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副语言符号的文化阐释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永红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1-74,共4页
副语言符号是指人们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对声音的使用,包括音高、语速、节奏、音量、音调及其他声音。副语言符号在交际中不仅具有表达感情色彩、反映社会地位、反映个性等功能,在不同的文化中还存在显著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 副语言符号 副语言符号功能 文化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语言符号的汉英互译 被引量:1
2
作者 樊旭梅 王海英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50-52,共3页
翻译是达到相当高程度文化交流的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非语言交际同语言交际一样在翻译这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副语言符号又称辅助性语言符号,它是文化翻译中的难点,本文简述了副语言及文化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在... 翻译是达到相当高程度文化交流的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非语言交际同语言交际一样在翻译这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副语言符号又称辅助性语言符号,它是文化翻译中的难点,本文简述了副语言及文化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在汉英互译过程中副语言符号的笔译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副语言符号 文化 笔译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符号和副语言符号的文化信息处理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传玲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96-98,共3页
文本中存在着大量承载文化信息的语言符号和副语言符号。翻译界的"归化"与"异化"、"忠实"与"叛逆"争论不休,使得这些符号的翻译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依据哈贝马斯的交往合理性而拟定的翻译标准... 文本中存在着大量承载文化信息的语言符号和副语言符号。翻译界的"归化"与"异化"、"忠实"与"叛逆"争论不休,使得这些符号的翻译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依据哈贝马斯的交往合理性而拟定的翻译标准,对文化信息符号的翻译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符号 副语言符号 文化信息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语言符号在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教学中的应用
4
作者 孙德林 《科技资讯》 2014年第31期154-154,共1页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播信息、沟通感情的重要手段,但并不是唯一的手段。人们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同时,还常借助于声音、手势、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等一系列非言语特征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副语言符号是人类交流过程中的一种非语言...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播信息、沟通感情的重要手段,但并不是唯一的手段。人们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同时,还常借助于声音、手势、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等一系列非言语特征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副语言符号是人类交流过程中的一种非语言交流手段,对话语意义起着补充、强调或替代的作用。在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教学中,教师能恰当地应用副语言符号不但能提高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语言符号 综合英语 教学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语言符号在任务型外语教学中的功能探索
5
作者 温春雨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1期136-138,共3页
任务教学法作为一种交际法教学的新思路,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基础外语教学中,而副语言符号作为非语言交流方式,在课堂交际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理念出发,探讨了副语言符号的功能特征对... 任务教学法作为一种交际法教学的新思路,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基础外语教学中,而副语言符号作为非语言交流方式,在课堂交际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理念出发,探讨了副语言符号的功能特征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及其在基础外语教学中的特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教学法 副语言符号 二语习得 外语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后电视新闻播音副语言符号的嬗变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广远 田力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1期51-52,共2页
美国传播学家保罗·莱文森在“自.然人感官传播模式”理论中指出:某种媒介的传播模式,是否与人类与生俱来的安装在人类器官上的“硬件”一致,是其命运的决定性因素。这一理论为我们阐释了电视作为“声画”传播方式,与人类耳听... 美国传播学家保罗·莱文森在“自.然人感官传播模式”理论中指出:某种媒介的传播模式,是否与人类与生俱来的安装在人类器官上的“硬件”一致,是其命运的决定性因素。这一理论为我们阐释了电视作为“声画”传播方式,与人类耳听、眼看的生理构造一致而得以生存。这也表明电视所提供的“耳听声音”与“眼观画面”并列存在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新闻播音 副语言符号 改革开放 嬗变 传播模式 决定性因素 传播方式 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语言符号英汉互译中的文化沟通 被引量:11
7
作者 樊葳葳 张迎丰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6-38,共3页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副语言符号作为非言语交流方式,在人类交际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如何积极有效地处理副语言符号英汉互译中的跨文化因素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本文从文化交流的角度出发,对副语言符号笔译的原...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副语言符号作为非言语交流方式,在人类交际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如何积极有效地处理副语言符号英汉互译中的跨文化因素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本文从文化交流的角度出发,对副语言符号笔译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语言符号 英汉互译 跨文化因素 笔译原则
原文传递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副语言符号的翻译
8
作者 方非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366-367,共2页
副语言符号是信息传播和人类交际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话语意义起着确立、替代、修饰、暗示或深化的作用。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探讨了副语言符号的定义及其功能,提出了翻译副语言符号的一些标准和方法。
关键词 翻译标准 方法 跨文化交际 副语言符号
原文传递
从符号系统的角度看“网络语言” 被引量:45
9
作者 何洪峰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3年第1期74-78,共5页
从符号系统的角度进行考察 ,网络语言符号可以分为可读的语言符号和非可读的副语言符号 ,而可读的语言符号包括汉字、汉语拼音、英文和数字四个符号系统。网络语言符号系统使用的基本特征是 ,不同系统的符号可以在同一平面上混合使用。... 从符号系统的角度进行考察 ,网络语言符号可以分为可读的语言符号和非可读的副语言符号 ,而可读的语言符号包括汉字、汉语拼音、英文和数字四个符号系统。网络语言符号系统使用的基本特征是 ,不同系统的符号可以在同一平面上混合使用。网络语言的认知特征是 ,网络语言需要在不同的符号体系之间进行心理认知的跳跃与联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系统 '网络语言' 语言符号 副语言符号 认知策略 汉语拼音 英文 数字 汉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议副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翻译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雅晶 吕春杨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67-67,72,共2页
语言交流是人类交际过程中的主要形式,但在这个交流过程中,副语言作为非言语交流方式,同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只有将副语言和不同社会文化的交际规则进行对比研究,才能真正揭示出不同社会文化之间交际规... 语言交流是人类交际过程中的主要形式,但在这个交流过程中,副语言作为非言语交流方式,同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只有将副语言和不同社会文化的交际规则进行对比研究,才能真正揭示出不同社会文化之间交际规则的差异和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语言符号 语言 翻译 文学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语言交际与文化教学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勇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42-44,共3页
副语言符号作为非语言交流方式,在人类交际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因而,如何积极有效地处理副语言符号交际中的跨文化因素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本文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对副语言符号进行探讨.
关键词 文化副语言符号 语言交际 跨文化交际 文化冲突 文化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学艺术的副语言方式
12
作者 曲彦斌 《社会科学辑刊》 1988年第3期141-146,共6页
文学艺术是语言艺术,而在古今大量文学作品的摹情状物、描述记叙中,客观存在着一种非言语的艺术现象,即副语言艺术。宋苏轼《怪石供》云:“口不能言,而相喻以形,其以形语也捷于口。”东坡所谓“相喻以形”者,即副语言手段,但并非“口不... 文学艺术是语言艺术,而在古今大量文学作品的摹情状物、描述记叙中,客观存在着一种非言语的艺术现象,即副语言艺术。宋苏轼《怪石供》云:“口不能言,而相喻以形,其以形语也捷于口。”东坡所谓“相喻以形”者,即副语言手段,但并非“口不能言”,而是文学艺术的一种必要的艺术方法。副语言艺术作为文学描写的一种艺术方式,是有目的的按照作品题旨情趣所需而选择人物的典型身势情态,如手势、姿态、表情等行为,以及事物、景物的典型形象特征,将其从非言语的隐喻或象征的副语言符号集合,转换为文学语言的形象或意境。例如方纪的著名散文《挥手之间》,描写毛泽东同志赴重庆谈判登机后与群众挥手告别的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艺术 副语言符号 语言艺术 艺术方式 语言方式 文学语言 文学作品 艺术手段 情态 语言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重视类语言的运用
13
作者 杨会生 《视听界》 2003年第1期52-52,共1页
类语言即某种类似语言的符号,如许多应答性、习惯性的声音像“嗯、噢、啊、哎哟”之类。类语言和我们通常说到的体语虽同属副语言符号,两者却有区别,体语是无声语言,而类语言是有声的。人们之所以把类语言归集到副语言符号中,是因为类... 类语言即某种类似语言的符号,如许多应答性、习惯性的声音像“嗯、噢、啊、哎哟”之类。类语言和我们通常说到的体语虽同属副语言符号,两者却有区别,体语是无声语言,而类语言是有声的。人们之所以把类语言归集到副语言符号中,是因为类语言发出的声音是没有固定意义的,也正是因为这一属性,人们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往往忽略了类语言。专家研究表明,类语言在人们的信息传播中的应用比重约为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传播 传播过程 语言 播音员 副语言符号 主持人 口语化 无声语言 作用 固定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语言与话语意义 被引量:57
14
作者 曹合建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8-21,共4页
副语言与话语意义曹合建[Abstract]Asspeech,paralanguageisalsopartofthehumancommunicationsystem.Functionaly,paralanguageca... 副语言与话语意义曹合建[Abstract]Asspeech,paralanguageisalsopartofthehumancommunicationsystem.Functionaly,paralanguagecanbeclasifiedasvo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语言符号 话语意义 区别符号 语音效果 分隔符号 语言行为 语音修饰 体势语 非言语交流 社会语言
原文传递
副语言交际与文化教学
15
作者 王勇 《教育文汇》 2001年第6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语言交流 副语言符号 文化教学 教学同步 外语教学 语言行为差异 教学目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