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密度城市社区花园实施机制探索--以上海创智农园为例 被引量:56
1
作者 刘悦来 尹科娈 +1 位作者 魏闽 王莹 《上海城市规划》 2017年第2期29-33,共5页
以上海创智农园为例,分析其发展历程、功能布局与运维情况,藉此研究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民众等利益相关者在高密度城市社区花园实施中不同的角色与定位,厘清其在社区公共空间服务供给中的责、权、利关系,以提高公众参与度为核心目标... 以上海创智农园为例,分析其发展历程、功能布局与运维情况,藉此研究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民众等利益相关者在高密度城市社区花园实施中不同的角色与定位,厘清其在社区公共空间服务供给中的责、权、利关系,以提高公众参与度为核心目标,希冀可以为社区花园的推广提供实施解决方案,引领社区绿色空间的多元参与,实现社区自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花 实施机制 创智农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到生活世界和生活空间——以上海创智农园为例 被引量:12
2
作者 于海 《城乡规划》 2017年第4期94-100,共7页
大尺度的空间生产导致城市空间的碎片化、原子化和封闭化,其最大问题是肢解了空间的社会有机性,从而将人们隔离在互不照面无法互动的孤立的住区中。重回生活世界和生活空间,以上海创智农园的经验,就是回到人们可以面对面互动的世界,回... 大尺度的空间生产导致城市空间的碎片化、原子化和封闭化,其最大问题是肢解了空间的社会有机性,从而将人们隔离在互不照面无法互动的孤立的住区中。重回生活世界和生活空间,以上海创智农园的经验,就是回到人们可以面对面互动的世界,回到孩子与孩子可以一起游戏的世界,回到可以与邻人在共享意义的世界里一同表达、一同体验、一同老去的世界,简言之,回到让人性滋养、人格发展和人际和善的世界。在此人文主义的方向上,经典社会学的生活世界理论与经典城市学的生活空间理论是一致的,整合两大经典理论,既为看清今日城市之问题,更为前瞻未来城市之愿景。创智农园提供了一个在后里弄时代重建生活空间的案例,它作为社区引力中心、儿童教化世界和文化世界的成就或许过于理想化,但农园创造的生活场景,必定因感动更多都市人的心灵而成为生活世界的示范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世界 生活的空间 城市剧场 创智农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开联合,协力共创--上海创智农园片区社区规划参与行动探索 被引量:9
3
作者 刘悦来 赵洋 《建筑技艺》 2019年第11期76-81,共6页
以作者团队参与的上海创智农园片区社区规划参与行动的重要突破--睦邻门为例,分析了以社区花园促进社区规划的专业参与行动、参与机制和未来展望,以期更好地推动中国城市空间更新和社会治理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 创智农园 社区规划 空间更新 景观共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治枢纽的公共空间包容性营造机制研究--以上海创智农园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毛键源 孙彤宇 刘悦来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3期46-55,共10页
当下城市公共空间存在不平等和排他性问题,较缺乏多元群体的包容性,这阻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公共空间的包容性营造意味着要包容所有群体来塑造空间,其核心是公共空间背后利益相关群体的多方协同。无论是政府部门、市场企业还是社区居... 当下城市公共空间存在不平等和排他性问题,较缺乏多元群体的包容性,这阻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公共空间的包容性营造意味着要包容所有群体来塑造空间,其核心是公共空间背后利益相关群体的多方协同。无论是政府部门、市场企业还是社区居民,由于其自身利益和权责的局限,均无法单独完成空间的包容性营造,只有将多方力量协同起来,才能够避免各方力量内外孤岛化的三重失灵现象,从而构成公共空间多方协同的包容性营造新范式。其中专业化的社会组织则是社区衔接多方力量的共治枢纽,在包容性营造中起到关键的支点作用。社会组织可以依次通过在地共识营建、基层自治培育、多方力量联结和专业设计引导等四大营造措施,推动社区各群体形成包容性共识,并落实包容性空间实践,构成包容性营造机制。通过共治枢纽开展多方协同的建设是所有包容性营造的关键。基于共治枢纽的公共空间包容性营造机制研究对当下包容性城市建设具有探索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性 多方共治 公共空间 社区花 创智农园 营造机制 社会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隙地营造实践中的社会创新设计探究——以上海创智农园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高凯乐 林静静 《设计》 2023年第21期30-33,共4页
探究城市隙地营造与社会创新设计的内在联系,在推动社会创新设计的进程中,为我国城市隙地营造提供参考。通过社会创新设计中的“协作式组织”与“协作式接触”对上海创智农园进行案例分析,探索城市隙地营造实践中协作接触的设计文化。... 探究城市隙地营造与社会创新设计的内在联系,在推动社会创新设计的进程中,为我国城市隙地营造提供参考。通过社会创新设计中的“协作式组织”与“协作式接触”对上海创智农园进行案例分析,探索城市隙地营造实践中协作接触的设计文化。得到社会创新视角下的城市隙地营造策略,即从专业设计引导、多元主体参与、自治力量培育三方面构建多方联结的协作式组织,从多样活动运营与场所环境营造两方面创造混合强度的协作式接触。城市隙地由于小微、碎片化、非正式等特征,有着更高的容错度,有利于成为社会创新设计的试验场,发展为小型、本地、开放、互联的城市更新网络,助推社会创新设计的浪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创新设计 城市隙地 上海创智农园 协作式接触 城市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