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联合动脉取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1
作者 郑娜 丁晶 +10 位作者 李孟汉 杜元灏 许迎春 吴江莹 吴潇哲 郭睿婧 田珍 何润东 黄迪 李培雯 刘婉玉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比较针刺联合动脉取栓术与动脉取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动脉取栓术治疗,试验组在动脉取栓术治疗基础上针刺百会(GV20)、风池(GB20)、内关(PC6)... [目的]比较针刺联合动脉取栓术与动脉取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动脉取栓术治疗,试验组在动脉取栓术治疗基础上针刺百会(GV20)、风池(GB20)、内关(PC6)、曲池(PC6)、三阴交(SP6)、足三里(ST36)、太冲(LR3),每日1次,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发病90 d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发病90 d时mRS评分为0~2、0~3分的分布比例、发病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结果]发病第90天时试验组患者mR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第90天时试验组患者mRS评分为0~2分的比例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第14天时,试验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第14天时,试验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第14天时两组患者BI评定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第14天时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BI评定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第14天时,试验组患者FM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第14天时,试验组患者FMA评分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动脉取栓术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疗效优于单纯动脉取栓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动脉取栓 急性脑梗死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理状况及预后的影响
2
作者 赵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159-162,共4页
针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本文探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该类患者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 选取采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术治疗的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分为2组,分别用综合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对照判断综合护理模... 针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本文探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该类患者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 选取采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术治疗的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分为2组,分别用综合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对照判断综合护理模式的效果。结果 ADL评分、评估生命质量的维度(共4个)、评估心理状况的量表(共2个)、NIHSS评分,护理后2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本文探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该类患者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其益处较大,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患者 静脉溶桥接动脉取栓 综合护理干预 心理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离子、AQP4与急性脑梗死超时间窗动脉取栓后颅内出血转化关系及意义
3
作者 张敏 王建桥 袁振兴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49-54,共6页
目的分析铁离子、水通道蛋白4(AQP4)与急性脑梗死(ACI)超时间窗动脉取栓后颅内出血转化关系及意义。方法分析2021年5月至2024年2月廊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88例接受动脉取栓治疗的超时间窗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动脉取栓后是否发生颅内... 目的分析铁离子、水通道蛋白4(AQP4)与急性脑梗死(ACI)超时间窗动脉取栓后颅内出血转化关系及意义。方法分析2021年5月至2024年2月廊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88例接受动脉取栓治疗的超时间窗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动脉取栓后是否发生颅内出血转化分为转化组(32例)、未转化组(156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铁离子、AQP4水平,经Spearman,法分析铁离子、AQP4与超时间窗ACI患者动脉取栓后颅内出血转化呈正相关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铁离子、AQP4对超时间窗ACI患者动脉取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的影响,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铁离子、AQP4单独及联合预测超时间窗ACI患者动脉取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的作用。结果转化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铁离子、AQP4[(12.53±2.74)分、(35.45±5.28)μmol·L^(-1)、(1.62±0.58)ng·L^(-1)]高于未转化组[(8.69±1.50)分、(32.67±3.01)μmol·L^(-1)、(1.00±0.23)n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铁离子(r=0.625)、AQP4(r=0.618)与超时间窗ACI患者动脉取栓后颅内出血转化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OR=1.300,95%CI:1.204~1.403)、铁离子(OR=1.166,95%CI:1.055-1.289)、AQP4(OR=1.220,95%CI:1.114~1.336)均与超时间窗ACI患者动脉取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相关,校正NIHSS评分后,铁离子(OR=1.130,95%CI:1.027~1.244)、AQP4(OR=1.213,95%CI:1.085~1.357)仍是取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的独立相关影响因素(P<0.05);铁离子、AQP4预测超时间窗ACI患者动脉取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8(95%CI:0.712~0.836)、0.791(95%CI:0.726~0.847),联合预测AUC为0.916(95%CI:0.867~0.951)。结论铁离子、AQP4水平与超时间窗ACI患者动脉取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独立相关,联合检测对出血转化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预测颅内出血转化的辅助指标,并可作为潜在治疗靶点,指导后续临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离子 水通道蛋白4 急性脑梗死 超时间窗 动脉取栓 颅内出血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长亚低温治疗对动脉取栓术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及脑出血情况的影响
4
作者 齐立 王琳 +2 位作者 唐超坤 赵永波 黄惠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5年第6期37-40,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时长亚低温治疗对动脉取栓术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及脑出血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2月至2024年5月我院接诊的11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化法以1∶1∶1∶1的比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术后未进行... 目的 探讨不同时长亚低温治疗对动脉取栓术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及脑出血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2月至2024年5月我院接诊的11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化法以1∶1∶1∶1的比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术后未进行亚低温治疗)、A组(术后持续灌注4℃生理盐水20 min)、B组(术后持续灌注4℃生理盐水40 min)和C组(术后持续灌注4℃生理盐水60 min),每组29例。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3、7 d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后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记录并比较四组患者治疗期间脑出血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3、7 d后,四组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3、7 d后,C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组及B组(P<0.05)。四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良好占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生活质量良好占比高于对照组、A组和B组(P<0.05)。四组患者的脑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的脑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C组的最低。结论 动脉取栓术后实施60 min的亚低温治疗能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脑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动脉取栓 亚低温治疗 治疗时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标准剂量rt-PA静脉溶栓联合动脉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邢玉波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5期25-28,共4页
目的 探究标准剂量rt-PA静脉溶栓联合动脉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海阳市人民医院于2021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成溶栓组与桥接组,各40例。溶栓组运用标准量静脉溶栓治疗... 目的 探究标准剂量rt-PA静脉溶栓联合动脉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海阳市人民医院于2021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成溶栓组与桥接组,各40例。溶栓组运用标准量静脉溶栓治疗,桥接组在经过30 min静脉溶栓治疗之后,对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进行机械取栓。比较两组的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4 h、7 d、30 d,桥接组的NIHSS评分均低于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桥接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50%,溶栓组为2.50%,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3,P>0.05)。结论 标准剂量rt-PA静脉溶栓联合动脉取栓治疗有效地促进了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不良反应与溶栓治疗相当,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 动脉取栓 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联合estroke人工智能评估在晚时间窗急性脑梗死动脉取栓术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李绍发 黄晓 +5 位作者 李登星 黄志志 廖宝 杨再职 黄宇基 巫颖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7期14-17,共4页
目的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联合estroke人工智能评估在晚时间窗急性脑梗死(AIS)动脉取栓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104例晚时间窗AIS患者,所有患者经多模态MRI联合estroke人工智能评估后均可进行动脉... 目的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联合estroke人工智能评估在晚时间窗急性脑梗死(AIS)动脉取栓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104例晚时间窗AIS患者,所有患者经多模态MRI联合estroke人工智能评估后均可进行动脉取栓,根据eStroke人工智评估结果,将患者按照梗死体积分为低梗死组(梗死体积<21ml)、中等梗死组(21mL<梗死体积<31mL)及较大梗死组(31mL<梗死体积<51mL)。另同期选取于本院进行急诊取栓的时间窗内AIS患者30例,纳入对照组。术后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评估血管再通情况。统计患者取栓次数、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统计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出院后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统计患者90 d死亡情况及脑卒中再发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结果与低梗死组比,较大梗死组血管再通率降低(P<0.05),与较大梗死组比较,对照组血管再通率升高(P<0.05);与低梗死组比较,对照组血取栓次数增加(P<0.05);与低梗死组比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升高(P<0.05);与术前比较,4组患者术后3个月mRS评分、NIHSS评分均降低(P<0.05);与低梗死组比较,中等梗死组及较大梗死组mRS评分、NIHSS评分升高(P<0.05),与中等梗死组比较,较大梗死组mRS评分、NIHSS评分升高(P<0.05),与较大梗死组比较,对照组mRS评分、NIHSS评分降低(P<0.05),低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mRS评分、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态MRI联合estroke人工智能评估晚时间窗AIS动脉取栓术中具有良好的血管再通率,有利于减少取栓次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于神经功能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estroke人工智能 晚时间窗 动脉取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患者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后桥接取栓与直接动脉取栓的临床价值
7
作者 张茴燕 谷松 +3 位作者 王璐 曹铭华 江顺福 吴明超 《当代医学》 2024年第7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患者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后桥接取栓与直接动脉取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 目的探讨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患者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后桥接取栓与直接动脉取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为A组与B组,每组40例。A组行直接动脉取栓治疗,B组行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开通率、病死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及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结果B组血管开通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治疗后24 h,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7 d,B组NIHSS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B组mRS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安全、有效,可提高血管开通率,且可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 直接动脉取栓 低剂量rt-PA静脉溶后桥接动脉取栓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驱动教学法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取栓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王媚瑕 冯红选 +8 位作者 侯晓夏 董晓峰 陆亚莹 高静 朱丽君 倪兴梅 张琴 徐梅花 朱浩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4年第3期133-137,共5页
目的评价问题驱动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取栓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神经内科的60名规培医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第一周,对... 目的评价问题驱动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取栓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神经内科的60名规培医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第一周,对两组医师采用讲授法,集中讲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理论知识和急救流程,并观看动脉取栓的标准化教学视频;第二、三周,对两组医师采用跟班轮转的方式,进行一对一临床带教;第四周,对照组直接采取练习法进行模拟演练,观察组先由授课老师运用PBL的教学模式指导小组进行讨论,再采取练习法进行模拟演练;第五周,由非带教老师出题,采用闭卷考试和操作考试的方式比较两组医师的动脉取栓技能考试成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比较两组医师的学习满意度及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动脉取栓技能成绩总分(对照组总分为81.80±3.75,观察组总分为87.17±3.32)、总满意度(对照组为86.7%,观察组为93.3%)及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包括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综合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操作能力)更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BL教学能提升规培医师的临床操作能力,提高临床教学成效,增加医师对教学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教学视频 动脉取栓 问题驱动教学法(PBL)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教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时间窗动脉取栓术对重度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成玉 李姗姗 +1 位作者 徐东成 牟磊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7期171-173,178,共4页
目的探讨超时间窗动脉取栓术在重度前循环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重度前循环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30)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观... 目的探讨超时间窗动脉取栓术在重度前循环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重度前循环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30)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n=30)采用超时间窗动脉取栓术治疗,两组均持续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血管再通率、神经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时间窗动脉取栓术能提升重度前循环ACI患者血管再通率,改善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前循环急性脑梗死 超时间窗动脉取栓 血管再通率 神经功能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全面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联合动脉取栓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0
作者 毛春春 杨婷 +2 位作者 邓美艳 唐翠玲 彭俐云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8期134-136,共3页
目的:分析全面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联合动脉取栓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术后护理... 目的:分析全面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联合动脉取栓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实施全面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上肢功能、下肢功能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神经功能、焦虑、抑郁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结论:全面护理在AIS患者静脉溶栓联合动脉取栓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缓解负面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 动脉取栓 全面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介入动脉取栓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价值分析
11
作者 张力阳 牛洁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048-051,共4页
调研神经介入动脉取栓疗法对救治急性脑梗塞病人的成效。方法 从我院急性脑梗塞病人中挑选80人,随便分作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试验组采取神经介入动脉取栓治疗,对照组则使用一般的药物疗法。再通过比照两组治疗前后的NIHSS得分、... 调研神经介入动脉取栓疗法对救治急性脑梗塞病人的成效。方法 从我院急性脑梗塞病人中挑选80人,随便分作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试验组采取神经介入动脉取栓治疗,对照组则使用一般的药物疗法。再通过比照两组治疗前后的NIHSS得分、对比治疗后不良事件率,评估神经介入动脉取栓治疗疗效怎么样。结果 经过对比,就发现试验组在语言、觉察、协调、视力和肢体半瘫等五个方面的NIHSS得分都比介入前大幅低落,而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00%和22.50%(P=0.021)。结论 神经介入动脉取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介入 动脉取栓 急性脑梗塞 临床治疗 NIHS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影像指导下超时间窗动脉取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对NIHSS及mRS评分的效果观察
12
作者 豆建刚 安丽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2期176-178,共3页
目的探究多模影像指导下超时间窗动脉取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对神经功能缺损及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0月庆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组,50例接受常规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 目的探究多模影像指导下超时间窗动脉取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对神经功能缺损及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0月庆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组,50例接受常规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另50例接受多模影像指导下超时间窗动脉取栓术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血管再通成功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血管再通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影像指导下超时间窗动脉取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显著,尤其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方面的效果比常规溶栓治疗更为突出,安全性更高,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多模影像 超时间窗动脉取栓 静脉溶 神经功能缺损 血管再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患者的风险管理+预见性护理效果
13
作者 丁莉 杨红丽 李开芳放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77-0180,共4页
研究脑卒中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患者使用风险管理和预见性护理效果影响。 方法 2021年9月-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抽取其中100例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常规护理),实验组(n=50,常规护理... 研究脑卒中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患者使用风险管理和预见性护理效果影响。 方法 2021年9月-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抽取其中100例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常规护理),实验组(n=50,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将患者肢体能动性和日常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实验组患者上下肢能动性得到显著改善(P<0.05);实验组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P<0.05)。 结论 预见性护理和风险管理的实施,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肢体恢复能动性,对患者的生活起到提高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静脉溶桥接动脉取栓 风险管理 预见性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介入动脉取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14
作者 沈宏猛 赵博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2期062-065,共4页
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研究,选取神经介入动脉取栓和静脉溶栓分别作为治疗方案,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 截取2023年1月至12月为研究时间段,其间按照相关筛选标准纳入就诊于我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应用数字随机均分为对... 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研究,选取神经介入动脉取栓和静脉溶栓分别作为治疗方案,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 截取2023年1月至12月为研究时间段,其间按照相关筛选标准纳入就诊于我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应用数字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对其实施静脉溶栓治疗和神经介入动脉取栓治疗,结果 。结果 在有效率上,两组差异显著,以研究组数据更优(P<0.05);研究组凝血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显著(P<0.05);而在纤维蛋白原测定结果上,研究组则数据更低(P<0.05);对比治疗后第1天、治疗后第7天和治疗后2周,研究组的神经功能评分相对于对照组而言更低(P<0.05)。另外,在不良事件发生率上,研究组数据也显著更低(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神经介入动脉取栓效果显著,患者的凝血指标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得到了改善,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介入动脉取栓 静脉溶 急性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介入动脉取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应用价值评估
15
作者 马陈建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1期40-42,共3页
观察神经介入动脉取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05月~2023年05月5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按照是否采取神经介入动脉取栓治疗均分为A组(行神经介入动脉取栓治疗)与B组(行动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神经介入动脉取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05月~2023年05月5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按照是否采取神经介入动脉取栓治疗均分为A组(行神经介入动脉取栓治疗)与B组(行动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A组炎症因子、氧化因子、血流流变学指标均优于B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均低于B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脑梗塞患者神经介入动脉取栓治疗效果优于动脉溶栓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介入动脉取栓治疗 动脉治疗 急性脑梗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预警评分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6
作者 杨颖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111-114,共4页
探讨分析早期预警评分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电脑随机抽选2023年01月-2023年06月我院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施以研究,纳入患者80例,以组别差异提供不同干预措施,对照组-常... 探讨分析早期预警评分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电脑随机抽选2023年01月-2023年06月我院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施以研究,纳入患者80例,以组别差异提供不同干预措施,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早期预警评分干预,各组40例,对最终研究结果比较分析。结果 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更低的为观察组(P<0.05)。干预后,两组心理状态评分相比更低的为观察组(P<0.05)。干预后,NIHSS高、ADL评分低的为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接受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前提下,提供早期预警评分干预,能够控制不良事件的发生,患者能够获得更为稳定的情绪,患者的神经功能与日常活动能力均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预警评分 静脉溶桥接动脉取栓 急性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litaire支架动脉取栓术联合多模式血管再通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17
作者 傅懋林 戴为正 +3 位作者 张永刚 肖雪玲 王双虎 何文钦 《天津医药》 CAS 2017年第10期1053-1057,共5页
目的探讨Solitaire支架动脉取栓术联合多模式血管再通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年11月—2017年2月我院采用动脉取栓术联合多模式血管再通技术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22例(研究组),其中动脉取栓后联合球囊扩张术16例,... 目的探讨Solitaire支架动脉取栓术联合多模式血管再通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年11月—2017年2月我院采用动脉取栓术联合多模式血管再通技术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22例(研究组),其中动脉取栓后联合球囊扩张术16例,支架置入术4例(Solitair支架3例,Apollo支架1例),动脉溶栓术2例。另择我科2011年10月—2014年10月单纯采用Solitaire支架动脉取栓治疗的颅内大血管闭塞急性脑梗死患者1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发病时间至置鞘时间,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血管内介入治疗术的血管再通情况,入院及出院时NIHSS评分及90 d时mRS评分,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发病时间至置鞘时间及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血管再通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入出院时NIHSS评分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近期疗效相近。而研究组90 d后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高灌注脑病、操作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olitaire支架动脉取栓术联合多模式血管再通术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提高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远期临床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脉取栓 多模式血管再通术 心源性脑 血管再通率 临床预后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指导下超时间窗动脉取栓对轻中度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hs-CRP的影响 被引量:22
18
作者 崔松 李宗辉 +2 位作者 王真 毕艳华 刘秋成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10期7-10,共4页
目的分析MRI指导下超时间窗动脉取栓对轻中度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期间收治的94例轻中度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常规治疗组(n=45... 目的分析MRI指导下超时间窗动脉取栓对轻中度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期间收治的94例轻中度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常规治疗组(n=45)和动脉取栓组(n=49),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血清hs-CRP水平,并比较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动脉取栓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7.76%,高于常规治疗组(71.11%,χ^(2)=4.029,P=0.04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降低,MMSE、MoCA评分明显升高,且同时间点下动脉取栓组上述评分变化更显著(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hs-CRP水平明显降低,同时间点下动脉取栓组的hs-CRP降低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MRI指导下对超时间窗的轻中度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动脉取栓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缺损以及炎症反应,治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急性脑梗死 超时间窗 动脉取栓 磁共振成像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溶栓与动脉取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疗效对比 被引量:20
19
作者 赵杰 杨立民 +2 位作者 张震 王洪 俞江灏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1期133-135,共3页
目的对比介入溶栓与动脉取栓术分别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5年1月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60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各选取30例分别行介入溶栓治疗和Forgarty导管动脉取栓术治疗.术后对比2组的动脉... 目的对比介入溶栓与动脉取栓术分别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5年1月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60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各选取30例分别行介入溶栓治疗和Forgarty导管动脉取栓术治疗.术后对比2组的动脉通畅情况、动脉搏动、复发率、不良反应等.结果介入溶栓组总有效率83.3%.动脉取栓组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溶栓组与动脉取栓组治疗动脉硬化闭塞与动脉栓塞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溶栓治疗对于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合并血栓形成的患者效果较好,而动脉取栓对于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患者效果较好.对于一般情况较差且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介入溶栓治疗更有效.介入溶栓和动脉取栓各有优势,根据患者情况,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缺血 介入溶 动脉取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litaire AB支架动脉取栓术治疗溶栓禁忌急性脑梗死1例 被引量:9
20
作者 吴美娜 傅懋林 +1 位作者 廖丽红 戴为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703-2703,共1页
患者 男,63岁。因“突发言语含糊、左侧肢体无力5h”入院。患者缘于上午10:00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言语含糊、左侧肢体无力,无法活动.15:00急诊至我院,行颅脑cT提示:(1)右侧基底节区脑实质密度稍低;(2)多发颅骨骨质破坏,考... 患者 男,63岁。因“突发言语含糊、左侧肢体无力5h”入院。患者缘于上午10:00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言语含糊、左侧肢体无力,无法活动.15:00急诊至我院,行颅脑cT提示:(1)右侧基底节区脑实质密度稍低;(2)多发颅骨骨质破坏,考虑骨髓瘤。既往有“甲亢伴房颤”病史2年余,“多发性骨髓瘤”病史1年余,长期口服沙利度胺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动脉取栓 多发性骨髓瘤 左侧肢体无力 禁忌 治疗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