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力比多的压抑、投射与移置——《金锁记》人物悲剧心理因素解析 |
张景忠
赵春雨
|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6
|
|
2
|
后革命的博弈——《女同志》中的权力与力比多的辩证法 |
陈晓明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7
|
|
3
|
作为力比多装置的电影——利奥塔的电影哲学评述 |
李洋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7
|
|
4
|
论弗洛伊德的力比多理论 |
赵云龙
赵建新
|
《社会心理科学》
|
2013 |
9
|
|
5
|
寓言性的消失与历史的力比多化——以《银城故事》《檀香刑》《人面桃花》为中心 |
吴晓佳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6
|
人类原罪与力比多的反抗——论荣格集体无意识思想与生态问题 |
常如瑜
|
《中州大学学报》
|
2009 |
2
|
|
7
|
“力比多”美学初探 |
王虹
|
《天府新论》
CSSCI
|
2008 |
1
|
|
8
|
鲁迅与"力比多" |
张建雄
|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
2004 |
1
|
|
9
|
海丝特·白兰的力比多升华解读 |
曹曦颖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0
|
新东方主义:力比多实践中的认同政治——从《上海宝贝》到《我的禅》 |
朱崇科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0 |
|
11
|
力比多实践中的文化政治——《身体意识形态》评介 |
范颖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0 |
|
12
|
情歌是礼制压抑下力比多的导流孔——以贺州客家山歌为例 |
韦祖庆
|
《贺州学院学报》
|
2011 |
0 |
|
13
|
“力比多”动力说里的政治观念 |
杜瑞华
|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
2013 |
0 |
|
14
|
文学作品中力比多的精神分析与美学思考 |
张广奎
|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
2006 |
0 |
|
15
|
弗洛伊德力比多理论与20世纪中国社会道德的变迁 |
王晓玲
|
《职业技术》
|
2013 |
0 |
|
16
|
力比多经济学 |
姜奇平
|
《中国计算机用户》
|
2008 |
0 |
|
17
|
文明的规训与力比多的移置:精神分析视野下的《搏击俱乐部》 |
贺瑞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15 |
1
|
|
18
|
莫言小说中的力比多书写与民族文化反思——以《红高粱》、《丰乳肥臀》为例 |
杜丽华
|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9
|
力比多的压抑、移置与升华——电影《道林·格雷》“人格”解读 |
丁果
|
《戏剧之家》
|
2016 |
0 |
|
20
|
爱欲与审美的纠缠:力比多、厄洛斯与艺术美 |
雷鑫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0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