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童年创伤性经历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现状及策略应对
1
作者 赵凯璐 王妍炜 +3 位作者 李灿灿 雷亚星 吴方萍 魏晨曦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0-73,共4页
单纯性肥胖是一种对健康构成风险的脂肪过度堆积的疾病,其作为肥胖的一种类型,常好发于学龄期与青春期,在儿童肥胖中占比95%[1]。儿童肥胖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世界儿童肥胖人数已达到1.24亿,肥胖率增加4... 单纯性肥胖是一种对健康构成风险的脂肪过度堆积的疾病,其作为肥胖的一种类型,常好发于学龄期与青春期,在儿童肥胖中占比95%[1]。儿童肥胖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世界儿童肥胖人数已达到1.24亿,肥胖率增加4倍,其中我国儿童的超重及肥胖率已近30%[1-2]。此外,伴随着儿童肥胖率的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易患风险也明显提高,严重危害儿童的生长发育[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创伤性经历 儿童 单纯性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B群人格障碍患者童年期创伤性经历的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于宏华 傅文青 +3 位作者 曹文胜 曹枫林 沈桥 姚树桥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6期593-595,共3页
目的:了解大学生B群人格障碍被试童年期创伤性经历的特点。方法:先用PDQ+4问卷筛查,再以PDI-IV对筛查的阳性被试进行半定式查询确诊B群人格障碍患者,然后用童年期创伤性经历问卷(CTQ)测查所有被试的童年负性经历。结果:除情感忽视因子... 目的:了解大学生B群人格障碍被试童年期创伤性经历的特点。方法:先用PDQ+4问卷筛查,再以PDI-IV对筛查的阳性被试进行半定式查询确诊B群人格障碍患者,然后用童年期创伤性经历问卷(CTQ)测查所有被试的童年负性经历。结果:除情感忽视因子外,B群人格障碍组CTQ各因子和总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进一步将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PersonalityDisorder,BPD)组和自恋型人格障碍(NarcissisticPersonalityDisorder,NPD)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发现BPD组情感虐待和情感忽视的因子分和总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NPD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大学生B群人格障碍被试的童年期创伤较正常组严重,BPD在情感方面的创伤性经历尤其明显,提示情感虐待和忽视是大学生BPD发病的特征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人格障碍 B群人格障碍 童年期创伤性经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迫障碍共病轴I及其与童年期创伤性经历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曹文胜 于宏华 +1 位作者 焦志安 傅文青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年第6期648-650,共3页
目的研究强迫障碍(OCD)共病轴I及其与童年期创伤性经历的关系。方法符合DSM-IV临床诊断标准的44例OCD患者为被试,应用DSM-IV-TR轴I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病人版(SCID-I/P)半定试检查OCD患者共病轴心境障碍、焦虑障碍的情况,确定共病轴I障碍... 目的研究强迫障碍(OCD)共病轴I及其与童年期创伤性经历的关系。方法符合DSM-IV临床诊断标准的44例OCD患者为被试,应用DSM-IV-TR轴I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病人版(SCID-I/P)半定试检查OCD患者共病轴心境障碍、焦虑障碍的情况,确定共病轴I障碍患者。用童年期创伤问卷(CTQ-SF)测查OCD患者的童年期创伤性经历。结果有25例OCD患者共病轴I心境障碍和或焦虑障碍。OCD共病轴I障碍除了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情感忽视和躯体忽视外,只有性虐待(Waldχ2=4.036,P<0.05)1个因子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其中性虐待b=1.813,exp(b)=6.131,exp(b)95%的C.I.为(1.045~35.960),性虐待因子的回归系数(b)>0,比值比(OR)=exp(b)>1。结论 OCD患者童年期的性虐待是OCD共病轴I心境障碍和或焦虑障碍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障碍 性虐待 横断面研究 共病 童年期创伤性经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迫障碍患者与其童年期创伤性经历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于宏华 曹文胜 +1 位作者 傅文青 焦志安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第4期493-495,共3页
目的研究强迫障碍(Obsessive-Com pu lsive D isorder,OCD)患者的发病与其童年期创伤性经历的关系。方法符合DSM-IV临床诊断标准的45例OCD患者为被试,用童年期创伤问卷(CTQ-SF)施测。另招募正常对照50例施测CTQ-SF。结果 OCD患者除情感... 目的研究强迫障碍(Obsessive-Com pu lsive D isorder,OCD)患者的发病与其童年期创伤性经历的关系。方法符合DSM-IV临床诊断标准的45例OCD患者为被试,用童年期创伤问卷(CTQ-SF)施测。另招募正常对照50例施测CTQ-SF。结果 OCD患者除情感虐待、性虐待外,情感忽视、躯体忽视、躯体虐待3因素进入Log istic回归方程。情感忽视(W ald卡方=13.473,P<0.001),躯体忽视(W ald卡方=4.602,P<0.05),躯体虐待(W ald卡方=9.977,P<0.05)。其中情感忽视(b=0.429,exp(b)=1.536)、躯体忽视(b=0.242,exp(b)=1.273)两因素的回归系数(b)均>0、比值比(OR)=exp(b)均>1,而躯体虐待(b=-0.559,exp(b)=0.572)的回归系数(b)<0、比值比(OR)=exp(b)<1。结论 OCD患者的童年期的情感忽视和躯体忽视是OCD发病的危险因素,而躯体虐待则不是OCD发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障碍 情感忽视 病历对照研究 童年期创伤性经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期创伤性经历对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认知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李德波 谢新凤 +2 位作者 蒙春夏 李诗燕 杨晶雪 《精神医学杂志》 2017年第6期452-454,共3页
目的探究儿童期创伤性经历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儿童创伤问卷(CTQ)中文版将9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观察组(53例,儿童期存在创伤性经历)和对照组(42例,不存在创伤性经历),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 目的探究儿童期创伤性经历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儿童创伤问卷(CTQ)中文版将9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观察组(53例,儿童期存在创伤性经历)和对照组(42例,不存在创伤性经历),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以及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评定患者临床症状。结果观察组MMSE总分及延迟回忆、复述、语言理解能力、书写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SAPS中被害妄想、情感淡漠、伤人毁物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童期创伤性经历可能影响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复述、语言理解能力,还可能增加患者被害妄想、情感淡漠及伤人毁物等症状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精神分裂症 儿童期创伤性经历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童年期创伤性经历对高中生的心理影响及教育建议
6
作者 王燕 《江苏教育》 2021年第25期44-46,共3页
童年期的创伤性经历是影响个体自我认知水平的重要因素,而持续性较低水平的自我认知状态,即“内在小孩”的存在,会严重影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安全、信任的人际互动关系,寻求更多的外部支持,学会正视自我发展的内部力量,可以有... 童年期的创伤性经历是影响个体自我认知水平的重要因素,而持续性较低水平的自我认知状态,即“内在小孩”的存在,会严重影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安全、信任的人际互动关系,寻求更多的外部支持,学会正视自我发展的内部力量,可以有效提高个体的自我认知水平,从而降低创伤性经历对个体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经历 “内在小孩”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迫障碍与人格障碍共病及其与童年期创伤性经历的关系 被引量:9
7
作者 曹文胜 于宏华 +1 位作者 焦志安 傅文青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2010年第4期469-471,454,共4页
目的:研究强迫障碍(OCD)与人格障碍共病及其与童年期创伤性经历的关系。方法:符合DSM-IV临床诊断标准的44例OCD患者为被试,应用PDQ+4筛查,筛查阳性后再用PDI-IV做半定式查询确定其中的人格障碍患者。用童年期创伤问卷(CTQ-SF)测查OCD患... 目的:研究强迫障碍(OCD)与人格障碍共病及其与童年期创伤性经历的关系。方法:符合DSM-IV临床诊断标准的44例OCD患者为被试,应用PDQ+4筛查,筛查阳性后再用PDI-IV做半定式查询确定其中的人格障碍患者。用童年期创伤问卷(CTQ-SF)测查OCD患者的童年期创伤性经历。结果:有32例OCD患者共病人格障碍。OCD与人格障碍共病除性虐待、情感忽视外,情感虐待(Waldχ2=6.428,P<0.05)、躯体忽视(Waldχ2=4.608,P<0.05)、躯体虐待(Waldχ2=5.031,P<0.05)三因子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其中情感虐待(b=1.021,exp(b)=2.776)和躯体忽视(b=0.617,exp(b)=1.853)两因子的回归系数(b)均>0、比值比(OR)=exp(b)均>1,而躯体虐待(b=-1.435,exp(b)=0.238)的回归系数(b)<0、比值比(OR)=exp(b)<1。结论:童年期的情感虐待和躯体忽视是OCD与人格障碍共病的危险因素,而躯体虐待则可能不是OCD与人格障碍共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障碍 情感虐待 人格障碍 童年期创伤性经历
原文传递
大学生童年期创伤性经历、防御方式与自我和谐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唐辉 卢宁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792-795,共4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童年期创伤性经历、防御方式与自我和谐的关系。方法采用童年期创伤性经历问卷、防御方式问卷和自我和谐量表问卷对255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自我和谐高分组、中间组和低分组的不成熟... 目的探讨大学生童年期创伤性经历、防御方式与自我和谐的关系。方法采用童年期创伤性经历问卷、防御方式问卷和自我和谐量表问卷对255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自我和谐高分组、中间组和低分组的不成熟防御方式、成熟防御方式和中间防御方式量表均分存在统计学差异,性虐待、情感忽视量表得分和童年期创伤经历性经历总分存在统计学差异;不成熟防御方式、成熟防御方式以及情感忽视能联合解释自我和谐48.7%的变异量。结论不成熟防御方式、成熟防御方式以及情感忽视能预测大学的自我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期创伤性经历 防御方式 自我和谐 大学生
原文传递
记忆“纠缠”现象——引发应激障碍的创伤性记忆 被引量:1
9
作者 郭晓蓉 杨娜 《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05年第3期20-22,共3页
创伤性经历给人们带来了痛苦,而创伤性记忆又纠缠不休,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本文阐述了记忆纠缠现象及其危害,并探讨如何控制这种记忆纠缠。
关键词 记忆纠缠 创伤性经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发现治疗创伤性记忆的新靶点
10
作者 温玉琴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311-311,共1页
创伤性经历回忆会导致精神健康问题,如创伤后精神紧张性精神障碍(PTSD)。恐惧减退是否与新的安全记忆痕迹抑制恐惧的原始记忆痕迹,或原始恐惧痕迹重写为安全记忆痕迹有关——这一问题是治疗创伤性记忆领域长期争论的问题。
关键词 创伤性经历 记忆痕迹 治疗 新靶点 精神障碍 健康问题 紧张性 创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创伤及其叙事 被引量:35
11
作者 季广茂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0-66,共7页
精神创伤是在经历了创伤性事件后形成的破坏性的情感效应。创伤性事件包括自然灾害、技术灾害和社会灾害。社会灾害导致的精神创伤最具杀伤力。精神创伤不仅普遍存在,而且异常重要,甚至人和社会的性质都要以精神创伤来界定和解释。在这... 精神创伤是在经历了创伤性事件后形成的破坏性的情感效应。创伤性事件包括自然灾害、技术灾害和社会灾害。社会灾害导致的精神创伤最具杀伤力。精神创伤不仅普遍存在,而且异常重要,甚至人和社会的性质都要以精神创伤来界定和解释。在这方面,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最具代表性:她经历的创伤性事件最为惨痛,由此导致的精神创伤也最为深重。虽然她非常坚强,但最后还是被无情吞噬。这强化了小说的悲剧色彩,彰显了鲁迅的深刻。相形之下,题材大致相似的其他一些作品均黯然失色。总之,创伤叙事是人在遭遇现实困厄和精神磨难后的真诚的心灵告白。从这个意义说,创伤叙事是对创伤的抚慰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创伤 创伤叙事 创伤性事件 创伤性经历《祝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燕 《辽宁医学杂志》 2010年第4期192-195,共4页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DSM-Ⅲ-R 创伤性经历 PTSD 急性应激反应 急性应激障碍 国际疾病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童年创伤经历与自尊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 被引量:58
13
作者 凌宇 杨娟 +2 位作者 钟斌 章晨晨 姚树桥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2009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了解童年创伤经历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以及自尊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对1219名初一至大四的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层次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控制人口统计学变量后,情感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性虐待在抑郁上... 目的:了解童年创伤经历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以及自尊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对1219名初一至大四的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层次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控制人口统计学变量后,情感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性虐待在抑郁上的标准回归系数为正,且达到显著水平;自尊在抑郁上的标准回归系数为负,且达到显著水平;随着自尊水平的提高,性虐待和情感虐待在抑郁上的影响强度逐渐降低。结论:童年创伤经历显著影响青少年抑郁,并且自尊显著调节性虐待和情感忽视经历对抑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童年创伤性经历 自尊 抑郁
原文传递
大学生人格障碍症状水平与童年期创伤经历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凌辉 杨艳 张建人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2008年第5期522-523,521,共3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障碍症状水平与童年期创伤性经历的关系相关。方法:分层抽样选取320名大学生被试,采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第四版和中文版童年期创伤问卷作为测量工具。结果:大学生人格障碍某些亚型与儿童期精神虐待经历之间存在显著...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障碍症状水平与童年期创伤性经历的关系相关。方法:分层抽样选取320名大学生被试,采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第四版和中文版童年期创伤问卷作为测量工具。结果:大学生人格障碍某些亚型与儿童期精神虐待经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人格障碍阳性组在儿童期精神虐待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正常人群。结论:人格障碍症状水平与儿童精神虐待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人格障碍 儿童期创伤性经历
原文传递
书写表达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慧勇 王永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74-78,共5页
书写表达是一种有效的促进心理健康的干预方法。将书写表达的有关研究成果运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幸福感,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书写表达主要分为以积极情绪为主题的书写表达和以创伤性经历有关的书写表达... 书写表达是一种有效的促进心理健康的干预方法。将书写表达的有关研究成果运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幸福感,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书写表达主要分为以积极情绪为主题的书写表达和以创伤性经历有关的书写表达。不同主题的书写表达应用应讲求策略,须包括描述经历的事实、情感和想法三方面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书写表达 积极情绪 创伤性经历 心理干预 高职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强迫症的治疗经过 被引量:1
16
作者 安芹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72-773,共2页
关键词 症状 病例 创伤性经历 强迫症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拒绝遗忘的疼痛 永不愈合的伤口——论郭小东《1966的獒》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茉琳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42-48,共7页
《1966的獒》以意识流笔法追忆1966年少年郭亚雷的经历,对从1940年代开始的"红太阳狂潮"进行全面反思,描述了包括知识分子命运、社会伦理文化以及青少年成长中的"创伤性经历"。郭小东以拒绝遗忘的姿态呈现出自己对... 《1966的獒》以意识流笔法追忆1966年少年郭亚雷的经历,对从1940年代开始的"红太阳狂潮"进行全面反思,描述了包括知识分子命运、社会伦理文化以及青少年成长中的"创伤性经历"。郭小东以拒绝遗忘的姿态呈现出自己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小说中高度概括的意象"找不到的伤口"成为该小说创作对文学对历史对当下以及对文化反思的新的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小东 《1966的獒》 创伤性经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守儿童犯罪心理的影响因素
18
作者 韩晓红 《心理学进展》 2016年第5期571-575,共5页
在众多的犯罪案件中发现,犯罪者在童年经历中往往都是充满伤痕的。留守儿童由于早年的父母情感忽视等创伤性经历,比一般正常家庭的孩子更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家庭观念的淡薄、自我认同的迷失致使自我意象发生扭曲,在农村不健全的教育环境... 在众多的犯罪案件中发现,犯罪者在童年经历中往往都是充满伤痕的。留守儿童由于早年的父母情感忽视等创伤性经历,比一般正常家庭的孩子更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家庭观念的淡薄、自我认同的迷失致使自我意象发生扭曲,在农村不健全的教育环境下,儿童更难正确认识自己,甚至走向犯罪。如果我们能在童年时期给予孩子正确的依恋方式、教育方式、以爱感化他们的内心,其成长将更为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创伤性经历 留守儿童 自我意象 犯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染作品中的爱情解读
19
作者 李竞翼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S2期30-31,共2页
爱情作为陈染作品中描述的一个重要对象,隐含着深刻的性别反映意识,通过对童年创伤性经历的反复书写,陈染试图从父权制文化对女性的压抑、专制的洞察中揭示出现实社会中女性的生存困境。正是通过这个艰难的自我审视过程,陈染将对于爱情... 爱情作为陈染作品中描述的一个重要对象,隐含着深刻的性别反映意识,通过对童年创伤性经历的反复书写,陈染试图从父权制文化对女性的压抑、专制的洞察中揭示出现实社会中女性的生存困境。正是通过这个艰难的自我审视过程,陈染将对于爱情的追求最终实现为对自我的清醒认识,这是一个女性主体的自我蜕变更新的曲折历程,这个个体的意义显示出更多的是性别文化价值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情 自我 创伤性经历 父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往远方的少年——郭小东小说《1966的獒》中的郭亚雷
20
作者 吴士杰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79-82,共4页
郭小东《1966的獒》以追忆的笔法再现了少年郭亚雷在"文革"时期的经历。郭亚雷在现实生活中家庭分离,交际孤立,最终选择与獒犬"远方"为伴,安抚内心世界的痛苦与矛盾。面对"看不见的伤口"这一高度凝聚的意... 郭小东《1966的獒》以追忆的笔法再现了少年郭亚雷在"文革"时期的经历。郭亚雷在现实生活中家庭分离,交际孤立,最终选择与獒犬"远方"为伴,安抚内心世界的痛苦与矛盾。面对"看不见的伤口"这一高度凝聚的意象,郭小东以拒绝遗忘的态度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小说中的"远方"具有追求自由和美好、肯定希望与未来的寓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66的獒 郭亚雷 创伤性经历 远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