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男性下蹲跳过程中下肢的生物力学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子龙 孟昕 +4 位作者 张芷棋 谢雨 孟令越 张秋霞 孔翎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8-485,共8页
背景:踝关节作为人体的末端承重关节,承受着机体自上而下的压力,这导致踝关节在运动中很容易发生损伤,诱发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对日常生活造成负面影响。研究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在下蹲跳过程中的下肢生物力学表现,对实现科学训练、预防... 背景:踝关节作为人体的末端承重关节,承受着机体自上而下的压力,这导致踝关节在运动中很容易发生损伤,诱发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对日常生活造成负面影响。研究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在下蹲跳过程中的下肢生物力学表现,对实现科学训练、预防踝关节损伤以及伤后临床康复提供理论参考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究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下蹲跳过程中的下肢运动学与动力学特征。方法:于2023年3-9月在苏州大学招募男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与健康人群各15名,年龄22-28岁,所有受试者均完成下蹲跳试验。采用Vicon红外高速运动捕捉系统和Kistler三维测力台对两组受试者在下蹲跳起跳阶段、离地瞬间时刻、初始着地时刻和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时刻的下肢运动学和动力学指标进行同步采集及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1)离地瞬间时刻,与健康对照组的匹配侧相比,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组患侧显示出了更小的膝关节内旋力矩(P=0.020)、更小的踝关节内旋力矩(P=0.009)。(2)落地瞬间时刻,与健康对照组的匹配侧相比,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组患侧显示出了更小的髋关节屈曲角度(P=0.039);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组相较于健康对照组显示出了更小的髋关节外展角度(P=0.022)、更小的膝关节内翻角度(P=0.010)、更大的膝关节外旋角度(P=0.021)、更小的踝关节内翻角度(P=0.004)、更小的踝关节外旋角度(P=0.008)。(3)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时刻,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组相较于健康对照组显示出了更小的踝关节内翻角度(P=0.044);(4)结果说明,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在下蹲跳动作中相较于健康人群存在异常的下肢生物力学特征,主要表现为离地与落地瞬间时刻,下肢关节在矢状面和额状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指标变化。这些改变反映出功能性踝关节不稳人群在执行下蹲跳时采用了僵硬的起跳与着陆模式,倾向于将患侧踝关节负荷转移至下肢其他关节,并显示出健侧下肢的代偿现象。因此,检测和纠正异常生物力学特征应该成为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康复训练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下蹲跳 生物力学 运动学参数 动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疼痛与功能关系分析
2
作者 王璐 于歌 +4 位作者 尹航 褚文颖 董治兵 徐海亮 陈亚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7-242,共6页
目的:探究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患者的疼痛程度、部位及疼痛与足踝功能的关系。方法:2022年9月至2023年7月,对北京同仁医院163例FAI患者进行评估,记录其足踝疼痛部位,疼痛程度(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目的:探究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患者的疼痛程度、部位及疼痛与足踝功能的关系。方法:2022年9月至2023年7月,对北京同仁医院163例FAI患者进行评估,记录其足踝疼痛部位,疼痛程度(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足踝功能(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nkle and hindfoot score,AOFAS)评分。对相同疼痛部位数下不同疼痛部位及不同疼痛部位数的VAS及AOFAS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疼痛部位数及VAS与AOFAS的关系。结果:163例FAI患者中有150例存在疼痛,其中单一部位疼痛占37.33%,2部位疼痛占34%,多部位疼痛(>2部位)占28.67%。所有疼痛部位中,跗骨窦和距腓前韧带占比较大,分别为32%和31%。相同疼痛部位数的FAI患者的VAS及AOFAS在不同部位间无显著差异(P>0.05)。多部位疼痛(>2部位)FAI患者的VAS高于单部位及2部位疼痛患者(P<0.01),AOFAS低于单部位及2部位疼痛患者(P<0.05)。疼痛部位数及VAS与AOFAS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VAS和疼痛部位数能够预测AOFAS评分的20.9%。结论:大部分FAI患者存在疼痛,疼痛程度及疼痛部位数影响FAI患者的足踝功能。在为FAI患者制定和实施康复计划时应该考虑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及减少患者的疼痛部位数,对于高发的特定部位(如跗骨窦、距腓前韧带)的疼痛,未来研究应探求有效的疼痛管理措施,来提高FAI患者的足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疼痛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按压肌筋膜触发点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疗效研究
3
作者 罗鑫 吴宗辉 +3 位作者 郑兵 王玉宝 苏昌钰 黄强民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43-1148,共6页
目的:探讨按压肌筋膜触发点在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西南大学医院康复医学中心门诊2021年5月—8月就诊的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2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5例和对照组14例。试验组... 目的:探讨按压肌筋膜触发点在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西南大学医院康复医学中心门诊2021年5月—8月就诊的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2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5例和对照组14例。试验组在踝关节平衡训练基础上增加按压肌筋膜触发点技术,对照组采用BOSU球进行踝关节平衡训练。分别在基线、干预第4周后和干预第8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踝关节功能量表评分(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core,AOFAS)和Y平衡测试(Ybalance test,YBT)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评估的各项指标上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在VAS疼痛评分上均有显著降低(P<0.05),Y平衡测试综合数值得到显著改善(P<0.01),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得到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试验组在上述各项评估指标中均显著优胜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期8周的平衡训练和平衡训练联合按压MTrPs治疗均对FAI患者有显著的临床康复疗效,而平衡训练联合按压MTrPs治疗在缓解FAI患者的疼痛、促进踝关节功能和动态平衡的改善等方面具有更好的康复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筋膜触发点 平衡训练 关节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体感觉功能重建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老年人群踝关节稳定性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梁婉婉 赵容 +4 位作者 张利 刘雪洁 沈传业 王红雨 岳建兴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46-1350,共5页
目的 探讨本体感觉功能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老年人群踝关节稳定性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56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老年人群,按照就诊的时间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接受踝周肌力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 探讨本体感觉功能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老年人群踝关节稳定性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56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老年人群,按照就诊的时间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接受踝周肌力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本体感觉功能训练,每周5次,共9 w,采用坎伯兰踝关节不稳问卷(CAIT)评价训练前后受试者踝关节稳定性变化,修订版跌倒功效量表(MFES)评价训练前后不发生跌倒的自信程度变化,BioFlex-FP姿势控制训练系统评估训练前后受试者在睁眼、闭眼、睁眼+垫子、闭眼+垫子状态下重心轨迹总长度和重心轨迹矩形面积的变化。结果 训练9 w时,治疗组CAIT、MFES得分及睁眼、闭眼、睁眼+垫子状态下重心轨迹总长度和重心轨迹矩形面积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训练5 w时治疗组,CAIT、MFES评分及睁眼、闭眼、睁眼+垫子状态下重心轨迹总长度和重心轨迹矩形面积得分较训练前明显改善(P<0.05);训练5 w时对照组,CAIT、MFES评分及睁眼、闭眼、睁眼+垫子状态下重心轨迹总长度和重心轨迹矩形面积得分较训练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改善趋势;训练9 w时,两组CAIT、MFES评分及睁眼、闭眼、睁眼+垫子状态下重心轨迹总长度和重心轨迹矩形面积得分均较训练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 本体感觉功能训练能改善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老年人群踝关节功能及平衡能力,增加不跌倒的自信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觉训练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平衡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硬度地面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步态协调性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马乾峰 李立 +3 位作者 张伟 丁健 许贻林 毛文慧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5-351,共7页
目的 探索不同硬度地面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患者步态协调性的影响。方法 2023年5月至7月,采用Qualisys红外光学运动捕捉系统对南京师范大学15例右侧FAI患者协调性和变异性进行测试。采集并截取步态周期数据,运用Matlab计算耦合角和... 目的 探索不同硬度地面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患者步态协调性的影响。方法 2023年5月至7月,采用Qualisys红外光学运动捕捉系统对南京师范大学15例右侧FAI患者协调性和变异性进行测试。采集并截取步态周期数据,运用Matlab计算耦合角和耦合角标准差,比较在不同硬度地面上的差异。结果 在冠状面,髋-踝关节耦合角在支撑中期和支撑后期硬地面大于软地面,其他步态阶段以及髋-膝关节、膝-踝关节各步态阶段均小于软地面(P <0.05);在矢状面,髋-踝关节和膝-踝关节耦合角在支撑中期和支撑后期硬地面小于软地面,其他步态阶段以及髋-膝关节各步态阶段均大于软地面(P <0.01);在水平面,髋-膝关节耦合角在支撑后期硬地面小于软地面,摆动前期和髋-踝关节承重期均大于软地面(P <0.05)。与硬地面相比,软地面上耦合角标准差仅在矢状面髋-膝关节承重期小于硬地面,其余均大于硬地面(P <0.05)。结论 FAI患者在三维面内各步态阶段在软地面上表现出更多的远端主导,即踝关节内翻跖屈优势增加,髋关节优势减少;协调变异性普遍高于硬地面。表明FAI患者在软地面上步行时会增加复发性外踝扭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地面硬度 步态 协调模式 协调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流限制下低强度增强式跳跃训练干预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效果 被引量:2
6
作者 梁馨文 韩亚兵 +4 位作者 王世林 潘玮敏 蒋应鹏 魏晓宇 黄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2-361,共10页
目的 探讨血流限制下低强度增强式跳跃训练(LI-PJT+BFR)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大学生的下肢动态姿势控制的影响。方法 2023年3月至5月,招募西安体育学院FAI大学生40例,随机分为高强度增强式跳跃训练(HI-PJT, n=14)组、低强度增强式跳... 目的 探讨血流限制下低强度增强式跳跃训练(LI-PJT+BFR)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大学生的下肢动态姿势控制的影响。方法 2023年3月至5月,招募西安体育学院FAI大学生40例,随机分为高强度增强式跳跃训练(HI-PJT, n=14)组、低强度增强式跳跃训练(LI-PJT, n=13)组和LI-PJT+BFR组(n=13),各组完成相应的干预训练,共6周。干预前后,采用无线遥感表面肌电测试仪测量胫骨前肌、腓骨长肌、腓肠肌外侧头、臀大肌、股外侧肌、股二头肌和半腱肌最大自主等长收缩(MVIC)和单腿下落(SLL)时肌电均方根值(RMS),采用Y平衡和坎伯兰踝关节不稳问卷(CAIT)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后,除LI-PJT组腓骨长肌、臀大肌、股二头肌和半腱肌MVIC和RMS,LI-PJT+BFR组腓骨长肌RMS外,各组其余肌肉MVIC和RMS均较干预前提高(t> 2.218, P <0.05);3组中,除腓骨长肌外,LIPJT组各肌肉MVIC和RMS均最低(F> 3.262, P <0.05);各组Y平衡各方向评分和综合分均提高(t> 2.485,P <0.05),3组中LI-PJT组最低(F> 5.042, P <0.05);各组CAIT评分显著改善(t> 5.227, P <0.001),3组中LI-PJT组最低(F=4.640, P <0.05)。结论 LI-PJT+BFR可改善功能恢复期FAI大学生下肢动态姿势控制能力,效果与HI-PJT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血流限制训练 增强式跳跃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单脚静立平衡能力与踝关节肌力和位置觉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刘灏 李宗涛 蔡言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248,共6页
目的 明确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患者单脚静立平衡能力与踝关节肌力和本体位置觉的关系。方法 2023年3月至5月,在河北师范大学招募FAI患者44例,采用等速测力仪测量踝跖屈、背屈、内翻和外翻的等速向心肌力(60°/s和180°/s),以... 目的 明确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患者单脚静立平衡能力与踝关节肌力和本体位置觉的关系。方法 2023年3月至5月,在河北师范大学招募FAI患者44例,采用等速测力仪测量踝跖屈、背屈、内翻和外翻的等速向心肌力(60°/s和180°/s),以及位置觉,采用三维测力台测量睁眼和闭眼状态下单脚静立平衡时压力中心(COP)的晃动距离和包络面积。结果 180°/s下踝外翻最大等速力矩与闭眼单脚静立时COP前后方向晃动距离相关(r=-0.378, P <0.05)。结论 踝关节快速外翻肌力与单脚静立平衡能力有关,可能有助于评价或干预FAI患者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平衡 肌力 位置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男性连续纵跳落地时下肢生物力学及偏侧性研究
8
作者 王子龙 张芷琪 +4 位作者 孟令越 卢梦雅 包佳威 张秋霞 孔翎宇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1-938,共8页
目的探讨单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人群在连续纵跳(continuous vertical jump,CVJ)落地过程中的下肢生物力学特征以及下肢偏侧性,并与健康人群进行对比。方法选取14名单侧FAI男性作为实验组,匹配14名无... 目的探讨单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人群在连续纵跳(continuous vertical jump,CVJ)落地过程中的下肢生物力学特征以及下肢偏侧性,并与健康人群进行对比。方法选取14名单侧FAI男性作为实验组,匹配14名无踝关节损伤男性为对照组,两组均执行30次CVJ落地任务。运用Vicon和Kistler设备分别对两组受试者在第1、15、30次CVJ落地过程中的下肢运动学、动力学特征进行同步采集,对数据采用2×3混合方差分析。结果FAI患者在执行CVJ落地任务时,患侧肢体与健康人群的运动学、动力学特征无明显差异,但在vGRF峰值SI上表现出更高的偏侧性。尽管随着跳落任务次数的增加和疲劳程度的上升,人体会调整下肢动作模式,但这种调整似乎并未对FAI患者患侧下肢的生物力学特征和下肢偏侧性产生明显影响。结论研究结果为预防FAI人群踝关节反复扭伤或者伤后重返赛场前的康复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在FAI患者的康复训练中应重视纠正下肢偏侧性,以减少潜在的长期损伤风险,并考虑生物力学适应性以实现全面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连续纵跳 生物力学 偏侧性 运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热针技术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康复作用研究
9
作者 郝日雯 任格 +6 位作者 丁学琛 关伟 展利东 路玲玲 赵晓东 吴照凤 王理康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1-905,共5页
目的明确电热针治疗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康复作用及对Tymo平衡评估及姿势控制分析和本体感觉的影响,为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恢复提供一种新的诊疗思路。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康复医学科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诊断明确的功能... 目的明确电热针治疗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康复作用及对Tymo平衡评估及姿势控制分析和本体感觉的影响,为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恢复提供一种新的诊疗思路。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康复医学科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诊断明确的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电热针组和理疗组,每组43例。电热针组采用电热针治疗,每周2次,每次30min。理疗组采用低频治疗,每周3次,每次30min。观察两组患者Cumberland问卷、AOFAS量表、Tymo平衡评估及姿势控制分析、本体感觉变化情况,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的1周、2周、6周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Cumberland量表、AOFAS量表、Tymo平衡评估及姿势控制分析、本体感觉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结论电热针可以有效改善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疼痛及功能,促进患者本体感觉恢复,提高姿势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针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康复 Tymo平衡评估 姿势控制分析 本体感觉
原文传递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对平衡能力和下肢爆发力的影响
10
作者 庄昌红 汪宇峰 +3 位作者 贺斯婕 江涛 叶锦涛 张天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07-1116,共10页
目的 观察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对平衡和下肢爆发力的影响。方法 2024年5月,在哈尔滨体育学院招募经常进行规律且高强度运动的男性FAI者26例,其中双侧(双侧组)和左侧(单侧组)各13例。同时招募13例未发生损伤的男性高强度运动者作为对... 目的 观察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对平衡和下肢爆发力的影响。方法 2024年5月,在哈尔滨体育学院招募经常进行规律且高强度运动的男性FAI者26例,其中双侧(双侧组)和左侧(单侧组)各13例。同时招募13例未发生损伤的男性高强度运动者作为对照组。采用Gaitview足底压力分析系统测量双足睁、闭眼站立时的左脚、右脚和身体重心移动面积,单足睁、闭眼时的摇摆角度、置信椭圆直径最大/最小圆面积比、摇摆比率和置信椭圆;进行Y平衡测试(YBT);采用Opto-jump运动素质光学测评仪测量单脚左/右跳、直立跳和反向跳的腾空时间和重心腾空高度。结果 左侧单足闭眼站立时,各组间摇摆角度、置信椭圆直径最大/最小圆面积比、摇摆比率和置信椭圆有显著性差异(F> 3.300,P <0.05),对照组最小(P <0.05);右侧单足闭眼站立时,各组间摇摆角度、摇摆比率和置信椭圆存在显著性差异(F> 4.404,P <0.05),对照组小于双侧组(P <0.05),单侧组摇摆比率和置信椭圆小于双侧组(P <0.05)。各组间YBT结果有显著性差异(F> 3.649,P <0.05),双侧组最小(P <0.05)。各组间反向跳腾空时间和重心腾空高度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F> 7.458,P <0.01),双侧组最小(P <0.05)。结论 FAI影响单足闭眼静态平衡能力、动态平衡能力和下肢爆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平衡 下肢爆发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热针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康复疗效分析
11
作者 任格 丁学琛 +2 位作者 展利东 赵晓东 王理康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4期445-449,共5页
目的探讨电热针治疗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来自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康复医学科就诊的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患者82例,在保证组间基线特征可比的基础上,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采用电热针治疗)和... 目的探讨电热针治疗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来自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康复医学科就诊的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患者82例,在保证组间基线特征可比的基础上,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采用电热针治疗)和对照组41例(毫针针刺治疗)。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的1、2、6周评价疗效,比较两组患者Cumberland评分、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OFAS)、Tymo平衡评估及姿势控制分析和本体感觉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Cumberland量表、AOFAS量表、Tymo平衡评估及姿势控制分析、本体感觉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的程度优于对照组,各项评估指标中比较除了力中心轨道M4各时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指标治疗6周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热针对FAI疗效明确,提升了FAI患者的本体感觉,改善了其功能障碍,有利于FAI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针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本体感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物理治疗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干预效果的比较研究
12
作者 尹贻锟 徐刚 孙君志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3-100,共8页
研究目的:比较Maitland关节松动与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干预效果。研究方法:招募FAI受试者30例,将受试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关松组(n=15)、PNF组(n=15)。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肌力+平衡训练)... 研究目的:比较Maitland关节松动与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干预效果。研究方法:招募FAI受试者30例,将受试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关松组(n=15)、PNF组(n=15)。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肌力+平衡训练),关松组在此基础上增加Maitland关节松动,PNF组此基础上增加等张组合训练和稳定性反转训练,每周3次,连续8周。干预前后进行患侧星形偏移平衡测试(SEBT)、肌肉力量、姿势控制能力、坎伯兰踝关节不稳量表(CAIT)评估两组受试者平衡、肌力、姿势控制、踝关节功能。研究结果:与组内治疗前比较,两组受试者治疗后平衡、肌力、姿势控制、踝关节功能均有所改善(P<0.05);其中关松组SEBT-A、SEBT-C明显优于PNF组,其中PNF组背屈、跖屈肌力增加高于关松组,其中关松组频率、振幅、摆动系数优于PN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关节松动和PNF训练干预后FAI患者平衡能力、肌力、姿势控制均有所改善,平衡能力和下肢姿势控制能力方面关节松动更具有优势,踝周围肌肉力量增强方面,PNF训练则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tland关节松动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周肌群力量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康复疗效及表面肌电评价分析
13
作者 郭婷 史亚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195-0198,共4页
髋周肌群力量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康复疗效及表面肌电评价分析。方法 选取在2021年6月到2023年1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78例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实施常规康复训练和髋周肌群力量训练,分析临床... 髋周肌群力量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康复疗效及表面肌电评价分析。方法 选取在2021年6月到2023年1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78例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实施常规康复训练和髋周肌群力量训练,分析临床治疗有效性。结果 踝关节不稳程度比较,训练前,没有显著差异,训练后,实验组坎伯兰踝关节不稳问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星形偏移平衡距离分析,训练前,没有显著差异,训练后,实验组距离比对照组远,P<0.05。在表面肌电、健康生活方式评分方面,在进行训练前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在训练之后,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开展髋周肌群力量训练,能够有效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髋周肌群力量训练 康复疗效 表面肌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静态姿势控制的复杂度研究
14
作者 李静静 肖松林 +2 位作者 章楚怡 徐振 傅维杰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50-150,共1页
目的由踝关节反复扭伤引起的姿势控制缺陷是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的核心问题。多尺度熵目前已经被认为是姿势控制评估的生物标志物。本研究旨在探讨FAI人群与健康人群静态姿势控制COP复杂度的差异,并探讨其与病程之间的关系。方法共招... 目的由踝关节反复扭伤引起的姿势控制缺陷是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的核心问题。多尺度熵目前已经被认为是姿势控制评估的生物标志物。本研究旨在探讨FAI人群与健康人群静态姿势控制COP复杂度的差异,并探讨其与病程之间的关系。方法共招募24名健康受试者和29名FAI患者。FAI纳入标准为:右侧踝关节至少经历过1次严重的急性扭伤;坎伯兰踝关节不稳量表小于等于24分,功能性踝关节不稳量表评分大于等于11分;近3个月无其他任何下肢损伤。采用Physio Sensing平衡测试系统采集所有受试者进行单脚睁眼/闭眼站立姿势控制表现。测试时长为20 s,采样频率为40 Hz。对第1次成功完成测试的时间序列依次进行经验模态分解、粗粒化处理和多尺度熵计算(m=2,r=15%SD,τ取值为1~5)。采用Shapiro-Wilk检验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两人群姿势控制的多尺度熵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COP复杂度与病程之间的关系。显著性水平为P<0.05。结果FAI组在睁眼AP(P=0.048)和ML(P=0.004)方向上多尺度熵显著低于健康组,闭眼条件下未发现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发现COP复杂度与病程在闭眼条件下存在显著负相关(r=-0.473,P=0.01)。结论FAI患者静态姿势控制的COP复杂度降低且COP复杂性与病程长短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多尺度熵 急性扭伤 健康受试者 病程长短 下肢损伤 正态性检验 平衡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链理论在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康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张红文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10期68-72,共5页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即在踝关节损伤后关节内的神经肌肉主观感知不稳状态。常见于在日常生活和体育运动中,FAI踝关节周围韧带、关节囊、肌肉、肌腱等软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本体感受器受损,关节主...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即在踝关节损伤后关节内的神经肌肉主观感知不稳状态。常见于在日常生活和体育运动中,FAI踝关节周围韧带、关节囊、肌肉、肌腱等软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本体感受器受损,关节主观表现和随意运动发生异常。踝关节不稳会导致同侧下肢肌肉募集能力减退、反应时间延长、踝关节动态稳定性下降,导致踝关节本体感觉、周围肌力、平衡功能等神经肌肉控制障碍。FAI的治疗以康复训练为主,以恢复踝关节功能为重点。当前,运动链理论逐步应用于肌骨系统疾病康复中,基于运动链理论的整体性、传导性及其生物力学效应,更加注重对肌骨系统康复患者实施整体性治疗,本文将运动链理论对FAI的临床康复实践进行总结,旨在为FAI的康复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丰富康复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姿势定性 生物力学 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整体康复训练运动中治疗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疗效观察
16
作者 赵蒙蒙 米法朋 刘志二 《新体育(下半月)》 2024年第3期92-94,共3页
目的:研究下肢整体康复训练治疗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07-2021.07期间收治的60例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分为两组,两组采取不同方法进行训练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EBT评分(A NT、ALAT、LAT、PLAT、POST... 目的:研究下肢整体康复训练治疗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07-2021.07期间收治的60例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分为两组,两组采取不同方法进行训练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EBT评分(A NT、ALAT、LAT、PLAT、POST、PM ED、M ED、A M ED);AOFAS评分;CAIT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通过下肢整体康复训练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整体康复训练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FA 11+练习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的康复研究 被引量:26
17
作者 张阳 王强 +2 位作者 黄武胜 闻剑飞 张秋霞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4-69,80,共7页
目的:探讨FIFA 11+练习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人群的踝关节肌力、本体感觉和下肢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将30名FAI男性大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人,实验组进行FIFA 11+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弹... 目的:探讨FIFA 11+练习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人群的踝关节肌力、本体感觉和下肢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将30名FAI男性大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人,实验组进行FIFA 11+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弹力带+平衡垫康复训练,康复训练进行16周。康复训练前、后采集两组受试者不同角速度下(60°/s和240°/s)踝关节等速肌力[跖屈、背伸、内翻、外翻相对峰值力矩(relative reak tergue,RPT)]、本体感觉(位置觉和力觉)和下肢动态平衡能力(score、max rot. speed、rot. speed和grade)等指标的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同时期两组间的差异进行分析,而训练干预前、后组内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经过16周干预,两组受试者在60°/s和240°/s下跖屈RPT、背伸RPT、内翻RPT、外翻RPT等肌力学指标、位置觉和力觉以及score、max rot. speed、rot. speed和grade等动态平衡指标较干预前相应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训练干预后,两组受试者在max rot. speed值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FIFA 11+练习能显著提高FAI者踝关节肌力、本体感觉和下肢动态平衡能力,且FIFA 11+练习在改善FAI者踝关节爆发力和动态平衡能力方面优于力量+本体感觉训练法。因此,FIFA 11+练习可作为FAI后期康复的一种常用训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FA11+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关节肌力 本体感觉 动态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的动态平衡能力研究 被引量:23
18
作者 张阳 王强 +3 位作者 宋旭 袁玉鹏 汪辉 张秋霞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4-58,83,共6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者的单足和双足动态平衡能力。方法:采用Balance-check动态平衡仪对32名单侧FAI者、18名双侧FAI者和20名正常人进行睁眼状态下的双足和单足的动态平衡能力测试,双足测试时间为60s,单足为30s。使用单因素... 目的:探讨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者的单足和双足动态平衡能力。方法:采用Balance-check动态平衡仪对32名单侧FAI者、18名双侧FAI者和20名正常人进行睁眼状态下的双足和单足的动态平衡能力测试,双足测试时间为60s,单足为30s。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来分析各指标值在两组间的差异,而对组内两侧间的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检验水准选α=0.05。结果:双足站立时,双侧FAI组和单侧FAI组各动态平衡指标的值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双侧FAI组和单侧FAI组双足动态平衡能力的比较中,仅在Score和Grade指标值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足站立时,双侧FAI组和单侧FAI组动态平衡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在多数指标值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FAI组患侧与健侧在Score和Grade指标值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FAI组与双侧FAI组的单足动态平衡能力在Score和Grade指标值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FAI者和单侧FAI者的动态平衡能力都弱于同类正常人,双侧FAI者尤甚;单侧FAI者患侧的(单足)动态平衡能力也略弱于健侧,而双侧FAI者两侧间的(单足)动态平衡能力具有一定的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关节损伤 动态平衡 姿势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运动员与非运动员踝内外翻肌等速向心及等速离心测试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9
19
作者 朱燕 陈永强 +2 位作者 丁莹 强乙 秦蓓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37-441,共5页
目的: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运动员与非运动员踝内外翻肌进行等速向心及等速离心测试的对比分析,为进一步康复提供依据。方法:使用BiodexSystem-3型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对35例运动员FAI患者及21例非运动员普通人群FAI患者分别进行踝... 目的: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运动员与非运动员踝内外翻肌进行等速向心及等速离心测试的对比分析,为进一步康复提供依据。方法:使用BiodexSystem-3型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对35例运动员FAI患者及21例非运动员普通人群FAI患者分别进行踝关节内、外翻等速向心及离心(角速度均为30°/s×5次;180°/s×10次)的测试。结果:运动员FAI患者除了高角速度离心运动时,踝外翻肌群力矩低于同组健侧外,踝内、外翻肌群在低角速度向心、低角速度离心及高角速度向心的力矩均未低于健侧(P>0.05);而普通FAI患者存在踝内外翻肌群在各种角速度时普遍性肌力缺陷、关节活动度降低及I/E比值的升高(P<0.05)。结论:不同人群FAI患者力矩改变特点不同,选用等速仪器中I/E比值并作动态控制率的分析,有利于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康复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速测试 关节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姿势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20
作者 尹彦 罗冬梅 +1 位作者 刘卉 于冰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1-67,共7页
姿势稳定性可以从整体上反映人体的姿势控制能力,对姿势稳定性进行评价是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损伤预防的重要方面。明确了姿势稳定性比平衡更适合作为反映人体姿势控制能力的专业术语,详细综述了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静态和动态姿势稳定性... 姿势稳定性可以从整体上反映人体的姿势控制能力,对姿势稳定性进行评价是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损伤预防的重要方面。明确了姿势稳定性比平衡更适合作为反映人体姿势控制能力的专业术语,详细综述了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静态和动态姿势稳定性的主观和客观评价方法,概括分析了现有评价方法的局限性,为今后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姿势控制能力测量与评价的方法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姿势控制 静态姿势定性 动态姿势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