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4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Jeffries模拟教学法在精神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教学中的应用
1
作者 曾玲芸 张春艳 +5 位作者 刘倩 黄薇 杨微 杜海 陈冠婕 李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5年第3期90-95,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Jeffries模拟教学理论的情境模拟教学(situation simulation teaching,SST)对精神科住院医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repeat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herapy,rTMS)教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2年9月接受... 目的探讨基于Jeffries模拟教学理论的情境模拟教学(situation simulation teaching,SST)对精神科住院医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repeat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herapy,rTMS)教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2年9月接受深圳市康宁医院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40名2020级和2021级住院医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名。试验组采用Jeffries模拟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理论授课教学(lecture-based learning,LBL)。课程结束后,采用中文版Jeffries模拟教学设计量表(simulation design scale,SDS)比较2组住院医师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案例设计、反思及引导环节要素的细化评价。结果对比试验组和对照组的SDS总分[100(80.75,100)分vs.80.50(78.00,83.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试验组和对照组在SDS 5个维度评分:目标与信息维度、支持维度、解决问题维度、引导性反馈维度、仿真性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Jeffries模拟教学法适用于精神科住院医师的重复rTMS的规范化培训,具有更明确的教学目标、能获得更好的支持及引导反馈,具有更好的仿真性,能有效帮助提升住院医师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effries模拟教学理论 情境模拟教学 精神科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长城建造算法的电刺激治疗仪自适应增量式PID控制
2
作者 祝燕 苗蓓蓓 刘洪波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5年第1期133-140,共8页
目前,电刺激治疗仪自适应能力差,电刺激信号控制不够精准有效,难以全模拟及适应人体的复杂生理过程。为提高功能性电刺激的自适应性响应和稳定性,采用改进的长城建造算法实时动态控制功能性电刺激信号。在Simulink中搭建电刺激治疗仪电... 目前,电刺激治疗仪自适应能力差,电刺激信号控制不够精准有效,难以全模拟及适应人体的复杂生理过程。为提高功能性电刺激的自适应性响应和稳定性,采用改进的长城建造算法实时动态控制功能性电刺激信号。在Simulink中搭建电刺激治疗仪电刺激自适应控制系统仿真模型,仿真分析标准PID、长城建造算法(GWCA)和改进长城建造算法(IGWCA)3种不同控制算法对电刺激自适应系统响应的影响,获得了IGWCA对增量式PID算法控制参数寻优的最佳值:K_(p)=52.36、K_(i)=0.51、K_(d)=5.15。仿真结果表明:与其他两种控制算法相比,IGWCA响应速度最快,在1.2秒时达到设定峰值且显示出较高稳定性和较小超调;同等条件下,IGWCA的寻优速度和收敛精度更高,自适应控制效果更好。该算法可显著提升电刺激治疗仪在临床和康复治疗中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治疗 功能性电刺激 增量式PID 改进长城建造算法 SIMULIN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应用效果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3
作者 赵盼盼 程静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167-170,共4页
研究个性化护理措施在经颅磁刺激疗法中对抑郁症患者伴随睡眠障碍的疗效及其对睡眠品质的改善作用。方法 80例抑郁症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取自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随机分组,各40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个... 研究个性化护理措施在经颅磁刺激疗法中对抑郁症患者伴随睡眠障碍的疗效及其对睡眠品质的改善作用。方法 80例抑郁症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取自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随机分组,各40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以及各维度的PSQI指数均更低,且满意度更高,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 对接受经颅磁刺激治疗的抑郁症伴有睡眠障碍患者,实施个性化的护理方案,能显著降低焦虑和抑郁症状,提升睡眠品质,并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治疗 个性化护理 抑郁症 睡眠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电刺激治疗不同体重指数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
4
作者 宁文琦 杨鑫 《吉林医学》 2025年第1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究磁电联合刺激改善产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及影响。方法:随机选择长春市妇产医院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治疗的5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体重指数(BMI)不同分为体重正常组(BMI=18.5~23.9 kg/m ^(2))、超重组(BMI=24~27.9 kg... 目的:探究磁电联合刺激改善产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及影响。方法:随机选择长春市妇产医院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治疗的5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体重指数(BMI)不同分为体重正常组(BMI=18.5~23.9 kg/m ^(2))、超重组(BMI=24~27.9 kg/m ^(2)),每组25例,观察不同BMI的产妇治疗效果有无差异。两组均接受产后磁电刺激治疗及Kegel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压力性尿失禁治疗临床有效率,应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治疗前后盆底肌电值(前静息平均肌电值、快肌最大肌电值、慢肌平均肌电值、后静息平均肌电值及快慢肌平均肌电值)。结果:治疗后,体重正常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体重超标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肌电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体重正常组治疗后肌电值程度明显优于超重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磁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训练有助于女性产后盆底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质量,治疗体重正常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超重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电刺激治疗 盆底康复训练 体重指数 压力性尿失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桑贤明 黄梅 +1 位作者 马鑫慧 张金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6期89-91,共3页
目的探究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强制性运动疗法联合干预的价值。方法纳入本院收治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时间为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48例。全部患者进行神经内科基础药物治疗及康复运动,对... 目的探究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强制性运动疗法联合干预的价值。方法纳入本院收治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时间为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48例。全部患者进行神经内科基础药物治疗及康复运动,对照组在此基础开展强制性运动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开展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强制性运动疗法联合干预。根据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综合评估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Wolf运动功能量表(WMFT)、CarroⅡ上肢功能测试(UEFT)、改良Barthel指数(MBI)、世卫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强制性运动疗法联合干预能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 强制性运动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彭智聪 向勇 +1 位作者 周维 许美珍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34期1-4,共4页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常发生于意外骨折、创伤或手术后,以严重、顽固、多变的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存在一定程度功能障碍、营养不良。此病的发生会增加患者的身心不适,影响其日常生活。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是临床治疗复杂性区域疼痛...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常发生于意外骨折、创伤或手术后,以严重、顽固、多变的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存在一定程度功能障碍、营养不良。此病的发生会增加患者的身心不适,影响其日常生活。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是临床治疗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的首选方法,可刺激大脑皮层,调控大脑神经网络,有效缓解疼痛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本研究就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治疗展开讨论,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在缓解此病患者疼痛方面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轻度产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7
作者 瞿砚舟 林雪芳 蓝丽康 《医药前沿》 2024年第22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在轻度产后抑郁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丽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2例轻度产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TMS治疗组(n=27)和安慰剂组(n=25)。rTMS治疗组...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在轻度产后抑郁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丽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2例轻度产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TMS治疗组(n=27)和安慰剂组(n=25)。rTMS治疗组以1 Hz低频rTMS刺激右背外侧前额叶(r-DLPFC)及10 Hz高频rTMS刺激左背外侧前额叶(l-DLPFC),安慰剂组在相同位点给予rTMS伪刺激,总疗程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结果:治疗后4周,rTMS治疗组患者EPDS、HAMD-17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MS治疗组EPDS、HAMD-17评分减分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可改善轻度产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抑郁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 右背外侧前额叶 左背外侧前额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底电刺激治疗对初产妇产后性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伊丽娜 冯丽虹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3期186-189,共4页
目的分析盆底电刺激治疗对初产妇产后性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4月内蒙古赤峰市医院接受的106例产后性功能障碍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3)。对照组接受盆底肌功... 目的分析盆底电刺激治疗对初产妇产后性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4月内蒙古赤峰市医院接受的106例产后性功能障碍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3)。对照组接受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观察组接受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性功能指标、性生活质量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产妇性功能、性生活质量指标和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产妇各方面情况均得到了一定改善,且观察组性功能恢复效果、性生活质量评分和心理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能更好地帮助初产妇产后性功能障碍患者改善性功能,提高性生活质量,有效缓解女性性功能障碍患者因疾病产生的负面情绪,避免焦虑抑郁情绪影响身体健康状况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电刺激治疗 初产妇 产后性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后失语症疗效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马恒芹 张庆苏 +4 位作者 王博 盖佳琳 潘界诺 韩聪俐 汤继芹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0-877,共8页
脑卒中是全球成年人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和残疾的第三大原因[1],而近年中国脑卒中发病率高居全球首位[2]。据统计,在脑卒中幸存者中,约21%—38%会伴有卒中后失语症(post stroke aphasia,PSA)[3]。PSA通常是优势半球语言功能区受损而引起的... 脑卒中是全球成年人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和残疾的第三大原因[1],而近年中国脑卒中发病率高居全球首位[2]。据统计,在脑卒中幸存者中,约21%—38%会伴有卒中后失语症(post stroke aphasia,PSA)[3]。PSA通常是优势半球语言功能区受损而引起的一种获得性语言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发病率 卒中后失语症 系统评价再评价 语言功能区 优势半球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 语言障碍 P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麦角林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姚玉婷 赵鹏 +2 位作者 李燕 姚玉鑫 刘敏肖 《中国康复》 2024年第4期200-203,共4页
目的:观察尼麦角林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及血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3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给予常规治疗结合尼麦角林;C组给予常规治疗结合尼麦角林和吞... 目的:观察尼麦角林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及血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3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给予常规治疗结合尼麦角林;C组给予常规治疗结合尼麦角林和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2周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标准吞咽功能量表(SSA)评分、洼田饮水等级、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NIHSS评分、SSA评分及血清NSE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且B、C组低于A组(P<0.05),C组低于B组(P<0.05);3组洼田饮水试验等级优于治疗前(P<0.05),B、C组优于A组(P<0.05),C组优于B组(P<0.05);3组患者血清BDNF和NGF表达水平及总有效率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B、C组高于A组(P<0.05),C组高于B组(P<0.05)。结论:尼麦角林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可有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升高血清BDNF和NGF水平,降低NSE水平,协助患者恢复吞咽功能,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 尼麦角林 低频电刺激治疗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侵入性多感官刺激治疗在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晓 赵翠 +6 位作者 吕中月 周燕 付帆 励佳熠 赖国钢 杨凯霞 谢国民 《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杂志》 2024年第1期77-80,F0003,共5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慢性中枢神经变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进行性的记忆力减退以及认知障碍,是导致痴呆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AD已经成为本世纪最昂贵,最致命的疾病之一,但目前尚缺乏有...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慢性中枢神经变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进行性的记忆力减退以及认知障碍,是导致痴呆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AD已经成为本世纪最昂贵,最致命的疾病之一,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多种生物物理刺激技术等非侵入性方法被开发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其中包括超声、光、电和磁刺激等,为A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在介绍针对AD的非侵入性多感官刺激治疗(non-invasive multisensory stimulation therapy,NIMST)方法的基础上,综述了这些方法对AD动物模型和AD患者认知功能相关行为表现的影响,以及对改善AD病理的神经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非侵入性多感官刺激治疗目前的局限性,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今后治疗AD提供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多感官刺激治疗 40 Hz声光联合刺激(GENUS) 40 Hz振动触觉刺激 Gamma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旁肌电刺激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刘文洁 梁佳佳 +5 位作者 孙姣姣 邢政 李奇 褚晓蕾 刘璐 李庆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15-1321,共7页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三维脊柱畸形,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学会(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SRS)将冠状位Cobb角≥10°的脊柱侧凸定义为AIS。AIS发生在青春期早期,在青春期生长...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三维脊柱畸形,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学会(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SRS)将冠状位Cobb角≥10°的脊柱侧凸定义为AIS。AIS发生在青春期早期,在青春期生长高峰期间进展。在青少年中,AIS患病率约为1%~3%,且女孩患病率更高,男女患病比例约为1∶3[1]。AIS不仅会导致躯体外观异常,还会继发心肺功能障碍、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椎旁肌对脊柱稳定有重要作用,是维持脊柱两侧负荷平衡的关键[2]。根据脊柱侧凸的Hueter-Volkmann定律,双侧椎旁肌不平衡会对脊柱施加不对称负荷,从而引起脊柱的不稳定与侧凸,并进一步加重AIS侧凸程度[3]。临床上AIS常见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存在风险高、创伤大,且可能导致术后功能受限等问题,通常优先选择保守治疗。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以促进AIS患者的康复仍是治疗的关键。20世纪80年代,椎旁肌电刺激在AIS中已有小范围应用,但由于缺乏足够的临床证据支持,这种治疗方法长期以来被忽视[4、5]。近年来,随着仿真建模技术的进步、电刺激的发展以及国内外对AIS研究的不断深入,椎旁肌电刺激在AI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逐渐受到重视[7]。笔者就椎旁肌电刺激在AIS中的治疗机制以及应用方面进行总结分析,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 心肺功能障碍 临床证据 脊柱畸形 刺激治疗 治疗机制 脊柱侧凸 生长高峰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难治性阴性症状的临床效果分析
13
作者 冯文锐 曹健伟 郑荣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22期79-82,共4页
目的 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难治性阴性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并以难治性阴性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30例)和观察组(在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频... 目的 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难治性阴性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并以难治性阴性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30例)和观察组(在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30例)。比较两组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阴性因子评分与简明阴性症状量表(BNSS)评分、临床治疗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PANSS阴性因子评分为(35.80±8.42)分,BNSS评分为(64.74±6.01)分;对照组PANSS阴性因子评分为(35.73±8.45)分,BNSS评分为(64.78±6.05)分。治疗后,观察组PANSS阴性因子评分为(22.06±6.14)分,BNSS评分为(40.62±3.29)分;对照组PANSS阴性因子评分为(27.47±3.29)分,BNSS评分为(47.60±4.15)分。治疗后,两组PANSS阴性因子评分与BN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15.75±2.39)d、住院时间(50.25±6.25)d均短于对照组的(17.90±3.67)、(61.31±7.33)d,临床疗效总印象量表(CGI)评分(2.70±0.64)分低于对照组的(3.89±1.27)分(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与对照组的20.0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难治性阴性症状的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部针刺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自闭症合并多动症状患儿行为问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和金 余航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1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头部针刺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自闭症合并多动症状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健源康复医院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80例自闭症合并多动症状患儿,使用信封抽取住院号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均使用... 目的探讨头部针刺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自闭症合并多动症状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健源康复医院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80例自闭症合并多动症状患儿,使用信封抽取住院号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均使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研究组40例联合使用头部针刺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儿童自闭症评估量表(CARS)、注意缺陷/多动评定量表(ADHD-RS)],治疗前后行为表现[儿童自闭症行为量表(ABC)、Swanson儿童行为量表(SNAP-Ⅳ)]、发育商(DQ)。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CARS、ADHD-RS、ABC、SNAP-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症状及行为表现均有好转,研究组患儿治疗后CARS评分(35.44±2.37),ADHD-RS评分(23.61±3.18),ABC评分(41.47±1.26),SNAP-Ⅳ评分(24.49±1.42),与对照组患儿(38.92±2.69)分、(27.59±3.27)分、(43.68±1.39)分、(27.43±1.94)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DQ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DQ(67.52±5.41)分,与对照组患儿(61.25±5.39)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闭症合并多动症状患儿使用头部针刺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同时改善患儿行为问题,促进患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闭症谱系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 针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肉电刺激治疗仪结合全面护理对脑卒中伴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张艺羡 陈陪能 +2 位作者 甘艺红 黄雪娟 张秀霞 《医疗装备》 2024年第8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讨肌肉电刺激治疗仪结合全面护理对脑卒中伴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12月医院收治的78例脑卒中伴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肌肉电刺激... 目的探讨肌肉电刺激治疗仪结合全面护理对脑卒中伴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12月医院收治的78例脑卒中伴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肌肉电刺激治疗仪+全面护理,两组均护理4周。比较两组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肌张力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2、4周后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CD-RIS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4周后CD-RISC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肌张力恢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4周后肌张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肉电刺激治疗仪结合全面护理能显著改善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水平及肌张力,提高患者心理弹性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综合性护理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肌肉电刺激治疗 全面护理 FUGL-MEY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谢国江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4期61-63,共3页
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实际影响。方法:选择脊髓损伤患者共60例,采用双盲方法进行分组,将其划分为A组(n=30)和B组(n=30)。给予A组患者常规的康复治疗,B组则采取重复经颅磁刺激... 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实际影响。方法:选择脊髓损伤患者共60例,采用双盲方法进行分组,将其划分为A组(n=30)和B组(n=30)。给予A组患者常规的康复治疗,B组则采取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联合康复训练方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综合功能情况。结果: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A组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MBI与FIM评分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MBI与FIM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不同程度脊髓损伤,可大幅度提升神经功能恢复速度,改善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和个人卫生等基础动作能力和技能,在临床实践中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 康复治疗 脊髓损伤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结合肌筋膜手法+运动康复指导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俊荣 张明峰 +1 位作者 龙芹 潘静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2期147-151,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脱垂患者应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结合肌筋膜手法+运动康复指导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子宫脱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35例。常... 目的:探讨子宫脱垂患者应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结合肌筋膜手法+运动康复指导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子宫脱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35例。常规组采取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行盆底电刺激+电子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采取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结合肌筋膜手法+运动康复指导治疗,比较两组生活质量、炎症因子水平、盆底超声结果、治疗效果、盆底肌功能及尿失禁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评分、总有效率、盆底肌最大收缩力、持续收缩力高于常规组,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层粘连蛋白(LN)和松弛素(RLX)水平低于常规组,肛提肌裂孔前后径、横径、面积、膀胱颈角度、旋转角度优于常规组,尿失禁情况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脱垂患者实施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结合肌筋膜手法+运动康复指导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刺激治疗 肌筋膜手法 运动康复指导 子宫脱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联合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改善及炎症因子、社会功能的影响
18
作者 朱斌 刘晓曼 单波航 《智慧健康》 2024年第31期103-105,共3页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联合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改善及炎症因子、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本院收治的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3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联合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改善及炎症因子、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本院收治的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3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开展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利培酮治疗,从症状改善情况、炎症因子、社会功能等维度着手,对组间差异性开展评估。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症状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炎症因子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社会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利培酮方案,患者社会功能与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且其炎症因子有明显调整,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 联合 利培酮 精神分裂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仪对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心理护理体会
19
作者 杨莉 张楠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2期226-229,共4页
探讨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在超低频经颅刺激治疗应用期间采取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以2024年3月至2024年12月收治50例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为对象,均在医院进行超低频经颅刺激治疗仪进行治疗,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 探讨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在超低频经颅刺激治疗应用期间采取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以2024年3月至2024年12月收治50例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为对象,均在医院进行超低频经颅刺激治疗仪进行治疗,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加以心理护理,观察临床干预效果。结果 研究组睡眠质量ASHQ评分及抑郁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在通过超低频经颅刺激治疗仪临床干预过程中,配合心理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高睡眠质量,缓解焦虑及抑郁症状,有助于生活质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频经颅刺激治疗 抑郁症 睡眠障碍 心理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摄食训练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对帕金森病伴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摄食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
作者 孙晓倩 李丽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8期63-65,76,共4页
目的探讨摄食训练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对帕金森病伴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摄食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3月—2023年9月收治的66例帕金森病伴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 目的探讨摄食训练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对帕金森病伴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摄食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3月—2023年9月收治的66例帕金森病伴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低频电刺激治疗,观察组采用摄食训练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的吞咽功能、摄食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中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摄食训练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对帕金森病伴吞咽障碍患者有显著疗效,有助于患者吞咽功能及摄食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伴吞咽障碍 低频电刺激治疗 摄食训练 吞咽功能 摄食功能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