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萍乡上栗杨家湾洞晚更新世长鼻类化石:兼论东方剑齿象–亚洲象组合 被引量:8
1
作者 同号文 邓里 +2 位作者 陈曦 张贝 文军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06-326,共21页
江西萍乡杨家湾1、2号洞出土了40余种哺乳动物化石,其中包括剑齿象和亚洲象,其地质时代为更新世晚期。杨家湾洞的剑齿象化石包括DP2, DP3, DP4, M1, M3, dp3, m2和m3等40余件;根据形态特征和测量数据,可将其归入东方剑齿象(Stegodon ori... 江西萍乡杨家湾1、2号洞出土了40余种哺乳动物化石,其中包括剑齿象和亚洲象,其地质时代为更新世晚期。杨家湾洞的剑齿象化石包括DP2, DP3, DP4, M1, M3, dp3, m2和m3等40余件;根据形态特征和测量数据,可将其归入东方剑齿象(Stegodon orientalis);在形态方面最显著特征是乳齿的宽/长比值较大、每个齿脊上乳突数目较少和白垩质层不发育。亚洲象化石只发现2件齿板,其特征和大小均与现生亚洲象(Elephas maximus)的一致;此外,2号洞还出土了1件门齿残段;我国南方更新世的长鼻类化石多为颊齿,门齿则报道较少;首次观察了我国化石象类门齿施氏线,其外施氏角为136°,该数值在剑齿象和亚洲象的变化范围之内,因此,仅藉此特征很难将其归入二者之一。东方剑齿象的地质分布纵贯整个更新世,但亚洲象在我国的初现时间却至今不明,其根本原因是对早–中更新世亚洲象(古菱齿象)的分类、演化问题没有很好解决;不过,在晚更新世,亚洲象已在我国南方广泛分布;依据现生亚洲象可能出现的时间判断,东方剑齿象–亚洲象组合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分布时间应当是在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末期,并以晚更新世最为常见。剑齿象出现于我国南方第四纪各个时期,早更新世甚至在北方少数地点发现;真象类在早更新世期间在南方地区缺失,而中–晚更新世时却几乎遍布全国(高山地区除外)。这种时空分布上的变化,究竟是长鼻类自身演化的结果还是由环境变化所致,目前还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萍乡杨家湾洞 晚更新世 东方剑齿象 亚洲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乐昌第四纪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 被引量:5
2
作者 金建华 王英永 张镇洪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5-97,101,共4页
广东乐昌第四纪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计有5目15属16种,主要属种有大熊猫洞穴亚种、东方剑齿象、中国犀、中国黑熊、水鹿和水牛等,这些都是南方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典型分子,与曲江马坝动物群、封开黄岩洞动物群比较接近,时代为中更新... 广东乐昌第四纪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计有5目15属16种,主要属种有大熊猫洞穴亚种、东方剑齿象、中国犀、中国黑熊、水鹿和水牛等,这些都是南方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典型分子,与曲江马坝动物群、封开黄岩洞动物群比较接近,时代为中更新世末期或晚更新世早期。动物群反映的当时的生态环境除了森林比较茂密外,水草也比较丰富,气候温凉而不很干燥。该动物群是广东粤北地区继曲江马坝动物群、罗坑动物群以及灵溪暗岩动物群之后又一重要发现,对研究华南地区第四纪动物群的分布、变迁以及当时的古气候和古环境等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 第四纪 广东乐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二级阶地发现的东方剑齿象化石及其环境与考古学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冯兴无 高星 +1 位作者 金昌柱 许春华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3-290,共8页
本文记述的象化石产自三峡库区长江右岸二级阶地。该二级阶地沉积物可分为两个沉积单元:由下部含化石的砂砾层和上部具乌木的土状堆积组成。显然,这些沉积物反映不同的古环境。据铀系法测定,下部沉积的年代约为距今6.4万年前,而上部堆... 本文记述的象化石产自三峡库区长江右岸二级阶地。该二级阶地沉积物可分为两个沉积单元:由下部含化石的砂砾层和上部具乌木的土状堆积组成。显然,这些沉积物反映不同的古环境。据铀系法测定,下部沉积的年代约为距今6.4万年前,而上部堆积层的14C测年值为距今约8 000年。依二级阶地上、下层间呈不整合接触和测年数据,下部沉积之后曾有较长时间的沉积间断。下部埋藏阶地的砂砾石层被钙质胶结的现象表明,该地区在二级阶地形成后有一段气候干燥而寒冷的时期。迄今三峡库区已发现了55处旧石器地点,大多数位于二级阶地中,但缺乏化石和测年的可靠证据。这次埋藏阶地象化石的发现为三峡地区二级阶地的旧石器遗址提供了可资对比的地层和时代依据,对古人类在该地区生存行为演变的阐释及旧石器分期提供了重要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二级埋藏阶地 东方剑齿象 晚更新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生代晚期的剑齿象(剑齿象科,长鼻目)及其扩散事件 被引量:8
4
作者 陈冠芳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7-392,共16页
对我国新生代晚期的剑齿象(Stegodon)进行再研究,提出了下列几点看法:1)依据Ste-godon的特征,可将已命名的中国剑齿象种分为3类。一类为有效的剑齿象种,包括晚中新世的S.licenti Teilhard & Trasseart,1937;上新世的S.zdanskyi Hopw... 对我国新生代晚期的剑齿象(Stegodon)进行再研究,提出了下列几点看法:1)依据Ste-godon的特征,可将已命名的中国剑齿象种分为3类。一类为有效的剑齿象种,包括晚中新世的S.licenti Teilhard & Trasseart,1937;上新世的S.zdanskyi Hopwood,1935和S.officinalis Hopwood,1935;上新世晚期至更新世早期的S.zhaotongensis Chow & Zhai,1962;更新世的S.chiai Chow & Zhai,1962,S.orientalis Owen,1870,S.sinensis Owen,1870和S.huananensis sp.n.等种。另一类是从剑齿象属中分出,归入到其他属或科的种。属于这一类的有可能置入真象类(Elephantoidae)的Stegodon parahypsilophus He,1984,S.guizhouensis Li & Wen,1986,Stegodon cf.S.hypsilophus和S.primitium Liu et al.,1973以及归入Stegolophodon的Ste-godon baoshanensis Yun,1975。第三类为属种分类位置未定的种,以S.wushanensis Huang et al.,1991为代表。2)南亚更新世的S.elephantoides(Clift),1828可能在我国不存在。3)我国的剑齿象化石相当丰富,发现于东经99°以东、北纬38°以南的广大地区(包括山西、陕西和甘肃以及华中、华南、西南和部分华东等地区),生存时代为晚中新世晚期至更新世。4)在新生代晚期我国的剑齿象可能经历了3次大的由北向南的扩散和迁移事件。第一次发生在晚中新世,第二次在晚中新世晚期至早上新世早期,第三次在更新世早期。5)剑齿象可能起源于亚洲。S.licenti是我国出现时代最早的剑齿象,也可能是剑齿象最原始的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新近纪晚期-更新世 剑齿象 扩散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剑齿象化石新材料及剑齿象系统分类的回顾 被引量:8
5
作者 宗冠福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16-230,252-253,共15页
本文记述来自云南、陕西、贵州等地的一些剑齿象化石新材料,回顾了剑齿象的研究历史,对中国常见的剑齿象化石的系统分类作初步探讨,并把它们归并为三个形态种:StegodonzdanskyiHopwood;S.elephantoidesClift;S.
关键词 剑齿象 化石 分类学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苏北的两种剑齿象化石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冠邦 尹增淮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24-231,共8页
本文记述了在苏北晚新生代地层中发现的两种剑齿象Stegodonzdanskyi和S.chiai。代表前者的化石材料是一件不完整的下颌骨,具有破损的左、右m2和完整的左m3,产自新沂唐店附近沐河岸边上白垩统红砂岩之上和上更新统黄土之下的含砾粗砂... 本文记述了在苏北晚新生代地层中发现的两种剑齿象Stegodonzdanskyi和S.chiai。代表前者的化石材料是一件不完整的下颌骨,具有破损的左、右m2和完整的左m3,产自新沂唐店附近沐河岸边上白垩统红砂岩之上和上更新统黄土之下的含砾粗砂层,无共生化石。根据区域地层对比,产化石岩层的时代可能为晚中新世;代表后者的化石材料是产自泗洪归仁砂矿的几件臼齿,或臼齿碎块,与Proboscidipparionsp.,Palaeoloxodonnaumanni,Equussp.和Cervus(Pseudaxis)cf.magnus等共生,时代可能为早更新世晚期。归仁砂矿产的剑齿象M3特别长大,具有9个完整的齿脊和相当发育的跟座,其大小和特征可与S.chiai的模式标本m3相匹配,它们代表一种比S。zdanskyi个体更大,更进步的华北最晚期的剑齿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北部 晚新生代 剑齿象 化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淮南的剑齿象化石 安徽淮南一新种剑齿象属化石及其接引——分支系统之(-) 被引量:1
7
作者 陈萍 刘嘉龙 《淮南矿业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14-17,29,T001,共5页
本文论述了剑齿象的一新种并描述了它的特征(diagnosis),这一新种代表了由乳齿象演化为剑齿象的关键,具有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修订了国内已发现19种剑齿象的材料,肯定了其中的9个种,进行了分类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 长鼻目 剑齿象 化石 煤系 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齿象系统发育的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陈萍 《淮南矿业学院学报》 1992年第1期1-8,共8页
本文以分支系统学为理论依据,分析了剑齿象演化中的近裔性状及其演化极向。以简约性原则建立了反映剑齿象属(Stegodon)各种间系统发育关系的分支图解。与传统的系统学不同,分支图解中不仅表明了某些种之间的租裔序列,而且主要反映了相... 本文以分支系统学为理论依据,分析了剑齿象演化中的近裔性状及其演化极向。以简约性原则建立了反映剑齿象属(Stegodon)各种间系统发育关系的分支图解。与传统的系统学不同,分支图解中不仅表明了某些种之间的租裔序列,而且主要反映了相应的“姐妹群”。同时,进一步运用国外较新的方法,对所建立的分支图解作了检验,并结合地质时代的分布将分支图解转化为系统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鼻目 剑齿象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广元剑齿象类化石的新材料
9
作者 王正新 《地质科技管理》 1996年第5期44-46,共3页
四川广元剑齿象类化石的新材料成都理工学院博物馆馆员王正新本文记叙的是1983年在四川广元县进行地质调查时由县文管所收集到的两枚象牙化石。该化石个体大,形态特征原始,不同于我省境内的其它剑齿象化石,现予以报导。对广元县... 四川广元剑齿象类化石的新材料成都理工学院博物馆馆员王正新本文记叙的是1983年在四川广元县进行地质调查时由县文管所收集到的两枚象牙化石。该化石个体大,形态特征原始,不同于我省境内的其它剑齿象化石,现予以报导。对广元县文管所原所长盛伟先生的大力支持,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齿象 化石 古动物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河洞中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化石的发现 被引量:6
10
作者 高占冬 Jean Bottazzi +4 位作者 赵欣楠 贺卫 Eric Sanson 李坡 程海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2-406,共5页
对贵州省境内的双河洞历次科考中发现的第四纪动物群化石进行初步研究和总结,认为目前对双河洞第四纪动物群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化石的发现者都是洞穴科考专家,古生物知识相对欠缺且重视不够是洞穴化石研究进展缓慢的原因。为了加快双... 对贵州省境内的双河洞历次科考中发现的第四纪动物群化石进行初步研究和总结,认为目前对双河洞第四纪动物群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化石的发现者都是洞穴科考专家,古生物知识相对欠缺且重视不够是洞穴化石研究进展缓慢的原因。为了加快双河洞第四纪动物群的研究进程,以今年中法联合科考过程中发现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化石为样本,采用ICP-MS铀系定年方法对这批大熊猫骨骼化石碳酸盐岩包裹物的年龄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化石群化石距今6.75万年,初步判定此动物群可能生存于中更新世-晚更新世早期。这批哺乳动物化石及其地层信息将为贵州(尤其是黔北)第四纪的研究提供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 化石 大熊猫-剑齿象 双河洞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剑川早更新世剑齿象化石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凤麟 赵霞 厉大亮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90年第3期44-50,T002,共8页
袁氏剑齿象(新种)(Stegodon yuani sp.nov.)是根据发现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东山脚村附近的两颗上第三臼齿建立的。 化石产于早更新世湖泊和滨湖河流相的东山组上部粉砂质粘土层中。它稍原始于东方剑齿象(S.orientalis),而在进... 袁氏剑齿象(新种)(Stegodon yuani sp.nov.)是根据发现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东山脚村附近的两颗上第三臼齿建立的。 化石产于早更新世湖泊和滨湖河流相的东山组上部粉砂质粘土层中。它稍原始于东方剑齿象(S.orientalis),而在进化水平上又稍晚于先东方剑齿象(S.praeorintal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齿象 化石 早更新世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金华全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安成 汤虎良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95-312,共18页
浙江金华双龙洞脊椎动物群包括9目24科48种,其中哺乳类47种,爬行类1种.成员中除含有 Ailuropoda melanoleuca baconi, Crocuta ultima, Stegodon orientalis, Megatapirus augustus 和 Sus sp. (cf. xiaozhu)等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中... 浙江金华双龙洞脊椎动物群包括9目24科48种,其中哺乳类47种,爬行类1种.成员中除含有 Ailuropoda melanoleuca baconi, Crocuta ultima, Stegodon orientalis, Megatapirus augustus 和 Sus sp. (cf. xiaozhu)等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中的典型绝灭种之外,大部分都是现生种类.经 ^(14)C 绝对年代测定,动物群的年代为 7815±385aB.P,晚于江苏溧水神仙洞动物群,早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河南淅川下王岗和广西桂林甑皮岩等遗址动物群,而与云南保山蒲缥遗址动物群接近.研究表明,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绝灭年代大约在5000-4000aB. P., 距今5000年的一次降温事件以及后来的人类活动可能是导致这个动物群最后灭绝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剑齿象 动物群 浙江 全新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中天坑群发现的东方剑齿象化石及其地质时代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兴文 胡义 +1 位作者 唐力 郭岐明 《贵州地质》 2021年第1期29-34,70,共7页
本文对汉中天坑群天星岩竖井中发现的剑齿象化石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形态特征对比认为其可归为东方剑齿象(Stegodon orientalis),化石是由地表流水将剑齿象遗骸分解后的骨骼带入竖井中而形成的。综合对东方剑齿象的生存时代、化石赋存... 本文对汉中天坑群天星岩竖井中发现的剑齿象化石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形态特征对比认为其可归为东方剑齿象(Stegodon orientalis),化石是由地表流水将剑齿象遗骸分解后的骨骼带入竖井中而形成的。综合对东方剑齿象的生存时代、化石赋存层位的岩性特征和时代以及天星岩竖井的形成时代等方面的分析结果,认为天星岩竖井中东方剑齿象化石的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可能为晚更新世晚期。天星岩竖井中东方剑齿象化石的发现对于研究汉中天坑群地区岩溶地貌的形成时代、第四纪时期古气候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中天坑群 天星岩竖井 东方剑齿象 地质时代 晚更新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齿象的接引式发育——安徽淮南一新种剑齿象属化石及其接引—分支系统(二)
14
作者 刘嘉龙 陈萍 《淮南矿业学院学报》 1996年第2期1-5,70,共6页
本文在性状分析和性状接引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剑齿象属(Stegodon)的两条形成支系,做出接引分支系统图和系统树.进一步阐明了剑齿象起源于淮河过渡区及其后的时空发展.
关键词 长鼻目 进化 剑齿象 接引式发育 古动物 化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甘肃武都—东方剑齿象(Stegodon orientalis)
15
作者 谷祖纲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61-162,共2页
1987年秋,天水师专马国瑶老师信告该校学生李斌常返里休假时,从武都安化乡石大坪村农民张同娃(今已故)处收得一象齿化石。后转送我系,经鉴定为一东方剑齿象。现简要记述如下:
关键词 东方剑齿象 甘肃武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金华全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3
16
作者 马安成 汤虎良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295-312,338-340,共18页
浙江金华双龙洞脊椎动物群包括9目24科48种,其中哺乳类47种,爬行类1种.成员中除含有 Ailuropoda melanoleuca baconi, Crocuta ultima, Stegodon orientalis, Megatapirus augustus 和 Sus sp. (cf. xiaozhu)等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中... 浙江金华双龙洞脊椎动物群包括9目24科48种,其中哺乳类47种,爬行类1种.成员中除含有 Ailuropoda melanoleuca baconi, Crocuta ultima, Stegodon orientalis, Megatapirus augustus 和 Sus sp. (cf. xiaozhu)等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中的典型绝灭种之外,大部分都是现生种类.经 ^(14)C 绝对年代测定,动物群的年代为 7815±385aB.P,晚于江苏溧水神仙洞动物群,早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河南淅川下王岗和广西桂林甑皮岩等遗址动物群,而与云南保山蒲缥遗址动物群接近.研究表明,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绝灭年代大约在5000-4000aB. P., 距今5000年的一次降温事件以及后来的人类活动可能是导致这个动物群最后灭绝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大熊猫剑齿象 动物群 浙江
全文增补中
剑齿象·巨猿·野人
17
作者 史怀远 《科技潮》 1996年第9期26-28,共3页
距今300万年前,地球的气候温暖而湿润。茂密的植被为众多的动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大熊猫、剑齿象和巨猿组成的群体漫游在东至台湾,南至广东,西至缅甸,北至秦岭淮河的广大地域里。
关键词 野人 剑齿象 大熊猫 神农架地区 巨猿 动物 棕红色 目击者 栖息地 脚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发现保存较为完整的东方剑齿象化石
18
《中国三峡建设》 2007年第3期90-90,共1页
三峡库区古生物化石富集区重庆万州新田盐井沟有了新发现,一具保存较为完整的东方剑齿象化石日前被考古人员发掘出土。
关键词 古生物化石 三峡库区 剑齿象 东方 保存 富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病灭绝剑齿象
19
《大自然探索》 2007年第1期4-4,共1页
科学家最近指出,在上一次冰期,肆虐的结核病很可能是导致北美剑齿象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剑齿象从大约200万年前开始生活在北美地区,至11000年前——也就是人类踏足北美大陆之前——达到鼎盛时期。
关键词 剑齿象 结核病 灭绝 北美地区 北美大陆 科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发现剑齿象骨架化石
20
《浙江地质科技情报》 2002年第4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生存年代 磨蚀特征 文物考古 云南 剑齿象骨架化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