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代的鹰路与五国部 被引量:9
1
作者 景爱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88-95,共8页
一、鹰路之战黑龙江是女真人的故乡,从很早的古代起,我国的女真人就劳动、生活在黑龙江流域。我国历史上的肃慎,挹娄、勿吉、靺鞨,都是女真人的先世。五代时,黑水靺鞨改称女真,散居在南起长白山,北到黑龙江的广大地区。十世纪以后,契丹... 一、鹰路之战黑龙江是女真人的故乡,从很早的古代起,我国的女真人就劳动、生活在黑龙江流域。我国历史上的肃慎,挹娄、勿吉、靺鞨,都是女真人的先世。五代时,黑水靺鞨改称女真,散居在南起长白山,北到黑龙江的广大地区。十世纪以后,契丹人在我国北方兴起,建立了辽朝,整个黑龙江地区都处在辽朝统治范围之内。为了加强对女真人的统治,辽朝将一部分女真人南迁到辽阳一带,称作熟女真;居留在北方黑龙江地区的女真人,称作生女真。生女真分成许多部落,各部落社会很不平衡,其中在松花江中游到黑龙江下游地区分布有五个较大的部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国部 女真人 黑龙江地区 辽朝 海东青 黑龙江流域 辽代 剖阿里 部落社会 黄龙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逊克县河西古城第三次调查简报 被引量:5
2
作者 张鹏 于生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97-99,共3页
关键词 河西古城 逊克县 黑龙江省 界壕边堡 城子山 黑龙江区域 剖阿里 文物保护单位 台阶边 松花江
原文传递
关于辽代铁骊部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
3
作者 郝庆云 魏建华 《北方文物》 1998年第1期77-81,共5页
Tie Li tribe maybe located in both bank of HeilongJiang river from the west of Xia Lie Ning Sikeye of Russia to the Little Xing An ling, Tie li’ 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had transcended the era of primitive stage. I... Tie Li tribe maybe located in both bank of HeilongJiang river from the west of Xia Lie Ning Sikeye of Russia to the Little Xing An ling, Tie li’ 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had transcended the era of primitive stage. Its finaial activity was not only restricted its locality, but also expanded overseas. Confucian cuIture was spreaded in Tie Li society to a certain degree. Which made itself the stronger among the nations of HeilongJiang region in t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儒家文化 剖阿里 辽代 《辽史》 契丹 地理位置 松花江下游 利人 黑龙江中游
原文传递
论五国部的物质文化(根据中国考古学家发表的资料)
4
作者 В.Е.麦德维杰夫 Е.Э.沃伊季舍克 姚凤 《北方文物》 1986年第4期105-107,共3页
直至不久以前,远东中世纪民族共同体五国部及其文化问题,无论在我国还是在外国的刊物上均未成为专门研究的对象。文献资料对这一民族共同体的记载颇为简略。五国部位于满洲的东北部,东接太平洋。“十世纪时,五国部(剖阿里、盆奴里、奥... 直至不久以前,远东中世纪民族共同体五国部及其文化问题,无论在我国还是在外国的刊物上均未成为专门研究的对象。文献资料对这一民族共同体的记载颇为简略。五国部位于满洲的东北部,东接太平洋。“十世纪时,五国部(剖阿里、盆奴里、奥里米、越里笃、越里吉)臣服于辽。然而,这种臣服往往只是名义上的,实际上所有五部并非依附于契丹政权”(Е·И·克恰诺夫:《十一世纪的女真族》,载《西伯利亚考古文集》,诺沃西比尔斯克,1966年)。文献资料还可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国部 民族共同体 契丹政权 女真族 剖阿里 女真文化 女真人 辽代 契丹人 七十年
原文传递
伯力噶珊考
5
作者 赵鸣岐 《北方文物》 1982年第3期35-38,共4页
噶珊,是通古斯语“乡村”、“屯落”之意。噶珊为通古斯女真族的地域聚落形态,是清代东北边疆地区地方行政组织的基层单位,清代噶珊制度(即村屯制度)取代明代卫所制度,标志着清政府承袭前代成功地进行丁对我国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有... 噶珊,是通古斯语“乡村”、“屯落”之意。噶珊为通古斯女真族的地域聚落形态,是清代东北边疆地区地方行政组织的基层单位,清代噶珊制度(即村屯制度)取代明代卫所制度,标志着清政府承袭前代成功地进行丁对我国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有效管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流域 乌苏里江流域 清政府 沙俄侵略 边疆地区 剖阿里 松花江 聚落形态 清代 行政组织
原文传递
关东古城(下) 坐井观天处——依兰五国城
6
作者 施立学 《东北史地》 2001年第11期12-13,共2页
黑龙江依兰县城北的松花江南岸,牡丹江之左,倭肯河之右,有座古城遗址,就是闻名关东的"五国城"。五国城原称"和屯噶珊(古城屯)",唐渤海时期为德里府地,辽代称五国头城,或五国部盟城。五国部就是公元10世纪,分布在依... 黑龙江依兰县城北的松花江南岸,牡丹江之左,倭肯河之右,有座古城遗址,就是闻名关东的"五国城"。五国城原称"和屯噶珊(古城屯)",唐渤海时期为德里府地,辽代称五国头城,或五国部盟城。五国部就是公元10世纪,分布在依兰以下松花江和黑龙江沿岸的"生女真人"所形成的五大部族的总称。这五大部落包括剖阿里、盆奴里、奥里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国城 坐井观天 五国部 黑龙江 松花江 依兰县 女真人 古城遗址 剖阿里 胡里改路
原文传递
松花江下游奥里米古城及其周围的金代墓群 被引量:20
7
作者 景爱 《文物》 1977年第4期56-62,共7页
一辽代的五国部是剖阿里、盆奴里、奥里米、越里笃、越里吉五部的总称,是我国历史上女真族在松花江下游、黑龙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区内所建立的五个大城落,是当地少数民族活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关键词 松花江下游 黑龙江流域 金代 五国部 黑龙江地区 古城 少数民族 女真族 剖阿里 黑龙江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