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知识螺旋影响研发团队创新创意产生实证研究——内部社会资本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1
1
作者 戴万亮 吴红翠 张慧颖 《河北工业科技》 CAS 2016年第4期275-281,共7页
为了研究研发团队内部知识的交互对于创意产生的机理,通过构建概念模型,研究知识螺旋对研发团队创新创意产生的影响,并分析内部社会资本的调节效应。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分层线性分析,基于274份样本的实证研究表明:一方面,知识螺旋显著... 为了研究研发团队内部知识的交互对于创意产生的机理,通过构建概念模型,研究知识螺旋对研发团队创新创意产生的影响,并分析内部社会资本的调节效应。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分层线性分析,基于274份样本的实证研究表明:一方面,知识螺旋显著积极影响研发团队创新创意产生,并且知识表出化、知识结合化、知识内在化及知识社会化分别积极影响创新创意产生;另一方面,内部社会资本不同维度在知识螺旋与创新创意产生关系中的调节效应各不相同,结构社会资本的调节效应并不显著,而认知社会资本和关系社会资本显著正向调节知识螺旋对创新创意产生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促进研发团队创意产生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与开发管理 知识螺旋 创新创意产生 内部社会资本 研发团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创意产生到创意实施:创意研究评述 被引量:10
2
作者 朱桂龙 温敏瑢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9-88,共20页
论文关注创意从产生到实施的全过程,通过对现有文献研究脉络的系统梳理,挖掘这一过程的影响因素、作用机理和过程机制。基于现有文献,创意研究的主题演化脉络分为三个阶段:(1)关注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性阶段,即从个体、管理者、团队和组织... 论文关注创意从产生到实施的全过程,通过对现有文献研究脉络的系统梳理,挖掘这一过程的影响因素、作用机理和过程机制。基于现有文献,创意研究的主题演化脉络分为三个阶段:(1)关注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性阶段,即从个体、管理者、团队和组织四个层面对可能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整理,同时剖析影响因素的差异性及其原因;(2)关注关系机理和影响路径阶段,即挖掘创意产生对创意实施影响的强度和方向,找寻可能影响两者关系的调节变量;(3)关注创意从产生到实施过程模型阶段,即探索创意产生与创意实施之间可能存在的中介阶段,挖掘创新过程的阶段性划分情况及其特征,为完整展现创意从产生到实施的过程提供理论支撑和模型解析。最后,从六个方面对创意从产生到实施的条件、作用机制、研究视角、分析方法等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产生 创意实施 创新过程
原文传递
从创意产生到创意采纳:员工创意过程分析框架构建 被引量:8
3
作者 朱桂龙 温敏瑢 王萧萧 《外国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3-135,共13页
员工创意过程是一个跨域个体、团队和组织多个层次,涉及创意产生、细化、倡导、采纳四个阶段以及三个管理层级的复杂过程。员工如何为自下而上的创意争取资源、赢得各层级管理者青睐,并最终获得采纳和合法性席位的过程仍未得到充分解释... 员工创意过程是一个跨域个体、团队和组织多个层次,涉及创意产生、细化、倡导、采纳四个阶段以及三个管理层级的复杂过程。员工如何为自下而上的创意争取资源、赢得各层级管理者青睐,并最终获得采纳和合法性席位的过程仍未得到充分解释。论文在诠释从创意产生到创意采纳这一员工创意过程关键要素及关系机理基础上,借鉴现有理论和模型,将创意过程的三个决策层和四个阶段组合成3×4的矩阵,提出了一个员工创意过程系统分析框架。研究发现:(1)不同层次管理者采纳创意时的态度和评判标准不同,员工需要采用差异性的影响策略以提高创意采纳的可能性;(2)创意细化和创意倡导是推动创意发展的重要阶段,为解答如何提升创意采纳率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和现实依据;(3)员工创意过程在不断碰撞和协商中呈现出冲突、博弈、平衡和融合的演化轨迹。论文为解答员工创意过程中,自上而下的战略方向与自下而上的自主创新呈现何种关系和变化规律等问题提供了一个理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产生 创意采纳 员工创意过程
原文传递
创造性创意产生机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娜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6-83,共8页
从专业化知识搜寻与团队认知能力的整合视角探究创造性创意产生机理。实证结果表明:专业化知识搜寻积极影响创意创造性,创意积累在专业化知识搜寻和创意创造性之间起中介作用,新产品开发团队认知灵活性与认知复杂性分别对这一中介效应... 从专业化知识搜寻与团队认知能力的整合视角探究创造性创意产生机理。实证结果表明:专业化知识搜寻积极影响创意创造性,创意积累在专业化知识搜寻和创意创造性之间起中介作用,新产品开发团队认知灵活性与认知复杂性分别对这一中介效应的前后两阶段进行调节,团队认知灵活性与认知复杂性越高,专业化知识搜寻通过创意积累提高创意创造性的作用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化知识搜寻 创意产生 认知灵活性 认知复杂性 创意创造性
原文传递
创意实施——创新研究未来走向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艳 杨百寅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43-653,共11页
创新一直是学术界关注和探讨的热点。过去40多年里,有关创新的研究层出不穷,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然而,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激发员工的创新行为上,即创意产生这一环节。至于创意产生之后能否转化以及如何转化的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创新一直是学术界关注和探讨的热点。过去40多年里,有关创新的研究层出不穷,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然而,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激发员工的创新行为上,即创意产生这一环节。至于创意产生之后能否转化以及如何转化的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创意是开端,但需要把创意转变为现实,否则创新难以转化为价值。研究创意实施的条件及其作用机制是推动创新研究深化的重要任务。目前已有的创意实施研究在研究层次和研究视角上都存在不足,未来有必要在方法上把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结合起来,从不同的层次和视角,进一步拓展研究的范围,揭示创意从产生到实施的条件和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产生 创意实施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意的生产流程
6
作者 温建良 《文教资料》 2005年第21期38-39,共2页
创意的获取是一种可以通过训练的技巧。它的产生过程类似于汽车的生产流程。在创意的产生过程中,其实存在一种利用思维的技巧,可被用来达到生产的目的。每逢创意被产生时,这种技巧都被有意或无意地采用。这种技巧可以被我们有意识地培养... 创意的获取是一种可以通过训练的技巧。它的产生过程类似于汽车的生产流程。在创意的产生过程中,其实存在一种利用思维的技巧,可被用来达到生产的目的。每逢创意被产生时,这种技巧都被有意或无意地采用。这种技巧可以被我们有意识地培养,而且一旦它被培养出来,生产创意的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 创意产生 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内部社会资本对产品创新价值创造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创新价值链模型
7
作者 戴万亮 李庆满 张慧颖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3-26,共4页
基于创新价值链模型,构建概念模型,探讨企业内部社会资本与产品创新价值之间的关系。通过对2 0 1家高新技术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所获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加以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结构维度对产品创新创意产生、创意转化及创意扩散的影响... 基于创新价值链模型,构建概念模型,探讨企业内部社会资本与产品创新价值之间的关系。通过对2 0 1家高新技术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所获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加以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结构维度对产品创新创意产生、创意转化及创意扩散的影响均不显著;认知维度显著积极影响创意产生、创意转化及创意扩散;关系维度仅显著积极影响创意产生,对创意转化及创意扩散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社会资本 产品创新价值 创意产生 创意转化 创意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补性能力在产品创新价值链中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沈志渔 孙婧 《产经评论》 CSSCI 2014年第4期55-66,共12页
以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深入剖析企业营销能力、企业技术能力与产品创新价值链之间的关系,从过程角度研究企业互补性能力对产品创新不同环节的影响和相对重要性。创新过程可视为从创意产生,到创意转化,再到创意扩散的三个阶段的有序演进... 以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深入剖析企业营销能力、企业技术能力与产品创新价值链之间的关系,从过程角度研究企业互补性能力对产品创新不同环节的影响和相对重要性。创新过程可视为从创意产生,到创意转化,再到创意扩散的三个阶段的有序演进。研究发现,在创意产生阶段,企业营销能力比企业技术能力作用更重要;在创意转化和扩散阶段,企业技术能力比企业营能力作用更重要;企业营销能力与企业技术能力的互补效应对创意产生、创意转化及创意扩散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营销能力 企业技术能力 创意产生 创意转化 创意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导者底线心智对团队创新的双刃剑效应 被引量:3
9
作者 杨朦晰 林钰莹 +3 位作者 陈万思 陈璇 鲍红莹 李欣宇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1-370,共10页
底线心智是一种以获取底线利润结果为中心,而忽略其他一切竞争事项优先权(如企业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权益、员工福利等)的单维思维模式。虽然底线心智可能导致管理者只注重绩效而忽视其他对企业有利的重要事项,甚至采取不道德的手段来... 底线心智是一种以获取底线利润结果为中心,而忽略其他一切竞争事项优先权(如企业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权益、员工福利等)的单维思维模式。虽然底线心智可能导致管理者只注重绩效而忽视其他对企业有利的重要事项,甚至采取不道德的手段来实现目标,但研究也表明底线心智能够提高员工工作专注度进而提升绩效。为进一步推进底线心智双刃剑效应的研究,本文构建了领导者底线心智对团队创新双刃剑效应的影响机制模型,指出领导者底线心智一方面抑制了团队风险承担意愿,进而相比于探索式创新更有益于利用式创新;另一方面能够激发团队强迫激情,从而相比于团队创意产生更有利于团队创意实施。本文为深化底线心智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也为组织和领导者如何更好管理底线心智提供了重要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线心智 双刃剑 探索式创新 利用式创新 创意产生 创意实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的人性:大五人格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的定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圣慧 易明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4-146,共13页
员工创新对组织的生存、创新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发现新颖的、有价值的创意并予以实施的员工类型成了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大五人格组合对创意产生、创意传播和创意实施三阶段的影响。... 员工创新对组织的生存、创新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发现新颖的、有价值的创意并予以实施的员工类型成了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大五人格组合对创意产生、创意传播和创意实施三阶段的影响。通过对215名高新技术企业员工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单一人格特质并不构成引致员工创新行为的必要条件,但宜人性在引致创新行为中发挥着较为普适的作用;存在多条引致员工创新的等效组态,包括以外向性缺席、宜人性、尽责性和情绪稳定性为要素的组态,以宜人性、尽责性、情绪稳定性、经验开放性为要素的组态,以外向性缺席、情绪稳定性缺席、宜人性和经验开放性为要素的组态;外向性缺席与宜人性通过等效替代的方式影响员工的创新行为;虽然引致员工创新三阶段的组态存在相似性,但其中重要性更高的核心条件存在差异。本文采用以个体为中心的研究路径,加强了创新行为人格的前因研究,发现引致创新三阶段的人格组态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为后续发展细粒度的员工创新行为研究理论框架提供了方向。同时,研究结论可以为组织管理者在员工招聘、分类管理等方面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五人格 创意产生 创意传播 创意实施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utes Choice of Urban Agriculture,Ecotourism and Cultural Innovation Industry Fusion
11
作者 朱启酒 钱静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12期2667-2670,共4页
The fusion of urban agriculture, ecotourism and cultural innovation industry has been a necessary way for industry updating, value increase and income im- provement of farmers in suburbs. The methods available of the ... The fusion of urban agriculture, ecotourism and cultural innovation industry has been a necessary way for industry updating, value increase and income im- provement of farmers in suburbs. The methods available of the fusion are as fol- lows: corporation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 led by government with an integrated plan; corporation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under guidance of market with sup- port from government; collective development under guidance of market and policies; individual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 with the model of "villagers participation de- pending on infrastructure provided by government". The four routes enjoy exclusive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s. Hence, different villages and towns should adopt the most suitable one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ice of route Industry fusion Culture innovation ECOTOURISM Urbanagricul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eative Industrial Cluster: Three- Stage Development and the Case of Beijing's 798 Art District
12
《China Economist》 2012年第2期113-121,共9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three-stage hypothe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industrial clusters, which includes stages of agglomeration, interfacing, and network development. In the first stage, micro-entities concent... This paper presents a three-stage hypothe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industrial clusters, which includes stages of agglomeration, interfacing, and network development. In the first stage, micro-entities concentrate geographically in a creative industrial cluster in search of resources. The second stage reflects the need for building identity. Finally, the third stage is the outcome of multi-dimensional expansion. As a creative industrial cluster develops, its focus moves from 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to division of labor and the creation of novel systems. Using this three-stage framework, this paper conducts an empirical study on Beijing's 798 District ("798"). Our study finds that the "self-destruction "phenomenon (which appeared after 798 had reached the stage of network development in a low-level capacity) is essentially the product of a squeezing effect of commercial prosperity on art production. Our study further examines four models of art-commerce integration and explains the ways in which creative industrial clusters are different from conventional industrial clusters: a creative cluster is a platform of integration for culture, commerce, and technology. Its course of development is characterized by novelty, emergence of identity through interfacing, and network coop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eative industrial cluster path of emergence development mechan&m integration with culture commerce and technologyJEL: LS B5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study of corporate culture's influence on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novation
13
作者 Junli Zh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4年第2期15-17,共3页
It is well known to us that people are the core force of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and on the other hand, enterprise is both an organization of individuals and an interest organization which is based... It is well known to us that people are the core force of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and on the other hand, enterprise is both an organization of individuals and an interest organization which is based on clear development goals and the distributing and integrating existing. Culture is the temperament and style reflecting of the spirit and the consciousness of human beings and even the individuals. Enterprise is an organization which unites the established development goals and the individuals. Naturally, this humanistic enterprise groups should have a certain "temperament" and "style." Compared with the persons, this temperament and style, is the result of the collision, agitation, adjustments, tuning and optimized, representing the collective personality. Instead leaded by the individual consciousness, it is collective, organizational personality and style expressed by individual deeds and awareness and. In other words, corporate culture is a long-term production and business activities in the form of consciousness, and the comprehensive reflection of the business purpose, values and ethical conduct abided by the majority of employe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porate culture MANAGEMENT INNOV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慧眼识珠:创意识别的研究现状及未来方向 被引量:9
14
作者 齐舒婷 白新文 林琳 《外国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2-57,共16页
创意识别指对创意新颖性与实用性的评价与筛选,是连接创意产生和实施阶段的关键桥梁,引导组织创新的方向.本文系统整理了创意识别的研究现状和未来方向.基于现有文献,首先介绍了创意识别的内涵;而后提出了组织创新研究从创意产生到创意... 创意识别指对创意新颖性与实用性的评价与筛选,是连接创意产生和实施阶段的关键桥梁,引导组织创新的方向.本文系统整理了创意识别的研究现状和未来方向.基于现有文献,首先介绍了创意识别的内涵;而后提出了组织创新研究从创意产生到创意识别中的三大转变——参与主体、任务目标、作用机制;进而梳理了创意识别的评价主体、评价客体、人际与社会环境三类关键影响因素;随后总结了与创意识别相关的四个主要的研究视角;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需关注的六大重要议题.本文指出创意识别是组织创新研究的新方向,为本领域的研究和管理实践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创造力 组织创新 创意识别 创意产生 创意实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