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刺槐叶瘿蚊不同阶段幼虫及蛹的抗寒性研究
1
作者 赵鹏 《农业科学研究》 2024年第2期39-42,共4页
为研究刺槐叶瘿蚊在宁夏是否可以越冬,同时也为其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在室外采集刺槐叶瘿蚊虫体,带回实验室后划分为低龄幼虫、老熟幼虫、蛹,测定不同虫态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结果表明:刺槐叶瘿蚊同一虫龄不同重复间的过冷却点无显... 为研究刺槐叶瘿蚊在宁夏是否可以越冬,同时也为其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在室外采集刺槐叶瘿蚊虫体,带回实验室后划分为低龄幼虫、老熟幼虫、蛹,测定不同虫态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结果表明:刺槐叶瘿蚊同一虫龄不同重复间的过冷却点无显著差异。低龄幼虫、老熟幼虫、蛹之间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的差异明显,其中蛹的数值最高,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的平均温度分别为-23.24、-20.13℃;低龄幼虫的数值最低,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的平均温度分别为-27.19、-25.16℃。根据测定结果,刺槐叶瘿蚊抗寒性最强的虫态为低龄幼虫,其次为老熟幼虫,最后为蛹。结合宁夏冬季气温得出,刺槐叶瘿蚊在宁夏地区可以越冬,最有可能的越冬虫态为低龄幼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叶瘿蚊 过冷却点 抗寒能力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新发现一种重要外来入侵害虫——刺槐叶瘿蚊 被引量:36
2
作者 杨忠岐 乔秀荣 +3 位作者 卜文俊 姚艳霞 肖艳 韩义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50-1053,共4页
在我国首次发现了一种新的重要外来入侵害虫———刺槐叶瘿蚊Obolodiplosis robiniae(Haldemann)。该害虫原产北美洲东部,危害刺槐叶片。其危害特征十分明显:一般是3~8头幼虫群集危害,在刺槐叶片背面沿叶缘形成纵向卷曲的虫瘿,隐藏其... 在我国首次发现了一种新的重要外来入侵害虫———刺槐叶瘿蚊Obolodiplosis robiniae(Haldemann)。该害虫原产北美洲东部,危害刺槐叶片。其危害特征十分明显:一般是3~8头幼虫群集危害,在刺槐叶片背面沿叶缘形成纵向卷曲的虫瘿,隐藏其中取食。在我国河北省秦皇岛市、辽宁省一些地区刺槐树的受害率近100%,严重影响刺槐的健康生长,进而引起次期性害虫的发生和危害,造成刺槐死亡。因此,该害虫对我国大面积栽培的刺槐林的生态、经济以及社会效益的发挥造成重大威胁。必须提高警惕,加强检疫,防止其扩散蔓延,并开展防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害虫 刺槐叶瘿蚊 形态特征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槐叶瘿蚊在中国的危险性评估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东风 路常宽 +1 位作者 王晓勤 高宝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155-2161,共7页
采用CLIMEX模型预测分析了刺槐叶瘿蚊Obolodiplosis robiniae(Haldemann)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并参照我国有害生物危险性定量分析方法,对刺槐叶瘿蚊在中国的危险性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刺槐叶瘿蚊在中国潜在的分布区范围是98.30&... 采用CLIMEX模型预测分析了刺槐叶瘿蚊Obolodiplosis robiniae(Haldemann)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并参照我国有害生物危险性定量分析方法,对刺槐叶瘿蚊在中国的危险性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刺槐叶瘿蚊在中国潜在的分布区范围是98.30°~132.03°E,24.23°~47.41°N。最宜适生区(EI≥15)包括华北、华中、华南及云南大部分地区;适生区(5≤EI〈15):包括辽宁和河北中南部,山西及陕西南部,四川、甘肃东南部分地区;半适生区(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叶瘿蚊 CLIMEX 适生区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入侵害虫刺槐叶瘿蚊的重要天敌——刺槐叶瘿蚊广腹细蜂 被引量:8
4
作者 路常宽 Peter Neerup BUHL +6 位作者 Carlo DUSO 赵春明 张巨山 吉志新 高素红 余金泳 温晓蕾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3-237,共5页
外来入侵害虫刺槐叶瘿蚊Obolodiplosis robiniae(Haldemann)原产北美洲东部,2006年在中国发现,危害刺槐叶片,严重影响刺槐的健康生长,已经列入我国检疫性害虫名单。在河北省秦皇岛市野外调查,发现了一种广腹细蜂科天敌——刺槐叶瘿蚊广... 外来入侵害虫刺槐叶瘿蚊Obolodiplosis robiniae(Haldemann)原产北美洲东部,2006年在中国发现,危害刺槐叶片,严重影响刺槐的健康生长,已经列入我国检疫性害虫名单。在河北省秦皇岛市野外调查,发现了一种广腹细蜂科天敌——刺槐叶瘿蚊广腹细蜂Platygaster robiniae Buhl and Duso,该寄生蜂属中国新记录种。野外观察表明其对刺槐叶瘿蚊最高寄生率达84.8%,具有良好的生物防治应用前景。本文对该广腹细蜂的外部形态和初步观察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叶瘿蚊 广腹细蜂 天敌 形态学 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槐叶瘿蚊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被引量:10
5
作者 路常宽 张东风 +2 位作者 赵春明 王晓勤 高宝嘉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13-615,共3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刺槐叶瘿蚊Obolodiplosis robiniae(Haldemann)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育历期缩短;刺槐叶瘿蚊的卵、幼虫、蛹、成虫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4.51,6.15,4...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刺槐叶瘿蚊Obolodiplosis robiniae(Haldemann)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育历期缩短;刺槐叶瘿蚊的卵、幼虫、蛹、成虫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4.51,6.15,4.79和14.17℃,有效积温分别为62.20,281.42,124.45和55.48日·度;整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01℃,有效积温为506.93日·度;刺槐叶瘿蚊在秦皇岛年发生代数的预测值为5.12—5.76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叶瘿蚊 发育历期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种刺槐叶瘿蚊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刺槐叶瘿蚊广腹细蜂在中国的地理分布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君 赵文霞 +1 位作者 马岚 姚艳霞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7-172,共6页
刺槐叶瘿蚊广腹细蜂Platygaster robiniae Buhl and Duso(膜翅目:细蜂科)是我国外来有害生物刺槐叶瘿蚊Obolodiplosis robiniae(Haldeman)(双翅目:瘿蚊科)十分重要的寄生性天敌,为卵-幼虫跨期寄生蜂,专化性强,在自然抑制害虫虫口密度中... 刺槐叶瘿蚊广腹细蜂Platygaster robiniae Buhl and Duso(膜翅目:细蜂科)是我国外来有害生物刺槐叶瘿蚊Obolodiplosis robiniae(Haldeman)(双翅目:瘿蚊科)十分重要的寄生性天敌,为卵-幼虫跨期寄生蜂,专化性强,在自然抑制害虫虫口密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摸清刺槐叶瘿蚊广腹细蜂在我国的地理分布,探讨其与刺槐叶瘿蚊的相互关系,本文根据寄主刺槐叶瘿蚊在我国的分布范围,采用踏查的方法,对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29个地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刺槐叶瘿蚊广腹细蜂在其寄主分布区都有分布,分布范围在26°35.451′-43°53.482′N,103°51.816′-125°15.969′E,海拔4-1 097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叶瘿蚊广腹细蜂 天敌 外来种 刺槐叶瘿蚊 地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生外来有害种刺槐叶瘿蚊的毛链金小蜂属(膜翅目:金小蜂科)中国1新种(英文) 被引量:9
7
作者 姚艳霞 杨忠岐 阎家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8-90,184,共4页
记述毛链金小蜂属(膜翅目:金小蜂科)1新种:叶瘿蚊毛链金小蜂,对新种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详细描述。该种寄生于刺槐叶瘿蚊(双翅目:瘿蚊科)幼虫-蛹。刺槐叶瘿蚊是我国新近发现的外来有害物种,对我国刺槐林造成重大危害。模式标本保存于中... 记述毛链金小蜂属(膜翅目:金小蜂科)1新种:叶瘿蚊毛链金小蜂,对新种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详细描述。该种寄生于刺槐叶瘿蚊(双翅目:瘿蚊科)幼虫-蛹。刺槐叶瘿蚊是我国新近发现的外来有害物种,对我国刺槐林造成重大危害。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昆虫标本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分类 金小蜂科 毛链金小蜂属 新种 刺槐叶瘿蚊 中国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草蛉对刺槐叶瘿蚊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 被引量:8
8
作者 余金咏 路常宽 +4 位作者 温晓蕾 王君 张璐 宋国涛 赵志波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21-24,共4页
在温度22,25,28,31,34℃条件下研究了中华草蛉1,2,3龄幼虫对刺槐叶瘿蚊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并对实验结果分别用经典的Holling-Ⅱ圆盘方程和汪世泽Holling-Ⅲ改良新模型进行了拟合,拟合结果较好。根据拟合模型参数分析,在实验温度从22℃... 在温度22,25,28,31,34℃条件下研究了中华草蛉1,2,3龄幼虫对刺槐叶瘿蚊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并对实验结果分别用经典的Holling-Ⅱ圆盘方程和汪世泽Holling-Ⅲ改良新模型进行了拟合,拟合结果较好。根据拟合模型参数分析,在实验温度从22℃到34℃的变化过程中,发现中华草蛉1~3龄幼虫对瘿蚊幼虫的最大捕食量先增加后下降。其中,在25℃时中华草蛉幼虫对瘿蚊幼虫的最大捕食量最大,分别达到了7.5832,10.166 7,31.446 5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草蛉 刺槐叶瘿蚊 捕食功能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槐叶瘿蚊成虫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7
9
作者 赵春明 高素红 +2 位作者 薛海平 宋国涛 赵志波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61-65,共5页
2009年对刺槐叶瘿蚊成虫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河北昌黎地区4月底至9月初为成虫发生期,1年共发生6代。各代成虫羽化期平均为13.2 d。越冬代成虫从4月25日开始羽化,5月5日~5月10日为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5月20日~5月25日为第1代成虫羽... 2009年对刺槐叶瘿蚊成虫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河北昌黎地区4月底至9月初为成虫发生期,1年共发生6代。各代成虫羽化期平均为13.2 d。越冬代成虫从4月25日开始羽化,5月5日~5月10日为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5月20日~5月25日为第1代成虫羽化高峰期;6月5日~6月10日为第2代成虫羽化高峰期;6月23日~6月28日为第3代羽化高峰期;7月6日~7月10日为第4代成虫羽化高峰期;7月23日~7月25日为第5代羽化高峰期;9月初开始以幼虫越冬。多数成虫在夜间羽化,少数成虫在早晨和晚上羽化,白天羽化量很少。成虫有趋弱光、喜潮湿的习性。上午7~9点和傍晚6~8点活动比较活跃,夏季晴天上午7~10点是刺槐叶瘿蚊的交配盛期。刺槐叶瘿蚊成虫喜欢在未展开的小叶和未展开的复叶上产卵,在叶柄和老叶上产卵量很少。成虫的平均孕卵量为137粒,在田间平均产卵量为59粒。刺槐叶瘿蚊雌成虫平均寿命为57.4 h,雄成虫为31.8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叶瘿蚊 成虫 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槐叶瘿蚊触角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曹盼盼 路常宽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20,共3页
利用扫描电镜对刺槐叶瘿蚊Obolodiplosis robiniae(Haldemann)成虫触角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刺槐叶瘿蚊成虫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3部分组成;触角上有8种类型的感受器,即刺形感受器、毛形感受器、锥形感受器、腔形感受器、短绒毛、环丝... 利用扫描电镜对刺槐叶瘿蚊Obolodiplosis robiniae(Haldemann)成虫触角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刺槐叶瘿蚊成虫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3部分组成;触角上有8种类型的感受器,即刺形感受器、毛形感受器、锥形感受器、腔形感受器、短绒毛、环丝、柱形感受器和双腔形感受器;雌、雄虫触角短绒毛和腔形感受器的数量相差不大,只在雌虫中发现了柱形感受器和双腔形感受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叶瘿蚊 触角 感受器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槐叶瘿蚊老熟幼虫的空间分布及第1代幼虫对叶片的危害规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静双 曹宁 +3 位作者 田文东 屈海学 白述明 刘维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6期2529-2530,共2页
[目的]揭示刺槐叶瘿蚊[Obolodiplosis robiniae(Haldemann)]的种群动态。[方法]在北京房山区对刺槐叶瘿蚊老熟幼虫的空间分布及第1代幼虫对刺槐叶片的危害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刺槐叶瘿蚊老熟幼虫水平方向分布林内数量显著高于林缘和... [目的]揭示刺槐叶瘿蚊[Obolodiplosis robiniae(Haldemann)]的种群动态。[方法]在北京房山区对刺槐叶瘿蚊老熟幼虫的空间分布及第1代幼虫对刺槐叶片的危害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刺槐叶瘿蚊老熟幼虫水平方向分布林内数量显著高于林缘和林缘外围。第1代幼虫主要集中在树冠下部危害。[结论]为有效控制该虫的危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叶瘿蚊 老熟幼虫 空间分布 危害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槐叶瘿蚊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4
12
作者 韩林 吴建军 王德国 《陕西林业科技》 2010年第3期41-43,共3页
刺槐叶瘿蚊是我国新发现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2004年在河北省秦皇岛市首次发现。国内外对该害虫的研究文献极少,仅有形态学描述文献可以查阅,无法满足生产需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刺槐叶瘿蚊形态特征、生活史、生活习性及危害特点等方面... 刺槐叶瘿蚊是我国新发现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2004年在河北省秦皇岛市首次发现。国内外对该害虫的研究文献极少,仅有形态学描述文献可以查阅,无法满足生产需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刺槐叶瘿蚊形态特征、生活史、生活习性及危害特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对策,以促进对刺槐叶瘿蚊的进一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叶瘿蚊 发生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宁县刺槐叶瘿蚊发生危害情况调查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元武 靳小刚 司红红 《甘肃农业科技》 2012年第10期31-32,共2页
对刺槐叶瘿蚊在静宁县的发生情况调查显示,刺槐叶瘿蚊在静宁县主要危害刺槐、香花槐等树的叶片,县域境内南部地区受害较重,北部地区受害较轻。提出了防治建议。
关键词 刺槐叶瘿蚊 发生情况 静宁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料和温湿度对刺槐叶瘿蚊广腹细蜂寿命的影响
14
作者 王晓勤 吉志新 路常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704-5705,共2页
[目的]提高刺槐叶瘿蚊广腹细蜂的繁殖率。[方法]设置不同组合的营养源和不同梯度水平的温、湿度,研究其对刺槐叶瘿蚊广腹细蜂寿命的影响。[结果]葡萄糖、蔗糖、蜂蜜、清水较对照均能延长广腹细蜂的寿命,蜂王浆、酵母粉、牛肉膏较对照均... [目的]提高刺槐叶瘿蚊广腹细蜂的繁殖率。[方法]设置不同组合的营养源和不同梯度水平的温、湿度,研究其对刺槐叶瘿蚊广腹细蜂寿命的影响。[结果]葡萄糖、蔗糖、蜂蜜、清水较对照均能延长广腹细蜂的寿命,蜂王浆、酵母粉、牛肉膏较对照均不能延长广腹细蜂的寿命。在69%相对湿度下,18、23、33℃对广腹细蜂寿命均无明显影响,寿命在27~28h,显著高于28和38℃下的寿命(22和10h)。在温度28℃下,清水处理保湿、50%相对湿度、90%相对湿度条件下,差异不显著,但与80%、69%、61%、39%、31%相对湿度条件相比差异显著。清水保湿条件下,寿命为36h。[结论]食料和温湿度对刺槐叶瘿蚊广腹细蜂的寿命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叶瘿蚊广腹细蜂 营养源 温度 湿度 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丁质与除虫菊提取液混配对刺槐叶瘿蚊毒力测定
15
作者 吉志新 温晓蕾 +1 位作者 路常宽 崔君萍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16-20,共5页
在室内采用药膜法测定了几丁质、除虫菊提取液混配对刺槐叶瘿蚊成虫的毒力,据其LC50值及CTC值比较不同配比对毒力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触杀效果较好的几丁质与除虫菊提取物以1∶3混配,共毒系数为159.82,增效作用明显。
关键词 刺槐叶瘿蚊 几丁质 除虫菊提取液 混配 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槐叶瘿蚊的发生及防治对策
16
作者 韩林 吴建军 王德国 《园林科技》 2011年第2期41-43,共3页
刺槐叶瘿蚊是我国新发现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2004年在河北省秦皇岛市首次发现。国内外对该害虫的研究文献极少,仅有形态学描述文献可以查阅,无法满足生产需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刺槐叶瘿蚊形态特征、生活史、生活习性及危害特点等方面... 刺槐叶瘿蚊是我国新发现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2004年在河北省秦皇岛市首次发现。国内外对该害虫的研究文献极少,仅有形态学描述文献可以查阅,无法满足生产需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刺槐叶瘿蚊形态特征、生活史、生活习性及危害特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对策,以促进对刺槐叶瘿蚊的进一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叶瘿蚊 发生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卫星DNA标记分析刺槐叶瘿蚊遗传多样性指数与样本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君 尚兴朴 +1 位作者 姚艳霞 赵文霞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8-124,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微卫星标记分析刺槐叶瘿蚊遗传多样性指数与样本量的相关关系。[方法]设置了12个样本量梯度,选取11对微卫星引物分析了我国刺槐叶瘿蚊5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样本量的大小与平均等位基因数(Na)呈显著正相关... [目的]探讨基于微卫星标记分析刺槐叶瘿蚊遗传多样性指数与样本量的相关关系。[方法]设置了12个样本量梯度,选取11对微卫星引物分析了我国刺槐叶瘿蚊5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样本量的大小与平均等位基因数(Na)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等位基因数(Ne)呈中度正相关,与观测杂合度(Ho)呈负相关,而与期望杂合度(He)、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和多态信息含量(PIC)没有明显相关性。此外,当样本量小于25时,随着样本量的增加,有效等位基因数增幅明显,观测杂合度起伏变化较大,但当样本量大于30时,随着样本量的增加,上述两个指数增(降)幅度平缓。[结论]在利用微卫星DNA标记对我国刺槐叶瘿蚊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中,选取的最适样本量应为25~30,分析的最适遗传多样性指数应为期望杂合度、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多态信息含量。该研究结果将为我们后续研究提供科学数据,并有助于分析其他入侵昆虫种群遗传结构的研究,同时可为其他双翅目昆虫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样本量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叶瘿蚊 样本量 遗传多样性指数 微卫星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最大熵模型预测刺槐叶瘿蚊(双翅目:瘿蚊科)在中国的适生区 被引量:28
18
作者 赵佳强 石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8-127,共10页
【目的】基于对刺槐叶瘿蚊在全国的普查情况,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软件的互补双对数输出方式对刺槐叶瘿蚊在中国当前和未来(2050年)的适生区进行预测,为林业和海关检疫部门对刺槐叶瘿蚊当前与未来的防控与检疫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目的】基于对刺槐叶瘿蚊在全国的普查情况,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软件的互补双对数输出方式对刺槐叶瘿蚊在中国当前和未来(2050年)的适生区进行预测,为林业和海关检疫部门对刺槐叶瘿蚊当前与未来的防控与检疫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使用MaxEnt、ArcGIS、R软件对刺槐叶瘿蚊危害点,气候图层,模型参数这3方面进行科学的优化选择,确保模型的科学性、有效性。当前气候适生区的预测使用WorldClim网站全球气候数据Version 1.4,未来数据则采用通用气候系统模型CCSM4下3种外排情景(RCP26、RCP45、RCP85)。【结果】最终确定52个危害点,7个主导气候图层,运用互补双对数输出方式对适生区进行预测。模拟结果的测试遗漏率与理论遗漏率基本吻合,ROC曲线即AUC值为0.919,标准差为0.023,表明所使用的数据无空间自相关,构建的模型达到"极好"的标准。通过刀切图分析,对刺槐叶瘿蚊分布影响最大的3个气候图层分别为Bio1(年平均气温)、Bio12(年降水量)、Bio5(最热月的最高温度)。对当前气候刺槐叶瘿蚊适生区进行划分,刺槐叶瘿蚊在中国的适生范围为22.08°—48.42°N,39.39°—135.06°E,达国土面积的31.90%。除西藏、青海、海南、台湾4省区外,其余省份均包含其适生区,其高度适生区以西南(四川、重庆)和华北(北京、天津、河北、山东、陕西)为主。对未来(2050年)适生区的预测,3种外排情景RCP26、RCP45、RCP85的总适生区均比当前气候的总适生范围大,以高度、中度适生区面积的增大为主,新疆和我国北部区域面积显著扩增。RCP85情景下的刺槐叶瘿蚊适生区面积最大,达国土面积的39.71%,比当前预测的多出75万km^2。【结论】结合实际调查情况,新型MaxEnt模型预测结果可信度高,阐明影响刺槐叶瘿蚊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预测出刺槐叶瘿蚊当前与未来的分布范围及适生程度情况,对刺槐叶瘿蚊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叶瘿蚊 MAXENT 适生区 互补双对数输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槐叶瘿蚊群体微卫星分析中样本量对遗传多样性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尚兴朴 赵文霞 +1 位作者 淮稳霞 姚艳霞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2-35,共4页
采用微卫星标记进行刺槐叶瘿蚊群体遗传研究时,群体的样本量对遗传多样性指标准确性有一定影响。鉴于此,本实验设置了12个样本量梯度,统计分析在刺槐叶瘿蚊微卫星分子标记研究中,不同样本量对遗传多样性参数的影响,探讨刺槐叶瘿蚊群体... 采用微卫星标记进行刺槐叶瘿蚊群体遗传研究时,群体的样本量对遗传多样性指标准确性有一定影响。鉴于此,本实验设置了12个样本量梯度,统计分析在刺槐叶瘿蚊微卫星分子标记研究中,不同样本量对遗传多样性参数的影响,探讨刺槐叶瘿蚊群体遗传结构研究中所需的最适样本量。结果表明,样本量与平均等位基因数、平均有效基因数呈正相关,与平均观测杂合度、平均期望杂合度及内氏遗传多样性指数呈中度相关;在进行刺槐叶瘿蚊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时,最适参数为期望杂合度和内氏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小样本量为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叶瘿蚊 微卫星标记 样本量 遗传多样性参数
原文传递
外来有害生物刺槐叶瘿蚊在中国的地理分布 被引量:4
20
作者 尚兴朴 姚艳霞 赵文霞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3-36,共4页
为摸清外来有害生物刺槐叶瘿蚊Obolodiplosis robiniae在我国的地理分布,根据刺槐叶瘿蚊的主要寄主树种刺槐的分布范围和刺槐叶瘿蚊的潜在分布范围,对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38个地区(市)进行摸查采样。结果表明,共有17个省、市、... 为摸清外来有害生物刺槐叶瘿蚊Obolodiplosis robiniae在我国的地理分布,根据刺槐叶瘿蚊的主要寄主树种刺槐的分布范围和刺槐叶瘿蚊的潜在分布范围,对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38个地区(市)进行摸查采样。结果表明,共有17个省、市、自治区的30个地区(市)采集到刺槐叶瘿蚊的成(幼)虫,其余8个地区(市)未采集到,分别为兰州、昆明、南宁、茂名、广州、泉州、杭州、哈尔滨。在这8个地区(市)中,兰州的五泉山公园、白塔山公园和昆明的植物园均有寄主刺槐,长势较好,但未发现刺槐叶瘿蚊的危害状;广州华南植物园的药用植物园中也有刺槐,树势较弱,未发现刺槐叶瘿蚊的危害状;余下5个地区(市)的采集地未发现刺槐树,故也未采集到样品。现有调查数据表明,刺槐叶瘿蚊大致分布于我国N 26.33°~43.53°,E 104.07°~125.16°的范围内,海拔高度5~1460 m,这与其寄主树种刺槐的分布范围(N 25°~44°,E 102°~125°,海拔5~1460 m)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有害生物 刺槐叶瘿蚊 地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