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初始间隙摩擦接触问题的有限元混合法 被引量:23
1
作者 赵兰浩 李同春 牛志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015-2018,共4页
针对三维有初始间隙摩擦接触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迭代求解方法——有限元混合法。根据接触问题局部非线性的特点,将作用在接触体上的力系分解为外力和接触界面上的接触力,以接触体的位移为基本未知量,而以接触区域局部坐标系下的结点接... 针对三维有初始间隙摩擦接触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迭代求解方法——有限元混合法。根据接触问题局部非线性的特点,将作用在接触体上的力系分解为外力和接触界面上的接触力,以接触体的位移为基本未知量,而以接触区域局部坐标系下的结点接触力为迭代变量,将非线性接触迭代收缩在可能接触面上进行,把复杂的摩擦接触非线性反映在接触力的变化上,使得迭代计算变得简单易行,并且对于存在多个接触界面的多体接触问题,可以保持柔度矩阵的对称性和稀疏性,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文中首先给出了三维有初始间隙摩擦接触问题的力学模型,推导得出了相应的有限元柔度方程,然后详细给出了迭代求解步骤。最后通过两个数值算例来验证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混合法 摩擦接触 初始间隙 接触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间隙对双金属复合管液压成形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兰云 张阁 +1 位作者 刘静 李霄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6-140,共5页
在双金属复合管液压成形中,基管与衬管之间的初始间隙是影响双金属复合管成形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建立了双金属复合管液压成形过程的有限元模型。基于该模型,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初始间隙对成形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初始间隙增大... 在双金属复合管液压成形中,基管与衬管之间的初始间隙是影响双金属复合管成形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建立了双金属复合管液压成形过程的有限元模型。基于该模型,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初始间隙对成形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初始间隙增大,在基管弹性回复的作用下,衬管中产生的压缩弹性变形减小,基管内壁的回弹量稍有下降,而衬管外壁的回弹量则逐渐上升,基管和衬管之间的残余接触应力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复合管 液压成形 初始间隙 弹性回复 残余接触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正齿形针摆传动初始间隙计算方法 被引量:6
3
作者 蒙运红 吴昌林 程海英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12,共4页
以实际齿廓公法线上的距离为齿廓间隙,提出了一种修正齿形针摆传动初始间隙的准确计算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计算程序,计算了汽车座椅调角器的空转角,并通过实际啮合状态仿真证明了该计算方法的正确性.运用该程序,还研究了修形方式与初始... 以实际齿廓公法线上的距离为齿廓间隙,提出了一种修正齿形针摆传动初始间隙的准确计算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计算程序,计算了汽车座椅调角器的空转角,并通过实际啮合状态仿真证明了该计算方法的正确性.运用该程序,还研究了修形方式与初始间隙、修形量与空回转角及啮合位置的关系,得出了负等距加正移距修形可以获得最小的空转角度、啮合位置与修形量大小有关的结论,并用以指导汽车座椅调角器性能的改进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摆传动 初始间隙 空回转角 齿廓修形 汽车座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ST反射面面板单元初始间隙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庆伟 姜鹏 南仁东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4-9,共6页
500 m口径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FAST)的反射面由4 450块面板单元组成,面板单元初始间隙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望远镜的技术指标,初始间隙过大会降低FAST的有效接收面积,从而降低望远镜的灵敏度... 500 m口径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FAST)的反射面由4 450块面板单元组成,面板单元初始间隙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望远镜的技术指标,初始间隙过大会降低FAST的有效接收面积,从而降低望远镜的灵敏度,初始间隙过小又可能会导致面板单元在某些观测工况下发生碰撞,因此合理确定反射面面板单元安装间缝隙对保证FAST的性能指标意义重大。采用矢量几何的方法给出了面板单元碰撞的判定准则,并根据反射面整体有限元模型的分析结果,结合判定准则,研究了FAST在工作工况下,以及在最不利的促动器故障情形下面板单元的碰撞干涉情况,还给出了面板初始间隙的合理数值,为下一步面板单元的设计提供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0 m口径射电望远镜 初始间隙 促动器故障 主动反射面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胀接压力与初始间隙对换热器胀接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段明德 盛青志 +2 位作者 张壮雅 杨保旭 刘静波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CSCD 2019年第5期70-79,共10页
为研究换热管-管板胀接压力与初始间隙对换热器胀接质量的影响,采用胀接参数化模拟研究方法对液压胀接进行可靠性研究,建立换热管-管板胀接的弹塑性参数化几何模型,对不同的换热管-管板胀接压力和初始间隙进行研究,得到换热管残余等效... 为研究换热管-管板胀接压力与初始间隙对换热器胀接质量的影响,采用胀接参数化模拟研究方法对液压胀接进行可靠性研究,建立换热管-管板胀接的弹塑性参数化几何模型,对不同的换热管-管板胀接压力和初始间隙进行研究,得到换热管残余等效应力、残余接触应力大小及分布规律。研究表明:胀接压力相同、间隙不同时,卸载后残余等效应力和残余接触应力值差别较小;初始间隙相同,胀接压力不同时,卸载后残余应力和残余接触应力值差别较大;换热管的残余等效应力和残余接触应力随着胀接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其变化趋势一致;当材料为Ti31钛合金、胀接压力为183 MPa时换热管与管板的初始间隙消除。研究结果为换热器最佳胀接性能优化及胀接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器 胀接压力 初始间隙 残余接触应力 胀接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修正摆线轮啮合初始间隙与最佳修形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于影 邵忠喜 刘源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6期797-800,共4页
利用新的理论方法,对各种修形方式的初始间隙进行求差运算,通过对运算结果进行分析,确定了不同条件下的最佳修形方式,并用实例验证了所得结论,对工程实际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 摆线针轮行星传动 修形方式 初始间隙 啮合相位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正摆线轮啮合初始间隙分布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于影 于波 邵忠喜 《机械设计与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8-100,共3页
介绍了一种求修正摆线轮与标准针轮啮合时初始间隙的简便算法,使计算式中的两个变量φ和τ转变为一个变量τ的函数,大大简化了计算程序。并对等距修正、移距修正、等距加移距修正的初始间隙进行了比较,结论如下:在相同的顶隙要求下,正... 介绍了一种求修正摆线轮与标准针轮啮合时初始间隙的简便算法,使计算式中的两个变量φ和τ转变为一个变量τ的函数,大大简化了计算程序。并对等距修正、移距修正、等距加移距修正的初始间隙进行了比较,结论如下:在相同的顶隙要求下,正等距加负移距修正的初始间隙小于等距、移距修正的初始间隙;以及正等距加负移距修正初始间隙最小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线针轮行星减速器 齿形修正 初始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砂油井用抽油泵初始间隙的选择 被引量:3
8
作者 辜志宏 张凤民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5-37,62,共3页
在我国油田的大部分抽油井中 ,抽油泵易损件都受到以石英砂为主的各种形式的磨损 ,而直径≤ 0 15mm的石英砂粒大部分都能通过滤砂器 ,进入油管被抽汲、携带出地面。为了防止砂粒卡泵、减轻砂粒对抽油泵柱塞 -泵筒摩擦副表面的磨损 ,出... 在我国油田的大部分抽油井中 ,抽油泵易损件都受到以石英砂为主的各种形式的磨损 ,而直径≤ 0 15mm的石英砂粒大部分都能通过滤砂器 ,进入油管被抽汲、携带出地面。为了防止砂粒卡泵、减轻砂粒对抽油泵柱塞 -泵筒摩擦副表面的磨损 ,出砂油井用抽油泵初始间隙δ0的选择应以较小间隙为原则。根据泵径和井下泵入口处的井液粘度 ,由公式δw=0 0 133D +0 0 73η计算泵的工作间隙δw。泵工作时 ,工作间隙δw 比初始间隙δ0 增大约 0 0 0 2mm。选泵时 ,泵的初始间隙为δ0 =δ 0w - 0 0 2 mm比较合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砂油井 抽油泵 初始间隙 选择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初始间隙弹性摩擦接触问题的罚有限元法
9
作者 彭天国 《武警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86-88,共3页
针对三维有初始间隙带摩擦的弹性接触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迭代求解方法——罚有限元法。根据接触问题局部非线性的特点,将接触区域的法向非嵌入条件及切向连续性条件作为罚因子引入系统的总势能泛函中,由最小势能原理,得出了求解有初始... 针对三维有初始间隙带摩擦的弹性接触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迭代求解方法——罚有限元法。根据接触问题局部非线性的特点,将接触区域的法向非嵌入条件及切向连续性条件作为罚因子引入系统的总势能泛函中,由最小势能原理,得出了求解有初始间隙带摩擦弹性接触问题的罚有限元公式系统。最后通过两个数值算例验证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罚有限元 初始间隙 弹性摩擦接触 接触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场作用下有初始间隙的补强圈接触特性和应力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左安达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0-58,共9页
补强圈和壳体在载荷作用下会产生一定的相对位移和转动进而产生接触压力,接触压力会对补强结构应力分布产生显著的影响。基于有限元法,采用非线性接触分析对补强圈与壳体之间的接触特性和应力变化进行分析并得出了结论:接触压力是真实... 补强圈和壳体在载荷作用下会产生一定的相对位移和转动进而产生接触压力,接触压力会对补强结构应力分布产生显著的影响。基于有限元法,采用非线性接触分析对补强圈与壳体之间的接触特性和应力变化进行分析并得出了结论:接触压力是真实存在的、且随内压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内压单独作用下最大总应力出现在接管根部;温度场耦合作用且温差达到一定值时,接触压力显著增大,最大总应力位置变化至外焊缝位置中间段;初始间隙的存在会影响接触压力的大小,但对总应力值几乎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特性 有限元法 温度场 接触压力 初始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间接触时初始间隙对梁应变影响的研究
11
作者 杜青 李晓会 +2 位作者 郑玉才 刘长荣 吕青天 《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第2期5-9,共5页
用白噪声均匀分布产生的随机数的值模拟梁间接触时的初始间隙。计算结果表明,梁的最大应变值的地值与随机产生的初始间隙均值得到的最大应变值吻合很好。为实际工程的计算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梁间接触 初始间隙 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横缝初始间隙的拱形重力坝-地基体系地震响应分析研究
12
作者 林易澍 梁辉 +1 位作者 郭胜山 钟红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66-70,共5页
本文构建了某拱形重力坝三维全坝段-地基体系有限元分析模型,综合考虑了坝体横缝和坝基交界面接触非线性,采用基于拉格朗日乘子法的动接触力模型模拟接触非线性问题,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考虑无限地基辐射阻尼效应,分别开展横缝初始间隙0... 本文构建了某拱形重力坝三维全坝段-地基体系有限元分析模型,综合考虑了坝体横缝和坝基交界面接触非线性,采用基于拉格朗日乘子法的动接触力模型模拟接触非线性问题,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考虑无限地基辐射阻尼效应,分别开展横缝初始间隙0、2和20 mm下的重力坝-地基体系非线性有限元动力时程分析,揭示不同横缝初始间隙对大坝动力响应的影响,为工程抗震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形重力坝三维全坝段 动接触力模型 接触非线性 横缝初始间隙 动力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闪光焊机顶锻初始间隙的工艺探究
13
作者 王庆 《冶金动力》 2019年第4期4-6,共3页
通过对闪光焊机顶锻初始间隙与焊接工艺关联性验证,分析了闪光对焊过程是多参数控制的焊接过程,且相互关联交互影响,结果表明初始间隙对于焊缝质量的显著影响;基于顶锻初始间隙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制定了顶锻初始间隙的焊接工艺设计标准。
关键词 顶锻 初始间隙 杯凸 闪光焊机 初始伸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站充水保压蜗壳初始保压间隙的构造方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傅丹 伍鹤皋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5-167,216,共4页
充水保压蜗壳初始保压间隙的高效模拟是仿真算法的难点之一,为弥补传统仿真算法的不足,以ABAQUS为平台,开展数值模拟试验,提出在蜗壳与外围混凝土传力面上设置铰接-接触单元,并结合单元生死技术的初始保压间隙构造方法;之后以国内某大... 充水保压蜗壳初始保压间隙的高效模拟是仿真算法的难点之一,为弥补传统仿真算法的不足,以ABAQUS为平台,开展数值模拟试验,提出在蜗壳与外围混凝土传力面上设置铰接-接触单元,并结合单元生死技术的初始保压间隙构造方法;之后以国内某大型水电站蜗壳结构为例,分别采用传统仿真算法和新算法模拟了蜗壳打压、卸压过程中典型断面保压间隙的过程。结果表明,新算法所得初始间隙的空间分布规律与传统算法完全一致,且新算法可一次完成、原理简单、易于掌握,尤其对于三维计算效率更高,可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结构 保压蜗壳 初始保压间隙 仿真算法 铰接单元 ABAQUS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缝间隙对拱坝应力状态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林松 王德信 谢能刚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6-80,共5页
考虑拱坝分期施工过程,采用常刚度加速迭代算法研究了横缝间隙对小湾拱坝应力状态的影响.对灌浆后横缝没有间隙和存在0 5mm的间隙两种情况进行的对比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横缝间隙的存在对坝体应力分布规律的影响不大,但对应力的大小有... 考虑拱坝分期施工过程,采用常刚度加速迭代算法研究了横缝间隙对小湾拱坝应力状态的影响.对灌浆后横缝没有间隙和存在0 5mm的间隙两种情况进行的对比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横缝间隙的存在对坝体应力分布规律的影响不大,但对应力的大小有较大影响,即坝体上游面拉应力大小和拱冠梁底部拉应力范围均有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缝 初始间隙 常刚度迭代 拱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间隙变化的月牙肋钢岔管联合承载能力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罗全胜 徐昕昀 +2 位作者 张程 许新勇 蒋莉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0-73,共4页
岔管结构与其外围围岩的联合承载作用对结构的受力有密切关系,初始间隙是影响其联合承载的重要因素,为研究不同初始间隙值下的岔管应力状态,以某抽水蓄能电站钢岔管为例,建立了全三维的Y型月牙肋钢岔管有限元模型,考虑定常围岩弹性抗力... 岔管结构与其外围围岩的联合承载作用对结构的受力有密切关系,初始间隙是影响其联合承载的重要因素,为研究不同初始间隙值下的岔管应力状态,以某抽水蓄能电站钢岔管为例,建立了全三维的Y型月牙肋钢岔管有限元模型,考虑定常围岩弹性抗力系数的情况下,对不同间隙值工况下的钢衬、围岩应力及位移变化情况以及对围岩承载比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初始间隙值对于改善管壳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有着良好的作用,当初始间隙达到1. 2 mm时,管壁应力值分布均在允许应力范围内,既可保证岔管的安全运行要求,又能发挥围岩的联合承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牙肋钢岔管 初始间隙 接触 围岩分担率 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侧横向挡块间隙设置对桥梁结构抗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科峰 《山西交通科技》 2020年第5期53-57,103,共6页
根据单墩横向简化力学模型,分析了桥梁横向各构件间的刚度关系;以一座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T梁为分析对象,利用空间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Civil建立4×50 m一联的三维模型,输入安评报告提供的3条地震波,研究其在不同挡块初始间隙下的... 根据单墩横向简化力学模型,分析了桥梁横向各构件间的刚度关系;以一座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T梁为分析对象,利用空间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Civil建立4×50 m一联的三维模型,输入安评报告提供的3条地震波,研究其在不同挡块初始间隙下的地震响应。通过分析桥墩、桩基、挡块碰撞及支座剪切变形随初始间隙的变化规律,得出随着间隙的增大桥墩及桩基内力整体上均呈减小趋势,在强震下适当增大挡块初始间隙有利于桥梁抗震。但挡块的碰撞力与间隙的变化不是十分规律,因此随意选取间隙是不合理的,在特殊情况下可能是不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模型 地震波 挡块初始间隙 桥墩 桩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位机械臂捕获初始条件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雪平 时军委 +1 位作者 沈晓鹏 刘艳 《载人航天》 CSCD 2011年第2期9-14,共6页
对接环的推出精度、主被动环的间隙是转位机械臂捕获锥捕获初始条件偏差的主要来源;二者与捕获初始条件偏差的关系由转臂的尺寸、舱体的尺寸决定;用矢量分析的方法,建立了从转位机械臂到节点舱接纳锥空间位置姿态关系的解析数学模型,应... 对接环的推出精度、主被动环的间隙是转位机械臂捕获锥捕获初始条件偏差的主要来源;二者与捕获初始条件偏差的关系由转臂的尺寸、舱体的尺寸决定;用矢量分析的方法,建立了从转位机械臂到节点舱接纳锥空间位置姿态关系的解析数学模型,应用Adams和Matlab软件对捕获初始条件范围进行了计算和分析,为接纳锥尺寸设计及机械臂方案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出精度间隙初始条件位置姿态转位机械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齿差摆线针轮行星传动的受力分析 被引量:22
19
作者 关天民 孙英时 雷蕾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9-63,共5页
在对二齿差结构理论齿形啮合时的受力分析方法进行探讨后,应用解析法对修形后摆线轮和针齿啮合时的初始间隙进行了准确计算,给出了一套完整的二齿差针摆传动的有隙啮合受力分析方法,其计算结果更符合工程实际。
关键词 二齿差针摆传动 初始间隙 受力分析 行星传动 齿轮传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多塔悬索桥纵向地震碰撞反应参数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邓育林 彭天波 李建中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05-210,共6页
针对大跨桥梁在地震作用下伸缩缝处的碰撞现象,以一座大跨三塔悬索桥为工程背景,建立了考虑墩柱弹塑性的空间非线性碰撞模型,采用非线性时程法详细分析了碰撞刚度、碰撞初始间隙等因素对碰撞效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碰撞刚度在可能范... 针对大跨桥梁在地震作用下伸缩缝处的碰撞现象,以一座大跨三塔悬索桥为工程背景,建立了考虑墩柱弹塑性的空间非线性碰撞模型,采用非线性时程法详细分析了碰撞刚度、碰撞初始间隙等因素对碰撞效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碰撞刚度在可能范围内取值,碰撞效应的变化不明显,碰撞刚度不是敏感参数;碰撞初始间隙是一个敏感参数,其大小对于碰撞效应有一定的影响,初始间隙比的变化对主引桥相对位移和引桥梁端位移影响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悬索桥 碰撞效应 碰撞刚度 初始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