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2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甲胎蛋白阳性胃癌患者人表皮生长因子2、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及胸甘酸合成酶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董志成 刘凌翔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5期8-13,共6页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2(HER2)、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及胸甘酸合成酶(TS)在血清甲胎蛋白(AFP)阳性胃癌(AFPGC)患者与普通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方法收集61例AFPGC组织标本为实验组,122例普通胃癌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HER2...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2(HER2)、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及胸甘酸合成酶(TS)在血清甲胎蛋白(AFP)阳性胃癌(AFPGC)患者与普通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方法收集61例AFPGC组织标本为实验组,122例普通胃癌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HER2、ERCC1及TS的表达,分析两组间三者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对生存期的影响。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中HER2的阳性率分别为45.90%、3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ERCC1的阳性率分别为70.49%、61.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TS的阳性率分别为80.33%、6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实验组中HER2在Ⅰ~Ⅱ期的阳性率显著高于Ⅲ期(P=0.033),对照组中ERCC1在有神经脉管侵犯者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无侵犯者(P=0.036)。总样本中HER2阳性胃癌的生存期显著短于阴性者(P<0.001),而ERCC1、TS组无显著差异。浸润深度(P=0.039,RR=1.862)、血清AFP水平(P<0.001,RR=1.002)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AFPGC中HER2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普通胃癌,提示AFPGC可能在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中有更多获益;AFPGC中TS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普通胃癌,提示AFPGC更有可能对氟尿嘧啶类化疗存在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甲胎蛋白 人表皮生长因子2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 胸甘酸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族6-样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预后意义
2
作者 仇睿 刘阳 +2 位作者 马波 吕志平 马云帆 《临床外科杂志》 2025年第3期266-270,共5页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族6-样(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 6-like,ERCC6L)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特点及其预后价值。方法2016年9月~2019年收治的NSCL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距癌...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族6-样(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 6-like,ERCC6L)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特点及其预后价值。方法2016年9月~2019年收治的NSCL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距癌组织至少5 cm远的非肿瘤组织)14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法检测ERCC6L蛋白在NSCL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比较ERCC6L高、低表达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曲线和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评估ERCC6L表达与NSCLC病人总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结果IHC染色在42.4%(61/144)的NSCLC组织中检测到ERCC6L高表达,高于癌旁组织(37.7,%,37/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09,P<0.05)。ERCC6L高表达在低分化癌(χ^(2)=38.660,P<0.001)、T2/T3期(χ^(2)=6.528,P=0.011)和TNMⅢ期肿瘤(χ^(2)=12.522,P<0.05)中更为常见,且淋巴结转移(χ^(2)=5.802,P<0.05)、淋巴血管侵犯(χ^(2)=29.899,P<0.05)与胸膜侵犯(χ^(2)=7.942,P<0.05)较低表达者更为频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与低表达组比较,ERCC6L高表达病人的OS明显更短,5年OS率分别为44.8%和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19,P<0.05)。单、多变量Cox回归分析表明,ERCC6L高表达(HR=2.106,95%CI=1.087~4.079,P<0.05)是NSCLC病人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ERCC6L在NSCLC中的高表达与肿瘤侵袭性特征密切相关,或许是NSCLC病人一项有价值的预后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族6-样 免疫织化学 肿瘤侵袭性 预后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含铂新辅助化疗方案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马骏 吴健 +2 位作者 周志鹏 邱明义 林链凤 《中国综合临床》 2012年第12期1233-1236,共4页
目的通过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新辅助化疗疗效分析,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RRM1)表达在含铂方案化疗中所起的指导作用。方法80例病理证实为NSCLC患者接受2周期新辅助化疗,化疗前均用分支... 目的通过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新辅助化疗疗效分析,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RRM1)表达在含铂方案化疗中所起的指导作用。方法80例病理证实为NSCLC患者接受2周期新辅助化疗,化疗前均用分支DNA一液相芯片法检测ERCC1、RRM1表达,并均采用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疗效根据WHO标准确定,CT增强扫描显示达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者为有效或稳定,而扫描显示进展者为无效。结果80例NSCLC患者:ERCC1、RRM1均低表达(A组)25例中20例有效,有效率为80.O%,ERCC1低表达、RRM1高表达(B组)23例中14例有效,有效率为60.9%,ERCC1高表达、RRM1低表达(C组)20例中10例有效,有效率50.0%,ERCC1、RRM1均高表达(D组)12例中4例有效,有效率33.3%,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1,P〈0.05),且A组疗效明显高于其他3组,B、C组亦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ERCC1、RRM1检测对NSCLC新辅助化疗方案选择有指导意义,值得被广泛推广应用于NSCLC外科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 非小细胞肺癌 新辅助化疗
原文传递
ERCC1 mRNA和X线修复交叉互补组1基因多态性联合检测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放化疗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吴梦馨 张丽娜 +1 位作者 何敏 谭金龙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 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m RNA和X线修复交叉互补组1(XRCC1)基因多态性联合检测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放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接受放化疗的41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 目的 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m RNA和X线修复交叉互补组1(XRCC1)基因多态性联合检测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放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接受放化疗的41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采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中ERCC1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XRCC1基因型(Arg194Trp、Arg280His、Arg399Gln),探讨ERCC1 mRNA和XRCC1多态性与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效果、肿瘤复发及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关系,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ADR的影响因素。结果 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患者的ERCC1 mRNA及XRCC1多态性与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复发患者的ERCC1 mRNA及XRCC1多态性与非复发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R患者XRCC1 Arg194Trp位点携带AG基因型、ERCC1 mRNA高表达的频率均高于非ADR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XRCC1 Arg194Trp AG基因型(OR=1.876)、ERCC1mRNA高表达(OR=1.109)是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期间发生ADR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与单一检测相比,ERCC1 mRNA和XRCC1多态性联合检测预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期间ADR的价值更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 X线修复交叉互补1基因多态性 联合检测 局部晚期鼻咽癌 放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5基因rs17655多态性对精子DNA碎片率和原发性男性不育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马强 刘小霞 +6 位作者 杨杰 刘春莲 李元杰 闫有圣 徐仙 景万红 焦海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2期3817-3820,共4页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5(ERCC5)基因rs17655多态性对精子DNA碎片率和原发性男性不育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确诊的原发性男性不育患者347例为病例组,选...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5(ERCC5)基因rs17655多态性对精子DNA碎片率和原发性男性不育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确诊的原发性男性不育患者347例为病例组,选择同期来此院体检的生育史正常的男性368例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两组的rs17655基因型。采用精子染色质扩散(SCD)实验检测病例组患者精子DNA损伤程度。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rs17655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病例组亚组(无精子症组、少弱精症组、精液参数正常不育组)与对照组rs17655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少弱精症组精子DNA碎片率〔(50.0±22.1)%〕高于精液参数正常不育组〔(37.8±20.7)%,P<0.05〕,并且均高于对照组〔(21.4±9.2)%,P<0.05〕。携带rs17655 3种不同基因型的原发性男性不育患者精子DNA碎片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17655与吸烟、饮酒对原发性男性不育的发病影响无交互作用(P>0.05)。结论 ERCC5基因rs17655的基因型可能与原发性男性不育的发病风险无关,不会影响ERCC5修复精子DNA损伤的能力;其与吸烟、饮酒对原发性男性不育的发病影响无交互作用。精子DNA碎片率增加可能是原发性男性不育的病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育 男(雄)性 基因型 DNA修复 吸烟 饮酒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组织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和核糖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1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和生存期的关系 被引量:9
6
作者 孙江涛 原翔 +1 位作者 宋开放 张艳娜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270-274,共5页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和核糖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1(RRM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确诊为NSCLC的患者131例,患者均接受过吉西他...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和核糖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1(RRM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确诊为NSCLC的患者131例,患者均接受过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化学治疗。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患者肿瘤组织中ERCC1和RRM1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化学治疗有效率和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ERCC1和RRM1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吸烟史、TNM分期等因素无关(P>0.05)。ERCC1低表达的患者化学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ERCC1高表达的患者(χ2=6.382,P<0.05);RRM1低表达的患者化学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RRM1高表达的患者(χ2=4.592,P<0.05)。ERCC1和RRM1低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7.8、26.8个月,显著高于ERCC1和RRM1高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期22.8、24.1个月(P<0.05)。结论 ERCC1和RRM1表达水平可预测NSCLC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存期,为NSCLC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1 生存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基因1和人类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1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奥沙利铂疗效的相关性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林子 李昌海 +4 位作者 谢雄伟 刘晨晖 杨娥 韦智丹 廖秋霞 《安徽医药》 CAS 2021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基因1(ERCC1)和人类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1(X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接受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CRC)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4月收治于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基因1(ERCC1)和人类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1(X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接受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CRC)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4月收治于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晚期直肠癌病人95例,均接受含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化疗至少3个周期后评价疗效。采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测序法对化疗病人外周血中ERCC1 Asn118Asn、XRCC1 Gln399Arg基因型进行检测,分析各基因型与CRC病人近期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所选取的病人中各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病人的性别、年龄、结直肠癌分期(TNM分期)、肿块部位(结肠部位、直肠部位)和含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疗效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5例CRC病人中,携带ERCC1 Asn118Asn GG、AG+AA基因型的病人化疗后有效率分别为51.9%(28/54)和24.4%(10/41),ERCC1 Asn118Asn AG+AA基因型病人化疗失败的可能性是GG型的3.338倍,OR=3.338,95%CI为1.370~8.134,P<0.05;携带XRCC1 Gln399Arg CC、TC+TT基因型的病人化疗后有效率分别为52.0%(26/50)和26.7%(12/45),XRCC1 Gln399Arg TC+TT基因型病人化疗失败的可能性是CC型之间的2.979倍,OR=2.979,95%CI为1.257~7.060,P<0.05。结论就含奥沙利铂为基础联合化疗失败的可能性而言,携带ERCC1 Asn118Asn AG+AA基因型比GG型高;携带XRCC1 Gln399Arg TC+TT基因型比CC型高。检测ERCC1 Asn118Asn和XRCC1 Gln399Arg单核苷酸多态性可以成为预测结直肠癌病人接受含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疗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奥沙利铂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 人类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1(XRCC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癌组织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Furin和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段志英 朱秀芳 +1 位作者 王竞 霍晓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4777-4779,共3页
目的检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癌组织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Furin和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的表达。方法 78例胰腺导管腺癌作为观察组,以50例胰腺上皮性良性肿瘤(25例浆液性囊腺瘤和25例黏液性囊腺瘤)作为... 目的检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癌组织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Furin和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的表达。方法 78例胰腺导管腺癌作为观察组,以50例胰腺上皮性良性肿瘤(25例浆液性囊腺瘤和25例黏液性囊腺瘤)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RCC1、Furin和PTEN的表达及三者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表达差别。结果观察组ERCC1和PTEN表达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Furin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ERCC1、Furin和PTEN表达的阳性率与肿瘤最大径、分化程度、脉管浸润和Ki67指数密切相关。观察组中ERCC1和PTEN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Furin和PTEN的表达具有负相关性。ERCC1和PTEN低表达、Furin高表达患者生存时间短。结论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癌组织中ERCC1、Furin和PTEN异常表达对肿瘤进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ERCC1和Furin的表达均与PTEN表达具有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腺癌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 FURIN 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依赖蛋白激酶与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在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9
作者 于艳丽 韩萍 +1 位作者 田志华 邓海静 《中国医刊》 CAS 2013年第7期35-37,共3页
目的分析DNA依赖蛋白激酶(DNA-PKcs)、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在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上皮性卵巢癌、20例卵巢交界性肿瘤、18例卵巢良性肿瘤及15例正常卵巢组织中DNA-PKcs、ERCC1的... 目的分析DNA依赖蛋白激酶(DNA-PKcs)、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在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上皮性卵巢癌、20例卵巢交界性肿瘤、18例卵巢良性肿瘤及15例正常卵巢组织中DNA-PKcs、ERCC1的表达,并分析其异常表达与卵巢恶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DNA-PKcs与ERCC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DNA-PKcs在卵巢癌(66.15%)、交界性卵巢肿瘤组织(55.00%)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卵巢良性肿瘤(11.11%)及正常卵巢(6.67%),差异有显著性,ERCC1在卵巢癌(67.69%)、交界性卵巢肿瘤组织(60.00%)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卵巢良性肿瘤(16.67%)及正常卵巢(13.33%),差异有显著性;DNA-PKcs、ERCC1表达与残留灶大小有关,与FIGO分期、病理类型、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无关;DNA-PKcs与ERCC1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DNA-PKcs、ERCC1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在促进卵巢癌的浸润转移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依赖蛋白激酶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1 上皮性卵巢癌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组织不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及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水平在接受含铂化疗方案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满庆 黄剑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12期2369-2372,共4页
目的分析肺癌组织不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及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水平在接受含铂化疗方案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以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30例晚期NSCLC患者为研... 目的分析肺癌组织不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及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水平在接受含铂化疗方案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以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30例晚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含铂化疗方案,分析Nrf2及ERCC1表达水平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结果肺癌组织的Nrf2阳性率、ERCC1阳性率分别高于癌旁组织的Nrf2阳性率、ERCC1阳性率(P <0. 05)。有胸腔积液的患者Nrf2阳性率高于无胸腔积液患者,TNM分期为Ⅳ期的患者Nrf2阳性率高于Ⅲ期患者,转移病灶数≥2个、原发肿瘤直径≥5cm和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的Nrf2阳性率、ERCC1阳性率均高于对立条件下Nrf2阳性率、ERCC1阳性率(均P <0. 05)。ERCC1阳性患者和Nrf2阳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均短于阴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均P <0. 05)。转移病灶数、淋巴结转移、ERCC1表达和Nrf2表达是影响晚期NSCLC患者生存期的危险因素。结论 ERCC1表达和Nrf2表达水平可作为晚期NSCLC患者进行含铂化疗方案在预后方面的参考性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含铂化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胃癌组织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表达与奥沙利铂化疗近期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袁张斌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4年第1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组织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1,ERCC1)表达与奥沙利铂化疗近期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56例经病理确诊且具有可评估转移灶的晚期胃癌患者,均接受含奥沙利铂的联合化疗,观察分析化疗...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组织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1,ERCC1)表达与奥沙利铂化疗近期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56例经病理确诊且具有可评估转移灶的晚期胃癌患者,均接受含奥沙利铂的联合化疗,观察分析化疗近期疗效与ERCC1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 56例患者中进展(PD)26例、稳定(SD)12例,、部分缓解(PR)18例,完全缓解(CR)0例,疾病控制率53.57%,20例患者ERCC1呈阳性表达(35.7%);ERCC1表达与化疗近期疗效具有关联性(χ2=6.95,P=0.009),且关联性较强(r=0.821)。结论晚期胃癌组织中ERCC1基因表达对于接受含奥沙利铂联合化疗疗效预测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胃癌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奥沙利铂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9
12
作者 朱娟 肖菊香 +5 位作者 张彦兵 王妍华 常浩 吴俊兰 张磊 王乐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70-473,共4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错互补基因-1(ERCC1)在人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及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45例和剖腹探查术患者18例的标本为材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错互补基因-1(ERCC1)在人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及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45例和剖腹探查术患者18例的标本为材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其ERCC1表达水平.其中40例复发、转移及晚期患者行草酸铂为基础方案化疗.所有入组患者随访6年.结果:肿瘤组织中ERCC1的阳性率为52.08%,低于对照组.病理分级与ERCC1的阳性率之间有关(P=0.040),病理分级越高,ERCC1阳性率越低,表达强度越弱.ERCC1阴性者铂类药物化疗有效率为60.00%(12/20),而阳性者则为25.00%(5/20),二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5);Cox回归分析显示ERCC1表达为结直肠癌患者独立预后因子(P=0.048).结论:ERCC1表达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患者对铂类药物敏感性及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免疫织化学 耐药 草酸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和3型β微管蛋白分子检测指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治疗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0
13
作者 尹志永 杨大勇 +3 位作者 杨立丰 李华 王铁军 陈丽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RMl)和3型β微管蛋白(TUBB3)分子检测在指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个体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11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胸外科住院治疗的48例经病理...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RMl)和3型β微管蛋白(TUBB3)分子检测在指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个体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11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胸外科住院治疗的48例经病理确诊的晚期NSCLC患者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8例)。实验组采用SYBR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检测患者胸水或静脉血中ERCC1、RRM1和TUBB3的表达量,根据表达情况选择化疗方案:对照组则均采用顺铂与吉西他滨联合治疗。经过2个周期治疗后比较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疾病进展、生存获益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和总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P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治疗后的PS评分、PS评分改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不同系统的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病理组织的ERCC1、RRM1和TUBB3表达水平用于指导晚期NSCLC患者个体化治疗,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但在改善生活质量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效果不显著.建议进一步探索标志物指导下更为有效的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 3型β微管蛋白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移性三阴乳腺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的表达与含铂方案化疗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7
14
作者 段海波 庞丹梅 林颖欣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4-386,共3页
目的 探讨转移性三阴乳腺癌(TNBC)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的表达与含铂化疗方案疗效的关系.方法 91例转移性TNBC患者接受吉西他滨(1 000 mg/m2,第1、8天)+顺铂[25 mg/(m2&#183;d),第1~3天]或吉西他滨(1 000 mg/m2,... 目的 探讨转移性三阴乳腺癌(TNBC)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的表达与含铂化疗方案疗效的关系.方法 91例转移性TNBC患者接受吉西他滨(1 000 mg/m2,第1、8天)+顺铂[25 mg/(m2&#183;d),第1~3天]或吉西他滨(1 000 mg/m2,第1、8天)+卡铂(AUC=5~6 第1天)方案化疗,每21 d为1个周期,至少接受2个周期化疗.根据RECIST 1.1标准评价化疗效果.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全组患者ERCC1表达水平.结果 91例患者中37例ERCC1阳性,阳性率为40.66%.ERCC1表达与年龄、PS评分、绝经状态、转移灶数目、Ki-67水平、分化程度均无关.ERCC1阳性者化疗有效率为29.73%,阴性者为5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 ERCC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ERCC1可作为转移性TNBC含铂方案化疗疗效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乳腺癌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吉西他滨 铂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辅助化学治疗对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乳腺癌易患基因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家利 王娇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1358-1360,共3页
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病率在卵巢恶性肿瘤中高居首位,达到60%~70%,其病情复杂,易经盆腹腔进行转移,死亡率较高,上皮性卵巢癌的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患者到医院就诊时,往往发现已到晚期[1]。新辅助化学治疗能够缩小肿瘤的体积和手术范围,提高... 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病率在卵巢恶性肿瘤中高居首位,达到60%~70%,其病情复杂,易经盆腹腔进行转移,死亡率较高,上皮性卵巢癌的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患者到医院就诊时,往往发现已到晚期[1]。新辅助化学治疗能够缩小肿瘤的体积和手术范围,提高手术安全性,且可能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卵巢癌对化疗较为敏感,术前进行新辅助化疗能够明显延长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性卵巢癌 新辅助化学治疗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卵巢癌 易患基因 乳腺癌 卵巢癌患者 手术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酶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术后铂类辅助化疗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吴颖 宋勇 刘红兵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50-153,I0004,共5页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酶1(ERCC1)在Ⅰ~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表达及对术后铂类辅助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59例Ⅰ~Ⅲ期手术切除、术后铂类辅助化疗N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中ERCC1的表达。采用χ2检验,Kapl...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酶1(ERCC1)在Ⅰ~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表达及对术后铂类辅助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59例Ⅰ~Ⅲ期手术切除、术后铂类辅助化疗N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中ERCC1的表达。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回归分析,比较ERCC1表达对Ⅰ~Ⅲ期NSCLC手术并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的生存期的影响。结果:59例患者中,ERCC1表达阳性组31例(52.5%),手术后辅助化疗的总体生存期为20.4个月;ERCC1表达阴性组28例,生存期为36.7个月。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ERCC1阴性组在阳性组之上;Log-Rank检验,两者生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COX多因素回归示TNM分期和ERCC1表达是该组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Ⅰ~Ⅲ期NSCLCERCC1表达阴性组可从铂类辅助化疗中获益,ERCC1可作为独立预后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错配切除交叉互补修复酶1 辅助化疗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表达与化学治疗效果的关系 被引量:4
17
作者 付朝红 刘丹娜 +4 位作者 段方方 王留宴 陈露 姚丽鸽 孔天东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904-907,共4页
目的探讨晚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表达与化学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0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97例晚期TNBC患者,其中38例患者采用TAC(紫杉醇+吡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进... 目的探讨晚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表达与化学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0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97例晚期TNBC患者,其中38例患者采用TAC(紫杉醇+吡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进行化学治疗、26例患者采用TP(紫杉醇+顺铂)方案进行化学治疗、33例患者采用TX(紫杉醇+卡培他滨)方案进行化学治疗,化学治疗后观察其疗效;将所有患者术后病理标本或穿刺活检蜡块采用液相芯片技术检测ERCC1 mRNA表达情况,观察ERCC1 mRNA表达在TNBC中的特点及与不同化学治疗方案疗效的关系。结果 ERCC1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月经状态、组织学分级、转移部位、Ki67指数及体力状况评分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ERCC1 mRNA表达水平与TAC、TX方案治疗效果无关(χ~2=0.067、0.122,P>0.05),与TP方案治疗效果关系密切,低表达者治疗效果优于中、高表达者(χ~2=9.458,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腋窝转移状态、Ki67指数及ERCC1 mRNA表达为TNBC化学治疗效果的预测因子。结论 ERCC1 mRNA表达在不同临床特征的TNBC患者中无明显差异,并且ERCC1有可能成为TNBC铂类药物疗效的预测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液相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进展期胃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mRNA及蛋白表达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祁玉娟 韩静绮 +7 位作者 才保加 骆玉霜 冀保妍 袁青玲 宋晓燕 张文彦 白丽艳 刘五甲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6-81,共6页
目的研究高海拔地区进展期胃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mRNA和蛋白表达,及其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6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ERCC1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CC1蛋白的表达并予以FOLFOX4方案化... 目的研究高海拔地区进展期胃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mRNA和蛋白表达,及其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6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ERCC1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CC1蛋白的表达并予以FOLFOX4方案化疗,分析ERCC1mRNA及蛋白表达与化疗客观反应率(ORR)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相关性。结果进展期胃癌ERCC1mRNA的表达与化疗疗效(ORR)、PFS呈负相关(P=0.038和0.032);ERCC1蛋白表达与FOLFOX4化疗疗效(ORR)无关(P=0.089),与PFS呈负相关(P=0.039)。结论高海拔地区,进展期胃癌ERCC1mRNA与化疗疗效呈负相关,ERCC1蛋白表达与化疗疗效无关;ERCC1mRNA及蛋白表达与PFS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胃癌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化疗 高海拔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易感基因1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梁梦 王敏 +2 位作者 朱蓓蓓 张会芳 卢仙球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9期18-22,共5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ISH)检测BRCA1和ERCC1 m RNA在乳腺癌癌前病变和乳腺癌组织芯片中的表达,以及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目的研究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ISH)检测BRCA1和ERCC1 m RNA在乳腺癌癌前病变和乳腺癌组织芯片中的表达,以及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1BRCA1和ERCC1 m RNA在乳腺癌旁正常组织、乳腺癌癌前病变及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呈递减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BRCA1和ERCC1 m RNA在乳腺癌的表达差异显著并具有相关性(P<0.01)。3BRCA1 m RNA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呈负相关(P<0.05),与发病年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ERCC1m RNA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患者发病年龄、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 BRCAl与ERCC1 m RNA表达的减少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两基因的联合检测有利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癌前病变 乳腺癌 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酶1等常见耐药相关蛋白在伴神经侵犯胃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2
20
作者 戴东方 陈德玉 +3 位作者 李小琴 顾汉刚 陶清 王德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584-1588,共5页
目的:检测切除修复交叉互补酶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 1,ERCC1)等常见耐药相关蛋白在伴神经侵犯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方法:回顾性分析242例胃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组织中ERCC1、微管蛋白β3、... 目的:检测切除修复交叉互补酶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 1,ERCC1)等常见耐药相关蛋白在伴神经侵犯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方法:回顾性分析242例胃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组织中ERCC1、微管蛋白β3、胸苷酸合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DNA拓扑异构酶2(topoisomerase 2-alpha,TOP2A)及P糖蛋白的蛋白表达水平,比较有和无神经侵犯者上述分子标志物表达的差异。结果:108例(44.6%)有神经侵犯,其肿瘤最大径≥5 cm、低分化、伴肿瘤脉管侵犯及TNM分期Ⅲ~Ⅳ期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无神经侵犯者(P <0.05)。伴神经侵犯者的ERCC1高表达率显著高于无神经侵犯者(63.9%vs. 46.5%,P <0.05),而其他耐药相关蛋白的高表达率在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亚组分析显示,有和无神经侵犯者之间ERCC1高表达率的差异主要出现于男性(64.8%vs. 43.1%,P=0.026)和肿瘤低分化的患者中(76.3%vs.42.9%,P=0.006)。结论:伴神经侵犯胃癌患者的ERCC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提示了神经侵犯影响化疗疗效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神经侵犯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