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心式静扭台加载扭矩分析
1
作者 左曙光 颜国正 宫福昌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2000年第2期259-263,共5页
对离心式静扭台进行了动力学和运动学分析 ,建立了系统工作时的数学模型 ;探求了数学模型的理论解 ;运用计算机模拟计算了实验台工作过程中扭矩波形畸变规律 ,得出了扭矩波形畸变的实质是系统发生了二次谐波共振的结论 ;实验证明理论模... 对离心式静扭台进行了动力学和运动学分析 ,建立了系统工作时的数学模型 ;探求了数学模型的理论解 ;运用计算机模拟计算了实验台工作过程中扭矩波形畸变规律 ,得出了扭矩波形畸变的实质是系统发生了二次谐波共振的结论 ;实验证明理论模型和理论求解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式静 加载扭矩 动力学分析 谐波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FSA-FNN的扭矩加载系统控制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白国振 朱灵康 +1 位作者 杨雷 周媛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072-2076,共5页
针对磁粉制动器扭矩加载系统的非线性和滞后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沌人工鱼群—模糊神经网络(CAFSA-FNN)PID控制器。该控制器采用基于Mamdani模型的模糊神经网络来整定PID控制器的控制参数,并结合混沌人工鱼群算法离线粗调和BP算法在线细... 针对磁粉制动器扭矩加载系统的非线性和滞后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沌人工鱼群—模糊神经网络(CAFSA-FNN)PID控制器。该控制器采用基于Mamdani模型的模糊神经网络来整定PID控制器的控制参数,并结合混沌人工鱼群算法离线粗调和BP算法在线细调来学习和调整模糊神经网络的参数。利用MATLAB进行离线仿真优化,在此基础上使用PID控制器、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人工鱼群—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以及设计的CAFSA-FNN控制器进行磁粉制动器扭矩加载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控制器的稳定性、快速性和有效性,能够解决滞后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粉制动器 模糊神经网络 人工鱼群 混沌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纯扭矩加载器的设计及结构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韩丽丽 刘振宇 孙宝元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2400-2403,共4页
针对现有精密小扭矩传感器扭矩标定中存在的精度低、误差大、所加载的扭矩非纯扭矩等问题,研制出可以加载纯扭矩的加载器(加载范围为0~16.068N·m),该装置采用柔性铰链结构作为导轨机构,只需要加载一个力即会产生一个平衡对... 针对现有精密小扭矩传感器扭矩标定中存在的精度低、误差大、所加载的扭矩非纯扭矩等问题,研制出可以加载纯扭矩的加载器(加载范围为0~16.068N·m),该装置采用柔性铰链结构作为导轨机构,只需要加载一个力即会产生一个平衡对称的纯扭矩。柔性铰的尺寸参数和位置参数是该装置设计的关键,通过采用ANSYS软件对初始设计参数进行结构优化计算,确定了其最优参数。通过实验分析,验证了所设计的新型纯扭矩加载器的精度、线性度和重复性均优于传统的扭矩加载机构,且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方便的优点,可以在工程实际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标定 ANSY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扭矩加载器的校定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白文普 杨俊锋 +1 位作者 韩佩富 景常海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2007年第4期316-319,共4页
由于动态扭矩测量缺乏较为准确的校定设备,研制了非接触式变频变幅动态扭矩加载器,采用振动的反问题方法进行校定。从多通道光电编码器实时采集的扭振系统的瞬时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值,代入相应数学模型,间接求得动态扭矩的瞬时... 由于动态扭矩测量缺乏较为准确的校定设备,研制了非接触式变频变幅动态扭矩加载器,采用振动的反问题方法进行校定。从多通道光电编码器实时采集的扭振系统的瞬时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值,代入相应数学模型,间接求得动态扭矩的瞬时值。校定实验证明,此方法是可行的。本加载器具有在线施加变频变幅动态扭矩并实时记录数据的特点,所加扭矩为非接触且加载精度不受加载器温度变化和磁饱和程度的影响,是在线校准扭矩传感器动态特性的较理想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定 光电编码器 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灰色预测PID及EPS试验台扭矩加载系统控制 被引量:2
5
作者 胡斌 白国振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69-772,共4页
针对EPS试验台扭矩加载系统具有被控对象惯性较大,采样周期较短,电机响应频率不够等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强化缓冲算子的改进灰色预测PID控制算法,采用优化背景值和初始条件的改进GM(1,1)模型作为预测模型,并将强化缓冲算子引入改进的灰色... 针对EPS试验台扭矩加载系统具有被控对象惯性较大,采样周期较短,电机响应频率不够等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强化缓冲算子的改进灰色预测PID控制算法,采用优化背景值和初始条件的改进GM(1,1)模型作为预测模型,并将强化缓冲算子引入改进的灰色预测PID控制系统,提高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克服了被控对象惯性大,采样周期短,响应频率不够,反馈不及时,该方法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鲁棒性;通过对EPS试验台扭矩加载系统对象的仿真,以及在EPS试验台的实验表明,与经典PID控制、常规的灰色预测PID控制相比,该方法对于抑制扭矩输出过冲以及减小扭矩输出波动都具有显著地效果,具有更高的控制精度和更好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S试验台 PID控制 强化缓冲算子 灰色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自适应PID的伺服扭矩加载系统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勇明 《电子科技》 2016年第10期107-110,114,共5页
针对工程中测试零件及其控制系统性能的问题,为缩短生产周期和降低生产成本,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自适应PID的伺服扭矩加载系统。研究设计了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使用Matlab,进行系统仿真和实验分析。实验表明,文中提出基于模糊自适应PID... 针对工程中测试零件及其控制系统性能的问题,为缩短生产周期和降低生产成本,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自适应PID的伺服扭矩加载系统。研究设计了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使用Matlab,进行系统仿真和实验分析。实验表明,文中提出基于模糊自适应PID的伺服扭矩加载系统能够较好地反映零件性能,并且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频率和加载精度,可以用于伺服扭矩加载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自适应PID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调节扭矩加载系统动态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战兴群 张炎华 赵克定 《中国工程科学》 2000年第7期47-54,共8页
静液驱动二次调节技术是一项新型的液压传动技术。它具有控制方便、容易组成类似于电气系统的网络执行机构以及液压能回收与重新利用 ,甚至比电气系统更为简便等一系列突出的优点。二次调节技术的研究将极大地提高液压传动技术的应用范... 静液驱动二次调节技术是一项新型的液压传动技术。它具有控制方便、容易组成类似于电气系统的网络执行机构以及液压能回收与重新利用 ,甚至比电气系统更为简便等一系列突出的优点。二次调节技术的研究将极大地提高液压传动技术的应用范围和产品的竞争力。扭矩伺服加载系统是二次调节技术研究的一个典型装置 ,同时它也具有很好的应用背景。文章通过对二次调节加载装置全系统建模 ,分析了二次调节技术的一些内在动态特性 ,建立了二次调节扭矩加载计算机控制系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液驱动 二次调节 数学模型 动态特性 伺服系统 液压传动 计算机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恒扭矩加载的精密行星减速器背隙测试系统设计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满生 卿兆波 路遥 《煤矿机械》 2017年第2期24-26,共3页
背隙是决定精密行星减速器传动精度的主要指标之一,直接影响整套传动系统的传动效率。现有测试方法有:电机连续加载,无法实现定点反复检测,误差较大;砝码逐步加载,耗时较长,精度低,难以实现全自动化。提出了恒扭矩加载测试方法,介绍了... 背隙是决定精密行星减速器传动精度的主要指标之一,直接影响整套传动系统的传动效率。现有测试方法有:电机连续加载,无法实现定点反复检测,误差较大;砝码逐步加载,耗时较长,精度低,难以实现全自动化。提出了恒扭矩加载测试方法,介绍了该种方法的测试原理,并对测试系统进行分析。具有测试精度高、系统响应快、系统稳定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行星减速器 背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PID自适应控制的动力卡盘动态扭矩加载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邓剑 潘尚峰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4-67,共4页
设计一款采用液压方案进行扭矩加载的动力卡盘可靠性试验台,采用电液比例溢流阀作为控制阀实现扭矩动态加载。利用MATLAB系统辨识工具箱得到比例溢流阀的数学模型,从而建立加载系统的模型。为保证加载的精确性与稳定性,讨论了两种控制... 设计一款采用液压方案进行扭矩加载的动力卡盘可靠性试验台,采用电液比例溢流阀作为控制阀实现扭矩动态加载。利用MATLAB系统辨识工具箱得到比例溢流阀的数学模型,从而建立加载系统的模型。为保证加载的精确性与稳定性,讨论了两种控制方案并在MATLAB中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扭矩加载系统采用常规PID控制可以实现扭矩的稳定加载,采用模糊控制的自适应PID方案具有更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D控制 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X和TM4C微控制器的扭矩加载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2
10
作者 田彦云 黄向华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15年第11期48-51,共4页
针对电涡流测功机的扭矩加载实验问题,开发了一种基于ARM的嵌入式控制器。选取TM4C微控制器为CPU,以功率MOSFET为功率驱动器件,利用PI算法,采用RTX实时操作系统实现了对电涡流测功机扭矩加载的闭环控制,并结合电涡流测功机进行了扭矩加... 针对电涡流测功机的扭矩加载实验问题,开发了一种基于ARM的嵌入式控制器。选取TM4C微控制器为CPU,以功率MOSFET为功率驱动器件,利用PI算法,采用RTX实时操作系统实现了对电涡流测功机扭矩加载的闭环控制,并结合电涡流测功机进行了扭矩加载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具有加载性能好、结构简单及可靠性高等优点,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M RTX 实时操作系统 电涡流测功机 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DL语言的扭矩加载方法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丽娜 《新技术新工艺》 2013年第11期75-76,共2页
在石油钻井中,扭矩作为钻井振动间接测量参数,受地层、钻头、钻具结构、井眼形状、钻压、转速、泵冲、钻井液性能以及地面机械因素的影响。本文就钻柱实际受力与变形分析中出现的扭矩加载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加载扭矩的详细方法和步骤... 在石油钻井中,扭矩作为钻井振动间接测量参数,受地层、钻头、钻具结构、井眼形状、钻压、转速、泵冲、钻井液性能以及地面机械因素的影响。本文就钻柱实际受力与变形分析中出现的扭矩加载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加载扭矩的详细方法和步骤,并运用APDL语言编写了相应程序,为结构受力与变形分析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柱 有限元 APDL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关节副典型活动部件动态扭矩加载测试系统
12
作者 李滔 杨文玉 +1 位作者 吏济学 付中涛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2012年第5期43-46,共4页
为掌握机器人关节活动部件的驱动特性和运行寿命,需要模拟实际工况下的负载规律对典型关节活动部件进行精确扭矩加载和测试。本文在分析了动态扭矩精确测量对机械结构要求的基础上,研制成具有通用接口的动态扭矩加载测试系统,提出采用... 为掌握机器人关节活动部件的驱动特性和运行寿命,需要模拟实际工况下的负载规律对典型关节活动部件进行精确扭矩加载和测试。本文在分析了动态扭矩精确测量对机械结构要求的基础上,研制成具有通用接口的动态扭矩加载测试系统,提出采用磁滞制动器配合反装的行星减速机作为大扭矩的加载方法,在低转速下也具有平稳加载的性能。针对磁滞制动器加载的非线性特点,采用闭环控制算法实现加载的自动控制,并运用临界比例法整定了闭环控制参数。测试系统能够动态测量扭矩、转速和转角等反映机器人关节性能参数,并且实现了与转速无关的动态扭矩精确加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关节 磁滞制动器 闭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柔性铰链式扭矩加载器的设计与制造研究
13
作者 李俊 姚明 《信息系统工程》 2014年第1期59-59,共1页
扭矩测量在科研与生产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采用正确的设计理念对扭矩加载器的设计具有关键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柔性铰链扭矩加载器的设计方案,该柔性铰链扭矩加载器的只需加载一个力就能够加载纯扭矩,具有结构紧凑,刚度较高的优点。
关键词 传感器 柔性铰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扭矩加载装置标准不确定度
14
作者 刘军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3-166,共4页
扭矩加载装置的不确定度随被测量对象而变化,通常参考实验数据或长期的测量经验来估计。通过对扭矩扳手的受力与误差原因分析,以B类方法来评定加载装置的标准不确定度,推导各种矢量作用下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公式,将实验方法和经... 扭矩加载装置的不确定度随被测量对象而变化,通常参考实验数据或长期的测量经验来估计。通过对扭矩扳手的受力与误差原因分析,以B类方法来评定加载装置的标准不确定度,推导各种矢量作用下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公式,将实验方法和经验方法改变为量化方法,所得到的相对不确定度与扭矩扳手有效力臂长度、传感器的长度、结构表面的粗糙度、转换接头有关。此量化结果与PTB的实验结果相吻合,对扭矩扳手检定仪的设计制造和用户选择设备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装置 不确定度 扳手检定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往复摆动加载测试过程中的运动学分析
15
作者 姚良博 李金峰 +2 位作者 吴艺波 弓宇 程曼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43,50,共5页
以工业机器人用减速器的摆动疲劳试验为例,利用Lagrange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单侧配重和对称配重两种加载单元在相同加减速运动规律下的运动学特性,并利用Adams仿真和摆动加载试验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基于Lagrange方法对加载单元产生的... 以工业机器人用减速器的摆动疲劳试验为例,利用Lagrange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单侧配重和对称配重两种加载单元在相同加减速运动规律下的运动学特性,并利用Adams仿真和摆动加载试验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基于Lagrange方法对加载单元产生的有效摆动加载扭矩的计算结果与仿真和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单侧配重在单位重量下可以产生更高的有效加载扭矩,从而在相同的有效加载扭矩下产生更小的倾覆载荷力。同时也表明在摆动疲劳可靠性试验中应用单侧配重加载单元更加科学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动运动 机器人减速器 运动学特性 加载扭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辆一种车钩扭矩加载装置的设计和强度计算
16
作者 魏瑞霞 张凯 陈宝雄 《轨道交通装备与技术》 2018年第1期26-28,共3页
实际生产中,地铁车辆车钩的安装受车体和车钩结构影响,存在扭矩大、空间小的问题,现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了一种车钩扭矩加载装置。
关键词 设计 强度计算 车钩
原文传递
偏心加载在小半径箱梁桥扭矩分析中的应用
17
作者 王祖珍 张鲲 罗建波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2年第30期145-146,共2页
扭矩是小半径曲线梁桥受力中不可忽略的因素。本文结合滁马路和县互通B匝道桥工程实例,从曲线箱梁桥产生扭矩的原因出发,介绍了偏心加载法在曲线箱梁桥扭矩分析中的运用,并与传统的均布扭矩加载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
关键词 小半径曲线箱梁桥 偏心 均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TLS干扰力矩抑制及加载性能改善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文德 唐琪 张铭钧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86-1593,共8页
本文研制了ETLS的实验样机,建立了考虑加载系统摩擦非线性的ETLS综合数学模型。本文研究舵机系统位置扰动造成的多余力矩干扰问题,提出基于舵机系统输出角速度的前馈补偿控制进行抑制;考虑到加载系统的摩擦非线性问题,本文采用基于死区... 本文研制了ETLS的实验样机,建立了考虑加载系统摩擦非线性的ETLS综合数学模型。本文研究舵机系统位置扰动造成的多余力矩干扰问题,提出基于舵机系统输出角速度的前馈补偿控制进行抑制;考虑到加载系统的摩擦非线性问题,本文采用基于死区逆的方法进行补偿。接着,本文在力矩加载中存在幅值衰减和相位滞后问题上,采用基于最小均方差(least mean square error,LMSE)的幅相控制算法进行抑制以提高ETLS的加载性能,并提出基于Sigmoid函数变步长LMSE的幅相控制算法减小算法中收敛速度和稳态精度对步长需求相互矛盾,以提高算法整体改善。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际实验,验证本文干扰力矩抑制和加载性能改善方法的有效性,在0.5 Hz和5 Hz频率下,基于本文方法的跟踪精度分别提高了87.0%和6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式系统 多余力 死区逆 幅相控制 前馈补偿控制 最小均方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速电主轴动力学实验中非接触加载方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邱荣华 刘宏昭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708-711,共4页
设计了一种高速电主轴非接触电磁加载装置.该装置主要由直流电磁铁、整流电路、三电平PWM开关功率放大器及加载盘组成.直流电磁铁产生的磁场与加载盘相互作用,在加载盘上形成稳定、可调节的电磁加载力,实现非接触加载.该方法不仅可用于... 设计了一种高速电主轴非接触电磁加载装置.该装置主要由直流电磁铁、整流电路、三电平PWM开关功率放大器及加载盘组成.直流电磁铁产生的磁场与加载盘相互作用,在加载盘上形成稳定、可调节的电磁加载力,实现非接触加载.该方法不仅可用于高速电主轴动力学分析实验中扭矩的加载,还可实现径向力加载,解决了高速电主轴难以实现扭矩加载及不能实现径向力加载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电主轴 动力学试验 径向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APSO-FNN的电动式加载系统控制研究
20
作者 高超 白国振 +1 位作者 周同 冯春华 《石油化工自动化》 CAS 2019年第3期43-48,74,共7页
针对电动式加载系统中减速器带来的非线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拟退火的粒子群算法来优化模糊神经网络PID控制器初始参数的设计方法。该方法采用基于Mamdani模型的模糊神经网络,通过在线BP学习算法对PID控制器参数进行自整定,并结合... 针对电动式加载系统中减速器带来的非线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拟退火的粒子群算法来优化模糊神经网络PID控制器初始参数的设计方法。该方法采用基于Mamdani模型的模糊神经网络,通过在线BP学习算法对PID控制器参数进行自整定,并结合基于模拟退火的粒子群算法离线调整模糊神经网络初始值。通过仿真与实验,将所设计算法与增量式PID控制器、粒子群-模糊神经网络PID控制器进行对比,证明了所设计的控制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有效性和快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式 粒子群 模糊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