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关于《则天实录》的几个问题
1
作者
贾云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83-86,共4页
《实录》是记录一朝帝王军国大事的编年体史书。《则天实录》就是记录武则天当政和履行武周皇帝权利时期的编年体史书。唐代诸帝《实录》流传至今的唯有韩愈撰《顺宗实录》5卷,收录于《韩昌黎集》之中,其他《实录》无存,只有在正史中的...
《实录》是记录一朝帝王军国大事的编年体史书。《则天实录》就是记录武则天当政和履行武周皇帝权利时期的编年体史书。唐代诸帝《实录》流传至今的唯有韩愈撰《顺宗实录》5卷,收录于《韩昌黎集》之中,其他《实录》无存,只有在正史中的著录信息。据两《唐书》及《宋史》等史书记载,《则天实录》有多种,编撰者不同、刊刻年代不同、版本不同,歧义颇多。出现这样的问题不是偶然的,必然有其内在的原因,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文章拟从《则天实录》的修撰、版本、内容等方面复原早已佚失的《则天实录》的概貌,以就教于方家和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则天实录
修撰
版本
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史通·古今正史》唐史笺证
被引量:
4
2
作者
李南晖
《文献》
2000年第3期57-66,109,共11页
《古今正史》,为《史通》讨论历代官修史之专章. 刘知几将史著类型分为两大类:一曰正史,一曰偏记小说.《杂述》篇云:"是知偏记小说,自成一家,而能与正史参行……"本篇通说历代正史,篇末则称:"大抵自古史臣撰录...
《古今正史》,为《史通》讨论历代官修史之专章. 刘知几将史著类型分为两大类:一曰正史,一曰偏记小说.《杂述》篇云:"是知偏记小说,自成一家,而能与正史参行……"本篇通说历代正史,篇末则称:"大抵自古史臣撰录,其梗概如此……自余偏记小说,则不暇具而论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则天实录
正史
唐史
创业起居注
史通
笺证
原文传递
吴兢拒不改史
3
作者
张琪湘
张兆峰
《山西档案》
1985年第6期44-,共1页
武则天晚年时期有两个宠臣张昌宗、张易之,恃宠骄横,不可一世。但二张担心宰相魏元忠会妨害他们,便诬陷魏有不忠于武后的言行。武则天下令逮捕了魏元忠。为置魏于死地,张昌宗又暗以高官厚禄相许,诱逼张说(yue)作假证,张说当时答允了。...
武则天晚年时期有两个宠臣张昌宗、张易之,恃宠骄横,不可一世。但二张担心宰相魏元忠会妨害他们,便诬陷魏有不忠于武后的言行。武则天下令逮捕了魏元忠。为置魏于死地,张昌宗又暗以高官厚禄相许,诱逼张说(yue)作假证,张说当时答允了。但张说在同僚宋璟等人的激发下,终于在朝堂面前讲了实话,魏元忠才免于一死。史馆的著作郎(官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兢
魏元忠
张昌宗
武后
张易
著作郎
朝堂
则天实录
修国史
刘知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代史学家吴兢与档案史料编纂
4
作者
乡卿
《浙江档案》
1983年第3期33-34,共2页
吴兢是唐代著名史学家,也是杰出的档案史料编纂者。他生于唐高宗总章三年(公元六七○年),死于唐玄宗天宝八年(公元七四九年)。他担任史官,一生和档案打交道,整理了很多档案史料,成果累累。吴兢与刘几知合作,撰修《睿宗实录》二十卷,《...
吴兢是唐代著名史学家,也是杰出的档案史料编纂者。他生于唐高宗总章三年(公元六七○年),死于唐玄宗天宝八年(公元七四九年)。他担任史官,一生和档案打交道,整理了很多档案史料,成果累累。吴兢与刘几知合作,撰修《睿宗实录》二十卷,《则天实录》三十卷,《中宗实录》二十卷,又以个人力量著梁、齐、周史各十卷,陈史五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兢
史料编纂
则天实录
元七
睿宗
实录
撰修
档案史料
魏元忠
中宗
刘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公文写作趣谈
5
作者
王泽军
《北京档案》
1988年第6期32-34,共3页
断不清的外交官司——谈公文写作中的概念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订立条约,条约规定:自订约之日起,秦之所欲为,赵助之;赵之所欲为,秦助之。不久,秦国兴兵攻打魏国,魏求救于赵国,赵国准备派兵去援救。秦王知道后,十分恼火,派使者去见赵王,...
断不清的外交官司——谈公文写作中的概念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订立条约,条约规定:自订约之日起,秦之所欲为,赵助之;赵之所欲为,秦助之。不久,秦国兴兵攻打魏国,魏求救于赵国,赵国准备派兵去援救。秦王知道后,十分恼火,派使者去见赵王,指责说:两国签订的条约规定,秦之所欲为,赵助之;赵之所欲为,秦助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文写作
战国时期
吴兢
张昌宗
魏元忠
赵王
秦王
魏国
赵之
则天实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秉笔直书学吴兢
6
作者
朱慧
《档案管理》
1992年第5期47-47,共1页
据档写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翻开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史官在大祸临头时刻也表现得威武不屈,据实写出历史的真相。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在《正气歌》中有这样的诗句:“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热情歌颂了齐国史官和晋国史官立档不怕...
据档写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翻开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史官在大祸临头时刻也表现得威武不屈,据实写出历史的真相。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在《正气歌》中有这样的诗句:“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热情歌颂了齐国史官和晋国史官立档不怕杀头的精神。唐代著名史学家、杰出的档案史料编纂者吴兢就有唐代“董狐”的美称。吴兢,唐汴州浚仪人,生于唐高宗总章三年,死于唐玄宗天宝八年。这段正是唐代也是我国封建社会达到极盛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兢
董狐笔
张昌宗
浚仪
档案史料
魏元忠
则天实录
女皇帝
太史
刘知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武则天的出生地与故乡
7
作者
孟宪实
《乾陵文化研究》
2019年第1期1-10,共10页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学界有关武则天出生地的问题多有讨论,成为武则天研究中最具社会影响力的一个话题。此题之争,不仅反映了武则天的史学地位,也反映了有关证据使用的多方面问题。主张"广元说"的,几乎都不重视《资治通...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学界有关武则天出生地的问题多有讨论,成为武则天研究中最具社会影响力的一个话题。此题之争,不仅反映了武则天的史学地位,也反映了有关证据使用的多方面问题。主张"广元说"的,几乎都不重视《资治通鉴》引证的《则天实录》。汪篯先生否定"广元说",是因为他更重视《则天实录》的史学价值。其实,出生地不等于故乡,在中古时期更该重视的是故乡问题,而武则天的故乡在并州文水,此并无异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
则天
罗元贞
李义山
武士彟
则天实录
原文传递
吴兢浅谈
8
作者
瞿林东
《通辽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2期10-15,共6页
吴兢是唐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生活在唐代史学繁荣、史家辈出的时期。唐太宗贞观三年(六二九年),封建国家正式设立了史馆。那时,史馆设在禁中,地位极为显要的。史馆的任务,一是编写前代历史,一是撰述本朝历史。所有这些著述工作,
关键词
吴兢
刘知几
朱敬则
唐玄宗
史学家
史家
国史
则天实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许敬宗篡改国史问题新探——政治史视野下的唐代国史撰修
被引量:
2
9
作者
杨永康
马晓霞
《唐史论丛》
CSSCI
2018年第2期29-42,共14页
许敬宗篡改国史问题,学术界已经有一些文章进行过讨论,但是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议[1]。例如,牛致功先生、岳纯之先生认为许敬宗篡改国史为铁案,不容推翻;王元军先生则认为许敬宗篡改国史证据不足,对传统说法提出质疑[2]。笔者认为这一问题...
许敬宗篡改国史问题,学术界已经有一些文章进行过讨论,但是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议[1]。例如,牛致功先生、岳纯之先生认为许敬宗篡改国史为铁案,不容推翻;王元军先生则认为许敬宗篡改国史证据不足,对传统说法提出质疑[2]。笔者认为这一问题尚有继续讨论的余地。中国古代官方修史活动与朝廷政治关系密切,将许敬宗篡改国史问题置于唐代政治史的背景之下进行动态考察,更能够对这一问题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则天实录
长孙无忌
褚遂良
刘知幾
许敬宗
政治史
原文传递
崔融行年杂考
10
作者
焦杰
《古籍研究》
1998年第2期52-54,共3页
初唐'文章四友'崔融,《旧唐书》卷94、《新唐书》卷114有传,大略如下:应八科举擢第,累补宫门丞,兼直崇文馆学士,时间不详(《旧传》、《新传》)。中宗为太子时,选为侍读,兼侍属文,典东朝表疏(《旧传》、《新传》)。圣历中,则天...
初唐'文章四友'崔融,《旧唐书》卷94、《新唐书》卷114有传,大略如下:应八科举擢第,累补宫门丞,兼直崇文馆学士,时间不详(《旧传》、《新传》)。中宗为太子时,选为侍读,兼侍属文,典东朝表疏(《旧传》、《新传》)。圣历中,则天幸嵩岳,见融所撰《启母碑庙碑》,深加叹美,及封禅毕,乃命融撰朝觐碑文。自魏州司功参军擢受著作佐郎,寻转右史(《旧传》、《新传》)。圣历二年除著作郎,仍兼右史内供奉(《旧传》)。四年,迁凤阁舍人(《旧传》)。久视元年,坐忤张昌宗意,左授婺州长史。顷之,又召为春官郎中,知制诰事(《旧传》)。长安二年,再迁凤阁舍人(《旧传》)。长安三年兼修国史(《旧传》)。长安四年除司礼少卿,仍知制诰(《旧传》)。(神龙元年春)张易之伏诛,左授袁州刺史。寻召拜国子司业,兼修国史(《旧传》、《新传》)。神龙二年,以预修《则天实录》成,封清河县子(五月)撰哀册文,以用思精苦而发病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崔融
凤阁
春官郎中
修国史
张昌宗
久视元年
崇文馆学士
则天实录
右史
圣历
原文传递
题名
关于《则天实录》的几个问题
1
作者
贾云
机构
三秦出版社
出处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83-86,共4页
文摘
《实录》是记录一朝帝王军国大事的编年体史书。《则天实录》就是记录武则天当政和履行武周皇帝权利时期的编年体史书。唐代诸帝《实录》流传至今的唯有韩愈撰《顺宗实录》5卷,收录于《韩昌黎集》之中,其他《实录》无存,只有在正史中的著录信息。据两《唐书》及《宋史》等史书记载,《则天实录》有多种,编撰者不同、刊刻年代不同、版本不同,歧义颇多。出现这样的问题不是偶然的,必然有其内在的原因,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文章拟从《则天实录》的修撰、版本、内容等方面复原早已佚失的《则天实录》的概貌,以就教于方家和学者。
关键词
则天实录
修撰
版本
内容
分类号
K09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史通·古今正史》唐史笺证
被引量:
4
2
作者
李南晖
机构
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文献》
2000年第3期57-66,109,共11页
文摘
《古今正史》,为《史通》讨论历代官修史之专章. 刘知几将史著类型分为两大类:一曰正史,一曰偏记小说.《杂述》篇云:"是知偏记小说,自成一家,而能与正史参行……"本篇通说历代正史,篇末则称:"大抵自古史臣撰录,其梗概如此……自余偏记小说,则不暇具而论之."……
关键词
则天实录
正史
唐史
创业起居注
史通
笺证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吴兢拒不改史
3
作者
张琪湘
张兆峰
出处
《山西档案》
1985年第6期44-,共1页
文摘
武则天晚年时期有两个宠臣张昌宗、张易之,恃宠骄横,不可一世。但二张担心宰相魏元忠会妨害他们,便诬陷魏有不忠于武后的言行。武则天下令逮捕了魏元忠。为置魏于死地,张昌宗又暗以高官厚禄相许,诱逼张说(yue)作假证,张说当时答允了。但张说在同僚宋璟等人的激发下,终于在朝堂面前讲了实话,魏元忠才免于一死。史馆的著作郎(官名)。
关键词
吴兢
魏元忠
张昌宗
武后
张易
著作郎
朝堂
则天实录
修国史
刘知几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代史学家吴兢与档案史料编纂
4
作者
乡卿
出处
《浙江档案》
1983年第3期33-34,共2页
文摘
吴兢是唐代著名史学家,也是杰出的档案史料编纂者。他生于唐高宗总章三年(公元六七○年),死于唐玄宗天宝八年(公元七四九年)。他担任史官,一生和档案打交道,整理了很多档案史料,成果累累。吴兢与刘几知合作,撰修《睿宗实录》二十卷,《则天实录》三十卷,《中宗实录》二十卷,又以个人力量著梁、齐、周史各十卷,陈史五卷。
关键词
吴兢
史料编纂
则天实录
元七
睿宗
实录
撰修
档案史料
魏元忠
中宗
刘几
分类号
G27 [文化科学—档案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公文写作趣谈
5
作者
王泽军
出处
《北京档案》
1988年第6期32-34,共3页
文摘
断不清的外交官司——谈公文写作中的概念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订立条约,条约规定:自订约之日起,秦之所欲为,赵助之;赵之所欲为,秦助之。不久,秦国兴兵攻打魏国,魏求救于赵国,赵国准备派兵去援救。秦王知道后,十分恼火,派使者去见赵王,指责说:两国签订的条约规定,秦之所欲为,赵助之;赵之所欲为,秦助之。
关键词
公文写作
战国时期
吴兢
张昌宗
魏元忠
赵王
秦王
魏国
赵之
则天实录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秉笔直书学吴兢
6
作者
朱慧
出处
《档案管理》
1992年第5期47-47,共1页
文摘
据档写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翻开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史官在大祸临头时刻也表现得威武不屈,据实写出历史的真相。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在《正气歌》中有这样的诗句:“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热情歌颂了齐国史官和晋国史官立档不怕杀头的精神。唐代著名史学家、杰出的档案史料编纂者吴兢就有唐代“董狐”的美称。吴兢,唐汴州浚仪人,生于唐高宗总章三年,死于唐玄宗天宝八年。这段正是唐代也是我国封建社会达到极盛的时期。
关键词
吴兢
董狐笔
张昌宗
浚仪
档案史料
魏元忠
则天实录
女皇帝
太史
刘知几
分类号
G271 [文化科学—档案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武则天的出生地与故乡
7
作者
孟宪实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出处
《乾陵文化研究》
2019年第1期1-10,共10页
文摘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学界有关武则天出生地的问题多有讨论,成为武则天研究中最具社会影响力的一个话题。此题之争,不仅反映了武则天的史学地位,也反映了有关证据使用的多方面问题。主张"广元说"的,几乎都不重视《资治通鉴》引证的《则天实录》。汪篯先生否定"广元说",是因为他更重视《则天实录》的史学价值。其实,出生地不等于故乡,在中古时期更该重视的是故乡问题,而武则天的故乡在并州文水,此并无异议。
关键词
武
则天
罗元贞
李义山
武士彟
则天实录
分类号
K242.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吴兢浅谈
8
作者
瞿林东
出处
《通辽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2期10-15,共6页
文摘
吴兢是唐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生活在唐代史学繁荣、史家辈出的时期。唐太宗贞观三年(六二九年),封建国家正式设立了史馆。那时,史馆设在禁中,地位极为显要的。史馆的任务,一是编写前代历史,一是撰述本朝历史。所有这些著述工作,
关键词
吴兢
刘知几
朱敬则
唐玄宗
史学家
史家
国史
则天实录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许敬宗篡改国史问题新探——政治史视野下的唐代国史撰修
被引量:
2
9
作者
杨永康
马晓霞
机构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唐史论丛》
CSSCI
2018年第2期29-42,共14页
基金
2016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许敬宗篡改国史问题,学术界已经有一些文章进行过讨论,但是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议[1]。例如,牛致功先生、岳纯之先生认为许敬宗篡改国史为铁案,不容推翻;王元军先生则认为许敬宗篡改国史证据不足,对传统说法提出质疑[2]。笔者认为这一问题尚有继续讨论的余地。中国古代官方修史活动与朝廷政治关系密切,将许敬宗篡改国史问题置于唐代政治史的背景之下进行动态考察,更能够对这一问题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评估。
关键词
则天实录
长孙无忌
褚遂良
刘知幾
许敬宗
政治史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崔融行年杂考
10
作者
焦杰
机构
陕西师大古籍所
出处
《古籍研究》
1998年第2期52-54,共3页
文摘
初唐'文章四友'崔融,《旧唐书》卷94、《新唐书》卷114有传,大略如下:应八科举擢第,累补宫门丞,兼直崇文馆学士,时间不详(《旧传》、《新传》)。中宗为太子时,选为侍读,兼侍属文,典东朝表疏(《旧传》、《新传》)。圣历中,则天幸嵩岳,见融所撰《启母碑庙碑》,深加叹美,及封禅毕,乃命融撰朝觐碑文。自魏州司功参军擢受著作佐郎,寻转右史(《旧传》、《新传》)。圣历二年除著作郎,仍兼右史内供奉(《旧传》)。四年,迁凤阁舍人(《旧传》)。久视元年,坐忤张昌宗意,左授婺州长史。顷之,又召为春官郎中,知制诰事(《旧传》)。长安二年,再迁凤阁舍人(《旧传》)。长安三年兼修国史(《旧传》)。长安四年除司礼少卿,仍知制诰(《旧传》)。(神龙元年春)张易之伏诛,左授袁州刺史。寻召拜国子司业,兼修国史(《旧传》、《新传》)。神龙二年,以预修《则天实录》成,封清河县子(五月)撰哀册文,以用思精苦而发病卒。
关键词
崔融
凤阁
春官郎中
修国史
张昌宗
久视元年
崇文馆学士
则天实录
右史
圣历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关于《则天实录》的几个问题
贾云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史通·古今正史》唐史笺证
李南晖
《文献》
2000
4
原文传递
3
吴兢拒不改史
张琪湘
张兆峰
《山西档案》
198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唐代史学家吴兢与档案史料编纂
乡卿
《浙江档案》
198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公文写作趣谈
王泽军
《北京档案》
198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秉笔直书学吴兢
朱慧
《档案管理》
199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武则天的出生地与故乡
孟宪实
《乾陵文化研究》
2019
0
原文传递
8
吴兢浅谈
瞿林东
《通辽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许敬宗篡改国史问题新探——政治史视野下的唐代国史撰修
杨永康
马晓霞
《唐史论丛》
CSSCI
2018
2
原文传递
10
崔融行年杂考
焦杰
《古籍研究》
1998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