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制备法与生物转化法生产木糖醇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宇鑫 常语桐 +2 位作者 唐越 肖雄 李嘉馨 《甘蔗糖业》 2025年第1期79-90,共12页
综述了木糖醇的2种主要生产方法:化学制备法和生物转化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详细分析。木糖醇作为一种营养甜味剂,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化学制备法经木聚糖酸性水解、水解产物净化解毒和木糖加氢3个步骤制得木糖醇,虽然该方法工艺成熟... 综述了木糖醇的2种主要生产方法:化学制备法和生物转化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详细分析。木糖醇作为一种营养甜味剂,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化学制备法经木聚糖酸性水解、水解产物净化解毒和木糖加氢3个步骤制得木糖醇,虽然该方法工艺成熟,但存在流程复杂、污染严重等问题,尤其在水解阶段副反应多,加氢阶段传统雷尼镍催化剂易失活。生物转化法通过木聚糖水解酶和微生物木糖还原酶的作用,将农业副产物木聚糖转化为木糖醇,涵盖细菌、真菌和酵母菌发酵。其中酵母菌产率较高,不过半纤维素水解产生的有害物质需脱毒处理。2种方法各有优劣,对木糖醇生产方法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推动产业发展,为优化生产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糖醇 化学制备 生物转化法 生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Cu预合金爆炸箔电化学制备及电爆性能研究
2
作者 申子安 曾鑫 +2 位作者 朱艳丽 赵婉君 焦清介 《火工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34,共7页
为探究电爆等离子体引发合金反应的点火机理,进一步降低爆炸箔发火电压、提高能量利用率,采用电化学方法在铜爆炸箔表面原位可控沉积Ni-Cu预合金薄膜。进行了预合金爆炸箔微观形貌、成分构成和电爆特性等实验研究,结合电爆炸反应过程监... 为探究电爆等离子体引发合金反应的点火机理,进一步降低爆炸箔发火电压、提高能量利用率,采用电化学方法在铜爆炸箔表面原位可控沉积Ni-Cu预合金薄膜。进行了预合金爆炸箔微观形貌、成分构成和电爆特性等实验研究,结合电爆炸反应过程监测探究了电爆合金化反应路径和释能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电化学恒电位方法沉积金属Cu和Ni,当应用电位分别为-0.2 V和-0.8 V,反应时间均为2 700 s时,沉积的Ni-Cu预合金材料呈5μm的立方体结构且分布均匀,无明显氧化物生成。所制备的Ni-Cu预合金爆炸箔在2 000 V充电电压下的能量利用率是Cu爆炸箔的2.11倍,在电爆发生50μs后可观察到明显的合金化反应发生,等离子体膨胀范围和火花持续时间均明显大于Cu爆炸箔,更有利于等离子体直接点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合金爆炸箔 化学制备 合金化反应 电爆性能 等离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胶的光化学制备及其共振散射光谱研究 被引量:48
3
作者 钟福新 蒋治良 +2 位作者 李芳 李廷盛 梁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724-726,共3页
采用紫外光化学法制备了银胶 ,它的最强共振散射峰在 470nm处 ,最大吸收峰为 412 2nm。在共振散射波长 470nm处 ,银浓度在 0 45 6~ 9 12 μg·mL-1范围内与所得银胶的共振散射光强度呈良好线性关系。首次采用光化学法合成了稳定... 采用紫外光化学法制备了银胶 ,它的最强共振散射峰在 470nm处 ,最大吸收峰为 412 2nm。在共振散射波长 470nm处 ,银浓度在 0 45 6~ 9 12 μg·mL-1范围内与所得银胶的共振散射光强度呈良好线性关系。首次采用光化学法合成了稳定的蓝色银胶 ,其最强共振散射峰位于 470nm ,在 397 4和 6 2 3 4nm处有两个较强的吸收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色银胶 纳米银胶 化学制备 共振散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球形和树枝状纳米银的超声电化学制备 被引量:31
4
作者 廖学红 朱俊杰 +2 位作者 邱晓峰 赵小宁 陈洪渊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9-123,共5页
在配位剂EDTA存在下 ,用AgNO3溶液以超声电化学方法成功地制备出两种不同粒径的类球形和树枝状的纳米银 ,并用X射线衍射 (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对该纳米银进行表征 ;
关键词 类球形 树枝状 纳米银 超声电化学制备 表征 纳米粒子 可调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保偏聚合物光子晶体光纤的化学制备技术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亚妮 王丽莉 +3 位作者 王学忠 任立勇 赵卫 苗润才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49-1353,共5页
研究了大尺寸高保偏聚合物光子晶体光纤(polymerPhotonicCrystalFibers,pPCFs)预制棒的化学原位制备技术.采用预聚物浇铸后加热聚合方法,成功制备了具有高保偏性能的光纤预制棒,给出了聚合反应的最佳条件.对此预制棒进行二次拉伸及光学... 研究了大尺寸高保偏聚合物光子晶体光纤(polymerPhotonicCrystalFibers,pPCFs)预制棒的化学原位制备技术.采用预聚物浇铸后加热聚合方法,成功制备了具有高保偏性能的光纤预制棒,给出了聚合反应的最佳条件.对此预制棒进行二次拉伸及光学和化学性质的测试表明,该方法得到的预制棒力学结构稳定、光学透明度高,且拉伸所得光纤微结构保持完好、微孔坍塌率低、非固有损耗小.若在聚合反应体系中加入适量的激光染料或其它稀土有机螯合物等物质,可得到具有荧光性的高保偏聚合物光子晶体光纤预制棒,为保偏型聚合物光子晶体光纤激光器的研制提供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与光通信 高保偏 光子晶体光纤 聚合物 化学制备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掺杂锰基氧化物La_(1-x)MnO_(3+δ)的电化学制备 被引量:7
6
作者 黄云辉 王哲明 +3 位作者 朱涛 陈省 廖春生 严纯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9,共4页
利用阴极还原恒电位和恒电流电化学沉积法制备了自掺杂钙钛矿结构的锰基氧化物 La1 - x Mn O3+δ,研究了电解质溶液中 La3+ 和 Mn2 + 的物质的量比、沉积电位以及电流密度对产物组成的影响 ,并对电沉积机理和晶格缺陷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 利用阴极还原恒电位和恒电流电化学沉积法制备了自掺杂钙钛矿结构的锰基氧化物 La1 - x Mn O3+δ,研究了电解质溶液中 La3+ 和 Mn2 + 的物质的量比、沉积电位以及电流密度对产物组成的影响 ,并对电沉积机理和晶格缺陷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晶格中的离子空位和 Mn4+ 的含量是影响体系输运性质的关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基氧化物 化学制备 合成机理 阴极还原电化学沉积 稀土 自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低温熔盐中Y-Ni合金薄膜的电化学制备 被引量:11
7
作者 徐常威 袁定胜 +2 位作者 童叶翔 刘冠昆 沙励嫦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27-128,共2页
用恒电流电解法在乙酰胺-尿素-溴化钠熔体中电沉积出Y的质量分数(w(Y))高达87.50%的Y-Ni合金,在铜片上获得附着力强的合金薄膜.实验结果显示电沉积出的Y-Ni合金中的。w(Y)随着电流密度增大而增大.在低电... 用恒电流电解法在乙酰胺-尿素-溴化钠熔体中电沉积出Y的质量分数(w(Y))高达87.50%的Y-Ni合金,在铜片上获得附着力强的合金薄膜.实验结果显示电沉积出的Y-Ni合金中的。w(Y)随着电流密度增大而增大.在低电流密度获得的是带有金属光泽的银白色合金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电流电解法 乙酰胺-尿素-溴化钠 电沉积 钇-镍合金薄膜 电流密度 化学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基亚砜中Er-Ni-Co合金膜的电化学制备 被引量:7
8
作者 李高仁 童叶翔 +1 位作者 刘冠昆 徐常威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764-768,共5页
利用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电解法研究了室温条件下在LiClO4-二甲基亚砜(DMSO)体系中Er-Ni-Co功能合金膜的电化学制备.实验结果表明,在0.1mol·L-1ErCl3-0.1mol·L-1NiCl2-0.1mol·L-1CoCl2-0.1mol·L-1LiClO4-DMSO体系中... 利用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电解法研究了室温条件下在LiClO4-二甲基亚砜(DMSO)体系中Er-Ni-Co功能合金膜的电化学制备.实验结果表明,在0.1mol·L-1ErCl3-0.1mol·L-1NiCl2-0.1mol·L-1CoCl2-0.1mol·L-1LiClO4-DMSO体系中,控制电位在-2.20~-2.50V范围内进行恒电位电解,得到表面均匀、附着力强、有金属光泽的黑色非晶态Er-Ni-Co合金膜,其中Er的质量分数可达9.21%~18.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制备 Er-Ni-Co合金膜 稀土 电沉积 二甲基亚砜 铒镍钴合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导电复合膜电化学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5
9
作者 邓姝皓 刘星兴 +3 位作者 王彦红 王玉 吴松江 邬沛卿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64-669,共6页
采用电化学氧化聚合法,以硫酸和高氯酸为掺杂剂,制备出聚苯胺(PANI)/聚乙烯醇(PVA)导电复合膜,在此复合膜上再沉积一层很薄的银层,制备出具有高导电性的复合膜。研究了苯胺聚合时间、银沉积电流密度及银沉积时间和拉伸处理对复合膜电导... 采用电化学氧化聚合法,以硫酸和高氯酸为掺杂剂,制备出聚苯胺(PANI)/聚乙烯醇(PVA)导电复合膜,在此复合膜上再沉积一层很薄的银层,制备出具有高导电性的复合膜。研究了苯胺聚合时间、银沉积电流密度及银沉积时间和拉伸处理对复合膜电导率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对复合膜进行表征,并对复合膜导电机理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制备的PVA-PANI复合膜电导率可达4.2S.cm-1,再经沉积薄层银后,其电导可显著提高至1136 S.cm-1。最优条件下制备的PVA-PANI复合膜为纤维状,银在此复合膜上沉积呈针状;PVA-PANI复合膜具有一定的结晶度,经拉伸后,其结晶度增大,复合膜电导得到提高,PVA-PANI复合膜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复合膜导电的基本原理是PANI与PVA互穿网络,并与银形成了三维导电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复合膜 化学制备 导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下BaWO_4薄膜的电化学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高道江 肖定全 +2 位作者 余萍 赖欣 毕剑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8-20,31,共4页
为了研究电化学工艺条件对制备的BaWO4薄膜影响,探讨BaWO_4薄膜的成膜反应机制,采用室温恒电流电化学方法直接在钨片基体上制备了白钨矿结构的BaWO4晶态薄膜。通过XRD、SEM、XPS技术对制备的BaWO4薄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BaWO4... 为了研究电化学工艺条件对制备的BaWO4薄膜影响,探讨BaWO_4薄膜的成膜反应机制,采用室温恒电流电化学方法直接在钨片基体上制备了白钨矿结构的BaWO4晶态薄膜。通过XRD、SEM、XPS技术对制备的BaWO4薄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BaWO4薄膜表面均匀致密、为四方单相结构;制备BaWO4薄膜适宜的电化学反应工艺参数为:电流密度1mA/cm2,电解液的pH值为13,电化学处理时间为1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WO4薄膜 化学制备 室温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基甲酰胺中Y-Mg-Co合金膜的电化学制备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建朝 何凤荣 +1 位作者 刘冠昆 童叶翔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732-736,共5页
研究了二甲基甲酰胺(DMF)中Y(Ⅲ)和Mg(Ⅱ)及Co(Ⅱ)在Pt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Y(Ⅲ)、Mg(Ⅱ)及Co(Ⅱ)在Pt电极上一步不可逆还原为Y(0)、Co(0)和Mg(0).在301K时,利用循环伏安法分别测定出Mg(ClO4)2-LiClO4-DMF中Mg(Ⅱ)的扩散系数... 研究了二甲基甲酰胺(DMF)中Y(Ⅲ)和Mg(Ⅱ)及Co(Ⅱ)在Pt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Y(Ⅲ)、Mg(Ⅱ)及Co(Ⅱ)在Pt电极上一步不可逆还原为Y(0)、Co(0)和Mg(0).在301K时,利用循环伏安法分别测定出Mg(ClO4)2-LiClO4-DMF中Mg(Ⅱ)的扩散系数和传递系数为2.95×10-6cm2·s-1和0.11;CoCl2-LiClO4-DMF中Co(Ⅱ)的扩散系数和传递系数为1.34×10-5cm2·s-1和0.24;Y(NO3)3-LiClO4-DMF中Y(Ⅲ)的扩散系数和传递系数为1.68×10-5cm2·s-1和0.10.在铜电极上于-1.50~-3.00V(vsSCE)下恒电位电沉积,得到黑色、光滑致密、粘附性好的Y-Mg-Co合金膜,其中Y含量为3.88%~58.66%;Mg含量为4.51%~17.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甲酰胺 合金膜 化学制备 恒电位电沉积 Y-Mg-Co合金 扩散系数 传递系数 钇镁钼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束性质对光化学制备金纳米粒子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仕兴 董守安 +2 位作者 顾永万 潘云昆 周华 《贵金属》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4-27,56,共5页
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疏水链的长度对光化学制备金纳米粒子的影响。结果发现 ,疏水链越长 ,获得的金纳米粒子的尺寸越小 ;特别是苯环的引入使诱导和自催化现象越加不明显。在十二烷基磺酸钠体系中获得的金纳米粒子的λmax位于 5 4 0 ... 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疏水链的长度对光化学制备金纳米粒子的影响。结果发现 ,疏水链越长 ,获得的金纳米粒子的尺寸越小 ;特别是苯环的引入使诱导和自催化现象越加不明显。在十二烷基磺酸钠体系中获得的金纳米粒子的λmax位于 5 4 0 7nm ,TEM表征的平均粒径为 47 1nm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体系的λmax位于 5 2 6 5nm ,平均粒径为 6 7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 化学制备 胶束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自催化 苯环 疏水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电子墨水显示材料的化学制备 被引量:10
13
作者 郭慧林 王建平 +1 位作者 王允韬 赵晓鹏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221-1223,共3页
以聚乙烯(PE)改性大红粉为电泳颗粒,Span-80为稳定剂,四氯乙烯为分散介质,制备了分散性和稳定性良好的电泳基液.并以此基液为囊芯,脲甲醛树脂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红色电子墨水微胶囊.用红外光谱和显微照相技术对经表面改性的大... 以聚乙烯(PE)改性大红粉为电泳颗粒,Span-80为稳定剂,四氯乙烯为分散介质,制备了分散性和稳定性良好的电泳基液.并以此基液为囊芯,脲甲醛树脂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红色电子墨水微胶囊.用红外光谱和显微照相技术对经表面改性的大红粉和所制备的红色电子墨水微胶囊进行了表征,并初步研究了微胶囊的动态电场响应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电子墨水 显示材料 化学制备 原位聚合法 微胶囊 聚乙烯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化学制备纳米银溶胶及其灭菌性能表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胜科 费晓华 +2 位作者 杜双田 赵有林 蒋丽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2383-2385,共3页
采用紫外光化学制备了胶态纳米银,用透射电镜、吸收光谱对该纳米银进行了表征.发现纳米银的颗粒呈球形均匀分布,平均粒经为10nm,吸收峰位于426nm处.利用悬液法对纳米银胶的杀灭细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0~22℃条件下,5mg/L纳米... 采用紫外光化学制备了胶态纳米银,用透射电镜、吸收光谱对该纳米银进行了表征.发现纳米银的颗粒呈球形均匀分布,平均粒经为10nm,吸收峰位于426nm处.利用悬液法对纳米银胶的杀灭细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0~22℃条件下,5mg/L纳米银胶与细菌作用10min,能将98.98%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99.30%大肠杆菌杀灭.纳米银浓度在3~20mg/L范围内,灭菌效率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胶粒 化学制备 灭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胶的光化学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黄华 吴世法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643-1646,共4页
采用紫外光化学法制备了黄色银胶,并研究了硝酸银和柠檬酸三钠的浓度对制备的银胶吸收光谱的影响,发现随着硝酸银浓度的增加银胶的吸收峰先兰移然后红移;当柠檬酸三钠的浓度增加时,硝酸银吸收峰的位置几乎不变,而吸收峰强度增大.最后通... 采用紫外光化学法制备了黄色银胶,并研究了硝酸银和柠檬酸三钠的浓度对制备的银胶吸收光谱的影响,发现随着硝酸银浓度的增加银胶的吸收峰先兰移然后红移;当柠檬酸三钠的浓度增加时,硝酸银吸收峰的位置几乎不变,而吸收峰强度增大.最后通过透射电镜成像研究其尺寸,发现其尺寸分布在5~20n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银胶 紫外光 吸收光谱 化学制备 纳米银胶 特性研究 柠檬酸三钠 浓度增加 尺寸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亚铜单晶的声化学制备及表征(英文)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霞 陶小军 +2 位作者 张治军 吴志申 张平余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098-1100,共3页
Cuprous oxide single crystal has been synthesized by sonochemical method through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copper acetate monohydrate in paraffin oil. TEM, XRD, SEM, ED and XPS techniques have been used to characte... Cuprous oxide single crystal has been synthesized by sonochemical method through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copper acetate monohydrate in paraffin oil. TEM, XRD, SEM, ED and XPS techniques have been used to characterize its morphology,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It is found that when the temperature is increased, decomposition from Cu2O to Cu takes pl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制备 铜单晶 表征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铁化学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娄向东 刘双枝 +2 位作者 王天喜 成庆堂 席国喜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共4页
综述了纳米氧化铁的化学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沉淀法、胶体化学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水热—反萃法、压力—热晶法、固相法、强迫水解法、冷冻干燥法等不同方法制备超细氧化铁的优缺点。针对目前制备氧化铁存在的一些问题,... 综述了纳米氧化铁的化学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沉淀法、胶体化学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水热—反萃法、压力—热晶法、固相法、强迫水解法、冷冻干燥法等不同方法制备超细氧化铁的优缺点。针对目前制备氧化铁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纳米氧化铁制备应向低成本、粒径可控、颗粒均匀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铁 化学制备 纳米微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光催化功能薄膜的电化学制备方法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欣宇 陈铁群 王春艳 《电镀与精饰》 CAS 2005年第5期21-24,共4页
二氧化钛光催化薄膜是目前备受科研工作者关注的一种功能薄膜材料,利用T iO2薄膜在紫外光照射下所表现出的特有的光催化特性,如高的光催化活性、强的氧化性、超亲油亲水等,可将其用于污染治理、杀菌抗菌、防污自清洁、防雾等场合,在环... 二氧化钛光催化薄膜是目前备受科研工作者关注的一种功能薄膜材料,利用T iO2薄膜在紫外光照射下所表现出的特有的光催化特性,如高的光催化活性、强的氧化性、超亲油亲水等,可将其用于污染治理、杀菌抗菌、防污自清洁、防雾等场合,在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建筑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评述了T iO2光催化薄膜的各种电化学制备技术,分析了各种电化学方法制备T iO2薄膜的原理及所制得薄膜的性能特点,并对T iO2薄膜电化学制备技术的发展予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光催化 功能薄膜 化学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SiC_p纳米复合材料化学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巨先 高陇桥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50-553,共4页
化学工艺是剪裁和控制陶瓷材料显微结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为此详细研究了Al2 O3 /SiCp 纳米复合材料的化学制备工艺 .利用非均匀成核法在纳米SiC粒子表面包覆一层Al(OH) 3 后 ,其等电点IEP由 pH =3.4移至pH =7.5 ,表现出类似Al2 O3 的... 化学工艺是剪裁和控制陶瓷材料显微结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为此详细研究了Al2 O3 /SiCp 纳米复合材料的化学制备工艺 .利用非均匀成核法在纳米SiC粒子表面包覆一层Al(OH) 3 后 ,其等电点IEP由 pH =3.4移至pH =7.5 ,表现出类似Al2 O3 的胶态特性 .在pH =4.5~5 .0之间 ,包覆型SiC与Al2 O3 荷电性相同 .通过胶态悬浮液混合 ,将包覆型纳米SiC均匀分散于Al2 O3 基体中 .最后 ,在不加任何分散剂的条件下 ,制备出高固相、低粘度的包覆型SiC -Al2 O3 水基浆料 .并成功利用凝胶注模成型 ( gelcasting)工艺 ,制备出显微结构均匀的Al2 O3 /SiCp 纳米复合陶瓷材料素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制备工艺 纳米复合材料 包覆 凝胶注模成型 Al2O3/Si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WO_4薄膜的电化学制备及室温光致发光特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道江 肖定全 +3 位作者 金亿鑫 毕剑 余萍 赖欣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11-713,716,共4页
在室温条件下,采用恒电流电化学方法直接在钨片基体上制备了白钨矿结构的SrWO4晶态薄膜。电化学反应的工艺参数为:电流密度为1mA/cm2、电解液的pH值为12.5、电化学处理时间为1.5h。采用XRD、SEM、XPS技术对制备的SrWO4薄膜进行了表征;... 在室温条件下,采用恒电流电化学方法直接在钨片基体上制备了白钨矿结构的SrWO4晶态薄膜。电化学反应的工艺参数为:电流密度为1mA/cm2、电解液的pH值为12.5、电化学处理时间为1.5h。采用XRD、SEM、XPS技术对制备的SrWO4薄膜进行了表征;首次测试了制备的SrWO4薄膜的室温光致发光光谱,结果表明SrWO4薄膜受到波长为325nm的激光激发后,在400nm附近有一较强的发射光谱,同时在450~580nm波段之间有一个宽的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WO4薄膜 化学制备 白钨矿结构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