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4篇文章
< 1 2 1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伤性脑损伤合并脓毒血症患者30 d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和评价
1
作者 牛瑞娜 尚小平 +2 位作者 赵亚楠 邵慧杰 李东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0-273,共4页
目的:构建预测创伤性脑损伤合并脓毒血症患者30 d内死亡的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4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ICU住院的创伤性脑损伤合并脓毒血症患者344例。根据患者入院后30 d内的存活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 目的:构建预测创伤性脑损伤合并脓毒血症患者30 d内死亡的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4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ICU住院的创伤性脑损伤合并脓毒血症患者344例。根据患者入院后30 d内的存活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Bootstrap 1000次法和Logistic回归建立预测创伤性脑损伤合并脓毒血症患者30 d内死亡的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校准能力和临床净获益。结果:344例患者中,116例30 d内死亡。CRP、APACHEⅡ评分、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比值(RPR)和菌种类型是创伤性脑损伤合并脓毒血症患者30 d内死亡的预测因素,OR(95%CI)分别为1.004(1.001~1.006)、1.158(1.112~1.207)、3.328(1.402~3.895)、2.071(1.207~3.552)。列线图模型预测创伤性脑损伤合并脓毒血症患者30 d内死亡的ROC曲线的AUC(95%CI)为0.803(0.752~0.854);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曲线与理想曲线基本吻合;决策曲线显示该模型有良好的临床净获益。结论:CRP、APACHEⅡ评分、RPR和菌种类型是创伤性脑损伤合并脓毒血症患者30 d内死亡的预测因素,基于上述因素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损伤 脓毒血症 死亡风险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轴索损伤患者脑动态功能连接密度差异的MRI研究
2
作者 李健 陈玲珑 +4 位作者 曾新益 王媛媛 欧阳烽 李声鸿 曾献军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3,共6页
目的本研究利用基于体素的动态功能连接密度(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density,dFCD)方法研究创伤性轴索损伤患者(traumatic axonal injury,TAI)脑功能网络改变的时间变异性。材料与方法招募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就诊... 目的本研究利用基于体素的动态功能连接密度(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density,dFCD)方法研究创伤性轴索损伤患者(traumatic axonal injury,TAI)脑功能网络改变的时间变异性。材料与方法招募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脑外伤患者182例,并采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从中筛选出符合临床诊断的单纯性TAI患者26例,同时社区招募相匹配的27例健康对照组,基于MATLAB 2016b平台的数据处理工具包DPABI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基于Dynamic BC工具箱结合滑动时间窗方法研究dFCD的时间变异性,最后分析有差异的脑区dFCD值与临床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我们发现TAI患者右侧海马/海马旁回、右侧岛叶/中央盖沟的dFCD时间变异性增加(体素水平P<0.01,团块水平P<0.05,GRF校正),右侧内侧额上回、双侧辅助运动区/左侧中央旁小叶/左侧中央前回等区域dFCD时间变异性减低(体素水平P<0.01,团块水平P<0.05,GRF校正),主要涉及到默认网络、突显网络、感觉运动网络,相关性分析未发现dFCD值与临床量表有显著相关(P>0.05)。结论TAI患者dFCD改变反映了更细微的大脑动态活动变化,加深了对TAI患者全脑功能连接变化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轴索损伤 功能连接密度 动态 功能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omer 1a过表达通过调控PI3K/AKT/mTOR通路介导的自噬减轻创伤性脑损伤小鼠神经损伤
3
作者 王远 王孟阳 +1 位作者 张修民 罗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7,共7页
目的探讨Homer蛋白同源物1a(Homer 1a)过表达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小鼠神经损伤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TBI组、空载慢病毒(Lv-NC)组、Homer 1a过表达慢病毒(Lv-Homer 1a)组和Lv-Homer 1a联... 目的探讨Homer蛋白同源物1a(Homer 1a)过表达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小鼠神经损伤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TBI组、空载慢病毒(Lv-NC)组、Homer 1a过表达慢病毒(Lv-Homer 1a)组和Lv-Homer 1a联合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激动剂740 Y-P(Lv-Homer 1a联合740 Y-P)组,每组12只。于造模前5 d原位注射相应慢病毒至小鼠大脑皮层内,而740 Y-P于造模前1 d经腹腔注射。采用自由落体打击法构建TBI模型,并于术后72 h对小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测定小鼠脑组织含水量;HE染色和Nissl染色分别观察小鼠脑组织病理损伤、神经元丢失情况;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小鼠脑组织细胞自噬小体形成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脑组织中Homer 1a、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Beclin 1、PI3K、磷酸化的PI3K(p-PI3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的AKT(p-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磷酸化的mTOR(p-mTO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TBI组小鼠mNSS和脑含水量显著升高,脑组织病理损伤严重,神经元大量丢失,自噬小体形成增加,脑组织中Homer 1a、Beclin 1蛋白表达和LC3B-Ⅱ/LC3B-Ⅰ蛋白比值显著升高,而p-PI3K/PI3K、p-AKT/AKT和p-mTOR/mTOR蛋白比值显著降低。与TBI组比较,Lv-Homer 1a组小鼠mNSS和脑含水量降低,脑组织病理损伤和神经元丢失得到改善,自噬小体形成和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增加,p-PI3K/PI3K、p-AKT/AKT和p-mTOR/mTOR蛋白比值降低。与Lv-Homer 1a组比较,Lv-Homer 1a联合740 Y-P组小鼠神经损伤加重,自噬小体形成和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减少,而PI3K/AKT/mTOR信号通路被激活。结论过表达Homer 1a可有效减轻TBI小鼠神经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损伤(TBI) Homer 1a 自噬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Tim-3、Galectin-9对重度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曹建良 吴钊 +2 位作者 张唐娟 兰超 田琦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对重度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80例重度TBI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血清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对重度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80例重度TB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受伤后1周内是否发生ARDS分为ARDS组(n=62)和非ARDS组(n=118)。比较两组患者血清Tim-3、Galectin-9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估血清Tim-3、Galectin-9对重度TBI患者并发ARDS的预测价值;采用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讨重度TBI患者并发ARDS的影响因素。结果ARDS组血清Tim-3、Galectin-9水平高于非ARDS组(P<0.05)。血清Tim-3、Galectin-9及二者联合预测重度TBI患者并发ARDS的曲线下面积(AUC)(95%CI)分别为0.786(0.716-0.855)、0.735(0.652-0.818)、0.835(0.775-0.895),截断值分别为264.24 ng/mL、8.06 ng/mL,特异度分别为0.831、0.788、0.763,灵敏度分别为0.613、0.626、0.742。ARDS组年龄≥60岁、合并休克、机械通气时间≥5d、ICU住院时间≥14d所占的比例均大于非ARDS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氧合指数(OI)低于非ARDS组,降钙素原(PCT)水平高于非ARDS组(P<0.05)。入院时GCS评分低(OR=0.727,95%CI:0.543-0.973)、OI低(OR=0.957,95%CI:0.932-0.983)、合并休克(OR=9.259,95%CI:3.183-26.937)、Tim-3水平升高(OR=7.110,95%CI:2.738-18.468)、Galectin-9水平升高(OR=7.063,95%CI:2.736-18.230)是重度TBI患者并发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Tim-3、Galectin-9水平升高与重度TBI患者并发ARDS密切相关,两指标可作为预测重度TBI患者并发ARDS的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 半乳糖凝集素-9 创伤性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冬眠疗法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术后亚低温控制时间最佳截断值研究
5
作者 吴辉 于尚平 +2 位作者 周三连 吴霞 丁倩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5年第1期103-107,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亚低温持续控制时间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TBI)患者术后冬眠疗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EICU接受亚低温冬眠疗法治疗的76例sTBI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亚低温持续治疗时间分为A组(n=24例)、... 目的探讨不同亚低温持续控制时间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TBI)患者术后冬眠疗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EICU接受亚低温冬眠疗法治疗的76例sTBI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亚低温持续治疗时间分为A组(n=24例)、B组(n=30)、C组(n=22)。A组给予2 d亚低温冬眠治疗,B组给予5 d亚低温冬眠治疗,C组给予10 d亚低温冬眠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神经损伤、神经功能、预后及并发症。结果治疗10 d,B组与C组血清一氧化氮、丙二醛低于A组,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高于A组(P<0.05);B组和C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髓鞘碱性蛋白、S100蛋白低于A组(P<0.05)。治疗30 d,B组和C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高于A组,B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低于A组(P<0.05)。B组和C组昏迷时间短于A组,30 d病死率低于A组(P<0.05)。C组低血压、胃肠动力下降、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高于A和B组(P<0.05)。结论亚低温冬眠疗法治疗效果与亚低温控制时间存在关联性。持续5 d可能为亚低温治疗最佳截断时间值,能够更好缓解sTBI术后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和神经损伤,改善神经功能及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创伤性损伤 亚低温冬眠疗法 持续时间 氧化应激 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联合低频经颅超声刺激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电信号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高思淼 韩雪 +5 位作者 吴晓光 郑金钰 高芳雯 李葵花 彭勇 刘兰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2-408,共7页
背景:创伤性脑损伤是由头部受到撞击、打击而导致大脑正常功能被破坏的疾病,目前需要寻找有效治疗方式和客观指标,帮助医生判别损伤状况及恢复患者脑功能。目的:探究电针联合低频经颅超声刺激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电信号的影响。方法:... 背景:创伤性脑损伤是由头部受到撞击、打击而导致大脑正常功能被破坏的疾病,目前需要寻找有效治疗方式和客观指标,帮助医生判别损伤状况及恢复患者脑功能。目的:探究电针联合低频经颅超声刺激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电信号的影响。方法:将40只6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低频经颅超声刺激组和联合组(n=8),后4组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法造模,假手术组只开骨窗而不打击。各干预组均于造模后1 d开始实施干预,电针组进行电针干预,低频经颅超声刺激组进行低频经颅超声刺激干预,联合组进行两者联合干预,共干预7 d。造模后8 h,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干预7 d后观察大鼠Y迷宫自发轮流行为百分比,而后采集脑电信号,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分解出α、β、θ和δ波段,计算各频段振荡幅值、能量占比百分比以及Lempel-Ziv复杂度、样本熵。结果与结论:①造模后8 h,模型组、电针组、低频经颅超声刺激组和联合组的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②造模后第7天,模型组的α波、δ波频带振荡幅值、δ波能量占比百分比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自发轮流行为百分比、α波、β波能量占比百分比、Lempel-Ziv复杂度、样本熵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③与模型组比较,联合组的α波、δ波频带振荡幅值显著下降(P<0.05),电针组、低频经颅超声刺激组、联合组的α波、β波频带能量占比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δ波能量占比百分比显著下降(P<0.05);④与电针组和低频经颅超声刺激组相比,联合组的δ波能量占比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自发轮流行为百分比、α波、β波能量占比百分比、Lempel-Zi复杂度、样本熵显著升高(P<0.05);⑤结果显示,创伤性脑损伤大鼠出现脑电信号异常,而电针联合低频经颅超声刺激干预后可以改善大鼠脑电信号的异常情况,提示脑电频域特征和非线性特征可用来评估创伤性脑损伤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损伤 电针 低频经颅超声刺激 电信号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AQP4、HMGB1、FGL2水平联合颅内压和脑组织氧分压监测在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7
作者 王文 郑从波 +3 位作者 胡芳宝 窦红杰 凌林 王德强 《疑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通道蛋白4(AQP4)、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纤维蛋白原样蛋白2(FGL2)水平联合颅内压和脑组织氧分压(PbtO_(2))监测在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4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 目的探讨血清通道蛋白4(AQP4)、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纤维蛋白原样蛋白2(FGL2)水平联合颅内压和脑组织氧分压(PbtO_(2))监测在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4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诊治的TBI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后随访3个月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n=38)、预后良好组(n=90)。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QP4、HMGB1、FGL2水平;Spearman法分析TBI不同预后患者颅内压、PbtO_(2)、血清AQP4、HMGB1、FGL2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的相关性;运用ROC曲线分析颅内压、PbtO_(2)联合血清AQP4、HMGB1、FGL2对TB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颅内压高于预后良好组,GCS评分、PbtO_(2)值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t/P=7.491/<0.001、9.882/<0.001、7.215/<0.001)。预后不良组血清AQP4、HMGB1、FGL2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t/P=7.106/<0.001、7.642/<0.001、7.383/<0.001);患者PbtO_(2)与GC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P=0.523/<0.001),而颅内压、血清AQP4、HMGB1、FGL2与GC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P=-0.515/<0.001、-0.492/<0.001、-0.617/<0.001、-0.569/<0.001);血清AQP4、HMGB1、FGL2、颅内压、PbtO_(2)及五者联合预测TBI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2、0.876、0.817、0.825、0.756、0.969,五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预测TBI患者预后的价值(Z/P=2.803/0.005、2.769/0.006、3.543/<0.001、3.269/0.001、3.956/<0.001)。结论TBI患者颅内压、血清AQP4、HMGB1、FGL2水平显著升高,PbtO_(2)显著降低,与患者预后有着紧密联系,联合检测对TBI患者预后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损伤 组织氧分压 通道蛋白4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纤维蛋白原样蛋白2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水凝胶在创伤性脑损伤组织修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彤 王妍 +2 位作者 杨春佳 岳庆鲲 吴庆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8期6110-6117,共8页
背景:目前临床上传统的给药途径(口服或静脉注射)面临难以透过血脑屏障问题,对于开放性重度创伤性脑损伤的临床治疗结果往往低于预期。水凝胶是一类极为亲水的三维网络结构凝胶,在水中迅速溶胀并在此溶胀状态可以保持。目前有部分实验... 背景:目前临床上传统的给药途径(口服或静脉注射)面临难以透过血脑屏障问题,对于开放性重度创伤性脑损伤的临床治疗结果往往低于预期。水凝胶是一类极为亲水的三维网络结构凝胶,在水中迅速溶胀并在此溶胀状态可以保持。目前有部分实验应用可注射性功能水凝胶注射植入损伤部位以达到修复受损脑组织的目的,但这一治疗策略尚未应用于临床。目的:分析功能性水凝胶在创伤性脑损伤后组织修复中的作用,讨论水凝胶通过不同作用方式促进创伤性脑损伤后的神经组织再生,以期为创伤性脑损伤的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提出新的思路。方法:以“hydrogels,functional hydrogel,composite hydrogels,traumatic brain injury,tissue repair,neural regeneration”“功能性水凝胶,创伤性脑损伤,组织修复,神经再生”为关键词在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2000年8月至2024年3月的相关文献。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通过阅读文献标题、摘要及全文内容进行筛选,最终纳入60篇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基于分子设计的水凝胶可以模拟神经微结构,促进再生修复,模拟神经血管单元促进血管再生。②基于联合药物治疗原则的水凝胶可以递送内源性神经调控因子,包裹药物促进神经再生。③基于搭载干细胞恢复策略的水凝胶可以作为分子支架递送细胞治疗。④未来研究学者们还需进一步探索神经组织修复相关的功能性水凝胶,为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治疗功能重建提供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水凝胶 创伤性损伤 组织修复 神经再生 药物递送 干细胞搭载 工程化水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皮质神经元中Lnx1表达及参与继发性脑损伤的机制
9
作者 马艳霞 杨严伟 +4 位作者 马宇航 李迪 王晓燕 邹明明 韦善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0,共7页
背景:细胞凋亡在继发性脑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探究创伤性脑损伤后促进神经细胞存活的病理生理机制,将为防治创伤性脑损伤提供新的方向和理论依据。目的:探究Lnx1分子在哺乳动物脑损伤后皮质神经元中的表达变化及参与继发性脑损伤的可... 背景:细胞凋亡在继发性脑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探究创伤性脑损伤后促进神经细胞存活的病理生理机制,将为防治创伤性脑损伤提供新的方向和理论依据。目的:探究Lnx1分子在哺乳动物脑损伤后皮质神经元中的表达变化及参与继发性脑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80只成年SD大鼠平均分成假手术组和创伤性脑损伤组,每组雌雄各20只。采用重物坠落方法建立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模型,分别在脑损伤后6,12,24,48,72 h,通过RT-q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等技术分析相关分子在受损皮质神经元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1)创伤性脑损伤组大鼠损伤部位脑组织出血,可观察到明显的组织损伤,脑组织含水量升高;(2)与假手术组相比,创伤性脑损伤组皮质神经元中Lnx1表达在损伤24 h开始显著升高;(3)创伤性脑损伤后与Lnx1相结合的PBK和BCR蛋白表达降低,促存活因子ctgf的表达升高;(4)结果表明:脑损伤后神经元中Lnx1表达上调,其通过降低靶分子PBK和BCR的表达,进一步上调促成活因子ctgf的表达,对受损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损伤 继发性损伤 神经元 SD大鼠 Lnx1 PBK BCR CT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创伤性脑损伤对患者记忆监测功能的不良影响
10
作者 汪宇阳 汪邦月 +2 位作者 杨志豪 刘兴瑞 陈新贵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7-172,共6页
目的探究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TBI)对患者记忆监测功能的不良影响。方法采取配对对照的研究方法,联合神经心理学背景测试及记忆监测任务-知晓感判断(FOK)任务,对患者组(n=42)和匹配的对照组(n=42)两组被试进行认知评估。结果在神经心理学... 目的探究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TBI)对患者记忆监测功能的不良影响。方法采取配对对照的研究方法,联合神经心理学背景测试及记忆监测任务-知晓感判断(FOK)任务,对患者组(n=42)和匹配的对照组(n=42)两组被试进行认知评估。结果在神经心理学背景测试中,患者组在数字广度测试、Stroop色字任务、数字连线任务及听觉言语记忆测试中的表现较对照组下降(P<0.05)。另外,两组被试的FOK任务判断准确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表现在对照组的正确判断/正确再认的比率相对较高,而患者组正确判断/错误再认的比率相对较高。结论研究结果证实了MTBI患者以记忆监测功能损伤为核心表现的记忆障碍,且MTBI患者注意、执行、项目内容记忆能力的损伤是造成其记忆监测功能障碍的重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 创伤性损伤 注意 执行 记忆监测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促进骨痂形成及骨折愈合的机制
11
作者 刘涵菲 蔡振存 +2 位作者 周雪婷 温航 陈振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9期6260-6268,共9页
背景: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是常见的临床问题。在临床观察中,常见到合并创伤性脑损伤的四肢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速度明显快于无脑损伤的患者。这一现象背后的可能机制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焦点。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创伤性脑损伤通过调控... 背景: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是常见的临床问题。在临床观察中,常见到合并创伤性脑损伤的四肢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速度明显快于无脑损伤的患者。这一现象背后的可能机制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焦点。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创伤性脑损伤通过调控细胞因子、激素、神经信号以及干细胞等机制,显著加速了骨痂形成和骨折愈合过程。目的:总结创伤性脑损伤促进骨痂形成及骨折愈合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章第一作者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2013年1月至2024年10月相关文献,个别文献追溯至20年前。检索词为“创伤性脑损伤,骨痂,骨折愈合,炎症反应,细胞因子,激素,神经肽,基因,干细胞”“traumatic brain injury,callus,fracture healing,inflammatory response,cytokines,hormones,neuropeptides,genes,stem cells”,最终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计83篇。结果与结论:创伤性脑损伤对骨痂形成及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机制极其复杂,涉及细胞因子、激素、神经系统和干细胞等多个调节环节。然而,目前关于创伤性脑损伤促进骨痂形成及骨折愈合的具体机制尚未得到全面、清晰的理解,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现有研究表明,创伤性脑损伤主要通过促进细胞因子(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激素(如生长激素及瘦素)的释放,调控神经系统,促进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等机制来加速骨痂形成和骨组织再生。此外,创伤性脑损伤会引发一系列免疫反应,包括炎症因子的释放和免疫细胞的激活,这些反应能够调节骨折修复的过程。具体而言,免疫反应通过增强局部血流、促进细胞迁移和激活成纤维细胞,从而支持骨愈合的不同阶段。同时,创伤性脑损伤诱发的干细胞活化也在骨折修复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活化的干细胞能够分化为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促进骨组织再生和修复。因此,创伤性脑损伤诱发的免疫反应与干细胞的活化共同作用,为骨折愈合提供了必要的支持。这些机制能够加速骨愈合过程,显著缩短愈合时间,提升骨折患者的预后。综上所述,创伤性脑损伤通过多重机制促进骨痂形成和骨折愈合,展现其在骨修复中的重要性。未来研究应聚焦创伤性脑损伤影响骨愈合的信号通路及调控因子,深入理解其作用机制,这将为开发靶向治疗、干细胞及神经调控疗法提供理论基础,具有缩短愈合时间、优化康复方案、改善预后的临床价值。因此,探索创伤性脑损伤引发的生物效应将为骨折治疗开辟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损伤 骨痂 骨折愈合 炎症反应 细胞因子 激素 神经肽 基因 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肠轴”探讨针灸治疗创伤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
12
作者 陈慧娟 王海荣 高莹 《针灸临床杂志》 2025年第2期96-101,共6页
创伤性脑损伤(TBI)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常见原因,每年影响数百万人。TBI后会导致一系列代谢和神经化学反应,从而导致继发性损伤。TBI治疗的主要重点是预防继发性损伤。脑肠轴(BGA)是大脑和胃肠道的双向调节通道,其作用是维持胃肠道和颅... 创伤性脑损伤(TBI)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常见原因,每年影响数百万人。TBI后会导致一系列代谢和神经化学反应,从而导致继发性损伤。TBI治疗的主要重点是预防继发性损伤。脑肠轴(BGA)是大脑和胃肠道的双向调节通道,其作用是维持胃肠道和颅内的动态平衡,与脑损伤的预后密切相关。鉴于BGA主要由神经、免疫、肠内分泌、血清素和色氨酸5个信号通路组成,笔者团队得出针灸可以作用于自主神经系统、多种神经胶质细胞、胆碱能抗炎通路、多种脑肠肽、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色氨酸和血清素代谢等途径治疗TBI。本研究旨在BGA理论下了解针灸治疗TBI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轴 针灸 创伤性损伤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SSO-Logistic回归建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继发认知障碍预测模型
13
作者 查智健 耿锋 +1 位作者 李光照 杨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5年第3期316-320,共5页
目的构建并验证基于LASSO-Logistic回归的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继发认知障碍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01—2023-12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继发认知障碍分为继发组和未继发组。采用LASSO-Logistic... 目的构建并验证基于LASSO-Logistic回归的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继发认知障碍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01—2023-12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继发认知障碍分为继发组和未继发组。采用LASSO-Logistic回归筛选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继发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并以此构建风险列线图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其效能,利用Bootstrap法检验模型的准确性。结果96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中继发认知障碍27例,发生率28.13%。继发组患者与未继发组患者年龄、糖尿病、高血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手术治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高血压、GCS评分、手术治疗、TNF-α、IL-6可作为构建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继发认知障碍的预测因素。基于以上因素构建的风险列线图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805,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77.65%、80.97%,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χ^(2)=3.664,P=0.729。结论基于LASSO-Logistic回归构建的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继发认知障碍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可为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病情监测与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损伤 LASSO-Logistic回归 认知障碍 预测模型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14
作者 王梓璇 庄金强 +5 位作者 肖燕 朱敏 王愚 许思瑶 钟园 刘晓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5年第3期57-63,69,共8页
目的探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TBI)患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相关影响因素,构建并验证sTBI患者并发ARDS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扬州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371例sTBI患者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按7∶3的... 目的探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TBI)患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相关影响因素,构建并验证sTBI患者并发ARDS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扬州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371例sTBI患者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n=259)或验证组(n=112)。使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素筛选后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Hosmer-Lemeshow检验、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模型性能。结果371例sTBI患者中,发生ARDS的患者121例,未发生ARDS的患者250例。2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瞳孔、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_(2))、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头颅简明损伤评分、胸部简明损伤评分、急诊插管、肺部感染、合并胸部外伤、中线移位、入院12 h内输血、入院24 h液体入量、休克、机械通气、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比容、白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总蛋白、白蛋白、血清钙、氧合指数、碱剩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SpO_(2)、肺部感染和入院24 h液体入量是sTBI患者发生ARDS的预测因子。建模组和验证组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拟合度良好(χ^(2)=10.373,P=0.240;χ^(2)=13.21,P=0.105)。建模组和验证组的DCA结果显示,阈值概率分别为0%~72%和0%~50%时有净获益。结论SpO_(2)、肺部感染和入院24 h液体入量是sTBI患者发生ARDS的影响因素,利用这些因素构建的模型具有良好的性能,为临床筛查sTBI患者中ARDS高风险人群提供可靠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创伤性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血清LncRNA HOTAIR和LncRNA HOXA11-AS水平表达及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研究
15
作者 耿保伟 彭古涛 +3 位作者 汪峰 刘思江 杨帆 汤厅均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87-91,共5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OX基因座转录本反义RNA(HOTAIR)和同源异形盒基因A11反义RNA(LncRNA HOXA11-AS)水平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收治的106例TBI...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OX基因座转录本反义RNA(HOTAIR)和同源异形盒基因A11反义RNA(LncRNA HOXA11-AS)水平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收治的106例TBI患者为TBI组,根据其是否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分为认知障碍组(n=44)和无认知障碍组(n=62);另选取同期该院7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血清LncRNA HOTAIR和LncRNA HOXA11-AS水平;Spearman及Pearson法分析TBI患者血清LncRNA HOTAIR,LncRNA HOXA11-AS水平与认知功能和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ncRNA HOTAIR和LncRNA HOXA11-AS对TBI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LncRNA HOTAIR和LncRNA HOXA11-AS表达对TBI后认知障碍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BI组血清LncRNA HOTAIR(1.75±0.29 vs 1.03±0.15)和LncRNA HOXA11-AS(1.59±0.35 vs 0.99±0.18)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034,13.846,均P<0.05)。认知障碍组血清LncRNA HOTAIR,LncRNA HOXA11-A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水平明显高于无认知障碍组(t=3.011~9.615),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明显低于无认知障碍组(t=17.6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TBI患者血清LncRNA HOTAIR,LncRNA HOXA11-AS表达水平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0.515,-0.430,均P<0.001);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LncRNA HOTAIR,LncRNA HOXA11-AS表达水平与TNF-α,IL-1β,IL-6水平呈正相关(r=0.423,0.397,0.452,0.437,0.512,0.390,均P<0.001)。血清LncRNA HOTAIR和LncRNA HOXA11-AS单独及联合预测TBI后认知障碍的AUC(95%CI)分别为0.896(0.822~0.947),0.864(0.784~0.923),0.960(0.903~0.988),二者联合预测价值优于单独预测(Z=2.457,2.998,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LncRNA HOTAIR和LncRNA HOXA11-AS表达水平升高为TBII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MoCA评分为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血清LncRNA HOTAIR和LncRNA HOXA11-AS水平对预测TB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具有一定价值,且其可能通过调节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参与TB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及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损伤 HOX基因座转录本反义RNA 同源异形盒基因A11反义RNA 炎症因子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后精神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张奥 安京华 《医师在线》 2025年第2期87-91,共5页
创伤性脑损伤(TBI)的并发症涉及范围广,对人体损伤严重,近年来引起临床广泛重视,但对于TBI所致的精神并发症的关注度远不及脏器系统并发症。随着社会及医学界对患者心理方面需求关注度的提高,TBI后的精神并发症近年来也逐渐受到重视,并... 创伤性脑损伤(TBI)的并发症涉及范围广,对人体损伤严重,近年来引起临床广泛重视,但对于TBI所致的精神并发症的关注度远不及脏器系统并发症。随着社会及医学界对患者心理方面需求关注度的提高,TBI后的精神并发症近年来也逐渐受到重视,并针对其开展多项研究。本文将对TBI后精神并发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损伤 并发症 精神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100β检测方法学研究进展及其在创伤性脑损伤中的应用
17
作者 陈奥 张永娇 +3 位作者 李学晨 张炳杨 刘君君 逯素梅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5年第1期49-53,共5页
S100β蛋白作为一种与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in juries,TBI)密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在其早期诊断、预后评估、治疗管理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近年来,随着对TBI的认识不断深化,S100β的检测技术也逐渐多样化,但在灵敏度、特异性和临... S100β蛋白作为一种与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in juries,TBI)密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在其早期诊断、预后评估、治疗管理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近年来,随着对TBI的认识不断深化,S100β的检测技术也逐渐多样化,但在灵敏度、特异性和临床实用性方面仍面临一定的挑战。本文将综述血清S100β的检测方法学,深入探讨其在TBI检测中的意义与临床价值,为未来S100β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S100β 检测方法 创伤性损伤 生物标志物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纤维蛋白原联合microRNA-29a预测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积水患者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丁杰 孟凡磊 +1 位作者 吴杰 邵璞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联合microRNA-29a(miR-29a)预测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积水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4年3月天津市泰达医院87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积水患者的病历资料。术后3个月,根... 目的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联合microRNA-29a(miR-29a)预测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积水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4年3月天津市泰达医院87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积水患者的病历资料。术后3个月,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58例)与预后不良组(29例)。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FIB水平、miR-29a基因相对表达量,采用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积水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FIB、miR-29及二者联合对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积水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87例患者中,预后不良发生率为33.33%(29/87),预后良好率为66.67%(58/87)。预后不良组脑积水严重程度、环池消失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FIB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miR-29a基因相对表达量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积水严重程度[OR=4.289(95%CI:1.885,9.756)]、环池消失[OR=4.559(95%CI:2.004,10.370)]、NIHSS评分[OR=3.927(95%CI:1.727,8.934)]、FIB水平[OR=3.561(95%CI:1.565,8.100)]、miR-29a基因相对表达量[OR=0.365(95%CI:0.160,0.830)]为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积水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IB、miR-29a及二者联合预测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积水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性分别为79.31%(95%CI:0.597,0.913)、86.21%(95%CI:0.674,0.955)和89.66%(95%CI:0.715,0.973);特异性分别为84.48%(95%CI:0.721,0.922)、82.76%(95%CI:0.701,0.910)和93.10%(95%CI:0.825,0.978);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9(95%CI:0.696,0.879)、0.842(95%CI:0.747,0.912)、0.908(95%CI:0.826,0.961)。结论血浆FIB、miR-29a对预测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积水患者预后有重要价值,且二者联合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损伤 积水 纤维蛋白原 microRNA-29a 预后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EMS融合危机管理在急性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院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19
作者 陈蕙婷 陈珏 刘莉敏 《中华养生保健》 2025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目的 探讨改良快速急诊医学评分(mREMS)融合危机管理在急性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院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常州市中医医院救治的120例急性创伤性脑损伤(ATBI)患者,根据救护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60例... 目的 探讨改良快速急诊医学评分(mREMS)融合危机管理在急性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院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常州市中医医院救治的120例急性创伤性脑损伤(ATBI)患者,根据救护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急救护理中实施mREMS融合危机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院内救护时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残疾评定量表(DRS)评分、死亡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家属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药品使用、血液送检、首次CT检查、创伤急救环节用时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GOS评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DRS评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EMS融合危机管理护理模式可进一步提高ATBI患者的救治效率,改善患者功能预后,降低残疾水平,提升急救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创伤性损伤 急救护理 危机管理 改良快速急诊医学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调控星形胶质细胞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创伤性脑损伤小鼠神经功能修复的实验研究
20
作者 黎清龙 段茂 +5 位作者 巩寰 李苇 朱琼 李海艳 唐君辉 徐亚丽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89-96,共8页
目的探讨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UTMD)调控星形胶质细胞(AS)联合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在创伤性脑损伤(TBI)小鼠神经功能修复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TBI组、UTMD组、UTMD+NSCs组及UTMD+NSCs+AS组,每组... 目的探讨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UTMD)调控星形胶质细胞(AS)联合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在创伤性脑损伤(TBI)小鼠神经功能修复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TBI组、UTMD组、UTMD+NSCs组及UTMD+NSCs+AS组,每组各10只,其中对照组为正常小鼠且未进行任何处理;其余各组小鼠使用改良Feeney法建立TBI模型,建模1 d后进行分组治疗,每3天治疗1次,共治疗3次,具体方法:TBI组仅建模,UTMD组接受UTMD开放血脑屏障,UTMD+NSCs组接受UTMD开放血脑屏障联合NSCs移植,UTMD+NSCs+AS组接受UTMD开放血脑屏障联合NSCs和AS移植。于治疗第1、4、8、12天采用改良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mNSS)评估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于治疗第12天应用MRI检查各组小鼠脑组织水肿体积;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PCR)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中神经保护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神经损伤因子[中枢神经系统特异性蛋白(S100B)、热休克蛋白70(HSP70)、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水平,比较各组上述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治疗第1、4、8、12天,UTMD+NSCs+AS组、UTMD+NSCs组、UTMD组、TBI组mN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第1、4天,UTMD+NSCs+AS组、UTMD+NSCs组、UTMD组、TBI组mNSS评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8天,UTMD+NSCs+AS组mNSS评分低于UTMD组、TB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12天,UTMD+NSCs+AS组mNSS评分低于UTMD+NSCs组、UTMD组、TBI组,UTMD+NSCs组mNSS评分低于UTMD组、TB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UTMD组与TB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12天,TBI组、UTMD组、UTMD+NSCs组、UTMD+NSCs+AS组小鼠脑组织水肿体积分别为(8.38±0.50)mm^(3)、(7.47±0.28)mm^(3)、(5.56±1.45)mm^(3)、(1.68±0.14)mm^(3),呈逐渐降低趋势,但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LISA检测结果显示,UTMD+NSCs+AS组BDNF、GDNF、NGF、bFGF表达水平均高于UTMD+NSCs组、UTMD组、TBI组,S100B、HSP70、Caspase-3表达水平均低于UTMD+NSCs组、UTMD组、TB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UTMD+NSCs+AS组GDNF、NGF、bFGF表达水平均高于UTMD+NSCs组、UTMD组、TBI组,BDNF表达水平高于UTMD组、TBI组、对照组,S100B、HSP70表达水平均低于UTMD+NSCs组、UTMD组、TBI组,Caspase-3表达水平低于UTMD组、TB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UTMD调控AS联合NSCs移植能够显著改善TBI小鼠生化微环境,通过上调神经保护因子表达并下调神经损伤因子表达,可促进TBI小鼠神经功能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 星形胶质细胞 神经干细胞 神经功能修复 创伤性损伤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