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战创伤麻醉与救治循环管理指南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洪 +4 位作者 陈晖 宋晓阳 米卫东 葛衡江 张铁铮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18-1022,共5页
循环障碍是战创伤致死的重要原因,其中因出血导致的死亡在所有战创伤死亡中占30%-40%,同时也是战斗性减员中可预防性死亡的首要原因。本指南以全军麻醉与复苏学专业委员会曾制定的《战创伤麻醉指南(2017)》为基础,结合战创伤救治和野战... 循环障碍是战创伤致死的重要原因,其中因出血导致的死亡在所有战创伤死亡中占30%-40%,同时也是战斗性减员中可预防性死亡的首要原因。本指南以全军麻醉与复苏学专业委员会曾制定的《战创伤麻醉指南(2017)》为基础,结合战创伤救治和野战麻醉特点,着重指导麻醉科医师及其他救治人员,对战创伤循环障碍进行快速准确的评估和及时有效的处置,以提高我军战创伤救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障碍 麻醉科医师 创伤 创伤死亡 管理指南 复苏学 创伤麻醉 可预防性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创伤麻醉与救治循环管理指南 被引量:2
2
作者 米卫东 +6 位作者 葛衡江 张铁铮 张宏 徐建国 李洪 陈晖 宋晓阳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20年第1期19-24,共6页
循环障碍是战创伤致死的重要原因,其中因出血导致的死亡在所有战创伤死亡中占30%~40%,同时也是战斗性减员中可预防性死亡的首要原因。本指南以全军麻醉与复苏学专业委员会曾制定的《战创伤麻醉指南(2017)》为基础,结合战创伤救治和野战... 循环障碍是战创伤致死的重要原因,其中因出血导致的死亡在所有战创伤死亡中占30%~40%,同时也是战斗性减员中可预防性死亡的首要原因。本指南以全军麻醉与复苏学专业委员会曾制定的《战创伤麻醉指南(2017)》为基础,结合战创伤救治和野战麻醉特点,着重指导麻醉科医师及其他救治人员,对战创伤循环障碍进行快速准确的评估和及时有效的处置,以提高我军战创伤救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障碍 麻醉科医师 创伤 创伤死亡 管理指南 复苏学 创伤麻醉 可预防性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环境战创伤麻醉指南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国忠 +6 位作者 麻伟青 米卫东 张铁铮 张宏 徐建国 吴黄辉 张晓莹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20年第3期142-147,共6页
高温环境战创伤病情变化及进展与常温环境大不相同,致使其麻醉管理与救治极具挑战性。本指南以全军麻醉与复苏学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战创伤麻醉指南(2017)》为基础,结合高温环境战创伤的特点,进一步细化其麻醉与救治策略,指导麻醉医生及... 高温环境战创伤病情变化及进展与常温环境大不相同,致使其麻醉管理与救治极具挑战性。本指南以全军麻醉与复苏学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战创伤麻醉指南(2017)》为基础,结合高温环境战创伤的特点,进一步细化其麻醉与救治策略,指导麻醉医生及相关救治人员对高温战创伤伤病员进行快速、准确地评估和及时有效地处置,以提高我军战创伤救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麻醉管理 救治策略 病情变化 高温环境 复苏学 麻醉医生 创伤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创伤麻醉情景模拟训练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探讨
4
作者 张艺璇 马鹏 +2 位作者 鲁晋方 李永华 袁红斌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21期175-179,共5页
战创伤麻醉危机事件管理需要麻醉军医具备充足的理论知识储备和高水平的实践能力,但目前的教学方式欠缺对学员实践能力的培养,战创伤麻醉情景模拟训练课程有助于提升麻醉军医的实践思维、危机事件处理能力和合作沟通能力。上海长征医院... 战创伤麻醉危机事件管理需要麻醉军医具备充足的理论知识储备和高水平的实践能力,但目前的教学方式欠缺对学员实践能力的培养,战创伤麻醉情景模拟训练课程有助于提升麻醉军医的实践思维、危机事件处理能力和合作沟通能力。上海长征医院麻醉与复苏教研室坚持实战导向,聚焦转型,依托“理论知识教学-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教学训练平台-操作技能培训-情景模拟训练-临床实践”的教学模式,通过组织导师深入部队完善教学案例、提升导师自身综合能力和建立“三级培训导师”制度三个方面,推动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战创伤麻醉情景模拟训练课程师资队伍,发挥导师在情景模拟训练中的组织引导、综合指导和全面评价作用,提升了战创伤麻醉教学的实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模拟 创伤麻醉 麻醉危机管理 麻醉军医 师资队伍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环境战创伤麻醉指南 被引量:1
5
作者 董海龙 耿智隆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19年第6期311-315,共5页
高原环境战创伤麻醉因其自身特点而极具挑战性。为指导麻醉医生及相关救治人员对战创伤伤病员进行快速准确的评估和及时有效的处置,提高战创伤救治能力,全军麻醉与复苏学专业委员会曾制定《战创伤麻醉指南(2017)》。该指南对战创伤麻醉... 高原环境战创伤麻醉因其自身特点而极具挑战性。为指导麻醉医生及相关救治人员对战创伤伤病员进行快速准确的评估和及时有效的处置,提高战创伤救治能力,全军麻醉与复苏学专业委员会曾制定《战创伤麻醉指南(2017)》。该指南对战创伤麻醉起到了原则性的指导。但因篇幅所限,对高原环境战创伤的具体问题及措施细节未能详述。为此,在《战创伤麻醉指南(2017)》的基础上,本指南进一步细化高原环境下战创伤麻醉指导意见,以提高指南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环境 创伤 创伤麻醉 复苏学 麻醉医生 问题及措施 伤病员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34例创伤病人麻醉处理问题的临床总结
6
作者 杨胜利 《武警医学》 CAS 1998年第8期44-45,共2页
534例创伤病人麻醉处理问题的临床总结武警贵州总队医院麻醉科杨胜利(贵阳550005)关键词创伤麻醉休克救治并发症预防鉴于严重创伤病人因危重紧急、全身生理紊乱、手术时间长等特点,在麻醉选择和处理上无疑会加大难度并增添... 534例创伤病人麻醉处理问题的临床总结武警贵州总队医院麻醉科杨胜利(贵阳550005)关键词创伤麻醉休克救治并发症预防鉴于严重创伤病人因危重紧急、全身生理紊乱、手术时间长等特点,在麻醉选择和处理上无疑会加大难度并增添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就我院近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麻醉 休克 救治 并发症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期体温监测及保温措施对创伤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影响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焦丽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29期6542-6542,共1页
目的:分析手术期体温监测与保温措施对创伤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创伤后全身麻醉下手术患者共10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在术中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保温措施。对两组患者术中的体温情... 目的:分析手术期体温监测与保温措施对创伤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创伤后全身麻醉下手术患者共10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在术中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保温措施。对两组患者术中的体温情况进行记录,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清醒时间、寒战发生率以及术后拔管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后全身麻醉患者在术中通过体温监测,能够有效防止患者出现低体温,对防止患者术后出现其他并发症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期 体温监测 保温措施 创伤后全身麻醉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创伤救治气道管理指南 被引量:17
8
作者 米卫东 +6 位作者 张铁铮 葛衡江 张宏 徐建国 张惠 徐波 李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29-1132,共4页
战创伤麻醉因其自身的特点而极具挑战性。为指导麻醉科医师及相关救治人员对战创伤伤病员进行快速正确的评估和及时有效的处置,提高战创伤救治能力,全军麻醉与复苏学专业委员会曾制定《战创伤麻醉指南(2017)》[1]。作为总体概述,该指南... 战创伤麻醉因其自身的特点而极具挑战性。为指导麻醉科医师及相关救治人员对战创伤伤病员进行快速正确的评估和及时有效的处置,提高战创伤救治能力,全军麻醉与复苏学专业委员会曾制定《战创伤麻醉指南(2017)》[1]。作为总体概述,该指南无疑对战创伤麻醉起到了原则性的指导作用。但因篇幅所限,具体问题未能详述,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形成具体的指导意见。本指南以《战创伤麻醉指南(2017)》为基础,进一步形成战创伤救治气道管理指导意见,以提高指南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科医师 气道管理 创伤 复苏学 创伤麻醉 总体概述 伤病员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麻醉方式在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余云兰 黄莉莉 +2 位作者 林加福 张天浩 林涧 《创伤外科杂志》 2021年第6期465-467,471,共4页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麻醉方式在急性股骨颈闭合性骨折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疗效分析。方法前瞻性分析2014年2月—2020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麻醉科收治120例急性股骨颈闭合性骨折高龄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麻醉方式在急性股骨颈闭合性骨折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疗效分析。方法前瞻性分析2014年2月—2020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麻醉科收治120例急性股骨颈闭合性骨折高龄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男性55例,女性65例;年龄70~90岁,平均75.5岁;均为单侧股骨颈骨折;患者受伤致手术时间2~4d。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身麻醉插管组(插管组)、全身麻醉喉罩组(喉罩组)、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组(神经阻滞组),每组40例,三组患者均在一个手术治疗组。记录并进行比较手术中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睁眼时间、术后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麻醉随访情况)。结果术前操作时间神经阻滞组高于插管组(27.8±1.5)min vs.(17.1±1.5)min及喉罩组(22.3±1.6)min,插管组又高于喉罩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术中输血量和手术时间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术后睁眼时间(手术操作过程中会给予镇静药物让患者入睡)插管组(17.5±3.2)min,喉罩组(17.6±3.3)min,神经阻滞组(11.2±3.2)min和术后定向力恢复时间插管组(17.7±2.9)min,喉罩组(17.9±3.1)min,神经阻滞组(11.9±2.7)min均较插管组及喉罩组显著缩短(P<0.05);神经阻滞组麻醉恢复期骚动发生率显著低于插管组及喉罩组,但同时术后随访时,患者不适主诉发生率神经阻滞组明显高于插管组及喉罩组(P<0.05)。结论三种麻醉方法在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各有优缺点,喉罩麻醉具有操作简单,麻醉效果满意,术后不适主诉少的优点,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麻醉 股骨颈骨折 置换术 高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创伤救治气道管理指南 被引量:4
10
作者 米卫东 +4 位作者 葛衡江 张铁铮 张惠 徐波 李军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20年第4期191-195,共5页
战创伤麻醉因其自身的特点而极具挑战性。为指导麻醉医生及相关救治人员对战创伤伤病员进行快速正确的评估和及时有效的处置,提高战创伤救治能力,全军麻醉与复苏学专业委员会曾制定《战创伤麻醉指南2017》[1]。作为总体概述,该指南无疑... 战创伤麻醉因其自身的特点而极具挑战性。为指导麻醉医生及相关救治人员对战创伤伤病员进行快速正确的评估和及时有效的处置,提高战创伤救治能力,全军麻醉与复苏学专业委员会曾制定《战创伤麻醉指南2017》[1]。作为总体概述,该指南无疑对战创伤麻醉起到了原则性的指导作用。但因篇幅所限,具体问题未能详述,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形成具体[JP2]的指导意见。本指南以《战创伤麻醉指南2017》为基础,进一步形成战创伤救治气道管理指导意见,以提高指南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管理 创伤 复苏学 麻醉医生 创伤麻醉 总体概述 伤病员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间歇式输注在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镇痛效果 被引量:8
11
作者 柳进宁 刘蕊 +2 位作者 高美娜 李永旺 王春光 《创伤外科杂志》 2021年第6期461-464,共4页
目的观察程序间歇式输注在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镇痛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2020年4月—2020年9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麻醉科髋部骨折手术患者60例,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65~92岁,平均78.5岁。美国麻醉... 目的观察程序间歇式输注在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镇痛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2020年4月—2020年9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麻醉科髋部骨折手术患者60例,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65~92岁,平均78.5岁。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程序间歇式输注组和恒速输注组,各30例。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给予0.33%罗哌卡因40mL,并留置神经周围导管,蛛网膜下腔注射0.5%等比重罗哌卡因2.0mL,并留置硬膜外导管。术后连接患者自控神经阻滞镇痛泵,药物配方为0.2%罗哌卡因200mL。程序间歇式输注组单次自动给药剂量为10mL,间歇时间为60min;恒速输注组背景剂量为10mL/h。两组患者单次按压剂量为5mL,锁定时间为30min。当视觉模拟评分(VAS)>4分时,按压镇痛泵。若30min后无缓解,皮下注射盐酸羟考酮5mg,进行镇痛补救。记录术后4h(T1)、8h(T2)、24h(T3)及48h(T4)的VAS。记录48h内镇痛补救率、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程序间歇式输注组患者T3时点静态VAS2(2-2)及T2~4时点动态VAS2(2-2),3(2-3),2(2-3)较恒速输注组2(2-3),2.5(2-3),4(3-4),2(2-3)明显降低,镇痛补救率(6.67%)较恒速输注组(30%)明显降低,满意度8(8-9)较恒速输注组7(6-8)明显增加(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恒速输注比较,程序间歇式输注在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更加完善,并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麻醉 髋部骨折 镇痛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腹贯通伤患者麻醉体会一例
12
作者 刘海贝 喻洁 朱涛 《华西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478-480,共3页
病例介绍患者,男,51岁。因“胸腹部贯通伤10+h”于2014年12月21日入院。10+h前,患者不慎从2楼摔下,落在直立的钢管上,钢管自会阴贯通至左肩(图1),被紧急送至当地医院。受伤后患者意识清楚,在当地医院建立静脉通道并简单包扎... 病例介绍患者,男,51岁。因“胸腹部贯通伤10+h”于2014年12月21日入院。10+h前,患者不慎从2楼摔下,落在直立的钢管上,钢管自会阴贯通至左肩(图1),被紧急送至当地医院。受伤后患者意识清楚,在当地医院建立静脉通道并简单包扎止血后入我院急诊科。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服药不规律,曾服用利血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部贯通伤 异物 创伤麻醉
原文传递
第九届亚澳地区麻醉学术会议
13
作者 吴新文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1995年第8期3-4,共2页
第九届亚澳地区麻醉学术会议于1994年11月6~11日在泰国曼谷举行,我国约5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交流论文千余篇,现仅就创伤麻醉作简要介绍。
关键词 创伤麻醉 气管造口 亚澳 学术会议 重症监护 腹腔内出血 急性肺损伤 心输出量 呼吸道 脑缺血后再灌注
原文传递
Irreducible traumatic posterior hip dislocation with entrapment and a buttonhole effect 被引量:1
14
作者 Andre-Pierre Uzel Ricardo Bertino +1 位作者 Guy Daculsi George Yves Laflamme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11年第6期367-370,共4页
The authors reported the case of a 27- year-old man who sustained an irreducible postero-lateral traumatic dislocation of the hip with capsular and labral entrapment. Initial X-rays showed only a small acetabular frag... The authors reported the case of a 27- year-old man who sustained an irreducible postero-lateral traumatic dislocation of the hip with capsular and labral entrapment. Initial X-rays showed only a small acetabular fragment. After two attempts to reduce the hip with muscle paralysis under general anaesthesia failed, the patient was treated by immediate open reduction through a posterolateral approach. Surgical exploration of the hip revealed a small osteochondral fragment attached to a large piece of labrum and capsule, clogging the acetabulum. The femoralhead crossed over the torn capsule with a buttonhole effect. These elements were relieved, the bone fragment was fixed with a 2 mm screw and the capsule was repaired. At the 10- year follow-up, the functional outcome was excellent with a Harris score of 100 points and no signs of necrosis or osteoarthritis. The authors propose a literature review of this uncommon le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p dislocation TEARS ACETABULUM NECROSIS
原文传递
Brachiocephalic trunk and left brachiocephalic vein injuries following penetrating right sternoclavicular junction trauma: a case report
15
作者 KONG Ling-wen TAN Yuan-kang DU Ding-yuan SU Hong-jie ZHANG Wei-ming ZHAO Xing-ji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CSCD 2013年第5期286-287,共2页
A 46-year-old male sustained severe pe- netrating injury by a sharp instrument to his right upper sternoclavicular junction. The wound tract was from su- prasternal notch to mediastinum. Exploratory operation via medi... A 46-year-old male sustained severe pe- netrating injury by a sharp instrument to his right upper sternoclavicular junction. The wound tract was from su- prasternal notch to mediastinum. Exploratory operation via median sternotomy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found a large mediastinal septum hematoncus, as well as brachiocephalic trunk and left brachiocephalic vein injuries. The perforating vascular wounds were repaired with 5-0 prolene suture. He was recovered uneventfully and discharged 9 days after operation. There was no sequel found during 7 years fol- low-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chiocephalic trunk Brachiocephalic veins Thoracic injuries Wounds penetrat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