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7篇文章
< 1 2 1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路堤承台式抗滑桩力学行为的模型试验
1
作者 邓明园 杨泉 +1 位作者 肖世国 李安洪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193,共12页
高路堤承台式抗滑桩是一种可用于特殊条件下支挡高路堤的新型组合式抗滑结构,可适用于铁路沿线典型陡坡路堤工程,主要由上部的受荷桩板墙、中间的承台和下部的基础桩构成。为研究高路堤承台式抗滑桩在外荷载作用下桩侧土压力分布规律、... 高路堤承台式抗滑桩是一种可用于特殊条件下支挡高路堤的新型组合式抗滑结构,可适用于铁路沿线典型陡坡路堤工程,主要由上部的受荷桩板墙、中间的承台和下部的基础桩构成。为研究高路堤承台式抗滑桩在外荷载作用下桩侧土压力分布规律、内力与位移特征,依托云南弥勒至蒙自铁路某区段的典型高路堤工程,进行了几何、重度相似比分别为1∶13和1∶1的物理模型试验,并结合数值模拟及理论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桩-土系统变形发展与推力荷载关系而言,桩体水平位移随推力发展可分为较小推力作用下的线弹性小变形阶段、增长率缓慢增大的弹塑性变形阶段和增长率显著增大的塑性变形阶段共3个阶段;受荷桩板墙后侧土压力分布呈顶点位于中下部的抛物线模式;基础桩前侧和后侧土压力总体分别呈上小下大、上大下小的抛物线形分布,后侧土压力最大值位于基础桩顶端,后侧土压力合力占前侧的24%~37%;基础桩中部存在弯矩与剪力零点,其顶端弯矩、剪力较受荷桩底端显著减小,分别减小55%~60%、93%~94%;现行相关规范方法算得受荷桩、基础桩最大弯矩分别较试验值高出16%~36%、16%~23%,其算法显著偏保守;基础桩顶端弯矩较传统等截面抗滑桩减小56%~63%,意味着承台式抗滑桩可显著改善传统抗滑桩的“嵌固段”受力,整体上具有较为突出的力学性能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路堤 承台式抗滑桩 力学行为 土压力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态增材制造AlSi10Mg合金在极端条件下的力学行为
2
作者 张权 陈剑斌 +3 位作者 史同亚 汪小锋 南小龙 王永刚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52,共16页
采用激光选区熔化技术制备AlSi10Mg合金并对其进行去应力退火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研究了合金的微观组织。为了解宽应变率和宽温度耦合作用对AlSi10Mg合金力学行为的影响,通过配有环境温箱的万能试... 采用激光选区熔化技术制备AlSi10Mg合金并对其进行去应力退火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研究了合金的微观组织。为了解宽应变率和宽温度耦合作用对AlSi10Mg合金力学行为的影响,通过配有环境温箱的万能试验机和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分析了AlSi10Mg合金在极端条件下的力学行为。结果表明:AlSi10Mg合金具有精细的胞状-枝晶微观结构,主要包含α-Al相和Si相,经退火处理后,微观组织由断续的、呈链状分布的共晶Si颗粒构成。AlSi10Mg合金在室温、应变率为0.002~4800 s^(-1)时,呈现出应变率强化效应,且在不同的应变率范围内具有不同的敏感性;在173 K下具有更高的屈服强度和流动应力;当温度为173~243 K时,流动应力对温度不敏感;而温度为293~573 K时,温度敏感性显著提高,合金软化效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剧。基于实验结果拟合得到修正的J-C本构模型并对其进行了验证,该模型可较好地反映材料在高、低温和不同应变率下的力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选区熔化 AlSi10Mg合金 微观组织 力学行为 修正的J-C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急制动条件下重载货车车辆动力学行为研究
3
作者 刘开忠 王志伟 张卫华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5-374,共10页
重载列车实施制动时,列车车辆所表现出的动力学行为比无制动情况下更加复杂,这给列车行车安全带来了极大的考验。为研究紧急制动条件下重载列车最大车钩力处的车辆动力学行为,以中国25 t轴重重载货车为研究对象,建立考虑闸瓦摩擦制动的... 重载列车实施制动时,列车车辆所表现出的动力学行为比无制动情况下更加复杂,这给列车行车安全带来了极大的考验。为研究紧急制动条件下重载列车最大车钩力处的车辆动力学行为,以中国25 t轴重重载货车为研究对象,建立考虑闸瓦摩擦制动的重载货车车辆-轨道纵垂耦合动力学模型。基于此,系统地研究了车辆在紧急制动时,不同运行速度和黏着状态对轮轨动态作用和车辆振动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紧急制动条件下,闸瓦压力及纵向车钩力会加剧轮轨动力相互作用,同时导致轨下结构的位移发生变化;低黏着状态对轮对纵向相互作用影响显著,导致纵向蠕滑率和磨耗数急剧增加,加剧车轮打滑和车轮磨损的风险,且低速下的影响更大;此外,低黏着状态及纵向车钩力对轮对旋转和纵向运动均有显著影响,导致轮对振动加剧,动力学性能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重载货车 闸瓦制动 力学行为 轮轨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转向角度曲线隧道穿越走滑断层力学行为
4
作者 罗庆斐 袁松 +2 位作者 袁飞云 周道良 王峥峥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80,共10页
针对不同转向角度曲线隧道穿越走滑断层力学行为不清等问题,以跑马山1号隧道为研究背景,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不同转向角度曲线隧道穿越走滑断层的数值模型,研究曲线隧道穿越走滑断层的力学行为,并引入损伤指标对其破坏程度进行评价.结果... 针对不同转向角度曲线隧道穿越走滑断层力学行为不清等问题,以跑马山1号隧道为研究背景,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不同转向角度曲线隧道穿越走滑断层的数值模型,研究曲线隧道穿越走滑断层的力学行为,并引入损伤指标对其破坏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走滑断层作用下,曲线隧道的变形、剪力、轴力以及弯矩分布趋势根据转向角度是否大于90°分为两类:当转向角度小于90°时,曲线隧道的剪力、轴力分布趋势与直线隧道相类似;当转向角度大于90°时,曲线隧道的轴力峰值处于45°~70°.曲线隧道受压损伤主要集中在断层附近,同时随着转向角度增大,其受压损伤程度也增大,并且其左右两侧也会有明显的差距;转向角度180°的曲线隧道为最危险工况,并且随着转向角度增大,隧道进出口附近的损伤状态也会变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线隧道 转向角度 走滑断层 力学行为 损伤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向楔形挤压磁流变缓冲器冲击动力学行为
5
作者 李祝强 付本元 +1 位作者 古毅 廖昌荣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9,共10页
多级径向结构可以延长有效阻尼流道长度,但同时也带来流动困难引起的阻塞问题,结合磁流变液在挤压作用下的增强效应,在不改变多级径向基本结构及磁流变阀外观尺寸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磁流变液径向楔形挤压流动型磁流变阀。通过定义“楔... 多级径向结构可以延长有效阻尼流道长度,但同时也带来流动困难引起的阻塞问题,结合磁流变液在挤压作用下的增强效应,在不改变多级径向基本结构及磁流变阀外观尺寸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磁流变液径向楔形挤压流动型磁流变阀。通过定义“楔形角”并采用微分思想将楔形阻尼通道分为若干微单元,建立微单元模型与“楔形角”的函数关系;基于HB(Herschel Bulkley)本构模型推导“楔形角”与楔形流道内压降的关系;考虑惯性效应和局部损耗,构建了HBMI(HB-minor losses-inertia)一般力学模型;进一步分析了“楔形角”对楔形阻尼流道截面流速、压力梯度、局部损耗的影响;搭建落锤式冲击试验平台开展不同冲击速度和电流下的动力学行为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楔形角”设定在Δδ=2 mm以内缓冲器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其动态范围达1.45,最大缓冲力高达236 kN。将试验结果与理论模型进行比较,发现HBMI模型能够准确预测径向楔形挤压磁流变缓冲器冲击载荷下的动力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缓冲器 楔形流道 挤压流动 力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0.3)V_(0.1)NbZr_(1.3)Ti_(1.4)Ta_(0.8)高熵合金的力学行为和侵彻释能特性
6
作者 马玉松 何金燕 +1 位作者 李红欣 张兴高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5,共7页
为了探究不同加载速率下Al_(0.3)V_(0.1)NbZr_(1.3)Ti_(1.4)Ta_(0.8)高熵合金(HEA)的力学行为和侵彻释能特性,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杆(SHPB)开展了动态力学性能测试,结合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研究了其在不同... 为了探究不同加载速率下Al_(0.3)V_(0.1)NbZr_(1.3)Ti_(1.4)Ta_(0.8)高熵合金(HEA)的力学行为和侵彻释能特性,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杆(SHPB)开展了动态力学性能测试,结合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研究了其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力学行为、变形机制及释能特征。基于12.7 mm的弹道枪实验平台开展了Al_(0.3)V_(0.1)NbZr_(1.3)Ti_(1.4)Ta_(0.8)高熵合金对6mm厚Q235钢板的侵彻试验,分析了其侵彻释能特征与撞击速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材料的初始微结构主要是有序体心立方(B2)相,在动态加载过程中材料内部产生了大量位错,具有优异的压缩塑性,裂纹在材料内部沿着晶界扩展形成大量二次裂纹。随着加载速率的提高,材料发生释能反应,加载速率越大,材料破碎越充分,材料的释能反应越剧烈,高速加载条件下表现出优异的侵彻性能,撞击靶板后可以发生释能反应引燃靶后棉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 力学行为 释能特性 位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Inconel 625合金高温高应变率下的力学行为及本构模型
7
作者 雷经发 赵晨霞 +2 位作者 刘涛 沈朝阳 李思悦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6-192,共7页
为研究激光熔覆Inconel 625(IN625)合金在高温高应变率下的力学行为,制备激光熔覆IN625合金试样,获取了试样在四种温度(25℃,600℃,800℃,1 000℃)和三种应变率(1 000 s^(-1),2 000 s^(-1),3 000 s^(-1))下的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并构建... 为研究激光熔覆Inconel 625(IN625)合金在高温高应变率下的力学行为,制备激光熔覆IN625合金试样,获取了试样在四种温度(25℃,600℃,800℃,1 000℃)和三种应变率(1 000 s^(-1),2 000 s^(-1),3 000 s^(-1))下的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并构建了适用的本构模型。结果表明:激光熔覆IN625合金在四种温度和三种应变率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均存在弹性和塑性阶段。在各温度下,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流动应力均随着应变率的增加而增大,表现出明显的应变率强化效应。在各加载应变率下,材料的流动应力和屈服强度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表现出显著的温度软化效应。基于应力-应变数据,以Johnson-Cook(J-C)本构模型为基础,通过温度软化指数和应变率敏感系数拟合对模型进行修正,结果表明,模型拟合值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可准确地描述材料的力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IN625合金 高温高应变率 力学行为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有限元模拟的高铁隧道施工力学行为研究
8
作者 李晨光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25年第3期81-85,共5页
依托成达万高铁隧道工程,采用ABAQUS软件模拟了隧道中岩体的力学行为,评估了梯度增强塑性损伤岩石模型的力学性能,并与常用线性弹塑性岩石模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梯度增强塑性损伤岩石模型中的主要应力状态的强重分布和岩... 依托成达万高铁隧道工程,采用ABAQUS软件模拟了隧道中岩体的力学行为,评估了梯度增强塑性损伤岩石模型的力学性能,并与常用线性弹塑性岩石模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梯度增强塑性损伤岩石模型中的主要应力状态的强重分布和岩体软化现象会导致隧道附近岩体损伤,与常用线性弹塑性岩石模型相比,喷射混凝土壳体变形更大,承受的荷载更高;梯度增强塑性损伤岩石模型在预测横截面局部剪切带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限元模拟 梯度增强塑性损伤岩石模型 高铁隧道 喷射混凝土 力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应变率下钛合金Ti6Al4V的动态力学行为及本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杨东 姜紫薇 郑志军 《高压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4,共11页
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实验技术,研究了钛合金Ti6Al4V在温度为25~800℃、应变速率为2 000~7 000 s-1的冲击压缩下的动态力学行为和微观组织演变,分析了其力学响应的温度依赖性和应变率敏感性,构建了可准确表征材料塑性流动行为的修正Jo... 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实验技术,研究了钛合金Ti6Al4V在温度为25~800℃、应变速率为2 000~7 000 s-1的冲击压缩下的动态力学行为和微观组织演变,分析了其力学响应的温度依赖性和应变率敏感性,构建了可准确表征材料塑性流动行为的修正Johnson-Cook模型。结果表明,Ti6Al4V具有显著的应变硬化、应变率强化、应变率增塑和温度软化效应。随着加载温度和应变率的升高,材料的应变硬化效应减弱。温度敏感性随加载温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应变率敏感性因子与加载温度呈负相关,随真实应变的增大呈下降趋势。高温高应变率下细小等轴α相、拉长型α相和块状α相取代初始等轴α相成为Ti6Al4V微观组织的典型特征。考虑率-温耦合作用和绝热温升影响的修正Johnson-Cook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Ti6Al4V的塑性流动应力-应变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高应变率 钛合金 动态力学行为 本构关系 Johnson-Cook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定位榫盾构隧道管片接头剪切力学行为研究
10
作者 林刚 易丹 +2 位作者 罗世培 晏启祥 张君臣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0-139,共10页
外套于盾构隧道管片螺栓的空心圆锥筒定位抗剪构件定位榫能有效控制盾构管片错台量和错台值,与管片、螺栓共同形成“管片-定位榫-弯螺栓”接头.为探明盾构隧道管片受压工况、“管片-定位榫-弯螺栓”接头在剪切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力学特征... 外套于盾构隧道管片螺栓的空心圆锥筒定位抗剪构件定位榫能有效控制盾构管片错台量和错台值,与管片、螺栓共同形成“管片-定位榫-弯螺栓”接头.为探明盾构隧道管片受压工况、“管片-定位榫-弯螺栓”接头在剪切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力学特征和破坏机理,以内径7.5 m、外径8.3 m、弯螺栓连接的盾构隧道衬砌环的纵向接头为例,首先,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轴力分别为196、392、588和784 kN4种工况的接头剪切破坏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然后,对接头剪切破坏过程、定位榫和螺栓力学及变形特征、管片接缝面变形破坏特征进行分析;最后,采用原型剪切破坏试验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印证和补充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盾构隧道“管片-定位榫-弯螺栓”接头剪切破坏全过程分为接触面静摩擦、定位榫弹性变形、定位榫塑性错动和螺栓剪切破坏4个阶段;定位榫弹性变形阶段,定位榫表现为“压扁”形态,定位榫塑性错动阶段,定位榫拱顶外侧首先出现塑性屈服区,随着剪切荷载的增加,塑性区将扩展到定位榫端部和横断面内大部分区域,塑性破损过程中定位榫将超过其承载能力的外部剪切荷载转移给螺栓;螺栓杆体受力从定位榫塑性错动阶段开始,最终加载侧杆体将发生“拉直”破坏、固定侧杆体将发生弯剪破坏;管片接缝面混凝土从定位榫塑性错动阶段后期出现塑性区,初始位于榫槽内水平两侧,随着剪力增加,塑性区将向周边扩展,最终与管片内弧面手孔塑性区连通,形成“手孔-螺栓孔-手孔”塑性破坏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定位榫 管片接头 力学行为 数值模拟 原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塌陷区上覆加筋路基力学行为演化与变形机理细观研究
11
作者 王志杰 高古顺 +3 位作者 杨广庆 熊保林 秦岩 孟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3-1536,共14页
为深入揭示塌陷区上覆加筋路基力学行为演化与变形机理,本文基于室内试验建立塌陷区上覆加筋路基离散元数值分析模型,从细观层面分析不同筋材长度、塌陷区宽度、路基高度条件下颗粒间接触力链分布、颗粒间相对位移、筋材弯曲变形与拉力... 为深入揭示塌陷区上覆加筋路基力学行为演化与变形机理,本文基于室内试验建立塌陷区上覆加筋路基离散元数值分析模型,从细观层面分析不同筋材长度、塌陷区宽度、路基高度条件下颗粒间接触力链分布、颗粒间相对位移、筋材弯曲变形与拉力、土拱比等变化规律,进而探究筋材长度、塌陷区宽度、路基高度对加筋路基力学行为与变形机理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加筋长度能够使筋材有效承担上部路基荷载并限制路基填料颗粒间的相对位移;本研究中当筋材长度L=500 mm时,限制路基填料颗粒间相对位移的效果最佳,此时,筋材拉力达到最大值,筋材的弯曲变形达到最小值,颗粒间接触力链形状表现为完整拱形;在锚固比相同的条件下,塌陷区宽度越大,土拱效应的发挥程度就越低,土拱比就越小,颗粒间接触力链形状由完整拱形演变为2条未闭合的斜边,随着塌陷区宽度的增加,路基变形范围和筋材变形逐渐增加,加筋效果逐渐减弱;随着路基高度的增加,能够有效限制土拱效应的退化并使土拱效应得到充分发挥,颗粒间接触力链形状由2条和路基底部具有一定夹角的斜边演变为完整拱形,筋材拉力逐渐增大,筋材水平与竖向位移均逐渐减小,路基变形范围形状由矩形变为环状椭圆形且宽度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路基 局部塌陷区 土工织物 力学行为 变形机理 离散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空混凝土管道纵向力学行为及自膨胀高聚物注浆修复性能提升
12
作者 李斌 方宏远 +2 位作者 杜雪明 孙明明 薛冰寒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4-144,共11页
为揭示脱空混凝土管道的纵向力学行为以及自膨胀高聚物外部注浆修复性能提升效果,开展了密实、脱空和高聚物修复混凝土管道现场足尺试验和三维有限元数值仿真,并通过试验结果对数值模型进行了验证。以不同管基状态下混凝土管道的截面纵... 为揭示脱空混凝土管道的纵向力学行为以及自膨胀高聚物外部注浆修复性能提升效果,开展了密实、脱空和高聚物修复混凝土管道现场足尺试验和三维有限元数值仿真,并通过试验结果对数值模型进行了验证。以不同管基状态下混凝土管道的截面纵向弯曲弯矩和管顶竖向位移为分析对象,讨论了脱空宽度和脱空长度对混凝土管道力学行为的影响规律,并引入纵向弯矩和竖向位移修复指数ξM和ξU,对高聚物注浆修复脱空管道的性能提升效果进行了量化表征。研究表明:脱空管道正负纵向弯矩分别分布在脱空两侧的相邻管段和接头,峰值分别位于SgL2、SgR2和SgL3、SgR3处;脱空管道纵向弯矩在SgL1和SgR1处随脱空宽度的增大而减小,其余测点处随脱空宽度的增大而增大,在整个纵向随脱空长度的增大而增大;不同脱空宽度和脱空长度管道的纵向弯矩在SgL1和SgR1以外均高于密实管道;与密实管道相比,脱空管道竖向位移和接头剪切位移的最大增幅分别为155%和230%;修复管道的纵向弯矩略低于密实管道,竖向位移略高于密实管道,纵向弯矩和竖向位移最大修复指数分别为76.5%和8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空管道 注浆修复 足尺试验 有限元模型 力学行为 性能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角凸壁面附近非对称位置的空泡动力学行为实验研究
13
作者 席新铭 张程 +2 位作者 王笑语 李肖飞 张宇宁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2-612,共11页
空化破坏现象在核电厂中广泛存在。为了更深入地揭示空化破坏的机理,本文借助高速摄影实验系统,研究了直角凸壁面附近非对称位置空泡的动力学行为。具体分析了空泡的轮廓变形,形心的移动距离和方向,以及空泡射流的方向随着空泡与壁面相... 空化破坏现象在核电厂中广泛存在。为了更深入地揭示空化破坏的机理,本文借助高速摄影实验系统,研究了直角凸壁面附近非对称位置空泡的动力学行为。具体分析了空泡的轮廓变形,形心的移动距离和方向,以及空泡射流的方向随着空泡与壁面相对位置d、h的变化规律。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空泡的变形与空泡和固体壁面的相对位置d、h有关。随着空泡与右壁面的距离d的增大,空泡的非对称性越来越弱。随着空泡与上壁面的距离h的增大,在整个空泡的动力学过程中空泡的非球形特征逐渐减弱。(2)在空泡的溃灭和再生长过程中,空泡形心会持续地向左下方移动,且形心向左移动的距离随着d和h的增大而明显减小。(3)当空泡与上壁面的距离h适当时,会产生明显的斜向左下方的射流现象,且射流方向角θ随着d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泡动力学行为 直角凸壁面 空泡移动 射流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结构柔性支架在复杂外周血管中的力学行为
14
作者 申祥 王磊 +2 位作者 孙鹏 王炎 田润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60,共9页
自膨式NiTi合金支架逐渐被广泛用于治疗人体的外周动脉狭窄,但由于外周动脉复杂的生理环境与高频次的弯曲变形,传统结构的支架在植入后的治疗效果仍不理想,并且伴随着较高的疲劳断裂风险。因此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具有多元结构的柔性支... 自膨式NiTi合金支架逐渐被广泛用于治疗人体的外周动脉狭窄,但由于外周动脉复杂的生理环境与高频次的弯曲变形,传统结构的支架在植入后的治疗效果仍不理想,并且伴随着较高的疲劳断裂风险。因此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具有多元结构的柔性支架,基于有限元计算分析了新型支架在多重狭窄型外周血管环境中,斑块偏心率对支架柔顺性、扩张均匀性、外周血管管腔通畅率和血管及斑块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外周血管模型中,新型柔性支架的柔顺性、扩张均匀性和血管管腔通畅率均优于常规支架;在多重狭窄型血管中,斑块的偏心率越大,新型支架柔顺性能越好,在偏心率为25%的斑块模型中,支架扩张均匀性最差,管腔通畅率最大,斑块上的应力峰值最小。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面向多重狭窄的外周支架的优化设计和临床上支架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狭窄 多元结构 柔性支架 外周血管 力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等高双薄壁墩结构参数对连续刚构桥力学行为影响分析
15
作者 李杰 李梦闯 +3 位作者 元成方 吴伟军 王红光 庞栋元 《结构工程师》 2024年第3期39-48,共10页
对于因地形和地貌原因而使双薄壁墩连续刚构桥相邻桥墩高度相差较大的情况,设计常采用不等高双薄壁墩。相比常规双薄壁墩,不等高双薄壁墩结构设计及优化可供借鉴和参考的成果不多。以某不等高、不等厚双薄壁墩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为... 对于因地形和地貌原因而使双薄壁墩连续刚构桥相邻桥墩高度相差较大的情况,设计常采用不等高双薄壁墩。相比常规双薄壁墩,不等高双薄壁墩结构设计及优化可供借鉴和参考的成果不多。以某不等高、不等厚双薄壁墩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为工程依托,基于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改变低墩壁厚和墩间距,针对结构恒载作用、最大悬臂状态稳定及结构自振,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研究薄壁墩结构参数对连续刚构桥结构力学行为影响。结果表明:恒载作用下,低墩壁厚对主梁根部弯矩影响很小,对跨中弯矩影响相对较大;增大双肢间距可明显降低主跨跨中、根部弯矩。低墩稳定安全系数对壁厚更敏感;墩参数变化不改变失稳模态。随着低墩壁厚和间距增加,结构自振频率增大,壁厚、双肢间距影响结构一阶振动模态,且壁厚对一阶自振影响最显著。分析结论可供不等高双薄壁墩连续刚构桥结构设计和优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刚构桥 不等高双薄壁墩 力学行为 结构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轴压缩条件下含孔洞裂隙红砂岩力学行为及声发射特征分析
16
作者 黄冬梅 卢欢欢 +2 位作者 潘鑫 乔书昱 王新照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95,105,共10页
为了研究含孔洞裂隙缺陷岩体的力学行为和声发射特征,利用PFC软件对不同裂隙倾角的红砂岩试件进行了单轴压缩数值模拟试验,分析了其破裂特征、应力应变全过程及声发射特征,初步探讨了岩样的损伤演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单裂隙岩样的峰... 为了研究含孔洞裂隙缺陷岩体的力学行为和声发射特征,利用PFC软件对不同裂隙倾角的红砂岩试件进行了单轴压缩数值模拟试验,分析了其破裂特征、应力应变全过程及声发射特征,初步探讨了岩样的损伤演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单裂隙岩样的峰值应力和弹性模量均随裂隙倾角的增大而增大;单裂隙、裂隙贯通孔洞、裂隙未贯通孔洞3种缺陷类型岩样的峰值应力和弹性模量均在裂隙倾角为0°时最小,倾角为90°时最大。单裂隙的岩样多为预制裂隙尖端发育的翼裂纹贯通破坏;裂隙未贯通孔洞的岩样,除裂隙倾角为90°外,其他倾角岩样的失稳破坏模式均沿倾角延展方向贯通。单裂隙岩样的裂隙倾角越大,产生明显声发射的应变范围越小;裂隙未贯通孔洞岩样发生声发射信号的时间更早于其他2种类型岩样,3种缺陷类型岩样均在裂隙倾角为90°时声发射累计振铃计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砂岩 裂隙 孔洞 力学行为 声发射特征 损伤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基复合材料界面微区力学行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郝浩辉 党潇琳 +2 位作者 马晓康 丁金雪 范晓孟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作为热结构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ceramic matrix composites,CMC)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潜力巨大。连续纤维的引入解决了陶瓷脆性大的问题,而纤维与基体间微小区域——界面层的设计是保证CMC具有高韧性的关键。一直以来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 作为热结构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ceramic matrix composites,CMC)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潜力巨大。连续纤维的引入解决了陶瓷脆性大的问题,而纤维与基体间微小区域——界面层的设计是保证CMC具有高韧性的关键。一直以来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界面层与CMC宏观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受限于表征难以深入研究界面层微区力学行为的困难。随着微纳力学测试与聚焦离子束(focused ion beam,FIB)技术的发展,近些年来对于CMC界面层结合强度以及其失效行为的表征逐渐增多。在此基础上,本文综述CMC中界面层的作用以及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因素与调控机制,同时汇总当下通过直接或间接手段测试界面剪切强度的方法,重点总结微纳力学手段下纤维push-out/push-in以及微柱压缩等方法的适用条件以及差异,报道这些方法在界面区失效机制研究方面的进展,并指明尚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纤维pushout/push-in可以反映基体应力作用对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但测试结果可能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微柱压缩测试则更多地反映界面层本征特性,无法反映基体应力对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也无法反映纤维拔出过程。最后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拓展界面微区力学行为的表征方法,同时确定微区力学与宏观力学性能间的影响机制并建立模型,最终实现CMC的界面层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复合材料 界面层 微区力学行为 界面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路面磨耗层与下卧层组合结构力学行为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晓华 袁战文 +2 位作者 温勇兵 周超 吴昊 《中外公路》 2024年第1期40-47,共8页
路面结构的层间状态在服役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发生改变,层间结合状态的改变对路面结构的力学行为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该文通过组合结构试验与数值分析,探究不同磨耗层与下卧层组合结构在不同应力和黏结状态下的力学行为。作为对... 路面结构的层间状态在服役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发生改变,层间结合状态的改变对路面结构的力学行为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该文通过组合结构试验与数值分析,探究不同磨耗层与下卧层组合结构在不同应力和黏结状态下的力学行为。作为对比分析,试验考虑3种目前常用的沥青路面磨耗层(面层)材料:AC-13、OGFC-13和SMA-13。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组合结构由于材料特性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层间黏结性能与疲劳特性;与AC-13+AC-20组合结构相比,OGFC-13+AC-20和SMA-13+AC-20的抗剪切疲劳性能较强,但是抗弯拉疲劳性能较弱。层间压-剪破坏主要发生在层间界面和界面过渡区,可以观察到材料空隙结构的压缩与黏结界面的嵌挤变形;局部界面会有集料在挤压和剪切过程中破坏,随着界面剪切变形和滑移。弯拉应力作用下组合结构的疲劳破坏行为与压-剪应力作用下明显不同,材料特性的差异对其抗弯拉变形能力有显著影响,且疲劳失效形态受到层间黏结与接触咬合状态的影响;随着材料损伤的开展,裂缝由组合梁试件底部沿着集料周边向上开展,到层间界面时会沿着界面向两侧横向开展造成局部脱黏,随后再向上开展直到组合结构试件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层间界面 组合结构 力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三向织物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高温拉伸力学行为与失效机理
19
作者 邵徽凡 蔡长春 +5 位作者 王振军 刘其鹏 王艳丽 陈雷 熊博文 张守银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83-2601,共19页
针对真空压力浸渗制备的正交三向织物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采用实验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高温(400℃)下的准静态拉伸力学响应及损伤演化与失效行为;根据纱线微观组织和织物结构分别建立了微观和细观尺度代表性单胞,基于组分材料的温度相关... 针对真空压力浸渗制备的正交三向织物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采用实验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高温(400℃)下的准静态拉伸力学响应及损伤演化与失效行为;根据纱线微观组织和织物结构分别建立了微观和细观尺度代表性单胞,基于组分材料的温度相关的性能参数构建微观单胞有限元模型,计算获得不同温度下纱线的横向和轴向力学性能,进而采用包含基体、纱线、界面的细观单胞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复合材料热应力和高温拉伸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室温下复合材料存在与织物结构相关的非均匀分布的残余应力,纳米压痕法测得的残余应力与模拟值基本一致,高温状态下残余应力得到释放并使基体和纱线分别处于压应力和拉应力状态;复合材料的高温拉伸模量、极限强度和断裂应变的实验均值分别为107.1 GPa、657.1 MPa和0.78%,均匀化计算的高温拉伸曲线与实验曲线总体上吻合。拉伸初期纱线交织处的基体和界面首先发生损伤,捆绑纱弯曲部位出现局部失效,但复合材料表现出线弹性力学行为。随着拉伸应变增大,捆绑纱和纬纱先后发生断裂,且二者与基体之间的界面出现脱黏现象,拉伸曲线开始表现出非线性特征。拉伸后期经纱失效区域的扩展使得拉伸切线模量明显下降,经纱的轴向断裂最终导致复合材料失去承载能力。数值模拟和断口分析表明,纬纱和捆绑纱因横向开裂而形成较平整的断裂面,经纱轴向断裂后拔出长度参差不齐,其断口存在纤维拔出及其周围基体撕裂破坏的微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三向织物 铝基复合材料 残余应力 高温拉伸 力学行为 失效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坡非均匀弧形滑动下管道力学行为研究
20
作者 李安 王东源 +2 位作者 张振永 曹宇光 张旭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6-134,共9页
目前尚未建立准确描绘斜坡三维非均匀圆弧滑动下探究管道力学行为的模型。为此,基于强度折减理论,利用2D平面应变有限元模型确定斜坡失稳滑动面,基于2D平面应变有限元模型的斜坡滑动轨迹,纳入非均匀三角函数型表征的滑坡位移函数,建立... 目前尚未建立准确描绘斜坡三维非均匀圆弧滑动下探究管道力学行为的模型。为此,基于强度折减理论,利用2D平面应变有限元模型确定斜坡失稳滑动面,基于2D平面应变有限元模型的斜坡滑动轨迹,纳入非均匀三角函数型表征的滑坡位移函数,建立含有滑坡真实滑动面的3D有限元模型。基于中缅油气管道的工程案例及参数取值范围,充分分析8种无量纲因素对管道轴向拉伸应变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减小埋深、增大壁厚、根据径厚比设计管道穿越斜坡位置、合理把关回填土力学性能等措施,能极大地降低管道在轴向失效的可能性;通过控制管道壁厚能有效减小土壤内摩擦角和运行内压带来的影响。研究结论可为穿越斜坡段敷设的管道设计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敷设 圆弧形滑坡 数值模型 管道力学行为 影响因素 拉伸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