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河子棉花生长关键期与产量动态预报研究
1
作者 苏朝丞 葛怡成 +2 位作者 谢葭颖 许浩翊 王啸天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期102-106,共5页
棉花是新疆地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开展棉花产量动态预报对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68—2020年新疆石河子地区4个地面气象基准站逐日气象资料和棉花产量资料,基于积分回归法在棉花全生育期内以旬为时间尺度,分析了影响棉花生产的温... 棉花是新疆地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开展棉花产量动态预报对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68—2020年新疆石河子地区4个地面气象基准站逐日气象资料和棉花产量资料,基于积分回归法在棉花全生育期内以旬为时间尺度,分析了影响棉花生产的温光水主要气象要素和关键期,分别建立了石河子地区7月中旬、8月中旬和9月中旬棉花气象产量动态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气温对新疆石河子棉花产量的影响最大,苗期、开花期和吐絮始期为棉花生长的温度关键期,苗期和吐絮始期为正效应显著,开花期为负效应显著;开花期是棉花生长的光照关键期,对棉花产量呈正效应;石河子地区属于灌溉农业区,自然降水量虽呈正效应,但降水量对棉花产量的影响较小。利用积分回归法建立的动态预报模型对2018—2020年石河子地区棉花产量试报,7月中旬、8月中旬及9月中旬的平均准确率分别为85.1%、91.4%和94.3%。基于积分回归法建立的棉花气象产量动态预报模型越接近成熟期准确率越高。利用积分回归原理对棉花产量进行动态预测是可行的,可以应用于棉花产量预测业务,为地方产量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分回归法 棉花 关键期 产量 动态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历史产量丰歉影响指数的黑龙江省水稻产量动态预报 被引量:35
2
作者 杜春英 李帅 +4 位作者 王晾晾 朱海霞 王秋京 宫丽娟 王萍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10年第3期427-430,共4页
水稻是黑龙江省主栽作物之一,开展水稻产量动态预报对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黑龙江省水稻主产区产量资料、发育期资料、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资料,根据历史年水稻产量丰歉气象影响指数,建立黑龙... 水稻是黑龙江省主栽作物之一,开展水稻产量动态预报对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黑龙江省水稻主产区产量资料、发育期资料、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资料,根据历史年水稻产量丰歉气象影响指数,建立黑龙江省水稻产量丰歉趋势动态预报模型。另外,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确定影响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建立相应的产量预报模型,对产量丰歉趋势动态预报模型进行修订。通过对1997-2006年水稻产量进行动态预报,结果表明,5月31日、6月30日、7月31日和8月31日预报的水稻产量增减趋势的预报正确率平均为90%、70%、90%和80%,产量预报准确率为84%、90%、94%和93%,预报准确率较高,能够满足业务服务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丰歉趋势动态预报 关键气象因子 产量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坑支护位移和安全性监测的动态预报 被引量:39
3
作者 杨林德 钟才根 曾进伦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13,共5页
通过将现场信息采集、优化反演参数及围护结构变形和稳定分析有机地进行结合,对基坑支护位移和安全性监测建立了动态预报技术,包括提出了分析理论和方法。其基本过程是:第一步,采集现场量测信息;第二步,借助优化反演过程获得计算... 通过将现场信息采集、优化反演参数及围护结构变形和稳定分析有机地进行结合,对基坑支护位移和安全性监测建立了动态预报技术,包括提出了分析理论和方法。其基本过程是:第一步,采集现场量测信息;第二步,借助优化反演过程获得计算参数;第三步,用反演计算得到的参数预测下一步开挖的位移量及稳定性。这一方法可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依据现场量测信息,对基坑开挖的安全性及时作出预测和评估,从而指导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围护结构 动态预报 位移 安全性 监测 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候和土壤水分综合适宜度指数的冬小麦产量动态预报模型 被引量:29
4
作者 代立芹 李春强 +1 位作者 康西言 姚树然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9-526,共8页
利用河北省16个农气观测站1981-2010年逐日气象资料、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冬小麦生育期观测资料、灌溉记录和8个冬小麦主产市产量资料,根据土壤水分平衡原理和模糊数据理论,建立了综合反映冬小麦生长期气象条件和土壤水分状况的气温-日照... 利用河北省16个农气观测站1981-2010年逐日气象资料、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冬小麦生育期观测资料、灌溉记录和8个冬小麦主产市产量资料,根据土壤水分平衡原理和模糊数据理论,建立了综合反映冬小麦生长期气象条件和土壤水分状况的气温-日照-土壤水分适宜度评价模型,并以旬为时间步长,建立了基于气温-日照-土壤水分适宜度指数的冬小麦产量动态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气温-日照-土壤水分适宜度指数克服了气温-日照-降水适宜度指数仅考虑水分状况中降水条件的不足,能够客观反映冬小麦生长期的气象条件和土壤水分状况,与冬小麦产量变化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相关性高于气温-日照-降水适宜度指数;动态产量预报模型对1981-2008年历史拟合检验和2009-2010年预报试验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6.1%和1.2%,误差较小,表明建立的冬小麦产量动态预报模型能够满足业务需求,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产量动态预报 气候适宜度 土壤水分适宜度 河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OFOST模型的黑龙江省水稻产量动态预报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杜春英 李秀芬 +2 位作者 王晨轶 王萍 韩俊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5093-15095,15122,共4页
基于黑龙江省气候变暖、水稻种植范围扩大、种植界限北移等事实,利用Mann-Kendall统计检验方法对1961-2008年黑龙江省的年平均气温进行了突变性检验,并以气候变暖的突变点为时间节点,利用黑龙江省水稻生长发育观测资料(发育期、生物量... 基于黑龙江省气候变暖、水稻种植范围扩大、种植界限北移等事实,利用Mann-Kendall统计检验方法对1961-2008年黑龙江省的年平均气温进行了突变性检验,并以气候变暖的突变点为时间节点,利用黑龙江省水稻生长发育观测资料(发育期、生物量、种植品种、熟型)和同期的气象资料,结合当地的实际种植情况,重新划分WOFOST模型水稻适宜区,改进原有发育参数,实现了WOFOST模型在黑龙江省水稻生长模拟中的动态化应用。同时,探讨了利用WOFOST模型进行水稻产量动态预报的方法,通过建立不同时期水稻模拟生物量与实际产量的相关统计模型,实现了WOFOST模型在水稻产量动态预报业务中的应用。通过对1997-2006年历史预报检验和2007-2008年预报试验,结果表明,6月30日、7月31日、8月31日水稻历史预报检验单产平均准确率分别为96%、93%、94%,预报试验单产平均准确率分别为93%、95%、95%;实现了水稻产量的动态、定量预报,可进行业务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FOST模型 气候变暖 水稻 动态预报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SIM模型的新疆棉花产量动态预报方法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雪姣 潘学标 +3 位作者 王森 胡莉婷 郭燕云 李新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0-165,共6页
该文在对棉花生长模拟模型COSIM进行模型调试、验证实现本地化应用的基础上,探讨运用作物模型进行棉花产量动态预报的方法,重点解决未知气象数据替代问题。作物模型应用于产量预报时,未来天气的不确定性是影响预报准确率的关键因子,该... 该文在对棉花生长模拟模型COSIM进行模型调试、验证实现本地化应用的基础上,探讨运用作物模型进行棉花产量动态预报的方法,重点解决未知气象数据替代问题。作物模型应用于产量预报时,未来天气的不确定性是影响预报准确率的关键因子,该影响随着当年实际天气数据增多而减小。该文以近50 a的气象数据,依次替代预报日至收获期的气象数据(即预报日之前使用预报年当年气象数据,预报日之后使用替代年气象数据),模拟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过程,以近50、40、30、20、10、5 a历史气候数据依次替代预报日之后的逐日数据获得的模拟产量平均值作为预报产量,根据对预报准确率进行比较,最终确定以近10 a实测数据替代获得的模拟产量平均值作为最终预报产量。经验证该预报方法对不同播种时间棉花产量动态预报的准确率在81.3%~99.6%,预测精度较好。作为案例分析,该文仅进行每月1次预测分析,实际应用中可进行逐日替代动态预报,经过进一步改进,提高预报精度,未来可望达到业务应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模型 气象 动态预报 产量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棉花气候适宜度变化特征及其产量动态预报 被引量:17
7
作者 柳芳 薛庆禹 黎贞发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8-54,共7页
通过参数修订建立了适合天津地区的棉花各生育期温、光、水气候适宜度评价模型,计算了历年天津棉花3种气候因子的适宜度指数,在分析其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可以在棉花不同生育期进行的产量动态预报模型。结果表明,1964-2009年天津地... 通过参数修订建立了适合天津地区的棉花各生育期温、光、水气候适宜度评价模型,计算了历年天津棉花3种气候因子的适宜度指数,在分析其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可以在棉花不同生育期进行的产量动态预报模型。结果表明,1964-2009年天津地区棉花生育期的气温适宜度指数呈上升趋势,增幅为0.016/10a;日照适宜度指数呈下降趋势,降幅为0.025/10a;降水适宜度指数的线性变化趋势不显著,但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利用1995-2009年资料回归分析建立的产量动态预报模型,除播种期外,其它4个生育期(苗期、现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模型均通过0.0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对模型进行历史资料回代表明,2000年以后准确率较高,87.5%的年份回代准确率在80%以上,各生育期平均准确率均在88%以上;利用模型对2010、2011年棉花产量进行动态预报验证,准确率均在95.5%以上,表明模型预报效果较好,能够满足业务服务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 棉花 气候适宜度 产量预报 动态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地产量动态预报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6
8
作者 朱海霞 赵慧颖 +2 位作者 李秀芬 纪仰慧 王秋京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50-957,共8页
利用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农业气象试验站产量资料和发育期资料,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资料,根据历史相邻两年关键气象因子变化引起大豆产量的丰欠指数,建立动态产量预报模型,并在已建立预报模型的基础上,以Visual B... 利用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农业气象试验站产量资料和发育期资料,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资料,根据历史相邻两年关键气象因子变化引起大豆产量的丰欠指数,建立动态产量预报模型,并在已建立预报模型的基础上,以Visual Basic 6.0为计算机语言开发黑龙江省大豆产量动态预报系统。结果表明:经2011-2013年大豆产量动态预报检验,5个代表站81%的大豆预报结果丰欠趋势与实际趋势表现一致,单产预报准确率总体较好,越接近大豆成熟,预报准确率越高;经2016年业务运行,预报系统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对黑龙江省主产区大豆产量的动态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产量 动态预报 预报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候适宜度的玉米产量动态预报方法 被引量:132
9
作者 魏瑞江 宋迎波 王鑫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22-627,共6页
夏玉米是河北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受气象条件影响很大,开展玉米产量动态预报对河北省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结合夏玉米生理特性,建立了夏玉米气候适宜度模型,利用此模型借助于SPSS统计软件,计算了1... 夏玉米是河北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受气象条件影响很大,开展玉米产量动态预报对河北省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结合夏玉米生理特性,建立了夏玉米气候适宜度模型,利用此模型借助于SPSS统计软件,计算了1972—2005年河北省8个市夏玉米生育期内逐旬气候适宜度,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河北省8个市夏玉米不同时段产量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夏玉米气候适宜度与产量相关显著;1972—2005年历史预报检验和2006—2007年预报试验平均准确率分别为88.8%和96.8%,能够满足业务服务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适宜度 夏玉米产量 动态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的山东省冬小麦产量动态预报 被引量:34
10
作者 李曼华 薛晓萍 李鸿怡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12期291-295,共5页
利用山东省主产区冬小麦产量资料、生育期内的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资料,结合冬小麦生理特性,分别构建了冬小麦温度、降水及日照适宜度模型,利用气候适宜度与冬小麦产量的关系,建立基于气候适宜度的冬小麦产量动态预报模型。通过对200... 利用山东省主产区冬小麦产量资料、生育期内的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资料,结合冬小麦生理特性,分别构建了冬小麦温度、降水及日照适宜度模型,利用气候适宜度与冬小麦产量的关系,建立基于气候适宜度的冬小麦产量动态预报模型。通过对2008—2010年冬小麦产量进行动态预报,结果表明:3月31日、4月30日和5月31日预报的小麦产量丰歉趋势的预报平均正确率均为100%,单产预报平均准确率分别为95.1%、95.1%和95.4%,预报准确率较高,能够满足业务服务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气候适宜度 产量动态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施工纵向地表沉降分析及基于延迟差分方程的动态预报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书丰 孙树林 姜志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2-186,共5页
结合南京地铁某盾构施工区间,对纵向地表沉降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盾构掘进对纵向地表的影响范围,总结了盾构推进不同阶段引起地表沉降量占总沉降量的百分比。针对引起地表沉降因素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将纵向地表沉降视为随机过程,基... 结合南京地铁某盾构施工区间,对纵向地表沉降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盾构掘进对纵向地表的影响范围,总结了盾构推进不同阶段引起地表沉降量占总沉降量的百分比。针对引起地表沉降因素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将纵向地表沉降视为随机过程,基于延迟差分方程建立模型进行动态预报,并与实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法 南京地铁 纵向地表沉降 延迟差分方程 动态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坡位移监测动态预报时间序列分析技术研究 被引量:29
12
作者 李强 李端有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6-19,共4页
采用三次样条函数插值法处理非等距时间序列,运用时序分析方法建立了滑坡位移动态预报的ARIMA模型和CAR模型,并将其应用于茅坪滑坡,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成果,为判断茅坪滑坡的动态特征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滑坡位移 动态预报 ARIMA模型 C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积分回归法黑龙江省作物产量动态预报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朱海霞 李东明 +3 位作者 王铭 王萍 闫平 李秀芬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年第3期86-92,共7页
由于积分回归法生物学意义明确,预报效果较好,已成为一种新的作物产量动态预报方法。为了完善黑龙江省主要作物的动态预报方法,提高作物单产的预报准确率,本文利用积分回归方法,随机选取以县为单元的研究对象,开展黑龙江省多种作物积分... 由于积分回归法生物学意义明确,预报效果较好,已成为一种新的作物产量动态预报方法。为了完善黑龙江省主要作物的动态预报方法,提高作物单产的预报准确率,本文利用积分回归方法,随机选取以县为单元的研究对象,开展黑龙江省多种作物积分回归产量动态预报模型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黑龙江省6月下旬至9月下旬春玉米、大豆和水稻积分回归产量动态预报模型均通过了F的显著性检验,作物产量预报的平均差MD和相对误差RE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建立的春玉米、大豆和水稻产量预报模型的预报效果较好;其中春玉米和水稻产量预报模型的预报准确率较高,模型预报的单产与实际单产的一致性较好。通过对2011—2014年黑龙江省作物单产进行试报和检验,发现春玉米、水稻和大豆单产的预报准确率平均为96%、95%和93%;表明积分回归方法对黑龙江省大豆单产预报的适宜性略差,积分回归法适用于黑龙江省水稻和春玉米单产的预报。基于积分回归法的原理,可以在黑龙江省开展春玉米和水稻单产的动态预报,并继续开展大豆产区积分回归产量动态预报的适用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分回归法 作物 单产 动态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动态预报的多层递阶组合模型 被引量:28
14
作者 杨金忠 蔡树英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01-106,共6页
地下水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随机系统,降水、灌溉等可视为系统的输入,而地下水位则可视作系统的输出。地下水位是一随机动态数据序列,在年际间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基于此,提出了一种用于描述和分析具有周期性变化的时间序列的新的组... 地下水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随机系统,降水、灌溉等可视为系统的输入,而地下水位则可视作系统的输出。地下水位是一随机动态数据序列,在年际间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基于此,提出了一种用于描述和分析具有周期性变化的时间序列的新的组合模型一多层梯阶组合模型,该模型是由多层梯阶模型及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模型构成。在建模中,将原序列分解为年均值、年度变幅和残差三个子序列。针对前两个子序列的时变特征,可采用多层梯阶模型进行模拟,残差序列则可用ARMA模型描述。本文采用这种新的组合模型对区域地下水位动态进行了预报,结果表明预测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动态预报 多层递阶模型 时变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的地电阻率动态预报方法探索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洪魁 沈启兴 +2 位作者 吴卫 赵玉林 毛桐恩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40-345,共6页
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地电工作者在地震预报方面的经验,建立了一套由动态异常等值图确定危险区的预报流程,丰富了最新的研究成果,通过对1989年DYBS-Ⅰ的修订、删改和补充,编制成地震预报的电学方法软件DYBS-Ⅱ.其特... 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地电工作者在地震预报方面的经验,建立了一套由动态异常等值图确定危险区的预报流程,丰富了最新的研究成果,通过对1989年DYBS-Ⅰ的修订、删改和补充,编制成地震预报的电学方法软件DYBS-Ⅱ.其特点是:依据地电信息量的空间分布及其时间变化规律判断地震异常区,在计算机屏幕上直观形象地描述地震异常发展的动态过程;增加临震预报部分,完善预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报 地电阻率 动态等值图 动态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粗糙集理论和支持向量机的套管损坏动态预报方法 被引量:11
16
作者 周延军 贾江鸿 李荣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75,共5页
针对油水井套管损坏受地质、工程综合因素影响,具有不确定性、模糊性和时变性的特点,提出基于粗糙集与支持向量机集成的套损动态预报方法。通过粗糙集理论对套损影响因素进行属性约简,确定导致油水井套管损坏的主导因素,进而应用支持向... 针对油水井套管损坏受地质、工程综合因素影响,具有不确定性、模糊性和时变性的特点,提出基于粗糙集与支持向量机集成的套损动态预报方法。通过粗糙集理论对套损影响因素进行属性约简,确定导致油水井套管损坏的主导因素,进而应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建立套管损坏动态预报模型,从而克服传统支持向量机无法处理动态数据以及大样本条件下易出现维数灾难的缺点。榆树林油田的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报精度,预报吻合率达72.7%,可为油田现场调整开发参数、尽早制定套管防护措施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损 粗糙集 属性约简 支持向量机 动态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积分回归法甘肃省冬小麦产量动态预报 被引量:10
17
作者 贾建英 刘一锋 +4 位作者 彭妮 万信 梁芸 王小巍 申恩青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年第2期100-105,共6页
冬小麦是甘肃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开展甘肃省冬小麦产量动态预报对全省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85—2013年甘肃省冬麦区16个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日气象资料和冬小麦产量资料,基于积分回归原理以旬为时间尺度,分析了影响陇中... 冬小麦是甘肃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开展甘肃省冬小麦产量动态预报对全省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85—2013年甘肃省冬麦区16个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日气象资料和冬小麦产量资料,基于积分回归原理以旬为时间尺度,分析了影响陇中、陇东、陇南地区冬小麦生产的主要气象要素和关键时期,并分别建立了3月下旬、4月下旬和5月下旬甘肃省冬小麦产量动态预报模型.结果表明:降水和温度对甘肃省冬小麦气象产量影响较大,其中降水量增加对各冬麦区基本均为正效应,尤其在麦田休闲期和返青拔节期更显著;苗期—越冬前期和拔节期—孕穗期气温升高对冬小麦为负效应,越冬后期—返青起身期气温升高对陇中和陇东冬麦区正效应较明显.通过近5 a试预报检验表明,建立的冬小麦动态产量预报模型平均预报准确率达96%以上,可满足业务服务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积分回归 气象要素 关键期 动态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浅埋条件下冬小麦和大豆土壤水分动态预报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毛飞 张佳华 +1 位作者 卢志光 金之庆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79-486,共8页
用统计方法和水量平衡法推导出江淮地区潜水蒸发经验计算模型。利用农田水分平衡原理分别在江淮地区建立了引入潜水蒸发量和没有引入潜水蒸发量的冬小麦和大豆土壤水分动态预报模型 ,并对这两种模型在地下水浅埋条件下的预报准确度进行... 用统计方法和水量平衡法推导出江淮地区潜水蒸发经验计算模型。利用农田水分平衡原理分别在江淮地区建立了引入潜水蒸发量和没有引入潜水蒸发量的冬小麦和大豆土壤水分动态预报模型 ,并对这两种模型在地下水浅埋条件下的预报准确度进行比较。 1 980年的比较结果是 :当预报时效为 1 0天时 ,两种作物 7个时段的土壤水分平均绝对误差前者为8.2mm ,后者为 2 0 .1mm ,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 2 .8%和 6.8%。引入潜水蒸发量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水分 地下水 浅埋 冬小麦 大豆 动态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的区域地下水位动态预报 被引量:10
19
作者 祝彦知 程楠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78-82,共5页
区域地下水位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呈现高度的非线性特点。针对区域地下水位变化的随机波动性、高度非线性特征,把区域地下水位的变化变化过程视为随机变化过程,将灰色系统理论与离散状态的马尔可夫链相结合,并在状态划分过程中... 区域地下水位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呈现高度的非线性特点。针对区域地下水位变化的随机波动性、高度非线性特征,把区域地下水位的变化变化过程视为随机变化过程,将灰色系统理论与离散状态的马尔可夫链相结合,并在状态划分过程中,采用均值–标准差分级法进行指标分级与状态划分,提出了区域地下水位变化过程预报的灰色马尔可夫动态预报模型。在实例分析中,把某灌区14 a的地下水位的变化资料划分成5种状态。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灰色马尔可夫动态预报模型进行区域地下水位的变化动态预报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 灰色系统 马尔可夫链 转移概率矩阵 动态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学模式在冬小麦产量动态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0
作者 成林 刘荣花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7年第2期28-32,共5页
根据冬小麦理论产量由单位面积有效茎、穗粒数和千粒重求积的农学原理,结合冬小麦生长季气温、日照和水分适宜度的计算模型,在河南省选择5个代表站点,利用1995-2013年冬小麦生长季的逐旬气象要素,构建了气温、日照、降水和土壤水分适宜... 根据冬小麦理论产量由单位面积有效茎、穗粒数和千粒重求积的农学原理,结合冬小麦生长季气温、日照和水分适宜度的计算模型,在河南省选择5个代表站点,利用1995-2013年冬小麦生长季的逐旬气象要素,构建了气温、日照、降水和土壤水分适宜度序列,分别建立了各代表站点产量要素的变化率或距平百分率的动态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有效茎与气象条件的直接相关性不显著,但株成穗数的变化率与气温和水分适宜度的相关性较好,千粒重距平与土壤水分适宜度的相关性显著,穗粒数与气象因子适宜度的相关性小。除穗粒数变化率预报模型外,构建的株成穗数变化率及千粒重距平的动态预报模型显著性水平均较高。模型可从4月1日起,逐旬预报各产量要素值,各代表站点对株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的预报回代检验平均准确率分别为80.4%、88.5%和94.0%,5月上旬以后对理论产量的预报平均准确率为93.3%。利用2014年资料进行外推检验,对穗粒数和千粒重的预报准确率均在92.0%以上。因此基于主要气候因子适宜度与农学模式相结合的方法,可实现产量动态预报,预报准确率基本满足业务服务需求,但模型对产量的丰歉趋势预报准确率仍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学模式 穗粒数变化率 动态预报 温度适宜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