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RP-混凝土界面动态剪切滑移模型
1
作者 芦思羽 陈德 吴昊 《工程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7-178,共12页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FRP)与混凝土粘结界面的动态剪切滑移关系是冲击荷载作用下FRP外贴加固混凝土结构安全评估与设计的基础。基于4组FRP-混凝土界面动态单剪试验数据和有限元分析软件LS-DYNA中*MAT_COHESIVE_MI...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FRP)与混凝土粘结界面的动态剪切滑移关系是冲击荷载作用下FRP外贴加固混凝土结构安全评估与设计的基础。基于4组FRP-混凝土界面动态单剪试验数据和有限元分析软件LS-DYNA中*MAT_COHESIVE_MIXED_MODE_ELASTOPLASTIC_RATE材料模型,建立了耦合应变率效应的界面动态剪切滑移模型。进一步基于该模型对另外3组动态单剪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比界面粘结滑移关系、荷载-位移曲线和FRP应变时程,验证了建立的模型和参数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将上述模型应用于FRP加固RC板和梁的落锤冲击试验的数值模拟分析中,并与常用的FRP-混凝土界面接触表征方法(共节点、tiebreak和cohesive)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共节点方法预测的跨中挠度偏小,而tiebreak和cohesive接触的预测结果偏大,该文建立的界面动态剪切滑移模型预测精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P-混凝土界面 动态剪切滑移模型 冲击 数值模拟 应变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指数剪切滑移模型的全长锚固锚杆荷载传递机制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周世昌 朱万成 于水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3817-3825,共9页
为了准确分析全长锚固锚杆荷载传递机制,提出以锚固界面的双指数曲线剪切滑移模型和锚杆线性强化弹塑性本构模型为基础的数值模型,并通过拉拔试验验证此模型,然后基于此模型分析不同锚固长度的锚杆中载荷传递规律,探讨锚固长度为1.5m的... 为了准确分析全长锚固锚杆荷载传递机制,提出以锚固界面的双指数曲线剪切滑移模型和锚杆线性强化弹塑性本构模型为基础的数值模型,并通过拉拔试验验证此模型,然后基于此模型分析不同锚固长度的锚杆中载荷传递规律,探讨锚固长度为1.5m的锚杆中轴向应力和剪应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此数值模型能够很好的描述锚杆在拉拔荷载作用下发生界面滑脱失效和拉伸破坏2种破坏形式,以及能够准确判断在整个拉拔历程中锚杆是否发生屈服,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全长锚固锚杆 荷载传递 双指数剪切滑移模型 线性强化弹塑性本构模型 拉拔试验
原文传递
锚固结构界面失效机制及其界面模型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玉伟 节金浦 +2 位作者 宋战平 孙引浩 成涛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36-51,共16页
在对国内外大量文献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锚固理论发展历程将其分为2个阶段,总结岩体锚固理论及4种失效方式,表明锚固结构主要以锚杆-锚固剂界面滑脱失效为主,并针对锚固结构失效方式破坏特征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指出锚固界面荷载传递... 在对国内外大量文献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锚固理论发展历程将其分为2个阶段,总结岩体锚固理论及4种失效方式,表明锚固结构主要以锚杆-锚固剂界面滑脱失效为主,并针对锚固结构失效方式破坏特征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指出锚固界面荷载传递机制中构建的锚固界面模型主要为剪切滑移模型和剪滞模型,认为非线性剪切滑移模型为分析锚固界面荷载传递机制的主流模型,并剖析界面模型的影响参数,从而明确锚固界面应力分布规律为界面剪应力沿锚固长度呈非线性分布;梳理锚固结构数值模拟方法及其适用性,发现基于连续-离散耦合方法探究锚固界面力学,考虑锚固结构材料多样性,具有较大优势和发展,并对多监测系统锚固结构室内和现场拉拔试验方面提出建议;最后对锚固界面力学方面的理论推导、数值分析及拉拔试验等探究方式进行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固理论 失效方式 荷载传递机制 剪切滑移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曲线模型的锚杆受力分析与临界锚固长度计算
4
作者 朱彦鹏 娄国庆 +2 位作者 黄安平 吴林平 成栋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8-156,共9页
对于锚杆锚固技术,主要是针对岩土体等密闭空间进行施工,对锚杆锚固段的受力情况并不完全清楚,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现有的锚杆锚固段应力分布解析解相对繁琐,且现行的锚固长度设计规范和经验法做出的设计长度相对保守。为明确拉力型锚杆... 对于锚杆锚固技术,主要是针对岩土体等密闭空间进行施工,对锚杆锚固段的受力情况并不完全清楚,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现有的锚杆锚固段应力分布解析解相对繁琐,且现行的锚固长度设计规范和经验法做出的设计长度相对保守。为明确拉力型锚杆锚固段的受力机理并得到拉力型锚杆临界锚固长度计算方法,基于锚杆轴力和锚头位移关系的双曲线模型,通过对锚杆微元体进行受力分析,对锚杆锚固界面非线性剪切—滑移模型进行推导。依据锚杆荷载传递基本方程求解锚固段荷载传递解析解,并通过具体算例探究在锚固范围内轴力和剪应力的变化趋势及分布形式。在荷载作用下锚杆锚固界面表现出明显的弹性黏结阶段、弹塑性变形阶段和加速软化阶段3个过程。剪应力的变化趋势及分布形式与轴力有所不同,随荷载的逐步增大表现为从单调、非线性递减曲线转变为存在峰值且峰值点逐渐向锚固深度方向传递的单峰曲线。假设锚杆锚固界面处于弹性阶段时剪应力沿锚固深度方向呈倒三角形分布的简化模型,得出拉力型锚杆的临界锚固长度计算公式并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通过相关假设求解的荷载传递方程计算简洁、形式简单,能够进一步了解拉力型锚杆锚固界面的分布形式和传递规律,通过相应简化得到的临界锚固长度计算公式为锚固长度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曲线模型 非线性剪切滑移模型 荷载传递特性 倒三角分布简化模型 临界锚固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气液两相分层流界面剪切应力的新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郑平 赵梁 刘永铭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9-126,共8页
针对水平管气液两相分层流界面剪切应力的预测,建立了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的剪切滑移壁面模型,即将气液界面处理为固定的具有均匀剪切应力的水平滑移壁面。利用FLUENT软件模拟了气相流动,气液界面采用剪切滑移壁面边界条件,通过... 针对水平管气液两相分层流界面剪切应力的预测,建立了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的剪切滑移壁面模型,即将气液界面处理为固定的具有均匀剪切应力的水平滑移壁面。利用FLUENT软件模拟了气相流动,气液界面采用剪切滑移壁面边界条件,通过对比实验测量的气相流场分布得到气速和界面剪切收敛值,并由收敛值拟合得到界面摩擦因子与气相雷诺数的关联式。应用这一关联式的预测结果与实验间接测量值吻合较好,并且在气、液相雷诺数9 400≤ReG≤50 000和21 000≤Re_L≤30 000范围内优于Taitel和Dukler与Sidi-Ali和Gatignol模型。表明剪切滑移壁面模型可以有效地控制关键参数,提高预测效率和精度,为CFD方法预测气液两相分层流界面剪切应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分层流 CFD 界面摩擦因子 界面剪切应力 剪切滑移壁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极限状态的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原理与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阳阳 苏永华 +2 位作者 罗彪 杨忠武 陈斌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175-4186,共12页
为实现地下工程支护体系的定量化分析与设计,以典型的均匀应力条件下深部圆形隧道为依托,将围岩视为地下支护体系中的独立承载构件,采用稳定系数作为定量表征围岩构件稳定程度的量化指标,提出基于围岩稳定系数的隧道稳定性量化分析方法... 为实现地下工程支护体系的定量化分析与设计,以典型的均匀应力条件下深部圆形隧道为依托,将围岩视为地下支护体系中的独立承载构件,采用稳定系数作为定量表征围岩构件稳定程度的量化指标,提出基于围岩稳定系数的隧道稳定性量化分析方法。首先,结合统一强度理论和RABCEWICZ提出的围岩剪切滑移模型,同时考虑中间主应力效应、脆性软化及剪胀特性的影响,推导围岩极限径向收敛和稳定隧道所需的最小虚拟支护压力的解答。在此基础上,基于收敛约束原理(Convergence-confinement method,CCM),求解被视为独立承载构件的围岩的极限承载能力,推导表征围岩稳定程度的稳定系数指标。通过解析解和室内物理模型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此外,探讨了围岩力学参数和应力条件等因素对围岩稳定极限状态的影响特性。最后,通过工程实例分析,开展基于围岩稳定系数的隧道稳定性评估,阐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围岩最小支护压力和极限径向应变均与中间主应力系数呈非线性负相关,忽略中间主应力效应会低估围岩力学潜能;极限径向应变随剪胀参数β的增大呈线性增大;最小支护压力和极限径向应变均随初始地应力的增大而增大;围岩抗剪强度参数显著影响围岩稳定极限状态,应考虑其变异性。本研究可为地下支护体系的定量化分析及设计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分析 收敛约束 剪切滑移模型 中间主应力 脆性软化 剪胀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滑移滞回模型的结构影响系数 被引量:5
7
作者 赵永峰 童根树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3-81,共9页
对剪切滑移滞回模型的单自由度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目的是与理想弹塑性滞回曲线模型的结果相比较以考察耗能能力的影响。得到了不同场地、结构自振周期、延性、阻尼比、后期刚度系数等参数组合下的结构影响系数R。结果表... 对剪切滑移滞回模型的单自由度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目的是与理想弹塑性滞回曲线模型的结果相比较以考察耗能能力的影响。得到了不同场地、结构自振周期、延性、阻尼比、后期刚度系数等参数组合下的结构影响系数R。结果表明:R谱的决定性因素是结构的延性,延性越大结构影响系数越大;对耗能能力的影响,则要区分结构周期的长短,对于短周期结构,耗能能力有比较显著的有利影响,而对于中长周期的结构,在统计平均的意义上讲,耗能能力的有利影响不显著。阻尼比、后期刚度对R系数的影响是第三位的,而且阻尼只在短周期范围内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对R谱的横轴采用特征周期标准化,保留了R谱在特征周期处的峰值特征。对各标准化周期和延性下的R进行了统计分析。将R表示成延性、阻尼比和后期刚度的函数,提出了结构影响系数的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影响系数 剪切滑移滞回模型 理想弹塑性滞回模型 延性 耗能能力
原文传递
岩体离层对锚固体荷载影响的弹塑性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谷拴成 丁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649-2654,共6页
巷道围岩由于变形不协调而产生离层,离层对锚杆产生附加应力。在已有弹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岩层相对移动时拉拔载荷对锚杆的作用机制,建立了离层进一步扩展、锚固体界面进入弹塑性阶段的锚杆受力模型。通过选取二阶段线性函数剪切滑移模... 巷道围岩由于变形不协调而产生离层,离层对锚杆产生附加应力。在已有弹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岩层相对移动时拉拔载荷对锚杆的作用机制,建立了离层进一步扩展、锚固体界面进入弹塑性阶段的锚杆受力模型。通过选取二阶段线性函数剪切滑移模型,确定了离层左右两侧的滑移范围,并得出锚固体的应力分布形式。总结出离层作用下锚固体的受力过程一般分为4个阶段:弹性阶段、单侧进入弹塑性阶段、离层两侧均进入弹塑性阶段和一侧全部滑移、另一侧滑移范围增大阶段。通过对不同离层值和离层位置的参数分析得出:在相同离层位置条件下,离层值越大,离层对锚杆产生的附加应力就越大;在相同离层值条件下,弹塑性阶段基本趋势和弹性阶段相同,表现为锚杆中心处应力最小,越靠近边缘离层产生的附加应力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层 离层值 离层位置 锚固体荷载 剪切滑移模型 滑移范围 弹塑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拉条件下锚固剂-围岩界面剪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怀珍 肖同强 陈翔宇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9-85,共7页
为研究锚固剂-围岩界面剪应力分布规律,基于锚杆、锚固剂复合体与围岩孔壁间三阶段线性函数剪切滑移模型,采用载荷传递法开展理论分析,推导出弹性阶段锚固剂-围岩界面剪应力分布公式。结果表明,张拉承载条件下界面剪应力极大值出现在锚... 为研究锚固剂-围岩界面剪应力分布规律,基于锚杆、锚固剂复合体与围岩孔壁间三阶段线性函数剪切滑移模型,采用载荷传递法开展理论分析,推导出弹性阶段锚固剂-围岩界面剪应力分布公式。结果表明,张拉承载条件下界面剪应力极大值出现在锚固段外端口且沿锚固长度方向呈单调递减规律分布。当锚固段长度较小时(≤0.3 m),界面剪应力可近似认为是均匀分布的。随着锚固长度的增加,锚固段外端口最大剪应力值逐渐降低,界面剪应力分布不均匀程度增加。适当增加锚固长度可以整体降低锚固段界面剪应力大小,一定程度避免锚固始端界面剪应力达到抗剪强度而发生滑移滑脱失效。采用FLAC3D软件开展锚杆、锚固剂实体单元数值计算,验证了锚固剂-围岩界面剪应力沿锚固长度呈递减分布的规律,发现剪应力在锚固段始端前1/3位置递减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拉承载 锚固剂-围岩界面 剪切滑移模型 剪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中压力型锚索锚固段应力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勇华 熊二刚 王小勇 《力学季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1-239,共9页
为研究黄土地区压力型锚索锚固机理,根据压力型锚索锚固段受力状态,基于三线型剪切-滑移模型,推导了注浆体与岩土体界面在弹性阶段所对应的剪应力及轴向应力分布的闭合解.根据相关压力型锚索锚固试验数据,采用推导的闭合解计算了不同张... 为研究黄土地区压力型锚索锚固机理,根据压力型锚索锚固段受力状态,基于三线型剪切-滑移模型,推导了注浆体与岩土体界面在弹性阶段所对应的剪应力及轴向应力分布的闭合解.根据相关压力型锚索锚固试验数据,采用推导的闭合解计算了不同张拉荷载作用下界面的剪应力分布,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各级张拉荷载作用下注浆体/岩土体界面剪应力的分布及其最大值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本文提出解析模型的正确性与可靠性;压力型锚索锚固界面剪应力呈指数分布规律,在承压板附近剪应力分布集中且应力较大,随着离承压板距离的增大,剪应力逐渐减小;压力型锚索锚固界面剪应力峰值随外荷载增大而增大.研究结果可为压力型锚索的设计和计算提供一种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压力型锚索 锚固机理 剪切-滑移模型
原文传递
拉力型锚杆锚固段拉拔受力的非线性全历程分析 被引量:54
11
作者 黄明华 周智 欧进萍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190-2199,共10页
针对拉力型锚杆锚固段拉拔受力的非线性全历程分析问题,从锚杆荷载位移关系的指数曲线模型出发,建立锚杆锚固段的双指数曲线剪切滑移模型及其拉拔荷载传递解答,分析拉拔全历程中锚杆锚固段的荷载传递与荷载位移曲线特征,并采用实测数据... 针对拉力型锚杆锚固段拉拔受力的非线性全历程分析问题,从锚杆荷载位移关系的指数曲线模型出发,建立锚杆锚固段的双指数曲线剪切滑移模型及其拉拔荷载传递解答,分析拉拔全历程中锚杆锚固段的荷载传递与荷载位移曲线特征,并采用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双指数曲线剪切滑移模型反映了锚固界面的非线性和软化特性,且轴力分布和荷载位移曲线的理论计算值均与实测结果吻合得很好,验证了解析解的有效性。拉拔全历程中,锚杆锚固段荷载传递依次经历加载和滑移破坏2个阶段,锚杆锚固段剪应力分布在加载阶段逐渐从一条最大值在张拉端的单调曲线演变为一条单峰曲线且峰值不断向远端传递,而进入滑移破坏阶段后,则进一步演变为一条最大值在远端的单调曲线且最大值不断降低直至锚杆被拔出。在剪应力的演变过程中,锚杆的荷载位移曲线则相应地表现为一条单峰曲线,锚固长度较大时,该曲线存在近似平台段。该研究成果可为拉力型锚杆锚固段拉拔受力分析和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拉力型锚杆 非线性特性 剪切滑移模型 荷载传递 全历程分析
原文传递
全长黏结式锚杆锚固段荷载传递机制非线性分析 被引量:28
12
作者 黄明华 周智 欧进萍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2期3992-3997,共6页
从锚杆拉拔试验的荷载位移曲线出发,建立锚固界面的非线性剪切滑移模型以及锚杆锚固段荷载传递的非线性微分方程,获得锚杆锚固段的轴力和界面剪应力解析解,对非线性剪切滑移模型曲线特征以及锚杆锚固段的轴力和界面剪应力分布与传递特... 从锚杆拉拔试验的荷载位移曲线出发,建立锚固界面的非线性剪切滑移模型以及锚杆锚固段荷载传递的非线性微分方程,获得锚杆锚固段的轴力和界面剪应力解析解,对非线性剪切滑移模型曲线特征以及锚杆锚固段的轴力和界面剪应力分布与传递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非线性剪切滑移模型曲线具有剪应力峰值点,随着剪切位移的增加,界面剪应力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即该模型合理地考虑锚固界面的软化特征。拉拔荷载作用下,锚杆锚固界面经历弹性黏结阶段、弹塑性变形阶段以及快速软化阶段3个阶段,界面剪应力分布逐渐从单调递减曲线演变为单峰曲线,且界面剪应力作用范围随着拉拔荷载的增大而逐渐向锚杆远端扩展,以致极限状态下整个锚固界面发生软化而失效破坏。建立的轴力和界面剪应力解析解简单实用,适用于分析整个张拉过程中锚杆锚固段的荷载传递特征,为全长黏结式锚杆锚固段荷载传递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全长黏结式锚杆 剪切滑移模型 荷载传递机制 非线性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Hoek-Brwon准则的软岩隧道围岩极限变形估算方法 被引量:8
13
作者 苏雅 苏永华 赵明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3033-3040,共8页
隧道围岩稳定极限变形是判别围岩稳定状态的关键性指标,围绕隧道围岩稳定极限变形的确定方法展开研究。针对软弱岩体的力学特征及其在隧道开挖中的响应机制,假定岩体等效为Hoek-Brown(H-B)材料。以此为前提,导出圆形隧道中基于H-B屈服... 隧道围岩稳定极限变形是判别围岩稳定状态的关键性指标,围绕隧道围岩稳定极限变形的确定方法展开研究。针对软弱岩体的力学特征及其在隧道开挖中的响应机制,假定岩体等效为Hoek-Brown(H-B)材料。以此为前提,导出圆形隧道中基于H-B屈服准则的围岩松动区半径的解答。将该解答与Rabcewicz的剪切滑移模型结合,获得隧道围岩稳定极限状态所需的支护阻力的解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隧道围岩稳定极限变形的估算方法。利用数值计算实例资料,验证该估算方法的有效性。此外,针对围岩力学参数及隧道几何参数对隧道稳定极限变形的影响特征作参数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围岩极限应变对远场应力、无侧限抗压强度和霍克–布朗常数的敏感性较强,而对未扰动岩石弹性模量、泊松比和隧道开挖半径的敏感性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软岩 隧道围岩极限变形 HOEK-BROWN准则 剪切滑移模型
原文传递
Molecular kinetic theory of boundary slip on textured surfaces by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被引量:4
14
作者 WANG LiYa WANG FengChao +1 位作者 YANG FuQian WU HengAn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1期2152-2160,共9页
A theoretical model extended from the Frenkel-Eyring molecular kinetic theory(MKT)was applied to describe the boundary slip on textured surfaces.The concept of the equivalent depth of potential well was adopted to cha... A theoretical model extended from the Frenkel-Eyring molecular kinetic theory(MKT)was applied to describe the boundary slip on textured surfaces.The concept of the equivalent depth of potential well was adopted to characterize the solid-liquid interactions on the textured surfaces.The slip behaviors on both chemically and topographically textured surface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molecular dynamics(MD)simulations.The extended MKT slip model is validated by our MD simulations under various situations,by constructing different complex surfaces and varying the surface wettability as well as the shear stress exerted on the liquid.This slip model can provide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liquid flow on atomic scale by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solid-liquid interactions and the applied shear stress on the nano-flow.Moreover,the slip velocity shear-rate dependence can be predicted using this slip model,since the nonlinear increase of the slip velocity under high shear stress can be approximated by a hyperbolic sine 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tructing validated chemically zigzag considering hyperbolic fitting rectangular fitted Frenke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