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7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联合电针、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治疗动眼神经麻痹1例
1
作者 付白天 罗宁 方剑乔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74-176,共3页
动眼神经麻痹是眼科和神经科常见疾病,中医归为“睑废”,常表现为眼睑下垂、眼外斜视、瞳孔散大,视物不清或视物为二,甚至畏光,若治疗不及时则会对眼部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病病因复杂,在治疗方面,多采用营养神经... 动眼神经麻痹是眼科和神经科常见疾病,中医归为“睑废”,常表现为眼睑下垂、眼外斜视、瞳孔散大,视物不清或视物为二,甚至畏光,若治疗不及时则会对眼部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病病因复杂,在治疗方面,多采用营养神经药物、扩张血管药物等药物治疗,或采用手术治疗方案,但效果欠佳,且易复发。浙江省名老中医方剑乔教授(下称“方教授”)善用针刺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cl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或电针治疗各种神经损伤性疾病,临床疗效显著。该文介绍方教授治疗动眼神经麻痹患者1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眼神经麻痹 针刺 经皮穴位电刺激 电针 医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健脾疏肝”组方治疗动眼神经麻痹1例
2
作者 姚月姣 莫亚 《基层中医药》 2025年第1期60-63,共4页
动眼神经具有支配眼外肌、运动眼球等作用。动眼神经麻痹则可导致动眼神经所支配的眼外肌出现运动障碍,表现为转动受限、上睑下垂等症状。其发病原因复杂,西医学认为可分为先、后天原因,中医则认为与肝、脾、肾三脏关系最大。中医结合... 动眼神经具有支配眼外肌、运动眼球等作用。动眼神经麻痹则可导致动眼神经所支配的眼外肌出现运动障碍,表现为转动受限、上睑下垂等症状。其发病原因复杂,西医学认为可分为先、后天原因,中医则认为与肝、脾、肾三脏关系最大。中医结合患者体质及病因准确辨证,运用整体观念,以四诊八纲为依据,因人制宜,随证加减治疗,可达到良好的疗效。笔者报道以“健脾疏肝”为组方思路开具中药,治疗动眼神经麻痹1例,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眼神经麻痹 健脾疏肝 中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筋”理论探讨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动眼神经麻痹的诊疗思路 被引量:1
3
作者 居李佳易 翁越妍 +1 位作者 陈立 陈枫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第5期459-462,共4页
经筋附属于十二经脉但又相对独立,是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和关节所形成的筋膜系统。本文探讨“经筋”理论在脑卒中后动眼神经麻痹治疗中的应用。从病名归属、病理表现、病变位置3个方面分析发现,脑卒中后动眼神经麻痹属经筋病范... 经筋附属于十二经脉但又相对独立,是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和关节所形成的筋膜系统。本文探讨“经筋”理论在脑卒中后动眼神经麻痹治疗中的应用。从病名归属、病理表现、病变位置3个方面分析发现,脑卒中后动眼神经麻痹属经筋病范畴,其病因病机为脑髓不充、阳气不振、气血亏虚,导致经筋失司,横生筋结,日久经筋废萎,刚柔失常,应治以温补阳气,活络通脉,选用醒脑调肝针刺穴组配合火针疗法。本文可为治疗脑卒中后动眼神经麻痹提供新的治疗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眼神经麻痹 脑卒中 经筋理论 针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眼神经麻痹中西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孙金宁 张花治 +4 位作者 曹水清 刘素珍 牛金明 米海舟 徐国惠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5期237-242,共6页
动眼神经麻痹常会导致上睑下垂、眼球运动功能障碍、复视、眼肌麻痹等疾病。其较常见病因为动脉瘤压迫、高血压、糖尿病、外伤、炎症等及其他不常见疾病。动眼神经麻痹的治疗主要包括,中医治疗(针刺、灸法、推拿、中药方剂和联合治疗)... 动眼神经麻痹常会导致上睑下垂、眼球运动功能障碍、复视、眼肌麻痹等疾病。其较常见病因为动脉瘤压迫、高血压、糖尿病、外伤、炎症等及其他不常见疾病。动眼神经麻痹的治疗主要包括,中医治疗(针刺、灸法、推拿、中药方剂和联合治疗)与西医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现从动眼神经麻痹的中医、西医病因及治疗等方面综述该病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中西医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更深层次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眼神经麻痹 中医病因 西医病因 中医治疗 西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电针及灌胃干预的大鼠动眼神经损伤模型
5
作者 魏鑫甜 苏畅 +1 位作者 范义飞 周凌云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93-1600,共8页
目的本研究复制现有大鼠颅内动眼神经损伤模型,并提出了一种新的眶腔内钳夹动眼神经的方法,评价两种模型各自的优势。方法以雄性SD大鼠为实验动物,对2种不同动眼神经损伤模型制备方法进行术后不同干预对照研究。蝶腭孔入路组:自眼眶上... 目的本研究复制现有大鼠颅内动眼神经损伤模型,并提出了一种新的眶腔内钳夹动眼神经的方法,评价两种模型各自的优势。方法以雄性SD大鼠为实验动物,对2种不同动眼神经损伤模型制备方法进行术后不同干预对照研究。蝶腭孔入路组:自眼眶上缘开口,钳夹动眼神经入眶起始段10 s。颅底入路组:咬除颞骨,钳夹动眼神经幕下段10 s。以模型大鼠成功率、存活率、生存状态为观察指标,评价大鼠模型对灌胃及眶内电针干预的适用性。结果成功率:造模24 h后蝶腭孔入路组成功12只,成功率92.31%(12/13);颅底入路组成功12只,成功率34.29%(12/35)。存活率:灌胃7天后:蝶腭孔入路组存活6只,存活率100.00%(6/6);颅底入路组存活4只,存活率66.67%(4/6)。眶内电针7天后:蝶腭孔入路组存活5只,存活率83.33%(5/6);颅底入路组存活3只,存活率50.00%(3/6)。大鼠生存状态(0-20分,分值越小状态越好):造模24 h后蝶腭孔入路组状态评分4.11±0.90,颅底入路组状态评分12.39±1.378;灌胃7天后蝶腭孔入路组状态评分2.50±1.05,颅底入路组状态评分14.50±0.58。眶内电针干预7天后蝶腭孔入路组状态评分2.00±1.22,颅底入路组状态评分15.33±0.58。造模24 h后蝶腭孔入路组模型鼠成功率、存活率和大鼠生存状态均优于颅底入路组(P<0.05);灌胃及眶内电针干预7天后蝶腭孔入路组大鼠存活率和生存状态优于颅底入路组大鼠(P<0.05)。结论经蝶腭孔入路制备的动眼神经损伤模型鼠更适用于灌胃及眶内电针干预后动眼神经损伤后神经修复基础研究,颅底入路制备的动眼神经损伤模型鼠更适用于动眼神经颅内段损伤后的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眼神经损伤模型 大鼠模型 神经修复 眶内电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窦上段动眼神经的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郭徐华 高宜录 +1 位作者 刘道坤 金国华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年第1期50-51,54,共3页
目的 :探讨海绵窦上段动眼神经的应用解剖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 :经血管灌注后观测 10例尸颅的海绵窦上段动眼神经及其毗邻与血供。结果 :海绵窦上段动眼神经与海绵窦上段背侧紧邻海马钩回 ,内侧与视交叉、后交通动脉毗邻 ,外上与脉... 目的 :探讨海绵窦上段动眼神经的应用解剖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 :经血管灌注后观测 10例尸颅的海绵窦上段动眼神经及其毗邻与血供。结果 :海绵窦上段动眼神经与海绵窦上段背侧紧邻海马钩回 ,内侧与视交叉、后交通动脉毗邻 ,外上与脉络膜前动脉相邻 ,腹侧紧贴鞍背突。海绵窦上段动眼神经 80 %未见神经外营养血管 ,可见2 0 %后交通动脉发出 1~ 2根分支进入神经。结论 :海绵窦上段动眼神经毗邻结构复杂 ,滋养血管细小 ;在海绵窦上缘手术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上段 动眼神经 应用解剖 动眼神经血供 动眼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花针叩刺法治疗1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护理体会
7
作者 李金环 尹可欣 +3 位作者 杨婷婷 陈香平 刘红艳 贾宗灿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第2期152-154,共3页
动眼神经麻痹严重影响患者视觉及生活质量。本文总结采用梅花针叩刺法治疗1例轻度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护理经验。根据护理评估及中医辨证分型,在生活起居、饮食护理、情志护理基础上,采用梅花针中医护理技术,有效改善了患者上睑下垂、斜... 动眼神经麻痹严重影响患者视觉及生活质量。本文总结采用梅花针叩刺法治疗1例轻度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护理经验。根据护理评估及中医辨证分型,在生活起居、饮食护理、情志护理基础上,采用梅花针中医护理技术,有效改善了患者上睑下垂、斜视、眼球活动受限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眼神经麻痹 梅花针 中医护理 情志护理 辨证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治痿独取阳明”论治动眼神经麻痹
8
作者 刘自强 李媛媛 +3 位作者 接传红 王建伟 邓宇 蔡文静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50-52,60,共4页
动眼神经麻痹(ONP)是导致眼睑下垂及复视的常见病因,因其病因诊断复杂,是目前尚未解决的医学难题。本病属于中医学“痿证”范畴,基于对《黄帝内经》“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解,本文以“痿”论治ONP,从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阐述ONP与痿证的... 动眼神经麻痹(ONP)是导致眼睑下垂及复视的常见病因,因其病因诊断复杂,是目前尚未解决的医学难题。本病属于中医学“痿证”范畴,基于对《黄帝内经》“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解,本文以“痿”论治ONP,从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阐述ONP与痿证的关系,治疗上强调以“取阳明”为中心,结合辨证论治,从中药和针灸2个方面阐述其临床应用,以期为ONP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眼神经麻痹 痿证 阳明 中药 针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东霞 赵小鹏 +4 位作者 曹水清 赵峰 贾成文 宋亚文 文新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4期268-272,共5页
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包括单纯针刺疗法、特色针刺疗法、针刺联合疗法,其中特色针刺疗法可分为醒脑开窍针法、温通针法、维筋相交针刺法、调跷脉合维脉法、“补荥通俞”针刺法,针刺联合疗法可分为联合电针、联合灸法、联合推拿手法、联... 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包括单纯针刺疗法、特色针刺疗法、针刺联合疗法,其中特色针刺疗法可分为醒脑开窍针法、温通针法、维筋相交针刺法、调跷脉合维脉法、“补荥通俞”针刺法,针刺联合疗法可分为联合电针、联合灸法、联合推拿手法、联合营养神经药物及中药方剂,机制研究主要围绕调节局部血流微循环、促进轴突再生展开。现对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动眼神经麻痹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刺疗法结合面罐治疗动眼神经麻痹验案一则
10
作者 赵敏伶 范郁山 +2 位作者 苗芙蕊 阮冬梅 陈慧姣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12期2563-2565,共3页
动眼神经麻痹主要是以上眼睑升举无力或不能抬起致眼裂变窄,影响视力的一种眼科疾病[1]。导师范郁山认为,皮肤是人体最大感受器,分布着大量神经末梢,通过浅刺作用于皮部,兴奋皮肤感受器,进而通过神经反射将刺激信号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协... 动眼神经麻痹主要是以上眼睑升举无力或不能抬起致眼裂变窄,影响视力的一种眼科疾病[1]。导师范郁山认为,皮肤是人体最大感受器,分布着大量神经末梢,通过浅刺作用于皮部,兴奋皮肤感受器,进而通过神经反射将刺激信号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协调各脏腑器官功能及稳态[2]。范式浅刺针法体系包括沿皮浅刺针法和垂直浅刺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眼神经麻痹 脏腑器官 皮肤感受器 中枢神经系统 浅刺针法 皮部 神经反射 眼科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阳同调针法”治疗动眼神经麻痹临床验案2则
11
作者 黄蓉 侯天舒 《中医学》 2024年第2期281-286,共6页
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包括单侧或双侧上睑下垂、眼上转、下转和内收障碍,复视及瞳孔改变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心理状态。针刺疗法在动眼神经麻痹的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多。笔者所用“阴阳同调针法”,基于“调脏腑,通经络,扶正气... 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包括单侧或双侧上睑下垂、眼上转、下转和内收障碍,复视及瞳孔改变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心理状态。针刺疗法在动眼神经麻痹的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多。笔者所用“阴阳同调针法”,基于“调脏腑,通经络,扶正气”的整体调理思路,结合了俞原配穴、灵龟八法开穴、培中固本的针刺配穴理论,在“调中”的同时有效地治愈了患者的动眼神经麻痹;该疗法“阴阳同调”、手法轻柔,患者痛苦小、易于坚持,也适用于临床慢性病的防治及亚健康状态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眼神经麻痹 阴阳同调 灵龟八法 俞原配穴 培中固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合并外展神经麻痹验案1则
12
作者 李咏珊 王珑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0期543-547,共5页
动眼神经麻痹及外展神经麻痹皆是因各种原因使神经受到损伤进而导致该神经及其所支配的肌肉出现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此病不仅影响外观,还影响日常生活,甚至会出现焦虑、抑郁情绪。针刺治疗此病有显著的独特优势,能够促进神经修复,改善... 动眼神经麻痹及外展神经麻痹皆是因各种原因使神经受到损伤进而导致该神经及其所支配的肌肉出现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此病不仅影响外观,还影响日常生活,甚至会出现焦虑、抑郁情绪。针刺治疗此病有显著的独特优势,能够促进神经修复,改善甚至恢复眼球功能,提升生活质量。本文将介绍此病并附予单纯针刺治疗治愈动眼神经麻痹合并外展神经麻痹验案1则。Oculomotor nerve palsy and abducens nerve palsy represent a class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that arise from various causes of neural injury, leading to functional impairments in the affected nerves and their innervated muscles. These conditions not only impact patients’ appearance but also significantly disrupt their daily life activities, potentially eliciting symptom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cupuncture therapy exhibits notable and distinctive advantages in the treatment of these disorders, as it effectively promotes neural repair, ameliorates or restores ocular function, and enhances overall quality of lif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se neurological conditions and presents a case study showcasing the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concurrent oculomotor nerve palsy and abducens nerve palsy through pure acupuncture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治疗 动眼神经麻痹 外展神经麻痹 验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女性首发为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的垂体催乳素大腺瘤一例
13
作者 杨诗蕊 谢学军 《眼科学》 2024年第2期36-40,共5页
垂体腺瘤引起动眼神经麻痹多为双眼、常见于育龄期女性,发为单侧绝经后女性的报道在临床上罕见。本文主要阐述绝经后女性首发为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的垂体催乳素大腺瘤一例的病例报告,以期为临床眼科医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 催乳素瘤 垂体腺瘤 动眼神经麻痹 绝经后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斜肌萎缩用于海绵窦段动眼神经神经膜细胞瘤与微小脑膜瘤的鉴别诊断
14
作者 冯超逸 孙平 +2 位作者 陈倩 孙兴怀 田国红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4年第4期335-336,共2页
海绵窦段动眼神经神经膜细胞瘤(施万细胞瘤)的诊断由于缺乏病理活检结果而成为神经眼科中具有挑战性的部分。尤其是当肿瘤体积小、不具备典型影像学特征时,临床确诊更加困难。本文通过1例动眼神经麻痹的患者发现眼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海绵窦段动眼神经神经膜细胞瘤(施万细胞瘤)的诊断由于缺乏病理活检结果而成为神经眼科中具有挑战性的部分。尤其是当肿瘤体积小、不具备典型影像学特征时,临床确诊更加困难。本文通过1例动眼神经麻痹的患者发现眼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中,上斜肌萎缩提示滑车神经功能障碍可帮助确诊海绵窦区微小脑膜瘤而非原发性动眼神经神经膜细胞瘤。上斜肌萎缩的影像学特征与脑膜瘤特有的神经错生表现,均有助于海绵窦部位动眼神经神经膜细胞瘤与微小脑膜瘤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膜细胞 动眼神经麻痹 上斜肌 神经功能障碍 海绵窦段 病理活检 肿瘤体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交通动脉瘤所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分析
15
作者 胡泽达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31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究后交通动脉瘤所致的动眼神经麻痹(OMNP)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2022年1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104例因后交通动脉瘤所致OMNP患者,查阅电子归档病历及追踪随访信息;应用Kaplan-Meier... 目的:探究后交通动脉瘤所致的动眼神经麻痹(OMNP)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2022年1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104例因后交通动脉瘤所致OMNP患者,查阅电子归档病历及追踪随访信息;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究各因素随时间延长直至到达随访终点的结局走势,测算独立影响因素及其对预后结局的危险比率。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下,发病-手术时间、术前OMNP程度、改良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高血压分级为可疑影响因素(P<0.05),术式不是影响术后OMNP完全恢复的可疑影响因素(P>0.05);在多因素分析下,发病-手术时间、改良Fisher分级、术前OMNP程度是影响患者动眼神经麻痹完全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2 d内的早期手术干预是破裂型后交通动脉瘤所致术后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完全恢复的独立保护因素;介入栓塞术同手术夹闭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术前对Fisher分级和动眼神经麻痹临床表现评估,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后交通动脉瘤 动眼神经麻痹 改良Fisher 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芳丽教授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经验
16
作者 陈元敏 杨华 +2 位作者 钟火养 吴荟君 熊芳丽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4年第11期14-16,共3页
总结熊芳丽教授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经验。熊芳丽教授认为此病多为因虚受邪,风邪侵袭人体经络所致。西医多采用药物及手术治疗,但难以恢复眼部功能。针刺治疗该病具有其独特的优势。针刺治疗多以祛风通络,通利眼窍为法。注重辨... 总结熊芳丽教授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经验。熊芳丽教授认为此病多为因虚受邪,风邪侵袭人体经络所致。西医多采用药物及手术治疗,但难以恢复眼部功能。针刺治疗该病具有其独特的优势。针刺治疗多以祛风通络,通利眼窍为法。注重辨病辨证,中西结合治疗,从颈论治,取穴善用颈夹脊穴及眼部穴位,同时配合穴位注射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眼神经 熊芳丽 针刺 穴位注射 临床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元针法结合火针治疗脑干梗死致动眼神经麻痹验案一则
17
作者 陈明珠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7期1434-1435,共2页
动眼神经麻痹是由多种病因引起动眼神经损伤,从而出现眼睑下垂、眼球运动受限、复视、视物模糊等临床表现[1]。如头颅外伤、动脉瘤、颅内占位性病变、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脑血管意外均可导致动眼神经麻痹。笔者用通元针法结合火针... 动眼神经麻痹是由多种病因引起动眼神经损伤,从而出现眼睑下垂、眼球运动受限、复视、视物模糊等临床表现[1]。如头颅外伤、动脉瘤、颅内占位性病变、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脑血管意外均可导致动眼神经麻痹。笔者用通元针法结合火针治疗脑干梗死致动眼神经麻痹1例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眼神经麻痹 眼球运动受限 颅内占位性病变 脑血管意外 火针治疗 脑干梗死 眼睑下垂 头颅外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动眼神经麻痹5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8
作者 温乃元 范志勇 +1 位作者 李志彬 宋锋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13-214,235,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动眼神经麻痹52例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2例采用电针配合太阳穴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对照组52例采用单纯电针治疗。观察2组的总体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38例...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动眼神经麻痹52例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2例采用电针配合太阳穴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对照组52例采用单纯电针治疗。观察2组的总体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38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痊愈27例,有效13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6.9%。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配合太阳穴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疗效显著,比单纯电针治疗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眼神经麻痹/针灸疗法 动眼神经麻痹/穴位疗法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F、CNTF和BDNF对动眼神经切断后猫动眼神经核CGRP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许愿忠 王瑞 +3 位作者 张建伟 易西南 曾志成 郑林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8-502,共5页
为观察外源性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动眼神经(ONe)切断后猫动眼神经核(ONu)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猫ONe切断后硅胶管套接模型,向再生室内分别给予LIF、CNTF、... 为观察外源性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动眼神经(ONe)切断后猫动眼神经核(ONu)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猫ONe切断后硅胶管套接模型,向再生室内分别给予LIF、CNTF、BDNF、BDNF+LIF、BDNF+CNTF和生理盐水(NS),存活12周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动物ONu内CGRP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各营养因子组动物术侧ONu内的CGRP表达均明显高于NS组(P<0.01)。BDNF+LIF组与BD-NF+CNTF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但均明显高于因子单用组(P<0.01);因子单用组中CNTF组与BDNF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但均高于LIF组(P<0.05)。以上结果提示,外源性LIF、CNTF和BDNF均可上调ONe切断后猫ONu的CGRP表达,LIF作用较弱,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神经营养因子 动眼神经 动眼神经 CGRP BDNF CNTF LI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动眼神经麻痹1例
20
作者 曹水清 赵小鹏 王亚鹏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33期145-148,共4页
动眼神经又被称为第Ⅲ对颅神经,支配提上睑肌和4条眼外肌。由各种病因引起的动眼神经及其支配组织功能障碍称为动眼神经麻痹。动眼神经麻痹常为病变同侧眼的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及下斜肌中一条或数条肌肉麻痹,出现眼位改变,常表现为... 动眼神经又被称为第Ⅲ对颅神经,支配提上睑肌和4条眼外肌。由各种病因引起的动眼神经及其支配组织功能障碍称为动眼神经麻痹。动眼神经麻痹常为病变同侧眼的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及下斜肌中一条或数条肌肉麻痹,出现眼位改变,常表现为眼肌麻痹、上睑下垂、眼球运动受限、瞳孔扩大、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等症状。该病发病率不高,病因却复杂多样,多由其他颅内外疾病引起,如颅内的动脉瘤、炎症、肿瘤、血管病变及颅脑外伤等,除此以外,其他系统疾病如糖尿病、上呼吸道感染、艾滋病等也可造成动眼神经麻痹。临床尚无明确诊疗策略,治疗较为困难。目前西医对该病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干预、营养神经药物或糖皮质激素等,但效果均不理想。中医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方法多种多样,有单纯针刺、针刺联合其他方法(如艾灸、穴位注射、火针点刺、电梅花针、眼睑康复训练等)、单纯穴位注射、中西医结合和其他治疗方法。针刺联合其他手段不仅丰富了动眼神经麻痹的治疗手段,还可以增强疗效,具有不良反应小、操作简单、创伤小、患者接受度高、安全性高和应用范围广泛等优点。文章介绍1例动眼神经麻痹病例,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出来,供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眼神经麻痹 针刺 中药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