得到碳化复合膜。对所得碳化复合膜的结构与性能进行测试分析,探究电纺溶液组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添加和预氧化-碳化工艺参数对其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AN/CNCs质量比、PVP的加入和预氧化温度对复合膜形貌结构影响很大,而碳化温度则会影响复合膜的石墨化程度和电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CNC复合纤维膜 锂离子电池隔膜 静电纺丝 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碳复合材料的致密化工艺综述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玉库 周磊 +3 位作者 刘甲秋 王维 许崇煜 陈英函 《纤维复合材料》 CAS 2024年第1期58-64,共7页
碳/碳(C/C)复合材料是新材料领域重点研究和开发的一类战略性高技术材料。随着C/C复合材料在多个应用领域的不断发展,与之相关的致密化工艺也在发展中逐步深化,多种致密化工艺的混合发展和应用也成为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C/C... 碳/碳(C/C)复合材料是新材料领域重点研究和开发的一类战略性高技术材料。随着C/C复合材料在多个应用领域的不断发展,与之相关的致密化工艺也在发展中逐步深化,多种致密化工艺的混合发展和应用也成为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C/C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所采用的致密化工艺,详细分析了液相浸渍法和化学气相渗透的工艺原理,并对各种致密化工艺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最后分析了现有致密化工艺存在的不足,并对C/C复合材料今后的发展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碳复合材料 致密化工艺 液相浸渍法 学气相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化工艺设备安全设计
7
作者 石金砺 张志勇 杨锋 《化纤与纺织技术》 2024年第11期114-116,共3页
氢化反应是有机合成中常见且重要的一种类型,是农药生产中重要的反应,但由于其属于高危工艺,其安全生产是人们尤为关注的点。安全设计和风险管控是安全生产的基础,文章从设备和工艺两个角度剖析了氢化反应的安全风险,给出了相应控制措施... 氢化反应是有机合成中常见且重要的一种类型,是农药生产中重要的反应,但由于其属于高危工艺,其安全生产是人们尤为关注的点。安全设计和风险管控是安全生产的基础,文章从设备和工艺两个角度剖析了氢化反应的安全风险,给出了相应控制措施,并综合考虑材质耐腐性、反应设备可控性及工艺安全设计氢化工艺,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备 化工艺 风险管控 安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型组合雾化工艺制备球形FeSiCr粉末
8
作者 崔雷 麻洪秋 +3 位作者 赵刚 孟令兵 关立东 冯雪峰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1-488,共8页
对常规组合雾化冶炼工艺进行改进和优化,通过增强一次雾化阶段的效果和延长液滴球化时间改善粉末形貌。采用改进型组合雾化工艺制备出不同粒径的球形粉末样品,并与常规组合雾化产出的粉末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改进型组合雾化工艺产... 对常规组合雾化冶炼工艺进行改进和优化,通过增强一次雾化阶段的效果和延长液滴球化时间改善粉末形貌。采用改进型组合雾化工艺制备出不同粒径的球形粉末样品,并与常规组合雾化产出的粉末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改进型组合雾化工艺产出的粉末具有形貌好、比表面积小、氧含量低的特点;改进型组合雾化粉末磁导率低于常规组合雾化粉末,但磁粉芯的直流偏置能力显著改善,磁滞损耗以及涡流损耗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艺 比表面积 氧含量 磁性能 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化工艺对电解铜箔抗剥离强度和劣化率的影响
9
作者 彭雪嵩 由宏伟 +5 位作者 李兰晨 宋姝嬛 乐士儒 张锦秋 杨培霞 安茂忠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101,共7页
铜箔粗化工艺与固化工艺是铜箔表面后处理中最关键的两个环节,粗化与固化工艺的好坏直接决定铜箔的性能。根据铜箔粗化与固化工艺过程,本文研究了Cu2+浓度、电流密度、镀液温度等因素对铜箔表面形貌和抗剥离性能以及劣化率的影响,在优... 铜箔粗化工艺与固化工艺是铜箔表面后处理中最关键的两个环节,粗化与固化工艺的好坏直接决定铜箔的性能。根据铜箔粗化与固化工艺过程,本文研究了Cu2+浓度、电流密度、镀液温度等因素对铜箔表面形貌和抗剥离性能以及劣化率的影响,在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下制备出了抗剥离强度为1.29N/mm,劣化率为3.01%且无侧蚀的粗化电解铜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铜箔 化工艺 抗剥离强度 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Al-Zn-Mg-Cu系铝合金的均匀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龚澎 张坤 戴圣龙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3-38,共6页
采用拉伸性能测试、硬度测试、DSC分析、光学显微镜观察、扫描电镜观察(SEM)和透射电镜观察(TEM)等分析方法,研究了单、双级均匀化工艺对一种新型Al-Zn—Mg—Cu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及合金的过烧温度。结果表明,采用常规半连续铸造... 采用拉伸性能测试、硬度测试、DSC分析、光学显微镜观察、扫描电镜观察(SEM)和透射电镜观察(TEM)等分析方法,研究了单、双级均匀化工艺对一种新型Al-Zn—Mg—Cu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及合金的过烧温度。结果表明,采用常规半连续铸造方法生产的该合金铸坯的过烧温度在480℃左右。随均匀化温度的升高,铸造组织中的非平衡共晶相逐渐溶人基体,均匀化温度达到450℃以上时,枝晶组织基本消失,基体固溶度随均匀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400℃左右对铸锭进行预处理,可促进第二相Al3Zr均匀弥散析出,抑制随后热加工过程中的再结晶,从而细化晶粒,并改善合金工艺塑性。确定该新型Al—Zn—Mg—Cu合金的均匀化工艺为400~420℃/12h+470℃/36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Mg—Cu合金 单级均匀化工艺 双级均匀化工艺 AL3Z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化工艺在油气井井下作业中的效果评估与优化
11
作者 石道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4期0182-0185,共4页
酸化工艺是一种通过在油气井井下注入酸液来改善储层渗透性的技术。在油气开采过程中,由于地层岩石的特性以及油气井的运营情况,井底储层常会出现堵塞或渗透性降低的问题,从而影响了油气的开采效率。酸化工艺通过将酸液注入到井底储层中... 酸化工艺是一种通过在油气井井下注入酸液来改善储层渗透性的技术。在油气开采过程中,由于地层岩石的特性以及油气井的运营情况,井底储层常会出现堵塞或渗透性降低的问题,从而影响了油气的开采效率。酸化工艺通过将酸液注入到井底储层中,溶解其中的碳酸盐或硅酸盐等物质,从而扩大储层孔隙和裂缝,提高了油气在储层中的流动性,增加了油气井的产能,这种工艺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对其效果进行评估与优化,以提高工艺的实施效果。本文通过对酸化工艺在油气井井下作业中的效果进行评估与优化,探讨了酸化工艺对井下作业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改进工艺参数和操作方法来优化效果,提高油气井的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艺 油气井 井下作业 效果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烷化工艺的热管理与反应器设计优化研究
12
作者 宋琼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10期0203-0205,共3页
甲烷化工艺在现代工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广泛用于合成天然气、净化工业尾气以及氢气生产等领域,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甲烷化工艺的重要性愈加凸显。甲烷化反应为强放热反应,易导致反应器内部温度不均匀,影... 甲烷化工艺在现代工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广泛用于合成天然气、净化工业尾气以及氢气生产等领域,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甲烷化工艺的重要性愈加凸显。甲烷化反应为强放热反应,易导致反应器内部温度不均匀,影响催化剂的活性和反应效率,因此,如何有效管理甲烷化工艺的热量和优化反应器设计,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系统探讨甲烷化工艺中的热管理策略与反应器设计优化方法,深入分析甲烷化反应的热力学特性和催化剂活性,提出有效的热管理策略,确保反应过程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同时,优化反应器的设计,提高催化剂的利用率和反应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化工艺 热管理 反应器设计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语言模型在精益化工艺管理中的智能应用
13
作者 宋雷雷 李兴斐 +1 位作者 丁洁琼 祁赟 《信息系统工程》 2024年第10期32-35,共4页
随着相关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大语言模型在精益化工艺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日益凸显。围绕大语言模型的具体应用,就二者的融合问题进行探索。通过结合精益化工艺管理平台,大语言模型在工艺调研、方案、培训等文件生成、知识获取、问题解答、... 随着相关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大语言模型在精益化工艺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日益凸显。围绕大语言模型的具体应用,就二者的融合问题进行探索。通过结合精益化工艺管理平台,大语言模型在工艺调研、方案、培训等文件生成、知识获取、问题解答、错误分析和关键信息提取等方面提供了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支持。旨在探讨大语言模型在精益化工艺管理中的智能应用,分析其对制造企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益化工艺管理 大语言模型 智能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油微胶囊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65
14
作者 阎师杰 吴彩娥 +3 位作者 寇晓虹 郝利平 郭俊强 狄建兵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68-171,共4页
为了防止核桃油的氧化 ,扩大核桃油的用途 ,用分子络合、乳化包埋、复凝聚等方法对超临界 CO2 流体萃取的核桃油进行了微胶囊化研究 ,以确定产品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喷雾干燥法 ,以大豆分离蛋白和麦芽糊精、β-环状... 为了防止核桃油的氧化 ,扩大核桃油的用途 ,用分子络合、乳化包埋、复凝聚等方法对超临界 CO2 流体萃取的核桃油进行了微胶囊化研究 ,以确定产品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喷雾干燥法 ,以大豆分离蛋白和麦芽糊精、β-环状糊精和阿拉伯胶、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 ,均可制得高质量高包埋率的核桃油微胶囊产品 ;喷雾干燥法制备核桃油微胶囊适宜的工艺参数为 :进料浓度 2 0 %~ 3 0 % ,进料温度 5 0~ 60℃ ,进风温度 160~ 180℃ ,出风温度 70~ 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化工艺 核桃油 喷雾干燥 壁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先进复合酸化工艺技术及发展方向
15
作者 吴月先 《吐哈油气》 2005年第3期225-228,共4页
土酸酸化工艺技术已向复合酸化工艺技术方向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通过对两种与土酸有关的复合酸化工艺技术的作用原理,矿场应用效果进行解析和综述,并对技术发展途径进行重点探讨,有助于扩大专业学术交流,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利于... 土酸酸化工艺技术已向复合酸化工艺技术方向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通过对两种与土酸有关的复合酸化工艺技术的作用原理,矿场应用效果进行解析和综述,并对技术发展途径进行重点探讨,有助于扩大专业学术交流,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利于扩大应用领域和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酸酸化工艺技术 复合酸化工艺 作用原理 岩性 油气田 增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气甲烷化工艺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6
作者 李安学 李春启 +5 位作者 左玉帮 梅长松 余铭程 寇志胜 刘学武 汤俊丽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898-3905,共8页
合成气完全甲烷化技术是煤制天然气特有的技术,按照反应器类型,合成气甲烷化工艺可以分为绝热固定床、等温固定床、流化床和浆态床等工艺,其中绝热固定床甲烷化工艺成熟并广泛应用于煤制天然气项目。本文介绍了多种绝热固定床甲烷化工艺... 合成气完全甲烷化技术是煤制天然气特有的技术,按照反应器类型,合成气甲烷化工艺可以分为绝热固定床、等温固定床、流化床和浆态床等工艺,其中绝热固定床甲烷化工艺成熟并广泛应用于煤制天然气项目。本文介绍了多种绝热固定床甲烷化工艺,并比较了5种高温绝热固定床甲烷化工艺的流程、技术特点和应用情况。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国内绝热固定床甲烷化技术达到了国际技术同类水平,具备了工业化应用条件,但还需在节能降耗、提高催化剂寿命方面加大研究力度。还概述了等温固定床、流化床和浆态床甲烷化工艺,分析了等温固定床、流化床和浆态床甲烷化工艺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后续研究重点,等温固定床工艺应在反应温度控制和反应器开发方面深入研究,流化床甲烷化工艺研究重点放在开发高强度催化剂和工程化放大方面,浆态床甲烷化工艺需要重点研究解决CO转化率较低和催化剂损耗严重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气甲烷 合成天然气 甲烷化工艺 绝热固定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锻造超高碳钢的球化工艺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宝奇 彭会芬 +3 位作者 宋晓艳 李红娟 谷南驹 石淑琴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7-31,共5页
利用碳浓度不均匀奥氏体离异共析转变机制 ,借助于相图计算技术 ,对UHCs 1 0Al(含Al 1 0 %wt % )和UHCs 1 5Al(含Al1 5wt % )两种锻造超高碳钢提出了在三相区奥氏体化并在共析转变温度低限等温球化工艺 ,并对不同球化组织的力学性能进... 利用碳浓度不均匀奥氏体离异共析转变机制 ,借助于相图计算技术 ,对UHCs 1 0Al(含Al 1 0 %wt % )和UHCs 1 5Al(含Al1 5wt % )两种锻造超高碳钢提出了在三相区奥氏体化并在共析转变温度低限等温球化工艺 ,并对不同球化组织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定。组织观察表明 ,含Al超高碳钢锻态组织为极细的珠光体组织 ,Al的添加对网状碳化物有抑制作用 ,两种超高碳钢经最佳的球化工艺处理后得到了碳化物弥散分布于铁素体基体的复相组织 ,随碳化物球化程度的提高 ,塑性指标显著改善。球化UHCs 1 5Al超高碳钢达到了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σb、σs 分别为 10 5 0MPa和 74 0MPa ,伸长率达到 1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碳钢 化工艺 离异共析 锻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制板用压延铜箔镀铜粗化工艺 被引量:10
18
作者 余德超 谈定生 +4 位作者 王松泰 郭海亮 韩月香 王勇 范君良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33-35,44,共4页
介绍了压延铜箔镀铜粗化工艺的工艺流程和工艺条件。讨论了粗化处理及固化处理过程中铜离子含量、硫酸含量及电流密度等因素对压延铜箔表面质量及抗剥离强度的影响。得到了适合压延铜箔的粗化条件(20g/LCu2+,70g/L的硫酸,适量添加剂,Jk... 介绍了压延铜箔镀铜粗化工艺的工艺流程和工艺条件。讨论了粗化处理及固化处理过程中铜离子含量、硫酸含量及电流密度等因素对压延铜箔表面质量及抗剥离强度的影响。得到了适合压延铜箔的粗化条件(20g/LCu2+,70g/L的硫酸,适量添加剂,Jk=40~50A/dm2,θ=30°C,t=3~5s)和固化条件(60~70g/LCu2+,90~105g/L硫酸,适量添加剂,Jk=20~30A/dm2,θ=50°C,t=6~8s)。经该粗化工艺处理后的压延铜箔与印制板基板结合力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制板 压延铜箔 镀铜 化工艺 抗剥离强度 结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碳钢的球化工艺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樊亚军 蔺卫平 +2 位作者 张占领 朱杰武 柳永宁 《金属热处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6-59,共4页
根据碳浓度不均匀奥氏体的离异共析转变机制,对1.6%C(质量分数,下同)锻造超高碳钢进行不同工艺的球化处理,并对具有不同球化组织的试样进行性能试验。观察分析表明,锻造后组织形态为片状珠光体及其域界分布球状碳化物;经球化工艺处理后... 根据碳浓度不均匀奥氏体的离异共析转变机制,对1.6%C(质量分数,下同)锻造超高碳钢进行不同工艺的球化处理,并对具有不同球化组织的试样进行性能试验。观察分析表明,锻造后组织形态为片状珠光体及其域界分布球状碳化物;经球化工艺处理后得到铁素体基体上弥散分布碳化物的组织,且原珠光体域界上碳化物尺寸比珠光体域内的大;拉伸试验表明,1.6%C超高碳钢经球化处理后塑性明显改善,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碳化物的分布、颗粒大小、间距等因素对1.6%C超高碳钢的强度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碳钢 离异共析 化工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纶织物化学镀镍前处理粗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赵俊 吕广庶 +1 位作者 王迎春 李查德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2006年第5期16-19,共4页
针对微波防护和电磁屏蔽用涤纶织物金属化的附着强度问题,研究了氢氧化钠、苯酚、聚乙二醇-600 3种粗化液对涤纶纤维的粗化效果。得出了较好的粗化液,并研究了该粗化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浓度、粗化温度、粗化时间对织物纤维浸蚀效果的影... 针对微波防护和电磁屏蔽用涤纶织物金属化的附着强度问题,研究了氢氧化钠、苯酚、聚乙二醇-600 3种粗化液对涤纶纤维的粗化效果。得出了较好的粗化液,并研究了该粗化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浓度、粗化温度、粗化时间对织物纤维浸蚀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含90 g/L氢氧化钠的粗化液比另两种粗化效果更好,粗化温度80℃、粗化时间20 m in时,粗化效果最优,在涤纶基体上可获得良好结合力的化学镀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镀镍 涤纶织物 镀层结合力 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