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40篇文章
< 1 2 1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SeinsheimerⅤ型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1
1
作者 华长城 杨飞 +1 位作者 孙治强 王小合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6期532-534,共3页
目的探讨加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SeinsheimerⅤ型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采用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钢丝捆绑联合加长PFNA治疗的21例SeinsheimerⅤ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加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SeinsheimerⅤ型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采用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钢丝捆绑联合加长PFNA治疗的21例SeinsheimerⅤ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记录并评估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术后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6~12个月,骨折均愈合良好,无内固定物断裂、切割病例,无血管损伤病例,1例患者出现异位骨化。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优15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0.48%。结论加长PFNA可以有效治疗SeinsheimerⅤ型股骨转子下骨折,闭合复位不理想时行微创钢丝环扎,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SeinsheimerⅤ型股骨转子下骨折 微创钢丝环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切开钳夹复位钢丝环扎加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 被引量:8
2
作者 张福田 张海香 +2 位作者 江静 张桂红 孙新君 《临床骨科杂志》 2021年第6期867-870,共4页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钳夹复位钢丝环扎加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有限切开钳夹复位钢丝环扎加长PFNA治疗20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记录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以及Harris评分。结...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钳夹复位钢丝环扎加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有限切开钳夹复位钢丝环扎加长PFNA治疗20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记录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以及Harri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13例骨折解剖复位,骨折端对位对线好;5例功能复位;2例对位对线稍差,断端有接触。骨折均愈合,时间5~8个月。患者均可完全负重,时间7~11个月。术后7个月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定疗效:优15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18/20。患者未发生固定失败。结论有限切开钳夹复位钢丝环扎加长PFNA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具有固定牢靠、骨折复位质量好等优点,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下骨折 股骨髓内 微创钳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加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中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全 张佳园 +4 位作者 赵加力 王新宏 徐进 潘伟 张少先 《黑龙江医学》 2018年第2期116-117,120,共3页
目的比较标准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加长PFNA在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粗隆间骨折患者的资料,根据手术中采用的固定材料分为常规组和加长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 目的比较标准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加长PFNA在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粗隆间骨折患者的资料,根据手术中采用的固定材料分为常规组和加长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机制、骨折分型、住院时间;还分析了术中信息,包括失血量、手术时间、是否输血等,以及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内固定周围骨折、大腿外侧疼痛等手术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分型、受伤机制及术前血红蛋白水平等均无显著性差异。加长组较常规组术中失血量显著增加;加长组较常规组手术时间显著延长;加长组较常规组输血率显著增加;加长组较常规组术后大腿外侧疼痛显著减少。两组住院时间、内固定周围骨折、畸形愈合发生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均无切口感染、骨折不愈合及内固定失败发生。结论加长PFNA能够降低大腿外侧疼痛的发生,但却延长了手术时间和增加了术中失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髓内 骨质疏松 粗隆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温洋 张喜海 卓乃强 《西南军医》 2018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评价应用加长型PFNA(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014年股骨转子下骨折26例,采用加长型PFNA作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所有接受治疗患者均获得随访。结果 26例患者全部愈合,愈合时间平均2... 目的评价应用加长型PFNA(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014年股骨转子下骨折26例,采用加长型PFNA作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所有接受治疗患者均获得随访。结果 26例患者全部愈合,愈合时间平均20周。临床疗效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法评分,终次随访髋关节功能26例患者评分区间为:75分-96分,其中20例优,5例良,1例一般。所有患者术后无骨不连、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加长型PFNA具有微创保护血供,内固定强度高,应力分散均匀,生物力学特性良好等特点,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愈合率高,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长股骨髓内 内固定器 股骨转子下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失效的风险预测模型
5
作者 涂泽松 徐大星 +4 位作者 罗洪斌 王宇胜 冯兴伦 彭仲华 杜绍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7期5845-5853,共9页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主要的老年脆性骨折类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是首选手术方案,但术后内固定失效的相关因素尚存在争议。目的:通过术前评估患者影像学资料提出一种新的股骨转子间骨折“三柱”分类法,并分析其与术后内固定失效的交...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主要的老年脆性骨折类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是首选手术方案,但术后内固定失效的相关因素尚存在争议。目的:通过术前评估患者影像学资料提出一种新的股骨转子间骨折“三柱”分类法,并分析其与术后内固定失效的交互关系,利用数字技术运算开发和验证风险预测模型,便于临床医生术前甄别并干预高风险患者。方法:选择2012年6月和2022年6月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术后是否出现内固定失效结局,分为内固定失效组和内固定维持组。根据患者术前X射线片将股骨近端分为“三柱”:内侧柱、外侧柱及中柱,每柱均有不同的亚组分型。分析“三柱”的形态特征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复位失效的关系,通过先单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出引起内固定失效的独立风险因素,根据独立风险因素利用R语言软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自助法重抽样1000次,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校准能力及临床应用价值。通过Youden指数确定预测模型的最佳风险分界值,据此将患者分为高、低风险组,根据模型风险预测能力的准确度来评价其稳定性和外延性。结果与结论:①利用“三柱”分型系统预测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的4个独立风险因素,分别为内侧柱(小转子及股骨距粉碎性骨折)[优势比=5.385,95%CI(1.961,14.782),P=0.001]、中间柱(烟囱型)[优势比=2.893,95%CI(1.167,7.173),P=0.022]、外侧柱(外侧壁厚度<20.5 mm)[优势比=2.804,95%CI(1.078,7.297),P=0.035]及外侧柱(外侧壁骨折)[优势比=4.278,95%CI(1.670,10.959),P=0.012];②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表现出良好的区分度和准确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852,95%CI(0.837,0.922)],校准曲线显示模型预测风险和实际发生风险有较好的一致性;③临床决策曲线提示风险阈值概率在0.2-0.82范围内时,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风险概率为28%是模型风险分层的最佳阈值,模型在不同风险组别患者的预测性能较好;④此次研究通过“三柱”分型系统构建预测模型计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内固定失效的风险概率,此方法准确、简便,易于临床应用,可作为一种数字化工具指导临床个性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髓内 独立风险因素 内固定失效 分型系统 风险预测模型 骨科植入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伴股骨颈缺损的转子间骨折体外力学研究
6
作者 刘乐 王松 +1 位作者 张向 杨红胜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78-82,共5页
目的评估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伴有股骨颈基底部不同部位缺损的股骨转子间骨折(IFF)的生物力学情况。方法于2024年5-7月制备伴有股骨颈基底部骨缺损的IFF模型12具,根据骨缺损的具体部位进行实验分组:股骨颈基底部无缺... 目的评估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伴有股骨颈基底部不同部位缺损的股骨转子间骨折(IFF)的生物力学情况。方法于2024年5-7月制备伴有股骨颈基底部骨缺损的IFF模型12具,根据骨缺损的具体部位进行实验分组:股骨颈基底部无缺损(A组)、伴股骨颈基底部前内侧缺损(B组)、伴股骨颈基底部中内侧缺损(C组)、伴股骨颈基底部后内侧缺损(D组),每组3具模型。4组模型制备成功后,均按标准方式采用PFNA内固定。力学测试方案:在万能试验机上模拟正常人站立姿势,施加适当力进行轴向压缩实验。比较不同载荷下4组固定模型的轴向压缩刚度和失效载荷;记录不同载荷强度下4组模型的轴向位移情况,并绘制载荷-位移曲线图。结果A组轴向压缩刚度(48.05±0.83)N/m高于其他3组(P<0.05);B组轴向压缩刚度(35.67±1.03)N/m低于C组和D组(P<0.05)。A组失效载荷(720.67±12.51)N高于其他3组(P<0.05),B组失效载荷(535.00±12.50)N低于C组和D组(P<0.05)。当载荷在500 N时,B组轴向位移14.52 mm高于其余3组(P<0.05);当载荷达到600 N时,B组轴向位移>15 mm判定为内固定失效,而其余3组均在内固定有效范围内。结论股骨颈区骨质缺损对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IFF体外生物力学强度有明显影响,且伴有股骨颈基底部前内侧缺损对力学强度影响最大。在临床处理伴有股骨颈基底部缺损尤其是前内侧骨缺损的IFF时,采用PFNA内固定需同时重视骨缺损区域的重建和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颈基底部缺损 股骨髓内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钩辅助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行走能力的影响
7
作者 王伟 王卫粮 李鹏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5年第3期358-360,共3页
目的探究骨钩辅助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PFNA)对股骨粗隆间骨折(FIF)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行走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收治的FIF患者120例纳入研究。按照组间基线特征匹配的原则,采用随... 目的探究骨钩辅助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PFNA)对股骨粗隆间骨折(FIF)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行走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收治的FIF患者120例纳入研究。按照组间基线特征匹配的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采用PFNA治疗)和观察组60例(采用骨钩辅助下PFN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髋关节功能、行走能力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行走能力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钩辅助下PFNA能够有效减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提高髋关节功能和行走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钩辅助复位 股骨髓内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及预测模型构建
8
作者 严金涟 许争权 +1 位作者 魏仁杰 王业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3期7189-7195,共7页
背景: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术式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手术失败的风险,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后患肢髋关节功能预后研究较少。目的:分析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后髋关节功能恢复... 背景: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术式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手术失败的风险,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后患肢髋关节功能预后研究较少。目的:分析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的影响因素,构建术后髋关节功能预测评分系统并探讨其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50例,根据术后随访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分组,评分≥80分为优良组,评分<80分为不良组,采用单因素及二元回归分析探讨导致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建立评分表。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探讨该评分系统预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术后髋关节功能的价值。结果与结论:①150例患者根据术后1年随访时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分组,功能恢复不良组52例,恢复优良组98例,不良率为34.7%;②两组患者单因素比较结果显示: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组与优良组在年龄、骨密度、术前基础合并症数量、外侧壁的分型、螺旋刀片位置、复位质量及术后初次下床锻炼时间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③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OR=2.834)、骨质疏松(OR=3.002)、术前基础合并症数量>2个(OR=4.024)、外侧壁破裂(OR=2.999)、螺旋刀片位置差(OR=4.025)、术后初次下床锻炼时间>4周(OR=3.153)是转子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复位质量差(OR=1.026)是非独立危险因素(P>0.05);④依据二元回归分析结果构建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预测评分系统,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此评分系统预测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的界值为4.5分,曲线下面积为0.797,灵敏度为83.7%,特异性为65.4%;⑤提示年龄≥75岁、骨质疏松、术前基础合并症数量>2个、外侧壁破裂、螺旋刀片位置差、术后初次下床锻炼时间>4周是转子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后发生髋关节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构建评分预测系统可以为临床早期识别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的高风险患者提供参考价值,有利于指导临床早期干预、采用更加个性化的治疗及康复方案,促进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髓内 随访 髋关节功能 骨质疏松 危险因素 骨科植入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2
9
作者 孟亚强 田云 岳晓东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414-418,共5页
目的探讨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加长型PFNA治疗30例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记录骨折愈合情况、患者下地行走情况、髋及膝关节活动度、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and... 目的探讨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加长型PFNA治疗30例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记录骨折愈合情况、患者下地行走情况、髋及膝关节活动度、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ander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40个月。术后1个月股骨转子间骨折线开始模糊,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术后3个月股骨干骨折端周围均骨痂丰富,包裹断端,骨折愈合时间4~9个月。术后均未发生血管损伤、脂肪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骨折再移位、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屈曲110°~120°、后伸5°~10°,膝关节屈曲110°~115°、伸直0°。患者均可弃拐行走,其中24例步态正常,5例轻度跛行,1例跛行明显;采用Sander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优24例,良5例,差1例,优良率29/30。结论加长型PFNA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转子间骨折创伤小,安全性高,患者功能恢复快,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长股骨髓内 股骨干骨折 同侧股骨转子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膝骨关节炎的效果
10
作者 孟永标 杨跃芬 +1 位作者 吴生华 刘泉春 《浙江创伤外科》 2025年第2期238-241,共4页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FF)合并膝骨关节炎(KOA)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本院2021年8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72例老年IFF合并KO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两组,PFNA组42例采用PFNA治疗,PFN组30例...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FF)合并膝骨关节炎(KOA)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本院2021年8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72例老年IFF合并KO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两组,PFNA组42例采用PFNA治疗,PFN组30例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及恢复指标,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暴露次数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或少于PFN组(P<0.05)。PFNA组优良率高于PFN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PFNA能够缩短老年IFF合并KOA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透视次数,利于骨折愈合,改善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股骨粗隆间骨折 膝骨关节炎 股骨髓内 股骨髓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撬拨复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复杂骨折的探讨
11
作者 屠永刚 江帝钦 +3 位作者 滕范文 袁浩彬 赵云芳 卢健荣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25年第1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撬拨复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复杂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采用仰卧体位... 目的探讨经皮撬拨复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复杂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采用仰卧体位、牵引床辅助下经皮撬拨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复杂骨折16例患者资料。观察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的成功率,统计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围术期并发症情况,随访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5例闭合复位满意患者均获得了随访(1例闭合复位不满意后,采用有限切开复位、PFNA内固定),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4.28±2.45)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围术期无明显并发症发生。骨折闭合复位成功率为93.8%(15/16);手术切口一般包括3个:股骨大粗隆顶点上方3~5 cm,大粗隆下方植入螺旋刀片处长2~3 cm,远端锁钉处1~2 cm;手术时间30~75 min;手术出血量30~150 mL,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肢体短缩均<0.5 cm,下肢未见明显旋转畸形。根据创伤髋关节评分系统,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3%。结论撬拨复位、PFNA内固定是治疗股骨粗隆下复杂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下骨折 复杂骨折 闭合复位 撬拨复位 股骨髓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手术时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12
作者 韦杰合 韦仁杰 《中外医药研究》 2025年第5期51-53,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时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2月于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河池医院行PFNA内固定治疗的9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骨折至手术时间≤48 h...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时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2月于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河池医院行PFNA内固定治疗的9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骨折至手术时间≤48 h的患者为观察组(45例),骨折至手术时间>48 h的患者为对照组(45例)。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评分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0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03)。结论:骨折后48 h内应用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时机 股骨髓内 股骨转子间骨折 髋关节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研究
13
作者 杨小玲 郭如丹 张欢 《浙江创伤外科》 2025年第3期427-429,共3页
目的 研究比较急诊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急诊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181例,治疗人员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181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92例,行急诊闭合复... 目的 研究比较急诊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急诊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181例,治疗人员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181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92例,行急诊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对照组89例,行急诊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及半年的髋关节Harris评分(HH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74(GQOLI-74)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43%)明显小于对照组(16.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049,P<0.05)。结论 急诊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效果确切,且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更短,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快,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活动能力也得到较好的改善,适合临床选择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患者 股骨髓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胆汤联合托烷司琼在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后的应用效果
14
作者 黄雪黎 李沂锚 +2 位作者 王潼鑫 关可立 郑志辉 《中国当代医药》 2025年第1期90-94,共5页
目的探讨温胆汤联合托烷司琼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汕头市中医医院行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探讨温胆汤联合托烷司琼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汕头市中医医院行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温胆汤组、托烷司琼组、联合组,每组各30例。温胆汤组在术后当天开始静滴生理盐水100 ml,并于术后8 h开始服用温胆汤;托烷司琼组在术后当天开始静滴生理盐水100 ml+托烷司琼5 mg;联合组在术后当天开始静滴生理盐水100 ml+托烷司琼5 mg,并于术后8 h开始口服温胆汤。三组用药均维持至术后48 h。比较三组患者术后6、12、24、48 h的PONV发生率、疼痛发生率、镇静满意率,并比较三组的住院天数。结果三组患者6、12、24 h的PONV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联合组与托烷司琼组的PONV发生率低于温胆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术后12、24 h,联合组的PONV发生率低于温胆汤组与托烷司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术后48 h,三组患者的PONV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6、12、24、48 h的疼痛发生率与镇静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住院时间短于温胆汤组和托烷司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胆汤联合托烷司琼对防治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PONV效果较单用温胆汤或托烷司琼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胆汤 托烷司琼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髓内 术后恶心呕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超声引导下髂腰肌平面阻滞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15
作者 高兴旺 盛李平 马艳红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超声引导下髂腰肌平面阻滞(IPB)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4月~2024年9月期间于某院行PFNA治疗的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超声引导下髂腰肌平面阻滞(IPB)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4月~2024年9月期间于某院行PFNA治疗的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IPB,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应激指标[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术后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切皮时、术毕时HR、MAP较麻醉诱导前30min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4h时Cor、E水平较术前均升高(P<0.05),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麻醉苏醒后12h(T_(1))、24h(T_(2))时VAS评分均高于麻醉苏醒后6h(T_(0))时,T_(2)时VAS评分高于T_(1)时(P<0.05);观察组患者T_(0)、T_(1)、T_(2)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2h内,观察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超声引导下IPB可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缓解手术应激反应,增强术后镇痛效果,且减少患者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髓内 髂腰肌平面阻滞 右美托咪定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室剪刀体位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6
作者 郭锦 杨超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7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室剪刀体位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的5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手术室剪刀体位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的5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29)与对照组(n=29),对照组采用常规截石位护理,研究组采用手术室剪刀体位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摆放体位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更早,住院时间更短(P<0.05)。术后1 d,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手术室剪刀体位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改善手术指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改善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 剪刀体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髓内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体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17
作者 刘绍然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59-161,共3页
目的分析侧卧位与仰卧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4—2023-09禹州市中医院行PFNA内固定治疗的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手术体位分为侧卧组和仰卧组... 目的分析侧卧位与仰卧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4—2023-09禹州市中医院行PFNA内固定治疗的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手术体位分为侧卧组和仰卧组,各30例。比较2组患者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围术期指标。末次随访时,依据Harris量表评价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2组患者术后均获8~10个月随访。侧卧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仰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仰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侧卧位与仰卧位行PFNA内固定术,均有确切效果,其中侧卧位PFNA内固定术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和患者恢复快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髓内内固定 侧卧位 仰卧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
18
作者 王恒 宣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47-050,共4页
探讨机器人辅助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课题拟选取我院2022年8月-2023年8月住院的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为研究对象,按辅助疗法分组30例,观察其疗效。对照组在 X线透视下行 PFNA,观察... 探讨机器人辅助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课题拟选取我院2022年8月-2023年8月住院的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为研究对象,按辅助疗法分组30例,观察其疗效。对照组在 X线透视下行 PFNA,观察组在机械臂辅助下 PFNA。对两组患者术前相关指标、术后机体应激反应和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手术时间、透视和导针调节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改善,所有的压力指数都显著降低,所有的髋关节功能得分都比对照组要高,具有显著性(P<0.05)。与术后第1天相比,3天后各组的各项应激反应指数都显著降低,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应用 PFNA,可以提高术后疗效,减轻患者的压力,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疗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 股骨髓内内固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超声引导下腰丛-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9
作者 陈燕 王冰焱 陈晓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7期17-19,共3页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超声引导下腰丛-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福州市第二总医院骨科收治的100例老年PFNA手术患者根据不同麻醉方案分成A组与B组,A组50...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超声引导下腰丛-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福州市第二总医院骨科收治的100例老年PFNA手术患者根据不同麻醉方案分成A组与B组,A组50例行超声引导下腰丛-骶丛神经阻滞,B组50例行右美托咪定复合超声引导下腰丛-骶丛神经阻滞。观察两组的术后疼痛、认知功能、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术后疼痛评分组间、时间以及组间·时间的交互作用比较,均P <0.05。术后B组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A组,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A组(均P <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超声引导下腰丛-骶丛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较好,可减轻术后疼痛、认知功能损伤以及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腰丛-骶丛神经阻滞 股骨髓内手术 认知功能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及术后认知的影响
20
作者 危晨 《基层医学论坛》 2025年第4期82-85,共4页
目的探究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靖安县中医院收治的60例PFNA内固定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究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靖安县中医院收治的60例PFNA内固定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采取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对比2组围术期应激反应、术后认知功能及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心率(heart rate,HR)及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在麻醉后即刻(T_(1))高于对照组,在麻醉结束(T_(3))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R及MAP在麻醉前(T_(0))及手术开始(T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 h、24 h及48 h的认知功能(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 h、6 h及12 h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应用于PFNA内固定术患者中,可有效减轻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小,显著减轻患者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 股骨髓内内固定术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