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3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色彩探析——以前奏曲《帆》为例
1
作者 胡亚哲 翟庆玲 《当代音乐》 2025年第3期91-93,共3页
印象派音乐是20世纪初形成的一种音乐风格,它不拘泥于传统形式,强调音色、旋律及和声的色彩感,对20世纪的西方音乐乃至后世音乐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德彪西个人角度并不承认自己是印象派开拓者,他总是想方设法地远离“印象派”称呼。... 印象派音乐是20世纪初形成的一种音乐风格,它不拘泥于传统形式,强调音色、旋律及和声的色彩感,对20世纪的西方音乐乃至后世音乐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德彪西个人角度并不承认自己是印象派开拓者,他总是想方设法地远离“印象派”称呼。前奏曲(Prelude)是西方历史中产生的第一个为器乐音乐量身打造的体裁,通常为短小而独立的乐曲,用于引入或铺垫在演唱或其他乐曲前。前奏曲既有快速活泼、充满能量的乐曲,也有悠扬舒缓、宁静浪漫的抒情曲,创作风格多样,充分展现了作曲家的个人风格和想象力。德彪西的前奏曲中融入了20世纪的人文背景,形成了独具特征的艺术构思。本文将从印象主义音乐发展概况、德彪西印象派音乐特征和钢琴前奏曲《帆》艺术特征分析和印象主义色彩与艺术价值四个方面展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象派 德彪西 印象主义音乐 前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星探组 出使琉球的前奏
2
作者 Sapple HT大叔(图)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 2025年第1期72-79,共8页
【前情回顾】历经各代,尤其是感受了唐宋时期古代民间海外贸易的盛况,菲儿和豆豆对明清时期的航海情况兴趣更浓厚了……
关键词 唐宋时期 前奏 兴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拉祖诺夫《前奏曲与赋格》(Op.101 No.1)复调技法研究
3
作者 林久平 《当代音乐》 2025年第1期104-107,共4页
格拉祖诺夫是俄罗斯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其音乐创作体裁涉猎广泛,包括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钢琴套曲等,其中钢琴套曲是格拉祖诺夫写得比较少的体裁,因此本文研究的这部《四首前奏曲与赋格》(Op.101)就显得尤为珍贵。本文将这部... 格拉祖诺夫是俄罗斯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其音乐创作体裁涉猎广泛,包括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钢琴套曲等,其中钢琴套曲是格拉祖诺夫写得比较少的体裁,因此本文研究的这部《四首前奏曲与赋格》(Op.101)就显得尤为珍贵。本文将这部套曲中的第1首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阐明作品的主题特征及其发展、结构布局和复调技法等内容,来达到理解这部作品、挖掘作曲家创作理念的研究目的,并以此抛砖引玉,以期为此类音乐作品的创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拉祖诺夫 前奏曲与赋格》 复调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巴赫与肖邦《前奏曲》演奏特征对比
4
作者 张奕子 《当代音乐》 2025年第2期97-99,共3页
前奏曲作为一种古老的体裁,一直流传至今,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版本。巴赫的《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被誉为钢琴音乐的“旧约全书”,在音乐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波兰作曲家肖邦根据巴赫的这部作品创作出了享誉世界的《24首前奏曲》。... 前奏曲作为一种古老的体裁,一直流传至今,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版本。巴赫的《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被誉为钢琴音乐的“旧约全书”,在音乐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波兰作曲家肖邦根据巴赫的这部作品创作出了享誉世界的《24首前奏曲》。本文从两位作曲家的前奏曲入手,根据前奏曲的特点,阐述两位作曲家所创作的前奏曲的不同之处,重点分析其演奏特点与实际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奏 肖邦 巴赫 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材料的布局方式探究梅西安《钢琴前奏曲》
5
作者 蔡晴 《音乐生活》 2025年第2期51-55,共5页
本文所探讨的《钢琴前奏曲》(以下简称《前奏曲》)由法国作曲家梅西安于1929年创作,次年出版,是其第二部正式出版的音乐作品。该作品为梅西安在巴黎音乐学院的同学亨利特·罗热而作,由八首独立乐章组成,每个乐章均有标题。这部作品... 本文所探讨的《钢琴前奏曲》(以下简称《前奏曲》)由法国作曲家梅西安于1929年创作,次年出版,是其第二部正式出版的音乐作品。该作品为梅西安在巴黎音乐学院的同学亨利特·罗热而作,由八首独立乐章组成,每个乐章均有标题。这部作品在巴黎音乐学院获得作曲二等奖,为梅西安未来的音乐创作风格奠定了基础。众所周知,梅西安在音乐创作中对于多种素材的运用极为独特,无论是在宗教与自然题材的表达,还是在对希腊、印度等地节奏素材的灵活发展方面,都展现出其承前启后的创作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音乐学院 梅西安 法国作曲家 前奏曲》 音乐创作 自然题材 音乐作品 方式探究
原文传递
黄安伦钢琴《前奏曲二首》演奏分析
6
作者 蓝婧楠 阮洋 《黄河之声》 2024年第10期98-101,共4页
《前奏曲二首》是当代著名作曲家黄安伦于1949年创作的钢琴作品,在钢琴音乐的民族化、本土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式意义,黄安伦最早将民族音乐元素融入钢琴前奏曲中,赋予钢琴前奏曲以民族特性和传统韵味,为当代钢琴艺术实践提供了丰富... 《前奏曲二首》是当代著名作曲家黄安伦于1949年创作的钢琴作品,在钢琴音乐的民族化、本土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式意义,黄安伦最早将民族音乐元素融入钢琴前奏曲中,赋予钢琴前奏曲以民族特性和传统韵味,为当代钢琴艺术实践提供了丰富的启示。文章简要介绍黄安伦的音乐文化价值观和《前奏曲二首》的创作背景。分析两首钢琴前奏曲的曲式结构,调式调性,和声技法和演奏技术难点。重点从柱式和弦演奏,琶音与十六分音符演奏,震音技巧运用,声部层次划分和情感表达五大方面阐述黄安伦《前奏曲二首》的演奏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安伦 钢琴前奏 前奏曲二首》 演奏技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拍移位”技法探究——以张帅《三首前奏曲》第一首和贺乐《茉莉花》为例
7
作者 何毅超 《当代音乐》 2024年第11期116-118,共3页
“重拍移位”是一种新颖的音乐创作技法,通过变换音乐作品中重音的节拍位置,产生节拍多样性与节奏错位感的效果。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正走向全面复兴,在此背景下,中国当代钢琴音乐的探索精神逐渐显现,新颖技法层出不穷。本... “重拍移位”是一种新颖的音乐创作技法,通过变换音乐作品中重音的节拍位置,产生节拍多样性与节奏错位感的效果。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正走向全面复兴,在此背景下,中国当代钢琴音乐的探索精神逐渐显现,新颖技法层出不穷。本文以我国民族素材爵士化改编的两部钢琴代表作--张帅《三首前奏曲》第一首、贺乐《茉莉花》作品中蕴含的“重拍移位”技法为切入点,分析其音乐实践层面的节奏特征,探索我国音乐创作的理论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音乐 钢琴 爵士音乐 重拍 张帅 贺乐 前奏 茉莉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风琴前奏曲两首
8
作者 徐昌俊(曲)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97,共12页
《手风琴前奏曲两首》作于2019年,由“福田杯”国际手风琴大赛组委会委约。作品由两首“独立”但有“联系”的小品组成:第一首风格轻快、诙谐、幽默,第二首风格热烈火爆。第一首标题为“小步舞”--幽默的小快板,采用“四音动机”贯穿发... 《手风琴前奏曲两首》作于2019年,由“福田杯”国际手风琴大赛组委会委约。作品由两首“独立”但有“联系”的小品组成:第一首风格轻快、诙谐、幽默,第二首风格热烈火爆。第一首标题为“小步舞”--幽默的小快板,采用“四音动机”贯穿发展,左手以“线性”进行为主,右手采用对比的节奏音型,双手始终交错对比、平行发展一直到结束。第二首标题为“无穷动”--火爆的快板,采用全新的对比主题,密集展开,扣人心弦。“小步舞”的四音动机被“有意”地安插其间,若隐若现,突出了两首作品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奏 无穷动 手风琴 贯穿发展 大赛组委会 对比主题 快板 节奏音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巴赫到肖斯塔科维奇:《降D大调前奏曲与赋格》的继承与创新
9
作者 吕亚飞 《艺术评鉴》 2024年第19期61-67,共7页
肖斯塔科维奇的《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通常被认为是现代复调音乐创作的经典之作。本文通过分析《降D大调前奏曲与赋格》中的主题写作、结构安排、和声运用、调性布局、节奏变化等音乐元素,从而揭示出肖斯塔科维奇独特而生动的前奏曲... 肖斯塔科维奇的《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通常被认为是现代复调音乐创作的经典之作。本文通过分析《降D大调前奏曲与赋格》中的主题写作、结构安排、和声运用、调性布局、节奏变化等音乐元素,从而揭示出肖斯塔科维奇独特而生动的前奏曲写作风格与赋格写作特征,同时也反映了肖斯塔科维奇在古典主义音乐上的继承性和革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格 肖斯塔科维奇 前奏 半音化 写作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西方之乐器,奏华夏之音韵——谈储望华钢琴前奏曲《筝箫吟》
10
作者 段雪 《贵州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66-72,共7页
自钢琴传入中国以来,便被快速传播。从上世纪起,一大批中国作曲家致力于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作品,将中国民族传统音乐元素与西方作曲技法相结合,开拓了中华古韵传承的新路径。钢琴前奏曲《筝箫吟》便是中西方音乐完美融合的典型代表... 自钢琴传入中国以来,便被快速传播。从上世纪起,一大批中国作曲家致力于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作品,将中国民族传统音乐元素与西方作曲技法相结合,开拓了中华古韵传承的新路径。钢琴前奏曲《筝箫吟》便是中西方音乐完美融合的典型代表之一。筝与箫本是中国古老的传统乐器,作曲家用西洋乐器表现其声,既赋予了钢琴作品别样的韵味,更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中华古韵的传承。文章从中国风格钢琴音乐传承的视角,分析《筝箫吟》的创作理念和音乐本体中的中国之韵,并探讨其具体的演奏技法,以期为更好地欣赏和演奏中国钢琴作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筝箫吟》 储望华 古韵 钢琴前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彪西第一集钢琴前奏曲和声现象分析
11
作者 雷芳 查建敏 《黄河之声》 2024年第14期62-65,共4页
克劳德·德彪西(Claude Debussy)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创作家之一,他在和声运用技巧上的独特风格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本文将以德彪西的第一集《钢琴前奏曲》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其和声现象,以期更好地理解德彪西印象主义... 克劳德·德彪西(Claude Debussy)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创作家之一,他在和声运用技巧上的独特风格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本文将以德彪西的第一集《钢琴前奏曲》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其和声现象,以期更好地理解德彪西印象主义风格的钢琴音乐创作,并从中汲取音乐创作的启示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彪西 钢琴前奏 和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格什温《三首前奏曲》的混生之美
12
作者 陈含露 《艺术家》 2024年第5期62-64,共3页
混,顾名思义就是混合、掺杂的意思,混生则是具有差异性的、不同质的,经过混杂而生长的个性化状态。美国民族音乐是多种音乐类型相融合的产物,具有混生的音乐形态。以本文研究的《三首前奏曲》为例,该部作品涵盖了欧洲严肃音乐、民间通... 混,顾名思义就是混合、掺杂的意思,混生则是具有差异性的、不同质的,经过混杂而生长的个性化状态。美国民族音乐是多种音乐类型相融合的产物,具有混生的音乐形态。以本文研究的《三首前奏曲》为例,该部作品涵盖了欧洲严肃音乐、民间通俗音乐等元素,这样的音乐具有混生状态。相较古典钢琴曲,它是一次历史性的尝试与突破,其音乐语言中包含了各族人民的情感与精神追求,这就是该作品混生美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奏 音乐形态 通俗音乐 音乐语言 音乐类型 格什温 严肃音乐 混生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赫玛尼诺夫前奏曲Op.32No.10音乐分析和演奏技法探究
13
作者 杨子萱 《黄河之声》 2024年第9期63-67,共5页
拉赫玛尼诺夫是浪漫主义末期的作曲家,同时也承接着近代音乐的发展,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不仅有传统音乐的结构,也有一些新潮的近现代技法的加入,他对传统技法进行创新得到了新的音响效果。笔者从中选出了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前奏曲(op32no10... 拉赫玛尼诺夫是浪漫主义末期的作曲家,同时也承接着近代音乐的发展,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不仅有传统音乐的结构,也有一些新潮的近现代技法的加入,他对传统技法进行创新得到了新的音响效果。笔者从中选出了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前奏曲(op32no10)从它的创作背景入手,对创作特征与曲式结构,演奏方法进行详细分析。国内对拉赫玛尼诺夫前奏曲音乐特征的分析多是一套完整的前奏曲,对此首作品的详细分析较少。这是拉赫玛尼诺夫前奏曲意境美的代表作,具有拉赫玛尼诺夫独特的色彩性和声语言,深刻的抒情性,鲜明的画面性,浓厚的悲剧性。这首曲子被称为回乡之路,全曲处处弥漫着作曲家离乡之后浓郁的乡愁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赫玛尼诺夫 前奏 音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穆钦斯基《六首前奏曲》调性思维探析
14
作者 廖邰东 《艺术家》 2024年第11期59-61,共3页
罗伯特·穆钦斯基是20世纪一位杰出的波兰裔美国作曲家。他师从齐尔品,尽管生活在一个音乐作品风格多样、创新层出不穷的新时代,但穆钦斯基的作品始终散发着典型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并以精湛的室内乐和独奏作品而著称。《六首前奏曲... 罗伯特·穆钦斯基是20世纪一位杰出的波兰裔美国作曲家。他师从齐尔品,尽管生活在一个音乐作品风格多样、创新层出不穷的新时代,但穆钦斯基的作品始终散发着典型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并以精湛的室内乐和独奏作品而著称。《六首前奏曲》是他于1953—1954年间创作的一套钢琴独奏作品,充分体现了他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对古典音乐语汇的卓越驾驭能力。作品中每一首前奏曲都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呈现,既包含具有强烈表现力的抒情片段,也有呈现作曲家精巧乐思和创新思维的复杂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作曲家 前奏 音乐语汇 齐尔品 音乐作品风格 音乐风格 乐思 调性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什温钢琴作品《三首前奏曲》演奏探析
15
作者 包慧影 《黄河之声》 2024年第3期84-87,共4页
乔治·格什温(George Gershwin)是美国现代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他为美国爵士乐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将爵士乐推向专业的音乐舞台并发展至高峰,使更多的人对爵士乐产生了新的看法,并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本文将从美... 乔治·格什温(George Gershwin)是美国现代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他为美国爵士乐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将爵士乐推向专业的音乐舞台并发展至高峰,使更多的人对爵士乐产生了新的看法,并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本文将从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格什温《三首前奏曲》的创作背景出发,通过对爵士音乐风格的研究,最后从触键、踏板等方面结合演奏技巧难点进行演奏探析。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钢琴演奏者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与帮助,更进一步地展现出爵士乐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首前奏曲》 爵士风格 演奏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肖斯塔科维奇钢琴作品中的复调风格演奏研究——以《24首前奏曲和赋格曲》为例
16
作者 王美淋 《黄河之声》 2024年第2期138-141,共4页
文章从演奏问题的角度对肖斯塔科维奇的钢琴作品中的复调风格进行了研究。文章研究了肖斯塔科维奇复调音乐具象内容的特殊性,并揭示了其风格的起源。其中,特别关注了其《24首前奏曲和赋格曲》在创作生涯和世界钢琴作品中的地位。尤其揭... 文章从演奏问题的角度对肖斯塔科维奇的钢琴作品中的复调风格进行了研究。文章研究了肖斯塔科维奇复调音乐具象内容的特殊性,并揭示了其风格的起源。其中,特别关注了其《24首前奏曲和赋格曲》在创作生涯和世界钢琴作品中的地位。尤其揭示了复调在肖斯塔科维奇作品中的戏剧性作用。并且以其为例在肖斯塔科维奇的复调音乐作品的钢琴演奏中给予一些指导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调音乐 肖斯塔科维奇 钢琴演奏 前奏曲和赋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西安《前奏曲》的音高组织技法研究——以第五首《不可触及的梦之声》为例
17
作者 田心懿 《艺术评鉴》 2024年第20期32-37,共6页
奥利弗·梅西安的创作体裁丰富,涵盖钢琴套曲、交响曲、前奏曲、练习曲等。他的《前奏曲》系列短小精悍,初步展现了他对音乐语言的独特运用。他在《前奏曲》中融入了多样化的音响材料来丰富音响空间,并拓宽了音响材料的组合方式。... 奥利弗·梅西安的创作体裁丰富,涵盖钢琴套曲、交响曲、前奏曲、练习曲等。他的《前奏曲》系列短小精悍,初步展现了他对音乐语言的独特运用。他在《前奏曲》中融入了多样化的音响材料来丰富音响空间,并拓宽了音响材料的组合方式。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他描绘了特定的情境。如在《前奏曲》第五首《不可触及的梦之声》中,他运用较为缜密的音高组织技法,编织成一幅栩栩如生的音响画卷。因此,以第五首为例,从和弦材料、和声进行及调式、调性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出作品的音高组织特征,并探索音高组织对于整体音响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西安 前奏曲》 《不可触及的梦之声》 音高组织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克里亚宾钢琴前奏曲可视化分析——以《五首前奏曲Op.16》为例
18
作者 包慧影 郭颖 《黄河之声》 2024年第21期90-95,共6页
本文通过中国音乐学网提供的音乐表演可视化分析工具“Vmus.net”对斯克里亚宾的钢琴作品《五首前奏曲Op.16》的两个演奏录音进行分析。可视化分析是通过图形展示音频特征和动态变化,帮助理解和比较不同演奏版本的新型手段和方法。其研... 本文通过中国音乐学网提供的音乐表演可视化分析工具“Vmus.net”对斯克里亚宾的钢琴作品《五首前奏曲Op.16》的两个演奏录音进行分析。可视化分析是通过图形展示音频特征和动态变化,帮助理解和比较不同演奏版本的新型手段和方法。其研究重点集中在录音中速度和力度变化的对比分析,以及两位钢琴家在对同一作品的处理上展现出的独特风格。文章将以斯克里亚宾的《五首前奏曲Op.16》为例,将乐曲的力度、速度等方面以曲线图、音频图、蠕虫图的方式直观呈现在眼前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实践提供了可参考的数据资料,希望通过此项研究能为演奏者带来灵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克里亚宾《五首前奏曲Op.16》 可视化分析 钢琴演奏版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肖斯塔科维奇二十四首前奏曲(Op34)解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丁嫚莉 权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09年第4期101-103,共3页
本文以肖斯塔科维奇创作的24首前奏曲为研究对象,对其魅力所在加以深入分析,以探究这些前奏曲的形式特点、演奏特色以及思想内涵与重要意义。
关键词 肖斯塔科维奇 前奏 二十四首前奏曲(Op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赫钢琴前奏曲和亨德尔钢琴前奏曲的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蓉芳 谭芳林 《北方音乐》 2014年第16期59-60,共2页
"前奏曲"一词即序引。它是十五世纪起源于西方的小型键盘音乐体裁,最初作为教堂中声乐的引子,由管风琴演奏。之后,前奏曲成为演奏者演奏管风琴或琉特琴等乐器活动手指、引入其后音乐的音高、调式和调性的小品。随后成为涵盖... "前奏曲"一词即序引。它是十五世纪起源于西方的小型键盘音乐体裁,最初作为教堂中声乐的引子,由管风琴演奏。之后,前奏曲成为演奏者演奏管风琴或琉特琴等乐器活动手指、引入其后音乐的音高、调式和调性的小品。随后成为涵盖丰富创作技法和风格的体裁。巴赫和亨德尔进一步完善前奏曲与组曲相结合的形式,巴赫创作了代表巴洛克时期键盘组曲体裁成熟水平的《德国组曲》。1720年亨德尔亲自校订并出版的第一集的八套键盘组曲,本文选例巴赫的《德国组曲》中的b B大调组曲和亨德尔的《A大调组曲》的两首钢琴作品中的前奏曲,通过从这两首钢琴作品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旋律的特点、调性及和声等方面的分析来展示两位伟大作曲家的音乐风格和音乐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赫钢琴前奏 亨德尔钢琴前奏 创作背景 曲式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