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哺乳动物乳中主要营养成分比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
作者 李龙柱 张富新 +2 位作者 贾润芳 晏慧莉 陈雪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396-400,共5页
通过对牛乳、水牛乳、绵羊乳、山羊乳、骆驼乳和人乳中的蛋白质、脂肪、乳糖、矿物质和维生素等主要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发现山羊乳总体营养成分接近于人乳,对婴幼儿有极高的营养价值;绵羊乳和水牛乳中干物质含量较高,有利于开发成乳粉类... 通过对牛乳、水牛乳、绵羊乳、山羊乳、骆驼乳和人乳中的蛋白质、脂肪、乳糖、矿物质和维生素等主要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发现山羊乳总体营养成分接近于人乳,对婴幼儿有极高的营养价值;绵羊乳和水牛乳中干物质含量较高,有利于开发成乳粉类产品;骆驼乳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应在功能食品开发方面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哺动物乳 营养成分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乳杆菌发酵液的体外抑菌试验 被引量:1
2
作者 罗璠 《四川畜牧兽医》 2010年第6期26-28,共3页
采用牛津杯法测定了动物乳杆菌发酵液及除酸、除过氧化氢后的发酵液对各种指示菌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动物乳杆菌原始发酵液的抑菌效果最好;除酸后的发酵液的抑菌效果有一定变化,抑菌谱减小;而除过氧化氢后的发酵液的抑菌谱与除酸... 采用牛津杯法测定了动物乳杆菌发酵液及除酸、除过氧化氢后的发酵液对各种指示菌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动物乳杆菌原始发酵液的抑菌效果最好;除酸后的发酵液的抑菌效果有一定变化,抑菌谱减小;而除过氧化氢后的发酵液的抑菌谱与除酸后的没有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津杯法 动物乳杆菌 发酵液 抑菌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测定人乳及动物乳中支链脂肪酸组成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唯迪 金青哲 +4 位作者 余仁强 姜善雨 周勤 韦伟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4-120,共7页
支链脂肪酸(BCFA)是乳中微量但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的生物活性成分。利用GC-MS对人乳和4种动物乳(牛乳、羊乳、牦牛乳、骆驼乳)中BCFA种类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5种乳中共有64种脂肪酸,其中含15种BCFA,17种饱和脂肪酸(SF... 支链脂肪酸(BCFA)是乳中微量但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的生物活性成分。利用GC-MS对人乳和4种动物乳(牛乳、羊乳、牦牛乳、骆驼乳)中BCFA种类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5种乳中共有64种脂肪酸,其中含15种BCFA,17种饱和脂肪酸(SFA),18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14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BCFA含量呈现出很大的物种间差异,动物乳中的支链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人乳(p<0.001),牛乳、牦牛乳、羊乳、骆驼乳和人乳中BCFA多为异构(iso)和反异构(anteiso)BCFA,含量分别为2.82%、4.90%、3.35%、8.00%和0.28%;人乳中BCFA受孕龄影响显著(p<0.01),足月儿乳母的母乳中含有丰富的BCF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链脂肪酸 动物乳 脂肪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乳化学成分和营养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杨宇锋 孙勇 +1 位作者 马永胜 于玉兰 《农产品加工》 2008年第2期66-68,共3页
本文通过对各种动物乳的化学成分和营养价值的对比分析得知,每种动物乳都有自己的特点,而且有些动物乳中所含元素是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须的。从整体比较动物乳来看,驴乳所含的营养物质比较全,是人体EFA必需脂肪酸的最佳来源之一;牛奶的蛋... 本文通过对各种动物乳的化学成分和营养价值的对比分析得知,每种动物乳都有自己的特点,而且有些动物乳中所含元素是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须的。从整体比较动物乳来看,驴乳所含的营养物质比较全,是人体EFA必需脂肪酸的最佳来源之一;牛奶的蛋白质为完全蛋白质;人乳、驴乳、马乳属于乳清蛋白性乳类,易于人体吸收;而牛乳、羊乳、骆驼乳则属于酪蛋白性乳类,不易被人体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乳 化学成分 营养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哺乳动物乳中主要营养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5
作者 邱冀 孟阳 +2 位作者 赵怿 佀辰钰 李春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1年第3期50-54,共5页
乳是由哺乳动物乳腺分泌的特有物质,是哺乳动物生存和发育的物质基础。比较不同哺乳动物乳成分,可以了解各成分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更好地掌握不同哺乳动物乳的特点,从而针对性地开发和推广不同哺乳动物乳制品。本文总结不同哺乳动物... 乳是由哺乳动物乳腺分泌的特有物质,是哺乳动物生存和发育的物质基础。比较不同哺乳动物乳成分,可以了解各成分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更好地掌握不同哺乳动物乳的特点,从而针对性地开发和推广不同哺乳动物乳制品。本文总结不同哺乳动物乳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对蛋白质、脂肪、乳糖的组成和含量进行比较,发现不同哺乳动物乳成分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并根据比较得出的结论总结不同哺乳动物乳制品的功能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哺动物乳 营养成分 差异比较 特种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动物乳与人乳的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温佩佩 肖彬彬 +3 位作者 褚楚 王东薇 邓秋媛 张淑君 《中国乳业》 2023年第1期96-102,共7页
乳中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对机体的生长发育及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作用。除牛乳外,水牛乳、马乳、骆驼乳、山羊乳、驴乳、牦牛乳等特色乳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同时人乳是婴儿最天然的理想食品,是婴儿早期主要的营养物质来源,含... 乳中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对机体的生长发育及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作用。除牛乳外,水牛乳、马乳、骆驼乳、山羊乳、驴乳、牦牛乳等特色乳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同时人乳是婴儿最天然的理想食品,是婴儿早期主要的营养物质来源,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及生物活性成分。为了更好的比较7种常见动物乳及人乳的差异性和优势性,本文总结了其在乳糖、乳脂、乳蛋白、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成分方面的差异,发现牦牛乳的蛋白质含量最高,氨基酸种类丰富;马乳的乳糖含量最高;而骆驼乳的乳脂肪含量则较高,水溶性维生素含量也最高;驴乳相比于其他几种常见乳,则具有低脂高糖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乳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乳反刍动物乳蛋白的合成机理及调控途径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俊锋 黄静 梁国义 《中国乳业》 2005年第2期24-27,共4页
关键词 反刍动物 蛋白 组成 合成机理 调控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猪源动物联合乳杆菌S7全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8
作者 刘辉 季海峰 +2 位作者 王四新 陈美霞 张董燕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8,共14页
[目的]旨在对1株具有较强耐酸耐胆盐特性的猪源动物联合乳杆菌S7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结合三代PacBio RSⅡ和二代Illumina HiSeq 2000测序技术对动物联合乳杆菌S7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在此基础上使用GO、EggNOG、KEG... [目的]旨在对1株具有较强耐酸耐胆盐特性的猪源动物联合乳杆菌S7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结合三代PacBio RSⅡ和二代Illumina HiSeq 2000测序技术对动物联合乳杆菌S7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在此基础上使用GO、EggNOG、KEGG、CAZy、VFDB和CARD等数据库注释功能基因,利用TYGS(Type Strain Genome Server)构建系统发育树,并与2株同源模式菌株进行了共线性分析。[结果]动物联合乳杆菌S7的基因组大小为2.03 Mb, GC含量为44.14%,共预测到1 993个编码基因,包含65个tRNA、19个rRNA、35个sRNA、29个持家基因、11个基因组岛、6个前噬菌体、4个CRISPR-Cas、8个插入序列和10个转座子;分别有1 521、1 567、1 185和60个基因在GO、EggNOG、KEGG和CAZy数据库中得到注释;在VFDB和CARD数据库中注释到181个毒力基因和110个耐药基因;另外有14个基因参与耐酸,2个基因参与耐胆盐,22个基因参与黏附和聚集;基因组中还包括与温度应激、氧化应激和细菌素合成等多种与益生功能相关的基因。系统发育树和共线性分析发现,该菌株与模式菌株Ligilactobacillus animalis P38的进化关系最近。[结论]动物联合乳杆菌S7基因组中具有与耐酸、耐胆盐、黏附和聚集、温度应激、氧化应激和细菌素等相关的功能基因,可为菌株在饲料添加剂中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联合杆菌 全基因组测序 基因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与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复合发酵对发酵乳品质的改善作用
9
作者 刘志忠 刘立伟 +6 位作者 刘志刚 陈海丽 崔红 杨波 张佳琪 乌日更 姚凯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98,共10页
为评估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CZ-03(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subsp.thermophilus CZ-03)与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LGG-08(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 LGG-08)复合发酵对发酵乳品质的影响,采用这两种菌株对牛乳进行复合发酵,分析... 为评估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CZ-03(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subsp.thermophilus CZ-03)与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LGG-08(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 LGG-08)复合发酵对发酵乳品质的影响,采用这两种菌株对牛乳进行复合发酵,分析其流变学特性、质构特性以及活菌数。利用多频扩散波谱法详细研究复合发酵乳的微观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评估其稠度、硬度、内聚性和黏度指数。结果显示,在贮藏初期(0~14 d),复合发酵乳的胞外多糖质量浓度从204.7 mg/L增加至233 mg/L,显著高于单菌株发酵乳。此外,复合发酵乳在整个贮藏期间的活菌数显著高于单菌组,显著提升了产品的贮藏稳定性和益生功能。复合菌株的使用显著改善了发酵乳的流变学和质构特性,尤其在黏度和持水性方面。与单一菌株发酵的样品相比,复合发酵乳能更有效地形成稳定的凝胶结构。这些发现为益生菌发酵乳的产品开发和健康功能提升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并为发酵乳的生产及贮藏特性评估提供了创新视角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 动物双歧杆菌亚种 益生菌发酵 品质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66缓解便秘及调节肠道菌群作用
10
作者 陈智仙 彭宁 张彦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8-314,共7页
目的:研究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66(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 Bi66)缓解便秘的作用,探究其作用机制,为国产菌种资源提供优质菌株。方法:将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66组和动物双歧... 目的:研究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66(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 Bi66)缓解便秘的作用,探究其作用机制,为国产菌种资源提供优质菌株。方法:将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66组和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B12组,连续给小鼠灌胃益生菌14 d后灌胃洛哌丁胺构建便秘小鼠模型,测定小鼠粪便指标、小肠推进率,测定小鼠血清胃肠调节肽,使用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结果: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66显著提高便秘小鼠粪便粒数、粪便湿重、粪便含水量(P<0.05),显著缩短排首粒黑便时间(P<0.05),提高小肠推进率。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66显著提高胃动素(P<0.05)、非常显著提高胃泌素水平(P<0.01)、降低血管活性肠肽、内皮素水平(P<0.05)。肠道菌群分析表明: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66提高便秘小鼠的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Bi66降低便秘小鼠厚壁菌门,增加拟杆菌门;在属水平上显著提高另枝菌属、罗氏菌属和联合乳杆菌属丰度(P<0.05),非常显著提高经黏液真杆菌属、unclassified-Muribaculaceae和拟普雷沃氏菌属丰度(P<0.01)。结论: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66通过调节胃肠调节肽和肠道菌群缓解小鼠便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双歧杆菌亚种 Bi66 便秘 肠道菌群 胃肠调节肽 本文网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氮溴化丙锭-qPCR定量检测发酵乳中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B-12和植物乳植杆菌ST-Ⅲ
11
作者 张玉律 包静 王琳玲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7期255-261,共7页
目的将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PMA)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联合,建立一种发酵乳体系中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B-12和植物乳植杆菌ST-Ⅲ的活菌定量... 目的将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PMA)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联合,建立一种发酵乳体系中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B-12和植物乳植杆菌ST-Ⅲ的活菌定量检测方法。方法首先设计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B-12和植物乳植杆菌ST-Ⅲ的特异性基因序列的引物探针,验证引物探针特异性,优化PMA反应条件,建立标准曲线,验证灵敏度,最后定量检测发酵乳样品中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B-12和植物乳植杆菌ST-Ⅲ菌株的数量。结果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B-12与植物乳植杆菌ST-Ⅲ经PMA处理受损菌的最佳质量浓度为10μg/mL,处理菌液样品的最佳曝光时间为10 min,PMA-qPCR方法能够准确检测发酵乳体系中的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B-12与植物乳植杆菌ST-Ⅲ。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PMA-qPCR检测方法,用于检测发酵乳体系中的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B-12与植物乳植杆菌ST-Ⅲ,为发酵乳产品中益生菌的定量检测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氮溴化丙锭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动物双歧杆菌亚种BB-12 植物植杆菌ST-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对抗生素扰乱小鼠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研究
12
作者 马微微 方润晨 +3 位作者 吴金富 武亚男 赵伊阳 黄莉莉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35,共6页
通过设计抗生素混合溶液(硫酸庆大霉素7.5 mg/次+头孢噻肟钠30 mg/次)扰乱小鼠肠道菌群模型,探究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调节小鼠肠道菌群的作用。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2只。分别为阴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 通过设计抗生素混合溶液(硫酸庆大霉素7.5 mg/次+头孢噻肟钠30 mg/次)扰乱小鼠肠道菌群模型,探究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调节小鼠肠道菌群的作用。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2只。分别为阴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连续14 d每天灌胃抗生素混合溶液(硫酸庆大霉素7.5 mg/次+头孢噻肟钠30 mg/次)诱导肠道菌群失调模型。然后,各剂量组分别灌胃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检测小鼠体质量变化、肠道菌群变化、进行肠道组织病理学分析,检测肠道屏障,检测血清中脂多糖(LPS)和D-乳酸含量,检测短链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高剂量的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能够显著降低模型小鼠结肠组织损伤程度,显著降低血清中LPS和D-乳酸含量,显著上调ZO-1、Occludin、Claudin-1和MUC2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增加短链脂肪酸含量。调节肠道菌群组成,小鼠粪便中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含量明显增加,高剂量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可以使肠杆菌、肠球菌和产气荚膜梭菌含量显著减少。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可改善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组成,提高短链脂肪酸含量,提高肠道屏障相关基因表达,进而有效调节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双歧杆菌亚种XLTG11 肠道菌群 短链脂肪酸 肠道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YYS-J9的筛选、鉴定及体外功效评价
13
作者 官雪芳 王琦 +4 位作者 徐梅 赵大洲 于添 赖恭梯 黄颖颖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2期282-293,共12页
目的挖掘出可利用低聚糖为唯一碳源生长、能吸附重金属铅的乳酸菌,并评估其重金属吸附能力、短链脂肪酸生产水平、胃肠耐受力、黏附力、生物膜形成、疏水性能和抑菌水平。方法采用革兰氏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和分子生... 目的挖掘出可利用低聚糖为唯一碳源生长、能吸附重金属铅的乳酸菌,并评估其重金属吸附能力、短链脂肪酸生产水平、胃肠耐受力、黏附力、生物膜形成、疏水性能和抑菌水平。方法采用革兰氏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筛选的YYS-J9菌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进行铅/镉吸附水平测试,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分析其短链脂肪酸水平,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法综合评价YYS-J9利用低聚糖生长和产短链脂肪酸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YYS-J9人工模拟胃液、胰液耐受力,分光光度法检测YYS-J9的生物量、生物膜形成水平、黏附聚集水平和疏水作用力,牛津杯法检测抑菌水平。结果从自然发酵乳中分离出一株能以多种低聚糖为唯一碳源的可高效吸附重金属铅/镉的菌株YYS-J9,经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16S rDNA和GroEL基因鉴定,确定为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YYS-J9对铅和镉的吸附率高达95.46%和84.62%;可利用海藻糖、水苏糖、菊粉、低聚半乳糖、低聚异麦芽糖和低聚果糖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可产较高的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和戊酸,PCA分析获得低聚半乳糖、海藻糖和水苏糖是YYS-J9最适生长和产短链脂肪酸的低聚糖,并可利用各种低聚糖形成生物膜,其中以菊粉和低聚半乳糖为碳源时生物膜形成能力最佳,分别是以葡萄糖为碳源的2.853倍和3.211倍;YYS-J9可在pH为2.0~3.0的人工模拟胃液中处理1~5 h,存活率不低于83.67%,并可高达95.81%,在pH为7.5~8.0人工模拟胰液中处理3~6 h,存活率范围在75.46%~86.02%之间,具有良好的胃液胰液耐受力;其疏水率高达78.424%,对白假丝酵母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和黏附能力。结论从发酵乳中筛选出一株可利用多种低聚糖为唯一碳源生长并产短链脂肪酸的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YYS-J9,该菌同时具有显著的铅/镉吸附、生物膜形成、良好的胃液胰液耐受力、疏水性和对白假丝酵母的抑制和黏附特征,这为便秘、重金属排毒和抑菌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新的益生菌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双歧杆菌亚种 低聚糖 短链脂肪酸 生物膜 人工胃液 人工胰液 疏水性 白假丝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增博 刘铭洋 +1 位作者 刘飞 李柏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03-111,共9页
目的:研究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对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诱导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XLTG11低剂量组(2.5×10~6 CFU/只)、XLTG11中剂量组(2.5×10~7 ... 目的:研究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对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诱导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XLTG11低剂量组(2.5×10~6 CFU/只)、XLTG11中剂量组(2.5×10~7 CFU/只)、XLTG11高剂量组(2.5×10~8 CFU/只)。在1~3 d,除空白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100μL CTX(40 mg/kg),建立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然后在4~30 d,XLTG11各剂量组分别灌胃相应剂量的XLTG11,每只小鼠0.2 mL,其余两组灌服0.2 mL生理盐水。检测各组小鼠体质量、免疫器官指数、迟发型变态反应、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细胞因子水平、结肠病理组织、肠道菌群结构和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CFA)含量。结果表明,XLTG11可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器官指数,增加其足跖厚度,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提高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含量,增强NK细胞活性和巨噬细胞吞噬活性,提高细胞免疫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0、IL-1β和干扰素-γ的含量。此外,XLTG11还可以减轻CTX对肠道组织的损伤并调节肠道菌群,增加肠道SCFA(乙酸、丙酸和丁酸)水平。综上,XLTG11可显著增强小鼠的免疫功能和调节小鼠肠道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双歧杆菌亚种XLTG11 免疫调节 肠道菌群 短链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研究进展
15
作者 郭晓斌 杜丽 +6 位作者 沈馨 刘曙红 李建芳 魏雅静 邹续 贾艳华 孙志宏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9-74,共6页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是一类重要的益生菌,具有改善便秘、炎症和免疫调节等益生作用。目前我国公布的《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中有14株菌,其中3株为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分别为HN019、Bi-07以及BB12。虽然针对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的...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是一类重要的益生菌,具有改善便秘、炎症和免疫调节等益生作用。目前我国公布的《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中有14株菌,其中3株为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分别为HN019、Bi-07以及BB12。虽然针对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的研究较多,但缺乏系统性总结。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聚焦可用于婴幼儿食用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的安全性评估和益生特性分析,为婴幼儿益生菌株进一步研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双歧杆菌亚种HN019 动物双歧杆菌亚种Bi-07 动物双歧杆菌亚种BB12 安全性 益生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对便秘的改善研究
16
作者 杨夕缘 杨波 +2 位作者 赵建新 张灏 陈卫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34,共13页
便秘是常见胃肠道疾病,部分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B.lactis)已被证明对便秘有改善作用,但效果存在差异。为研究不同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菌株对便秘的缓解效果,建立便秘动物模型,通过3株动物双歧杆... 便秘是常见胃肠道疾病,部分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B.lactis)已被证明对便秘有改善作用,但效果存在差异。为研究不同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菌株对便秘的缓解效果,建立便秘动物模型,通过3株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菌株的干预试验,测定便秘相关指标、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水平,探究各菌株缓解便秘的作用及机制。结果表明,CCFM1278和BB12干预显著改善便秘小鼠排便质量、排便粒数、粪便含水质量分数、首粒黑便时间和小肠推进率,而FJSSZ6M5的干预效果不显著。CCFM1278干预调节便秘小鼠肠道菌群中Akkermansia、Ruminiclostridium 6、Ruminococcus1和Alloprevotella相对丰度,改善短链脂肪酸和脱氧胆酸水平,促进胃泌素、生长抑素分泌,抑制水通道蛋白3和水通道蛋白8的基因转录水平的表达。综上,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CCFM1278具有缓解便秘的潜力,可将为便秘患者的治疗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动物双歧杆菌亚种 肠道菌群 短链脂肪酸 脱氧胆酸 胃肠调节肽 水通道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和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复合益生菌对免疫系统的增强作用
17
作者 高浩 陈志豪 +3 位作者 陆致成 张青松 张程程 马申嫣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19,共7页
文章为探究复合益生菌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XLTG11和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CCFM8661对环磷酰胺(CTX)诱导的免疫低下模型免疫功能的影响,随机将雄性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 文章为探究复合益生菌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XLTG11和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CCFM8661对环磷酰胺(CTX)诱导的免疫低下模型免疫功能的影响,随机将雄性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以及低、中、高剂量试验组,通过灌胃5×10^(7)、5×10^(8)、5×10^(9)CFU/m L复合益生菌,持续进行30 d试验。试验期间,分别对小鼠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以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接受复合益生菌治疗的小鼠在胸腺、脾脏指数、耳肿胀程度、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血清血溶素水平、NK细胞活性以及巨噬细胞吞噬指数等方面显著提高,表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中、高剂量效果最为显著。与模型组相比,中剂量组使胸腺指数增加39.08%(P<0.001)、脾脏指数增加22.08%(P<0.05)、NK细胞活性增加26.47%(P<0.001);高剂量组使耳肿胀程度增加达到84.54%(P<0.01)、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提高55.53%(P<0.01)、血清血溶素水平增加12.17%(P<0.01);碳廓清吞噬指数低、中剂量组分别增加58.51%、58.59%(P<0.001);而低剂量组使腹腔巨噬细胞能力提高57.75%(P<0.01)。综上,由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和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组成的复合益生菌可显著改善小鼠免疫功能,为开发增强免疫功能的保健食品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益生菌 动物双歧杆菌亚种XLTG11 植物植杆菌CCFM8661环磷酰胺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对小鼠肠道的益生作用
18
作者 汪小东 刘铭洋 +2 位作者 翟纯毅 唐宏伟 李柏良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36,共10页
该研究探讨了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对小鼠肠道的益生作用。将48只BALB/c小鼠适应性喂养7 d后,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XLTG11低剂量组、XLTG11中剂量组和XLTG11高剂量组。其中受试组每只分别灌胃1.6×10^(6)、1.6×10^(7)和1.6... 该研究探讨了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对小鼠肠道的益生作用。将48只BALB/c小鼠适应性喂养7 d后,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XLTG11低剂量组、XLTG11中剂量组和XLTG11高剂量组。其中受试组每只分别灌胃1.6×10^(6)、1.6×10^(7)和1.6×10^(8)CFU的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菌粉,空白对照组小鼠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14 d后,测定小鼠体质量、肠道菌群、组织病理、肠道屏障、肠道通透性和短链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小鼠体质量增加14.51%,小鼠肠道的菌群丰度和菌群结构发生改变,小鼠粪便中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分别增加29.32%和33.88%,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下降24.49%,并且低、中、高剂量组紧密连接蛋白和黏蛋白的表达量增加,小鼠血清中LPS和D-乳酸含量下降,表明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可以增强肠道屏障功能,降低肠道通透性。此外,小鼠盲肠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分别升高13.66%、43.04%、48.58%。综上,该研究表明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能够对小鼠肠道产生健康益处,并对肠道菌群具有调节和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双歧杆菌亚种XLTG11 肠道菌群 组织病理 肠道屏障 短链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i797菌株特异性量化分析方法研究
19
作者 赵磊 张栋 刘洋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58,共8页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i797(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 i797)是一株具有改善小儿腹泻和消化不良功能的潜在益生菌。通过与其它22株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单核苷酸多态性(Whole Genome Sequencing-Single Nu...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i797(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 i797)是一株具有改善小儿腹泻和消化不良功能的潜在益生菌。通过与其它22株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单核苷酸多态性(Whole Genome Sequencing-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WGS-SNP)分析,确定了i797菌株位于K1717_01615基因上的一个特异性位点。根据该位点设计引物及探针,基于荧光定量PCR建立了i797菌株的量化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所选位点可以有效区分i797与其它18株双歧杆菌,且在传代40次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该检测方法对于i797菌株DNA浓度和菌液浓度的灵敏度分别为1.5 pg和10^(4)CFU/mL,重复性和重现性检测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小于2%和6%,并且对于高浓度同亚种菌株ATCC 27673的抗干扰能力较强。利用该方法可以实现复合益生菌产品中i797菌株的准确量化分析,为益生菌产品的质量控制和合规性评估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双歧杆菌亚种 全基因组测序-单核苷酸多态性 株水平检测 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蛋白的特性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明雄 李妮 +3 位作者 李征 向文良 杨志荣 罗璠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01-1007,共7页
通过滤纸片法从健康肉猪猪大肠、小肠中分离得到212株抗生物质产生菌, 以杯碟法复筛, 得到1株对溶壁微球菌(Micrococcus lysodeikticu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蜡状芽孢杆菌... 通过滤纸片法从健康肉猪猪大肠、小肠中分离得到212株抗生物质产生菌, 以杯碟法复筛, 得到1株对溶壁微球菌(Micrococcus lysodeikticu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等革兰氏阳性菌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等革兰氏阴性菌以及部分真菌如禾谷镰刀霉(Fusarium graminearum)均有强烈抑制作用的乳酸菌。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等手段鉴定该菌株为动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animalis)。排除酸和过氧化氢的干扰后, 该菌株的发酵上清液对指示菌仍有明显抑菌活性; 用蛋白酶处理该菌株的发酵上清液后, 抑菌活性丧失; 发酵液粗提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经121°C处理20 min仍有较强抑菌活性)以及较宽的抑菌活性pH值范围(3.5~5.5), 因此初步认为该菌株产生一类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类细菌素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肠道 动物乳杆菌 类细菌素 鉴定 抑菌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