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绵羊注射棘球蚴包囊液后的血清抗体应答 被引量:2
1
作者 刘金凤 叶溥增 +2 位作者 李志华 贾万忠 田广孚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1989年第8期22-23,共2页
为制备绵羊棘球蚴病间接血凝试验(IHA)的标准阳性血清,我们于1987年5月用棘球蚴包囊液对绵羊进行免疫,12个月内定期采血,以IHA法检测其血清抗体。结果发现免疫羊不仅血清抗体上升快,而且持续时间长。现将免疫前后绵羊抗体消长动态报告... 为制备绵羊棘球蚴病间接血凝试验(IHA)的标准阳性血清,我们于1987年5月用棘球蚴包囊液对绵羊进行免疫,12个月内定期采血,以IHA法检测其血清抗体。结果发现免疫羊不仅血清抗体上升快,而且持续时间长。现将免疫前后绵羊抗体消长动态报告于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棘球蚴包囊液 注射 血清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宿主源棘球蚴包囊液抗原的SDS-PAGE分析
2
作者 贾万忠 田广孚 +2 位作者 张军 程晓红 刘金凤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1999年第2期3-5,共3页
本文利用SDS-PAGE对不同宿主源棘球蚴囊液抗原的多肽组成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旨在为免疫诊断抗原的分离、鉴定和纯化奠定基础,为细粒棘球绦虫种内变异和株的鉴定提供参考指标。结果表明,在还原条件下,绵羊棘球蚴囊液抗原共有... 本文利用SDS-PAGE对不同宿主源棘球蚴囊液抗原的多肽组成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旨在为免疫诊断抗原的分离、鉴定和纯化奠定基础,为细粒棘球绦虫种内变异和株的鉴定提供参考指标。结果表明,在还原条件下,绵羊棘球蚴囊液抗原共有多肽带19条,其中66和59KD多肽带为主带,40、34.5、33、24.5和14KD多肽带次之。牛源囊液抗原共有多肽带12条,66和59KD多肽带也为主带,24.5KD多肽带次之。人源囊液抗原共有多肽带13条,66、40、20.5和14KD多肽带为主带,59KD多肽带近于缺乏,分子量在59和24KD之间的带明显偏少,而71、69、68和20.5KD多肽带为自身特有。3种不同宿主源棘球蚴囊液抗原其多肽组成均很复杂,羊、牛源囊液抗原的SDS-PAGE图谱较相似,而人源与此差异明显。初步认为绵羊和牛源囊液抗原在免疫诊断中具有可替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 包囊液 SDS-P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后包囊液中宿主成分的分析和免疫印渍诊断
3
作者 Char.,SZ 严雷 《地方病译丛》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41-43,共3页
关键词 棘束蚴病 包囊液 宿主成分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芯包囊乳酸菌细胞释放及浓缩培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周剑忠 江汉湖 +2 位作者 董明盛 陈晓红 李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0-72,共3页
对液芯包囊乳酸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1∶1)进行了壳聚糖包膜,连续培养,发酵牛奶实验。结果表明,在MRS中连续培养40h,囊内细胞密度已高达6.6×1010cfu/g,培养基中游离细胞密度达5.2×108cfu/mL;在连续发酵牛奶时,发酵8... 对液芯包囊乳酸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1∶1)进行了壳聚糖包膜,连续培养,发酵牛奶实验。结果表明,在MRS中连续培养40h,囊内细胞密度已高达6.6×1010cfu/g,培养基中游离细胞密度达5.2×108cfu/mL;在连续发酵牛奶时,发酵8h后,奶中的游离细胞密度已达108cfu/mL,这与酸奶生产过程中,刚接种后牛奶中乳酸菌的细胞密度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囊乳酸菌 细胞释放 浓缩培养 壳聚糖包膜 牛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芯包囊化清酒乳杆菌增殖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袁媛 陈晓红 +3 位作者 姜梅 努尔古丽.热合曼 Muhammed MalikHashim 董明盛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08年第6期257-262,共6页
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包囊化清酒乳杆菌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最佳促生长因子为番茄汁,pH缓冲剂CaCO3最佳浓度为0.5%。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建立了菌体浓度多元二次模型方程,探讨了4个因子的交互作用及其最佳水平范围... 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包囊化清酒乳杆菌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最佳促生长因子为番茄汁,pH缓冲剂CaCO3最佳浓度为0.5%。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建立了菌体浓度多元二次模型方程,探讨了4个因子的交互作用及其最佳水平范围,得到最佳培养基组成为:乳清粉60g/L,葡萄糖18.87g/L,蛋白胨21.98g/L,番茄汁98.62mL/L,CaCO34.39g/L,MgSO40.28g/L,MnSO40.18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囊 清酒乳杆菌 乳清粉 增殖培养基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芯包囊乳酸菌用于牛奶连续接种条件的优化
6
作者 周剑忠 董明盛 +1 位作者 江汉湖 陈晓红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11,共4页
用响应曲面法对液芯包囊乳酸菌连续接种牛奶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发酵温度、pH值对牛奶稀释有显著影响,而搅拌速度的影响不显著。在质量浓度为150g/L液芯胶囊的发酵罐中,发酵温度为39℃,pH值为6.3,搅拌速度为150r/min时,对牛奶进行... 用响应曲面法对液芯包囊乳酸菌连续接种牛奶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发酵温度、pH值对牛奶稀释有显著影响,而搅拌速度的影响不显著。在质量浓度为150g/L液芯胶囊的发酵罐中,发酵温度为39℃,pH值为6.3,搅拌速度为150r/min时,对牛奶进行连续接种,获得每小时8.2的稀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囊乳酸菌 牛奶 连续接种 优化 响应曲面法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芯包囊化嗜热链球菌增殖培养的研究
7
作者 包永华 董明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3-64,68,共3页
以乳清粉为基础培养基,适当补充碳源、氮源、无机盐,pH缓冲剂,对液芯包囊中的嗜热链球菌的浓缩培养进行了研究。首先经单因子实验确定了最适碳源和氮源,然后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嗜热链球菌的增殖培养基。结果证明,在优化条件下,嗜热链球... 以乳清粉为基础培养基,适当补充碳源、氮源、无机盐,pH缓冲剂,对液芯包囊中的嗜热链球菌的浓缩培养进行了研究。首先经单因子实验确定了最适碳源和氮源,然后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嗜热链球菌的增殖培养基。结果证明,在优化条件下,嗜热链球菌其囊内细胞密度可达到10.21 log(cf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囊 嗜热链球菌 增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芯包囊内保加利亚乳杆菌浓缩培养的研究
8
作者 包永华 董明盛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8-40,共3页
选用乳清粉作为基质培养基,经单因子试验确定了液芯包囊内保加利亚乳杆菌浓缩培养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液芯包囊内保加利亚乳杆菌的增殖培养基配方:乳清粉60g,葡萄糖10g,玉米浆15g,K2HPO44g,酵母膏5g,番茄汁... 选用乳清粉作为基质培养基,经单因子试验确定了液芯包囊内保加利亚乳杆菌浓缩培养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液芯包囊内保加利亚乳杆菌的增殖培养基配方:乳清粉60g,葡萄糖10g,玉米浆15g,K2HPO44g,酵母膏5g,番茄汁60mL,MgSO40.28g,MnSO4·H2O0.19g。在优化条件下,保加利亚乳杆菌其囊内细胞密度可达到9.96lg(cf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囊 保加利亚乳杆菌 浓缩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芯包囊化乳酸菌应用于酸奶连续接种的研究
9
作者 包永华 董明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44-147,共4页
在一个连续搅拌生物反应器中,对实验室规模的酸奶连续接种过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44℃、pH6.2、150r/min的搅拌速度和20%的包囊添加比率时,生物反应器取得的稀释率大约是7.87/h。稀释率随着温度和pH的增加而增加。另外,在pH5.7... 在一个连续搅拌生物反应器中,对实验室规模的酸奶连续接种过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44℃、pH6.2、150r/min的搅拌速度和20%的包囊添加比率时,生物反应器取得的稀释率大约是7.87/h。稀释率随着温度和pH的增加而增加。另外,在pH5.7、40℃或pH6.2、44℃的条件下,稀释率都随着包囊添加比率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囊 连续发酵 稀释率 链球菌嗜热亚种 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芯包囊乳酸菌细胞释放及浓缩培养的初步研究
10
作者 周剑忠 《食品信息与技术》 2004年第11期21-21,共1页
乳酸菌培养是乳酸菌应用的关键技术。传统的乳酸菌培养采用游离细胞悬浮培养,生产效率低,细胞密度低,细胞分离难,成本高。微囊化乳酸菌避免了传统悬浮发酵剂的缺点和限制,细胞密度可超过10cfu/g,从培养基中分离细胞不需经过超滤... 乳酸菌培养是乳酸菌应用的关键技术。传统的乳酸菌培养采用游离细胞悬浮培养,生产效率低,细胞密度低,细胞分离难,成本高。微囊化乳酸菌避免了传统悬浮发酵剂的缺点和限制,细胞密度可超过10cfu/g,从培养基中分离细胞不需经过超滤或冷冻离心,而用普通的离心或过滤就可进行,因此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另外,微囊化细胞技术可以防止氧对双歧杆菌的伤害,防止噬菌体的感染,以及在冷冻过程中有很好的保护作用,用于浓缩乳酸菌生产效果比较显著。本文主要是从囊内细胞初始浓度的影响、壳聚糖包膜后细胞的定时更换培养基连续培养过程中囊内细胞的增长、增殖培养基的筛选等方面对囊内乳酸菌的浓缩培养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密度 初步研究 微囊化细胞 游离细胞 保护作用 伤害 感染 包囊乳酸菌 浓缩 发酵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梭形住肉孢子虫和巨型住肉孢子虫包囊各部分的免疫特性研究
11
作者 张长弓 肖兵南 +1 位作者 周望平 雷梦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2期168-168,共1页
运用对流免疫电泳(CIE)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梭形住肉孢子虫和巨型住肉孢子虫的包囊壁、包囊液、缓殖子及全色囊抗原的免疫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缓殖子抗原对抗血清的免疫反应最强.
关键词 梭形住肉孢子虫 巨型住肉孢子虫 缓殖子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对流免疫电泳 特性研究 抗原 免疫特性 包囊液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海藻酸钙包囊的制备条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秀凉 田丽爽 +1 位作者 张玉娟 窦海艳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012年第3期62-66,共5页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氯化钙-壳聚糖(SA-CMC/CaCl2-CA)液芯包囊制备过程中的6个因素进行优化工艺。应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筛选出凝胶反应时间、海藻酸钠(SA)浓度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浓...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氯化钙-壳聚糖(SA-CMC/CaCl2-CA)液芯包囊制备过程中的6个因素进行优化工艺。应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筛选出凝胶反应时间、海藻酸钠(SA)浓度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浓度是影响包囊机械压力的3个主要因素;采用最陡爬坡实验接近最大响应区域,确定中心点条件CMC1.05%,SA 0.66%,凝胶反应时间21 min;最后利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确定中心组合实验,建立模型,绘制响应面曲线,获得最佳工艺条件为:CMC浓度1.08%,SA浓度0.66%,凝胶反应时间21.19min;此时机械压力的最大预测值为15.46N,与实际值15.32N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囊 Plackett-Burman法 Box-Behnken法 机械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虫病诊断抗原的纯化及诊断效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中敏 陆家海 +2 位作者 胡旭初 单志新 余新炳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适合基层的包虫病诊断方法。[方法]采用简便的一步层析方法从包囊液内纯化具有诊断价值的脂蛋白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诊断试纸法(Dipstick法),对血清进行检测,评价其效果。[结果]ELISA检测包虫...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适合基层的包虫病诊断方法。[方法]采用简便的一步层析方法从包囊液内纯化具有诊断价值的脂蛋白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诊断试纸法(Dipstick法),对血清进行检测,评价其效果。[结果]ELISA检测包虫病人血清48份,阳性45份,检出率93.7%,和10份羊多房棘球蚴血清中的1份起交叉反应,而和羊细颈囊尾蚴、弓形虫、血吸虫血清不起反应。用Dipstick方法检测24份包虫病人血清,19份阳性,检出率79.2%,和其它寄生虫血清无交叉反应。[结论]本试验为包虫病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虫病 诊断 纯化 细粒棘球蚴 包囊液 抗原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诊断试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棘球蚴病综合防制效果调查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雪平 李兴江 +2 位作者 薄新文 陈志蓉 连宏军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2期142-143,共2页
1990~1997年在石河子143团、石河子市老街和活畜市场等屠宰点共调查绵羊1496只,其中前3年因羊毛价格高,屠宰羊年龄最大的达8岁,后几年随羊毛价格的回落屠宰羊的年龄下降到1~4岁(表1).
关键词 绵羊 羊毛价格 屠宰羊 棘球蚴病 石河子市 效果调查 综合防制 重度感染 包囊液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包虫囊内和残腔中细菌感染机理的探讨
15
作者 道彩梅 季萍 +5 位作者 梁文瑛 李晖 赵建梅 栾梅香 李俊 付艳 《地方病通报》 1995年第2期29-30,共2页
本文报告通过34例肝包虫病人在手术中采取包囊液和术后定期采取残腔液进行细菌学检查的方法,探讨了肝包虫术后残腔感染的机理。认为肝包虫术后残腔感染主要为继发性,细菌来源主要为内源性,感染的频率与肝包虫残腔渗出量和有无胆瘘... 本文报告通过34例肝包虫病人在手术中采取包囊液和术后定期采取残腔液进行细菌学检查的方法,探讨了肝包虫术后残腔感染的机理。认为肝包虫术后残腔感染主要为继发性,细菌来源主要为内源性,感染的频率与肝包虫残腔渗出量和有无胆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包虫病 包囊液 残腔感染 需氧菌 厌氧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芯包囊制备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包永华 董明盛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9-52,共4页
采用挤压法,结合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液芯包囊的制备条件。其中重点考察了一些制囊参数如海藻酸钠浓度、氯化钙浓度以及氯化钙浸泡时间、壳聚糖浓度、包覆时间等对液芯包囊的直径、膜厚和机械强度的影响,从而得到了制备液芯包囊的基本... 采用挤压法,结合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液芯包囊的制备条件。其中重点考察了一些制囊参数如海藻酸钠浓度、氯化钙浓度以及氯化钙浸泡时间、壳聚糖浓度、包覆时间等对液芯包囊的直径、膜厚和机械强度的影响,从而得到了制备液芯包囊的基本操作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囊 挤压法 制备条件
原文传递
巨大硬脑膜外脑棘球蚴病一例
17
作者 达瓦 《临床外科杂志》 2005年第4期244-244,共1页
关键词 棘球蚴病 硬脑膜外 巨大 恶心呕吐 右眼突出 入院查体 生理反射 病理反射 头颅CT 颅内高压 腹部B超 X线拍片 接触史 眼外突 无光感 异常 额颞叶 脑积水 包囊液 患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sustained release performance of multi-core capsules based on fragrance-loaded Pickering emulsions
18
作者 Xinyi Liu Juanbo Chen +4 位作者 Haoyue Hou Jiawei Hou Meiling Shi Sa Zeng Tao Meng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5年第3期286-294,共9页
Naturally degradable capsule provides a platform for sustained fragrance release.However,practical challenges such as low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and difficulty in sustained release are still limited in using fragran... Naturally degradable capsule provides a platform for sustained fragrance release.However,practical challenges such as low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and difficulty in sustained release are still limited in using fragranceloaded capsules.In this work,the natural materials sodium alginate and gelatine are dissolved and act as the aqueous phase,lavender is dissolved in caprylic/capric triglyceride(GTCC)as the oil phase,and SiO_(2) nanoparticles with neutralwettability as a solid emulsifier to form O/W Pickering emulsions simultaneously.Finally,multi-core capsules are prepared using the drop injection method with emulsions as templat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psule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prepared with a spherical morphology and multi-core structure,and the encapsulation rate of multi-core capsules can reach up to 99.6%.In addition,the multi-core capsules possess desirable sustained release performance,the cumulative sustained release rate of fragrance at 25℃over 49 days is only 32.5%.It is attributed to the significant protection of multi-core structure,Pickering emulsion nanoparticle membranes,and hydrogel network shell for encapsulated fragrance.This study is designed to deliver a new strategy for using sustained-release technology with fragrance in food,cosmetics,textiles,and other fie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grance Pickering emulsion multi-core capsules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sustained rele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一氧化氮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卢平萍 王正荣 +3 位作者 张艳艳 王智欣 马勋 薄新文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05-1010,共6页
分别用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PSC)、包囊壁(HC)和包囊液(HF)刺激培养在24孔板上的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并用PBS作为对照,用G riess试剂检测不同时间点一氧化氮(NO)的浓度。结果显示,在短时期(48 h)内,PSC刺激巨噬细胞后在第8、24和48小... 分别用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PSC)、包囊壁(HC)和包囊液(HF)刺激培养在24孔板上的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并用PBS作为对照,用G riess试剂检测不同时间点一氧化氮(NO)的浓度。结果显示,在短时期(48 h)内,PSC刺激巨噬细胞后在第8、24和48小时均产生大量NO,与PBS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HC也可刺激巨噬细胞产生NO,与PBS对照组相比,在刺激后第24和48小时也均差异显著(P<0.05);HF在刺激后第4、24和48小时均产生少量NO,但与PBS对照组相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巨噬细胞可通过不断释放大量NO来抵御原头蚴的侵染,包囊对宿主具有损害作用,同时又能通过降低NO的产生来减弱宿主对原头蚴的杀伤作用,包囊液对巨噬细胞释放NO的作用不显著。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宿主在抵抗寄生虫感染时NO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棘球蚴病 原头蚴 一氧化氮 包囊 包囊液 免疫逃避
原文传递
Imaging lexicon for acute pancreatitis:2012 Atlanta Classification revisited 被引量:2
20
作者 Binit Sureka Kalpana Bansal +1 位作者 Yashwant Patidar Ankur Arora 《Gastroenterology Report》 SCIE EI 2016年第1期16-23,I0001,共9页
The original 1992 Atlanta Classification Systemfor acute pancreatitis was revised in 2012 by the Atlanta Working Group,assisted by various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societies,through web-based consensus.This revised ... The original 1992 Atlanta Classification Systemfor acute pancreatitis was revised in 2012 by the Atlanta Working Group,assisted by various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societies,through web-based consensus.This revised classification identifies two phases of acute pancreatitis:early and late.Acute pancreatitis can be either oedematous interstitial pancreatitis or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Severity of the disease is categorized into three levels:mild,moderately severe and severe,depending upon organ failure and local/systemic complications.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pancreatitis,collections are further divided into acute peripancreatic fluid collection,pseudocyst,acute necrotic collection,and walled-off necrosis.Insight into the revised terminology is essential for accurate communication of imaging findings.In this review article,we will summarize the updated nomenclature and illustrate corresponding imaging findings using ex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pancreatitis IMAGING acute peripancreatic fluid collection PSEUDOCYST walled-off necrosi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