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藿香正气散及五个加减正气散看湿邪辨治 被引量:12
1
作者 马家驹 王玉光 《环球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2期1475-1477,共3页
藿香正气散是临床常用方剂,其方证为外感风寒、寒湿内阻。吴鞠通对其进行发挥形成了五个加减,五个加减方中共同主药为藿香、陈皮、茯苓、厚朴,体现了四味药物的临床重要性,也体现了苦辛法的应用。吴鞠通通过五个加减正气散,强调了湿邪... 藿香正气散是临床常用方剂,其方证为外感风寒、寒湿内阻。吴鞠通对其进行发挥形成了五个加减,五个加减方中共同主药为藿香、陈皮、茯苓、厚朴,体现了四味药物的临床重要性,也体现了苦辛法的应用。吴鞠通通过五个加减正气散,强调了湿邪祛除需重视气机,重视运脾,其中麦芽、谷芽、神曲、山楂等消导药物应用也是临床特色。五个加减应当动态看待,如分别通过舌、脉、便质的变化判断湿邪轻重与病机特点,从而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湿邪辨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正气 加减正气散 湿邪 吴鞠通 温病条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加减正气散治疗湿郁便秘浅谈 被引量:4
2
作者 郭建生 陈士伟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0-151,共2页
便秘是临床常见病症,临床上部分医生不加深究,动辄予番泻叶、生大黄或上清丸、麻仁丸、承气汤等药苦寒通下,部分患者能缓一时之急,但对于湿郁引起的便秘,如此强为通利,往往反使病情日渐加重。笔者临床发现湿郁便秘并不鲜见,体会... 便秘是临床常见病症,临床上部分医生不加深究,动辄予番泻叶、生大黄或上清丸、麻仁丸、承气汤等药苦寒通下,部分患者能缓一时之急,但对于湿郁引起的便秘,如此强为通利,往往反使病情日渐加重。笔者临床发现湿郁便秘并不鲜见,体会到运用一加减正气散加味治疗本病,疗效满意,故作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湿秘 中医疗法 加减正气散
原文传递
《温病条辨》加减正气散五方论 被引量:5
3
作者 宋乃光 《北京中医药》 2008年第8期606-608,共3页
加减正气散五方由《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藿香正气散化裁而来,虽不及治湿热证的三仁汤、王氏连朴饮等广为人所知,但由于组方用药合理,临床实用性强,仍不失为治疗中焦湿热证的优秀方剂。五方在共用药藿香、厚朴、陈皮、茯苓基础上,各自加... 加减正气散五方由《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藿香正气散化裁而来,虽不及治湿热证的三仁汤、王氏连朴饮等广为人所知,但由于组方用药合理,临床实用性强,仍不失为治疗中焦湿热证的优秀方剂。五方在共用药藿香、厚朴、陈皮、茯苓基础上,各自加味,应用亦同中有异。一加减正气散以恢复脾胃升降功能为主,二加减正气散治湿热阻滞经络,三加减正气散治湿邪已有化热,四、五加减正气散所治湿热已从阴化寒。对五张方剂和组方和应用进行阐述,间以自身的临床体会,为现代使用者提供古代文献和实践积累方面的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条辨 加减正气散 中焦湿热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病条辨》加减正气散用方浅释 被引量:4
4
作者 徐建涛 袭雷鸣 周玲娟 《中国中医急症》 2009年第1期103-103,117,共2页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应用藿香正气散加减治疗湿温病,根据随湿入中焦后化寒化热之不同及所伤脏腑、经络之所异,共设五种加减法。本文从病因病机角度,结合"条辨"原文分析五种加减正气散用方之旨,以期领会古人治疗湿温方法及...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应用藿香正气散加减治疗湿温病,根据随湿入中焦后化寒化热之不同及所伤脏腑、经络之所异,共设五种加减法。本文从病因病机角度,结合"条辨"原文分析五种加减正气散用方之旨,以期领会古人治疗湿温方法及方剂配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减正气散 三焦 湿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阮诗玮运用加减正气散论治湿浊中阻型慢性肾脏病经验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文婷 许勇镇 阮诗玮 《中医药通报》 2019年第3期16-19,共4页
湿浊邪气为慢性肾脏病起病及促使病情进展的重要病理因素,其中湿浊中阻证是慢性肾脏病病机衍变过程中的常见类型,阮诗玮教授临证常以加减正气散五方处之,每获良效。加减正气散出自《温病条辨·中焦篇·湿温条辨》,由藿香正气散... 湿浊邪气为慢性肾脏病起病及促使病情进展的重要病理因素,其中湿浊中阻证是慢性肾脏病病机衍变过程中的常见类型,阮诗玮教授临证常以加减正气散五方处之,每获良效。加减正气散出自《温病条辨·中焦篇·湿温条辨》,由藿香正气散化裁而来,本文从加减正气散五方之出处及组方要义、湿浊中阻型慢性肾脏病运用加减正气散之机理、临证处方用药化裁及验案举隅等方面介绍了阮诗玮教授运用加减正气散治疗湿浊中阻型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减正气散 慢性肾脏病 湿浊中阻 阮诗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鞠通加减正气散治疗新冠肺炎述要 被引量:2
6
作者 朱梦欣 段沐含 《新疆中医药》 2023年第5期52-53,共2页
吴鞠通《温病条辨》中首先记载了加减正气散,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藿香正气散中的藿香、陈皮、茯苓、厚朴四味药为主,本文主要论述加减正气散的处方来源以及在抗击新冠肺炎中产生的作用。
关键词 加减正气散 处方来源 新冠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阮诗玮运用加减正气散治验4则
7
作者 何晓琪 陈丽萍 阮诗玮 《中国民间疗法》 2021年第4期107-109,共3页
加减正气散出自《温病条辨》,由藿香正气散化裁而来,主治湿蕴中焦,脾胃气机升降失常。阮诗玮教授临证灵活运用加减正气散治疗湿邪在里诸证,每获良效。该文从加减正气散之出处及组方要义、临证运用及验案举隅等方面介绍阮诗玮教授运用加... 加减正气散出自《温病条辨》,由藿香正气散化裁而来,主治湿蕴中焦,脾胃气机升降失常。阮诗玮教授临证灵活运用加减正气散治疗湿邪在里诸证,每获良效。该文从加减正气散之出处及组方要义、临证运用及验案举隅等方面介绍阮诗玮教授运用加减正气散的临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减正气散 湿邪 治验 阮诗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减正气散治疗婴幼儿非感染性腹泻160例
8
作者 陈小明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09年第4期80-80,共1页
目的:中药藿香正气散加减治疗婴幼儿腹泻。方法:将160例病例分成:风寒型95例,湿热型15例,伤食型33例,脾虚型15例,脾肾阳虚型2例。结果:以服药1~3天排便恢复正常,上症消失为显效;服药5~7天止泻,症状明显减轻为有效;服药7... 目的:中药藿香正气散加减治疗婴幼儿腹泻。方法:将160例病例分成:风寒型95例,湿热型15例,伤食型33例,脾虚型15例,脾肾阳虚型2例。结果:以服药1~3天排便恢复正常,上症消失为显效;服药5~7天止泻,症状明显减轻为有效;服药7天以上,腹泻无明显减少为无效。160例中,显效105例,有效5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6.8%。结论:中药藿香正气散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腹泻 中医药疗法 加减正气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换金正气散加减辅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临床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周骏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7期1287-1289,共3页
目的:观察不换金正气散加减辅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效果。方法:7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7例。两组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不换金正气散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Hp清除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目的:观察不换金正气散加减辅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效果。方法:7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7例。两组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不换金正气散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Hp清除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换金正气散加减辅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效果较好,复发率较低,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浅表性胃炎 脾胃湿热证 不换金正气 对照治疗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加减正气散治疗泄泻41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福安 《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 1997年第2期116-116,共1页
关键词 泄泻 加减正气散 中医药疗法 方剂
原文传递
不换金正气散加减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1
作者 郎振翼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25期91-92,共2页
目的:观察不换金正气散加减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5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治疗组给予不换金正气散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法莫西丁治疗,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 目的:观察不换金正气散加减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5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治疗组给予不换金正气散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法莫西丁治疗,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治疗组痊愈19例,显效23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为93.65%;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21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为79.03%。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换金正气散加减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脾胃湿热证 不换金正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藿香正气散加减治疗牛急性肠胃炎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王学 赵珍珍 楚淑琴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3年第1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藿香正气 治疗 急性肠胃炎 症状 病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气散加减治疗慢性胃炎对患者生活质量、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国庆 《内蒙古中医药》 2021年第5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正气散加减治疗慢性胃炎对患者生活质量、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原则,将2018年5月—2019年2月收治的50例设为对照组,2019年3—10月收... 目的:探讨正气散加减治疗慢性胃炎对患者生活质量、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原则,将2018年5月—2019年2月收治的50例设为对照组,2019年3—10月收治的5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行正气散加减治疗。对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炎症因子水平进行记录。结果: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功能、物质生活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气散加减治疗慢性胃炎对患者生活质量、炎性因子水平等均具有改善作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气 慢性胃炎 生活质量 炎性因子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换金正气散加减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效果及对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14
作者 张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151-154,共4页
分析不换金正气散加减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效果及对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在2022年1月~2024年1月这段时间里选取84例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分别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与不换金正气散加减治疗(研究组),对比患者临床指标。... 分析不换金正气散加减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效果及对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在2022年1月~2024年1月这段时间里选取84例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分别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与不换金正气散加减治疗(研究组),对比患者临床指标。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研究组Hp根除率更高;研究组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水平更低;研究组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更低;研究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水平更高(P<0.05)。结论 不换金正气散加减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其对于患者病情的充分控制与预后健康的恢复具有良好的辅助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换金正气治疗 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 临床疗效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气散加减治疗慢性胃炎对患者生活质量、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4
15
作者 刘新桥 王玲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1-185,共5页
慢性胃炎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导致的慢性胃黏膜炎症病变,肠化生是指胃黏膜上皮细胞转变成含有帕内特或杯状细胞的小/大肠黏膜上皮组织。慢性胃炎是胃发病率最高的疾病类型,而肠化生是慢性胃炎进展严重的表现。该实验通过探究正气散加减治... 慢性胃炎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导致的慢性胃黏膜炎症病变,肠化生是指胃黏膜上皮细胞转变成含有帕内特或杯状细胞的小/大肠黏膜上皮组织。慢性胃炎是胃发病率最高的疾病类型,而肠化生是慢性胃炎进展严重的表现。该实验通过探究正气散加减治疗慢性胃炎轻度肠上皮化生的疗效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和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分析中药方剂治疗的效果和作用机制。笔者抽选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慢性胃炎轻度肠上皮化生患者120例作为实验对象,按照信封法分成2组,对照组患者(60例)使用法莫西丁治疗,观察组患者(60例)采用正气散加减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远高于对照组的80.0%;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证候积分、肠上皮化生、健康调查表(SF-36)、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证实,正气散加减治疗慢性胃炎伴轻度肠化生效果显著,临床症状和肠化生病变改善明显,机体炎性因子清除效果显著,还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脾胃湿热证 肠上皮化生 正气 生活质量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试论温病方中“角药”的配伍应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楼友根 《河南中医》 2005年第2期64-65,共2页
关键词 达原饮 三甲 升降 银翘 加减正气散 增液汤 复脉汤 角药 配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